2014年物理中考比热容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2014年邯郸市中考物理实验题解析

2014年邯郸市中考物理实验题解析

2014年邯郸市中考物理实验题解析32.(3分)根据图甲、乙、丙所示的图片,在下面的空白处填入相应的内容(1)图甲:手离开硬纸板,纸片不下落,是由于大气压作用.(2)图乙:内燃机的某冲程工作示意图,它属于做功冲程.(3)图丙: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33.(5分)小红和小明一起做“测石块密度”的实验.实验中有托盘天平、量筒、水、两个相同的烧杯、塑料绳、滴管、小石块(不吸水).(1)小红的实验方案如下:①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14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4乙所示,再用量筒测出石块体积如图14丙所示,则石块密度是 2.4×103kg/m3.(2)小明认为这个实验中即使没有砝码,利用剩余器材仍然能测出小石块的密度.请你把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②将一只空烧杯和小石块放在左盘,右盘内放相同的烧杯,并用滴管在杯内加减水的质量,直到天平重新平衡;③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④在量筒中盛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⑤用塑料绳系住小石块,使其浸没在量筒水中,读出水面所对的刻度值V2;⑥石块密度表达式:ρ石==..===34.(7分)(2014•邯郸二模)在“测定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提供如下实验器材:A.待测小灯泡(2.5V 0.7W)B.电源(电压恒为3V)C.电流表(量程0﹣0.6A或0﹣3A)D.电压表(量程0﹣3V或0﹣15V)E.滑动变阻器(20Ω 1A)F.开关、导线(1)小明同学连接线路闭合开关后,将变阻器滑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暗,而电压表的示数增大.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中的实物电路按小明的连接方式连接完整.(2)电路连接好后,当电压表的示数为0.5V时,小灯泡将正常发光.(3)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突然,电路发生故障,小灯泡熄灭,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均变大,则故障的原因是灯泡短路.(4)利用上述实验器材,不能完成下述实验中的B.A.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B.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C.探究小灯泡的亮度与消耗功率的关系D.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5)小华同学想利用上述器材测量一未知电阻R(定值)的阻值,但实验过程中不慎将电流表损坏,在不另外添加器材的情况下:①为了测出R的阻值,请你在图乙的虚线框中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②闭合开关后,测得你所设计的电路图中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R=(用字母U 表示).=,电阻阻值==;.。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课程简介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课程简介】“热量比热容”是初中热学的重要内容,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并开始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现象。

它是在学生对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在认识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总结“比热容”的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清晰“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课程围绕本节教学重点,阐述了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特征及新课程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基本理念,为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创造条件。

课程在相关知识部分讲解了教师教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知识,其中有些内容虽然不在初中教学要求之中,但是作为教师仍应熟练掌握,在介绍各教学环节时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地剖析,这样才能从更高的专业知识层面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从而提高教师的物理教学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学习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学科概念教学的认识,明确概念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分析推理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进一步了解新课程对于物理概念教学的要求,及概念教学的形式和特征。

2.学习和回顾与《比热容》相关的物理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教材。

认真查找和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研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3.将本课程的学习与教学实践相联系。

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创造条件。

专题讲座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王宗会(北京市门头沟区西辛房中学)一、“热量、比热容”研究(一)学科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比热容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使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吸收或释放的内能。

2014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实验大题热点分析

2014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实验大题热点分析

2014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实验试题热点分析2014.6.13一、2014年物理考纲中规定的“探究”或“操作”的内容及历年中考中出现的情况统计说明:1、表中所说“未曾考查过”是指“实验大题中从未考查过”的意思。

2、今年考纲有一些变化:(1)今年考纲中不知为什么竟没有列出“密度的测量”这一内容(考纲中有“测量质量”的内容)。

但是这么多年也多次考查过密度的测量。

密度测量是初中物理大三实验之一。

(2)今年,考纲中把“机械效率的测量”列为“了解”,而2008年却考了“杠杆的机械效率”探究实验。

同样,“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也列为“了解”,但是2009年却考了“电动机的探究实验”。

(3)“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实验今年列为“理解”,但是2013年的第23题(最后一题)却考查了这个实验。

(6分)(4)“杠杆的平衡条件”没有在考纲中列出(只列出“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与方向”)。

(5)“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没有在考纲中列为操作或探究或者理解,但是2012年第17题大题考查了“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是一道既考查浮力测量也考查液体内部压强的综合性实验题,共7分。

(6)“测定电功率”没有列出来,也没有列为“操作”或者“探究”,但是13年、10年、08年都考了实验大题。

二、06年~13年广东中考都考了什么实验题1、2013年:(1)小实验:浮力小实验(2分)、连接探究“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的实物电路(2分)(2)大实验:平面镜成像实验与实验表格表头记录内容的设计(7分)、测小灯泡的电功率(6分)、影响动能的因素(6分)。

2、2012年:浮力与液体内部压强(把此两个内容综合起来考查)(7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6分)、凸透镜成像规律(6分)。

3、2011年:小实验: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判断(2分)、连接一个伏安法测电阻的实物图(2分)大实验:测量酸奶的密度(7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7分)、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6分)4、2010年:(1)小实验:用称重法求浮力,并进一步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共3分);凸透镜成像规律(3分)(2)大实验:①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7分),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7分),③利用其中一种或多种器材(器材已给出在题目中),分别完成一个指定实验和另外设计一个力学实验。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一、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技巧1.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探究的内容;2.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结论;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测量型器材);4.电学实验探究题中的故障问题(开路:可能只有电压表有示数;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数)。

二、典型中考实验探究题分析1.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2.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实验探究四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探究四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探究四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猜想与假设一、1、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吸(放)=C比m△t;2、比热容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二、有关实验及注意事项参阅实验报告册及教材内容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习题(一)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解析】选D。

本题考查比热容的理解。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温度等无关,故选项A是错的。

从比热容的定义可知,比较两种物质比热容,应当在质量及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它们吸热的多少,吸热多的比热容大,反之则小,故B缺少条件,不正确。

温度高的物体不发生温度或状态变化,是不会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故C也不正确。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当质量相同的水、煤油吸收相同热量时,煤油升高的温度高。

【方法归纳】(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

(2)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比热容、质量、温度的变化都有关。

2.(2013·宜昌中考)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A.热量B.质量C.比热容D.密度【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比热容的知识。

在自然界中,水的比热容最大,因此对气温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土在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容远远大于沙土的比热容,所以水升温慢,沙土升温快。

故选C。

3.(2014·开封十七中月考)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

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解析】选A。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时间:2014年月日
科目
物理
班级
九年级
教师
马宁哲
学生姓名
实验目的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或设计)
实验过程与
数据记录
质量/kg
加热2分钟所升高的温度/℃
加热4分钟所升高的温度/℃
沙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试验分析
与论证
1、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子比水所需要的时间(填“长”或“短”),说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填“大”或“小”)。
2、质量相同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时间时,沙子比水所升高的温度(填“多”或“少”),说明沙子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填“大”或“小”)。

201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热点九 比热容

201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热点九 比热容

2014年中考物理压轴题热点九比热容1.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同时投入沸腾的水中,一段时间后,三球的温度变化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其中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球,吸收热量最少的是_______球。

(已知c铝>c铁>c铜)2.甲、乙两物体的质量、温度都相同,比热容c甲>c乙,当两物体放出相等的热量后放在一起( )。

A.热量从甲传到乙B.热量从乙传到甲C.不发生热传递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3.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铝块和水,它们吸收相等热量之后,把铝块投入水中,那么( )。

A.热量由水传给铝块B.热量由铝块传给水C.水和铝块之间没有热传递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初温都为25℃的一块铝和一杯水,它们吸收相等热量之后,把铝块投入水中,那么( )。

A.热量由水传给铝块B.热量由铝块传给水C.水和铝块之间没有热传递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5.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已知c铝>c铜),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则_______块温度高;质量和温度相同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__块吸收的热量多。

6.为了探究物质吸收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液体,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该小组同学选用相同的酒精灯来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来反映物体吸热的多少;(2)分析比较图中(a)与(b)与(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图中(c)与(d)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7.每天喝牛奶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利。

但加热牛奶的温度不能超过80℃,否则牛奶中的乳糖会焦化,使牛奶的营养损失较多。

早晨小莉同学从装有12包“优+”牛奶,总质量为3.6千克的牛奶盒拿出一包质量为300克的盒装牛奶,将牛奶的温度从10℃升高到60℃,求:牛奶吸收的热量。

中考物理考点专题训练:专题02 比热容(含解析)

中考物理考点专题训练:专题02 比热容(含解析)

专题02 比热容一、热量: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2)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4)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表示: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5)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二、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即让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温度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

2、在探究中应尽量保证让不同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用加热时间的多少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3、在探究中应尽量避免热量的损失。

三、热量的计算1、热量的计算公式:用c表示物质的比热容,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用t表示物体的末温,用t。

表示物体的初温,则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Q吸=cm(t-t0) :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Q放=cm(t0-t),若用△t表示物体温度的变化,则上述两个公式可统一表示为Q=cmΔt。

2、应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解题时,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即比热容c的单位是J/(㎏·℃),质量m的单位是㎏,温度的单位是℃,热量的单位是J。

3、热量公式Q=cmΔt适用于物体温度变化过程中,物体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计算,物态变化过程中,物体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能用Q=cmΔt计算。

4、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解题时要注意明确“初温”、“末温”、“温度升高到”、“温度升高了”、“温度降低到”、“温度降低了”的含义。

典型例题【2014年北京市通州区初三模拟考试】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利用水的()A.密度较大B.质量较大C.体积较大D.比热容较大解析:由Δt=Q/cm可知,在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质量相同的情况下,物质的比热容越大,温度上升的越慢,所以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而与物质的密度、质量和体积无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物理中考比热容实验探究.1.(2007青岛)晓丽在《物理手册》中查到如下数据: 不同温度和压强下液态酒精的比热容c /×103J ·(kg ·℃)-1((2)增大压强,既能使酒精的比热容___________,又能提高酒精的___________。

2.(2007临沂)赵越同学为了探究物体温度升高与吸收热量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器材:两个相同的烧杯、两只温度汁、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洒精灯2个、铁架台等探究过程:将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的烧杯在铁架台上组装好.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用温度汁分别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1)_______ (2)_______3.(2007绵阳)如图所示,是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

左右两图中,除杯内分别装的是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外,其余都相同。

完成该实验还需要_______,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食用油和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选填:相同的、不同的)。

4.(2007盐城)小明在两个易拉罐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以便探究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程度。

(1)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中小明想: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

如果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则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加热时间的长短。

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这种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设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07扬州)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 。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3)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6.(2007广安)炎热的夏天,床铺上的席子、地板、地坝等,到处都很热,让人受不了,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出一种能使这些地方(其中一个地方)的温度有所降低的简易方法(不得使用空调器),并说明这样做的道理。

7.(08济宁)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他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有关。

(2)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8.(08河北)为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小明选取水、煤油两种物质做实验,下表记录了实验测量的数据以及老师帮助小明求得的有关数据。

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分析:(1)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答出两点即可):①;② 。

(2)为了进一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你认为表格内项目栏中应增添的一项内容是: 。

9.(08长沙)冬天,小林的爷爷和奶奶分别穿上了羽绒衣和棉衣,他们都说自己的衣服很保暖。

小林想知道到底是羽绒保温性能好还是棉絮保温性能好,于是她找来了两只相同的密闭烧瓶各盛80℃的热水1.5kg ,瓶内各插入一只温度计,瓶外分别用大小和厚度都相同的羽绒和棉絮包好,放在同一地点使其自然冷却,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水温于下表中[C 水=4.2×103J/(kg ·℃)]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保温性能较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过160min ,包羽绒瓶中的热水向外界放出了________________J 的热量;(3)从表中水温变化的快慢情况分析,瓶中热水放热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8大连)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的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相同;各烧瓶中发热电阻丝完全相同)若干,其他器材任选。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 、B 两种液体,选用的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图如图14所示。

给A 、B 两种液体加热时,小明“先闭合S 1和S 2,后闭合S 3,一段时间后,断开S 3。

”这样操作可保证加热时间_________,其目的是使两种液体______________。

通过观察,发现A 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大,则_________液体比热容大。

(2)小明将装有A 液体的烧瓶换成装有C 液体的烧瓶,将装有B 液体的烧瓶换成装有D 液体的烧瓶。

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关系不变,又做了一次实验。

他“先闭合S 1和S 2,后闭合S 3,发现C 液体温度升高得快,一段时间后,断开S 1,同时记下C 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t 。

又过了一段时间,当D 液体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也等于位时,断开S 2。

”因为_________液体加热时间短,所以_________液体比热容小。

11.(08柳州)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 .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 .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C .在烧杯中,分别放人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小聪认为:(1)步骤A 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步骤C,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2.( 2006年大连市)小明猜想“液体的密度ρ越大,其比热容C也越大”。

他查到了一些液体的密度值如下表。

由于不知道表中各种液体之间比热容的大小关系,需要用实验方法得到。

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温度计、细线、火柴、烧杯、秒表、天平和砝码(以上每一种器材数量足够、规格相同);火焰相同的酒精灯若干;密度表中所给出的各种液体足量。

实验中,小明选取的三种液体分别是煤油、植物油和水。

(1)请完成以下实验要求:a.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中你准备测量哪个物理量来间接知道液体的比热容大小?c.实验中要控制的变量是:液体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使烧杯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都相等?(2)如果测量的结果与小明的猜想相矛盾,则测出的三个物理量大小关系会有很多种,请写出其中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小明选取煤油、酒精和水这三种液体做实验,会存在哪些问题?参考答案:1. (1)a(2)减小,沸点;2.3. 温度计,相同的;4.(1)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升高相同温度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2)加热相同时间,沙子温度升高的更多(3)通过比较被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5. (1) 吸收的热量(的多少) (2) 大于 (3) 沙子 (4) 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导热性能不好/沙子里温度计玻璃泡插入比较浅/没有用搅拌棒搅动。

6.方法:用湿毛巾擦席子或在地板、地坝上洒一些水。

水的比热容大,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多;水在蒸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有致冷作用。

7. ⑴ 质量 ⑵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或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同(或加热的时间不相同)。

8.答案:①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②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 (2)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9.10.答案:(1)相同(1分);吸收的热量相同(1分);B(1分)(2)C(1分);C(1分) 11答案:(1)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1分);装入等质量的水和煤油(1分) (2)吸收相同的热量(1分) (3)温度升高的度数或温度变化(1分) 12.答案:(1)a. c=tm Q(或Q=cm Δt) b. 温度的变化量Δt(或加热的时间t) c. 液体吸收的热量Q(或温度的变化量Δt)d. 调整铁架台上放烧杯的铁圈的高度,使酒精灯火焰与烧杯底部的距离相等. (2)Δt 煤油=Δt 植物油=Δt 水(只要不是Δt 煤油>Δt 植物油>Δt 水即可) (3)①煤油和酒精的密度相等;②酒精易燃,不能用火焰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