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提分卷七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练习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

简介
此文档是关于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的详细内容。

本文主要涵盖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专题训练题目,并提供了相应的答案。

专题训练及答案
1. 专题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练
- 问题1: 请用文言文写出“我是一个学生”的意思。

答案: 吾乃一弟子也。

- 问题2: 老师对学生说:“好好研究,天天向上。

”请用文言文表达这句话。

答案: 师言:“勤学苦练,朝夕上进。


2. 专题二:文言文修辞手法练
- 问题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使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

答案: “春风吹夜樱,时节艳夏菊。


- 问题2: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使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

答案: “千军万马,势不可挡。


请注意,以上只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的部分示例。

详细的专题训练及答案请参考相应教材。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专题训练题目及其答案。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

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课内文言文专项练习《世说新语》二则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内集 ( ) 即公大兄无奕女( )儿女 ( ) 与友期行 ( )讲论文义( )( ) 舍去 ( )( )俄而 ( ) 去后乃至 ( )雪骤 ( ) 时年七岁 ( )欣然 ( ) 门外戏 ( )( )何所似 ( )( ) 尊君在不 ( )( )兄子 ( ) 相委而去 ( )兄女 ( ) 则是无信 ( )差 ( ) 友人惭 ( )可拟 ( ) 下车引之 ( )未若 ( ) 入门不顾 ( )因风起 (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子曰 ( ) 在陋巷 ( )学而时习之 ( )( ) 人不堪其忧 ( )不亦说乎 ( ) 不改其乐 ( )不亦乐乎 (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人不知而不愠(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不亦君子乎 ( ) 饭疏食 ( )( )吾日三省吾身( )( )曲肱而枕之 (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 曲肱而枕之 (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 不义而富且贵 ( )(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不义而富且贵 ( )传不习乎 ( )( ) 于我如浮云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 必有我师焉 ( )三十而立 (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 )不惑 (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知天命 ( ) 子在川上曰 ( )耳顺 ( ) 逝者如斯夫 ( )( )从心所欲 ( ) 不舍昼夜 ( )不逾矩 ( ) 三军可夺帅也 ( )温故而知新 ( ) 三军可夺帅也 ( )温故而知新 (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可以为师矣 (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可以为师矣 ( ) 博学而笃志 ( )学而不思则罔 ( ) 博学而笃志 ( )思而不学则殆 ( ) 切问而近思 ( )贤哉 ( ) 切问而近思 ( )一箪食 ( ) 仁在其中矣 ( )( )一瓢饮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参考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基础训练及参考答案文言文基础训练一、《世说新语》二则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君与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3)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委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7)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提分卷七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练习新人教版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提分卷七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练习新人教版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提分卷七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练习新人教版专项提分卷 ( 七)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 一)(满分:73分考试时间: 45 分钟 )一、《世说新语》二则 (31 分)1.用“ / ”给下边的句子区分朗诵节奏。

(4 分)(1) 谢太傅 / 寒雪日 / 内集(2) 左将军王凝之 / 妻也(3) 君与家君 / 期/ 日中(4) 待君久 / 不至2.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8 分 )(1)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概拟:对比..(3)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弃.(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说其含义。

(1 分 )尊君在不 ( “不”同“否”,和一定词对用时,表示否认)4.解说以下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6 分 )(1)与子女讲论文义..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2)与友期行.古义:商定今义:泛指等候或期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义:走开今义:前去,与“来”相对(4)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拜托(5)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6)元方入门不管.古义:回头看今义:忌惮;搭理5.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严寒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齐集在一同,跟小辈讨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繁何所似?白雪纷繁扬扬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商定的时间是正中午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掉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管。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项提分卷七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练习新人教版友人感觉愧疚,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42 分)1.解说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0 分 )(1)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愤怒(2) 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思.(3) 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 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 四十而不惑.惑:诱惑,迷惑(7) 不逾矩逾:超出矩:法度..(8) 学而不思则罔.罔:诱惑,意思是感觉诱惑而不知所措(9) 思而不学则殆.殆:迷惑(10) 人不堪其忧堪:能忍耐.(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欢,喜好(12) 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3) 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关于.(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开..斯:代词,这,指河水(15)全军可夺帅也夺:改变.(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7)切问而近思切:诚心.(18)仁在此中矣仁:仁德.2.解说以下各组中的加点词。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2022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基础训练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2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基础训练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下午5时34分16秒下午5时34分17:34:1622.2.1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 可以凭借 )为师矣。”(《为 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 能忍受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朝宋]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 约定 )行,期日中( 正午时分)。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 才 )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玩耍 )。客 问元方:“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在不?”答曰:“待君久 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 舍弃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惭愧 ),下车引 ( 拉,牵拉 )之。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专题复习七 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咏 雪 [南朝宋]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 谈论,讲解 )文义。俄 而( 不久,一会儿 )雪骤( 急 ),公欣然( ……的样子 )曰:“白 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比 )。” 兄女曰:“未若( 不如,不及 )柳絮因( 趁、乘 )风起。”公 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3)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
( 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 (4)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基础练习(共25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基础练习(共25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
文言文基础练习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2.俄而雪骤( 不久,一会儿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大体 )( 相比 ) 4.未若柳絮因风起( 趁,乘 ) 5.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 6.三十而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 7.四十而不惑( 迷惑,疑惑 ) 8.不逾矩( 法度 ) 9.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已过,那个朋友没来,太丘丢下(他)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 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2.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义:_伤__害___ 今义:诬__蔑__别__人__使_受__损__害___
四、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
1.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3.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 )
2.期日中 古义:___约__定____ 今义:___日__期__,_或__泛__指__等__待_、__盼__望__、__期_盼_______
3.相委而去 古义:__舍__弃_____ 今义:____委__托_______
4.相委而去 古义:____离__开___ 今义:__到__,_往_____
12.止增笑耳( 动词作名词,笑料
)
13.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提分卷(七) 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
(满分:73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世说新语》二则(31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4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待君久/不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8分)
(1)俄而
..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2)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3)未若
..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
(4)太丘舍.去舍:舍弃
(5)去后乃.至乃:才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分)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6分)
(1)与儿女
..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女儿
(2)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来”相对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委托
(5)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领
(6)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顾忌;理睬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二、《论语》十二章(42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0分)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5)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7)不逾矩
..逾:越过矩:法度
(8)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9)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10)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
(12)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13)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
(14)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15)三军可夺.帅也夺:改变
(16)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7)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18)仁.在其中矣仁:仁德
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

(6分)
(1)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
温故而.知新(连词,表承接)
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
(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做)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2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分)
可以
..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5分)
(1)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很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上感叹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