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D )A、地理学的重大发现B、天文学的重大发现C、人体解剖学的重大发现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2、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 B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3、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 A )A、水滴石穿B、水中捞月C、以砖磨镜D、化水为油4、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同C、能否付诸实际行动D、能否在实践中达到预期效果5、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是( B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7、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C )A、只具有历史进步性B、只具有阶级局限性C、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D、既无历史进步性也无阶级局限性8、利息的本质是( A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C、借贷资本的所有权的产物D、具有自身特殊的运动形式9、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本质都是为了( D )A、垄断先进技术B、控制商品生产C、操纵销售市场D、获得垄断利润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C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1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D )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D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C )A、运动规律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矛盾性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C )A、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B、先验论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D、不可知论15、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B )A、军队B、国家政权C、法庭D、警察1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 A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个别劳动时间决定C、剩余劳动时间决定D、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7、“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D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1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 A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辩论的思想D、相对主义的思想19、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20、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A、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C、真理向价值的飞跃D、谬误向真理的飞跃2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B )A道德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2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B )A、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2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B )实现的A、联合制B、参与制C、股份制D、价格制24、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理解是( C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可感知性B、物质就是千差万别的各种实物C、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就是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物25、意识的本质是( B )A、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B、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26、“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一)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一)1.中国境内原始人:①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②北京人70—20万年,用石块、兽骨和鹿角制作打制石器工具,还会采集植物果实。
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③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和缝制衣服。
过着集体生活,一起居住,公用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同别的族群交换生活用品,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发现中国境内原始人的历史意义:他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原始农业: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su)和黍(shu)。
河姆渡人:距今约7千年的长江流域出现河姆渡人,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有利于防潮),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这里还发现木结构水井,他们的农业工具有骨耜(si),种植水稻,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会制作陶器、玉器、乐器。
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半坡人:距今约6千年的黄河流域出现半坡人,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寒和便于炊煮)。
半坡人会制作精美的石器,他们还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
会捕猎,有时也采集果实,作为食物的补充。
3.人文初祖: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黄帝在阪泉(ban)与炎帝展开展开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把炎帝和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炎黄发明: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他能建造宫室以避寒署,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
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lei)会缫(sao)丝,擅长纺织。
中国金融史复习资料(1)

第一章先秦的货币和信用前言:金融的实质是货币信用。
一、思考题1.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货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最早的金属铸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那几类金属铸币?3.什么是信用?它包括哪些形式?信用产生于何时?信用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信用比货币的历史还悠久?4.先秦时期中国的信用有哪些形式?这个时期的信用有何发展?5.先秦时期中国有哪些信用机构和信用工具?二、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贝币;青铜铸贝;朋;信用;泉府;傅别;质剂;质人三、考点第一节先秦时期的货币(一)夏代产生最早的货币:贝币夏代已经出现了私有制、贫富差距和社会分工,具备了商品交换的条件,物物交换的矛盾也必然存在,贝币等实物货币产生的条件也已经具备。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属于内生货币。
货币经济理论认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材料必须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之一或全部:价值较高而且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易于保存;供给充足。
一是有花纹和光泽,产自境外,来之不易,是名贵装饰品,价值高;二是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三是坚固耐用,不易磨损,价值稳定且易于保存;四是体积小,质地均匀,便于携带。
贝币有计算单位,其计算单位是“朋”,一般认为每“朋”有10贝。
(二)货币种类的演变商代的货币:金属铸币产生。
西周货币继续变迁,币制形成。
春秋战国:铜铸币—刀币、布币、圜钱、楚铜钱(蚁鼻钱)。
先秦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和部分货币职能的白银铸币,黄金货币。
(三)货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有了较完善的货币制度。
因为秦国建立的货币制度已经涉及了货币本位(币材)、货币种类、货币质量、货币法偿能力、货币铸造权、货币比价和兑换等货币制度的基本要素。
(四)此时的货币特征1.货币单位已经分成等级;2.各诸侯国政府没有统一铸币权,货币铸造具有地方区域性;3.多种货币,铸币、称量货币及实物货币并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共同发挥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第二节先秦时期的信用(一)什么是信用?一是伦理道德上的“信用”,即信而用之,指诚信,讲信誉,信守诺言等。
现代文学(一)复习总结资料

现代文学复习(一)第七章30年代文学思潮1、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文艺心理学》比较系统地表述了这些美学思想,在当时文学青年中影响较大。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3、“左联”:(1)时间地点: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霞飞路召开。
(2)发起人: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田汉、阳翰笙等40余人(3)理论和行动纲领:艺术反封建阶级、反资产阶级,援助并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4)主要文学活动:①创办刊物。
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成立后的《拓荒者》、《萌芽》月刊等。
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③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
④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⑤文学思想中体现为对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
4、30年代重大的文学论争:(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
(3)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批判对象是新月派及其所宣传的人性论。
(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
论争发生在胡秋原、苏汶(杜衡)和左翼作家之间。
论争的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胡秋原一方强调艺术独立性。
第八章30年代小说(一)1、30年代小说的成熟与繁荣的重要标志:(1)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2)长篇小说的成熟;(3)小说流派的涌现。
(普罗小说、左联青年作家群、社会剖析小说等)2、普罗小说:(1)成员:(主要为太阳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楼建南、戴平万,以及后期创造社成员郭沫若、郑伯奇、华汉(阳翰笙)等。
(2)创作题材:一类是描写现实革命斗争的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另一类是反应大革命前后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人生道路,形成“革命+恋爱”的主题模式。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1)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1)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美国由⾃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的⼀次重新⽠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1898年2⽉15⽇,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
要求惩罚西班⽛,4⽉24⽇西班⽛⾸先对美国宣战,次⽇4⽉25⽇美国对西班⽛宣战。
后美国和西班⽛签订和约,规定:西班⽛放弃对古巴的主权,西班⽛撤军后,古巴由美军占领;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让与美国,美国付给西班⽛2000万美元作为获得新领⼟的代价。
2.⽇俄战争⽇俄战争是⽇本和俄国为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4年2⽉,⽇本不宣⽽战,海军偷袭旅顺俄国舰队,同时在仁川登陆。
⽇俄战争由此展开。
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
1905年8⽉,⽇、俄在美国的调停下开始谈判,9⽉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
⽇俄战争不仅对⽇、俄两国,⽽且对世界历史都具有相当⼤的影响。
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命的到来,⽽1905年⾰命⼜为具有世界影响的⼗⽉社会主义⾰命准备了条件。
3.三国同盟三国同盟是19世纪七⼋⼗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及意⼤利出于各⾃安全需要⽽建⽴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1879年10⽉,德奥两国秘密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5⽉,意⼤利同德奥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如果法国进⾏侵略,德意将互相援助,如果三个盟国中任何⼀⽅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强国的攻击时,其他两国保证给予援助。
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对峙军事集团的⼀⽅初告形成。
4.三国协约三国协约是英、法、俄三国针对三国同盟⽽订⽴的,它来源于1891—1894年法俄签订的⼀系列协定。
它们规定:两国中如有⼀⽅遭受德国的单独攻击或德国与意⼤利或奥匈帝国的联合攻击时,将互相提供军事援助。
1894年,法俄同盟正式形成。
其后,英国于1904年及1907年分别与法、俄两国订⽴协约。
法俄同盟再加上英法协约与英俄协约,构成了三国协约。
通信网复习资料 (1)

通信网复习资料一、概论1、名词解释通信网:由一系列通信设备、信道和规章(则)组成的有机整体,使与之相连的用户终端设备可以进行有意义的电(光)信息交流。
简单地说,通信网是能够在多个用户间相互传递电(光)信息的网络,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电话通信网、电报通信网、数据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等。
2、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终端设备,传输系统和交换节点。
3、通信网类型的划分---按工作性质分1)业务网: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包括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互联网、IP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智能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等。
2)传送网负责向各节点之间提供信息的透明传输通道,包括骨干传送网和接入网。
3)支撑网负责为业务和传送网提供运行所必须的信令、同步、网络管理等功能,包括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二、业务网第2章PSTN(两个简答,两个名词解释)1、固定电话网是采用固定终端的一种业务网络,可以分为本地网和长途网。
2、我国电话网目前的三级结构C1、C2合并为一级(DC1),C3、C4合并为一级(DC2)。
一级交换中心之间形成网状连接。
4、名词解释什么是端局(LE)?什么是汇接局(Tm)?本地电话网是什么?1)端局DL通过用户线与用户相连,它的职能是负责疏通本局用户的去话和来话话务。
2)汇接局Tm与所管辖的端局相连,以疏通这些端局间的话务;汇接局还可与其他汇接局相连,疏通不同汇接区间端局的话务;根据需要还可与长途交换中心相连,用来疏通本汇接区内的长途来去话务。
3)本地网(local telephone network)是在一个长途编号区内、由若干端局(或端局与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及端局用户线所组成的自动电话网。
本地网内可设置端局和汇接局。
5、电话网中的程控交换机设备及其硬件组成:6、模拟用户电路的主要功能:BORSCHT智能网(Intelligent Network,IN)是在原有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设置的一种附加网络结构,其目的是在多厂商环境下快速引入新业务,并能安全加载到现有的电信网上运行。
水力学复习资料1

(1)比较水流的断面平均流速v 和微波相对流速ωv 的大小,判 别水流流态。
当ωv v <时,水流为缓流。
ωv v =时,水流为临界流。
ωv v > 时,水流为急流。
(2)用佛汝德数Fr 判别明渠水流流态。
当1<Fr ,水流为缓流。
1=Fr ,水流为临界流。
1>Fr ,水流为急流。
(3)用临界水深k h 判别流态。
当k h h >时,水流为缓流。
k h h =时,水流为临界流。
k h h <时,水流为急流。
(4)在明渠均匀流的情况下,用底坡类型判别水流流态。
当k i i <时,水流为缓流。
k i i =,水流为临界流。
k i i >时,水流为急流。
(5)根据明渠水流的断面比能随水深的变化规律判别水流流态。
当0>dh dE s时,水流为缓流。
0=dh dE s 时,水流为临界流。
0<dhdEs 时,水流为急流。
流束理论是把微小流束看成是液体总流的一个微元体,液体总 流是由无数微小流束所组成。
流场理论是把液体运动看成是充满一定空间而由无数液体质点组成 的连续介质运动。
长管是指水头损失以沿程水头损失为主,其局部损失和流速水 头在总损失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计算时可以忽略不计的管道。
短管是局部损失及流速水头在总损失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计算时不 能忽略的管道。
判别标准:局部损失及流速水头占总损失的比重,局部损失及流速 水头大于沿程损失的%5时,计算时不能忽略,也即按短管计算。
引入这两概念可使得具体计算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减小误差。
相同水头情况下堰流的过流能力大于闸孔出流的过流能力。
( √ 在相同的作用水头作用下,同样口径管嘴的出流量比孔口的出流量大。
( √ )恒定非均匀渐变流过水断面上的测压管水头必然相等。
( √ )在平衡液体中,质量力与等压面 ( C ) (A)重合(B)平行(C)正交(D)无关作用水头相同时,孔口的过流能力要比相同直径的管嘴的过流能力 ( B )(A)大(B)小(C)相等(D)都有可能(B)以下哪种仪器用来测量流速(D )(A)文丘里计(B)薄壁堰(C)测压管(D)毕托管闸孔出流的流量与水头的几次方成正比(A )(A)0.5 (B)1.0 (C)1.5 (D)2.0紊流与层流相比,断面流速的分布趋于(A) (A)均匀化(B)更不均匀(C)一致(D)不一定当下游水深小于跃后水深时会产生(C )(A)临界水跃(B)淹没水跃(C)远驱水跃(D)自由水跃。
初一历史 复习资料(主要知识点归纳)

47 从考古资料上看,无锡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48吴国的开创者是泰伯,发祥地是无锡梅里。
49 无锡地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50 唐代无锡县令敬澄在惠山开凿了惠山泉,陆羽的《茶经》品评它为天下第二泉。
5.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6..四大名著及作者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7.人物与成就 李春:赵州桥 毕升:活字印刷术 孙思邈:记载火药配方 司马光:《资治通鉴》关汉卿:《窦娥冤》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郑 和:七次下西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封建王朝是元朝
少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于元朝
我国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
世界上最早进行的远洋航行是郑和下西洋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29 汉武帝派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2 东汉张衡制造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3 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前者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后者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7 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一)第一、二单元1、听写一、二单元的生字词2、注音:冶yě炼鞍镫ān dâng 凌líng空裹挟xiã罕hǎn见杜甫fǔ骁xīao勇牦máo牛浙zhâ江3、形近字凌(凌空)倘(倘若)冶(冶金)御(抵御)惯(习惯)伦(天伦)陵(山陵)淌(流淌)治(治理)卸(装卸)贯(一贯)轮(轮流)棱(棱角)躺(躺下)峻(险峻)楞(楞角)栅(栅栏)牦(牦牛)宛(宛如)堪(不堪)俊(英俊)愣(发愣)珊(珊瑚)耗(消耗)碗(饭碗)湛(湛蓝)骁(骁勇)魄(气魄)撼(震撼)稞(青稞)棵(一棵树)饶(富饶)魂(灵魂)憾(遗憾)4、多音字:载zǎi(三年五载) zài (载重) 踏tā(踏实) tà(踏步)。
燕yān (燕山) yàn (燕子)似sì(似乎) shì(似的) 涨zhǎng(涨潮)zhàng(头昏脑涨)秘bì(秘鲁)mì(秘密)5、有关“马”成语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马虎虎老马识途万马奔腾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伯乐相马蛛丝马迹人欢马叫车水马龙指鹿为马千军万马单枪匹马当牛做马6、有关“马”的俗语马后炮马大哈牛头不对马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7、课文内容我知道(1)《天马》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用这个中外驰名的古代艺术品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是颇有象征意义的: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中国,正在腾空飞速前进。
“不敢肯定”“至少”“在当时”这些词语的表达都相当准确,同时也传达给读者一种细致负责的态度。
“天马”的外形特征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2)《古诗二首》比较它们都有什么不同?《房兵曹胡马》(唐)杜甫。
作者刻画了雄健之马。
前四句都在描写马的形态雄健,是实写。
后四句是虚写,马的精神。
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表现出诗人的志向。
《马诗》(唐)李贺描写的是清冷大气的场面,写出了静态中的马的苍劲有力,通过“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表达了诗人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3)《巩乃斯的马》描绘夏日暴雨下巩乃斯草原上马群奔跑的壮观场面,感受到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融洽。
课文第二自然的比喻句主要是第三句话,把奔驰的骏马比做尖兵;比做大将;把大喊大叫的声音比做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的河的声音。
(4)《雅鲁藏布大峡谷》“最”的含义极限,没有可超越的。
说明程度极深。
“非常”也是程度深,但不是极限。
课文连用7个“最”,反复强调极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景观的神奇之处。
(5)《浙江潮》开头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总领全文,点示题旨。
最后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概括上文,首尾呼应。
描写形与色运用比喻手法“仅如银线”“玉城雪岭”。
描写声势则在比喻之外,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际天而来”“如雷霆”“吞天沃日”。
形、色、声、势四方面由远及近。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出钱塘潮奇特壮观。
写的有序:潮来时从远“一条白线”到近“万马奔腾”,声音由弱“闷雷滚动”到强“山崩地裂”。
(6)《红树林》介绍海南琼山的海上奇观:远观:海上奇观(雄伟壮丽),近赏:海上世外桃源(幽静神秘),繁殖:“胎生”(随处生长),精神:奉献精神的卫士“一株株红树纵横交错,褐红色的树干弯弯曲曲,盘根错节,形成一座座立体栅栏,支撑着硕大的树冠”。
第三、四单元1、听写一、二单元的生字词2、读音:挫cuî折静憩qì翕xī动炫xuàn 耀凤fâng 凰huáng 摇曳yâ3、形近字:焕(焕发)灶(灶台)难(困难)庞(庞大)澈(清澈)遂(遂意)换(交换)肚(肚子)稚(幼稚)宠(宠爱)撤(撤离)逐(追逐)唤(呼唤)杜(杜鹃)椎(脊椎)惮(忌惮)寞(寂寞)峦(山峦)涣(涣散)砾(砂砾)胳(胳膊)蝉(蝉鸣)漠(沙漠)恋(留恋)、噪(噪音)烁(闪烁)骼(骨骼)挫(挫折)旷(空旷)栎(栎树)燥(干燥)莉(茉莉)俐(伶俐)锉(锉刀)矿(矿山)砾(砾石)4、变化的词: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焕然一新5、体会韵味的词:陶醉心旷神怡余音绕梁回味无穷6、仿写句:枫树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风中垂头无语。
我喜欢花,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悠闲的素馨。
7、《推敲》千古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绿)字是千锤百炼得来的。
8、对对子:(杨柳岸杏花村)(山间明月江上青峰)(鸟归沙有迹,帆过水无痕)(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黄菊倚风村酒熟柴门临水稻花香)9、课文内容我知道(1)《春天的故事》中的“老人”指邓小平,他圈出来的地方是深圳。
“春天”指改革开放的开始,“一座村庄”指深圳特区。
(2)“昨天”说明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
比喻、拟人、夸张如: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美好春光。
(3)《我喜欢》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我喜欢(每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
)作者(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
)复习第五、六单元1、听写五六单元的生字词语。
2、形近字:溶(溶解)没(出没)审(审问)街(街道)泄(排泄)剂(剂量)熔(熔化)疫(防疫)伸(伸展)衙(衙门)屉(抽屉)济(经济)榕(榕树)役(兵役)唾(唾液)惕(警惕)拭(擦拭)吭(吭气)杭(杭州)捶(捶打)踢(踢球)试(测试)3、有关典故成语:围魏救赵破釜沉舟隔岸观火调虎离山空城计偷梁换柱打草惊蛇4、写“水”的诗词名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5、带“水”的成语水落石出水中捞月水到渠成水火无情水涨船高水深火热细水长流饮水思源浑水摸鱼车水马龙万水千山滴水穿石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高水低金沙水拍镜花水月高山水长如鱼得水高山流水落花流水跋山涉水蜻蜓点水拖泥带水6、赞美水:碧绿的水清澈的水清凉的水甘甜的水滴滴水珠涓涓细流滚滚浪花滔滔江河……7、课文内容我知道(1)《生命与水》,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道理。
作者分别把水比作高超的化学师、优秀的运输兵、体温的调节器、良好的润滑剂、人体的卫士。
科学饮水要以多喝水,少喝饮料,喝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
自然冷却的新鲜白开水有特异的生物活性,不但能促进吐故纳新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每天早起喝一杯淡盐水,既补充了盐分又有助于防止便秘。
(2)《古诗二首》《过分水岭》(唐)温庭筠,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描写西湖的风采神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一个苹果》传递顺序。
第一次传递的顺序是: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
结果是谁也没有吃,苹果又回到了连长的手里。
第二次传递的顺序是: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结果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是什么堵住了我的喉咙?(是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感动了我)(4)《他发明了什么》,课文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惠特尼)发明了标准化。
标准化做法的三个好处之间运用了(分号)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用两个分号表明有三个好处。
标准化的意义:只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快速大量生产,广泛使用。
惠特尼的发明启发我们,发明创造不只表现在有形的物品上,还表现在科学的“方法”上。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贝尔发明了电话,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5)《刻舟求剑》——(战国)《吕氏春秋》讲了一个人在过江时剑掉入水中,在船上刻记号等船停下才去捞。
讽刺了办事愚蠢,不知变通的人。
告诉我们要跟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方法。
《郑人买履》——(战国)《韩非子》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量的尺寸,而不相信自己脚的人。
讽刺墨守成规、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复习第七、八单元1、听写七八单元的生字词语2、读音:剖pōu开半裸luǒ岗gǎng位肇zhào祸须臾yú机械xiâ3、形近字:裸(裸露)敖(敖德萨)葬(埋葬)殴(殴斗)岗(岗位)虑(考虑)稞(青稞) 熬(煎熬)毙(击毙)欧(欧洲)钢(钢铁)虚(谦虚)颗(颗粒)傲(骄傲)剖(剖开)鸥(海鸥)舶(船舶)遗(遗忘)棵(一棵)遨(遨游)陪(陪同)纫(缝纫)泊(漂泊)遣(调遣)盟(盟军)挡(挡车)揉(揉皱)芯(烛芯)械(机械)惠(惠顾)萌(萌芽)档(横档)柔(柔软)蕊(花蕊)戒(戒烟)慧(智慧)矣(由来久矣)唉(唉声叹气)4、多音字藏:埋藏cáng藏zàng 宝藏盛:茂盛shâng 盛chãng盛饭尽: 尽jǐn管尽jìn 情打:打dǎ仗一打dá便: 方便biàn 便pián宜缝:缝fãng纫缝fâng隙5、有关危急时刻的词:生死攸关千钧一发一触即发品质的词: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忘我勇敢团结协作先人后己舍己救人6、含反义词的成语:争先恐后出生入死转危为安南腔北调惊天动地生离死别左顾右盼柳暗花明热潮冷风大呼小叫东倒西歪前赴后继藕断丝连顶天立地7、面对错误名言: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
——周恩来8、课文内容我知道(1)《迟到》林海音《迟到》一文用(倒叙)的方式写了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故事。
后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学习文章总分总的结构。
先总写父亲的严与爱我,再分述回忆部分写父亲打我,又给我送夹袄,最后总写我的转变。
体会文章插叙的写法及作用:是突出父亲的严与爱。
(2)《成吉思汗和鹰》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君王和勇士。
鹰四次打翻杯子。
成吉思汗四次接水时都被鹰撞翻了的心情变化在升级,恼羞成怒。
成吉思汗从这件事情中吸取了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3)《我们的错误》【坦桑尼亚】沙班.罗伯特,诗歌告诉我们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
“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
这应该是本文的一句经典。
吃一堑,长一智。
失败乃成功之母。
(4)《负荆请罪》,廉颇有勇于认错、改错的精神。
(5)《“诺曼底”号遇难记》【法国】雨果“四次大雾”描写的句子,说明(天气的恶劣,为写海难埋下了伏笔,暗示后文的“诺曼底”号遇难并不是船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