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师恩难忘》第二课时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山村咏怀 (宋)邵康节 诗意:我到外面游玩,不知不觉离家已 有两、三里地,看到不远处的小村庄里, 有四、五户人家已经冒起了炊烟。我信 步走来,又看到路边有六、七处精美的 亭阁楼台,独自静静观赏,才发现身边 的树枝上挂着......八朵、九朵,哦,不, 十朵花,真是赏心悦目!
我回到家乡去,在村边、河畔 堤岸,遇到老人拄着拐杖散步,仍 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
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读书建议: 《语文阅读》第一单元:永远记 住你——老师 小练笔: 作者刘绍棠就选取了四十年前的 一堂课以此来表达对田老师的敬重和 怀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 许许多多的平平凡凡、点点滴滴,请 你也选取一件平凡的小事来表达对老 师的感激之情吧。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
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
我才惊醒。
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 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 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就 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 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 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 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 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 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 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 尼亚文出版。
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 春雨点点
身临其境 深深感谢 恭恭敬敬
引人入胜:胜:圣境,美妙的境界。多指优美的风 景、诗文、绘画等吸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 恭恭敬敬:对长辈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身临其境:临:来,到。形容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 个境地中去。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止:停止、终止;形容声 音突然停止。
《师恩难忘》教案(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师恩难忘》教案(第二课时)本文是关于《师恩难忘》教案(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1、听写生字词:教诲、炊烟、娓娓动听、身临其境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师恩难忘(投影)通过小作者第一天上学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敬爱之情。
二、学习新课1、问:这件事发生在作者不满6岁的时候,而且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十年了,但它在作者的脑海里却一直那么清晰,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第一天见到田老师的情景。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小作者第一次见到田老师是怎样的感情呢?(敬佩)(板书)敬佩3、为什么会敬佩老师呢?(投影)一位教师,教四个班;17岁就开始教书了;口才、文笔都很好。
4、从这几点,你看出田老师哪些值得敬佩的地方呢?(板书)能力强;经验足;才学出众。
应该怎样朗读呢?让我们怀着敬佩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吧!(反复朗读)5、让我们来看看田老师是怎样的“才学出众”。
请快速的读文章的第3—4小节,对照插图,找出最能表现插图内容的语句。
(他先……,又……,然后……,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6、老师讲了个什么故事呢?自读故事,待会我请同学来复述。
7、请一个同学复述,其他同学想,听了老师的故事,“我”是什么表现呢?8、请学生朗读第6小节,其他同学考虑: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说明田老师讲的故事很吸引人。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教学案例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为课文分了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中,更加深入了了解一下这位让作者终生难忘的田老师。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第1-2小节,思考一下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二、探文1.师:读完第一二小节的同学请举手,从中你了解到田老师的哪些信息?预设:(1)田老师年龄很小就当老师了,我很佩服他。
(2)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
师: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流露了作者的感情。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能体会出来吗?生: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
师:名师出高徒,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像刘绍棠这样的著名作家。
大家看一下书的第六页最下方有一行小字,这篇文章的原题是《老师领进门》,下半句你们会接吗?生:修行在个人(自身)。
师:说的不错,和刘绍棠一起学习的孩子还有很多,但不是每个孩子都向田老师学会了好的口才和文笔。
刘绍棠在田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了什么,让他终生难忘呢?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5自然段,完成老师出示的“四色自学单”。
红:开学头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黄:对比田老师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你发现了什么?蓝:故事的后面为什么要加上“折花”这一部分?对作者有什么影响?绿:通过田老师的教学,你体会出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自读自悟,举手发言汇报。
3.师:已经完成自己颜色任务的同学可以举手发言了,从红色开始。
红:(预设)1.虽然是“四个年级才一个班”,但田老师安排得井然有序:“田老师先……叫……”让大同学带小同学,人人有事做。
由此可见,田老师组织教学能力强。
2.田老师开学头一天教了一首小诗,他是用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上课的。
师:他是怎么讲故事的?生: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师恩难忘》教案设计5(第二课时)]师恩难忘教案设计
![[《师恩难忘》教案设计5(第二课时)]师恩难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bdfd4142cc58bd63086bd8d.png)
[《师恩难忘》教案设计5(第二课时)]师恩难忘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田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1、感悟田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
2、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词语。
炊烟歇脚念叨恍如惊醒滋润拐杖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1、感悟人物形象。
引导深思: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有关描写田老师讲故事和我当时表现的词语或句子。
想一想,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A、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
B、给娓娓动听换个词语。
(绘声绘色、有声有色、眉飞色舞)C、从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
(2)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A、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怎样的故事就叫引人入胜。
B、如果你听了这样引人如胜的故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3)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引导学生抓住入了迷、身临其境、仍在发呆、捅、惊醒体会。
(4)作者用有如春雨点点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5)用上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等词语来说一说田老师讲课的情景。
总结写法:作者为了写清田老师故事讲得精彩,不但用了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语直接写出,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衬托出来了。
这个方法值得学习、运用。
指导朗读。
在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读?2、体会感恩情怀。
过渡: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作者难忘的仅仅是这些吗?还有什么?交流:(1)哪些语句写出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教诲之恩指的什么?(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邗江区运西小学陈阳教材解读:《师恩难忘》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叙事性散文。
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40年前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形象。
通读全文,朴素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对师恩的回味和感激,是作者对老师的敬重和怀念。
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在语文品味中感知作者对教师的情感。
教学流程一、循情——读词悟句1、读词。
(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一组词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深深感谢春雨点点恭恭敬敬2、读句。
(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①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____________地讲起来。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_____________。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_____________的故事。
②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3、设疑:4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设计随想:这是一篇语言平实却又情感真挚的文章,怎样让学生在平实的语言文字中体味到作者那浓浓的情谊?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中应该突破的难点。
带着这样一种思考,我反复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师恩难忘,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恩情?当我读到“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这一句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不就是作者难忘师恩的最好行动吗?这不就是作者积蓄心中已久的精神吗?这样想着,由词到句的设计便应运而生了。
更何况,读好这些词语,既是对学习课文前的初始复习,又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很好铺垫]二、探文——读文悟理1、自读,三到五自然段。
1《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教案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理解“师恩”一词,使学生了解启蒙老师田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使他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师恩”一词,感受作者对老师的理解、敬佩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敬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指名默写生字。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悟情明理:(学习课文,理解师恩)1.下面我们来学课文,解决问题。
(播放课件)(1)在文中,“师恩”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静心默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文中的师恩指的是什么呢?这位同学说,师恩就是小时候田老师给我们讲的故事(出示课件)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
然后,以这四句诗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3)田老师是一位多么有心的老师啊,把枯燥的古诗编成了美妙动听的故事,大家能不能把故事讲的像田老师那样娓娓动听呢?(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自己练一练。
(4)准备好了么,请你伴着音乐讲一讲这个故事吧!同学们讲的真好,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小村庄,看到一座小亭,旁边是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这种感觉用文中的词语来说就是——身临其境。
(出示课件)文中形容老师故事讲得好的词语还有——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对,这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很好,这类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伶牙俐齿巧舌如簧侃侃而谈语惊四座)嗯,说得好,看来同学们平时非常爱读书,爱积累词语呀。
(5)那么田老师讲的故事好,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来?(出示课件)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师恩难忘课文教案 师恩难忘教案第二课时

师恩难忘课文教案师恩难忘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恩师的关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师恩难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课文朗读与讲解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表情。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恩师如父,教诲如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4.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恩师的点滴往事,感受恩师的关爱。
5.写作训练教师给出写作任务:以“我的恩师”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讨论写作思路,教师给予指导。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6.课堂小结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2.深入了解恩师的生平事迹,为下一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五、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算得上是恩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作者在课文中通过哪些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恩师的特质?”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写,如:“恩师的眼睛总是透着关爱,即使在最严厉的批评中,也饱含着期待。
《师恩难忘》的教案设计2

《师恩难忘》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道德观念。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老师的教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示范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提问:你们对老师有什么样的感激之情?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 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感激之情。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生字词。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老师的教诲,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态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我尊敬的老师”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课堂提问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写作技能的应用:通过课后作文,评价学生对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在讲解课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更好地体会师恩难忘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
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读,相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师恩难忘
师:口才好文笔好生:难忘师恩
编故事娓娓动听如春雨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