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创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投产
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

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一、农林业1.粮食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与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2.国家级农产品基地建设3.蔬菜、花卉无土栽培4.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和养殖技术开发及应用5.重大病虫害及动物疾病防治6.农作物、家畜、家禽及水生动植物、野生动植物遗传工程及基因库建设7.动植物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8.种(苗)脱毒技术开发及应用9.旱作节水农业、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耕地质量建设以及新开耕地快速培肥技术开发10.生态种(养)技术开发与应用11.农用薄膜无污染降解技术及农田土壤重金属降解技术开发及应用12.绿色无公害饲料及添加剂研究开发13.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14.远洋渔业15.奶牛养殖16.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17.农业克隆技术研发18.耕地保养管理与土、肥、水速测技术开发19.农、林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地、保护区建设以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和应用20.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包括青贮饲料、秸秆氨化养牛、还田、气化、培育食用菌等)21.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态家园等)22.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工程23.食(药)用菌菌种培育24.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25.利用非耕地的退耕(牧)还林(草)及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26.动物疫病的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新药开发27.高产牧草人工种植28.天然橡胶种植生产29.无公害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的有害元素监测技术开发及应用30.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及应用31.农牧渔产品的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32.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及综合利用33.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工程34.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35.水土保持综合技术开发及应用36.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工程37.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草原等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38.防护林工程39.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40.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41.抗盐与耐旱植物的培植42.速生丰产林工程、工业原料林工程及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43.竹藤基地建设及竹藤新产品生产技术开发44.中幼林抚育工程45.野生经济林树种保护、改良及开发利用46.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47.林业基因资源保护工程48.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和三剩物的深度加工及系列产品开发49.野生动植物种源繁育、培植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50.地道中药材和优质、丰产、濒危或紧缺动植物药材的种(养)殖51.香料、野生花卉等林下资源的人工培育及开发52.木基复合材料的技术开发53.竹质工程材料、植物纤维工程材料生产及综合利用54.林产化学品深加工55.人工增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和应用二、水利1.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及干支流控制性工程2.跨流域调水工程3.水资源短缺地区水源工程4.农村人畜饮水及改水工程5.海堤防维护及建设6.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7.病险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8.堤坝隐患监测与修复技术开发应用9.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10.牧区水利工程11.淤地坝工程12.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开发制造13.大中型灌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14.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制造15.水情水质自动监测及防洪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三、煤炭1.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2.120万吨/年及以上的高产高效煤矿(含矿井、露天)、高效选煤厂建设3.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等)防治4.工业及生活用环保型煤开发及生产5.水煤浆技术开发及应用6.煤炭气化、液化技术开发及应用7.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矿井瓦斯利用8.低热值燃料(含煤矸石)及煤矿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及设备制造9.管道输煤10.煤炭高效洗选脱硫技术开发及应用11.节水型选煤工程技术开发及应用12.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及利用13.煤电、煤焦化(焦炉煤气、煤焦油深加工)一体化建设14.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应用及装备制造四、电力1.水力发电2.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电站建设3.采用30万千瓦及以上集中供热机组的热电联产,以及热、电、冷多联产4.缺水地区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空冷机组电站建设5.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6.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7.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发电8.单机2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流化床锅炉并利用煤矸石或劣质煤发电9.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10.投运发电机组脱硫改造11.城乡电网改造及建设12.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13.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14.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15.输变电新技术推广应用16.降低输、变、配电损耗技术开发及应用17.分散供电技术开发及应用五、钢铁1.黑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2.炭化室高度6米以上、宽500毫米以上配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的新一代大容积机械化焦炉建设3.煤捣固炼焦、配型煤炼焦工艺技术应用4.干法熄焦、导热油换热技术应用5.120万吨/年以上大型链篦机回转窑和带式球团焙烧机等氧化球团生产6.15万吨/年及以上直接还原法炼铁7.先进适用的熔融还原技术开发及应用8.废钢加工处理(分类、剪切和打包,不含炼钢)9.合金钢大方坯、大型板坯、圆坯、异型坯及近终型连铸技术开发及应用10.现代化热轧宽带钢轧机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11.薄板坯连铸连轧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12.高强度钢生产13.高速重载铁路用钢生产14.石油开采用油井管、电站用高压锅炉管及油、气等长距离输送用钢管生产15.H型钢、400MPa及以上螺纹钢筋生产16.冷连轧宽带钢关键技术开发应用及关键部件制造17.冷轧硅钢片生产18.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技术应用19.直径550毫米以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生产20.大型高炉用微孔、超微孔炭砖生产21.优质合成、不定形耐火材料生产22.铁合金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应用23.全燃煤气热电联产24.蓄热式燃烧技术应用25.冶金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六、有色金属1.有色金属矿山接替资源勘探及关键勘探技术开发2.铜、铝、铅、锌、镍大中型矿山建设3.紧缺资源的深部及难采矿床开采4.硫化矿物无污染强化熔炼工艺开发及应用5.高效萃取设备和工艺技术开发6.高精铜板、带、箔、管材生产及技术开发7.高精铝板、带、箔及高速薄带铸轧生产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8.轨道交通用高性能金属材料制造9.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10.高性能、高精度硬质合金及深加工产品和陶瓷材料生产11.稀有、稀土金属深加工及其应用12.锡化合物、锑化合物(不含氧化锑)生产13.高性能磁性材料制造14.超细粉体材料、电子浆料及其制品生产15.非晶合金薄带制造16.新型刹车材料制造17.高品质镁合金铸造及板、管、型材加工技术开发18.有色金属生产过程检测和控制技术开发19.焙烧、热压预氧化和细菌氧化提金工艺技术开发及应用(铝电解高温烟气焙烧启动技术及成套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七、化工1.化工原料矿产资源勘探及大中型化工原料矿山建设2.资源节约和环保型氮肥装置建设以及原料本地化、经济化改造3.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合肥生产4.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种农药及中间体开发生产5.用清洁生产技术建设和改造无机化工生产装置6.环保型涂料生产7.新型生物化工产品、专用精细化学品和膜材料生产8.新型高效、无污染催化剂开发及生产9.有机硅、有机氟及高性能无机氟化工产品生产10.无机纳米及功能性材料生产11.新型染料及其中间体开发及生产12.大型芳烃生产装置建设13.提高油品质量的炼油及节能降耗装置改造14.大型乙烯建设(东部及沿海80万吨/年及以上、西部60万吨/年及以上)及现有乙烯改扩建15.大型合成树脂及合成树脂新工艺、新产品开发16.大型己内酰胺、乙二醇、丙烯腈的生产技术开发和成套设备制造17.大型合成橡胶、合成胶乳和热塑性弹性体先进工艺开发、新产品制造18.新型环保型油剂、助剂等纺织专用化学品生产19.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及低成本化、新型塑料合金生产20.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的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21.高等级道路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和特种沥青生产22.低硫含酸重质原油综合利用23.合成树脂加工用新型助剂、新型吸附剂、高性能添加剂和复配技术开发24.20万吨/年及以上氧氯化法制聚氯乙烯25.氯化法钛白粉生产26.高等级子午线轮胎及配套专用材料、设备生产27.醇醚燃料生产八、建材1.日产4000吨及以上(西部地区日产2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及装备和配套材料开发2.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密封材料、建筑涂料开发生产3.优质环保型摩擦与密封材料生产4.3万吨/年及以上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和高性能玻璃纤维及制品技术开发与生产5.优质节能复合门窗及五金配件生产6.新型管材(含管件)技术开发制造7.优质浮法玻璃生产技术、装备和节能、安全平板玻璃深加工技术开发8.一次冲洗用水量6升及以下的坐便器、节水型小便、蹲便器及节水控制设备开发生产9.高新技术和环保产业需求的高纯、超细、改性等精细加工矿物材料生产及其技术装备开发制造10.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等建材产品生产中消纳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和污泥的无害化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11.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玻璃钢)机械化成型技术开发12.散装水泥装备技术开发13.高性能混凝土用外加剂技术开发与生产14.50万吨/年及以上人工砂生产线及其技术装备开发生产15.10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水泥粉磨站建设16.20万立方米/年以上大型石材荒料、30万平方米/年以上超薄复合石材生产17.高品质人工晶体材料生产技术开发九、医药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开发与生产2.重大传染病防治疫苗和药物开发与生产3.新型诊断试剂及生物芯片技术开发与生产4.新型计划生育药物及器具开发与生产(含第三代孕激素的避孕药,第三代宫内节育器等)5.天然药物、海洋药物开发与生产6.制剂新辅料开发与生产7.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8.医药生物工程新技术、新产品开发9.新型药物制剂技术开发与应用10.大规模药用多肽和核酸合成、发酵生产、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11.药物生产中的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手性技术及自控技术等开发和应用12.原料药清洁生产工艺开发与应用13.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及其技术开发14.中药现代化(濒危稀缺药用动植物人工繁育技术开发;先进农业技术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中的应用;中药有效成份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装备的开发与应用;中药饮片创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15.少数民族医药开发生产16.数字化医学影像产品及医疗信息技术开发与制造17.早期诊断医疗仪器设备开发制造18.微创外科和介入治疗装备及器械开发制造19.医疗急救及康复工程技术装置开发生产20.实验动物养殖21.微生物开发利用十、机械1.数控机床关键零部件及刀具制造2.三轴以上联动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交流伺服装置、直线电机制造3.新型传感器开发及制造4.轿车轴承、铁路轴承、精密轴承、低噪音轴承制造5.转轮直径8.5米及以上混流、轴流式水电设备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6.大型贯流及抽水蓄能水电机组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7.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成套设备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及其关键配套辅机制造8.30万千瓦及以上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9.40万千瓦级以上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设备制造10.大型、精密、专用铸锻件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1.500千伏及以上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12.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潮汐等)13.30万吨/年及以上合成氨成套设备制造14.60万吨/年及以上乙烯成套设备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15.集散型(DCS)控制系统及智能化现场仪表开发及制造16.精密仪器开发及制造17.新型液压、气动、密封元器件及装置制造18.自动化焊接设备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19.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车模具设计与制造20.可控气氛及大型真空热处理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21.安全生产及环保检测仪器设计制造22.城市垃圾处理设备制造23.粉煤灰储运、利用成套设备制造24.废旧电器、塑料、废旧橡胶回收利用设备制造25.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设备制造26.工业机器人及其成套系统开发制造27.50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综合采掘、装运成套设备及大型煤矿洗选机械设备制造28.2000万吨级/年及以上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制造29.大型油气集输设备制造30.自动化高速多色成套印刷设备制造31.种、肥、水、药高效施用和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具制造32.5吨/时以上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开发制造33.禽、畜类自动化养殖成套设备制造34.设施农业设备制造35.农、林、渔、畜产品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制造36.秸秆综合利用关键设备制造37.农业(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草饲料等)收获机械制造38.营林及人工植被工业化生产设备制造技术开发39.大型工程施工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40.电控内燃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开发与制造41.蓄冷(热)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42.大型能量回收装置成套设备设计制造43.7000米及以上深井钻机成套设备设计制造44.高性能清淤设备制造45.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备制造46.自动气象站系统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47.特种气象观测及分析设备制造48.地震台站、台网和流动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开发及仪器设备制造49.地质灾害监测治理新技术及设备研发50.有害气体净化设备制造51.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相关技术及设备52.报废汽车拆解、破碎处理设备制造十一、汽车1.汽车、摩托车整车及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系统设计开发2.自动变速箱、重型汽车变速箱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具有自主产权(品牌)的先进、适用汽车、发动机制造3.汽车轻量化及环保型新材料制造4.汽车重要部件的精密锻压、多工位压力成型及铸造5.汽车、摩托车型式试验及维修用检测系统开发制造6.压缩天然气、氢燃料、合成燃料、液化石油气、醇醚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及制造7.先进的小排量经济型乘用车、集装箱运输车、多轴大型专用车辆8.先进的轿车用柴油发动机开发制造9.城市用低底盘公共汽车开发制造十二、航空航天1.飞机及零部件开发制造2.航空发动机开发制造3.机载设备系统开发制造4.直升机总体、旋翼系统、传动系统开发制造5.航空航天用新型材料开发及生产6.航空航天用燃气轮机制造7.卫星、运载火箭及零部件制造8.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及系统软硬件产品、终端产品开发生产9.航空器地面模拟训练系统开发制造10.航空器地面维修、维护、检测设备开发制造11.卫星地面系统建设及设备制造十三、轻工1.符合经济规模的林纸一体化木浆、纸和纸板生产2.高新技术制浆造纸机械成套设备开发制造3.非金属制品模具设计、加工、制造4.生物可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5.农用塑料节水器材和农用多层薄膜开发、生产6.高技术陶瓷(含工业陶瓷)产品及装备技术开发7.陶瓷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8.光、机、电子一体缝制机械及特种工业缝纫机开发制造9.天然香料、合成香料新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10.新型、生态型(易降解、易回收、可复用)包装材料研发、生产11.新型塑料保温板、大口径塑料管材(直径0.5米以上)、超低噪音排水塑料管、防渗土工膜、医用塑料等新型塑料产品开发、制造12.高新、数字印刷技术及高清晰度制版系统开发及应用13.高技术绿色电池产品制造(无汞碱锰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燃料电池、锌空气电池、太阳能电池)14.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制造15.天然食品添加剂原料及生产技术开发应用16.无元素氯(ECF)和全无氯(TCF)化学纸浆漂白工艺开发及应用十四、纺织1.高档纺织品生产、印染和后整理加工2.采用化纤高仿真加工技术生产高档化纤面料3.各种差别化、功能化化学纤维、高技术纤维生产4.纤维及非纤维用新型聚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葵二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生产5.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天然纤维(包括除羊毛以外的其他动物纤维、麻纤维、竹纤维、桑蚕丝、彩色棉花等)产品加工6.采用高新技术的产业用特种纺织品生产7.新型高技术纺织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制造8.高档地毯、抽纱、刺绣产品生产9.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高档服装生产10.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新型纤维(聚乳酸纤维、溶剂法纤维素纤维、动植物蛋白纤维等)生产11.纺织、纺机企业生产所需检测、试验仪器开发制造十五、建筑1.节能省地型建筑暨绿色建筑的开发2.高层建筑与空间结构技术开发3.低噪声建筑施工机具开发与制造4.住宅高性能外围护结构材料与部件制造5.新型建筑结构系统开发6.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7.建筑节水、节能、节地及节材关键技术开发8.智能建筑产品与设备的生产制造与集成技术研究9.居住及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按热量计量技术应用10.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浆及其施工技术开发十六、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1.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数据生产及关键技术开发2.城市公共交通建设3.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体系建设4.城市交通管制系统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5.城镇地下管道共同沟建设6.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水厂工程7.城镇燃气工程8.城镇集中供热建设和改造工程9.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工程10.节能、低污染取暖设备制造11.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12.城市立体停车场建设13.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和推广14.燃气汽车加气站工程15.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技术开发16.城市生态系统关键技术开发17.城际快速、城市轨道交通(经国家批准)系统开发、建设及车辆制造18.城市节水技术开发与应用19.城市照明智能化、绿色照明产品及系统技术开发20.国家住宅示范工程建设十七、公路1.国道主干线、西部开发公路干线、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建设2.公路智能运输系统开发与建设3.公路快速客货运输系统开发与建设4.公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5.公路工程新材料开发及生产6.公路工程及养护新型机械设备设计制造7.公路集装箱和厢式运输8.特大跨径桥梁修筑和养护技术开发9.长大隧道修筑和维护技术开发10.农村客货运输网络开发与建设11.农村公路建设十八、信息产业1.2.5GB/S及以上光同步传输系统建设2.155MB/S及以上数字微波同步传输设备制造及系统建设3.卫星通信系统、地球站设备制造及建设4.网管监控、七号信令、时钟同步、计费等通信支撑网建设5.数据通信网设备制造及建设6.智能网等新业务网设备制造及建设7.宽带网络设备制造及建设8.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建设9.IP业务网络建设10.邮政储蓄网络建设11.邮政综合业务网建设12.邮件处理自动化工程13.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建设14.增值电信业务平台建设15.32波及以上光纤波分复用传输系统设备制造16.10GB/S及以上数字同步系列光纤通信系统设备制造17.支撑通讯网的新技术设备制造18.同温层通信系统设备制造19.数字移动通信(含GSM-R)、接入网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路由器、网关等网络设备制造20.大中型电子计算机及高性能微机、工作站、服务器设备制造21.线宽1.2微米以下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制造22.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制造23.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制造24.电子专用材料制造25.软件开发生产26.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测试(CAT)、辅助制造(CAM)、辅助工程(CAE)系统开发生产27.电子专用设备、仪器、工模具制造28.大容量光、磁盘驱动器及其部件和数字产品用存储卡制造29.新型显示器件、中高分辨率彩色显像管/显示管及玻壳制造及技术开发30.新型(非色散)单模光纤及光纤预制棒制造31.数字音视频广播系统设备制造32.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播放机盘片制造33.只读光盘和可记录光盘复制生产34.数字摄录机、数字录放机、数字电视产品制造35.普通纸传真机制造36.信息安全产品、网络监察专用设备开发制造37.数字多功能电话机制造38.6英寸及以上单晶硅、多晶硅及晶片制造39.多普勒雷达技术及设备制造40.汽车电子产品制造41.医疗电子产品制造42.金融电子设备制造及系统建设43.无线局域网(Wi-Fi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等)技术开发、设备制造44.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系统开发45.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十九、其他服务业1.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及以连锁经营形式发展的中小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新型零售业态2.粮食、棉花、食糖、食用油、化肥、石油等重要商品的现代化仓储等物流设施建设3.现代化的农产品市场流通设施及农产品贸工农一体化设施建设4.闲置设备、旧货、旧机动车调剂交易市场建设5.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6.农、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7.租赁服务8.后勤社会化服务9.城市社区服务网点建设10.房地产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
超超临界锅炉

超超临界锅炉一、水的临界点锅炉内的工质都是水,水的临界压力是:22.115MPa374.15℃;在这个压力和温度时,水和蒸汽转化汽化潜热等于零,不存在两相区,即水变成蒸汽是连续的,并以单相形式进行,就叫水的临界点。
二、热力锅炉分类炉内工质压力低于这个压力就叫亚临界锅炉,大于这个压力就是超临界锅炉。
目前,国内将工质压力大于26MPa被称为超超临界锅炉,准确的说应该叫高效超临界锅炉。
三、发电机组的分类亚临界机组:典型参数为16.7MPa/538℃/538℃,发电效率约为38%。
超临界机组:主蒸汽压力通常为24MPa左右,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38~560℃,发电效率约为41%。
超超临界机组:主蒸汽压力为25~31MPa,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为580~610℃。
四、国内外现状我国从华能石洞口第二电厂的600MW超临界机组开始(80年代末)引进超临界发电技术,目前有引进20台,国产2台,其中最大单机容量900MW,最长运行时间10余年。
2004年11月23日凌晨1时17分,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东方锅炉为华能沁北电厂提供的国产首台60万千瓦超临界锅炉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并投入商业运行。
该项目成功填补60万千瓦超临界锅炉国产化空白。
华能玉环电厂2×1000MW超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型号:HG-2953/27.46-YM1)是我国国内运行的首台超超临界锅炉。
锅炉蒸汽参数(MPa/℃/℃)27.46/605/603炉膛宽×深32.084m×15.67m,高度66.6m。
2006年11月28日完成168满负荷试运行同时机组动态移交生产,为全国首台投入商业运行的1000MW机组。
1998年,最早投入运行的超超临界机组安装在丹麦的Nordjyllands发电厂,由丹麦BWE公司设计生产,发电效率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达到47%1000MW超超临界锅炉。
大唐集团火电厂

大唐集团火电厂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大唐南京下关发电厂 (2)江苏徐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大唐淮北发电厂 (2)淮南洛河发电厂 (2)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陡河发电厂 (3)河北大唐国际王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3)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4)重庆大唐国际石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5)云南大唐国际红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5)宁夏大唐国际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5)广东大唐国际潮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6)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6)山西大唐国际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7)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8)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发电厂 (8)大唐耒阳发电厂 (8)大唐石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9)唐华银株洲发电有限公司 (9)大唐湘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10)大唐华银金竹山火力发电分公司 (10)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唐乌沙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29日,由大唐国际、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象山东方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共同组建。
一期发电项目是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项目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公开招标确定业主的项目,开创了中国电力建设模式的先河。
该工程建设4台60万千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脱硫和4号机组脱硝装置。
1号机组于2003年10月开工,建设工程期仅用21个月16天的时间,刷新了全国同类型机组最短建设工期的纪录。
2006年11月8日,4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在一年内全部投产,创造了全国电力建设纪录,实现了即投产、即稳定、即盈利的目标,为缓解浙江省用电紧张局面,保障浙江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几年来,乌沙山发电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唐国际以电为主多元协同战略的总体部署为统领,以安全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挖潜增效和创一流为突破口,以创建国内一流火力发电企业为目标,按照新厂新制的模式,开拓创新,强化管理,确保了企业健康、稳步、持续发展。
循环流化床锅炉概述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组成
循环流化床锅炉
本体设备
辅助设备
汽水系统(锅) 燃烧系统(炉)
炉膛 布风装置 气固分离器 物料回送装置
燃料制备系统
风烟系统
冷渣及除灰渣 系统
石灰石脱硫系统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点
• (1)燃料适应性好(最大优点)
• (2)燃烧效率高
常规工业锅炉和流化床锅炉
85%~95%
循环流化床锅炉
分级燃烧是抑制NOX生成非常有效的手段。一次空气从底部给入, 它供应燃烧所需氧量的50-60%,二次风在离一次风有一定距离的炉膛 上方给入。在二次风给入的水平,炉膛气氛由还原性转变成氧化性。燃 料挥发分逸出和着火发生在贫氧区,因此NOX总体排放量降低。
(5)负荷调节性能好
煤粉锅炉
70%~110%
循环流化床锅炉
3. 按物料循环倍率高中低分类
高循环倍率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倍率大于40; 中循环倍率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倍率为15~40; 低循环倍率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倍率为小于15。
具有代表性的五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型
德国Lurgi型、芬兰Pyroflow型、美国FW型、德国 Circofluid型和内循环(IR)型,见下图
从此流化床燃烧、固定床 燃烧、悬浮燃烧共同构成煤 的三种主要燃烧方式。
我国早期设计的鼓泡床锅炉
方式 层燃炉 燃料 块状
室燃炉 粉状、雾状、气态
流化床炉 固体颗粒
煤块在炉排 (炉排在旋 转)上燃烧, 燃烧所需空 气从炉排低 下送入。
燃料以粉状、 雾状或气态随 空气喷入炉膛, 悬浮燃烧。
固体燃料在高 速气流作用下, 在布风板上的 床料层上下翻 滚,呈流化状 态燃烧。
95%~99%
介绍我国第一台60万千瓦引进型火电机组研制情况

介绍我国第一台60万千瓦引进型火电机组研制情况
周鹤良
【期刊名称】《发电设备》
【年(卷),期】1990(000)005
【摘要】我国引进美国西屋公司、燃烧工程公司技术生产的第一台60万千瓦考核机组,由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集团)公司下属哈尔滨锅炉厂、汽轮机厂、电机厂及国内300多家工厂承制主辅机和配套自动化装置,安装在安徽省淮南市平圩电厂,经过八年的消化吸收、科研攻关、生产制造、供货服务、安装调试以及用户和制造部门的通力合作、团结造机、团结开机,1988年开始对127项主辅设备逐项进行静态调试。
【总页数】4页(P2-5)
【作者】周鹤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31
【相关文献】
1.我国第一台60万千瓦引进型火电机组研制情况 [J], 周鹤良
2.我国首台百万千瓦火电机组给水泵组研制成功 [J],
3.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成套设备研制通过验收 [J],
4.我国第一台五千瓦CO2激光器试验机和二千瓦CO2激光器工业样机研制成功[J], 刘东华
5.“十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成套设备研制”在京通过验收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怀新——全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疑难问题解决措施专家讲座答疑研讨会发言

在全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疑难问题解决措施专家讲座答疑研讨会的发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主研发超临界600MWCFB锅炉专家组组长马怀新2009年4月15日一、关于超临界600MW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目前进度情况2008年8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发改办能源[2008]1776号文关于同意四川白马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示范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函中,指出:“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提高低热值煤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优化电源结构,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并“考虑其科研示范性质及四川白马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为基础进行开发研制的需要,本工程建设1台60万千瓦国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燃煤示范发电机组,由国家电网公司牵头负责开展前期工作”。
文件同时还指出,“为保证本示范工程顺利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将牵头成立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重大决策,并协调设备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的重大事项,国家能源局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将组建自主研发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专家组,负责技术方案和重大课题论证、评审及相关工作”。
“考虑地域优势和东方电气集团在白马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示范工程上累积的经验。
同时为支持东方电气集团灾后恢复与发展,该工程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和研制工作主要由东方锅炉厂承担,哈尔滨锅炉厂和上海锅炉厂参与,设计成果由三家锅炉厂共享”。
根据文件精神国家发改委自主研发超临界6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专家组于去年8月20日至8月21日在成都召开了《四川白马300MWCFB示范电站技术、经济、环保指标分析讨论会》,就锅炉效率,钙硫摩尔比,脱硫效率,电除尘效率,厂用电率等从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为超临界600MWCFB锅炉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2009年2月11日至2月12日东方锅炉公司自主研发的单炉膛、无外置床、气冷旋风分离器、H型布置首台300MWCFB锅炉投运的广东宝丽华电力有限公司梅县荷树园电厂召开了现场讨论会。
中国电力工业现状与展望

中国电力工业现状与展望一、电力工业发展现状与展望(一)电力行业“十一五”发展成就巨大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
“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电力工业在电价机制调整不到位、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电力发展规模、能力、装备水平均已居世界先进行列,一些技术领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有力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1、电力工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1)电力投资进一步加大2010年全国电力投资达到7051亿元。
“十一五”累计投资达到32020亿元,其中,电网投资14747亿元,电源投资17274亿元。
其中,电网投资占电力投资比重为46.05%;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发电投资为8507亿元,占电源投资的49.25%。
(2)发电装机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装机累计增长86%,年均增速超过13.22%,从2005年末的5.2亿千瓦发展到2010年的9.6亿千瓦,年新增装机超过9000万千瓦,其中2006、2007年新投产装机均超过1亿千瓦,与“十五”末比较、“十一五”装机规模接近翻番。
(3)电网网架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增长74.5%,公用变设备容量增长134%,分别从2005年末的25.4万公里、8.43亿千伏安发展到2010年的44.3万公里、19.74亿千伏安。
(4)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从2005年的2.48万亿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的4.19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
人均用电量从2005年的1632千瓦时/人年,提升到2009年的2742千瓦时/人年。
(5)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基本缓解目前,除局部地区受电煤供应紧张、水库来水偏枯等随机性因素影响,出现个别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外,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个别省区略有富余。
2、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1)清洁能源发电比重进一步提高2010年底,水电装机容量2.1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22%。
660MW超临界火力发电热力系统分析

1 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的煤炭消耗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并且我们知道一次能源的主要消耗就是煤炭的消耗,而在电力行业中煤炭又作为主要的消耗品。
根据统计,在2010年的时候,全国的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和生产的结构中,占有率达到了71.0%和75.9%,从全球范围来看,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消费和生产结构中达到了48.5%和47.9%。
根据权威机构的预测,到了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有率约为55%,煤炭的消费量将达到38亿吨以上;到了205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结构中占有率仍有50%左右。
由此看来,煤炭消耗量还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耗[1]。
电力生产这块来看,在2011年,我国整体的用电量达到46819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了11.79%.在这中间,火力发电的发电量达到了38900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了14.10%,整个火力发电量占据全国发电量的82.45%,对比2010年增长了1.73个百分点,这说明电力行业的主要生产来自于火力发电,是电力生产的主要提供[2]。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中的火力发电,每年的装机发电量以每年8各百分点飞速增长[3]。
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得电力需求急剧上升,这也带来相应的高能耗,据统计,全国2002年到2009年的火力发电装机容量从2.648×108kW几乎翻2.5倍的增长为到了6.52×108kW,煤耗的消耗量增加了13亿吨。
预计到2020年,火电装机的容量还会增长到11.32×108kW,需要的煤耗量预计为38亿吨多,估计占有量会达到届时总煤碳量的55%[4],[5]。
随着发展的需要,大功率和高参数的机组对能耗的能量使用率会大大提升,这样对于提高火力发电燃煤机组的效率有着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2011年,全国600兆瓦级别以上的火力发电厂消耗的标准煤是329克/千瓦时,比2010年降低了约有4克/千瓦时,在2012年时,消耗的标准煤降低了3克/千瓦时达到了326克/千瓦时,但是在发达国家,美、日等技术成熟国家的600兆瓦级别以上的火力发电厂消耗的标准煤仅仅约为每千瓦时300克上下,可以从中看出和我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期间 , 机组各项 主要技术经济环保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值 。该机组 的成功建成 投运 , 再次开创 了循环 流化床大型化 的 里程碑 , 在提升我国洁净煤发 电技术创新 、 资源综合利用 、 节能 环保 三大领域都具 有十分重 大的示范意 义。6 o万千 瓦超 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示 范工程是 国家“ 十一五” 规划 和科技 支撑 计划的重要项 目, 代 表着煤 的清洁高效利用 技术 的重要
挖, 单循环进尺 5 0— 8 0 c m, 根据堆积渣体的稳定 情况 , 辅 以钢支撑 、 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
7 塌方 处理 的效 果
[ 2 ] T e r z a g h i k . T h e o r e t i c a l S o i l M e c h a n i c s [ M] 。N e w Y o r k . J o h n
8 结 语
杨玉银 ( 1 9 6 8 一 ) , 男, 河北遵化 人 , 教授 级高 工 , 高级爆 破工 程师 , 从 事水 利水 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 ;
高印章( 1 9 5 8 一 ) , 男, 河北河 间人 , 副总工程师 , 教授 级高工 , 学士 ,
从 事水利 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 ;
第3 2卷 总第 1 5 9期
四川水力发 电
2 0 1 3年 6月
( 5 ) 开挖支护 : 全部管棚注浆完毕 2 4 h后 即
可 开始进 行开 挖作 业 , 开挖 采用 反铲 、 结合 人 工开
[ 1 ] 杨玉银 , 卢学文 , 等. 某 隧洞 特大涌渣 流砂事故 原因分析 及 经验教训 [ J ] . 工程爆破 , 2 0 1 0 , 1 6 ( 3 ) : 5 2 — 5 5 .
部主任 , 工程师 , 学士, 从 事水 电工 程施 工 技术 与管 理工
作;
张 黎( 1 9 8 3 一 ), 男, 贵州 三穗人 , 项 目副 总工程 师 , 助理 工程 师 ,
堆积体的良好胶结效果是塌方处理成功的关键 , 是保证塌方堆积渣体稳定 、 防止继续塌方 的重要 因素 , 因此 , 要更加重视注浆施工作业。
参考文献 :
学士 , 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 工技术 与管理工作 ; 姜凌宇 ( 1 9 7 4 一 ) , 男, 甘肃宁县人 , 项 目总工程师 , 工 程师 , 从事水 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 ( 责任编辑 : 李燕辉 )
( 上接 第 4 9页 )
现阶段信息化高速发展且 国际、 国内水 电工 程建设 、 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借 鉴、 学 习的过 程, 因此 , 国际、 国内水电项 目施工的总体技术要 求基本一致 , 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上内容是
实践证明 : 采用 中长管棚处理高水 头压力下 隧洞 大规模 塌 方 是行 之 有 效 的手 段 , 其 中管 棚跟
管 钻 进成 功是 塌方 处 理 的前 提 , 这 是 保 证 塌方 处 理 过程 中施 工 安 全 的首 要 条 件 ; 注 浆 浆 液 对 塌方
蒋
斌( 1 9 8 l 一 ) , 男, 四川绵 阳人 , 一 分局主 任工程 师兼工程 管理
3 . 3 加 强交流 总结 , 促 进 信 息共 享
充分进行内外部交流, 共享信息 , 相互促进 、 提高。项 目内部前后方、 各部门之间要充分交流 、
信 息共 享 , 达到 优势 互补 。
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简介 :பைடு நூலகம்
宁俊云( 1 9 6 2 . ) , 男, 湖南邵东 人 , 公 司副总经 理 , 高级工程 师 , 学
作者简介 :
截止 2 0 1 2年 1 1 月底 , 发 生塌 方 的 3+ 6 8 0~ 3 + 6 5 0洞段 已经 开 挖 支 护 完 毕 , 塌 方 处 理 工 作 取
得了成功。从开挖后渣体 出露情况看 , 渣体胶结 良好 , 注浆效 果 完全满 足 开挖需 要 , 为塌 方处 理取 得成功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
士, 从事国际工程 技术 与管理工 作; 李秋石( 1 9 7 5 - ) , 男, 河北抚宁人 , 主任工程师 , 高级 工程师 , 学 士,
加强类似项 目间的经验 交流及资源共享 , 避 免类似 的问题 重复 出现 , 提前 解决 重点 问题 。
4 结 语
从事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工作 .
笔者 通过 上 阿 巴拉 等项 目施 工过程 中所 遇 到 的情 况 的思考 与总 结 , 希 望 能 为今 后 国 际水 电项 目施
发挥领导、 骨干技术人员的作用 , 采取熟悉——讨
论— — 确定 编 制 思 路 、 关 键 内容— — 编 制—— 审 核 的程 序 , 即让年 轻人 充分 表达 想法 、 意见 并尽 早 确定 思 路 , 按 成熟 的思 路定 向进 行 编写 。
Wi l e y 8 0 s o n s ,I n c, 1 9 4 3 .
[ 3 ] 邓龙胜 , 常
铮, 等. 基于同一强度理 论的松散 岩体 的围岩
压力计算[ j ] . 地球 与环境 , 2 0 0 5 , 3 3 ( 增刊 ) 3 2— 3 5 . [ 4 ] 李建军 , 谢应 爽 , 隧道 超前支 护管棚 工法设 计与 计算研 究 [ J ] . 公路交通技术 , 2 0 0 7 , 2 3 ( 3 ) : 1 4 0— 1 4 2 . [ 5 ]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 G B 5 0 2 1 8 — 9 4 [ S ] .
( 责任编辑 : 李燕辉 )
我 国首创 6 0万千 瓦超 临 界 循环 流化 床机 组投 产
4月 1 4 日8时 l 2分 , 神华 国能( 神东 电力 ) 集 团四川 白马循 环流化床示范 电站有 限责任公 司 6 0万千 瓦超临界循环
流化床示范机组顺利完成 1 6 8 小时满负荷试运 , 成功投入商业运行 , 标 志着我 国 自主研发 、 具有 完全 自主知识 产权 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