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其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包括儒家思想、道教思想、佛教思想等。
这些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思想积淀和人文精神,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以下是我对这方面的一些认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正义和公平的价值观。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五行,并重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这些价值观培养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应该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关心社会公平正义,并理解个人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
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通过自我修养和道德塑造来改造自己并影响他人。
对大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应该注重个人品德的培养和自我实现,不仅仅关注功利主义和自身利益,而是追求内在的美德和道德境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创新和智慧的追求。
传统文化对于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理解古代智者的思维方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和延续传统,而是能够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现实问题中发挥智慧。
第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谐与包容的社会关系。
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鼓励人们相互尊重、包容和互助。
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应该学会平等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差异和多样性,并且在面对冲突和争议时寻求和解和妥协的方式。
这种和谐的态度有助于大学生在校园和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文化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这些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中国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有助于弘扬正义和公平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公民意识,还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鼓励创新和智慧的追求,强调和谐与包容的社会关系,以及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内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内涵。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内涵,通过节日活动和习俗传达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内容。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在春节这一天,中国人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
其中最为有代表性的就是除夕夜的家庭团聚和拜年活动。
这些习俗传达着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扫墓、祭拜先人,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思念之情。
这一习俗不仅有助于家族的传承和延续,更是倡导人们要铭记历史、珍视现在、展望未来,培养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有着以龙舟竞渡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这一节日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古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载体。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弘扬了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安宁的憧憬。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之日,代表着家庭的和睦和团结。
人们在这一天会一起赏月、吃月饼,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传递了中国的家庭文化和家庭价值观,弥合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纽带,培养了人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强调了家庭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家庭的尊重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强调,这对于当代社会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在当代社会,家庭和社会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家庭的重视和对社会责任感的强调已经日益淡漠。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为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年味之最,春节以家庭团聚、祭祀祖先、拜年等传统习俗为主要内容,寓意着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奠定了中国人尊重祖先、维系家族血脉的思想基础。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寓意着祛邪驱瘴、祈福求安以及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月饼节,寓意着团圆和感恩。
这些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崇高理想。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强调了家庭、团结、和谐的价值观念。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团结和谐的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春节的家庭团聚和拜年习俗,有力地弘扬了家庭美德,培育了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强调了尊敬祖先和继承先人遗志的价值观念。
祭祖是对祖先的一种尊敬和纪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强调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行为而设立,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全民族团结一心的爱国热情。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月饼节,强调了团圆和感恩的价值观念。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和团圆美谭,弘扬了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培育了感恩报恩的美好品质。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现状(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1.重亲情、尚伦理起源于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中,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创造了特有的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家族为基础的政治结构。
在特有的社会环境下,中国自古以来奉行以孝为先的价值准则,崇尚忠孝意识,形成孝道至上、礼治为本的伦理道德观,重视亲情,崇尚伦理。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了厚重的亲情伦理观,表达着人们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形成了人们对家庭团圆幸福的文化价值取向。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身处异乡的游子,无论多远的距离都无法阻挡他们回家的脚步。
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聊家常,在欢声笑语中体会亲情的温暖。
清明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表达子孙后辈的“缅怀”之心和对亡亲的怀念之情,更是表达了国人“慎终追远”的悲痛情怀。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年八月十五月圆之日,也是亲人团聚之时,吃月饼,赏月,正是历代中国人對“人月两圆”的美好追求。
几乎每个传统节日都体现着人们对亲人团聚的美好希冀。
2.贵和谐、亲自然中国是以农为本的农业大国,在古代农耕社会形成了“天人和谐”的价值观念。
“和”是中国人民从古至今秉承的重要价值理念,“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也是当今社会着力建构的社会规范。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观念,“‘和’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表现的尤为显著,并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在精神。
”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珍视、推崇人际关系的和谐,特别是亲族之间的和谐,我国很多的传统节日都非常注重人际间的交往”。
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通过拜年、探亲访友、互赠礼品等节庆活动,凝聚情感,消除隔阂,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人际交往,维持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清明节有祭祀祖先和悼念亡亲的传统,身在异地的人们在这天回乡祭祖,家族成员相聚在一起,缅怀祖先,“慎终追远”,在祭祀活动中凝聚宗族情感,促进家庭内部、宗族之间的关系稳定;中秋节以家人团圆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圆满和睦的美好希冀。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积淀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且拥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本文将从历史、传统习俗、思想政治教育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古代开始,中国人就有过农耕文化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节日相继形成并得到人们的推崇。
这些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春节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到来,代表着岁岁平安、万事如意的美好祝愿。
这个节日包括了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比如除夕夜的守岁、贴门神贴对联、放鞭炮、赏花灯等等。
这些习俗都寓意着人们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过好生活。
除了对家庭的重视,春节还强调亲情和团圆,人们会返乡团聚,共庆佳节。
春节的内涵就是传承家族的血脉和气节,维系家庭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体现。
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元宵节有着祈求吉祥的寓意,是庆祝新年之后的继续佳节。
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是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
人们在这一天都出门赏灯,欣赏各式各样的花灯,灯火通明的街道上人山人海。
猜灯谜是一种思维游戏,通过解答灯谜来增加乐趣。
吃元宵则代表又增添了一岁,寓意着家庭幸福美满。
元宵节的内涵就是告诉人们必须激发智慧、积累知识来追求幸福,同时也让人们明白祈求吉祥美好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智慧。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祭祖节日,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有着“寒食节”“祭扫祖坟”“插柳等习俗。
这个节日是人们来纪念故人、祭祖的日子,倡导尊孝、重亲。
清明节也是人们纪念革命先烈、烈士陵园瞻仰的日子,传承国家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
清明节的内涵是缅怀先人、尊重传统,告诉人们要铭记历史、弘扬英烈精神。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维护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节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1. 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通过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尊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理念,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
这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使他们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3. 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源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修养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身魅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4.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社会智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导向。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世界的提升,增强对文明和和谐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取向,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久发展。
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认识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尊重。
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文化学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李雪冬(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河北唐山063300)摘要: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为目标。
应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先进文化建设的精神基因,融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f常生活中。
本文着眼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修为,从理想、爱国、责任、本领、道德修为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各个时期始终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肩负起培育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使命。
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正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的新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经受过时间和实践考验后留存下来的,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化的#党的大,要“入中化的思想、人、德修为,时代要新,化展时代”,为的党中中国化的#化重、学思重,要理、反思、实有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教育进教、进、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生中,发挥化的,使中国:传统文化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根#化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要中国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在当思想政治教育作开展过中应于化中关于生命力的言语、内容及思想观念等有效地运用主题动和教学中,充分借助化丰富的资源势,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使其有效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尤其是在思想、人、德修养等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化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及外活动中,展化的采,实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行演绎着 自强不 息的精神 。历史上 西伯被拘禁 ,L 孑子受 困, 屈原 被流放 , 左丘 明失去视力 , 孙膑 被挖去膝盖骨 , 韩非被 囚秦 国 , 亩 对困境 , 他们并不放弃 自己的理想信念 , 著书立说 , 流传后世。西 伯著有《 周易》孔子写 出了《 , 春秋》屈原完成《 , 离骚》左丘 明孙膑 , 把他们的《 国语》《 子兵法 》 、 孙 留给了后 世 , 更有韩非子的《 说难》 、
传统文化中的丰富教育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方面内容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思想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堕 塾
No . 12
T ME D C T O I E U A I N
De e b r c m e
谈谈 我 国传统 文化 中的优秀 思想政治教 育思想
的精神 。所 有这些都体 现着 中华儿 女的爱 国主义 精神 。要做好 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 我们应该 大力开展爱 国主义教育 , 教育人们 重视 国家和人 民的利益 , 而传统 文化 中关 于这方 面的内容是 我们 进 行爱 国主义教育 的很 好素材 。借鉴 和利用好这 方面 的内容也 是爱 国主义精神一种表现。
《 孤愤》 给世人 以惊愕 。圣 贤们面对 困境 , 不屈不挠 , 顽强拼搏 , 自
强不息 。这种努 力 向上 的 自 自立精神是我们传统文 化中的精 强 髓, 一直被 中华儿女奉为人生信条。学 习传统文化 中的理想信念 教育资源 , 教育人 民树理 想 , 讲信念 , 为理想信 念而 自强不息 , 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及其价值
作者:梁敬国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6期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转型提供了深厚的土壤,是其发展动力的不竭源泉。
本文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蕴涵、内容的张扬、对象价值的肯定、方法的跋履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在这些方面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总结了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并深信当中华优秀文化深深扎根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时候,现代政治教育也必将迎来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16-0177-0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主性,体现现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智慧的凝结。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优秀的传统思想,它汇集了儒、道、墨等思想精华,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转型提供了深厚的土壤,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膏内涵
(一)、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蕴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立足于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的治国人才而展开。
无论是儒家的“内圣外王”还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新民德”都注重道德境界的培养。
在《大学》篇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所谓“明明德,”就是将每个人天生具有的道德萌芽发扬光大;所谓亲民,即“爱民”,它是儒家仁者爱人思想的体现。
要爱民,就有不仅自己为善,还须帮助别人为善,使民众去其旧习而自新;所谓“止于至善”,就是每个人都要在他所处的地位上恪守其道德义务,并要不断攀登新的道德目标,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张扬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的民族,我们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着生生不息的创造。
造就了辉煌的中华文化,使我们这个民族绵延至今而不衰。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论述可谓源远流长,这种教育内容立足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对现代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从两千多年前的先哲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这种以理想信念为主体的人生观,家国一体的世界观。
(三)、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价值的肯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重视人的价值,关于人的论述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孔子在我国的历史上第一个创立了完整的伦理学体系,其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这里的爱人是爱一切人,爱人的道德意识着眼于人的共性,而不是个别等级的人。
这一思想包含着对人的价值的普遍尊重。
其继承者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的观点,体现着朴素的民本意识。
(四)、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践履
每一位受教育者,既具有人的共性,又具有作为个体的独到之处,孔子在两千多年前首创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现在仍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随处可见关于教育方法的论述。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启蒙式”的教育理念,注重“内省”的教育观。
仍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中华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它深深根植于我们这片沃土。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华文化是一种以扬善惩恶为核心,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一种伦理性文化。
中华优秀文化值得我们回味,更值得我们借鉴,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应传承这种优秀文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弘扬“仁、礼”一致的道德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创新。
无论是儒家的“内圣外王”还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的“新民德”,都注重道德境界的培养,可以说,正是这种自孔孟以来的道德传承,才造就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我们这个民族极富涵养的人格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就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中“谦和”的形象。
(二)传承理想信念、家国一体的价值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的民族,我们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进行着生生不息的创造,造就了辉煌的中华文化,使我们这个民族绵延至今而不衰。
对于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我们要传承这种精神,进行理想励志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每一位公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崇尚“民本”意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但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具体的现实的人,他们是有血有肉,具有真情实感的人。
从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到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无不体现着对人的重视,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我们要传承这种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充分重视人的作用的发挥,尊重他们的利益诉求,不断实现人的价值的提升。
(四)重视“因材施教”,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首创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对现在仍有深远的影响,“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应处于统领地位,这一教育方法要求对不同的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并体现教育队伍人员来源的多样化,在环境优化、劝说引导、实践锻炼等方面充分体现每个受教育者的不同之处,为每个受教育者制定符合其自身的教育方案,在潜移默化中,推进教育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赵康太李英华主编,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史咖。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0。
[2]刘宏章傅云龙束际成中国哲学史教程上册[M]。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