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使用后评价的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反思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思考探析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思考探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工业遗产意识的逐渐提高,城市工业遗产成为一种非常关键的文化遗产资源。
然而,大多数城市工业遗产建筑已经逐渐老化,空间利用率低下,被废弃或改作他用。
因此,如何将这些工业遗产建筑重新利用和改造,成为当代城市设计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空间设计是城市工业遗产建筑改造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进行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时,要突出以下思考。
首先,要真正理解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的文化价值。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所具有的文化意义远远超过其实用价值,是一种历史、文化、美学和经济的结合体。
在空间设计改造中,要遵循“最大程度保留、合理利用”的原则,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元素,让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一份子,向人们诠释着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其次,要注重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的功能性。
尽管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的文化价值无可替代,但是,在空间设计中,也需要注重其实用价值。
在改造设计时,需要根据建筑的特点,将其转化为适合于现代居住、办公、展示等多种功能的空间。
例如,可以将旧工厂改造为文化创意中心,或将狭小的工人公寓改造为时尚的Loft公寓。
再者,要注重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与现代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的空间设计改造要符合市场需求与观念,将其与周边环境有效融合,生成有机而具有生命力的城市空间。
空间设计改造应当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环保和道路交通等要素,实现城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进步。
最后,要注重建筑设计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在任何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之前,应当考虑弘扬人文价值的精神,让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的空间设计改造不仅有利于今天的社会经济繁荣,同时,也要阐述城市文化传统,弘扬城市精神,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总之,城市工业遗产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设计改造应当注重文化价值、功能性、协调性、人文关怀等多重因素的综合考虑,在实践中,应注重创新、实效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思考探析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思考探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工业遗产建筑也越来越多。
这些建筑一方面反映了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另一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对于这些工业遗产建筑的空间设计改造,既要对其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保护,又要使其具有新的功能和意义,实现现代化需求的满足。
本文就围绕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思考进行探析。
一、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工业遗产建筑的历史价值工业遗产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具有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价值。
因此,在设计改造工业遗产建筑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历史文化价值,尊重其原始建筑风貌及历史痕迹,传承历史文化。
一方面需要保持其建筑外观的原始特点,比如工业烟囱、厂房门窗等,保留工业遗产建筑的固有形态,反映出其历史和文化意义;另一方面,需要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和布局,使其更符合现代化的使用需求,同时又能够体现出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
二、挖掘潜力,赋予工业遗产建筑新的功能和意义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不仅要保持其历史文化价值,还应该考虑其功能性应用。
比如,可以将一些大型厂房改造成跨界艺术空间,提供展览、表演、创意设计等艺术活动场所;将一些老厂房改造成创客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交流、孵化场所;将一些烟囱、仓库等空间改造成咖啡馆、酒吧等生活场所。
这样不仅可以挖掘工业遗产建筑的潜力,还可以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元素,激活城市发展活力。
三、融合现代技术,提升工业遗产建筑的使用效能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还要考虑现代科技的应用。
比如,可以采用智能化技术,使建筑更加智能、节能、环保;使用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提高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运用新颖的空间设计理念,将传统工业遗产建筑与现代科技理念相结合,使其成为符合现代化标准的建筑,提升其使用效能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要面对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不仅要保持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外观特色,还要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意义,实现现代化需求的满足,同时还要考虑科技的应用和环保问题。
从景观设计角度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从景观设计角度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以长沙裕湘纱厂为例摘要: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文明不断冲击着工业社会,新兴产业开始逐渐取代工业社会,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以裕湘纱厂为例,从空间意境角度对工业遗产改造与再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工业遗产的内涵和工业遗产的保护必要性以及工业遗产保护的途径、重新利用的设计思想和方法。
工业遗址景观环境的发展不只是单纯的保留厂房、改造建筑,使其成为一个孤立的栽体和符号。
保留什么?建什么?怎么建?每一个决定其实都是项目定位、文脉和场所精神的抉择。
透露出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以及对未来的想象。
关键词:景观环境,工业遗址,改造与再利用城市中心,我们已经不可能再建造一个同样的建筑,所以为了让这座美丽的城市能够留存一点旧时的记忆,我们采取原相封冻法,将珍贵和有趣的痕迹保留下来。
作者认为这是最好的设计,是时间的沉淀,是历史的再现,会让这座建筑在现代人眼里看上去依然很美,使用起来也很舒服。
这是建筑工作者应该承担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文化环保责任,而这也是我们进行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总体思考。
同时本文试从环境空间意境的角度入手,以裕湘纱厂改造设计为例,来探索工业遗址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并分析保护和再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工业遗址景观空间意境的建设提供一个理性的依据。
将部分工业遗址彻底转化为文化艺术园区,也是这个探索过程中可以选择的一条路。
将其建设为真正具有地方空间意境的景观遗址。
1.工业遗产工业遗产即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包括工厂、车间、磨房、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2.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就是运用景观设计的途径对具有历史、社会、技术、建筑、审美启发和科学研究价值的闲置荒废的工业空问进行改造再利用,其空间主要包括场地、建筑、废弃工业没施、废弃材料、土壤、水体和植物等景观要素。
浅析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与文化软实力

浅析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与文化软实力工业遗址是人类文明与历史的重要遗产,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将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使得工业遗址变得更加具有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还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首先,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遗址是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见证,这些遗址保存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是我们了解过去和把握未来的重要窗口。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示,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
通过景观中的雕塑、壁画、标语等元素展示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使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深入感受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
其次,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增加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
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可以结合具体城市历史文化特点,打造具有当地特色、代表历史文化的景观。
同时,也可以通过工业遗址的改造和重塑,挖掘和展示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和生产技艺等方面的民间文化,使城市文化更加多元化、具有特色化、吸引人眼球,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第三,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成为了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角色愈发关键。
工业遗址景观作为城市文化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向社会展示城市文化渊源、历史沉淀和独特特色,增强城市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加强城市对外的交流互动,提升城市的全球影响力。
综上所述,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不仅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还可以为城市增加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同时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工业遗址景观设计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思考探析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思考探析城市工业遗产建筑是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和文化遗产,其空间设计改造既要保留原有建筑特色和历史记忆,又要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求。
下面就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思考提出一些探析。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的空间设计改造要注重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意义,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改造中,保留原有建筑特色和历史痕迹是最基本的要求。
可以通过修复砖石墙体、修复木质结构、恢复原有窗户等方式,使建筑物尽可能保持原样,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还可以通过增加文化展示空间、设置历史展览馆等手段,将建筑本身与历史记忆相结合,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工业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的空间设计改造要注重功能的转换和利用。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工业遗产建筑大部分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功能,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在空间设计改造中,可以根据建筑自身的特点和周边环境来确定新的功能定位。
可以将原有的厂房改造成艺术创意园区、设计工作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以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
还可以结合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建筑增加适当的功能性附属设施,如景观绿化、交通组织、停车场等,提升整体的使用价值。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的空间设计改造要注重体验的营造。
工业遗产建筑的改造不仅仅是功能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为人们营造一个具有魅力和吸引力的空间。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创造性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营造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环境。
可以利用建筑的开放性和通透性,打造出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如露天广场、天台花园等,供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互动。
还可以利用灯光、声音等技术手段,为建筑增加艺术氛围和互动性,提升人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的空间设计改造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在设计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增加自然通风采光、水资源回收利用等设施,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
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研究

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研究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老旧工业遗址逐渐被废弃或遗忘,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许多问题。
为了保护这些工业遗址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许多地方开始进行工业遗址的改造工作。
而景观设计在工业遗址改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恢复工业遗址的原有状态,又能为城市环境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
一、工业遗址的价值与挑战工业遗址作为城市历史的见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改造工业遗址是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价值。
然而,工业遗址的改造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工业遗址往往存在环境污染和结构老化的问题,这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解决。
其次,工业遗址的规模庞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合理利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最后,工业遗址的改造需要兼顾历史保护与现代功能,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一个需要探索的方向。
二、景观设计在工业遗址改造中的作用1. 恢复历史元素景观设计通过采用合适的植被、雕塑等手段,使工业遗址的历史元素得以恢复。
比如,在工业遗址的废弃烟囱旁设置相应的代表性雕塑,以凸显其文化价值。
2. 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工业遗址改造后往往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景观设计通过合理规划场地,布局景观设施,为人们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比如,在工业遗址周边设置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场所。
3. 强化区域特色每个地方的工业遗址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
景观设计应该能够凸显工业遗址所在地的区域特色,比如,通过选用当地自然材料和植被,使工业遗址的改造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
4. 提升城市形象工业遗址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形象。
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建筑、交通设施和照明系统等手段,使工业遗址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工业遗址改造中的景观设计实例1. 马德里毕尔巴鄂工业博物馆马德里毕尔巴鄂工业博物馆是一个成功的工业遗址改造项目。
通过景观设计,该博物馆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同时增设了花园、广场和景观艺术等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集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浅析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与文化软实力

浅析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与文化软实力
首先,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有助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其次,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能够促进城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旅游业是支撑城市软实力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通过工业遗址景
观设计,可以将工业遗址打造成独特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商旅人士和游客。
例如,英国的布莱顿海滩上修建了一个海滨宫,将一个曾经的工业遗址改造成了一座综合性的文
化娱乐城市景点,成为了当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
最后,工业遗址景观设计能够表现城市的文化特色,提升城市软实力。
在设计工业遗址景观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让工业遗址与
城市文化紧密相连。
这样做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的品牌价值和美誉度。
例如,中国的南京油罐艺术中心,将一座荒废的油罐改造成了一个文化艺术中心,在保留
油罐原有特色的同时,又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成为了南京的一个新地标。
总之,工业遗址景观设计的兴起对于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促进城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并表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以此提升城市的品牌价值和美誉度。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思考探析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思考探析城市工业遗产建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见证,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其改造设计既要尊重原有建筑的风貌和特色,又要符合现代人们对于空间功能、环境和美学的需求。
在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保留和恢复原有建筑的风貌和历史特色。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如红砖建筑、梁柱结构等。
在设计改造过程中,应尽量保留这些特色,恢复建筑的历史面貌,并与现代设计元素融合,形成独特的空间体验。
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空间规划。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在改造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空间规划。
可以根据建筑的结构和布局,确定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和空间尺度。
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联系和衔接,以提升空间的流线和使用效率。
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改造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节能技术。
可以利用天然采光和通风的设计手法,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
也要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回收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破坏。
第四,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功能。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在改造设计中,不仅是一个空间的转变,更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要注重人文关怀,考虑到建筑的使用者和周边社区的需求。
可以设计多功能的社区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
也可以支持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区价值的提升。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空间设计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功能需求、环境保护和社会功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兼顾这些因素,才能实现对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的良好利用和保护,实现城市发展和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景观使用后评价的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反思
作者:米姗郑亚男
来源:《视界观·上半月》2019年第06期
摘要:选取工业遗产空间典型样例,调研工业遗产景观保护与利用的使用后评价,从场所精神理论出发,基于场所环境主客观因素,对工业遗产景观现有使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与反思,提出遗产群视角下工业景观的更新与再开发意见,呼吁生态修复、公众参与、空间复合和网络化,更好地促进工业文化的传播与旅游发展。
关键词:工业遗产;景观环境;使用后评价;更新
西方工业遗产之路的模式成功,激发了各国工业文化的开发与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容忽视其辉煌背后不断地反思与改进。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就开展对工业遗产景观使用状况的调查评价工作,70年代后,西方建设过程中的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己成为统计工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隨着西方环境行为学与统计学综合运用的引进和POE方法的推广,国内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POE理论也逐渐走向成熟,如2006年宿南、邹广天的《沈阳市铁西区公园使用者环境行为调研分析》。
我们透过国内外的专家及学者的研究探索可以看出,当前对工业遗产景观使用状况及确立规范的评价体系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究其缘由主要是面对工业遗产景观设计思潮的蜂拥,当代工业景观在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均质化”“去精神化”“无人问津”等现象。
针对场所内遗迹的保存现状,以及实际调查和综合评价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有关学者关于工业遗产景观评价体系的定性分析,应结合公众使用状况的角度分析总结工业遗产景观利用程度和整体水平,通过运用使用状况评价(POE)方法的分析,更全面、直观地确立工业遗产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对我省工业遗产景观的实用性提出合理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反思与规划。
工业遗产景观的设计不单单只是“场所”,而是场所的“精神”。
工业遗产景观场所精神可以理解为场所之“工业精神”,是在特定时期建成的工业环境能够借以说明自身并获得存在之特性。
工业精神的全貌并非只有物质载体的呈现,它需要场所空间氛围的营造,环境体验给予公众精神感染。
工业景观场所通过其空间设计内容“重温与再现”那个革命时代的点点滴滴,再现工业文化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以此激起公众的空间记忆。
毕竟工业精神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共同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形与无形价值总称,它象征着特有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模式,体现工业文化历史的规律,具有地域性和差异性,这也正是我们在学习与借鉴过程中,设计需要不断反思的内容,我们究竟如何针对性的利用与开发,如何让工业遗产景观空间活化。
一、工业遗产景观使用后评价分析
研究前期将工业遗产景观调研样例设定为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其位于原唐山矿区域,是一座集煤炭工业遗迹保护、近代工业文明、休闲观光及娱乐于一体的国家级矿山公园。
在调研过程中,项目团队成员不断地学习与补充相关理论知识、现有优秀案例,采用传统问卷调研和网络数据为主的数据采集,调研共发放问卷190份,残卷4份,有效率为97.89%,以此对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从主客观二方面进行工业景观调研分析:首先,从场所环境的主观因素分析,第一,设计从公众的活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出发,功能较为单一,场所环境设施和功能体验性较弱,没有更好地基于公众行为进行科学有效地把控,影响场所环境的品质和公众的满意度;第二,场所空间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较弱,没有从男性、女性、较为客观的角度,甚至没有从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角度人性化地进行工业景观设计,场所通用化设计不理想,公园细部设计不完善,公园环境设计均质化特征突出。
其次,从场所环境的客观因素分析.第一,空间区域内工业景观的设计一般,整体环境,环境生态修复与绿化,景观小品,水景水质等设计,公众的使用后评价表示一般,没有明显的地域工业主题特征。
第二,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目标场所处于本市良好的区域位置,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场所环境没有更好地利用区域优势和与同类场所的关系,以致工业遗产的城市文化传播效应发挥不突出。
第三,场所空间时代特征和价值不明确。
从微观尺度分析,面对工业遗产的更新设计,更多地需要从城市工业文化、场所工业文化和公众的情感出发,充分唤醒城市和城市人民对于时代的记忆,拉近空间与城市、与人的亲昵关系。
二、工业遗产场所精神设计反思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景观使用后评价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在迅速发展的城市文化旅游背景下,己投入利用的工业景观空间使用并不乐观,其中较为突出且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工业文化的普及和空间品牌的传播。
比如根据我们的调查,48.39%的人没有听说过工业文化旅游的概念,38.17%的虽然听说过但对工业文化旅游不甚了解,仅有13.44%的人听过并了解工业文化旅游。
对工业文化旅游感兴趣的非常感兴趣的人总共占调查总体的64. 21%。
而在对获取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信息渠道的调查中,有51.08%的人通过网络了解到公园的相关信息,占比最高;其次是亲友介绍、电视媒体以及报刊杂志。
在我们不断地学习西方成功经验和现有国内优秀案例,切记采用照搬模式,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真实与全面地再现城市工业文化。
在工业遗产开发过程中需要在传播方式上继续拓展,利用文化景观的传播载体,将工业遗产景观空间复合化,以工业遗产景观空间的点为核心,线性辐射式发展,网络式空间设计传播,更好地推广工业文化旅游概念,增加遗产在工业文化旅游中的知名度,同时改善公众在场所空间的参与性与体验性,真正地将工业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
参考文献:
[1]易普男,公共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研究[D].天津大学,2006.
[2](美)凯文·林奇,编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3]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菲利普·奥斯瓦尔特著,胡恒、史勇高、诸葛净译,收缩的城市[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5]李清华,设计与体验:设计现象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