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为低收入者留出发展空间
2014国考申论不离不弃之公平民生(二)

2014国考申论不离不弃之公平民生(二)华图教育张小龙复习申论最重要的莫过于搞清政策走向,临近国考之际,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为考生选取了几个社会热点的政策文件。
其文件选择坚持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新,第二也是新。
第一个新是指内容上的新,即新颖,表述新颖,角度新颖,观点新颖。
这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些考生在考试的时候语言贫乏的问题。
第二个新是指时间上的新,即新鲜,尽量选取最近出台的政策。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第一节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
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
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
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第二节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出让制度,建立国有土地、海域、森林、矿产等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全民共享机制,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公共服务支出。
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提高上交比例,统一纳入公共财政。
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
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保障技术成果在收入分配中的应得份额。
建立健全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严格控制职务消费。
第三节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热点关键词』城乡发展不协调社会保障教育不公平收入分配产业转型『热点背景』自1978年以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不断增长,但差距不断扩大,若将城镇居民的一些隐性福利、优惠折算成收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可能达到6:1,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一2,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标准,城乡居民收入状况极不协调。
1978年到2003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水平都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绝对差距不断扩大。
另外,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总是高于城镇居民,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总是高于农村居民。
总之,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平均大大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极不协调。
从城乡普通小学以及初级中学的升学率和生均费两个方面来比较,无论是升学率还是生均费,城市普通小学及初级中学都要远远高于农村普通小学及初级中学。
总之,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协调。
1978年以来,城市每万人拥有床位数尽管不断变化但都大大多于农村;城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尽管不断下降但都明显高于农村;城市居民预期寿命也高于农村居民预期寿命,且城乡居民预期寿命差总保持在5岁左右。
从国际上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在191个成员国中,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中居第188位,列倒数第四,由此可见,我国城乡卫生发展状况很不协调。
自1991年以来,虽然城镇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很快,但农村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缓慢,城乡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差距非常大,并且不断扩大。
我国城市社会保障水平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缓慢增长,其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相比之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不但低而且波动性大,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的严重性。
总之,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状况极不协调。
根据经济学知识,产业结构主要是指一国各产业部门(包括部门内部的分部门)之间的组合与构成情况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
2014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帮助外来务工者居者有其屋

华图网校: 2014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帮助外来务工者居者有其屋据媒体报道,国务院法制办正就《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这个《征求意见稿》至少有两大突破,其中之一是首次将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到住房保障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有两亿多进城务工人员,国家在统计城镇化率时,也将他们作为常住人口统计到“城市人”范围,实际上他们的待遇基本上仍然属于“农村人”,这种反差有损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平和尊严。
不久前有福音传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在解读“城镇化规划”时表示,在符合落户城市住房保障条件的农民家庭全部纳入到住房保障范围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待遇问题,最为现实、难度最大的是住房问题。
这次《征求意见稿》将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到住房保障范围之内,意味着符合条件的常住人口,将可以破除户籍限制申请保障性住房。
这无疑是广大非户籍外来人口的最大利好。
最大看点是,连续租赁不少于5年且符合配售条件的,可以购买;购买保障性住房未满5年且确需转让的,由政府回购;已满5年的,可以转让并按照合同约定的产权份额向政府补缴相应价款,政府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也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产权份额补缴相应价款取得完全产权。
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突破性政策,将一举盘活激活保障性住房机制体系,使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大大迈进一步。
从市场角度分析,前5年租房可以保障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基本居住需要,同时缓解他们购房的资金压力,给其留出积累购买力的时间。
对于政府来说,则可将出售的保障性住房资金用来滚动建设新的保障性住房,保障更多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将非户籍务工人员纳入到保障性住房之中,对本来就建设缓慢、财力不足导致捉襟见肘的保障房建设和供给会带来较大压力,而且弄不好还会阶段性推高城市房价。
这就要求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一边逐步放开限购政策,一边继续增加中低价位的小户型住房建设和供给,使一部分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非户籍常住人口从市场上解决住房问题。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基层公务员现实困境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基层公务员现实困境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基层公务员现实困境【背景链接】目前广大基层公务员普遍遭遇的这种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窄的困境长期得不到系统、有效的解决,将会严重压抑更多人的积极性、创新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乡镇公务员望而止步,继而导致基层工作人才严重匮乏。
一年工资收入不到3万元,最低的一个月仅为775元。
近日,一名叫“乡镇公务员”的网友在湖南一知名论坛上发帖,晒出了一份每月发放工资的银行存折照片。
虽然该网友明确表示这“纯粹是晒一下自己的工资,没有其他的目的”,但此举还是迅速引起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虽然有网友对此工资表的真实性表示了怀疑,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此帖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当前基层公务员的生存现状。
【模拟题】目前广大基层公务员普遍遭遇的这种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晋升空间窄的困境长期得不到系统、有效的解决。
对此你怎么看?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参考解析】随着各大高校扩招政策的持续进行当中,现在就业率不容乐观已经逐渐显现出来,每年7月都有将近700万本科毕业生走进社会,如何安置就业是一个大问题,政府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设置了很多的公务员岗位,于是每年有不少的年轻人进入公务员岗位,但是又有新的问题显现出来,那就是基层公务员、年轻公务员面对的各种压力。
首先年轻公务员面对的第一重压力是工作压力。
很多年轻人在步入社会、走进工作岗位之后并不是很了解公务员这个岗位,到了岗位上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份舒服与稳定,工作当中缺乏激情,工作琐碎、甚至“煎熬”,在晋升上鲜有机会……这些境况都让基层的年轻公务员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
其次的第二重压力则是生活上的压力。
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在工作上难有机会,在薪酬上也不乐观,身在基层的公务员薪酬上两千左右,当今的高物价让不少年轻的公务员难以承受,买房、娶妻等等生活方面都是基层公务员所面临的的压力。
2014国考申论热点:经济发展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1 / 12014国考申论热点:经济发展是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华图教育“生产生活还有什么困难?希望党委政府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对我们的工作还有什么意见?”8月7日上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沅陵县借母溪乡走村入户,了解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听取乡亲们的意见建议。
随着“中国梦”的如火如荼,“奔小康”也在神州大地快马加鞭。
但我们都清楚,没有贫困地区农民的温饱,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正是基于此,湖南将扶贫助困作为政府最基本的民生职责,仅2012年便救助1300万人次,力度之大世所瞩目。
如今徐守盛在沅陵县借母溪乡走村入户,再次提出“抓扶贫、奔小康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更是意味深长。
发展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也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有效协调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公平。
再来看湖南,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力弱……这种种落后状况,很难说能让民众脱贫奔小康,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如今徐守盛提出将发展放在第一位,真可谓抓住了脱贫奔小康的核心之道。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发展这个关键问题上,徐守盛也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捞干货”般地提出了具体措施,那就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充分整合村级可利用资产资源,依托致富能人和打工能手,大力培育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如此有思路有措施,怎不让人对脱贫致富实现“小康湖南”满怀期待?当然,湖南要发展,要实现脱贫致富,仅有重视和路径还不够,还得有动力,这个动力就是人民群众。
因为群众最有智慧、最有力量,徐守盛就曾说道,小康等不来、要不来、靠不来,还要靠乡亲们自身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来攻坚克难。
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在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中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其实,“村看村,户看户,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脱贫致富最终还得依靠农村基层党组织。
2014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冷"与"热"莫凭想像下结

华图网校: 2014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公考冷"与"热"莫凭想像下结最近“公务员报考是否遇冷”又成热议话题。
江苏招录6000多名公务员,报名首日近七成岗位无人问津,提交报名信息的考生和前两年相比也少了一半。
有人惊呼“天下第一考”终于变冷了,但很快就有媒体澄清:仅过了一天,16日报名人数就激增至4.8万多,成功报名人数增长11倍。
而无论是增是减,仅凭一两日的数据就断言公考报名“遇冷”为时尚早。
对报考公务员一类新闻,乃至公务员这个群体,需要进行公正的评议,不能用期望扭曲现实。
在媒体和社会舆论中,公务员这个群体,很多时候恰恰是经过期望、成见等主观“哈哈镜”映照后被“变形”呈现。
比如说到公务员的待遇,在人们印象中那肯定是工资基本不动、灰色收入说不清;说到公务员的工作,那肯定是一张报纸看一天、一晚三场应酬以至于“做梦都想喝小米粥”;说到公务员过年,那肯定是福利发得多、礼金收得多……有时,个别极端案例被加以放大,又成为“变形”的佐证。
由此,刻板成见不断被强化,以期望解读现实的欲望也愈加强烈,甚至当现实与人们设想的不一致时,很多人会选择不相信,认为是现实错了。
以最近湖南冷水江市公务员工资“被公开”一事为例,看到该市绝大多数公务员工资在2001至4000元之间,很多网友表示“太意外了”。
公务员中腐败分子的确有,但贪官应是少数;公务员中有高收入者,但并不是每个公务员都拿高薪;公务员中有尸位素餐者,但更多的人恪尽职守……这些,本是符合逻辑常识的客观事实。
但是,在成见与期望影响下,在笑话与段子传播中,这些概念都被混淆了。
“现在的领导干部,全抓起来有冤枉的,排成队隔一个抓一个有漏网的。
”这些段子宣泄情绪的同时,已远离真实。
评点公务员需要公正之镜。
对公务员群体有了客观认知、公正评价,才不会出现“一边骂着官员腐败,一边要往官员队伍里挤”和“一边抱怨公务员收入太低,一边又说谁辞职谁是傻子”之类怪诞现象。
公务员招考的冷与热才有可能成为个人理性选择下的正常,不至于被过分解读。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向住有所居目标迈进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向住有所居目标迈进重点推荐: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简章/general/91/2292/2014年国家公务员笔试网校课程4折起/bkzt/2014gk/国家公务员考试交流群:336756661阜阳教师考试交流群:283349375事业单位交流群:2245106182012年4月,一年一度的北京春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在北京国贸中心举行。
相同位置的楼盘大多较2011年有明显的降价,不少房企还纷纷推出特价房、团购房、低价房,折扣力度、优惠幅度均超过往年。
然而,面对开发商的“热情”,大多数意向购房者的反应却很“冷淡”,观望者多,签约量少。
北京春季房展会素有“楼市风向标”之称。
本届展会的行情,一方面反映出房价在强力调控下正向合理价位回归,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对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关注与期待。
一段时期以来,调控政策接连出台,到底成效如何?市场调整是否到位?2012年调控会不会放松或者转向?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实现住有所居?对于这些疑问,社会各界十分关心。
◎房地产调控成效怎么看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房价迅速回升并大幅上涨。
面对严峻形势,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十一条”、“新国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密度大、力度强。
一年多来,从49个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出台“限购令”,到600多个城市出台房价控制目标;从上海、重庆房产税改革试点,到各地纷纷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从二套房贷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到央行3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到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搞好调控……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调控成效初步显现。
投机投资性需求得到遏制。
东部高房价地区最为明显,2011年北京、福州、厦门、海口非当地户籍居民购房比重明显下降,北京居民家庭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面积所占比重,比2010年降低7.1个百分点。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解析

2014年xx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给定材料材料1:“农民工希望的未来”有些人打牌输的连饭都吃不起据调查,20-30%的农民工都感到极为寂寞,低收入和文化不高限制了他们,赌钱、喝酒等成为寻求刺激,排遣寂寞的方式。
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希望的未来我们这儿有人还没有合同,心里总不踏实,保险什么的也比不上城里人。
我们都xx,老家学校还是不行,孩子要能来城里的学校就好了。
可户口太难弄,孩子上学很麻烦。
30%以上面临无合同用工、拖欠工资等问题;《xx经济报告》调查26.2的农民工没有任何社保;44.5%农民工期望提高老家学校教学质量;41.6%农民工期望子女能在务工地公办学校上学。
材料2: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呈现出农民工非农化与市民化的“不同步性”、成本的“高价化”、结果的“半市民化”等现实特征。
农民工非农化与市民化在绝大多发达国是同步的、合一的、彻底的。
例如,xx选择了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以暴力为核心内容的强制性转移模式;xx选择了以自由迁移为特征的非农化转移模式;xx 的“跳跃式转移”和“农村非农化转移”相结合的非农化模式,使其比较直接和快速地完成了农村人口非农化和市民化的过程。
但是,由于xx特有的二元体制和制度,在渐进改革模式下的城乡人口转移呈现出特有的xx路径——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过程被分割为两个子过程:第一阶段从农民到xx农民工的过程;第二阶段从xx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和身份变化过程。
目前,第一阶段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农民进城的人数逐年迅速增加。
但是,第二阶段即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进程,却举步维艰。
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高价化”首先表现在城镇化的公共成本高上。
据分析,xx每进入一个人,需要“个人支付成本”1.45万元/人,“公共支付成本”1.05万元/人,总计转变一个农民成为xx居民平均需支付的社会总成本为2.5万元/人(按2000年不变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低收入者留出发展空间
现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小贩如何遵守制度,城管如何文明执法。
但迄今为止, 试图用这个思路来解决问题的措施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要消除城管与小贩冲突的根源,可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在城市 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中, 如何为低收入人群的就业和发展留出必要的 空间 最近有关城管与小贩冲突的报道很多, 引起政府和公众的较大关 注。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此事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此结很难解。
如果就事论事地来看,城市有关法规规定路边不能随便设摊,城 管作为具体执法者,当然有强制执行相关规定的责任。
城管队伍中不 少人是没有正式编制的临时工, 粗暴执法从而导致与小贩冲突的情况 时有发生。
冲突中粗暴执法的受害者一般是小贩,但也偶有城管被打 的情况。
无论城管还是小贩,都属于较底层的社会人群。
城管与小贩的冲 突,是社会底层的两群人的冲突。
人们通常认为,小贩违章设摊与城 管粗暴执法,是这类冲突不断加剧的原因。
现有解决问题的思路是, 小贩如何遵守制度,城管如何文明执法。
但迄今为止,试图用这个思 路来解决问题的措施并未取得应有的效果。
城管和小贩之间的冲突非
但没有得到遏止,反而有加剧之势。
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我们还没 有找到造成冲突的真正症结,因此也没有找到对症下药的有效措施。
作为一名研究城市空间和城市管理的学者, 笔者感到这背后可能 还有更深层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很快,城市常住 人口的增长也很快,城市空间的扩展更快。
但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 中, 如何为中低收入人群在城市的生存、 就业和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考虑相对较少。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人却大量地存在。
这是我国的一 个基本国情。
一些城市管理者认为,国际大都市的环境应该是高雅的,路边设 摊会破坏这种环境。
实际上,世界各国的大都市,包括纽约、伦敦、 巴黎、东京等,路边设摊很常见。
在纽约曼哈顿的大街上,很容易找 到卖热狗等食品的摊点, 更不用说琳琅满目的书报摊和其他各类摊点 了。
这些城市路边摊点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一个虽然收入不高,但 可以赖以谋生的手段。
更何况,各种各样的摊点也为大都市生活增添 了色彩,满足了大都市多元化的消费需要。
日本比允许路边设摊更进了一步, 许多城市规划和建设了所谓的 商店街。
“商店街”指的是较大马路两旁的较窄的横街 (有的街上面还 有玻璃顶棚),街两边都是各种各样的小店,卖的东西也比较便宜。
有日本朋友告诉笔者,政府规划建设这些“商店街”的主要目的,不是 靠这些小店来增加税收, 而是为了向一些低技能的老百姓提供就业机 会。
而且,这样的“商店街”并非位于城市边缘,而是位于热闹商业区。
相比之下,我国的大城市,尤其是新建成的城市或城区,更多体 现的是“长官意志”所追求的城市形象,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以 及标志性公共建筑比比皆是。
但是这些“形象工程”耗资巨大,能带来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非常有限, 为低收入人群带来的就业机会就 更是少之又少。
我国很多城市还建设了大量的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往 往功能单一,缺少餐饮和商业网点等配套服务,因此也抑制了本来可 以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服务业就业机会。
目前我国城市的低收入人群 (其中许多是进城农民工),在涉及 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决策中很难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们的利益诉求很难 体现。
城管在执行这些规则的过程中, 与他们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要消除城管与小贩冲突的根源,可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我们可以从 各国大都市的实践中学习和借鉴什么,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 中,如何为低收入人群的就业和发展留出必要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