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悲哀,悲哀的教师
教师的五大悲哀

教师的五大悲哀1. 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
其实,教师喜欢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但是现在的培训让教师只有悲哀。
上级培训,参加培训的所谓骨干教师不是领导眼中的红人,就是很少上课的校内管理人员,他们把培训当成旅游观光的好机会;真正激昂上进、努力能干的骨干教师得不到培训。
地方培训,只是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内容只凭领导想当然,只要有轰动效应即可。
至于是否符合实际,产生什么效果,鬼才知道。
2. 人事制度,凝固的心灵叹息。
现在的学校人事制度实在不能让人恭维,才华横溢者永远是被管理者,才能平庸者却常常平步青云,无能者管理有能者,只有一声叹息。
3. 地位不高,高帽子下的辛酸。
我们的社会给教师戴上了太多的高帽子,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啊,辛勤的园丁啊。
“吐丝的春蚕”和“泪干的蜡烛”实在可怜,吐丝者为人类贡献出了精美的蚕丝,最后却死了,这就是老师的命运?蜡烛为人们贡献了光明,自己却流泪一生,这就是老师的前途?暂且摘下这些美丽的高帽子吧,教师是普通的人,请不要拿少数人的理想去要求大多数人,因为任何一个事业不是少数几个人支撑起来的。
否则,高帽子下面就只能是一把辛酸之泪。
4. 工作繁重,不能说出的辛苦。
常听有人说,老师做了什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来备课,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来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
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这种全天候工作性质,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
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
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挖土挥汗辛苦?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说,只能埋在心中。
5. 社会关系,善良者的烦恼。
在现代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以及幸福生活。
一线教师悲哀感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已经站在三尺讲台前,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已经度过了无数个春秋。
在这片热土上,我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也经历了教育行业的变迁。
然而,在这个充满希望的舞台上,我却时常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悲哀之一: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在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线城市与偏远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天平总是倾斜。
一线城市的教师,可以享受到先进的设施、丰富的图书资源、优秀的同行交流机会;而偏远地区的教师,却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落后、信息闭塞等问题。
我曾经在偏远地区支教过,那里的孩子们渴望知识,但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有一次,我带着学生们去图书馆借书,却发现图书馆只有寥寥无几的书籍,而且大多是过时的。
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悲哀,因为我知道,这些孩子们本应该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但却被现实无情地束缚。
悲哀之二:教师职业的边缘化在现代社会,教师这个职业似乎越来越被边缘化。
曾经,教师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是知识的传播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地位却逐渐下降。
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
课业负担加重,课后辅导、家长沟通、班级管理等工作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许多教师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的待遇却并不理想。
工资水平普遍偏低,职称评定困难,职业发展受限。
这使得许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投身教育事业,而已经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也开始考虑转行。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年轻的同事,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数学老师。
然而,由于待遇问题,他最终选择了离开教育事业,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
看着他的离去,我感到无比的悲哀。
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人才的流失,对于教育事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悲哀之三: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化在我国,教育评价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单一的,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这种评价方式导致了应试教育的盛行,学生们为了追求高分,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线教师悲哀感言短句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站在三尺讲台,手握粉笔,我仿佛成为了那个引导孩子们走向知识海洋的引路人。
然而,在这条充满艰辛与挑战的道路上,我却感受到了无尽的悲哀。
一、教师职业的悲哀1. 尊师重道的缺失自古以来,尊师重道是我国传统美德之一。
然而,在现代社会,尊师重道的观念逐渐淡薄。
一些学生将老师视为“敌人”,课堂上挑衅、顶撞老师,甚至对老师进行人身攻击。
这让身为教师的我们,不禁感叹:尊师重道的时代,何时才能回归?2. 教师待遇的不公相较于其他职业,教师的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待遇。
在我国,教师工资普遍偏低,职称评定困难,这让许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此外,教师还要承担起家庭、社会的多重责任,身心疲惫。
3. 教育体制的束缚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诸多弊端,如应试教育、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得不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去培养学生。
在这种体制下,教师的悲哀不言而喻。
二、教师工作的悲哀1. 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去教育学生,却往往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有时,我们付出再多,也难以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
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现象,让人倍感悲哀。
2. 压力山大教师的工作压力巨大,不仅要面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
此外,还要应对家长、学校、社会的种种期望。
这种压力使得许多教师身心俱疲,甚至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3. 教育资源的匮乏在我国,教育资源的匮乏问题依然严重。
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
这使得教师们不得不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为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然而,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的悲哀油然而生。
三、教师个人的悲哀1. 年轻时的梦想破灭许多教师年轻时怀揣着教育梦想,希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现实面前,他们却发现自己无法改变教育的现状。
这种梦想破灭的悲哀,让人心生感慨。
2. 家庭与事业的矛盾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原创]做信息技术教师的我是一种悲哀
![[原创]做信息技术教师的我是一种悲哀](https://img.taocdn.com/s3/m/c0d113d9b9f3f90f76c61bd8.png)
[原创]做信息技术教师的我是一种悲哀2006-6-9 17:54:04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都把信息技术教师比喻为领导的打(字)手,教师荣升的梯子,学校的打杂,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多年来的工作中,虽然曾经非常喜爱自己的工作,却也受了不少委屈和误解,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无论忙与闲都要维护机房、网络设备、收集资料、突击任务来的时候,还要制作课件、教师和学生竞赛作品制作和辅导,这样没日没夜的忙的要死,然而却不被人们认可,人们常以为你很闲、天天玩计算机很开心,在忙里偷闲的时候,一不留神,被领导撞见,还以为你很悠闲,他们根本不知道,你这是调剂精神,就这样长此以往,人们对信息技术老师的误解就这样产生了。
记得刚到开始接触这项工作时候,每周除了8节课外,就是帮领导打材料,俨然是一个男秘。
现在有了多功能教室,计算机房,我又摇身一变由电教管理员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员。
后来流行多媒体,流行作课件,出于自尊和好学,主动外出拜师,却又曾想过,这一学,不但学到了技术、获得了一点知名度,同意又引得满身臊气。
人们总以为,你是大师,你是神,你的能耐无穷,大到培训老师作课件,中到直接参与课件制作,小到文字打印、图片扫描,样样都是你做,因为你行,你能干,你聪明,你是特色教师,你拿了技术津贴,所以,你就多了这样一份责任。
于是,做好了,换来一个谢谢,做不好了,就是你失职,更于是,某些人把所有的资料统统往你这里一扔,说:“这是你信息技术的份内事”。
真的,你就这样被一次又一次的“强奸”,某些人的惰性成了你应尽的责任,某些人的权势,成了你被奴役的理由,在这个时候,你除了服从,没有其它办法。
我喜欢电脑,所以至今还没有想放弃这个职业,但很多时候,信息技术教师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却又让我心态失衡,拿了技术津贴,却变成了承揽一切事物的理由,会做课件,成了人们依附的对象或者说成功的阶梯,种种事件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到底是什么?当人们在庆贺自己成功,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候,信息技术教师又得到了什么?是谢谢?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话:“你在这个氛围中成长”?、“没有我们学校的氛围,就没有你成功的机会”?这里真的让我感到困惑,在地球上,只有这块沃土可以生长?那么那些依托别人技术、在别人的肩膀上爬上去获得成功的人也是在这快沃土中成长的?“既然这块土壤那么肥沃,那他为什么不自己在计算机中再一次成长?不在PP中成长呢?原因,还是一个,因为他不是信息技术教师,而你是信息技术教师,所以,这是你被”强奸“的理由。
中国教师的十大悲哀

中国教师的十大悲哀教师,这个尊贵的名字,曾几何时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德高为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教师最为让人敬仰的高贵品格。
可审视当下中国教师的状况,让人忧虑不安。
一、付出与所得不成比例,相去甚远。
如果问,在中国是什么人、哪个职业付出最多而又获得最少,那无疑就是教师了。
对此在网上不少人发帖不同意这个观点,可见部分国人的心态。
从小学到大学,哪位教师不是五更起,三更睡,两头不见日头,可提高教师待遇就成了老大难。
有的网友如此比喻,教师“起的比鸡早,睡的比小姐晚,责任比主席大,吃的比猪还糟,催作业比黄世仁还很,名声比汉奸还差,赚的比民工还少”,虽有那么一点过分,但基本上是目前教师状况的真实描述。
可怜!二、称谓与评价失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4月28日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职业操守“倒数第三”,听起来太可悲了,中国的教师都该回家抱孩子了。
教师的信誉真的有那么差吗?是谁参与了问卷?其价值取向是什么?尽管一纸问卷说明不了所有问题,但毕竟调查对象也是民众的一部分,多少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值得深思。
可叹!三、教师队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教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是优秀分子,品德、学问、事业堪称世人楷模,但却因少数不良分子毁坏了教师的清誉。
从以学生为手段实现个人目的,到无视教师尊严而道德沦丧,从浑浑噩噩混日到违反育人准则,从践踏学生人格到个人自绝生命,等等。
教师需要一片圣洁的土地,是谁让教师这片净土变得如此浑浊?可恶!四、丢失职业本色,贪染声色世俗之气。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教师需要淡泊名利的情怀,诲人不倦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节,否则是不可以做教师的。
可眼下教师中,重利益而轻职责的人多了,贪声色而守清道的人少了。
如果贪婪声色世俗之气,做教师干什么?只能成为一块臭肉,弄糟了一个书香氛围,还搞馊了自己。
可憎!五、重权势而轻学问,颠倒了学道与官道的秩序。
学校是做学问的地方,不是衙门,但可悲的是,在一些教师眼中,把做学问放之脑后,拉关系走后门,媚权附势,丧失气节,沦为乞摇使者,致使学校衙门之风盛行。
教师的悲哀与烦恼

教师的悲哀与烦恼都说,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作为教师,我深知这一职业真的有许多让人伤心之事,但实在又无法解决,所以,只能挥泪倾诉,希望能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也让我们自己得到一些安慰,因为,憋在心里似乎更难受,到不如一吐为快!1、职称评定教师的痛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也关系到教师的名声,所以大多看的相当重,因为看的重,许多教师总是感到痛。
一是撕下脸皮之痛。
本来教师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可是每到职称评定季节,就人人自卫,人以群分了,为了几分之差,争论的脸红的有很多,昔日温情脉脉变成了冷嘲热讽,老师斯文的脸皮撕破了,这种痛许久也不能治愈成功。
二是折断脊梁之痛。
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个“优”或“模范”,于是,许多教师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折断了本来挺直的脊梁,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关系用透,金钱到位,这种折断脊梁的疼痛,让老师本来纯洁健康的心态染上了污垢。
三是划破血管之痛,我向来把教师的工资当作教师生命的血脉,但在职称评定面前,教师不得不划破血管了,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用的考试;参加花大钱形式主义的培训,虽然隐隐做痛,但还是把血献给了人家。
职称评定应该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该让教师心中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队伍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2、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其实,教师喜欢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才能让自己的方法更先进,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培训却让教师只有悲哀。
比如这几年,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国家培训、省里培训、地县培训,多好啊。
然而,我们某些人却把培训当成旅游观光的好机会,真正激昂上进,努力能干的骨干教师受不到培训。
不该培训的培训了,只是对牛谈琴,当然,更谈不上让他们把培训的精神向基层一线教师传达了。
该培训的没有培训,独自缓慢探索。
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之类,名词不断翻新,内容只凭领导想当然,只要有轰动效应即可。
教师的悲哀

1、职称评定教师的痛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工资,也关系到教师的名声,所以大多看的相当重,因为看的重,许多教师总是感到痛。
一是撕下脸皮之痛。
本来教师的关系是其乐融融的,可是每到职称评定季节,就人人自卫,人以群分了,为了几分之差,争论的脸红的有很多,昔日温情脉脉变成了冷嘲热讽,老师斯文的脸皮撕破了,这种痛许久也不能治愈成功。
二是折断脊梁之痛。
现在的职称评定要具备个“优”或“模范”,于是,许多教师为了这个必不可少的东西,折断了本来挺直的脊梁,求主任,找校长,跑局长,好话说尽,笑脸陪光,关系用透,金钱到位,这种折断脊梁的疼痛,让老师本来纯洁健康的心态染上了污垢。
三是划破血管之痛,我向来把教师的工资当作教师生命的血脉,但在职称评定面前,教师不得不划破血管了,花钱买文章发表;花钱请枪手参加没用的考试;参加花大钱形式主义的培训,虽然隐隐做痛,但还是把血献给了人家。
职称评定应该是促进教师工作的一种举措,应该让教师心中高兴,但现在却成了教师的痛,每年有那么多教师承受职称评定之痛,是对教师队伍团结的破坏,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阻碍,更是对教师心理的一种伤害。
2、业务培训理想的肥皂泡其实,教师喜欢培训,因为只有培训才能让自己的素质不断更新,才能让自己的方法更先进,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但是现在的培训却让教师只有悲哀。
比如这几年,国家搞了个骨干教师培训大计划,国家培训、省里培训、地县培训,多好啊。
然而,我们某些人却把这么好的计划变成了小行动,因为推荐的所谓骨干教师不是领导眼中的红人,就是很少上课的校内管理人员,一些人把培训当成旅游观光的好机会,当成人情送人了,真正激昂上进,努力能干的骨干教师受不到培训。
不该培训的培训了,只是对牛谈琴,当然,更谈不上让他们把培训的精神向基层一线教师传达了。
该培训的没有培训,独自缓慢探索。
地方教育机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诸如“某某工程”“某某计划”之类,名词不断翻新,内容只凭领导想当然,只要有轰动效应即可。
优秀教师的七大共性

优秀教师的七大共性读书、实践、反思、写作、激情、坚持、虚心,这是优秀教师的七大共性。
读书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虽然是教书先生,但未必都是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
一个不那么爱读书的先生却教导学生去爱读书,这种现象常见,这是学生的悲哀,也是教师的悲哀。
一个教师是否爱读书取决于他对自己的定位。
如果仅仅为了应付当下的课堂,教师确实就没有再读书的必要了。
如果教师要成为学生读书的榜样,如果教师自己要真正享受读书的乐趣,那就一定会自觉地沉浸在书籍中。
书本就在那里,它自有无限的魅力,对知识怀有强烈渴望与敬畏的老师,或者说一个愿意在更高层次上畅享生命自由意志的教师,自会心甘情愿地做一个爱读书的人。
生命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对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成就一批一批美好的他人,也成就一个日臻完善的自我。
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实践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他的知识与思想,他实践的最有效的方式是他的思考与行动。
优秀的教师不会把自己封闭在象牙塔中自得其乐,而一定是以影响或变革生活的方式成就生命的精彩。
反思是一种极其宝贵的能力。
人因反思而认识自己,人因反思而进步。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习惯于反思,善于反思,勇于反思的人。
反思是进步的台阶,反思是前进的动力。
真正的教育智慧、教育艺术不是他人塞给自己的,而一定是通过自己对实践的反思生长出来的。
写作是一个优秀教师最具革命性的习惯。
写作,写作,不断地写作。
不论写什么,只管去写就对了。
一个懒于写作的教师不但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即便是在经验积淀的层面上也都是十分有限的。
只有在写作中才会学会写作,只有在写作中才会热爱写作,只有在写作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知识的、经验的、能力的、思想的、美学的水准的提升,一定依赖于大量的写作。
事实上,对于一个优秀教师来说,写作是最重要的成就之道。
激情是教育事业的内在需要。
有无激情,这与教师自身年龄的大小无关。
教育指向于年轻的一代,没有教育的激情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因为没有激情的教师就没有真正开始过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悲哀,悲哀的教师
古语:一**为师,终身为父。
今天却变成了“一**为师,终生受骂”。
不是吗?教学严格的老师会让年幼的不懂事的学生恨之入骨,教学宽松的老师又会让长大成人的学生计较一生。
教师实在处于极为可悲的处境。
首先是社会。
应试教育是最近几年教师头上顶戴的新的骂名。
谁也不曾注意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无权取消考试,却不得不保留挨骂的权利,被骂:禁锢学生的思维;侵犯学生的权利;伤害家长的感情!可是又有谁知道现在的考试不仅在考学生,而且在考老师!老师的水平,素质,能力甚至生计都由考试决定,而社会却无视这些。
只是盯着一考定终身而大骂特骂!有良好品质的学生大家不会提,一旦出现一个不好的就是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难道老师的谆谆教诲没有任何作用?好的素质只是他们自身的自发表现?
教师作为一种人,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极为可悲的。
自身必须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就是说社会要求他们在精神上要是一个完人——时时刻刻要警惕自己为人师表的形象,万万不可放松对自己的自我约束。
而在物质上,他们一向是贫寒的表率,而且必须是两袖清风方才称得上是师德典范。
社会上允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权者可以有一部分人鱼肉百姓,趋利者可以构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食物链,而教师却不可以商业化——因为它必须保持着那一份圣洁与庄严,可是,社会给了她庄严了吗?社会允许书商肆虐,家教横行,允许自由竞争,学校也必须有好差之分。
可是,如果一切学问都可以让辅导书、补习班来冲击,那有何必去用这么多的资金去供养那些一无是处的教师呢?
其次是家长。
社会上不是指责教师,就是棒喝教师,却对尊重教师无能为力!这样的社会现状直接导致了家长对教师的种种要求:教师要负责孩子的成长、教育、思想、状态甚至安全等等。
甚至一些本应由家长行使的监护责任也成了教师的事情。
谁会去想,一个班主任除了要去管理几十名学生外,他还要进行正常的教学任务。
而我们知道,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管教是多么的头疼!然而,大家似乎在思想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怪圈——这些神经敏感、养尊处优的孩子一放到教师那里就会乖巧可人的。
事实又是怎样呢?要知道教师不是保姆,不是家长,它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啊!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教师有时要面对家长的冷脸;为了他人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有时要容忍家长的白眼;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教师有时要承受家长的指责。
诸如乱收费,那是教师所能决定的事情吗?诸如补课,那是教师自愿放弃假期吗?社会上的大环境逼迫教师不得不流着汗水生存,谁又为他们喊过冤屈呢?
再次是教师的上司们,他们在那里异想天开,今天提出一套方案,明天又做出一个指示,而第一线的教师必须立即跟上,稍有差迟,一大堆的批评与呼吁就会接踵而至。
就像减负,狂喊着减负的人却不能取消考试,结果让每一个教师变成了超人——既忙着能力素质的培养,又应付难度一点不减的考试。
结果学生非但没有减负,反而增加了新的烦恼——对提高个人素质的无所适从。
而教师也同样在教学餐桌上又要精心准备一盘素质大餐,而且必须做的精美而实用。
这是教育家们尚未实现的方案,却很可笑的扔给了在多重压力下生存的教师们完成!难怪最近又提出了“减负减负,后果自负”!想必是教育家们也不知如何收场了只好将皮球又丢给了当初尽心尽力去减负的教师们了。
还有的就是教师天天要面对的学生们。
他们是温室中长大的一代,造就了极为敏感的性格。
教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说一是一了,也不能再捧出严师出高徒的古训了,他们必须是
愉快教学,鼓励教学,甚至是哄着学,求着学。
否则,伟大的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就会以死相逼;否则,他们就会举起社会上多如牛毛的保护伞向教师开炮!大家不知怎样理解,一个从心理到外在都裹着厚厚的铠甲的学生,教师怎么好走入他的内心世界去教育他呢?
都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一块天然的璞玉,我们意味的将它包裹、珍藏是没有意义的。
要想让它成器,我们必须要用锋利的刻刀,细心地、一点一点地刻划,要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去打磨、去雕琢,才可以让它成为一件极富有价值的艺术品,极有用处的器具。
在这个过程中,璞玉一定是很痛苦的。
教师教育学生也是这个道理,不知为何那么多人会不明白?哪里有舒舒服服就成功的人呀?教师每天朝七晚五地工作,才可以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啊!而同时,学生也要付出代价,这样才可以算成功的教育啊!
好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塑造人的灵魂,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艰难,那就请各位把指责的手指,鄙夷的眼神,无情的批评从教师的身上移开吧!不要再对他们一味施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