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优秀教案第1课时(精品)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墨梅图题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墨梅图题诗》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位于整个课程体系的古诗文学习单元。本节课主要通过介绍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图》及其题诗,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中国古典绘画与诗歌的美学意蕴。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3.提问引导:提出问题,如“你们觉得这幅画有什么特别之处?”“画家为什么要画梅花?”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背景介绍:介绍王冕及其创作《墨梅图》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画作的文化内涵;
2.诗歌解析:逐句解析题诗,讲解诗句的寓意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
2.诗画结合的意境解析难度较大,学生理解困难;
3.课堂时间有限,教学进度与互动环节的平衡难以把握。
应对措施:
1.针对不同学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案例分析等,降低意境解析的难度;
3.定期进行教学总结,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4.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5.跨学科融合:将语文、美术、历史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墨梅图题诗》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堂导入:展示一幅梅花画作,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什么?为什么画家和诗人如此喜爱梅花?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结合课文,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山水画。
4.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对梅花的喜爱,理解梅花高洁的品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讲授新知
1.讲解课文内容:详细解读《墨梅图题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介绍画家王冕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讲解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高洁、坚韧、自强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讨论任务:让学生围绕“梅花的精神风貌”这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梅花的形象特点,如:傲骨、清香等。
2.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绘制一幅《墨梅图》,编写一则与梅花相关的寓言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在课堂学习中,我收获了哪些知识?我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墨梅图题诗-(1)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自主学习新词,理解“妥协、卓尔不群”等词语的意思;品。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
(4分)1.大家喜欢梅花吗?老师带来了几张漂亮的梅花图,一起欣赏,好吗?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3.是啊,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就爱咏梅,画梅。
以梅喻人,在陆游的诗中,梅花是“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贞自我,在毛泽东诗中梅花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乐观革命战士.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墨梅图题诗》这首诗可谓是赞梅的上乘之作.(板书诗题:墨梅图题诗)4、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自主学习新词,理解“妥协、卓尔不群”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合课文中的赏析理解诗句意思,品析诗句。
(3)、明确“梅”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学习一(3分)(一)、1、大屏幕出示自学内容结合诗画欣赏,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画中的梅花的?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2、学生自学3、全班交流(出示“一枝梅花横贯画面……”)三、自主学习二(6分)1、大屏幕出示自学内容1)、朗读这首诗,注意节奏和停顿。
2)、弄懂“墨梅、吾、洗砚池、个个、淡墨痕、清气、满、乾坤”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说说梅花的特点。
1、学生带问题自学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分组读、全班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2)、(大屏幕出示)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吾:我;我们。
个个:朵朵。
淡墨痕:淡淡的墨痕。
清气:清香之气。
满:形容梅香浓郁充盈。
乾坤:天地。
诗意:我画的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那朵朵盛开的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的。
梅花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求在天地之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3)、梅花的特点:淡雅的色彩、清香的气味过渡:诗人仅仅是赞美梅花的特点吗?那他是为了什么?四、合作交流:(10分)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以下问题:(1)王冕作画的原因(2)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1、学生带问题在组长带领下合作交流2、评展打分,说出失分原因4、教师相机点拨(1)、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过着隐居的生活。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精品学案第1课时(精编)

《墨梅图题诗》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
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培养审美情趣。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
2.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培养审美情趣。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王冕作这首诗的原因是什么?
2.王冕作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3.《墨梅图》中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四、参考资料
王冕(130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
元朝的诗人、画家、书法家。
幼为农家子,自力苦学,后从学者韩性受教。
应进士举不中,遂下东吴,入淮楚。
至正七年左右,北游大都,见天下将乱,遂归。
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过着隐居的生活。
晚年,南方起义兵兴,移家浙东九里避难。
据说他死前不久曾作朱元璋议参军。
他的画和篆刻在当时很负盛名。
这幅《墨梅图》和上面的题诗,以梅花自喻,表现了他不同流合污的节气和卓尔不群的人品。
一束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奇;长长的枝条舒展挺秀,花朵疏密相间,或正或侧,或偃或仰,都只用淡墨轻染,仅花蕊加墨重点,盛开的、渐放的、含苞的,都清润洒脱,生机盎然,观之如闻力透纸背的“清气”。
整个画面虽无艳丽的“好颜色”,但看上去,却使人感到梅花的“清气”有“满乾坤”的气概。
题诗书法饱满挺劲,与诗意画意相融和。
可惜,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
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墨梅图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墨梅图题诗》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过程
1.收集有关描写梅花的诗、词、文章、歌曲。
课前搜集有关《墨梅》及王冕的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2.给生字注音。
冕()乾坤()妥协()
卓()尔不群花蕊()厌恶()
理解:卓尔不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和“诗画欣赏”的内容。
4.我的质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梅花要么是白色,要么红色,为什么王冕却要将梅花用淡墨表现并描写出来?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情?
7.
7.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8.赏画:请欣赏王冕笔下的梅花,说一说图中大梅花有什么特点?
9.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向,知趣。
这就是“诗言志”。
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向和高贵的品性来。
小学语文《墨梅图题诗》教案

乾坤:天地、人间。
B.理解诗句的意思。(梅花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人间。)
C.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能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2.学习王冕的《墨梅题诗》,看看他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墨梅图题诗)
交流有关王冕的资料。教师总结。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2.检查初读效果。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班交流
导学过程(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诗画赏析,入境精读
1.赏画: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观察王冕笔下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一下问题:
(学生描绘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教师相机评价。)
2.品诗。
提问、引理解、指导朗读和评价。
指名试读。
指导理解。
C.引导理解诗句的意思。
D.指导朗读:读得稍慢些,读得舒展些。
(2)学习后两句。
A.指导理解词义
B.理解诗句的意思。
C.作者仅仅是在赞颂梅花吗?想想此时的王冕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朗读。
三、回顾反思
1.“岁寒三友”象征了的精神:
“竹”:有气节,象征诗人“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气概:松:不畏风霜,生机勃勃,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梅:超凡脱俗,象征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2.写出“岁寒三友”对自己的启示。
学习了“岁寒三友”,我明白了。
一、诗画赏析,入境精读
1.赏画:课件出示墨梅图,组织学生观察王冕笔下梅花的特点,并结合“诗画赏析”回答问题。
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八 岁寒三友 墨梅图题诗》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墨梅图题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墨梅图题诗》认识了解题画诗。
2.初步感受题画诗诗意与画意的融合。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题画诗诗意与画意的融合。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师:孩子们,泱泱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
其中,国画是中华文明之瑰宝。
梅,又是画家最钟爱的题材。
二、赏图1.配乐出示《墨梅图》师: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著名画家王冕的一幅《墨梅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谁,能来描述为我们描述这幅画?2.反馈:师点播3.创设情境、调动感官,欣赏画面师:来,调动你的感官,踮起脚,凑上前去,闻一闻吧;伸展你的双手,用心去感受含苞待放的花蕊吧。
你闻到(师结:联想和想象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画的意境)4.小结:一幅《墨梅图》,构图新奇,用墨讲究,意境深远,孩子们刚才和老师一起从构图上整体着手,从用墨和线条细微处入手去欣赏了这幅图。
三、品诗(一)解诗题师:其实这幅画上王冕还题了一首诗,我们把它叫做(板书:《墨梅图题诗》)大家先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能读出节奏就更好了。
2.抽读,点评预设:砚,乾坤(读准:读得真好,他把这两个字都读正确了;读不准:学生纠正)3.断节奏师:是呀,读诗歌特别要注重节奏和韵律,这首诗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划分节奏(ppt出示)来,带着节奏齐读4.吟诵师:同学们,诗歌不仅要读,还要会吟,你们敢不敢放声吟诵出来?来,孩子们,站起来,站端正,还可以加上你的手势5.小结:孩子们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更读出诗的韵味。
(二)明诗意1.师:如果你们领悟了诗意,你一定会读得更加的入情入境,孩子们再看看这首诗,勾出你不能理解的地方(PPT出示重点字词)乾坤(天地)、洗砚池2.悟诗情师:想要了解一首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一定少不了(对诗歌背景的了解),这个背景包括(诗人背景和创作背景)PPT出示诗人背景,生读背景PPT出示创作背景,老师读师:你能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情感呢?师带领孩子梳理诗情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的好颜色是指(梅花鲜妍的外表),梅花的清气是指(梅花的香气),那作者画这幅画,写这首诗就只是写梅花吗?(ppt出示王冕的生平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好颜色是指(梅花鲜妍的外在)清气指的是(梅花的香气),所以,作者放弃的是(梅花鲜妍的外在),追求的是(梅花的香气),结合诗人厌弃官场腐败,故辞官回乡过上隐居生活不要的是(名利),留下的是(气节)所以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拒绝友人的推荐,拒绝当官,说明作者不要的是(名利),留下的是(气节),所以作者(淡泊名利)3.讲写法师:那么同学们,这首墨梅图题诗表面上是写梅,实际上是以梅花自喻(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志向)。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语文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语文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墨梅图题诗》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墨梅图题诗》是本册课文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岁寒三友,它选编了六篇课文介绍“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名家名篇。
其中前三首古诗《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为主体课文,而《梅香正浓》《竹颂》《黄山松》为拓展阅读课文。
他们同为写松,竹,梅,但体裁各异,笔法不拘一格。
在教学时以前三首古诗为重点学习。
这三首古诗都是诗配画,可以说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相得益彰。
松,竹,梅之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不仅因为三者不惧寒冷,更是因为他们能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而《墨梅图题诗》借梅的“只留清气满乾坤”写出了诗人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写诗作画的背景及目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魅力。
2、了解诗歌的音韵美,结构美以及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含义,了解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梅图题诗》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声朗读诗歌,欣赏课文以及课外图片,理解墨梅图题诗的诗情画意,增强学生的
朗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体会诗人
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和赏析法。
课前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准备挂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墨竹图题诗》和《苍松怪石图题诗》,谁能给大家背一背?
二、新课学习
(一)检查预习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冕(miǎn)乾坤(qián kūn)妥协(tuǒ xié)卓(zhuó)尔不群花蕊(ruǐ)厌恶(wù)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妥协:屈服、低头。
卓尔不群:形容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二)理解诗文意思: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吾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三)根据王冕笔下梅花的特点我们来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1)王冕作诗的原因: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诗人为了表现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
(2)王冕作诗的目的: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3)图中梅花的特点。
“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
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
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
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
(四)补充资料:
1.写竹的诗句:
《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写梅花的诗句:
《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写松的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
(唐·许浑)
三、结论总结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四、课堂练习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说几首写梅的诗。
五、作业布置
查找王冕的资料,准备交流。
六、板书设计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