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黑小孩罗伯特3

黑小孩罗伯特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黑小孩罗伯特》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黑人小孩罗伯特为了实现与白人小孩丽莎友好相处的妄图而忍痛舍弃梦寐以求的战斗机的那份顽强与宽容,而这一妄图也恰恰应证了文章开头马丁·路德·金的那一段出色演说。
那个妄图还表达了千万万万美国黑人小孩一起的希冀,这份希冀也主宰着黑小孩罗伯特生活中全数的欢乐与痛楚,也是构筑成文章震撼人心的故情形节。
文章中没有直接赞美的话语,但却从另一面赞颂了黑小孩罗伯特纯真、宽容、仁慈、富有同情心、诚恳面对生活的美德。
学习本篇课文时,能够把《黑小孩罗伯特》和《瑞恩的井》进行对照学习,在讲课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还可进行搜集有关资料、质疑互答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并能有所感悟,培育学生纯真、宽容、仁慈、富有同情心、诚恳面对生活的美德。
学情分析关于刚升入六年级的学生来讲,已有了五年的学习体会的积存,课前的预习,资料的搜集都是学习环节中不可缺少的。
他们已能通过阅读拥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已完全把握了阅读的方式。
本文确实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诵,来感悟黑小孩罗伯特的仁慈、顽强、宽容;体味字里行间罗伯特的经历,心理感受和文章主题。
针对我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纳“学生质疑、换位体验、品读感悟”等多种教学手腕来冲破难点,增进学生语言的积存。
在学习进程中为学生制造条件,让学生们都有读、说的机遇,让他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由交流,充分表现学生的自主选择和独立体验。
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有情感的朗诵课文。
2.了解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时期背景。
3.感悟罗伯特在那时的社会气氛中,对生活的踊跃、豁达的人一辈子态度。
4.学会正确、踊跃地实现自己的妄图,造福他人。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了解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教学难点用简练的语言让学生归纳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
新北师大版 语文六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成都市实验小学学年度上期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执教者:教学设计目录索引课题教学时间课题教学时间一夜的工作2课时花脸2课时穷人2课时菏塘旧事2课时白桦林的低语2课时作文2课时作文:一位——的人2——3课时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2课时唯一的听众2课时黑孩子罗伯特2课时寓言二则2课时别挤啦2课时做一个最好的你2课时作文2课时作文:编写美或丑故事的剧本2——3课时古诗二首2课时长江之歌2课时夜莺之歌2课时三峡之秋2课时小英雄雨来2课时古诗二首2课时作文:写电影或电视剧的观后感2——3课时作文:秋天的——2——3课时墨竹图题诗2课时体育颂2课时苍松怪石图题诗2课时把掌声生分给她一半2课时墨梅图题诗2课时学弈1课时作文:我所欣赏的一幅国画2——3课时作文2课时我的伯父鲁迅先生2课时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安排,地位,目标,重点、难点)注:这一部分内容由承担这一单元备课的教师在备课时完成。
《一夜的工作》叙事为主的记叙文重要(重点)《穷人》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的小说重要(难点)《白桦林的低语》拟人手法的抒情散文次重要《杨震暮夜却金》《尊敬普通人》阅读文章本单元以“高尚”为主题组元。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重视品德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促进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本单元文章的选择既包容中外,又涉及古今,他们身上体现的崇高品质,却令人感动。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注:这一部分内容,由教师在上课前,第二次备课时完成,用红笔手写。
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计划教学几个课时)。
注:这一部分内容由承担这一单元备课的教师在备课时完成。
《一夜的工作》两课时《穷人》两课时《白桦林的低语》两课时《杨震暮夜却金》《尊敬普通人》两课时课题一夜的工作时间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辞辛劳忘我工作的高尚品质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简介本文档是关于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的介绍。
该教案适用于六年级学生,旨在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并全面了解语文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阅读和理解六年级语文教材的内容。
- 学生将学会正确运用汉字,提高书写能力。
- 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培养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 学生将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诗词、故事等。
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的全部教材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课文阅读:通过阅读各篇课文,学生将能够理解其中的意思、鉴赏文学作品,以及学会正确朗读和背诵。
- 课文讲解:对每篇课文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解释其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 课后题:每篇课文后都附有相应的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 诗词赏析:通过研究古代和现代的名诗名篇,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同时研究其中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
-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知识。
- 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题,促进互动和交流。
-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和音频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音频等素材,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具体评价方法包括:- 课堂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认真完成课后题和写作任务。
- 测验和考试:定期进行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测验和考试。
教学资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多媒体设备- 相关课外读物和参考书籍结束语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工具,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能力。
2024年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把握,以及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与新课内容建立联系。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鼓励学生利用字典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解决生字词问题。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共同探究课文内容。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解答,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
知识梳理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学生记录重点知识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或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作业: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读后感、写作练习等,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北师大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
教辅资料: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工具:多媒体教室、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优秀教学案例

4.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问题导向,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2.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穷人生活艰辛和主人公品质的认识。
2.总结讨论成果,提炼出穷人生活对我们的启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穷人生活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穷人生活的艰辛。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穷人生活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穷人的困境。
3.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穷人生活的故事,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4.运用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艺术体验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人公的品质。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本册书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主体课文,拓展阅读,语文天地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组成。
主体课文下设两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我的摘录笔记”三个栏目,语文天地包括“日记月累——综合活动——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
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
“整体”的含义有两个:①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
②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
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
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
【全册教学目标】1、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景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高尚的情操。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从认读章节、辨析易混韵母、读准声调、轻声等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复习。
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复习音序、部首查字方法和从字典中准确理解字义,并逐步提高查字典能力,达到熟练程度,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
3、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语言中运用。
能按要求把词语归类和进行正确的搭配。
注意积累词语。
巩固对常用词的认识。
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
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
复习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假设关系的简单句子。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北师大版上册六年级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上册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材简析《南沙卫士》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12册第六单元的拓展课阅读课文。
本单元主题是“英雄”,学生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一是要在阅读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和教育,重新理解“英雄”的真正含义,从而培养学生为国争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本文讲述了驻守在南沙群岛的解放军官兵在岛上遭受的种种困难:高盐、高湿、高温,严重缺乏淡水资源,使人的生理机能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世隔绝的孤独使他们饱受精神上的痛苦。
然而,戍守卫士却勇敢顽强地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赞扬了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作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1.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学情、智力层次确定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重点如下: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认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重点和难点1)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围绕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
2) 认真阅读课文,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句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南沙卫士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和品质,重新认识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义。
3.教学设计本次高年级组的献课研究专题是“长文短教”,这篇文章不仅篇幅很长,而且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能力上。
因此,在设计和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读促悟。
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归纳,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给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读自悟:1.围绕缺水,课文具体讲述了哪几个事例?2.缺水该给战士们带来了哪些困难?3.面对这些难题,战士们想了哪些办法?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精神品质?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地去阅读、研究、探讨,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黄山松》教案

《黄山松》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重点难点:1.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2.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课时一、导学1、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谁知道有关黄山松的资料?2、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3、板书课题——黄山松,齐读课题。
二、自学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搜集作者资料。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概括黄山的形象。
三、展示1、读准字音:峰峰皆(jiē)到寒彻(chè)骨闪烁(shuò)劲(jìng)枝迸(bèng)2、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四、探究1、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2、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3、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五、总结在当代诗歌中,张万舒的《黄山松》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抒情佳作。
吟读这首诗,我们首先被它那博大宏伟的场面和磅礴雄浑的气势所震撼所激荡。
大自然在这里被充分人格化,诗人赋于这些自然界的事物以强悍的生命意识和飞动的色彩。
六、板书设计:黄山松顶风傲雪(自强)坚毅不拔(拼搏)百折不挠(进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高尚单元分析:本单元以“高尚”为主题组元。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又在提倡“以德治国”,兴我中华。
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正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崭新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就是教育青少年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关心他人,乐于助人,重视品德修养,提高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本单元共五篇课文,有伟人的故事,有凡人的故事;有渔夫的故事;有现代人的故事,还有古人的故事,即包容了中外的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这些人,所处的时代不同,身份有别,但他们身上的美德,却令人感动。
本单元所设的五篇课文,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来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深邃内涵。
课文概述《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述文,作者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
《穷人》是一篇精炼的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为主的小说,通过一件小事,展现了穷苦渔民夫妇的善良和友爱。
《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三人的口吻,表达对一位无名看林工人无限思念的抒情散文。
《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警示作用的文言文。
《尊敬普通人》一文在内容上对本单元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一切善良的普通人,一切诚实的劳动者,都值得学习和尊重。
教学建议:学习本单元课文可采取精读和品读的方法,或采取学生自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来探究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康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夜的工作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作者用写实为主的手法记叙了周恩来总理彻夜工作的情景,讴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总理,抒发了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之情。
课文先交待了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自己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的所见所闻,最后写了作者的感受。
教学目标:1.学会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蒙眬、咨询、浏览、一小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4.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情况,体会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从看似平常的事情中体会周总理社会“公仆”的崇高品质。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按照要求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看这幅图,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出示插图)夜深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还在伏案工作,他正在批阅文件,他是多么专注,多么认真。
周总理生前经常是这样通霄不眠,辛苦工作。
我们今天学一篇新课文《一夜的工作》,这是何其芳同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
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预习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
2.读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
从课文叙述的事情中你有什么感受,进行简单的批注。
3.仔细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检查预习1.交流学习生字应注意的问题。
组词:(中等生、学困生)咨()询()旬()碟()资()殉()峋()蝶()2.指读课文,注意正音。
3.说一说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语句上可以体现出周总理的工作辛苦和生活简朴?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4.质疑问难。
四、理清课文脉络1.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1)周总理为什么叫“我”到中南海去?(学困生)(2)周总理晚上怎么工作的?“我”所看到的周总理的生活是怎样的?(学困生)(3)回家路上“我”是怎么想的?(中等生)(4)文中哪一段重点描写出周总理的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中等生)2.按照思考的顺序理清课文段落。
(优秀生)第一段(1)作者送稿子给周总理审阅。
第二段(2-6)作者在总理办公室亲眼看见总理一夜的工作和他简朴的生活。
第三段(7-8)作者在回来的路上的感受和激动的心情。
作业: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教师点拨,突破重点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优秀生)2.用笔勾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3.看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1)分小组讨论,课文用了哪些例子说明他工作辛苦?又从哪几个方面讲周总理生活简朴的?(2)交流:读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再读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说说在这一段中,作者都交代了什么?请学生用笔具体勾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事情的起因。
2.交流。
三、指导阅读第三段1.作者在回来的路上对自己说了哪些话?为什么说这些话?这些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
四、总结1.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2.教师课件出示写有“周总理的一天”。
时间:1974年3月26日27日(此时已患重病)下午三时起床下午四时与尼雷尔会谈(五楼)晚七时陪餐晚十时政治局会议晨二时半约民航同志开会晨七时办公中午十二时去东郊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和王后下午两时休息教师小结:同学们,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一生。
我们看一看周总理当年一天工作的日志,就可以知道周总理每天是怎样工作的,读日志,结合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给大家介绍你知道的总理的感人事迹。
3.同学发言。
作业: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一夜的工作陈设极其简单多么简朴审阅极其认真多么劳苦课后记:老教材,新立意,在学习本课时,指导学生了解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他为人民的事业夜以继日地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地奉献了一生的事迹,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百年恩来》教学的效果会非常好的。
穷人教材简析:本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
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
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魁梧、倒霉、揍一顿、后脑勺、熬过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第二段。
理解桑娜内心的矛盾是本课的难点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导读第一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书题:穷人2.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
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
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三、再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2.默读课文,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段。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导朗读第一段,思考:(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当时气候怎样?(学困生)(2)桑娜家的生活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中等生)(3)为什么说小屋“温暖而舒适”?从中可以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优等生)2.讨论后指名回答:(1)故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当时屋外寒风呼啸,海面上正起着风暴海浪汹涌澎湃。
(2)桑娜家里生活很困难。
(在书上划出有关词语)A、帆很破了,桑娜仍在火炉旁缝补渔网。
B、渔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
C、从早忙到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D、衣着破烂,孩子门没鞋穿,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暖和舒适仅仅表现在:(地扫得干净;火没熄;银具闪闪发亮;海风之中,孩子在帐内睡着。
桑娜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人。
)课件出示1.朗读课文2.归纳段意:渔夫的妻子桑娜,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的等待着渔夫出海归来。
作业:1.写带有生字的词语。
2.音字组词,读课文。
第2课时教学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教学过程: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2.理解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课件 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4.理解第三层:(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2)练习朗读。
(3)理解“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句话的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
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必做)2.抄写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
(选做)第3课时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指导读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
二、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中等生)2.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桑娜和渔夫有那些特点?举出课文中的具体例子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