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左翼做了什么

合集下载

英国内战的历史事件

英国内战的历史事件

英国内战的历史事件英国内战发生于1642年至1651年,是英国议会派和保皇派之间发生的战争,此战对英国和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英国内战的历史事件,希望你喜欢!第一次内战(1642—1647年)1642年10月23日,王军同国会军在埃吉山进行了首次大规模交战。

王军兵力7000多人,国会军7500人。

国会军两翼骑兵被王军骑兵的反击所打败,但中路步兵却打退了王军步兵的进攻,并将其击溃,战斗结果未分胜负。

10月29日,王军攻占牛津,11月12日攻占距伦敦7英里的布伦特福,首都告急。

4000多名由手工工人、学徒和平民组成的民兵队伍火速开往前线,国会军力量大增,迫使王军放弃进攻伦敦的计划。

1643年,整个军事形势对国会军十分不利。

9月,王军兵分三路进攻伦敦,首都再次告急。

伦敦民兵组织4个团同国会军一起挫败王军的进攻,伦敦再次转危为安。

但王军控制了五分之三的国土,国会派处于被动。

国会军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从政治上看主要是由于掌握国会领导权的长老派动摇妥协,不愿与国王彻底决裂,满足于既得利益,无意推翻王权;军事上主要是由于统帅埃塞克斯等人消极怠战,缺乏主动进攻精神,军队缺乏训练,素质较差。

这时,军中涌现出了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一批杰出将领。

克伦威尔亲自组织“东部联盟”军队1.2万人,在1643年的东部几场战斗中连战皆捷。

1644年7月初,两军在马斯顿荒原展开了内战以来首次大规模会战。

2日,王军鲁伯特亲王率骑兵迅速占领整个荒原。

国会军获悉后立即向荒原挺进。

晚上7点左右,国会军左翼骑兵首先冲下高地直扑敌军。

接着,中路步兵和右翼骑兵也投入战斗。

克伦威尔指挥左翼骑兵很快摧毁了王军第一、第二线骑兵,鲁伯特落荒而逃。

一个半小时后,国会军左翼取得胜利。

但是,中路步兵和右翼骑兵遭到王军步兵和骑兵的猛烈反击,步步后退,处境危急。

克伦威尔此时一举击溃王军右翼骑兵,又集中兵力冲入王军步兵阵中,王军溃败。

约晚上10点会战结束。

英国自由党

英国自由党

英国自由党其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辉格党。

1832年议会改革后,辉格党逐渐转向自由主义,要求自由贸易和自由政治。

1839年,J.罗素开始使用自由党名称。

自由党曾经与保守党并列为英国两大政党,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自由党不断衰落,再也没能成为单独的执政党。

其衰落的原因值得分析和借鉴。

首先,自由党未能适应大众政治,缺乏可靠的支持基础。

19世纪以前英国政治长期属于“贵族政治”范畴,是一种上层社会的政治游戏。

而议会改革带来的选民范围的扩大使传统的贵族政治向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政治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党未能成功转型。

应当说自由党在适应大众政治方面是有优势的。

在工党出现之前,自由党从19世纪中期以来一直是社会改革的象征。

然而,进入20世纪之后,自由党的活动很多时候仍然十分依赖首脑的个人声誉,而不是依靠正在觉醒中的、有组织的工人阶级。

英国工党的出现,使自由党“左翼”政党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自由党与工党在政策诉求方面有许多重合的地方。

工党在成立之初是作为自由党的伙伴活动的,然而在英国政治向“大众政治”转变的过程中,自由党却从来没有将有组织的工人完全纳入自己的队伍,一旦这支有组织的力量倒向工党,自由党的危机就加剧了。

其次,缺乏有号召力的政治纲领。

20世纪初,英国选民的大量增加已经将英国原有的贵族政治转化为了大众政治。

而大众政治意味着,无论哪一个政党要想上台,都必须要有能够吸引大多数民众的能力。

自由党是在工业革命与自由贸易的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信奉自由放任,认为国家对个人自由的干预应该降到最低的限度,工人的工资等待遇,主要应该由市场去解决。

这些观点在英国经济发展顺利时还大体可行,遇到危机,自由主义就显得束手无策。

更重要的是,20世纪初期,尤其是1918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整个欧洲原有的意识形态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而在受到冲击的原有体系中,19世纪最受欢迎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和最大的输家。

英国政党制度——工党

英国政党制度——工党

5、1932年独立工党退出,工党不得不改变纲领和更换领导人 员。 6、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几年间,工党同英国共产党和独立工党 建立联合阵线,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威胁和国内反动势力。
7、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工党支持政府进行战争,于 1940年加入战时联合政府。 8、1945~1951年,在此期间,发起重新建立社会党国际。 C.R.艾德礼组成第3届工党政府,支持美国的对外政策,反对 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解放运动,但被迫承认印度、缅甸 等国独立。在国内推行“民主社会主义”,用对资产阶级提供 补偿的办法将英格兰银行和一系列企业部门国有化,改革社会 保险、卫生保健等项制度。
我正式接受这一提名接受它所赋予的责任以及为英国人民服务的机二起源和历史英国工党于1900年2月由职工大会即总工会发起创立初称劳工代表委员会由隶属于职工大会的工会组织和费边社独立工党以及社会民主联盟组成
工党 一、简介
1、成立时间:1900年2月27日 2、总部地址:旧皇后街16号,伦敦,SW1H9HP 3、政治信仰: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 4、政治路线:中间偏左 5、国际联系:社会党国际 6、象征颜色:红色 7、现任领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
9、第3届工党政府垮台后,工党内部发生了长时间的思想斗 争,以H.盖茨克尔为代表的右翼要求修改党章中有关生产、 分配和交换手段公有的条文,放弃国有化政策,左翼则主张 实行更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经济政策。H.威尔逊领导的 第4届工党政府和威尔逊与J.卡拉汉领导的第5届工党政府采 纳了混合经济的概念;所奉行的国内政策同保守党的国内政 策的区别已越来越小。第5届工党政府垮台后,党内主张国有 化的左派与主张混合经济的温和派之间的斗争尖锐化。 10、1981年3月温和派退出工党另组英国社会民主党,工党又 一次出现分裂。 11、1997年~2010年组织了连续四届内阁,成为了工党连续执 政时间最长的一次。 12、2010年5月英国下议院选举失败,英国工党重新成为在野 党。

英国左翼学者卡利尼科斯: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依然成立

英国左翼学者卡利尼科斯: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依然成立

英国左翼学者卡利尼科斯: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依然成立(澎湃新闻记者贾敏特约记者顾晓路)近日,应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学者讲学计划的邀请,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著名政治哲学家、马克思主义政论家亚历克斯·卡利尼科斯(Alex Callinicos)在北大进行了三场学术讲演,并在北大国际批评理论中心组织的“阅读《资本论》”座谈会上做主题发言。

此前,包括知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明信在内的20位顶尖学者,都曾在这一北大最高层次的讲学计划资助下,来华访问讲学。

在此期间,卡利尼克斯还参加了北京大学于10月10日、11日举办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卡利尼科斯于1950年生于津巴布韦,曾在英国牛津大学贝里奥尔学院攻读哲学、政治学与经济学,并以马克思《资本论》为博士论文主题。

他曾长期担任英国约克大学政治学教授,2005年9月起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欧洲研究中心教授,2006年9月起任该中心主任。

在公共知识分子中,卡利尼克斯以明确致力于马克思主义而著称,并且关怀极广,著作颇丰,涉及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政治哲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种族和种族主义以及教育学等诸多领域。

目前已经翻译成中文的代表著作有《社会学理论思想的流变》《平等》《反资本主义宣言》《反第三条路》等等。

著名政治哲学家、马克思主义政论家亚历克斯·卡利尼科斯。

李印白摄10月12日下午,澎湃新闻在北京大学专访了卡利尼卡斯教授。

访谈中,卡利尼克斯指出,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理解社会的最好方式。

资本主义社会第三条路尝试的失败是因为新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本质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卡利尼克斯看来,比起第三条路,对于改良或革命的讨论要有意义的多。

他认为,极左翼人士科尔宾当选英国工党党魁是目前欧洲各地对执政党的全面反叛潮流的一个体现,是一项非常积极的发展,但要真正做出改变必定举步维艰。

高等教育也是卡利尼克斯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从长期在英国大学担任教职的经验出发,卡利尼克斯指出新自由主义世界中的大学正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

英国左翼做了什么

英国左翼做了什么

英国左翼做了什么?吳碧蓮·2016-06-29·来源:破土工作室收藏(0)评论(1)字体:大 / 中 / 小【摘要】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成为全民津津乐道的国际闹剧。

在主流媒体的渲染下,脱欧前前后后的论争和社会动员简化为一场关于腐国人花样作死的好戏。

我们更多的看到汇率的波动和精英的盈亏,英国右翼之外的立场与斗争就像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存在过一样。

本文集合了种种在主流媒体中销声匿迹的辩论和行动,旨在呈现这次波及全球的脱欧事件中工人阶级立场和声音。

【破土编者按】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成为全民津津乐道的国际闹剧。

在主流媒体的渲染下,脱欧前前后后的论争和社会动员简化为一场关于腐国人花样作死的好戏。

我们更多的看到汇率的波动和精英的盈亏,英国右翼之外的立场与斗争就像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存在过一样。

本文集合了种种在主流媒体中销声匿迹的辩论和行动,旨在呈现这次波及全球的脱欧事件中工人阶级立场和声音。

— G R O U N D B R E A K I N G —2016年6月23日,英国进行了轰动全球的脱欧公投。

当“脱欧”结果公布,媒体一时哗然,脱欧公投被视为一场腐国人民自娱自乐的闹剧。

在主流媒体的渲染下,留欧与脱欧之争背后的政经脉络被简化为:留欧派是理性民主文明进步,脱欧派是疯狂傻×法西斯主义。

而脱欧前前后后的辩论、争议和社会动员简化为一场关于腐国人花样作死的好戏。

主流媒体往往关注汇率的波动和精英在市场上的盈亏,脱欧背后的左右之争、保守党的反移民种族主义宣传、以及脱欧普通劳动者的影响一概不闻不问。

实际上,在英国左翼内部,从脱欧公投开始之前就辩论不休,到底是留欧、脱欧还是都不要。

左翼当中有支持脱欧的“左翼脱欧派”,也有把移民工人权益摆在第一位的“留欧派”。

面对公投的结果,左翼的反应也大相径庭。

但是面对公投后甚嚣尘上的种族主义和政局变动,英国的左翼团体依然声明我们需要团结一致、斗争到底。

退还是不退:英国左翼的争论“是移民抢走了我们的饭碗,我们退欧来保住自己的饭碗”面对右翼甚嚣尘上转嫁社会矛盾的退欧宣传,“退还是不退”成为英国左翼的争论焦点。

英国的工党与社会民主主义

英国的工党与社会民主主义

英国的工党与社会民主主义英国的工党(Labour Party)是英国最大的主要政党之一,也是英国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代表,工党一直在英国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策理念和党内派系等方面来探讨英国工党与社会民主主义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英国工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人运动时期。

当时,工人阶级面临着剥削和不公平的待遇,为了争取权益,工人们开始组织工会和政治团体。

1893年,工党正式成立,旨在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争取政治权力。

在工党的领导下,英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如工时法、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住房等。

这些改革为英国的社会民主主义奠定了基础。

二、政策理念社会民主主义是工党的核心理念。

社会民主主义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主张通过政府干预和社会福利来解决社会问题。

工党在经济政策上主张增加政府支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工会权益保护,以减少社会经济的不平等。

此外,工党还关注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领域的改革,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公共服务。

三、党内派系工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派系,这些派系在政策理念上有所不同。

主要的派系包括左翼、中间派和右翼。

左翼派系主张更大的政府干预和公有化,强调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中间派派系则更加注重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主张通过合作和妥协来实现改革。

右翼派系则更加强调自由市场和个人责任,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和税收负担。

这些派系的存在使得工党内部的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四、挑战与前景工党作为英国政治的重要力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首先,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对传统产业和工人阶级造成了冲击,工党需要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变革。

其次,工党需要应对来自其他政党的竞争,特别是保守党和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

此外,工党还需要解决党内派系之间的分歧和协调不同利益的问题。

然而,工党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社会民主主义的理念在英国社会中仍然具有广泛的支持和影响力。

二战前后英国左翼知识分子与1930年代的历史书写

二战前后英国左翼知识分子与1930年代的历史书写

British Left-wing Intellectuals around the World War II and Historical Writings of the 1930s
作者: 莫磊[1]
作者机构: [1]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杂志社,江苏南京210004
出版物刊名: 史学史研究
页码: 59-6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英国;左翼知识分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绥靖政策;历史书写
摘要:20世纪30年代被视为英国从萧条走向战争的年代,在1930年代尚未完全成为历史时,左翼知识分子群体就从多个角度对30年代进行历史书写.在二战前后英国由大萧条走向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左翼知识分子对1930年代的历史叙事主要集中于大萧条和绥靖政策两大主题.在叙事风格上,左翼知识分子倾向于从贫困、失业和苦难等"消极"层面对30年代进行阐释,到20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左翼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英国学界普遍确立了对1930年代的"消极"书写范式.左翼知识分子的历史书写长期影响了英国政治话语体系,塑造了民众对这一时期的历史认知和记忆,但其带来一定的学术争议,它反映了意识形态、主观认知差异和阶级立场等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英国左翼文论在我国现代时期的传播与接受

英国左翼文论在我国现代时期的传播与接受

Ә文㊀学㊀㊀收稿日期:2019-09-09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7YJA751040)作者简介:周仁成(1980-)ꎬ男ꎬ重庆垫江人ꎬ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ꎬ文学博士ꎬ主要从事欧美左翼文学与中国左翼文学研究ꎮ英国左翼文论在我国现代时期的传播与接受周仁成(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ꎬ重庆㊀408100)摘㊀要: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ꎬ以威廉 莫理斯㊁王尔德和柯尔为代表的英国社会主义文艺观念传入中国ꎬ成为新文学运动者们理解艺术与政治的重要理论资源ꎮ随着中国左翼文学的蓬勃发展ꎬ英国左翼作家拉尔夫 福克斯㊁克里斯托弗 考德威尔与约翰 斯特雷奇等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最广ꎬ成为影响中国左翼文论生成的重要理论资源ꎮ抗战以后ꎬ英国著名诗人 奥登 来华声援抗战ꎬ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著名诗人克里斯托弗 考德威尔㊁C.D.刘易斯与斯蒂芬 斯彭德的诗论传入中国ꎬ成为中国新诗现代化的理论催化剂ꎮ关键词:英国左翼文学ꎻ中国左翼文学ꎻ艺术社会主义ꎻ马克思主义文论ꎻ新诗现代化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684(2020)02-0057-06㊀㊀在19世纪30 50年代宪章派文学中ꎬ英国左翼文学已经诞生ꎮ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ꎬ英国左翼文学逐渐走向成熟ꎬ至20世纪30年代形成第一次高潮ꎮ无论是左翼文学创作ꎬ还是左翼文学理论都收获了不少成果ꎬ成为整个国际左翼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ꎮ伴随着国人对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渴望ꎬ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爆发ꎬ大洋彼岸的英国左翼文学与文论传播到现代中国ꎬ在我国现代文学的创作与理论建设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ꎮ对照英国左翼文学发生的历史进程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脉络ꎬ英国左翼文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大致表现为三种形态ꎬ即早期社会主义文艺观念㊁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与 奥登一代 诗学ꎮ㊀㊀一㊁艺术与政治:早期社会主义文艺观念的传播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英国早期社会主义者们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下所创立的一套文艺理论体系ꎬ它夹杂着英国社会主义思想而来ꎬ包括威廉 莫理斯(WilliamMorris)的艺术社会主义理论㊁王尔德(OscarWilde)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柯尔(G.D.H.Cole)等人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理论三种形态ꎮ威廉 莫理斯的艺术社会主义理论最早传入中国ꎬ对中国现代文艺产生的影响最大ꎮ1905年ꎬ威廉 莫理斯的名字被同盟会会员廖仲恺首次引入中国ꎮ而后ꎬ从五四运动前后至上世纪30年代ꎬ莫理斯有关社会主义与 生活艺术化 思想被马克思主义追求者们陆续引入至现代中国ꎬ既促进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传播ꎬ又对现代文艺界 生活艺术化 浪潮产生了重要影响ꎮ①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看来ꎬ莫理斯是一名社会主义者ꎬ至少也应是 崇拜马克思氏之主义者 [1]ꎮ与之相反ꎬ作为唯美主义的大师奥斯卡王尔德虽然不是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ꎬ但在当时英国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之下ꎬ随着人生境遇的巨变ꎬ他也接受了社会主义的影响ꎬ其«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一书于1921年5月被袁振英译成中文ꎮ«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英文名为TheSoulofManUnderSocialismꎬ是王尔德入狱后社会思考的心血之作ꎮ按照唯美至上的原则ꎬ 社会主义被王尔德等同于个人主义ꎬ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他实现艺术自由发展的工具 [2]ꎮ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ꎬ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ꎬ袁振英怀着特殊的心情ꎬ将王尔德的这本著作译成汉语ꎮ王尔德的社会主义思想虽然明显属于无政府主义ꎬ但在当时ꎬ却与莫理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一样ꎬ成为袁振英反驳社会主义诘难者的有力武器ꎮ 有人说: 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相承而异途同归的 ꎮ究竟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有何种的关系?要解释清楚ꎬ除非参考这一本书ꎮ本书的原著肯王尔德ꎬ是著名的英国大文豪ꎬ他轻视虚荣㊁道德和财产ꎬ以监狱为研究室ꎮ本书便是他对于社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精密分析ꎮ现在把它改正再版 [3]369ꎬ这番话与当初李大钊反驳反社会主义者如出一辙ꎮ面对有人质疑社会主义制度下无艺术自由ꎬ无创作自由的诘难ꎬ袁振英认为: 个人主义不能够消灭ꎬ社会主义就不能消灭ꎮ所以个人主义的胜利ꎬ就是社会主义的胜利! [4]序ꎬ6当然ꎬ这样的论断一方面彰显出袁振英积极宣扬社会主义的迫切心情ꎬ也显现出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不够全面ꎬ导致其论点偏颇ꎮ事实证明ꎬ在现代中国那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ꎬ艺术总是与政治ꎬ与时代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ꎮ英国的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柯尔与英国共产党员刘易斯对此有着明确的论断ꎬ在文学与政治之关系构建起严密的文艺理论体系ꎮ柯尔的基尔德社会主义思想早在1920年«柯尔与基尔特社会主义»[5]一文中得到全面介绍ꎮ随后他的«基尔特社会主义»[6]«基尔特社会主义与劳动»[7]«马克思的真谛»[8]等专著相继被译成中文ꎮ有关文学论述的当数1934年8月由郭祖劼翻译的«政治与文学»一书ꎮ虽然柯尔的政治观点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出入甚大ꎬ但他有关文学与政治的论述明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ꎮ 人们都需要生活行为所赖的社会之支柱ꎬ他们的最真挚的行动ꎬ皆赋有社会性的色彩ꎬ那就是著作一切文学的背景ꎻ不论各作品所带个人色彩如何ꎬ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社会的背景ꎮ这社会背景固非突然的或有意的立刻呈现于文艺家的心目中ꎻ但一般情形之下ꎬ这社会背景却影响了他的一切思想ꎬ并浸润着他的一切著作ꎮ此种背景在他的著作中表现的成分之多少轻重ꎬ固不见得足以完全影响他的著作之品质ꎻ但一个人有没有日常生活的社会背景ꎬ则甚足以影响他的著作之品质的 [9]9ꎬ因此ꎬ在他看来ꎬ任何伟大的作品必然与政治背景有关ꎬ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是不存在的ꎮ这样的论断不断非常契合当时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事实证明ꎬ欧美唯美主义文学思潮传入中国仅仅昙花一现ꎬ至20世纪30年代销声匿迹)ꎬ同时ꎬ也可很好地 用它来观照中国近代的政治文学家们 ꎬ 运用本书著者的见地来论证分析帮助我们理解近代的中国是怎样一个时代ꎬ怎样一个国度ꎬ怎样一种社会 [9]1ꎬ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学者郭祖劼译书的目的所在ꎮ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盟形成ꎬ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ꎬ英国左翼诗人C.D.刘易斯在«论英国作家与政治»一文中ꎬ对英国作家的政治意识淡漠ꎬ个人主义仍然很绅士做出的强烈批评ꎮ 自从一九三〇年以来共产主义吸引了相当多的青年作家ꎬ但是自由的个人主义的遗毒依旧留在他们的血液中间ꎬ阻碍他们不能加入共产党ꎬ并且造成别的已加入者发生破裂ꎮ我们有许多 革命的 作品ꎬ可是很少能表示出一个整个的统一的心智ꎬ头脑与品格 ꎬ正是如此ꎬ直到法西斯战争的到来ꎬ才被迫思考文学与政治的现实ꎮ在他看来ꎬ要加深作家对共产主义的正确认识ꎬ知识阶级要产生真正有力的政治力量ꎬ当时的任务便是 非得人民大众发动大规模的运动不可 [10]76-77ꎬ联系当时的中国持久抗战的历史背景来看ꎬ刘易斯的这番话更像是针对当时的中国文坛而言ꎬ更像是对当时中国文坛的一个忠告ꎮ事实证明ꎬ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中国抗日统一战线在抗击日本侵略战争ꎬ宣传抗战ꎬ鼓舞士气方面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ꎮ二㊁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传播与英国共产党地位的不断提高ꎬ英国左翼文学界产生了诸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ꎬ包括阿力克 韦斯特㊁A.L.莫顿㊁阿诺德 凯尔特㊁杰克 林赛㊁拉尔夫 福克斯和克里斯托弗 考德威尔等ꎮ其中ꎬ拉尔夫 福克斯㊁克里斯托弗 考德威尔与约翰 斯特雷奇等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现代中国的传播最广ꎬ影响最大ꎮ英国马克思主义是与费边社会主义思想一道进入中国的ꎬ以韦伯㊁罗素㊁肖伯纳等人为代表ꎬ在二十年代传播甚广ꎬ名噪一时ꎬ让时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诸多误解ꎮ作为英国工党的领袖与著名的政治学教授ꎬ拉斯基虽然积极主张费边式民主社会主义改良ꎬ与马克思主义阶级革命相违背ꎬ但在30年代加入 英国左翼读书俱乐部 之后ꎬ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步认同ꎬ对马克思义的公正评价在时人正确接受马克思主义方面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ꎮ在1933年凤侣译介的«五十年来之马克斯主义»一文中ꎬ拉斯基这样评价: 马克斯的学说虽不免有许多缺陷ꎬ但他一身最大的动机ꎬ便是为正义而奋斗ꎮ他对于历史哲学上的贡献ꎬ是第一流的天才的贡献ꎮ我们读他的著作之后ꎬ愈能启发我们对于历史演进的理解ꎮ十九世纪的政治思想家能给现代以偌大影响的ꎬ只有马克斯一人而已ꎮ [11]拉尔夫 福克斯㊁杰克 林赛㊁斯特雷奇与考德威尔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得到左翼知识分子的重视而被译介入现代中国ꎬ为中国左翼文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艺资源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ꎬ拉尔夫 福克斯既是一名英勇的战士ꎬ也是英国非常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家ꎬ其代表作 «小说与人民»是英国第一部在与现代派文学的斗争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美学原则的著作 [12]47ꎮ无论是其战士的英勇事迹ꎬ还是其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现代中国都得到了传播ꎬ成为中国左翼文学的重要理论资源ꎮ有关福克斯的文字最早见于1936年9月1日由田持翻译的拉尔夫 福克斯的«亨莱 巴比塞逝世周年纪念»一文ꎮ这篇文章发表在«解放(上海)»第1卷第5期ꎮ作为法国最伟大的左翼作家之一ꎬ巴比塞在福克斯那得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称赞ꎮ 巴比塞对于我们是一个同志ꎬ也是一个领袖ꎮ但他也不单是同志和领袖ꎬ他是一个能知道去怎样表示我们的思想和情欲ꎬ爱和憎的人ꎬ这是别人所不能够做的 ꎬ正是在巴比塞的感召之下ꎬ福克斯对英国工党保守绥靖的政策非常不满ꎬ表达了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强烈愤慨ꎮ当他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消息传到中国ꎬ国人也表达了对这位伟大的战士的纪念之情ꎮ1937年发表了3篇有关福克斯的文章ꎬ其中2篇是有关他战死沙场的消息:«英作家福克斯在西班牙前线阵亡»[13]与«英国作家哀悼R 福克斯战死»[14]ꎮ第二年以后ꎬ福克斯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被介绍到中国ꎬ它们包括专著«小说与民众»[15]㊁论文«作家与现实»[16]㊁«辩证唯物论与文学的关系»[17]ꎮ必须提及的是ꎬ«小说与民众»一书出版时ꎬ作者误写成E.M.Fosterꎬ但在«译后琐记中»ꎬ何家槐不仅简略地介绍了RalphFox的详细事迹ꎬ还对此书发表了高度的评价: 在这全面抗战已经发动ꎬ民众的解放斗士正在着着地进行的紧急关头ꎬ像福克斯这样为文化ꎬ为人道ꎬ为正义而与法西斯蒂强盗斗争ꎬ悲壮地牺牲了自己的勇士ꎬ我们尤其感到亲爱和尊敬ꎮ他的其他几本著作ꎬ我虽则没有见过ꎬ可是他这一本«小说与民众»我却可以负责推荐ꎬ实在是值得每一个文学青年阅读的一本名著ꎮ简洁㊁明了㊁中肯㊁有力ꎬ处处不忘政治的号召ꎬ处处不忘提醒作家对于实现的关注: 真正伟大的作家ꎬ不问他自己的政治见解如何ꎬ必定是经常地处在一个猛烈而且革命的和现实的斗争状态中ꎬ因为他必得设法改变现实ꎬ所以他是革命的 他深以现代的作家害怕正视生活为憾ꎮ他说过不但间接给世界和平的法西斯蒂以进攻的机会ꎬ而且也直接地妨害到自己的创作ꎮ因为 艺术家如果不敢思索生活ꎬ他就不能够创造生活 ꎮ [15]205作为左翼的骨干与负责人ꎬ此书的翻译是中国左联文艺理论建设的一部分ꎮ此事可以左联成员徐懋庸的回忆为据ꎮ[18]548该书总共十二章ꎬ包括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 真实与现实小说与现实 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等内容ꎬ是一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专著ꎬ确实为当时左联的文艺理论建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全面的理论参照ꎮ虽然林赛30年代中期才接触马克思主义ꎬ前期理论著作不多ꎬ但像«威廉 莎士比亚»等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研究文学的文章也进入中国ꎮ这篇文章于1938年10月10日被何封译成中文发表在«公论丛书»第2辑ꎮ此文一开篇ꎬ林赛就提出以历史的方式研究莎士比亚ꎬ 把他的作品和他所由来的时代相联系ꎬ这种批评工作是刻不容缓的 [19]ꎬ虽说林赛的理论著作不多ꎬ但在当时就已传入中国实属难得ꎮ唯物辩证法作为当时国际左翼文学的指导思想ꎬ除了前面福克斯与林赛的理论译介外ꎬ约翰 斯特拉奇专门论述«文学与唯物辩证论»的文章也被曹日昌译介过来ꎬ连载在1937年的«月报»[20]与«潇湘涟漪»[21]杂志上ꎮ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嫁接ꎬ是当时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普遍现象ꎮ譬如 在考德威尔的著作中ꎬ他还比较多地涉及了心理和精神分析的问题ꎬ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心理学知识和精神分析综合起来ꎬ以期能更好地阐明艺术问题 [12]54ꎬ除此之外ꎬ像杰克 林赛㊁约翰 斯特里奇无不如此ꎮ相应地ꎬ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著作也被传入中国ꎬ译成中文ꎮ这便是奥斯本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ꎮ首先ꎬ1940年4月ꎬ董秋斯将左翼理论家约翰 斯特拉奇«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一文发表在«哲学杂志»第1期上ꎬ该文实际上是斯特拉奇为奥斯本此书所写的序言ꎮ6月ꎬ«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由读书出版社正式出版ꎮ该书由两卷组成ꎬ第一卷着重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ꎬ第二卷分别从 原始社会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与个人心理学 辩证法的唯物论和精神分析学 等七个方面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融合ꎮ虽然这种结合在当时文坛中并没引起什么反应ꎬ但毕竟是一次成功尝试ꎮ对此约翰 斯特拉奇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善于奥兹本先生ꎬ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ꎬ纵然他不曾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学之间的关系的问题ꎬ他的辉煌的贡献便是他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ꎮ [22]历史表明ꎬ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包括马尔库塞与弗洛姆等人就很好地将二者结合起来ꎬ开创出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派ꎮ遗憾的是ꎬ当时这一理论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与实践ꎮ三㊁英国左翼诗论传播与新诗现代性英国左翼文学家热烈地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ꎬ投笔从戎ꎬ有的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活ꎬ如拉尔夫 福克斯㊁克里斯托弗 考德威尔ꎻ有的远赴他乡ꎬ深入远东战场ꎬ以诗歌反击法西斯侵略战争ꎬ如奥登与衣修午德ꎮ奥登二人1938年来华ꎬ既是中英共同抗击法西斯战争的见证者ꎬ亦是中英左翼文学交流的亲历者ꎮ奥登来华事件将中国现代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ꎬ影响了大批诗人ꎬ其中九叶派是典型ꎻ同时也带来了英国左翼诗论ꎬ对中国现代新诗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ꎮ这些诗论家包括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克里斯托弗 考德威尔㊁ 奥登一代 诗人C.D.刘易斯与斯蒂芬 斯彭德ꎮ英国左翼诗论第一次全文翻译当是1938年10月20日ꎮ这天ꎬ傅利叶将C.D.Lewis的«诗的一个希望»发表在上海的«中国文化»第1卷第1期ꎮ自此以后ꎬC.D.刘易斯的诗论在中国传播开来ꎬ得到朱维基等人的全面译介ꎮ首先ꎬ自1939年11月1日至1940年6月10日ꎬ朱维基将刘易斯的«一个对于诗的希望»先后翻译连载在«文艺新潮»第2卷1-3㊁5-8期ꎬ共七章ꎮ1940年9月15日ꎬ朱维基将该书第八章«近代抒情诗产生的困难»发表在«文学新潮»第2卷第9期ꎮ时隔一年之后ꎬ1942年1月20日ꎬ朱维基将该书第九章«近代诗中的辞藻问题»发表在«诗创作»第7期翻译专号ꎬ10月30日ꎬ该书第十章«论讽刺诗»发表在同一杂志第15期诗论专号中ꎮ从这几个专号中可以看出ꎬ刘易斯诗论翻译是为中国现代新诗提供理论借鉴的ꎮ 鉴于大多数青年诗歌爱好者缺乏系统的诗歌修养ꎬ因此进行新诗创作时ꎬ往往把诗歌写成分行的散文 [23]132ꎬ因此ꎬ诗歌理论的翻译显得尤为紧迫ꎮ在译介了刘易斯的诗论之后ꎬ朱维基又着手翻译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家考德威尔的诗论ꎮ首先ꎬ1940年ꎬ朱维基译考德威尔的«诗的诞生»一文发表在上海文艺丛刊«群鸟»上ꎮ1941年11月ꎬ他译考德威尔«近代诗的发展»一文被收录在 新路文艺研究社 所编«枪与蔷薇»一书之中ꎮ时隔五年之后ꎬ1946年5月1日至7月1日ꎬ朱维基将考德威尔的«英国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发表在«求真杂志»第1卷第1-3期ꎻ7月ꎬ考德威尔«诗的本质»一文被他译后发表在«中国建设»第1卷第3期ꎮ以上诸文ꎬ均出自考德威尔«幻象与现实»一书ꎮ该书在当时虽没被译完出版ꎬ但却为当时新诗创作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养料ꎮ对此ꎬ袁可嘉先生曾多次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ꎮ对比当时美国左翼理论家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ꎬ袁先生认为 在英国ꎬ最成功的社会学派的批评家是考德威尔ꎬ他所著的«幻想与真实»的确很有些独到的精辟见解 [24]ꎮ对于唯物辩证法与文学的关系ꎬ袁先生再次提到此书ꎬ认为 表现同一种文学见解的«幻想与真实»就使人心服得多ꎬ他虽然还不免有拉扯不清的地方ꎬ但整个说来ꎬ它的完整精辟是这类书中难得见到的 [25]ꎮ如此看来ꎬ考德威尔对于袁可嘉先生而言ꎬ确实为他的新诗理论与批评提供了难得的理论视角ꎮ其实ꎬ奥登一代诗人的诗论最早进入中国的是斯蒂芬 斯彭德ꎮ1937年6月ꎬ傅东华在«十年来的中国文艺»一文中首次引用了斯彭德的诗论ꎬ以此批判左翼文学之外的那些缺乏 时代信念 的第三类人ꎮ 其次要讲到五年来中国文坛的第二主潮ꎮ但在讲到这第二主潮所由构成的一段历史之前ꎬ请许我抄引英国批评家和诗人施本德(S.Spender)的几句话ꎬ因为这几句话不啻就是关于我们这第二主潮的由来的一部历史哲学ꎮ施本德说: 一个作家所写的东西ꎬ是和他所信的东西有关的ꎬ他所写的东西也包含着他对于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态度ꎮ倘使那个作者的信念和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之间有了冲突ꎬ于是ꎬ那个作者因对他的同代人起反动ꎬ他的本应积极的信念变成消极了ꎮ [26]680自此以后ꎬ斯彭德诗论翻译直到1944年遇到袁水拍先生才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ꎮ1944年10月10日ꎬ斯彭德先生的«反抗中的诗人»被他译介到«青年文艺(桂林)»新1卷第3期ꎻ1945年5月ꎬ«现代诗歌中的感性»一文被译介到«诗文学»丛刊第2辑ꎮ这一辑同时刊登了1946年出版的袁水拍先生的«诗与诗论»的出版预告ꎮ这个预告同样透露了现代诗坛对诗学理论需求如何的迫切ꎮ 这里收集了一些近代英美的诗论和诗歌ꎬ他们将帮助我们青年诗人解决一些创作上的问题ꎬ关于怎样写诗歌和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怎样和创作不可分开 [27]ꎬ袁先生不仅通过翻译为当时新诗提供理论借鉴ꎬ而且利用斯彭德的 现代诗歌的感性 理论对臧克家所提出的新诗须注重 形式 与 内容 相融合的诗论进行了反驳ꎬ并提出他自己的诗论主张ꎮ他说ꎬ 如果我们说诗歌的内容是重要的ꎬ技巧也是重要的ꎬ我们便应该更强调诗人必须对他的题材ꎬ对他的同代人ꎬ首先要具备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和创作态度ꎮ过去的伟大艺术家的思想或世界观ꎬ虽则远没有发展到和近代新哲学家一样ꎬ可是由于他具备这样一个富于同情心ꎬ把全人类的苦痛当做自己的痛苦的那种态度ꎬ所以他的作品至今还能为人传颂 [28]179ꎮ很显然ꎬ面对战争的灾难ꎬ现实的残酷ꎬ诗人对生活的热烈关怀就是袁水拍接受斯彭德所说 现代诗歌的感性 ꎮ袁水拍之后ꎬ1947年7月1日ꎬ俞铭传还译过他的«一首诗的形成»ꎬ发表于«文学杂志(上海)»第2卷第2期ꎮ除此之外ꎬ九叶派所创办的«诗创造»也成为斯彭德诗论传播的阵地ꎬ对他们的诗歌理论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ꎮ首先ꎬ1948年4月ꎬ«诗创造»第10期 翻译专号 上刊发了陈敬容翻译的«近年英国诗一瞥»与岑鄂之翻译的«T.S.艾略忒的 四个四重奏 »两篇文章ꎻ其次ꎬ1948年6月ꎬ«诗创造»第12期 诗论专号 刊发了李旦翻译«史彭德论奥登与 三十年代 人»一文ꎮ文章虽然不多ꎬ但所辟两个专号来看ꎬ«诗创造»一方面注重引进英美最新诗论ꎬ用以指导新诗创作ꎻ另一方面在此影响基础上形成其独特的现代新诗理论ꎮ其中袁可嘉先生可谓最典型ꎮ在«论新诗现代化»一文中ꎬ他认为 继艾略特之后ꎬ奥登㊁史本特诸人对现代人生ꎬ当前社会展开正面的猛烈攻击ꎻ他们似乎比较宽恕个人的罪过ꎬ而集中抨击社会制度本身及因而产生的种种畸形病态ꎻ自嘲的成分逐渐减少ꎬ悲愤情绪代之而起取得主导的地位 ꎮ这是英诗现代性的情绪内涵ꎬ而 从分析到综合ꎻ不论是讥嘲或咒骂ꎬ都从个人自觉意识取得起点ꎻ不论皈依宗教或鼓吹革命ꎬ都以理想社会的出现为其归宿 [29]199则是现代诗歌发展的主导方向ꎮ在充分吸收英国左翼诗论基础上ꎬ以袁可嘉先生为代表的诗论家建构起中国现代新诗体系ꎮ这与臧棣先生所言的 袁可嘉现代主义批评对现实因素的强调ꎬ与艾略特诗学和奥登作品中对现实的强烈关系有承续关系ꎬ也与他所接受的崛起于 红色三十年代 的左翼社会学批评的影响 [30]密切相关ꎮ[责任编辑:蒋玉斌]注释:①㊀具体传播与影响参见周仁成«莫理斯艺术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现代的传播与接受»ꎬ载«文艺争鸣»2017年第10期ꎮ参考文献:[1]㊀[英]WilliamMorris.劳动问题之研究[N].竞人ꎬ译.晨报副刊ꎬ1919-07-17.[2]㊀杨㊀霓.从«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看王尔德的无政府主义政治观[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08(5):147-150. [3]㊀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袁振英研究史料[G].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ꎬ2014.[4]㊀[英]王尔德.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M].袁振英ꎬ译.香港:香港受匡出版部ꎬ19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左翼做了什么?吳碧蓮·2016-06-29·来源:破土工作室收藏(0)评论(1)字体:大 / 中 / 小【摘要】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成为全民津津乐道的国际闹剧。

在主流媒体的渲染下,脱欧前前后后的论争和社会动员简化为一场关于腐国人花样作死的好戏。

我们更多的看到汇率的波动和精英的盈亏,英国右翼之外的立场与斗争就像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存在过一样。

本文集合了种种在主流媒体中销声匿迹的辩论和行动,旨在呈现这次波及全球的脱欧事件中工人阶级立场和声音。

【破土编者按】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成为全民津津乐道的国际闹剧。

在主流媒体的渲染下,脱欧前前后后的论争和社会动员简化为一场关于腐国人花样作死的好戏。

我们更多的看到汇率的波动和精英的盈亏,英国右翼之外的立场与斗争就像在这次事件中没有存在过一样。

本文集合了种种在主流媒体中销声匿迹的辩论和行动,旨在呈现这次波及全球的脱欧事件中工人阶级立场和声音。

— G R O U N D B R E A K I N G —2016年6月23日,英国进行了轰动全球的脱欧公投。

当“脱欧”结果公布,媒体一时哗然,脱欧公投被视为一场腐国人民自娱自乐的闹剧。

在主流媒体的渲染下,留欧与脱欧之争背后的政经脉络被简化为:留欧派是理性民主文明进步,脱欧派是疯狂傻×法西斯主义。

而脱欧前前后后的辩论、争议和社会动员简化为一场关于腐国人花样作死的好戏。

主流媒体往往关注汇率的波动和精英在市场上的盈亏,脱欧背后的左右之争、保守党的反移民种族主义宣传、以及脱欧普通劳动者的影响一概不闻不问。

实际上,在英国左翼内部,从脱欧公投开始之前就辩论不休,到底是留欧、脱欧还是都不要。

左翼当中有支持脱欧的“左翼脱欧派”,也有把移民工人权益摆在第一位的“留欧派”。

面对公投的结果,左翼的反应也大相径庭。

但是面对公投后甚嚣尘上的种族主义和政局变动,英国的左翼团体依然声明我们需要团结一致、斗争到底。

退还是不退:英国左翼的争论“是移民抢走了我们的饭碗,我们退欧来保住自己的饭碗”面对右翼甚嚣尘上转嫁社会矛盾的退欧宣传,“退还是不退”成为英国左翼的争论焦点。

英国青年人集会反对右翼种族主义宣传左翼中的留欧派担心脱欧的投票正在将种族主义者动员起来,让更加贫困的欧盟国家的移工更难自由的迁移到英国。

同时,工人被欧盟立法保护的权益将会受损。

第四国际伦敦分部、社会主义抵抗组织的主要成员Terry Conway称:我们中的许多人选择留欧是一个策略性的决定——如何更好的支持英国还有国际工人阶级(包括移民)的斗争。

社会主义抵抗组织也发表声明认为:在这个时刻脱欧会将英国的政治形势推向右翼,削弱反紧缩政策斗争的力量,对移民、难民和英国的少数群体而言也是灾难性的。

同时,为了同右翼抢夺退欧的话语权,许多支持退欧的英国左翼团体提出了“左翼退欧”(“Left Exit”又称“Lexit”)的口号,强调欧盟在现实中的所作所为如何压迫工人阶级。

支持脱欧的社会主义工人党反对欧盟紧缩政策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秘书长Hanna Sell在6月25日发表声明:6月23日,我们醒来发现这个世界变了。

全英的工人阶级和都有着不同的反应。

我们在全民公投的宣传中是支持退欧的。

但是我们和Boris Johnson这样的右翼分子不同,我们一开始就是反对这些精英以一种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方式来宣传他们的脱欧主张。

我们反对的是欧盟里面的。

欧老板们盟是老板们的联盟,仅代表了1%的利益,他们不但是种族主义的,还是新自由主义和紧缩政策(austerity)的始作俑者。

Christina Delistathi 认为我们需要看到工人的自由流动不平衡地发生在欧盟公民之间。

欧盟始终是一个日益强化边界管控的堡垒,严防那些逃离战争和贫困的难民。

某一群工人的自由流动可不叫什么国际主义。

我们需要提醒自己,消除种族主义的唯一方法是维护所有人的权利,将跨越国界的工人阶级团结起来。

“欧盟并不保护我们的权利。

它是老板的联盟,只保护老板们的权利。

最近年轻的医生在支持国民保健服务,而欧盟的贸易条例却在推进国民保健服务的私有化。

欧盟仅仅花了两天就接受了卡梅伦限制儿童福利和移工课税津贴要求。

这让工人阶级陷入了更深的贫困当中并且为进一步的削减社保打开了大门。

”青年行动者Ben Seifert在《赫芬顿邮报》中指出,欧盟不但是非民主的,而且是反民主的。

当希腊的反紧缩政府被选举出来,希腊人在全民公投中一致反对紧缩政策。

但是一旦首相Tsipras与欧盟签订协议给予欧盟约过希腊人民的意愿治理希腊的权力,希腊人民还是不得不受迫遵从紧缩政策。

在葡萄牙,左翼的反紧缩、反欧盟联盟在议会中赢得了绝对多数席位。

然而被欧洲委员会支持的保守派总统阻止了他们组建政府。

每当民主和欧盟新自由主义计划起冲突的时候,民主必须让步服从欧盟。

左翼希望通过“脱欧”之战将欧盟的资本主义和种族主义本质暴露出来。

Christina Delistathi 表示:“左翼的起点应该利用公投来强化我们的阶级力量,这样我们的斗争才不会随着投票而结束”。

杰瑞米科尔宾的支持者“我为新的政治投票”退欧:工人阶级的胜利还是败退?全民公投脱欧派胜利之后,英国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工党党魁杰瑞米科尔宾被质疑劝说不利,被要求退位。

英国政坛上演宫斗大戏之际,英国左翼是如何评价这次公投结果,英国工人阶级又受到哪些影响?21世纪革命社会主义团体的创始人之一,Charlie Hore认为今天左翼在退欧问题上分裂很大程度上源于:相对于欧盟来讲更加偏向右翼和新自由主义的英国政府是左翼的首要敌人。

但是在工人运动中,许多人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

众多曾经反对欧盟的人现在将欧盟看作是抗击保守党的盾牌。

这当然是左翼面对多年失利的反应,同时欧盟也的确做出了很多让保守党反对的改革,尤其是在劳工权益和环境方面。

记者和工会组织者Ewa Jasiewicz认为,尽管欧盟有非常多的问题,但是那些投票支持脱欧的人没有意识到,在反移民的氛围下,这对工人权益带来的影响。

在英国有三百万移民工人,他们中的多数在制造、批发零售和酒店行业工作。

其中酒店行业是英国酒店业的四百四十万工人中,70%是移民工人。

同时,酒店行业还是最不稳定、工会化程度最低的行业,只有3.6%的工人参加了工会。

一旦英国脱离欧盟,英国将要和各个成员国签订新的贸易协定。

欧盟国家每年出口10%的商品和服务到英国,而英国每年出口到其他欧盟国家的商品服务是45%。

不可避免的,在新的贸易协定里,英国的筹码就是欧盟国家向其输出更加廉价的、弹性的、受资本规训的劳工,并且这些劳动将不受到欧盟就业权益的保护。

这个过程首先冲击的就是移民工人。

Hanna Sell则在“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声明中指出:许多人会担心公投结果来的经济动荡、种族主义和反移民潮将最终由工人阶级付出代价。

这是确实存在的危险,无论谁赢得了公投,因为资本家既有支持留欧的也有支持退欧的,他们虎视眈眈的煽动反移民情绪。

但是在里面我们看不到工人阶级的立场,多数的工会领导人和工党领导都站在了主流的留欧立场一边。

右派在脱欧公投中占到上峰不是什么巧合。

正如杰瑞米科尔宾所言,成千上万的人民投票反对的是紧缩政策,我们现在需要拥抱这项运动。

让我们搞清楚,面对公投结果,工人阶级有着不同的态度。

但是那些1%、精英、大资本却有一致性——他们被吓死了,因为公投结果对他们不利。

公投后斗争尚未结束公投的第二天,伦敦大约1500人聚集抗议,表示他们与移民和难民团结一致。

击碎压迫,捍卫移民权利,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外国人恐惧,欢迎移民抗议者大多是来自各种背景的年轻人,他们对公投以及脱欧宣传中的种族主义表示愤怒。

这些年轻人来自:全国反对学费涨价与教育削减行动、激进集合、英国妓女联合会、性工作者公开大学、男女同性恋支持移民联盟、伦敦无政府主义联会、肯特反种族主义网络、世界工会联合之声和酒店工人联合会等左翼团体。

参与游行的“21世纪革命社会主义”记者写道:“游行穿过伦敦,奢侈酒店的服务远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商店里的非洲妇女对我们危险,人们从他们的窗户里挥舞着表示团结的标语。

还有街道上的其他人不断向游行者和移民骂脏话。

很显然,我们需要扩展并深化我们的组织方式去触及英国的每个角落。

我们需要表达一种讯息让被统治阶级分裂的社群们团结起来,将各种被异化的感觉、绝望和愤怒凝聚起来成为团结的斗争。

”面对近日英国工党的“政变”,英国的左翼团体也表示不会放弃在主流民主议程里的斗争。

工党的众多影子内阁成员在各处叫嚣,认为党魁杰瑞米科尔宾缺乏领导力导致公投偏向保守党。

至今,相继有20名影子内阁成员公开辞职要求这有英国版桑德斯之称的左翼党魁下台。

6月27日,工党议会会议中,科尔宾公布的心的影子内阁成员,也同时遭受了猛烈的批评,要求他辞职。

科尔宾将会在28日面对政府不信任投票,但他表示自己反对力量,自己还是会坚持下去。

左翼团体和民众声援科尔宾许多英国的左翼团体和民众在会议当天在议会外声援科尔宾。

英国社会主义党声明:公投之后,工党中的布莱尔主义者们要求科尔宾退位,企图让工党再一次沦为大资本和1%的走狗。

但是今天如果科尔宾坚持反紧缩政策、坚持他选举时承诺的最低工资制度、公屋建设、国有化铁路和能源产业,那么他就有强大的人民基础。

社会主义抵抗组织表示:“如果工党想要在年底赢得选举,那么必须用一个激进左翼的反紧缩、支持劳工政策去反击右翼的反移民政策。

如果科尔宾会这样的做(我们也预计他会这么做),那么左翼就应该全力的支持他”。

在公投后,无论是重新团结被右翼吸纳的工人阶级还是在工党选举中背水一战,脱欧后工人运动还有无限的可能,英国左翼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