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常发不断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如何搞好猪瘟的防控

如何搞好猪瘟的防控

如何搞好猪瘟的防控如何搞好猪瘟的防控一、当前猪瘟零星散发的原因1.免疫措施不完全到位对猪群实施猪瘟疫苗免疫接种。

是当前防控猪瘟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目前在广大农村对猪瘟免疫接种方法上.主要采取春秋两防与平常补针结合方法,即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对生猪各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免疫注射,注射猪佩带免疫标识,以后适时进行补针。

这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大幅度提高群体防疫密度,漏注现象极少。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山区面积大,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之有的群众防疫意识差,严格按照方案规定的要求开展免疫注射工作,即使是责任心十分强的防疫员,也因面广量大,群众不配合会有漏注或不能及时免疫注射的现象,防疫注射密度难以达到100%,存在着猪瘟疫病发生的隐患,一旦有疫源传人,就易发生疫情。

2.生猪流通频繁,检疫工作和手段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商品流通日益活跃,使猪群跨地区流动的日趋频繁但由于检疫工作相对滞后,尤其是产地检疫工作不完全到位,加之检疫技术手段落后、部分不法商贩在利益的驱使下故意经营病猪,并且由于猪瘟病原毒力降低,出现亚临床隐性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仔猪先天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及新生仔猪的免疫耐受等带毒病猪的存在,目前的常规方法很难检出并剔除此类病猪,给猪瘟的传播扩散留下隐患。

因此,生猪流通活跃,而检疫工作和手段滞后及亚临床隐件感染的存在足近年来猪瘟零星散发呈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3.免疫程序不合理.母源抗体影响免疫效果4.药物、饲料、个体等因素的影晌氯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和磺胺类会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在接种疫苗的同时饲喂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以及高温或疾病等不良应激因素的作用,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二、防制猪瘟的主要措施1.加强宣传,积极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要针对山区面积大、群众居住较为分散,防疫工作只有在群众积极参与下才能有效开展的实际,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积极采取召开会议,设立宣传咨询点,进村人户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公告,以及利用电视、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

分析猪场猪瘟蔓延的原因

分析猪场猪瘟蔓延的原因

3 疫苗选择 不尽合理
都是脾淋苗 , 但实际上 , 脾淋苗并不一定 比细胞苗更
好 。我 国研 制 的猪 瘟 细胞 苗 , 过严 格 的 实验 检 验 , 经
除非生产厂家出现意外 , 否则疫苗质量绝对有保证。 单 从 生 产 工艺 来 看 , 细胞 苗 的稳 定性 , 至 比脾 甚 淋苗更好。由于细胞苗的苗毒 , 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通 过细胞培养而获得的 , 培养 时间、 其 温度等条件 , 都 是可控 的 ;而脾淋苗的苗毒 ,是通过把苗毒接种于 兔, 收割兔体脾脏和淋 巴结而获得 , 由于兔体对苗毒 的敏感性不同 , 从不 同兔体收割的苗毒 , 必然存在较 大差异 。 如果疫苗厂家使用的不是 SF兔 , P 则这种差 异更 71 ) 3 %( / 小猪 已经下降 9 到阴性临界值 ( : 0 。 0日 1 4 ) 6 龄二免后 , 9 龄 , 至 5日
1: 0( 1: 0) 8 含 8 以上 的 小猪 只 占 7 .5 ( 51 , 89% 1/9)

直达不到初免前母源抗体 的水平。 目前 , 各地政府免费供应给生产场 的猪瘟疫苗 ,
益。
出现猪瘟流行。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0 05
卫 生 防 疫








的 原

李宏 刚 ( 龙江省甘南 黑 县畜牧水产局 120 ) 610
1 注射操作不规 范
猪瘟免疫 , 注射操作是关键。在某些注射操作不 到位 的猪 场 ,各 季各 种 疫 病 流行 不 断 ,令 人 防不 胜
防。下 针 狠 , 药快 , 推 拔针 急 , 是很 多 防疫 员 注射操 作
初 免 前 ,抗 体 滴 度 在 1: 0以上 占 10 ( 02 , 8 0% 2 /0) 1: 2 含 1: 2 以上 占 3 % (/0) 0日龄 二 30( 30) 5 7 2 。6

规模化养猪场猪瘟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猪瘟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猪瘟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病毒所致感染则不易被觉察。

避免猪场发生猪瘟必须认真进行免疫。

猪瘟发生的原因和免疫程序如下。

一、猪瘟发生原因1.猪场存在猪瘟野毒株据资料报道,有些规模化猪场经常出现毒力减弱的猪瘟弱病毒株和强毒株,存在慢性猪瘟病猪、亚临床感染猪和免疫耐受性的持续感染猪。

有些猪场受条件限制,对猪瘟病毒和带毒病猪不能完全检疫发现和淘汰,而使之发病,进而感染其猪群,是猪瘟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

2.经产母猪免疫接种遗漏目前,实行母猪配种前15天或仔猪20~30日龄进行首次免疫的同时对母猪进行猪瘟免疫接种的猪场比较常见。

这种方法母猪免疫主要在产房进行,当母猪产仔过少、产出大量死胎或仔猪死亡量较大时,母猪就要提前离开产房,没有及时进行补针,因而造成免疫遗漏。

3.注射疫苗时打飞针或疫苗溢出免疫失败由于猪多,或因时间紧张,没有按操作规程进行打针防疫,常出现打飞针(部位不准)和注射时疫苗溢出,疫苗用量不足,而导致免疫失败。

二、猪瘟预防措施1.加强检疫淘汰带毒猪有条件的猪场要对兽医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添置必要的设备和药品,加强猪瘟检疫工作,淘汰阳性猪,是杜绝猪瘟发生的根本措施。

2.加强免疫监测确定免疫时机有条件的猪场要定期对猪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水平适时进行免疫。

当母源抗体滴度下降到1∶16时应立即进行免疫接种。

3.强化猪场猪瘟免疫下面免疫程序是应用猪瘟兔化弱毒细胞培养苗进行免疫注射,而又没有条件进行抗体监测的情况下制定的。

种公猪:3月15日、9月15日各免疫注射1次,每头每次4毫升(4头份)。

经产母猪:在母猪配种的同时给母猪进行免疫注射,每头4毫升;也可在仔猪21日龄首次免疫的同时为母猪进行猪瘟免疫,每头4毫升。

后备母猪:配种前1周免疫1次,每头4毫升。

育肥猪:21日龄首次免疫,每头仔猪2毫升,60日龄二免,每头4毫升。

猪瘟危害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猪瘟危害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乡村科技2013.07丌丌丌丌丌丌丌丌目前规模化养猪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由于猪的养殖量不断扩大,猪瘟的发病率也不断扩大,本文从猪瘟的特点、猪瘟发生的原因、猪瘟疫苗及防疫方法,以及防治对策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观点仅供参考。

一、猪瘟的特点1.急性猪瘟。

特征为病猪体温升高到40~42℃,随后出现糊状样或水样且混有血液的腹泻,大便恶臭;结膜炎、口腔黏膜不洁、齿龈和唇内以及舌体上有溃疡或出血斑;后期鼻端、唇、耳、四肢及腹内侧等皮肤上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常激发细菌感染,以肺炎或坏死性肠炎为常见。

2.慢性猪瘟。

特征为猪只体温升高不明显;贫血、消瘦或全身衰弱,一般病程超过一个月;食欲时好时坏,便秘和拉稀交替发生;耳尖、尾根及四肢皮肤坏死或脱落。

患慢性猪瘟的猪严重发育不良,形成僵猪,饲养毫无经济价值。

3.非典型性猪瘟。

临床症状与解剖病变不典型,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病程明显延长。

新生仔猪感染死亡率较高,大猪一般能耐过;怀孕母猪感染后会出现流产及死胎、畸形胎。

4.迟发性猪瘟。

感染仔猪出生后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症状,数个月以后出现轻度厌食,不活泼、结膜炎、后躯麻痹,但体温正常,可存活半年后死亡。

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猪瘟病毒后可表现群发性流产、死亡、木乃伊胎、畸形胎以及产出震颤的弱仔猪或外观健康实际已经感染的仔猪。

二、猪瘟发生的原因1.仔猪经过断奶、运输、分群、换料和环境变化等应激反应而发生猪瘟,有的甚至引起全部猪群发病。

2.营养不足,饲料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使猪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自身免疫力差,一旦有猪瘟病毒感染就会发病。

3.抗菌素中的痢特灵、卡那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机体B 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免疫前后使用这些药物会降低免疫应答,影响免疫效果。

4.猪瘟疫苗质量差、保存不当、使用不当等。

5.技术操作方面也会造成猪瘟的发生,如器械消毒不严、消毒药品使用不当、不按规定稀释疫苗、使用将要失效的疫苗、注射剂量不足或随意加大剂量、漏打疫苗等。

猪瘟持续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猪瘟持续发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点 状 出血 或 出血斑 ; 肠 、 肠 、 盲 结 回盲 口有 淤血 , 程 洲流 行 株遗传 关 系较 近 的基 因 2群 主导 了我 国猪瘟 病
长 的有 纽扣 状 的溃 疡 面 ; 巴结 肿 大 、 淋 出血 、 面 呈 流行 , 9 . , 中 2 1和 2 2基 因亚 群 毒株 是 切 占 36 其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8.动 物 疾 病 防 治
养 殖 与饲 料 2 1 年 第 5期 01
猪 瘟 持 续 发 生 的原 因 及 控 制 措 施
李琼 瑾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 中宁县 农牧局 , 宁夏 中宁 7 5 0 5 10
i 来, 跸 随着 中宁县 生 物 环保 猪 场 的 大规 模 建 然 不 吃 、 卧地 拉稀 , 不及 时采取 正 确 的方 法 治疗 , 若 立, 猪存栏 量 不 断增 大 , 病 在 一 些 猪 场 内 陆 续 出 易 造成 急性死 亡 ; 疫 二元 猪或地 方 品种 的猪 , 多呈亚急 现 , 瘟不 断发 生 , 至难 以根 除 , 瘟 已再 度 成 为 性 或慢性 经过 , 程长 、 猪 甚 猪 病 发病 率高 、 染严重 、 污 治疗费
又 叫温和 型 猪 瘟 , 猪 和 育肥 猪 多 发 , 散 发 仔 呈
轻度 淤血 , 四肢末端 发绀 , 唇部 、 尖 、 门周 围呈 紫 耳 肛
多为猪 瘟疫 病 , 因此 , 瘟仍 是 中宁县 当前危 害养猪 式 , 猪 流行速度 缓慢 。患 猪体 温 4 1℃ , 大多 数 腹部 有 黑色 。病 猪精 神沉郁 、 采食 量下 降 、 消瘦 。个别猪皮 肤 有 出血 点或 淤血斑 , 病程较 长 的走 路不稳 、 共济失
感 染 。品种 越纯 易感性 越强 , 而且 多呈 急性经 过 , 突 发 。 检 病 变 为 脾脏 不 肿 大 , 缘 有 暗 紫 色 突 出表 剖 边

非洲猪瘟暴发的原因及对策

非洲猪瘟暴发的原因及对策

非洲猪瘟暴发的原因及对策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简称ASF)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猪病,它在非洲大陆首次发现并被描述,故名非洲猪瘟。

该病毒对家猪和野猪都具有致命性,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猪业和相关产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洲猪瘟暴发的原因及对策。

一、非洲猪瘟的原因1. 病毒传播途径复杂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传播途径非常复杂。

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污染的食物、水、空气和昆虫传播。

病毒可以通过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也可以通过人为的移植和输血传播。

饲料、饮水和环境物品等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这些传播途径使得非洲猪瘟病毒很难被有效控制。

2. 交易和运输的快速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猪及其产品的交易和运输速度大大加快。

这为非洲猪瘟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病毒可能通过感染的猪或猪产品被带入新的地区,从而导致疫情的暴发。

尤其是在非法交易和违规运输方面,病毒的传播风险更大。

3. 监管不严和管理不力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复杂,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

在一些地区,监管不严和管理不力成为非洲猪瘟暴发的重要原因。

疫情控制不力、违规交易和运输、无序养猪等都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和暴发。

二、应对非洲猪瘟的对策1. 加强监管和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猪业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确保饲养场、屠宰场等场所的管理规范,加强监测和检疫工作。

加大对非法交易和运输的打击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防止病毒通过交易和运输进入新的地区。

2. 提高猪业从业人员的防控意识饲养场的工作人员应提高疫病防控意识,遵循相关操作规程,加强对猪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加强猪群的隔离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确保猪群的健康安全。

3. 宣传教育和技术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养猪户和从业人员的疫病防控意识,推动健康饲养理念的普及。

猪病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猪病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猪病频发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猪病频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现代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迅速,导致猪群密度过高,病菌易于传播;二是养殖环境不良,饲养条件差,导致猪只的免疫力
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病毒;三是交通运输便利,猪只易于传播疾病,疫情蔓延迅速;四是
猪只抗病能力较差,养殖过程中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引发疾病。

针对猪病频发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养殖管理,改善饲养环境,
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在养殖场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经常清理猪场,防止病菌
滋生。

合理调配饲料,保证猪只获得均衡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二是加强疫苗预防,做好
疫苗接种工作。

针对常见的猪病,可以注射相应的疫苗,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减少疫情
的发生。

三是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严控猪只贸易。

加强对猪只的检疫和监管,禁止非法贩
运猪只,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四是加强科学养殖技术的应用,提高养殖效益。

采用现代
化的养殖技术,提高猪只的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减少猪病
的发生。

猪病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管理、疫苗预防、交通运输管理和科学养殖技术
等多个方面进行应对,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浅析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浅析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浅析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及防控措施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只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致死性高、易向健康猪传播等特点。

目前,非洲猪瘟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唯一的措施就是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简单介绍非洲猪瘟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控措施。

1.非洲猪瘟病毒:病毒是非洲猪瘟产生的根本原因。

病毒通过病原体携带者或通过气溶胶等途径传播。

2.环境:饲养环境脏乱差、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等都是非洲猪瘟产生的因素。

其中尤以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更容易引起非洲猪瘟的爆发。

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非洲猪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人员流动、运输工具、秸秆等使用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非洲猪瘟疫情的扩散。

二、防控措施1.杜绝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舍:生产者必须注意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如封闭式养殖、限制进出人员、严格消毒等。

2.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养殖户的防控意识和合理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的能力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接受防控培训和教育,加强猪舍卫生、加强环境卫生和规范餐饮等。

3.加强疫情监测:养殖户应建立分类管理制度,及时发现疫情,必要时采取隔离、扑杀病死猪等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同时,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通过污染物进一步传播。

4.做好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防控:养殖户应加强对运输工具、销售渠道的监管和治理,避免疫情通过运输等途径传播。

总之,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是避免非洲猪瘟扩散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我们充分重视并加以实施,才能有效遏制非洲猪瘟的流行,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3 乙 型 脑 炎 除 青 年 母 猪 以外 .其 他 猪 感 染 后 多 为 亚 ..
猪 流 产 或 产 死 胎
临床症状 经产母猪 血液抗体高 他猪无症状 。 其 青年母 猪的
死 胎 、 乃 伊 胎 的发 生 率 高 达 4 % 。 生 仔 猪 死 亡 率 为 4 %。 木 0 新 2 254 子 宫 感 染 对 母 猪 做 输 卵 管 及 子 宫 检 查 发 现 有 .- 4 %~ 5 0 4 %带 菌 . 常 见 的 是 大 肠 杆 菌 和 白色 葡 萄 球 菌 子 最
目前 猪 瘟 免 疫 密 度 虽 普 遍 较 高 . 通 过 免 疫 效 果 检 测 但 发 现 其 免 疫 合 格 率 并 不 理 想 在 一 些 小 型 养 殖 场 . 往 只 往 注 重 继 发 或 并 发 疾 病 的 治 疗 .而 忽 视 猪 瘟 的 基 础 防 控 . 盲 目进 行 药 物 治 疗 . 果 遭 受 更 大 损 失 下 面 结 合 临 床 就 诊 结 情 况 谈 谈 猪 瘟 防 控 方 面 的 一 些 看 法 . 参 考 供
郭 瑞 英 ’韩 , 楠 ’张 燕 芳 ,
( . 省鹤 壁市 动 物疫 病预 防控 制 中心 , 南 鹤壁 1河南 河
4 8 0 2淇县 动 检站 ) 5 0 0;.
中 图 分 类 号 :8 82 ¥ 5 .8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4 5 9 (0 ) 6 0 2 — 2 10— 0 02 1 0 — 09 0 1
257 弓形 体病 ..
死 胎 及 木 乃 伊 胎
妊 娠母 猪 发生 了弓形 体病 会 出现 流 产 、
258 猪 布 氏杆 菌 病 主 要 是 第 一 胎 母 猪 发 生 流 产 . 产 .. 流
常发 生 在妊 娠 第 1 3个 月 . 早 2 3周 . 晚接 近 分娩 时 ~ 最 ~ 最 流产 。早 期流 产 时母猪 可将 胎儿 胎 衣吃 掉 , 易发 现 不
感 染 时母 猪所 处 的孕 期 不 同 . 床症 临
状 也 不 同 。 在 怀 孕 3 ~ 0天 感 染 , 现 为 产 木 乃 伊 胎 : 若 05 表 怀 孕 5 ~ O天 感 染 多 出 现 死 产 :O天 后 感 染 可 正 常 产 仔 . 06 7 仔 猪 带毒 。
耳 、 部 、 房 发 蓝 , 产 、 产 、 出 死 胎 及 弱 仔 。 开 始 发 腹 乳 流 早 产
产 仔 头 数 少 或 返 情 : 娠 1 ~ 0天 感 染 , 胎 多 ; 前 一 周 妊 05 死 产 感 染 不 影 响 仔 猪 存 活 . 影 响 发 育 后 备 母 猪 在 配 种 前 两 但 周 或一 个月 免疫 猪瘟 疫 苗 . 量 两头 份 即可 预 防非 典 型猪 剂
瘟 的发 生 。
的 持 续 感 染 ( 临 床 感 染 ) 胎 盘 感 染 、 生 仔 猪 先 天 性 震 亚 、 初 颤 和 妊 娠 母 猪 带 毒 综 合 征 ( 猪 繁 殖 障 碍 ) 出 现 上 述 种 种 母 。 迹 象 的 猪 群 往 往 同 时 表 现 免 疫 失 败 .即 使 是 免 疫 过 的 猪 群 . 生 乳 猪 和 小 猪 也 常 有 该 病 的 发 生 初 胎 盘 感 染 和 持 续 性 感 染 病 毒 可 经 胎 盘 感 染 胎 儿 . 早 期 感 染 多 发 生 流 产 、 胎 : 期 感 染 则 可 能 产 出 弱 仔 , 生 死 中 出
仔 猪 . 致母 猪 繁殖 障碍 导
2 猪 瘟 常 发 不 断 的 原 因
21 免 疫 程 序 的 影 响 免 疫 程 序 存 在 问题 是 造 成 免 疫 失 .
近 年来 .猪瘟 的流 行 和发病 特 点 已发 生 了很 大变 化 。
其 流 行 形 式 从 频 发 的 大 流 行 转 为 波 浪 式 地 区 散 发 性 流 行 在 发 病 特 点 上 . 现 所 谓 非 典 型 猪 瘟 、 和 型 ( 性 ) 瘟 出 温 慢 猪
1 猪 瘟 流 行 和 发 病 现 状
碍 。 免疫 的母 猪 自然 感染 中 等或低 毒力 病毒 株也 可 引起 未
妊 娠 胎 盘 感 染 , 可 通 过 胎 盘 感 染 仔 猪 。另 外 母 猪 免 疫 水 并 平 低 下 , 染 强 毒 可 引 起 亚 临 床 感 染 , 可 通 过 胎 盘 感 染 感 并
数 表 现 耳 尖 、 尖 和 四 肢 末 端 、 尖 、 头 部 、 阴 部 呈 蓝 鼻 尾 乳 会 紫 色 . 种 现 象 呈 一 过 性 此 256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仔 猪 高 烧 、 染 、 血 、 性 死 .. 黄 贫 急
亡 。妊娠 后期 和 产后 母猪 发生 乳房 炎 、 食 、 烧 。 分母 不 高 部
败 的 主要 原 因。 目前 . 国大 多数养 猪 场 ( ) 般 采用 种 我 户 一 猪 集 中统 一免疫 、 断奶 时母 猪 与其仔 猪 同时 免疫 和超 前 免
疫 3种 免 疫 程 序
和 无名 高热 等 . 症状 显著 减轻 , 死亡 率 降低 , 病理 特 征不 十 分 明显 . 以致 需依 赖 实验 室 才 能确 诊 . 出 现 了猪 瘟 病 毒 并
252 非典 型猪瘟 ..
猪 体免 疫 力下 降 . 猪 感染 猪 瘟 病毒 母
病 时 以 弱 仔 多 为 特 征 . 间 长 了 即 出 现 木 乃 伊 胎 及 死 胎 多 时
常 引 起 繁 殖 障 碍 。妊 娠 l 0天 感 染 . 胎 死 亡 和 吸 收 . 猪 胚 母
的现 象 。母猪 产后 无 奶 , 猪死 亡率 最 高时 可达 10 仔 0 % 少
河套 鏖 c 寓
251 细 小病 毒病 ..
21 2)6 0年 卷第 期1 3
传 染 性还 是 非 传染 性 疾 病 。 能引 起母 猪体 温 升 高 时 . 会 都
引 起 胚 胎 死 亡 或 流 产 255 猪 蓝 耳 病 .. 母猪 表 现 消瘦 、 食 、 温 稍有 升 高 . 厌 体 双
( 稿 日期 :0 1 0 — 1 收 2 1-4 0)
宫 带菌 是 由公 猪 配 种 时带 入 ( 皮 液 、 液 本 身 ) 也 可 能 包 精 ,
来 自 阴 道 子 宫 带 菌 对 初 配 母 猪 的 危 害 最 大 。 之 无 论 是 总
猪 瘟 常 发 不 断 的 原 因 分 析 及 对 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