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莲营养器官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药学_红半边莲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药学_红半边莲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_性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半边莲
性味:毒;消肿止痛。主急性咽喉炎,牙 龈肿痛,疮疖肿毒,热病便血,瘰疬,疥 癣,毒蛇咬伤,烧烫伤。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半边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鲜品 捣敷。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半边莲
根茎略呈圆形,弯曲,有分枝,长5-12cm, 直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半边莲
性状鉴别:
径0.4-1.5cm。表面红棕以或棕褐色,粗 糙,有纵皱纹和明显的结节。有时可见有 薄片状的栓皮和残留的须根。有的表面具 有点关突起的根痕和黄褐色绒毛。节间长 0.5-1cm,每节有一凹陷的茎痕。质硬脆, 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折色至棕红色, 可见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气微,味酸涩。
采收和储藏:全草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 干;根秋、冬季挖取,洗净泥沙,切碎, 鲜用或晒干或烘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半边莲
原始形态:
多年生肉质草本,高1-1.5m。根茎粗壮, 横走;茎直立或下部倾斜,无毛,粉红色, 有膨大的节。叶互生;叶柄纤细,下部的 长约10cm,上部的长约2cm;托叶早落, 叶片膜质,阔卵形至长圆形,不对称,长 11-27cm,宽3.5-10cm,先端渐尖,基部 心形,歪斜,外侧有一大耳片,长1.5
红半边莲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半边莲>>>
名称:红半边莲 别名:半边风、山蚂蝗、鬼边榜、大 半边莲、肉半边莲、红叶子。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半边莲
原始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引自:《中华本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红半边莲
药材基源:
为秋海棠科植物粗喙秋海棠的根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gonia crassirostris Irmsch.[B.aptera sensu Merr.]

中药学_峨眉半边莲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药学_峨眉半边莲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峨眉半边莲
相关疾病症状: 、蛇咬、蛇咬伤、小 便不利、血痢、痈肿、止咳、止咳嗽。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峨眉半边莲
生态环境: 生于林下沟谷中及灌木林下阴涅处。分布 四川。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峨眉半边莲
性味: 苦淡,凉。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峨眉半边莲
功能主治: 除风湿,利小便。治风湿骨痛,肺病热咳, 腮腺炎,小便不利,血痢,痈肿热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峨眉半边莲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浸酒。外用:捣 敷。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峨眉半边莲
原始形态:
3毫米,线状披针形,渐尖头,基部略为 心形,不对称,有长约2毫米的小柄,边 缘有圆锯齿,先端有尖锯齿。叶脉开展, 单一或二叉分枝,较明显。中脉下面稍有 鳞片疏生,于后上面为褐绿色,下面为黄 绿色;叶具长柄,粗如中指。孢子囊群长 圆形,由11~15个孢子囊组成,彼此接近, 生于叶背面近边缘处。
峨眉半边莲 中医药用价值
详解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峨眉半边莲>>>
名称:峨眉半边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峨眉半边莲
原始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引自:《中药大辞典》。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峨眉半边莲
药材基源: 为莲座蕨科植物峨眉莲座蕨的根茎。秋季 采挖,晒干。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峨眉半边莲
原始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2米。根状茎肥大, 肉质,圆球形。叶片纸质,长达80厘米, 二回羽状,羽片7~9对,互生,斜向上, 长30~45厘米,中部宽13~20厘米,向基 郎稍狭,羽柄长3厘米,单数羽状,羽轴 向顶端无翅;小羽片约20对,基部的长 5~8厘米,上方的小羽片长7~11厘米, 宽8~1

新疆阿勒泰地区《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试卷)

新疆阿勒泰地区《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试卷)

新疆阿勒泰地区《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基础掌握(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种生物的习性或特征中,属于生物对温度的适应的组合是()①动物的冬眠②蛾类的趋光性③植物的垂直分布④鱼类的季节洄游⑤仙人掌叶变为刺⑥猫、狗换毛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⑥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竹林B.竹林中的所有生物C.池塘中的鱼D.草原上的羊群和草3.下列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公园里的所有生物B.汾河里的鱼类和水C.一块农田里的所有非生物D.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4.俗话说:“秧好一半稻”,下列不属于环境中影响秧苗生长的生物因素的是( )A.昆虫B.光照C.稗草D.青蛙5.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B.生物圈的范围是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C.生物圈包括三个圈层:大气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下层D.生物圈满足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6.经过近一年的生态修复,沙市中山公园的江津湖水质有了很大的改善,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江津湖B.江津湖中的鱼C.江津湖中的植物D.江津湖中的所有生物7.梅花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梅花山是一个(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态系统8.下列具有生物特征的是A.钟乳石B.珊瑚C.生石花D.手机病毒9.今年广东的荔枝受气候影响减产,影响荔枝的环境因素有()A.温度B.水分C.阳光D.以上都是10.长鳍雀鲷通常以海藻和小型甲壳类为食,据此可写出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A.海藻→小型甲壳类→长鳍雀鲷B.糠虾→海藻→长鳍雀鲷C.海藻→长鳍雀鲷→微生物D.阳光→海藻→长鳍雀鲷11.“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它”被称为“绿色水库”,描述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12.苏轼的诗“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描述的生命现象是(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有变异的特性13.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马湖公园的所有植物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B.祁连山是一个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14.下列能构成生物圈的是( )A.森林中的树木B.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C.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D.海洋1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B.食物链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C.生态系统平衡状态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不变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16.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他们将鲫鱼、水草、莲花、水鸭等归为一类,将柳树、蒲公英、西红柿、麻雀等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方法是()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生物的用途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17.洱海是云南省的第二大淡水湖,是旅游者必去的“打卡圣地”,下列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洱海的全部水草B.洱海的全部鱼类C.洱海的全部生物D.整个洱海18.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生物圈B.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19.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包括大气圈下层、岩石圈和水圈上层C.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和岩石圈上层D.包括大气圈上层、岩石圈上层和水圈上层20.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朽木B.咸鸭蛋C.电脑病毒D.珊瑚虫21.“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主要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能生长、发育和繁殖B.能排出体内的废物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能发生遗传和变异22.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 )A.高山上的松树B.池塘中的金鱼C.朽木上的蘑菇D.树林中的肾蕨23.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选项诗词生物的特征A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生长B草履虫游向牛肉汁对刺激作出反应C鲸游动时产生雾状水柱呼吸D苔径雨馀堆落叶,石楼风静锁寒云排出废物A.A B.B C.C D.D24.下列关于生物圈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2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A.钟乳石和石狮子B.新冠病毒和爬山虎C.智能防疫机器人和枯枝败叶D.煮熟的鱼和冬眠的蛇2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黄河中的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D.青嶂山林区27.下列关于草原某食物链的书写,正确的是()A.阳光→草→昆虫→青蛙B.狐→兔→草C.蘑菇→鼠→蛇→鹰D.草→蚱蜢→食虫鸟28.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A.竞争B.合作C.寄生D.共生29.蜣螂可以清洁地面,改善土壤结构。

半边莲

半边莲

临床应用

2、治疗蛇咬伤,取半边莲每日30~48克, 文火慢煎半小时,分3次内服。另用半边莲 捣烂外敷,每日更换2次。治疗蛇咬伤88例, 全身症状约1~2天消失,局部浮肿约3~5天 消退,平均5.4天,全部治愈。说明半边莲 对蛇咬伤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奏效迅速, 尤其对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者疗效显著。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潮湿的沟边、河滩湿 地易生长。怕旱,耐寒,耐涝。以疏松肥 沃的粘壤土栽培为宜。
性状

全体长15-35cm,常缠结成团。根细小,侧 生纤细须根。根茎细长圆柱形,直径1-2mm; 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具细纵纹。茎细长, 有分枝,灰绿色,节明显。叶互生,无柄, 叶片多皱缩,绿褐色,展平后叶片呈狭披 针形或长小,单生于叶腋;花冠基部连合, 上部5裂,偏向一边。气微,味微甘而辛。

临床应用

1、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据各地报道,疗 效毁誉不一。 多数观察到半边莲具有利尿作用, 有时出现泻下作用,但利尿量的差异很大,且有 小部分病例并无尿量的增加。利尿作用的出现, 快慢不一,多数在1~5天开始,对促使腹水的消 除或减轻,可起到一定作用。在腹水消除或减轻 的同时,尚能改善体征,使食欲增进,营养好转, 或血象进步,肝功能改善,为锑剂治疗创造条件。 但影响半边莲疗效因素很多,主要的是炮制方法。
食疗作用

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散结抗癌的功 效
主治毒蛇咬伤,痈肿疔疮,咽痛喉痹,湿 热黄疸,泻痢,风湿痹痛,湿疹足癣,跌 打损伤,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水肿腹水, 各种癌症。

用法用量及禁忌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服。外用: 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虚症忌用。 不良反应:口服可引起呕吐,故中毒者死 亡例较少。

四川省绵阳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人教版质量检测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①蝴蝶②珊瑚礁③生长的蘑菇④智能机器人⑤青苔⑥恐龙化石A.①③⑤B.①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⑥2.买回家的土豆如果直接长时间放在窗台上就会变绿,而装在带盖桶内的土豆却不会变绿,这说明叶绿素的形成离不开( )A.充足的空气B.适宜的温度C.适量的水分D.充分的光照3.下面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块农田B.一片树林C.一个湖泊D.一群小鸡4.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或地面上的碎叶等作为食物。

蚯蚓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动物成分D.分解者5.生物能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

下列描述中,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生石花开花B.钟乳石长高C.机器人弹琴D.病毒入侵电脑6.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生石花在阳光下生长B.腐烂的树桩上长出真菌C.岩洞里的钟乳石慢慢长大D.青蛙入冬后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B.太阳光是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非生物成分C.森林生态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处于不同地区,两者毫无联系D.鱼类往来于河流与海洋之间,鸟类在南北两地迁徙,说明生物可以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生存活动8.如果你去拍苍蝇,苍蝇会逃跑,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需要营养C.由细胞构成D.能生长9.粘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导致小麦严重减产,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使用农药B.清除杂草C.合理施肥D.大量捕捉青蛙10.下列对生物适宜生存的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A.珊瑚虫—热带海洋的深海区B.雪莲—高寒山区C.蜗牛—潮湿的地方D.帝企鹅—寒冷的南极11.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电的一种,能凭借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洁工作。

濒危名贵药材--八角莲群落生态学调查及生态位分析

濒危名贵药材--八角莲群落生态学调查及生态位分析

濒危名贵药材--八角莲群落生态学调查及生态位分析韦蓉静;徐浩峰;田华林;罗桃;聂怡玫【摘要】八角莲因其药用和观赏价值,造成人为过度采挖使自然资源破坏严重,为进一步掌握八角莲的生物学特性和自然适生条件,对三都县的野生八角莲资源做了详细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对八角莲的生态宽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了相应的测定与分析。

八角莲在各生境样地中的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小,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说明其生态位宽度较窄,并且种间竞争强烈,自然条件下生长状态与其它常见物种比较处于劣势。

通过分析认为,对八角莲这一渐危种要合理保护与利用,并且加大人工驯化栽培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手段。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66-68)【关键词】八角莲;生境调查;生态位分析;保护与利用【作者】韦蓉静;徐浩峰;田华林;罗桃;聂怡玫【作者单位】黔南州林科所,贵州都匀558000;都匀市林业局;黔南州林科所,贵州都匀558000;黔南州林科所,贵州都匀558000;黔南州林科所,贵州都匀558000【正文语种】中文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M.Cheng],为小蘖科八角莲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八角莲味甘、微苦;性凉;有小毒;归肺经;以其根、茎鲜用或晒干入药,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

其叶形奇特,花果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江西、湖北、湖南、河南、浙江等地,在我国虽然分布较广,但资源量有限,已知居群数不多;由于八角莲自身的生长、繁殖特性以及生长环境较严格的要求,造成资源量有限,又因近年来过度采挖,使八角莲野生资源濒临枯竭。

八角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珍稀濒危三级保护植物,属渐危种,为了对野生八角莲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人工栽培八角莲形成产业化生产,2014年对三都县的八角莲种群野生状态进行了调查。

1 调查样地自然概况调查地分布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九阡镇、拉揽乡等两个乡镇,九阡镇地处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南端,东与榕江县水尾乡接壤,南与荔波县佳荣镇、茂兰镇毗邻,西与荔波县玉屏镇和本县的周覃镇相接,北抵本县三洞乡、扬拱乡,距三都县城65km。

半边莲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半边莲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半边莲组织培养初步研究万志兵;李丽;潘健;李晓毓【摘要】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半边莲的幼嫩茎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浓度对半边莲组织培养的影响.在初代培养中,当6-苄氨基腺嘌呤(6-BA)质量浓度为0.5 mg/L,萘乙酸(NAA)质量浓度为0mg/L的时候,茎的出芽率达到75%.在生根培养中,当NAA为0.8 mg/L时,根的生长势最好.驯化移栽时,半边莲的成活率达到100%.【期刊名称】《菏泽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5)002【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半边莲;茎;组织培养【作者】万志兵;李丽;潘健;李晓毓【作者单位】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1+9;Q813.1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又名急解索、细米草、蛇舌草等,属桔梗科半边莲属的多年生草本[1].因其花像半个莲花台座[2],故称“半边莲”.半边莲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其药用有效成分主要是山梗菜碱、山梗菜酮碱、异山梗菜酮碱、山梗菜醇碱[3].此外还含有黄酮苷、皂苷、氨基酸、多糖[4,5]、黄铜等药用有效成分,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利尿作用、兴奋呼吸作用、解蛇毒作用等[6].半边莲不仅在中药里是一味全草药,在园林中也是具有高观赏价值的花卉,可用于花篮、花坛、花镜等.半边莲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以及应用范围都很大,但到目前为止,对半边莲组织培养的研究并不多.国外有日本学者对半边莲及其同属植物进行过发根培养,获得了多炔化合物[7,8].国内有刘强[9]、王连平[10]、王广军[11]等人分别使用2,4-二氯苯氧基(2, 4-D)、6-苄氨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等,阮淑明等人[12]使用不同浓度的6-BA与NAA组合,谭兴等人[13]使用N苯基N′-1 ,2 ,3噻二唑5脲(TDZ),对半边莲进行了组织培养初步研究.但目前市场上半边莲的繁殖主要是秋季播种繁殖[14].为了缩短半边莲的生产周期,提高半边莲的产量,满足市场的需求,本研究利用离体快繁技术提高其繁殖速度,试图为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提供依据.1.1 外植体的选择材料采自于安徽省黄山学院校园内.选取健壮的、无病害的植株上的茎作为外植体.1.2 试验方法1.2.1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30 g/L蔗糖、6 g/L琼脂粉,pH 5.8~6.0.培养条件:培养温度为(25±1)℃,光照时间为16 h,光照强度为2 000~3 500 lx.1.2.2 不定芽诱导选取健壮的茎段外植体,在超净台上用体积分数为75%乙醇灭菌30 s,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吐温消毒4 min两次,消毒后,分别用无菌水冲洗4~5次.把消毒后的材料用无菌滤纸将水吸掉.再用剪刀剪取带有芽的茎段,茎段保留长度为4~6 mm.每个培养瓶接种3个外植体.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NAA、6-BA质量浓度均为0 mg/L,0.5 mg/L,1.0 mg/L,1.5 mg/L,进行正交试验.1.2.3 根的诱导外植体的芽长到2 cm时,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在不添加6-BA的前提下,NAA质量浓度分别为:0 mg/L,0.2 mg/L,0.4 mg/L,0.6 mg/L,0.8 mg/L.每种培养基接种30瓶,每瓶接1个丛生芽.1.2.4 驯化移栽当植株长至5 cm时,将其进行驯化,驯化12 d后进行移栽.移栽时把基部的培养基清洗干净,植入盛有腐殖质的花盆中.移栽时按生根培养时的分组进行对应移栽,即相同生根培养基的植株移栽于同一个花盆中.植入小苗后浇水,使水漫过基质为宜,保持湿度.2.1 不定芽的形成在初代培养中,半边莲的离体茎并没有形成愈伤组织,而是直接分化出芽,15 d后就可以进行根的培养.不同质量浓度的NAA与6-BA对接种茎段诱导不定芽的影响,见表1.从表1可知,离体茎段在附加和不附加激素的培养基中均能分化出芽,由此可见,半边莲的茎具有很强的器官分化能力.当6-BA质量浓度为0.5 mg/L,NAA质量浓度为0 mg/L的时候,茎的出芽率达到75%.2.2 生根培养在芽的诱导培养至15 d后进行生根培养.由于在芽的诱导实验中就有些不完整植株从茎节处长出新根,这与半边莲的原有特性[1]是一致的.在生根培养基上,不完整植株很快就长了很多的不定根.在接种后第7 d根就已达5 cm.不完整植株在附加和不附加激素的培养基中均能长根,且根的生长势与NAA的质量浓度成正相关,在NAA质量浓度为0.8 mg/L的时候,根的生长势最好(见表2).2.3 驯化移栽在生根培养10 d后进行驯化,驯化12 d后进行移栽,移栽后的生长状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完整植株的移栽成活率为100%,且植株的生长势与根的生长势是成正比的.移栽50 d后植株开始开花.3.1 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在植物组织离体培养中,生长调节剂对器官分化及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长素能促进腋芽生长,切口基部细胞分裂,维管束分化,伤口愈合,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表现为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分化及促进腋芽萌发生长[15].NAA与6-BA按一定浓度配比对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分化效果较好[16].在本研究中,离体茎段能成功诱导出不定芽,说明选用的激素和培养基都适合离体茎生长,这与阮淑明等[12]在半边莲的离体快速繁殖中的结果相似,且按NAA质量浓度为0 mg/L,6-BA为0.5 mg/L时对诱导半边莲茎段出芽效果最好.3.2 根的诱导当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大于1时可诱导出芽,当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小于1时可诱导出根,所以在根的诱导实验中,只添加NAA.在本研究中生根率达到100%,说明半边莲生根对激素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但王广军等[11]对半边莲离体茎段的生根培养中离体茎段的生根率最大为94.84%,这可能与芽的诱导培养中所用的激素有关.随着NAA质量浓度的增加,根的生长势也越来越好,当NAA质量浓度为0.8 mg/L时,根的生长势最佳,而王广军等[11]所得的结果是NAA质量浓度为0.7 mg/L时根系生长最佳,那么是否是NAA浓度越大,根的生长势就越好?当NAA浓度为多少时根的生长势达到最大?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3.3 驯化移栽驯化移栽是组织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因为植株是在无菌、有营养供给、适宜光照和温度、近100%的相对湿度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在生理、形态等方面都与自然条件生长的植株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让植株移栽后能够成活,就必须进行驯化,使植株逐渐地适应外界环境,从而使生理、形态、组织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使之更适合于自然环境.移栽时要选用合适的基质,这样才能让植株更好的生长.在本研究的驯化移栽实验中,驯化时间为12 d,时间较长,这有利于提高植株在移栽后的成活率.王广军等[11]对半边莲的驯化用了10 d时间,且驯化过程中并没有照射自然光,移栽成活率为85%.阮淑明等[12]对半边莲的驯化也只用了10 d时间,而移栽成活率达到100%.这说明半边莲的适应性很强的,驯化一般10 d就够了,只要移栽至土壤疏松半阴的环境中都可成活.【相关文献】[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四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395-396.[2]段振离.话说良药半边莲[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00,(12):30.[3]徐礼桑,沙世炎.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11-113.[4]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72:412.[5]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14.[6]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775.[7]Ishmaru K,Ikeda Y,Kuranari Y, et al. Growth and Lobeline Production of Lobelia in flata Hairy Roots[J].Shoyakugaku Zasshi,1992, 46(3): 265-267.[8]Tada H, Shimomura K, Ishimaru K. Polyacetylenes in Hairy Root Cultures of Lobelia chinensis Lour[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995, 146(3): 199-202.[9]刘强,王连平,钟琼芯,等.半边莲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10(2):115-119.[10]王连平,刘强,钟琼芯,等.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离体茎段再生植株的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12(1):110-113.[11]王广军,张彦妮.半边莲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J].北方园艺,2008,(5):209-210.[12]阮淑明,肖华山,范子南.半边莲的离体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1):39.[13]谭兴,龚真才,陈德灿,等.TDZ诱导半边莲快速繁殖[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6,27(4):408-411.[14]叶剑秋,刘正渝.申城花坛新品—半边莲[J].园林,1995,(4):5.[15]路艳.大百合组织培养植株再生技术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5:1-2.[16]邓燕红.香叶天竺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9,(2):41,51.。

异质生境空心莲子草的结构基础与生态适应性

异质生境空心莲子草的结构基础与生态适应性
(. 徽 科 技 学 院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徽 风 阳 2 3 0 ;. 1安 安 3 1 0 2 山西 师 范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院 , 山西 临 汾 0 1 0 404 3 安 徽 工 程 科 技 学 院 生 化 系 , 徽 芜 湖 2 10 ) . 安 40 0
摘 要 : 营养 器 官 的部 分 性 状 , 旱 生 和水 生 空 心 莲 子 草 不 同 器 官 的结 构 和 物 质 进 行 了研 究 , 据 此 对 2 生 境 空 以 对 并 种 心 莲 子 草 形 态 结 构 变 化 进 行 了 比较 。对 比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者 营养 器 官 因 环 境 适 应 而 发 生 了较 大 变 化 , 中 叶 宽 、 二 其 叶 片 角 质层 厚 度 、 下 室 面 积 、 孔 数 量 与分 布表 现 显 著 差 异 , 生 者 具 有 长 的表 皮 毛 , 水 生 的则 完 全 没 有 。茎 孔 气 旱 而 中 节 间 长 度 、 腔 直 径 、 射 线 宽 度 和输 导组 织 的 类 型 、 量 及 比 例在 不 同 生 境 的 茎 和不 同 生 长 型 的 茎 中均 表 现 出 髓 髓 数 显 著 的 变 化 。旱 生 匍 匐 茎 和 根 状 茎 节 上 具 宿 根 , 大 量 贮 藏 物质 , 生 有 多 量 的 不 定 芽 , 备 成 为 独 立 散 布体 的 物 含 并 具 质 和结 构 基 础 , 水 生 茎 则 因适 应 吸 收 需 要 , 生 大 量 不 定 根 。空 心 莲 子 草 花 粉 败 育 率 高 ( 8 ) 可 能 是 其 较 低 而 产 约 O , 结 实率 的 原 因 之 一 。空 心 莲 子 草 在 较 低 的有 性 生 殖 率 下 如 何 完 成 远 距 离 扩 布 值 得 进 一 步 探 讨 , 点 在 杂 草 防 治 中 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结果
2. 1 半边莲根横切面结构 半边莲的根直径为 0. 5~ 1 mm, 仍保持初生状 态, 未见有明显次生结构的存在, 其初生结构包括表 皮、 皮层和维管柱( 中柱) 三部分( 图版 ! : 1, 2) 。 表皮细胞仅 一层 , 细 胞近 方形 , 大 小为 ( 40 0 23) m ∀ ( 38 0. 15) m, 细胞排列紧密 , 无胞间 隙。外壁有显著角质层( 图版 ! : 1) 。根尖上的根毛 较少。 皮层由多层形状不规则、 体积较大的薄壁组织 细胞构成 , 厚度约为 410 m, 在横切面上占有较大 的比例。外皮层细胞排列紧密 , 没有胞间隙, 成为连 续的一层 , 相对于表皮和皮层薄壁组织 , 外皮层的细 胞显得小而扁( 图版 ! : 1) 。皮层薄壁细胞形状不规 则, 有异细胞存在( 图版 ! : 2) , 与一般根皮层薄壁细 胞不同的是细胞嵌合比较紧密 , 胞间隙不发达 , 但在 其中形成了不规则的通气组织 ( 图版 ! : 1, 2) , 通气 组织由相邻细胞裂生形 成 ( 刘穆, 2006) ; 内皮 层显 著, 除通道细胞之外 , 两径向壁具有带状加厚 ( 凯氏 带) , 细胞排列紧密, 无胞间隙 ( 图版 ! : 2, 3) 。 半边莲根的维管柱直径约为 300 m, 维管柱外 方具有中柱鞘, 中柱鞘由一层薄壁细胞构成, 细胞的 形状较内皮层细胞和中柱维管束薄壁细胞大, 与内 皮层相比较形状不规则( 图版 ! : 3) 。中柱鞘内是根 的初生维管组织 , 初生木质部为五原型 , 木质部外始 式分化明显, 原生木质部由 1~ 3 个小的环纹导管组 成, 后生木质部由 1 个大的导管组成( 图版 ! : 2, 3) , 初生木质部中的后生木质部分化不强烈, 也即五原 型木质部束并不在中柱的中心互相结合成一整体 , 而是在中柱的中心充满薄壁组织, 构成了髓, 髓大而 明显 , 其细胞类型与皮层薄壁细胞类似 , 薄壁细胞排
摘 要: 利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镜 , 对半边莲的营养器官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 半边莲根和茎 的次生结构不发达; 地上茎表现为根的特征: 茎皮层所占比例较大, 茎中有明显的内皮层 , 内皮层上具凯氏带; 根的皮层和茎的髓具通气组织, 裂生型分泌道存在于茎的皮层; 叶的气孔高于表皮 , 气孔只在上表皮有分布, 叶尖具水孔。半边莲的形态结构特征表现出对水生生活的高度适应。对半边莲的系统位置也作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 半边莲; 石蜡切片 ; 解剖结构; 水生植物 ;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Q944. 5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0 3142( 2010) 02 0177 04
178
广
西


29 卷
1 材料与方法
研究材料半边莲植株采于安徽鹞落坪保护区。 选取主根、 茎、 叶适当 部位, 切成 0. 5 cm 左右 的小 段, 清水冲洗后 , FAA 固定 , 梯度乙醇脱水 , 二甲苯 透明 , 常规石蜡切片 , 切片厚度 8~ 12 m, 番红 - 固 绿对染, 欧林巴斯显微镜下观察、 照相、 测量 ( 20 个 细胞的平均值 标准误) 。
*
修回日期: 2009 04 25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 G1999043508) ;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 ( 2008RZR004) [ Supported by St ate Key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 rogram of China( G1999043508) ; Scientif ic Research Foundat ion for Y oung Teachers of Anhui U 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2008RZR004) ] 作者简介 : 柴瑞娟( 1975 ) , 女 , 内蒙古乌盟人, 硕士, 主要从事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研究。 通讯作者 ( Aut hor for correspondence)
广 西 植 物 Guihaia 30 ( 2) : 177- 180
2010 年 3 月
半边莲营养器官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柴瑞娟 , 王玉良 , 郑玉华 , 康 健
1 2 2 2
( 1.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生化系, 安徽 芜湖 241000; 2. 安徽科技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
*
Relation between vegetative organ structure and ecotope of Lobelia chinensis
CHAI Rui J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n , WANG Yu L iang , ZH ENG Yu Hua , KANG Jian
( 1. Dep artment of Biochemistry , A 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Science, Wuhu 241000, China; 2. Dep artment of Biology , A 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 Fengyang 233100, China )
2期
柴瑞娟等 : 半边莲营养器官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79
图版 ! At: 同化组织; Cb: 形成层; Cc: 中柱; Cs: 凯氏带; Ct: 皮层; Ed: 内皮层; Ep: 表皮; Et: 角质层; Ex: 外皮层; Ib: 异细胞; Is: 胞间隙;
祥之, 1997) 等方面的研究 , 但对半边莲的解剖学研 究及解剖结构与生境之间关系的探讨尚未见报道。 本文从形态解剖方面对半边莲的营养器官进行系统 的解剖研究 , 对其结构、 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的 关系也做了首次探讨 , 旨在为半边莲的研究或利用 提供解剖学方面的依据。
*收稿日期 : 2008 06 12
列紧密 , 无明显胞间隙 ( 图版 ! : 2) ; 与初生木质部相 比较 , 初生韧皮部不明显。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 质部间 , 只有微弱的形成层活动 ( 图版 ! : 4) 。 2. 2 半边莲茎横切面结构 半边莲为多年生小草本植物 , 茎为不规则五棱 型 , 直径在 0. 6~ 1. 2 m m 之间 , 常无次生结构, 通过 横切片观察 , 也证实了这一点, 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 皮、 皮层和维管柱 ( 中柱 ) 三个部分( 图版 ! : 5) 。 表皮由一层小型壁厚的细胞组成 , 细胞近圆形, 直径约为( 10 0. 18) m, 外切向壁明显加厚 ( 图版 ! : 5) , 无胞间隙, 表皮有气孔分布, 且有明显的孔下 室 , 气孔的表面高于表皮。 皮层厚度约为 350~ 470 m , 在横切面上占有 较大的比例 , 具有明显外皮层, 且其外皮层细胞在某 些地方甚至不止一层 ; 皮层薄壁细胞出现了功能上 的分化 , 除了行使贮藏和营养等功能外, 还形成了大 的胞间隙, 形成分泌道, 分泌道最大可达 163 m ∀ 110 m , 从结构上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分泌道是溶生 形成的 ( K # 伊稍 , 1966) ( 图版 ! : 5) 。茎具有明显 的内皮层, 内皮层上有明显的凯氏带 ( 图版 ! : 6) 。 茎的维管柱在横切面上占有较小的比例 , 直径 约为 430 m , 外部以 1~ 3 层细胞形成的中柱鞘与 内皮层相邻。初生木质部多束 ( 十八束 ) , 内始式分 化的初生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 图版 ! : 6, 7) , 并出现了维管 形成层, 有了微弱的 次生生长 ( 图版 ! : 8) ; 初生木质部中的髓射线较为明显 , 但薄壁细 胞较小 , 在径向上大多仅有 1~ 2 列细胞。韧皮部在 木质部外方 , 量少而不明显 , 初生韧皮部中的髓射线 不明显 ( 图版 ! : 5, 6, 7, 8) ; 茎的中央具有明显薄壁 细胞构成的髓, 与根中的髓不同的是 : 茎中的髓具有 明显的胞间隙( 图版 ! : 9) , 无髓维管束等异常结构。 2. 3 半边莲叶横切面结构 半边莲叶 片为 轻微 分化 的异 面叶 , 厚度 约为 160 m , 上表皮厚度约为 20 m, 下表 皮厚度约为 18 m, 上、 下表皮都是由 1 层 近长方形细胞组成, 排列紧密, 无胞间隙 , 两者差距不大, 细胞外切向壁 被角质层。位于上下表皮之间的是绿色同化组织, 栅栏组织细胞 1 层 , 厚度约为 50 m, 细胞排列不紧 密 , 海绵组织细胞形小。仅在上表皮有气孔分布 , 与 茎上的气孔相同, 气孔平面高于叶片表面 , 气孔有大 而极明显的孔下室 ( 图版 ! : 10) ; 叶片边缘可以看到 闭合的水孔 , 构成水孔的两个细胞外切向壁角质层 薄 , 但内部与之相邻的细胞壁加厚( 图版 ! : 11) 。
半边莲( L obel i a chi nensis ) 为桔梗科 ( Campan ulaceae) 半边 莲属 ( L obel ia ) 多年生 草本 ( 洪德元 , 1983) , 是我国传统中药材 , 具有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 之功效。目前 半边莲的研究大 多集中在生药 鉴定 ( 谢若男等 , 1999) 和临床应用方面 ( 尹峰林 , 2005) , 也有花卉园艺应用( 颜俊 , 2005) 和半边莲茶饮料( 卢
1 2 2 2
Abstract: The vegetative organs of Lobelia chinensis w a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paraffin slice and light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 ed that L. chinensis had so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follow s: firstly,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stem and root of L . chinensis w as underdeveloped. Secondly, the stem showed some characteristics w hich belong to root, such as , cortex took lager room of stem. Also, there w ere obvious casparian strip in endodermis . T hirdly, There w ere a great deal of ventilating tissue in root s cortex and stem s medulla, and there were schizogenous secretory cav ity in cortex of stem. Moreover, there w ere som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for example, stomas stood out of the epidermis and scattered on upper epidermis only. Besides, w ater pores distributed in the top of leaves. All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morphological and anatom 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L . chinensis show ed a hige degree of adaption to aquat ic surroundings. Finally,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about L. chinensis was discussed simply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L obelia chinensis ; paraff in slice; anatomical structure; aquatic plant; ecoto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