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案:4.5光的色散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4.5 光的色散学案设计(含解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设计: 4.5 光的色散学案设计(含解析)

第5节光的色散学习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可分解为七种色光.2.了解光的三原色.3.知道红外线、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4.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自主探究一、光的色散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5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雨后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2.让一束白光射在三棱镜上,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结论:(1) .(2) .3.生活中的色散现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还有哪些?二、色光的混合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6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通过观察有什么发现?2.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以不同比例将原色混合,可以产生出其他的新颜色.由于人类肉眼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感光体,因此所见的色彩空间通常可以由三种基本色表达,这三种颜色被称为“三原色”.总结:(1) 、、叫做色光的三原色.(2)利用这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3)色光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三、看不见的光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6~87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什么是光谱?2.将灵敏温度计分别放到色散后不同颜色的光处,会发现温度都不同程度地上升,尤其是红光以外的部分上升得更显著.这一事实说明什么?3.在红光之外是,紫光之外是,这两种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4.请你上网查找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相关知识,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主要特性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堂检测1.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的,外表面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如图所示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对着光盘能看到自己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B.对着光盘能看到自己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C.光盘呈现彩色的扇面是由表面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D.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面是由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2.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实验主要是说明( )A.光的反射现象B.光的折射现象C.平面镜成像特点D.光的色散现象3.如图所示,可见光通过棱镜时,红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由此类推( )A.红外线比红光偏折大B.红外线比红光偏折小C.红外线看不见,不偏折D.紫外线偏折最小4.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B.医用“B超机”C.验钞机D.夜视仪5.过度晒太阳会使皮肤粗糙,甚至会引起皮肤癌,这是由于太阳光含有以下哪种光线造成的( )A.红外线B.紫外线C.X射线D.γ射线6.让太阳光透过三棱镜,会出现现象,再让三棱镜分解出来的彩色光带通过另一个倒置的三棱镜后,光束又混合成白光,这证实了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光混合而成的.7.人眼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和紫外线.人类已充分利用红外线和紫外线为我们服务.如,验钞机利用其发出的照射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识别钞票的真伪;卫星上的探测器从高空拍照,可侦察到森林中掉到地上的香烟头发出的,达到及时控制火情的目的.8.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发光.(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光的色散1.雨后,天空中还悬浮着很多极小的水滴,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这些小水滴内,会产生折射,太阳光色散成七色彩带.2.(1)一条彩色的光带(2)光带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二、色光的混合1.电视画面上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2.(1)红绿蓝三、看不见的光1.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太阳光的可见光谱.2.说明红光之外有看不见的光辐射.3.红外线紫外线课堂检测1.D 解析:光盘能成像是其光滑的表面对光的反射作用,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镜面反射,选项A、B错误;光盘表面的彩色扇面是表面的保护膜对光的折射作用,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经保护膜折射后,将光分解,呈现不同的颜色,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2.D 解析: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3.B4.C 解析:电视遥控器和夜视仪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选项A、D错误;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选项B错误;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选项C正确.5.B 解析: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应该避免长时间晒太阳.6.答案:色散七色(或多种颜色,或具体的七种颜色)解析: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三棱镜将其分解为七种颜色的色光,该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让彩色光带通过三棱镜后,光束又混合成白光,该现象进一步证实了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7.答案:紫外线红外线解析: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其发出的紫外线照射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来识别钞票真伪的;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出红外线,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线越强,卫星上的探测器可侦察到森林中掉到地上的香烟头发出的红外线.8.答案:(1)荧光物质(2)反射(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等解析:(1)紫外线具有很强的荧光效应,能够激发荧光物质发光,100元钞票上的“100”字样上涂有荧光材料,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2)紫外线照射透明玻璃,位于玻璃前方的钞票上的“100”字样发光,说明有紫外线的照射,这些紫外线是被透明玻璃反射而来的;(3)钞票和紫外线灯分别放在玻璃两侧,用紫外线灯照射玻璃,观察钞票上面“100”字样的发光情况,可以研究紫外线是否透过玻璃,或者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光的色散学案人教版

4.5 光的色散1. 知道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太阳光的光谱。

2. 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 知道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及其应用。

重点:光的色散、红外线与紫外线1. 彩虹的形成是光的现象。

2. 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光,其实是由七种色光混合而成。

1、实验观察:把红色、蓝色、绿色透明塑料片放在阳光下,各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将任意两片透明塑料片叠在一起,透过的是什么颜色的光?(边进行实验,边完成图的填充,直接填在图中的数字处)、、。

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它的效应,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外线。

2.红外线有哪些应用?(1)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它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

人体生病时,局部皮肤的温度异常,如果在照相机里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给皮肤拍照并与健康人的照片对比,有助于对疾病做出判断。

(2)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仪。

(3)红外线还可用来进行 .如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4)利用红外线技术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估计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等。

(5)利用红外线的作用,可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进行医疗等.如市场上烤制鸡鸭等肉类食品的“远红外烤箱”。

1.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线。

2.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紫外线能使物质发光;紫外线能灭,紫外线还有____________作用。

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光的色散:太阳光由七色光混合而成。

2.光的三原色:。

3.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的效应强. 利用红外线物体;还可以用来遥控。

(2)紫外线的强,紫外线在医学上可以;还可以鉴别真伪。

1.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2.冬天,在商店中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B.火炉的电阻丝的温度超过标准,因此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C.红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淡红色光不是红外线D.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看得见的那部分是淡红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4.5光的色散(学生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4.5光的色散(学生版)

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中山市横栏中学初二物理科组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一、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你将受益终身,毕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1.预习课本P85-872.完成“新课程学习辅导”P50“知识导航”内容。

3.尝试做“新课程学习辅导”P50-52内容(住宿班)二、自主合作学习:(学会倾听,学会观察思考,学会语言表达,学会合作,你一定行!)(一)光的色散●仔细观察课本P85图4.5—1所示的实验现象,思考:白光是单色光吗?4.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以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

5.现象表明:白光不是__________的,而是由各种_________组成的复色光;不同的颜色的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_____的,______光的偏折程度最小,_______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二)色光的混合●实验与观察6.观察课本P86图4.5—3所示现象,红、绿、蓝三种色光能混合成__________光。

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被称为色光的__________。

7.通过仔细观察课本P86图4.5—4电视机多彩的厕面,可知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形成的。

(三)看不见的光●阅读课本P86-87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5分钟后回答)8.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之后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色光。

人们把按这个顺序排列的色光叫做______________。

9.太阳的能量以_____的形式辐射到地面。

10.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温度也会上升,说明这里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看不见。

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__________;紫光之外还有看不见的__________。

11.红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1)可以用来诊断疾痫(如课本P86图4.5—6所示)。

4.5光的色散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5光的色散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新旧衔接1.光的折射规律①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在同一平面内。

②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的两侧。

③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④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

2.彩虹(如图所示)通常有种颜色,它为什么经常出现在雨过天晴的时候?答:因为下雨后空气中的小水滴增多,太阳光经过这些小水滴时发生,而形成彩虹。

预学新知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颜色依次为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的三原色是。

3.红外线具有,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应用:(写一种即可)。

红外线强,的热能主要就是以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应用:(写一种即可)。

4.紫外线具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写一种即可)。

紫外线能,应用:(写一种即可)。

素养目标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2.(重点)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

3.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课堂任务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发现了色散现象。

2.演示实验:将一束白色的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在另一侧的白屏上看到了七种色光,颜色依次是,这种现象叫作光的。

实验结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混合成的复色光。

注意:不同的单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偏折程度不同,偏折程度最小的是红光,偏折程度最大的是紫光。

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海市蜃楼——光的色散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C.水中倒影——光的折射D.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变式阳光下,洒水车正在公路上向四周洒水,有时可以在洒水车旁看到美丽的彩虹。

这是因为洒水车周围空气中充满着小水珠,而这些小水珠相当于(填“平面镜”或“三棱镜”),阳光透过小水珠发生光的现象。

课堂任务2色光的混合1.把、、叫作色光的三原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光的色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4.5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光学是有用的,表现在它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光可以分解也可以合成,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学知识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诞生了彩色电视机;光学知识与颜料混合的知识相结合展现出七彩的世界。

本节教材尽量多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观察、体验,获得最直接、最生动的实验事实资料,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教学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光的色散演示实验、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三、教学过程初二物理光的色散教学反思1、《光的色散》这节内容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本节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将物理知识融于观察实验中,这节课我应该把观察实验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

2、本节导入是由色散实验的演示,三棱镜实验引入光的色散,使学生知道太阳光可被分解成七色光,这一实验没问题;接下来就是观察现象,由于效果不是很明显,导致是哪七色光是直接给学生讲解,这样学生没有直观看到现象好。

3、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有自己的兴奋点,课堂中会期待着兴奋点的出现,课后会因为兴奋点的出现而心情舒畅,觉得很有成就感。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4.5 光的色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4.5 光的色散

课型: 新授课 设计:欧阳 审核: 审批:班级: 小组:姓名:使用时间: 月 日 星期第 课时累计 课时学习过程(定向导学:教材 85 页至 87 页)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解读目标 3分钟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2、知道彩虹的形成原因;3、初步了解可见光和不可见的光,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红外线与紫外线在生活当中的运用; 二、夯实基础 12分钟1、阅读教材第85页“色散”,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光的色散?白光被分解后色光的排列顺序依次是什么?(2)彩虹是怎么形成的?2、阅读教材第86页“色光的混合”,思考彩色电视机能够显示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颜色?3、阅读教材第86~87页“看不见的光”,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光谱?(2)光谱上的各种色光是 ,在其两侧还有不可见光,其中在红光之外且靠近红光的是 线,在紫光之外且靠近紫光的是 线,它们都是不可见光。

(3)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 。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 。

三、能力提升 15分钟1、比较红外线与紫外线:(难度:★★★)2、大家都喜欢晒被子特别是冬天,请从物理的角度说说冬天晒被子有什么好处?(不少于两点,难度:★★★★)定义 来源 特点 应用红外线紫外线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各种色光在发生折射时产生的偏折能力不同而出现的从光的色散实验中可以看出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小,紫光的最大。

物体颜色的奥秘: 1、不透明的物体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例如红衣服它反射红色光,其它色光被它吸收。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例如紫色玻璃,只有紫色光能通过,其它色光被其吸收了。

3、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

四、总结梳理 5分钟白光是一种光它是由色光组成。

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是指:应用:看不见的光包括应用:2、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在不停地收红外线B、红外线有很强的荧光作用C、红外线最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D、红外线容易穿过云雾,烟尘3、商标防伪及验钞机利用的是()A、紫外线使荧光物质发光B、红外线热作用强C、红外线的穿透能力强D、紫外线化学作用强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雨后彩虹B、水中的月亮C、黑板反光D、小孔成像附加题:5、不同的色光在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的偏折能力是不同的,在实际中红光的偏折能力较小而紫光的偏折能力较大,现有由紫光和红光组成的平行光从穿过玻璃,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光路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相关规律。

•能够解释光的色散原因以及应用。

二、学习内容1.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4.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三、学习要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经过折射后偏离原来的方向,形成不同颜色分开的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折射、光的偏折等。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

3. 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菲涅尔折射定律,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下列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波长有关而引起的。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折射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光谱仪、光纤通信等领域。

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的色散现象,加深对光的色散的理解。

•做典型例题,掌握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做课后习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五、学习提示•光的色散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需要重点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注意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关系,掌握相关公式的应用。

•实验是学习光的色散的重要环节,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学习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规律,能够解释光的色散的原因以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导学案1. 导学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的方法;•能够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色散现象。

2. 知识回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我们还学习了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方法。

今天我们将学习光的色散现象,探究光在透镜中发生的色散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学习重点•色散的概念和原理;•光在透镜中的色散现象;•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的方法。

4. 学习内容4.1 色散的概念和原理光的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由于折射率随波长的不同而产生的偏转现象。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而折射率又会随着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不同波长的光在进入介质时会有不同的偏折程度,从而产生了色散现象。

4.2 光在透镜中的色散现象当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时,由于折射率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在透镜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短波长的光(如蓝光)偏折角度较大,而长波长的光(如红光)偏折角度较小。

4.3 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来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

光的折射角可以使用折射定律计算: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光的色散角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δ = θ2 - θ1其中,δ表示色散角。

5. 拓展延伸5.1 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其中一个常见的应用就是色散棱镜,它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这种现象可以在彩虹上观察到,也可用于光谱仪等科学仪器中。

另外,色散还可以用于医学领域。

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光的色散情况,医生可以了解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并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光的色散
主备:修订: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审核: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

3、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二、学习过程
1.太阳光通过一个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光带上色光的排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颜色的光。

这种现象叫。

2、白色光的分解:白光可分

七色光。

3、光的色散的原理:。

4、光的混合: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本身的颜色;
③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能按不同的方式混合能得到其它
颜色的光,三光混合成为。

(1)经过科学家大量的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的红、绿、蓝是
无法用其它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它颜色的光则能通过混合得到,所以红、绿、蓝称为光的。

(2)你们见过彩电和计算机吗?它们艳丽的画面就由红、绿、
蓝三基色光混合而成的。

5、颜料的混合
【活动】你能不能把红、黄调出橙色来;再用红、蓝调出紫色
来;用黄、蓝调出绿色来。

你们用这三种颜色一起调出来的是什么色?
大量实验表明:红、黄、蓝不能用其它的颜色调出来。

所以称它们
为。

三、基础过关1.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

人们把这三种色光叫做_________。

小华的调色板上如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的颜料,他也能通过颜料混合画出各种色彩的图画,这说明色光的混合规律跟颜料的混合规律是_______。

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色光合成的。

3.今年入夏以来,太湖由于水位持续偏低、天气高温少雨、湖水富营养化严重等因素,导致蓝藻大量繁殖,使湖水呈蓝绿色油漆状并发出腥臭味。

蓝藻呈蓝绿色是因为()
A.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
B.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
C.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蓝光、绿光
D.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除蓝光、绿光以外的其余色光
四、课后提升
1、关于物体颜色的正确说法是()
A.红、绿、蓝三种颜料按比例混合起来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颜料
B.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就能得到白色颜料C.七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能形成白光
D.白纸能反射各种单色光和白光,黑纸只能反射黑色光
2、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光是最单纯的颜色
B.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有相同的规律
C.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将太阳光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是色散
4、商场里的花布的图案是有无数种的颜色拼排而成,各种颜色均是由三种原颜料调和而成,这三种原颜料的颜色是()
A、红橙黄
B、红绿蓝
C、黄红蓝
D、红白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