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63课时中国的气象灾害
201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65课时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65课时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一、选择题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早。
而新疆堆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
据此回答以下2题。
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材料一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渡州县(103.4°E,31.0°N)发生了8.0级大地震。
这次地震强度大,涉及范围广,同时引发次生灾害,造成了陆路交通中断、电力中断、通信中断及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二图l是四川省部分地区城市分布情况3.地震发生时,图2四地中昼长夜短且物体日影达一天中最短的是A.①地 B.②地C。
③地 D.④地4.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灾迭下列灾害的发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A.山体滑坡 B.唐家山堰塞湖C.暴雨 D.泥石流5.为了将营救出的重伤员及时运送到成都等大城市救治,应选择的最佳交通工具是A.火车 B.汽车C.轮船 D.直升机6.要为评估灾情、抗震救灾、防控次生灾害等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信息(影像资料),优先选用的现代技术手段是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 D.全球定位系统7.关于图l中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江市的服务范围较成都市小B.汶川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绵阳市多C.成都市与绵阳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D.汶川县和内江县的城市服务功能完全相同8.2008年7月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恢复重建合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与某国两国官员在会上表示,在四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过程中。
中国将充分借鉴该国在这一领域的先进经验。
该国是A.英国 B.澳大利亚C.日本 D.德国9.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有①建立灾情监浏、预警系统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③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⑤将发生过大地震地区的人员全部迁移到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居住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⑨ D.①②④⑤图4是某地气温、降水、潜水水位(潜水面海拔)年内变化图。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7):中国的气象灾害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27):中国的气象灾害1.华北和东北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1—2.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A 2.C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答案:D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B.冷锋南下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解析:寒潮主要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答案:A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由干旱引起的受灾面积占62%。
答案:D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高二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

高二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1.某年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
读下图,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读图,图示为我国的渤海地区。
根据等压线判断,该地受低压中心控制,气流逆时针辐合,属于温带气旋,盛行西南风。
图中丙、丁位于半岛的背风一侧,受影响小。
甲地受辽东半岛阻挡,受风暴潮影响也小,A、C、D错。
乙地位于渤海湾顶部,且位于西南风的迎风地带,受风暴潮影响严重,B对。
【2】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A.完善预警系统B.围海造田C.修筑沿海堤坝D.建防护林【答案】C【解析】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修筑沿海堤坝,C对。
完善预警系统、围海造田,不能防御风暴潮,A、B错。
建防护林可以减弱风力,不能有效阻挡潮水,D错。
【3】关于我国风暴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B.我国的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C.我国温带风暴潮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D.图示渤海沿岸的风暴潮发生在夏秋季节【答案】D【解析】风暴潮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A正确。
我国的台风风暴潮属于热带气旋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B正确。
我国温带风暴潮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C正确。
图示渤海沿岸的风暴潮属于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夏季较少,D不正确,选D。
【考点】影响我国的主要海洋灾害类型及分布,防御灾害的主要措施。
2.(18分)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读图回答问题。
(2)据图可知,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是寒潮南下受___________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________,气温___________。
(6分)(3)简述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带答案)-word文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带答案)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以下是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请考生练习巩固。
1.华北和东北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12.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A 2.C3.关于干旱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都是因为长时间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各种干旱灾害的出现,都是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害性天气C.西亚、北非沙漠的出现,共同原因都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和寒流的影响D.世界有许多地方干旱灾害日益严重,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有关答案:D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B.冷锋南下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解析:寒潮主要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答案:A5关于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寒潮C.台风是由发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害中,影响面积最广的是干旱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台风是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各种气象灾害中,由干旱引起的受灾面积占62%。
答案:D6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高考地理真题(1956-2012)汇编考点75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学生版)

考点75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1.(2012年高考真题上海卷,44-46)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1分)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⑴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4分)⑵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
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⑶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图12(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词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
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课标版,43)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图11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4.(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40)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敌。
图2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分)(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6分)5.(2009年高考福建卷)【自然灾害与防治】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
高中地理 气象灾害 测试题

【分析】
本题以海南岛地形图、气候资料为材料背景,考查地势特点、气温的影响因素、自然灾害的成因,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据材料一中河流的流向可知,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盐场一般要求布局在纬度较低、地形平缓、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的地方,有利于晒盐,该岛的西(西南)部沿海位于山地的背风坡,地形平缓,最适合晒盐。
3.D
【解析】
1.根据1949 -2015年中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1970-2015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明显不同步,A错。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B对。1969-2002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C错。2001-2015年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D错。
4.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了共同建设和运营雅万高铁(雅加达至万隆)项目协议,标志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图为雅万高铁示意图。建设雅万高铁需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B.寒潮 C.风沙 D.台风
5.下列不属于海洋自然灾害的是( )
A.风暴潮B.干旱C.海底火山喷发D.海面风灾
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分布图。据此回答问题。
(1)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岛的部沿海最适合晒盐。
(2)影响海南岛1月和7月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3)海南岛的避暑胜地应选市,避寒胜地则应选市。
(4)根据海南岛的气候和地形的特征,解释“干旱”成为海南岛出现频率最多、影响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灾害性天气的原因。
10.(题文)(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解析】
【详解】
乙地是阿空加瓜谷,是智利重要葡萄产区,夜晚从安第斯山脉下来的冷气流使葡萄园非常冷凉。所以乙地种植葡萄过程中易受的气象灾害是低温冻害。防御措施是培育耐寒品种,提高作物抗寒能力。加强对低温冻害灾害的预报预警,做好防御措施。修建温室大棚等保温设施,减少低温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带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气象灾害同步练习(带解析)气象灾难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截了当或间接的损害,以下是中国的气象灾难同步练习,请考生练习巩固。
1.华北和东北地常常此旱彼涝,要紧缘故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C.台风阻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2.旱涝灾难都严峻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C.平原地势D.高原和盆地12.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专门,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阻碍明显,因而旱涝灾难严峻。
答案:1.A 2.C3.关于洪涝灾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的春旱、伏旱差不多上因为长时刻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操纵B.各种洪涝灾难的显现,差不多上冷、暖锋过境后形成的灾难性天气C.西亚、北非沙漠的显现,共同缘故差不多上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操纵和寒流的阻碍D.世界有许多地点洪涝灾难日益严峻,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大和森林资源遭到严峻破坏有关答案:D4.关于寒潮成因的说明,正确的是( )A.强冷空气南侵B.冷锋南下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解析:寒潮要紧是冬春季节强冷空气南侵造成的大风、降温天气。
答案:A5关于气象灾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锋面系统B.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难要紧是台风和寒潮C.台风是由进展强烈的冷锋造成的D.我国的各种气象灾难中,阻碍面积最广的是洪涝解析:形成暴雨洪涝的天气系统包括低压系统和锋面系统;我国冬半年的气象灾难要紧是寒潮;台风是进展强烈的热带气旋;在各种气象灾难中,由洪涝引起的受灾面积占62%。
答案:D6防备洪涝的有效措施是( )①全部实现耕作业向畜牧业的转化②改进耕作制度③营造防护林④整治河道巩固提防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防备洪涝应采取多种措施。
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洪涝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幸免洪涝的威逼;在洪涝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差不多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高考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专项试卷(含解析)

高考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专项试卷(含解析)中国地大物博,因此自然灾难也是不可幸免的,以下是中国的水文灾难专项试题,请大伙儿认真做题。
1.关于洪涝灾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地区属季风气候,洪涝灾难较少B.我国的西北洪涝地区可不能有洪涝灾难发生C.锋面和气旋都会产生暴雨,形成洪灾D.洪水的形成只与降水的强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洪涝灾难频发。
西北洪涝地区降水较少,防洪工程较少,因此一旦气候专门,降水增加,也会显现洪涝灾难。
答案:C2.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要紧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解析: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在亚洲而非南美洲;我国的大暴雨要紧集中在东部季风区;气流下沉一样可不能形成降水。
答案:A3.常发生在黄河上游和下游的自然灾难是( )A.洪涝B.水土流失C.地上河决口D.凌汛答案:D4.下列不属于洪水形成缘故的是( )A.冰雪融解B.冰凌堵塞河道C.人为因素导致大坝决口D.臭氧空泛解析:洪水形成的缘故有专门多,如强降水、冰雪融解、冰凌堵塞河道、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的大坝决口等。
臭氧空泛与洪水的形成没有联系。
答案:D5.有关流域汇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覆盖率越高,汇水速度越快B.土壤含水率越低,汇水速度越快C.地面坡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D.人口密度越大,汇水速度越快解析:汇水速度与植被覆盖率负相关,与土壤含水率正相关,与地面坡度正相关。
流域汇水速度与人口密度关系不大。
答案:C6.有关河道排水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谷越顺直、越通畅,排水速度越快B.纵向坡度越小,排水速度越快C.河流含沙量越大,排水速度越快D.河道中障碍物越多,排水速度越快答案:A7.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防备洪灾的是( )A.在河流上游滥伐森林B.大规模地围湖造田C.兴修水利工程D.在分洪区种植粮食答案:C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
第63课时中国的气象灾害
一、选择题
读下方我国某地区气象资料囊。
据此回答以下4题
1.该区域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①风沙②干旱③洪涝④盐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⑦③④
2.结合上表分析,该区域最可能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3.针对该地区的自然状况,下列趋利避害措施不正确的是
A.建立农田防护林体系
B.改进耕作方式和作物品种
C.修建水库,疏浚河道
D.采用大水漫灌方式,扩大灌溉面积
4.当我国北方出现干旱天气时,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①森林火灾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蝗灾⑤滑坡⑥沙尘暴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5.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有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
6.上海某年8月8日最高气温比8月9日最高气温高出7℃,其原因可能是 A.9日有寒潮到达
B.9日受台风影响
C.9日有一高压系统控制上海
D.9日梅雨季节开始‘
7.右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回答。
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A.暴雨 B.寒潮
C.泥石流 D.台风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气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
读下图.完成l4一l6题。
8.若E处的高度为1000米,气温为一l0℃,要抑制沙尘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A.16℃ B.一6℃
C.4℃ D。
一4℃
9.图右侧是F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
该地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的时段是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10.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
者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
①初赛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②初春与冬季比较,。
韧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缩短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
读某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圈。
回答17—19是。
1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B.台风
C.洪涝
D.寒潮
12.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B,甲--3,4,5月
C.乙—-5,6月 D.乙——l2,1,2月
13.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现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D.气温高,蒸发量大
、填空题
14.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农业部农情调查,从2008年l0月下旬以来i北方冬走区的降水明显偏少。
降水量较常年问期偏少五成至八成:。
出骧了大范围的气象干旱。
截至2009年2月5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57亿亩,其中严重受旱6482万亩。
土地龟裂、河流干滑,地里的冬小麦面临绝产危险
材料二我国季节性干旱多发区分布图
材料三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 r
、 (1)从材料分析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原因。
(2)缓解此次北方冬麦区旱情严重的主要措施是——(选择填空)。
,
A.长江水北调
B.黄河上游水库向中下游输水
C.合理利用地下水
D.适时进行人工增雨
E.采取节水灌溉措施
(3)ABC是我国三个千旱严重地区,.但是三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不同。
试分析说明B地区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4)根据材料,描述干旱灾害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
答案
、选择题
15.A 16.D 17.C 18.D 19.C 20.D 21.A 22.C 23.D 24.C 25.C 26.A 27.A 、填空题
28. (1)气象台风热带海洋气旋
(2)狂风暴雨风暴潮
(3)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具体由南向北减少,杭州湾以南频次高于以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