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1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

合集下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教案-第8课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教案-第8课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教案-第8课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2.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3.了解生命的不可预知性。

4.理解生命的延续承载着多种意义。

能力目标了解生命的内涵和生命发展规律的难以抗拒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意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预知性。

难点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的内容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身边长寿老人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出示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所写的诗歌《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师:怎样理解这里的“活着”和“死了”?学习完本课时,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课堂活动活动一:生命有时尽1.阅读教材第88页“运用你的经验”并思考问题。

处理方式: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然后交流一些长寿老人的事例。

2.阅读教材第89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两个故事中的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2)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处理方式:学生阅读“探究与分享”中的故事,思考讨论问题。

问题提示:(1)两个故事中的女孩都认为每个人的生命来之不易,它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2)生命是宝贵的,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3.阅读教材第90页的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表现是什么?(2)“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分别表明生命的什么特征?处理方式: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讨论问题。

问题提示:(1)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2)分别表明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4.阅读教材第91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名师整理)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第1框《 生命可以永恒吗》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第1框《 生命可以永恒吗》精品教案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短暂和可贵,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

能力目标:发展对生命短暂与可贵的感受和体验能力;增强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中不可预知的能力,学会选择过充实且有意义的生活;增强通过自己的行动实现生命价值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懂得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短暂的、可贵的;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与社会、与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中的使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命有时尽。

教学难点:生命有接续。

教学流程示意图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调查,导入新课】课堂调查:你今年多少岁了?你家里最长寿的人多少岁?你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多少岁吗?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教师引导:新疆喀什的一位长寿老人,在今年6月25日度过了自己的第129个生日,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人们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健康长寿,因此,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四处寻求“长生不老”之术。

时至今日,在现代的科学和医学领域,人们也一直在探索延长寿命、实现永生的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为什么?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调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启发学生初步思考“生命可以永恒吗”,达到带着问题学习新课的目的。

环节二:【生命宝贵,来之不易】教师过渡:到底生命是否可以永恒呢?我们还要从人类生命的源头开始,去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

你知道人类的生命是怎么起源的吗?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从人类出现之日起,有一个故事重复上演了数百亿次,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这是一段世界上最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视频“生命的孕育”。

教师提问:在看完这段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生命是个奇迹,但同时也来之不易。

然而,出生仅仅是生命的开始,在生命的成长道路上,仍然充满了无数艰辛和偶然。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第8课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第8课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上册教案-第8课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课时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2.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3.了解生命的不可预知性。

4.理解生命的延续承载着多种意义。

能力目标了解生命的内涵和生命发展规律的难以抗拒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意识,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和不可预知性。

难点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努力实现生命的接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教材中“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的内容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身边长寿老人的事例。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出示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所写的诗歌《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师:怎样理解这里的“活着”和“死了”?学习完本课时,相信你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课堂活动活动一:生命有时尽1.阅读教材第88页“运用你的经验”并思考问题。

处理方式: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然后交流一些长寿老人的事例。

2.阅读教材第89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两个故事中的女孩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感受?(2)她们的分享使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处理方式:学生阅读“探究与分享”中的故事,思考讨论问题。

问题提示:(1)两个故事中的女孩都认为每个人的生命来之不易,它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

(2)生命是宝贵的,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3.阅读教材第90页的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表现是什么?(2)“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分别表明生命的什么特征?处理方式: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讨论问题。

问题提示:(1)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2)分别表明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

4.阅读教材第91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1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课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1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课PPT课件·人教部编版

1.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1)旧的叶子掉落下去,新的叶子生 长出来,这告诉我们什么?
生命虽然有时尽,生命也 有接续。正是一代又一代 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 命的接续。
2.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1)“他再也不知道,他这片无用的干枯叶子 将跟水混合起来,让这棵树长得更强壮。”这 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 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 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目标导学二:生命有接续
《一片叶子落下来》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书中一片 叫做弗雷迪的叶子和它的伙伴们经历了四 季的变化,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 历美好的事物和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 死亡并不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 新生。配上表现四季变化的照片和绘画, 更营造出温暖的意境。这个发人深省的童 话寓言温馨简洁,充满智慧,1982年出版 以来,帮助了千千万万人好好对待生死问 题,一直让大人和孩子深受感动。
钱氏后代都继承了钱氏的家风,这说明了什么?
生命有续接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张海迪说:“生命很痛苦,但是再痛苦我也要活着,我
C 要活得好好的,我还要活出生命的诗意。”这句话启示
我们( ) A.要处处为自己着想,一切为了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B.好死不如赖活着 C.要热爱自己的生命,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自己摆在首位
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上册精选PPT课件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Volume 1 selected ppt courseware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建议

2024年秋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课上册教学件 第八课 生命可贵 第1课时 认识生命

2024年秋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课上册教学件 第八课 生命可贵 第1课时 认识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我们 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活动三教:过程阅读课本第 62 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 规律。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 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八课 生命可贵
第1课时 认识生命
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生命是珍贵的,培养学生用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去感恩生命、热爱
生命。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命问题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生命的特点。 2.理解生命的接续和传承。
活动二教过材程料一:我们的指纹、虹膜,还有很多与生俱来的东西,都
可以作为身份识别的重要信息。 材料二:我和我的双胞胎妹妹长得很像,但是我俩性格差别 很大。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生命的哪一特点?
说明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天资禀赋等各不相 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会汲 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 不同的人生道路。
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 生命的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 丰富。
教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特点,懂得了生老 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还知道了人类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希望同学们更加珍惜生命,活出 生命的精彩。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活动四教过坚程守在西藏山南市玉麦乡的卓嘎和央宗两姐妹,从父亲手里
接过了守卫祖国边疆领土的使命。当年父亲在家园孤身一人怒退 来犯印军,如今姐妹俩接续父亲使命,继续在喜马拉雅山书写保 家卫国,建设家园的光荣故事。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 图文 (10)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八课探问生命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 图文 (10)
人教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一框 生命可以永恒吗
颍上第五中学 李瑜
01:40
01:40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一框 生命可以永恒吗
颍上第五中学 李瑜
01:40
生命有时尽
李清云(全球最长寿的人)
李清云(据传1677年-1933年活到共256 岁),传说他在世活了256岁,是清末民初年 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 人。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 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政府的特别奖励。 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他认为 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点:一是长期素食; 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 煮水配花枝茶同饮。
纹路和指纹一样,也可以帮助破案。
01:40
生 命 是 不 可 逆 的
01:40
生命是短暂的
中国传统称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即 使以现代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能活 80~90岁的人也不是很多。如果折算为天, 人生也就大约3万余天。计算一下,若以3 万天(82.2岁)计算,自己已用去了多少 天,还剩下多少天?算完之后,自己的第一 感受是:___
01:40
生命来之不易
01:40
Hale Waihona Puke 生命是独特的请你来破案
后来另一个警察在门框上发现了一个血指纹,就
把19门82框年搬,回阿警根察局廷对有比两,名证儿明童弗死兰西在斯自卡己是家凶里手, 。都弗是兰被西坚斯硬卡物就是体第打一中个后依脑据死指去纹被的抓。的他犯们人的。单 指身纹母档亲案弗大兰家西都斯知卡道,指没控有牧两场个工完人全相维同拉的斯指克纹斯 ,,它可还他有不以招下。特征后来1,有从谣出言生到说死弗亡兰,西人斯的卡指的纹新 模男式友是说不如变果的她。 没2,孩当子皮,肤他再生们时就,能指结纹婚也。会警再 察 生 。 ,们可,可3甚她,所以至就指以 识在是纹用 别在半不酸 死人夜招烧 去死或 几去 。后是年她是动的家最手死外后术者面腐并身烂学不份的鬼一。几定叫4个,能,部手改吓位掌变唬之上指她一的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一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 课件25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第一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 课件25张
我的出生使家庭血脉得以延续,给我的家人带来了欢乐,也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新的目标。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 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 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 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
罢了。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之过隙,忽然而已。
探究与分享:
那年,听到医生告诉爸爸,病重的奶奶只剩下半年时间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地接触死亡。夜深人静的时 候,我常常想:为什么人要死?人死了是去了哪里呢,还是真的不存在了?我没有答案,想着如果我死了,就再也 不能看动画片,再也不能吃冰激凌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儿,甚至连愿望都不能有了,这多么让人害怕啊! 我不禁困惑:如果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 我在书籍中寻找答案,渐渐认识到:死亡意味着有限的年华、不可预知的终结,会让人感到担忧、恐惧甚至绝 望。可是,当我站在死亡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在的生命,我发现本来习以为常的、不起眼的东西变得珍贵和美 好起来。从那一刻起,我开始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努力让它变得丰富、充实和有意义。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探问生命
第一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
运用你的经验:
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 么实现?
一、生命有时尽 探究与分享:
一天,两个女孩谈起她们对生命故事的感悟。 我有过四次“蒙难”呢:第一次,是我出生时体重 太轻了,家里人都以为我活不了,还是奶奶把我养 活了;第二次,是我小时候得了一种怪病,我爸爸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 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 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 加热爱生命。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探问生命:生命可以永恒吗》优质课教案_0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八课探问生命:生命可以永恒吗》优质课教案_0
第八课第一节生命可以永恒吗”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学科:思想品德
年级:七年级
教材:人教版
备课时间2016.10.21
授课时间2017.5
总课时
课题:第八课一节生命可以永恒吗
【情感目标】感受生命的可贵,热爱生命。体会生命接续的意义,承担生命接续的身体、精神和创造文明的使命。
【知识目标】了解生命有时尽,掌握生命的特点,知道生命有接续的意义,理解生命有接续的内涵。
结合杨绛的事迹和网友的评论,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1、学生阅读多媒体上出示的材料
2、学生先独立思考。
3、组内合作探究,
4、组长统一和记录答案。
发生不久的杨绛逝世新闻为背景材料,通过介绍她的贡献,使学生能深刻思考在有限的生命里要感激生命的获得,热爱生命。这种材料的选取对于学生有积极引导作用。也能使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以实现有效学习。
活动一:自主学习
1、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是什么?它让我们感激什么?所以我们应该对生命持有的正确观点是什么?
2、生命的特点有哪些?面对这些特点我们应对生命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3、在历史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生命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生命接续的认识。
1、学生欣赏多媒体上出示的孔子、孔融、孔繁森、孔令辉等照片。
2、学生分角色朗读孔融让梨和孔繁森的故事。
3、组内合作探究,
4、组长统一和记录答案。
用孔子家族后人的故事作为背景材料,体现了生命的接续,更能说明生命的接续也包括精神。这种材料的选取有力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以利于学生认同和传承中华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