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的研究

合集下载

二胎意愿调查报告(共2篇)

二胎意愿调查报告(共2篇)

二胎意愿调查报告(共2篇)二胎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至此,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宣告终结。

二胎政策是继国家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也是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人口的积极策略。

根据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任务而言,针对50、60、70、80、90后这五类人进行社会调查,就“他们对这一政策的态度及其想法”展开调查,四个人共同拟写一份调查问卷,附至本报告后。

经过了我们的调查之后,现就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按照年代进行分别论述。

调查对象总体情况说明:每个年代按照老师要求5男5女,其中有些是进行社区问卷调查,有些是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问卷调查,因此该调查对象群体中涉及到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家庭人口结构现状、城市还是农村、家庭及周围社会文化观念等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影响他们对“开放二胎”政策的态度和想法。

50年代调查对象具体说明:该调查对象群体年龄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早已成为安享晚年、含饴弄孙的爷爷奶奶们,普遍没有接受文化教育,没有国家退休保障和固定工作。

态度:他们相当支持“开放二胎”政策。

理由:第一,他们受“老来享天伦之乐,人丁兴旺代表一个家族的兴旺,多子多福”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老人们也喜欢子孙绕膝的画面,孩子是心头宝,有了多一个孙子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希望拥有多个孙子孙女,鼓励自己孩子生二胎。

第二,50后普遍自己生了很多,同时自己也有很多兄弟姐妹。

他们从小就习惯了多个孩子的家庭,孩子多家庭热闹,倒不喜欢只生一个孩子,人丁单薄。

因为50后的父母们当时是受毛泽东同志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不存在一胎或者两胎情况,因此50后都是很多兄弟姐妹,而且在这众多兄弟姐妹中至少都有一个是男孩。

所以,第三他们也受传宗接代的思想影响,希望“开放二胎”政策实施后能够在自然状况下至少生一个男孩子能够延续家族。

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调查

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调查

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调查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人口政策也在不断地适应和调整。

在此背景下,我国推出了“单独二孩”政策,即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这一政策旨在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同时保持人口数量的合理增长。

然而,政策的实施效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为了深入了解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本文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研究。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数据。

在此基础上,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归纳整理,以期揭示这一群体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为人口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参考。

本文也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和生育意愿的关注和思考。

二、政策背景与理论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和社会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面对这些变化,中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需求。

在此背景下,“单独二孩”政策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生育政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单独二孩”政策允许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政策的实施,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人口问题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国家对人民福祉的高度负责。

在理论基础上,本文的研究基于人口经济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生育行为决策机制以及生育政策的社会经济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这些理论为我们研究“单独二孩”政策下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分析框架。

我们也注意到,生育意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将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个人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全面、深入地揭示城镇居民的生育意愿及其背后的原因。

全面二孩政策下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下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1年第13卷第4期• 13 •生育及辅助生殖研究专题•综述全面二孩政策下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张瞳,王志莲*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项目编号:RK18)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作者简介:张瞳,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妇科肿瘤*通信作者,E-mail:z!2009wang@ 163. com【关键词】二孩政策;生育意愿;育龄妇女【中图分类号】R 173;C924.21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 16744020. 2021. 04. 04新时期的中国,人口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由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人口也进人增长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的新常态[1_2]。

为了释放生育潜能,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人口出生率为12.95%c,较2015年12. 07%明显提高,之后新生人口出现下降,截止至2019年,人口出生率仅为10_48%c,为1949年以来的历史最低值。

一般认为,生育意愿是预测生育行为的重要指标,可以预见生育水平的变化。

从执行效果看,育龄期女性的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行为都达不到预期水平。

因此应该着重探讨除了政策因素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人口生育意愿。

1生育意愿的概述生育意愿是指出于个人或家庭考虑到各种限制条件后的生育愿望表达,是生育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包括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时间和意愿生育性别三个方面[3]。

在生育数量上,马志越等[4]调查显示,打算生育两个孩子的育龄妇女占比最多,城镇生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占比较大,乡村生两个孩子的育龄妇女占六成。

李传松等[5]基于济南部分地区的研究表明政策实施后理想子女数平均为1.82个。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7篇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7篇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7篇第1篇示例:近年来,我国人口政策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生育率持续下降,政府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鼓励生育,以保持人口稳定和经济发展。

为了解人们对生育的意愿和态度,我们进行了一项生育意愿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我们调查了参与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的年龄在25岁到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是生育的主要阶段。

我们也发现在年轻人群体中,对于生育意愿的表达更加积极,说明年轻一代依然具有较高的生育意愿。

我们调查了参与者对于生育的态度和考虑因素。

在这方面,我们发现经济状况是参与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很多参与者表示,目前的房价和育儿成本高昂,给他们增加了生育的负担。

职业发展和工作压力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

在这方面,很多职场人士表示,工作的忙碌和竞争的激烈让他们无法轻易放下工作投入到生育中去。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

一些参与者表示,自己并没有特别强烈的生育意愿,但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考虑生育。

这表明家庭和社会对于生育的期望和影响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也调查了参与者对于政府生育政策的看法。

在这方面,大部分参与者表示,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生育支持措施,包括降低房价、减少教育成本、优化育儿政策等。

他们认为只有政府出台更多的政策扶持,才能真正鼓励人们生育。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生育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状况、职业发展、家庭和社会压力等。

针对这些情况,政府应该积极出台相应政策,以更好地激发人们的生育意愿。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更加关注人口问题,出台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实现人口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育政策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问题,需要政府、家庭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能够进一步引起社会对于生育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生育意愿调查总结】第2篇示例:生育意愿是指一个人或一对夫妇愿意有多少个子女或是否愿意生育子女的意愿。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分析

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口生育意愿成为当代社会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人口数量和质量对于国家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探究人口生育意愿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笔者进行了一次人口生育意愿调查,并就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一、背景:在进行调查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背景情况。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育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放宽。

在这个背景下,人口生育意愿的变化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

二、调查方法:为了获得准确的人口生育意愿数据,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段、职业、地区的夫妻,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三、人口生育意愿的整体情况:在我们的调查中,总体上发现人们对于生育的意愿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对于过去,越来越多的夫妻希望生育二孩,甚至有些夫妇表示愿意生育三孩。

这一现象与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民众经济实力的提升和生活观念的转变有关。

四、经济因素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经济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夫妻的经济状况与他们的生育意愿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对较高收入的夫妻更有可能选择生育孩子,而经济压力较大的夫妻可能更倾向于不生育或延迟生育。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直观认知是一致的。

五、教育因素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教育水平也是影响人口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高学历的夫妻,低学历夫妻更倾向于生育孩子。

这与低教育水平夫妻对于传统观念的依赖和对于子女养老的期望有一定关系。

六、城乡差异对人口生育意愿的影响: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城市与农村夫妻的人口生育意愿存在较大差异。

相对于城市夫妻,农村夫妻更有意愿生育孩子,这与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关。

农村夫妻更希望有更多的子女来照顾自己的老年生活。

工作与家庭平衡视角下“全面二孩”政策对新生代女性生育意愿影响及因素分析

工作与家庭平衡视角下“全面二孩”政策对新生代女性生育意愿影响及因素分析

工作与家庭平衡视角下“全面二孩”政策对新生代女性生育意愿影响及因素分析工作与家庭平衡一直是新时代女性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比例不断提高,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鼓励生育,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政策对新生代女性的生育意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从工作与家庭平衡视角出发,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新生代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因素。

一、工作与家庭平衡下的生育意愿工作与家庭平衡是现代女性面临的重要议题。

许多女性在成为母亲后,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双重责任的压力,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了她们的一大挑战。

在生育意愿方面,许多新生代女性更愿意选择延迟生育,或者只生育一个孩子,以保障自己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发展。

二、全面二孩政策对新生代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1. 增加了生育的选择余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生代女性在生育意愿上获得了更多的选择余地。

之前受到一孩政策的限制,许多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对于希望多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

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为这些家庭增加了生育的选择余地,让他们更有可能实现生育的愿望。

2. 增加了经济和社会压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生育一个孩子已经给许多女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而生育两个孩子将进一步加重这些压力。

在城市,孩子的教育、医疗等成本居高不下,由此造成的经济压力不容忽视。

养育两个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了照顾家庭,许多女性将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这也会加重她们的社会压力。

1. 经济因素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下,经济因素成为影响新生代女性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城市生活的女性,面临着高昂的房租、孩子教育、医疗等成本,加上自身的职业发展,使得她们对于生育的意愿更为谨慎。

相比之下,一些农村地区的女性,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更可能选择生育多个孩子。

2.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生代女性的生育意愿。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全面二孩 政策背景下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肖卓林㊀李㊀佳(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摘㊀要: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已经实施 全面二孩 生育政策,本文以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即将进入生育年龄阶段的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生育意愿因素.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较强,生育性别对其影响不大,生育目的功利性较弱;对政策环境变化的了解较少;第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㊁事业发展前景与经济因素的影响㊁第一个孩子的健康程度以及家中长辈的期望等因素均对其是否具有二孩生育意愿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本文通过政策背景下人口生育数量,人口生育率的部分反弹,结合我国的生育水平与社会现状㊁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探讨 全面二孩 政策开放后普通民众的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关键词:全面二孩;生意意愿影响因素;大学生;人口结构变化1㊀选题背景人口问题是一个国家在发展阶段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无论是人口过多或人口过少,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存在极大的影响.而以即将步入生育期的大学生为例的青年群体,他们生意意愿的变化和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整个生育群体生育意愿的变化和反应.1980年9月发表的«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㊁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出台实施.同时,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全面推行,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计划生育国策的全面实施,使我国仅用了三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就历经了一个飞跃式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化,即从 高出生率㊁高死亡率㊁高自然增长率 的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了 低出生率㊁低死亡率㊁低自然增长率 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根据1995年以来总和生育率不足1.5的低生育水平推断,如果中国继续保持这样较低的生育率,那么在2100年左右,中国将失去28%的人口,人口将降低至6-8亿水平.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218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74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0.47%,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涨2.89%㊁1.60%.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同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 全面二孩 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就目前数据推算,我国将在2028年前后迈入少子老龄化社会,且在2037年前后进入超少子化 超高龄化并存的人口年龄结构状态. 全面二孩 政策实施对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鼓励家庭生育具有很强的现实需求(茆长宝,穆光宗,武继磊,2018).2㊀研究意义我国目前的人口形势较为严峻,存在性别比失衡㊁少子化㊁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 全面二孩 生育政策的实施开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等(2014)提出人口学家通常会使用 意愿 行为 模式假定个人的生育行为是由个人的生育意愿转化而来.因此,了解个人的生育意愿,就可预测个人的生育行为,进而预测人口的生育水平.本研究基于全面二孩背景下,对成都市城市大学生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结合相关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成都市大学生生育意愿进行分析,得出其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风笑天,沈晖(2016)提出在生育意愿调查中,由于生育是由夫妻共同决策并实施的行为,因此,仅以女性作为生育意愿调查对象的做法是不够恰当的.目前关于 二孩生育意愿 的调查研究多以女性为调查对象,不够全面,此次研究将选取大学生群体为对象,更为合理.同时,该研究能收集到成都市大学生群体的生育意愿相关数据,可以为生育政策的调整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3㊀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研究思路围绕如下问题展开:(1)我国目前在开放了 全面二孩 政策后目前的人口现状如何? (2)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目前我国的低生育率现状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㊁人口社会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笔者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 成本 效用理论 ㊁ 数量 质量替代理论 ㊁ 社会互动理论 及 文化扩散化理论 为理论框架支撑,提出研究假设,并基于此于成都市区内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大学发放调查问卷422份并有效回收300份(四川大学㊁四川音乐学院㊁成都理工大学㊁成都工业大学㊁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院),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成都市大学生的意愿生育数量㊁意愿生育性别㊁意愿生育时间㊁生育动机与影响因素),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问卷作为参考背景,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作为参考数据,结合国内学者目前对于我国人口形势㊁研究方向的了解来提出个人的看法与建议.4㊀成都市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分析结果本次共分析有效问卷一共300份.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60人;城镇户口155人,农村户口145人;独生子女144人,非独生子女156人.其中经济因素成了影响未来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大学生对未锋绘2019年第5期33㊀锋绘2019年第5期34㊀㊀来的薪资都有着较高的预期.表1㊀成都市在校大学生对未来月收入的预期成都市在校大学生对于以后养老方式的选择中,148人选择个人养老的方式,比例占到了49.3%,而传统的子女养老方式反而最低,仅有67人,占总样本的22.3%.表2㊀成都市在校大学生对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而大部分大学生的意愿婚配年龄都在26-28岁,相比于传统的22-24岁婚配,相比延后了4年左右的时间,同时计划婚配后生育时间大部分选择在结婚1-3年或3-5年内,两者占比都在29%左右,而5年以上的人数占比达到了24%,仅有6.8%的人数打算结婚当年生育.说明新时期青年的婚配观念正在发生着向晚婚晚育方向的转变.在生育意愿的观念上,大部分大学生都具有生育意愿且希望生育孩子是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的人数为最高.同时高达80%以上的人群不认为第一个孩子的性别会影响第二个孩子的生育,说明男女不同的观念正在年轻一代中减少.表3㊀成都市在校大学生是否具有生育意愿表4㊀成都市在校大学生性别∗是否具有生育意愿交叉制表女性大学生大多希望在婚后1-3年生育,而男性大学生则大多希望在3-5年内生育,可以看出,因为个体性别差异,男生更多承担家庭责任与经济,更希望在有一定实力以后再生育,而女性由于身体因素影响则期望能早一些生育.且所调查大学生年级越高,对于生育因素的考虑越多,更多地会考虑更多现实成因.对于将来婚姻与生育的影响无论城市或者农村,大学生普遍生育观念较为一致,说明大环境影响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观念影响,在生育观念上,城乡的差距已经随着代数的增加逐渐减少.而水平层级更高的高校学生对于养老的方式更倾向于社会化养老,并且这一趋势正在逐渐增加.通过结果分析可以发现,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人口学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个方面.其中,人口学因素包括性别㊁年龄㊁民族㊁婚姻状态㊁初婚年龄㊁兄弟姐妹数量等.从性别来看,由于女性的生育和照料孩子的成本大于男性,所以男性的生育意愿高于女性.从年龄来看,低龄群体的生育意愿低于高龄群体.初婚年龄越高,生育意愿越低.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㊁职业类型㊁城乡属性㊁收入和性别偏好等.多数研究认为收入与生育意愿呈反比关系,即收入越高则生育意愿越低,其原因在于较高的养育成本会使收入水平较高群体的生活水平降低.5㊀未来人口形势前瞻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当中的相关数据及其人口生育率预测,如果我们持续维持目前的生育率数据,未来的中国人口将在达到14.78亿左右的水平之后将会逐步下降,中国人口的总数量将会在2020年达到高峰,中国人口的总数量将会在2020年达到14.78亿的峰值.自2007年以来,中国人口大致维持每年出生1600万左右,死亡1000万左右的水平.预计2020年后,中国总人口将转入负增长,急剧增长的死亡人口将覆盖新生人口数量,2020年年平均死亡人口将升高到1300万以上,2030-2050年年平均死亡人口将可达到2500万人口以上,2030-2050年平均每年出生人口1000万左右,每年净减少1500万,在本世纪中叶人口将维持在8亿至10亿水平.6㊀结论受我国当前生育现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㊁社会结构变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在已开放 全面二孩 的政策背景下,但我国目前的生育形态已与上世纪的生育形态完全不同.在经历了短暂性政策性二孩生育释放后,我国已进入了文化性低生育阶段.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少儿人口比重㊁拉低老年人口比重,放缓了老龄化进程.但未来我国仍将在2025年前后进入人口负增长型社会.政策性生育措施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对人口生育率逐渐降低,老龄化程度逐渐升高的进程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于以成都地区大学生为例的群体进行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重男轻女的现象已经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变.于此同时,适龄青年生育意愿与实际生育率的不同表明了虽然适婚适龄青年存在平均为1.9的生育意愿个数,但由于经济环境㊁社会压力㊁前程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生育率都在各个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文献的梳理,还发现了较为发达地区的城市地区生育率低于农村地区.收入与生育意愿呈现了反比形态,较为高昂的养育成本都抑制了事实性生育行为.参考文献[1]茆长宝,穆光宗,武继磊.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全面二孩政策与鼓励生育模拟分析[J ].人口与发展,2018,24(04):56G65+76.[2]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孙铃,张红川,窦东徽.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 2011[J ].中国社会科学,2014,(04):78G97+206.[3]风笑天,沈晖.应该调查谁?生育意愿调查的对象选择及其影响[J ].人文杂志,2016,(09):113G121.。

大学生生育观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生育观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生育观调研报告范文大学生生育观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生育观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为了解大学生的生育观念现状,本次调研旨在探讨大学生对生育观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了10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包括生育观念、家庭状况、生活压力、教育背景等多个变量的问题,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解读。

三、调研结果1.生育观念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生育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和责任,有7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育有1-2个子女。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生育早或不生育可以更好地追求个人事业和生活发展,占总数的26%。

2.家庭状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的父母在他们出生时就已经购买了房产,并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

这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房子和经济实力是决定生育的重要因素。

3.生活压力绝大多数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这对他们的生育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事业压力和经济压力是影响他们生育观的主要因素。

4.教育背景本次调研显示,大多数受访者都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其中94%的受访者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或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

这也表明大学生普遍追求专业发展和学术成就,对生育观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调研总结和建议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生育是个人权利和责任,但也有一部分人更注重个人事业和发展。

他们面临的经济压力和学业压力也成为影响其生育观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生育观教育:通过提供相关课程和宣传活动,加强大学生对生育观念的认知和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育观。

2.改善经济环境: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力度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和收入水平,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3.提供更多支持措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育儿支持和资源,如托儿所、宝宝健康险等,以减轻他们在生育期间的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的研究作者:周桦魏月英盖文娟梁东杰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20期摘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是新形势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统筹解决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的理性选择。

与此相关的是,数量庞大的90后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作为即将进入生育高峰的年龄群体,其生育意愿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几年人口发展方向。

本研究从生育数量、生育间隔、性别偏好等方面分析华北理工大学在校生的生育意愿的现状,并深入探讨影响其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全面两孩政策对他们生育观念有怎样的影响,以便了解新形势新政策下大学生的主流生育观念。

本次研究总结大学生在生育意愿上的特点,希望为未来相关问题的研究和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面两孩;大学生;生育意愿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政策启动后,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是否能够有效释放生育意愿以及影响意愿的因素就成了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大学生作为我国重要的且即将进入婚育期的群体,思想活跃、注重自我实现、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自己的主见。

他们关于生育问题的意愿、观点、看法将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育行为,还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人口的发展方向。

本文以华北理工大学所有在校大学生为例,从不同年级、专业、性别、地区等方面分析大学生的生育年齡、生育数量,生育性别和生育间隔等,探讨全面两孩政策下他们生育意愿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一、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的现状1.生育数量分析。

对生育数量的分析主要从大学生的城乡性质、独生与非独生性质、男女性别等方面进行解释,在全面两孩政策背景下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政策实施效果是否明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城乡性质上面看,很多城市的大学生都表示愿意生育两个孩子,他们的生育动机主要是因为喜欢孩子,被问到的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中,想生育一个孩子的居多,主要是因为家庭负担太重,不想生两个;从是否为独生子女角度上看,独生子女家庭的同学更想要两个孩子,因为他们知道独生子女成长环境比较孤单,缺少玩耍和交流的同伴,所以他们更想生两个。

非独生子女家庭也有愿意生育二胎的,但生一胎的比较多,有家庭因素,也有个人因素;从性别上看,全面两孩政策下男生期望生育两个孩子的意愿比女生强烈,尤其是家庭生活条件好的男生。

而女生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考虑到身体和个人兴趣、工作等因素,大部分表示想生一个孩子,不太想生两个。

2.生育性别偏好分析。

对生育性别偏好主要从大学生中想生一个孩子和想生两个孩子的性别偏好进行分析,现在90后的大学生思想比较开放,个性强烈,深受男女平等观念的影响,对生育性别要求不大,但也存在小差异。

大部分想生一个孩子的学生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对小孩男女性别要求不大,只希望孩子身体健康;愿意生两个小孩的同学们倾向于生一男一女的比例更大,男孩女孩谁大谁小则没有过多的要求,儿女双全是他们最想要的选择,这也是大部分人比较理想的生育选择。

3.生育时间间隔分析。

生育时间间隔是指生完一个孩子后,隔几年再生第二个,这对未来几年内社会教育医疗等方面政策的调整有重要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大多数愿意生育第二胎的时间间隔为3-5年,这是大部分学生考虑到身体、家庭、工作、孩子成长等综合因素的结果,他们大都认为这是最合适的年龄差,3-5岁年龄差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之间共同成长和相互学习。

现在的大学生都比较理性,对生育孩子的时间间隔考虑的比较周全,但是他们最大的初衷都是为了促进家庭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增添家庭乐趣。

二、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分析针对当前的人口形势,国家出台的全面两孩政策必将影响到大学生的生育意愿,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到90后大学生的生育意愿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生育政策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决定性因素。

由于国家政策具有强制性,因此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育选择。

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给90后大学生在生育意愿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一个家庭在人一生的过程中总共生多少个孩子会是最理想的情况,这不仅仅与每个人自由的选择有关,同时也不完全取决于人们怀有的愿望和特有的喜好,更多的情况是人们的愿望往往受制于经济条件、教育观念、国家制度等因素。

1.生养子女成本。

婚姻和生育是大多数人一生中必须经历和面对的,90后大学生也不例外。

90后大学生在决定是否生育孩子、何时生育以及生育数量时,将不得不考虑生养成本。

生养成本即生育孩子和养育孩子所需要的费用。

在当今中国社会,生养孩子的成本已大大提高。

有人曾做过估算,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16岁孩子的总成本将达25万元左右,远髙于以往同类研究的估算结果。

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可以说养育子女的经济成本的增长速度惊人。

如果再加上孕产期的支出、从孩子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就更高了。

对于90后大学生来说,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生养成本是90后大学生考虑是否愿意生育二孩的首要因素。

2.照顾负担。

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当下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即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养老压力剧增,导致90后大学生的独生子女在生育子女数量上出现少生甚至不生的倾向。

虽然国家已经对养老体制进行了改革,试图把养老责任转给社会,但实现养老责任的社会化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这种赡养义务还是会对90后的大学生形成压力。

因此,90后大学生不愿意生二孩的人数偏多。

3.个人发展。

90后大学生认为,工作、升职也是其考虑是否愿意生育二胎的重要因素。

如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工作压力也大,大部分人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对很多人来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尤其是女性在就业方面的压力更大,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考虑到女性由于结婚生育而导致的请假误工等问题,很多“HR”甚至表明不会录用未婚或已生育1个孩子的女性,已育有2个孩子的才会考虑录用,而除非家庭条件、自身实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十分优秀的才不予考虑这些条件。

由此可见,女性就业问题上严峻的形势,也是影响90后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针对此次对大学生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加大宣传全面二孩政策力度,提高大学生对政策的认知度。

全面两孩政策颁布时间短,且多数学生表示对全面两孩政策停留在听过的程度,对全面两孩政策了解不够深,因此思想上并没有从计划生育时期转变过来,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全面两孩政策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宣传不到位,进而影响到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效率。

故可以通过在学校开展全面两孩政策讲解讲座和学校公众号推送,加大宣传全面两孩政策力度,普及全面两孩政策,提升大学生对全面两孩政策认知度。

2.普及男女平等思想。

家庭中父母的观念是影响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因素之一,养儿防老的观念仍占很大比重,许多家庭中父母仍期望可以生育一個男孩。

因此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至关重要,扭转老一代的思想,树立正确观念。

3.加大医疗卫生投入,降低高龄产妇生育危险。

大学生表示未来在生育第一胎的年龄会在27—30岁,而生育二孩的年龄会在一胎的基础上隔3—5年,大学生在未来生育二孩的年龄女士大于30岁将占据多数,未来大学生中生育二孩时高龄产妇在生育意愿人群中占的比重较高,另外,现在大学生对高龄产妇的认识越来越多,故会对二孩的生育意愿有很大影响。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卫生医疗的投入,在医院设置专门的高危妊娠咨询和指导服务站,另外政府应针对二孩在妇幼保健院和三级以上的医疗服务机构设置相关门诊,提高妇科、产科和儿科医院的质量。

4.加大教育投资,针对二孩提供教育补贴。

现在人们更加重视受教育程度,大学生处于一个拥有较高层次的教育水平的群体,故大学生会更重视子女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花费越来越高,大学生本着优生优育的原则,因教育成本问题会延缓或不生育二孩,因此政府可以加大教育投资,为生育二孩家庭提供教育补贴,另外在托儿所的建设中要重视安全问题,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1]路曼.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的相关因素分析——基于河南大学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2]黄雅丽,赵菊.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下大学生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2017,(18):14-18.[3]李艳霞. 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的社会学分析——基于楚雄师范学院的调查数据[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4):89-90.[4]任婕.影响大学生生育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2(2):34-35.[5]路曼,王强,梁晓夏等.“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下当代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分析及其影响因素[J].河南医学,2015,24(12)[6]盛佳慧.”全面二孩”新政的定向研究与分析——基于在校大学生生育意愿的调查[J].经营者,2016,30(20):78-79.[7]张松林,白芳铭,田侠等.西北地区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的社会经济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7,(6):24-27.作者信息:1.周桦(1997.2),汉族,山东省诸城市,华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2.魏月英(1996.11),汉族,河北省邯郸市,华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3.梁东杰(1996.12),满族,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华北理工学,社会工作。

4.盖文娟(1996.5),汉族,山东省德州市,华北理工学,社会工作专业。

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172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