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河漂流”的标准化实践
红河走笔

红河走笔1 走进一个地方,必然就走进了那个地方的人文和自然。
因为脚所至之处和眼所望之处,必然会对游人的心灵有所感悟或震憾。
眼晴的扫描,双脚的行走,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心灵对某个地方的探望、追寻、把玩或感知。
徐霞客的游走,所到之处,都给那个地方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沉淀的历史印痕。
譬如大理的鸡足山,就有他四百年前的夜宿。
这使得鸡足山更有厚重的历史感。
鄙人虽一介草民,远不及徐霞客,但所到略略无几的地方,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心灵发现和思索。
行走是心灵放松的一种愉悦方式。
去红河,一直在心里盘算,也有几回在梦中抵达,但都未能真实所见。
或许,要想抵达某个地方,是需要一人的坚定信心和最佳时机的。
2017年元旦,陪同事兼好友去红河省亲,才得以真正踏入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
从句町故地(广南)出发,一路向西南,过开远,抵达红河州府蒙自;再从红河大道,穿越山洞,到达锡都个旧。
徜徉于红河州蒙(自)个(旧)开(远)之滇南中心城市的红土之上,遇见每个自然的或人文的景观,是鄙人几世情缘的修炼。
2蒙自位于滇南,拥有宽广而平坦的坝子,系云南六个大坝之一。
空旷而开阔的大坝。
注定给红河人一种宽广的胸怀和辽远的视野;也注定成为历史上兵家或官方的重镇;更注定它会在历史的重要时期扮演浓墨重彩的角色。
霸气而笔直的红河大道,让那些长期生活在逼仄峡谷地带的人们心中生出无限的羡慕,如此平坦宽阔的大道,在云南,可能也只有红河才有。
或许,这是红河人天生霸气的一种表现!红河州委、政府前的一千多亩绿色森林广场,更显现出红河州决策人的大气――能让全州十三县、市都拥有自己的一片绿化空间,且整体形成一座绿色氧吧的森林公园。
这是蒙自市民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市民修身、养性的福气。
呼吸着绿色氧吧的清新空气,氤氲着天空中的云蒸霞蔚。
这是一个心旷神怡的地方。
东南方与西北方的山顶上,一排排旋转着的风轮,呈斜对形式,在风力的推动下,巨大的风轮扇叶屹立在山顶上匀称地转动,旋转着春夏秋冬,旋转着风风火火。
漂流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

漂流可行性研究报告怎么写一、问题背景流动性趣味项目在市场上备受欢迎,而漂流项目以其刺激性和创新性备受瞩目。
漂流是一种户外活动,主要是顺流而下,乘坐救生艇或皮划艇等船只在河流、溪流、湖泊等水域进行划行。
漂流既可以满足游客的探险需求,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受到不少人的青睐。
因此,开展漂流项目能够吸引更多游客,提升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漂流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包括市场分析、资源评估、竞争分析、风险评估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三、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
漂流项目作为一种绿色、健康、刺激的户外活动,深受消费者喜爱。
尤其是在夏季,漂流成为很多游客的首选项目。
2. 市场规模: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漂流项目,如四川九寨沟、贵州镇远、广西漓江等,这些项目都获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漂流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3. 潜在市场: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民休闲旅游消费意愿逐渐增强,漂流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尤其是在一些自然风光秀丽的地区,开展漂流项目将有望吸引更多游客。
四、资源评估1. 地理环境:漂流项目适合在河流、溪流、湖泊等水域进行,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澈、水流稳定。
寻找适合的漂流地点是开展漂流项目的首要任务。
2. 人力资源:漂流项目需要专业的教练团队,他们要掌握水性和急救知识,能够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
3. 设备资源:漂流项目需要使用适合的船只、救生设备等装备,收取一定的租赁费用,对设备资源的评估也至关重要。
五、竞争分析1. 竞争对手:目前漂流项目的竞争对手比较分散,包括一些旅游景区、户外俱乐部、专业漂流机构等,他们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
2. 竞争优势: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漂流项目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比如提供专业教练团队、提供安全保障措施、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等,都可以吸引更多游客。
河道漂流可行性研究报告

河道漂流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河道漂流是一种具有较强娱乐性的户外活动,其特点是沿河流进行下游漂流,游客乘坐特制的皮筏或橡皮艇,欣赏沿途的风景,体验河流的激流和漩涡。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河道漂流成为了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旅游项目。
河道漂流不仅能够提供刺激和乐趣,同时也能够让游客近距离接触自然、体验冒险的乐趣。
我国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其中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还有许多流经风景秀丽的地区的支流和小河,在旅游业开发中都具有潜在的价值。
然而,目前国内河道漂流的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未开发的河流资源、缺乏规范的服务管理等。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对河道漂流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河道漂流项目的规划和推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研究目的1. 了解国内外河道漂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 分析河道漂流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利润;3. 探讨河道漂流项目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4. 提出推动河道漂流项目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三、研究方法1. 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包括有关河道漂流的文献、报告、统计数据和论文等;2. 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喜好;3. 实地考察几个潜在的河道漂流的地点,了解当地的资源、环境和规划。
四、研究内容1. 国内外河道漂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对国内外河道漂流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河道漂流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旅游项目,特别是在欧美等地,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和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而在中国,一些地区的河道漂流项目开发程度还比较低,存在资源浪费和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河道漂流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河道漂流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利润通过市场调研和问卷调查,得出了河道漂流在目标消费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追求刺激、喜爱户外活动的年轻人和家庭游客。
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和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河道漂流项目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同时,河道漂流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利润空间较大。
红河流域 规划方案设计

红河流域规划方案设计1.引言1.1 概述概述:红河流域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区和生态区域。
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和管理,红河流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产能下降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红河流域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规划方案设计,并讨论实施步骤,旨在为红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思路。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和各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
根据文章大纲,可以写成如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对红河流域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规划方案设计和实施步骤。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并提出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安排,全面而清晰地呈现了本文的结构框架和内容安排,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针对红河流域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设计,并对实施步骤进行讨论。
通过对红河流域的规划方案设计,旨在实现对该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和建议,以达到更好地利用和管理红河流域资源的目的。
2.正文2.1 红河流域现状分析红河流域位于中国的云南省,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基地。
红河流域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年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适宜农作物生长。
然而,红河流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流域内部山地多,地势起伏大,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这给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其次,由于流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部分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再者,由于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红河流域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问题。
红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亟需改善和保护。
漂流旅游服务企业标准化实践

漂流旅游服务企业标准化实践
漂流旅游是一种游客可以通过漂流筏子体验历史河川里的悬浮活动,观赏天然风光和
人文景观的有趣户外活动。
漂流旅游的标准化实践,有利于保护游客的安全,有效控制和
管理漂流旅游行业中的各类服务行为,并提高漂流旅游服务的质量。
首先,漂流旅游服务企业应以提高安全和质量为首要任务,建立科学的安全标准和管
理制度。
要求漂流旅游服务企业加强安全责任意识,在漂流筏子购置和使用应具备国家规
定的安全性能指标;建立严格的安全措施和工作程序,对漂流活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以确保安全质量;布置以及更新明显的安全警示和安全指引等。
其次,漂流旅游服务企业应按照行业标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正规化运营,健全质量控制活动,把质量管理作为一种全员活动,确保及落实服务企业责任;对游客及
其家庭实施团建活动,保障游客的权益;漂流旅游服务企业应定期开展大型活动,以满足
游客不同的娱乐需求。
最后,漂流旅游服务企业应重视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文明礼貌、团结协作为主的服务
理念;提高漂流工作人员的双语文明水准,熟悉漂流知识和技术,营造安全、舒适的漂流
环境;针对不同客群定制内容,根据情况采取分段开展漂流活动,增强游客安全意识及处
事能力,在漂流中积极主动参与保护公共安全。
总之,漂流旅游服务企业标准化实践,关键在于搭建安全健全的体系,加强质量控制,营造文明优雅的游览环境和服务理念,以达到游客娱乐,安全第一的标准。
红河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模式?

红河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模式?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红河漂流是在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东北战略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乡村旅游开发典型。
抚顺市及清原县通过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入融合,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富民强市、强县的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地位正从“国民经济边缘产业”转变为“牵动城市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红河模式是对红河漂流旅游开发的一系列特色做法的总结、升华,是立足于经济新常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资源性城市转型的大背景,对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特色发展、贫困山区如何精准扶贫、农民如何组织起来脱贫致富奔小康、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如何处理等难题的经济探索。
红河模式是县域特色经济的新模式。
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怎么发展?如何体现特色?不能搞“经济大拼盘”,“全面发展”不是“全面开花”,要突出特色,坚持“扬长避短”,“扬长”就是要有所为,利用特有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利用优势资源发展优势产业;“避短”就是要有所不为,有所放弃,不搞“鸡零狗碎式”经济。
红河漂流在清原,既“扬”了“长”,也“避”了“短”,红河为代表的服务业在清原蓬勃发展,成为清原新的支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清原转型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红河模式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红河谷漂流项目从开发之初就吸引当地村民参与其中,有的担任码头工、修船工,有的担任安全员、护漂员、验票员、保洁员等。
清原全县至少万人从事着与旅游有关的工作,占城镇人口的10%。
几辈子只会撸锄头的农民很快学会了怎么做生意,找到了致富的途径、赚钱的机会。
就业途径的扩大,农民的收入也水涨创高。
在“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漂流提升了当地就业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让周边的农民尝到了的甜头,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找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红河漂流,成为有地域特色的精准扶贫的积极探索。
红河模式是新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新模式。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实现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论漂流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运营_王山林

限 制 的 ,如 年 龄 、健 康 状 况 的 限 制 等 。
域在山林峡谷中较原 始 的 地 段,这 些 地 区 大 多 原 始 人 类 文
化遗迹缺乏。因此导 致 游 客 在 漂 流 过 程 中,只 能 是 看 山 玩
3 漂 流 旅 游 项 目 开 发 与 运 营 存 在 的 问 题
水 赏 林 ,缺 乏 当 地 土 著 文 化 、诗 情 山 水 文 化 的 融 入 。
由于开发主 体 的 不 同,漂 流 项 目 的 归 属 也 不 尽 相 同 。
时到位会严重阻碍项 目 的 进 展,或 会 影 响 员 工 的 工 作 积 极 有的 隶 属 于 林 业、水 利、国 土、自 然 保 护 区 管 理 局 等 单 个 或
性,引起对公司前景的疑虑,导致人心涣散;项目开发思路、 者多个联合的政府主体;有的隶属于企业或个人,但又受到
活动[1]。随着旅游需求由传统的观光型产品为主向体验型 必须拥有充足 的 水 源 条 件 才 能 保 证 项 目 的 正 常 顺 利 开 展。
旅游产品转型,人们 寻 求 刺 激、融 入 自 然 的 愿 望 不 断 强 烈, 水量小,漂流活动起不到相应效果,产品效果会大打折扣,但
漂流旅游项目成为众 多 游 客 的 首 选 体 验 项 目,旅 游 景 区 投 水量过大同样不及,会给河道硬件设施和游客的漂流带来诸
3.1 开 发 主 体 缺 乏 相 应 的 专 业 经 验 和 技 能
随着我国旅游项目 开 发 的 日 益 蓬 勃,更 多 的 私 人 企 业 4 解决漂流旅游项 目 开 发 与 运 营 中 问 题 的
或国有企业看中了漂流项目“投入少,收益快”的优势,纷纷 对 策 研 究
寻找资源开发。但目前国内大多投资开发旅游景区的企业
红河峡谷漂流记

红河峡谷漂流记
伏枥思语
【期刊名称】《劳动保障世界》
【年(卷),期】2009(000)009
【摘要】@@ 常听人讲,水上漂流以其特有的运动形式和优美惊奇的感官体验,成为现代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挑战自然的时尚娱乐方式.前不久,我与单位里的同事们一起去著名的红河峡谷漂流景区比量了一把,如果讲不枉今生或许略显夸张,但要说不虚此行、永难忘怀,应该是再贴切不过啦.
【总页数】1页(P60)
【作者】伏枥思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关于《清原满族自治县红河峡谷漂流旅游管理条例》审查情况的说明——2010年3月25日在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2.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清原满族自治县红河峡谷漂流旅游管理条例》的决定 2010年3月26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3.高科技点亮LED大舞台峡谷魂铸峡谷城——访上海大峡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张家瑞总经理
4.突出"地方性"办学特色,大力宣传红河地方文化——《红河学院学报》"红河流域文化研究"栏目喜获第三届云南期刊奖"优秀栏目奖"
5.我和大峡谷的约会——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英雄杨逸畴教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