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七上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题

合集下载

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含解

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3课 远古的传说同步练习(含解

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选择题1.孙中山曾写过“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样的诗句。

诗中赞扬的哪位历史人物()A.人文初祖黄帝 B.克已爱民的尧C.宽厚待人的舜 D.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分析】本题以孙中山的话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帝的贡献。

【解答】由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

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因此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黄帝的相关知识点。

2.清明节被纳入法定节假日后,陕西桥山黄帝陵祭祖仪式规模更加宏大,海内外炎黄子孙云集祭拜黄帝的原因是()A.他是中华人民的“人文初祖”B.他教会了人们农耕C.他统一了北方部落 D.他是我国第一个部落首领【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的知识。

【解答】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制造舟车等,被后世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因此受到人们的祭拜。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文初祖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3.2018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举行。

约一万名海内外中华儿女怀着崇敬之情共同祭拜,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②让部下发明文字、算术③他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帝王,被称为“人文始祖”22 ④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分析】本题以2018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举行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黄帝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

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及答案)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及答案)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年10月17日,恭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代表在人文初祖大殿缅怀始祖功德。

在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另一位人文初祖是()A.炎帝B.尧C.大禹D.商汤2.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③聚落④磨制石器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下列文物图片为研究半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 )A.B.C.D.4.小明想去参观世界上内涵最丰富、遗存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为此,他应前往( )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陕西西安半坡D.浙江余杭良渚5.关于下图文物(猪纹陶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6.20世纪考古学家从某远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据进一步分析,这些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该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7.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8.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9.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是()A.普遍种植水稻B.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的水井C.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D.河姆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10.远古时代,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出现了许多早期文明,但南北方的文明差异明显:南方种稻,北方种粟:南方住高脚楼,北方住地穴……导致这些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气候B.人种类别C.生活习惯D.人口数量11.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有一种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注重被选人的品质和才能,而不是任人唯亲,彰显着“民主”的特色,它是什么制度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君主制12.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伏羲、黄帝B.蚩尤、神农C.盘古、夸父D.炎帝、黄帝13.每年的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会祭拜“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及答案)(1)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及答案)(1)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1.2018年10月17日,恭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代表在人文初祖大殿缅怀始祖功德。

在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另一位人文初祖是()A.炎帝B.尧C.大禹D.商汤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神话B.书籍C.传说D.化石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③聚落④磨制石器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制作陶器等:传说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命仓颉创造文字,让伶伦制作音律,让隶首发明算盘,这些传说()A.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B.证明炎黄二帝都是天上神仙C.都是瞎说胡说根本就不存在D.说明我国当时科技领先世界5.下列文物图片为研究半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 )A.B.C.D.6.小明想去参观世界上内涵最丰富、遗存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为此,他应前往( )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陕西西安半坡D.浙江余杭良渚7.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

据此可以推测()A.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深林和水域B.北京人会使用工具猎取动物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留火种D.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8.科学是我们对待事物应有的态度。

下列说法你认为属于科学的是A.女娲抟土造人B.上帝造人说C.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D.人类从古鱼类进化而来9.“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能够直立行走,能够打制石器,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黔西观音洞人10.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有(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看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1.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是()A.普遍种植水稻B.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的水井C.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D.河姆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12.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伏羲、黄帝B.蚩尤、神农C.盘古、夸父D.炎帝、黄帝13.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幅涿鹿大战的示意图(如下图),应该选择下图中的()A.A B.B C.C D.D14.1929年12月2日,在周口店,年仅25岁的裴文中发出了一封考古史上最著名的电报他让全世界的目光投向了龙骨山上的“北京人”。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卷附答案(1)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卷附答案(1)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卷附答案(1)一、选择题1.2018年10月17日,恭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代表在人文初祖大殿缅怀始祖功德。

在中国古老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另一位人文初祖是()A.炎帝B.尧C.大禹D.商汤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神话B.书籍C.传说D.化石3.关于下图文物(猪纹陶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半坡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B.体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绘画技能C.反映了长江流域原始居民高超的制陶工艺D.陶器是原始农耕时期先进的生产工具4.20世纪考古学家从某远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据进一步分析,这些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该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5.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6.由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不同影响,导致两大流域的原始居民在农作物品种和住房方面的明显不同,以下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的是A.水稻、干栏式房屋B.粟、半地穴式房屋C.水稻、半地穴式房屋D.粟、干栏式房屋7.下面是中国某地出土的古人类遗址复原图。

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还有粟的遗存和人工取火的痕迹。

该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8.远古时代,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出现了许多早期文明,但南北方的文明差异明显:南方种稻,北方种粟:南方住高脚楼,北方住地穴……导致这些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气候B.人种类别C.生活习惯D.人口数量9.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说道:“我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看到‘古人用火的灰烬层,最厚的达到6米’猜猜我说的是那种古人类?”你的回复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10.我国原始社会末期有一种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注重被选人的品质和才能,而不是任人唯亲,彰显着“民主”的特色,它是什么制度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君主制11.如图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蚩尤,传说他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是我国神话中的战神。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含答案)
12. 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 先。孙中山 请完成: ( 1)文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 2)为什么说“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3)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相传他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 13 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 1 )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 2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 ( 3 )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 ( 4 )“他”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 5 )请简单介绍材料二中“他”的事迹。
宫室,发明舟车,发明文字等,它标志着人类历史摆脱了野蛮蒙昧的时代,进入到了文
明进步的新时代,故称“中华开国五千年”。
13. 故答案为:
( 1 )尧、舜、禹时期。
( 2 )实行禅让制。
( 3 )禹。
( 4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具有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 5 )他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取得成功;通过禅让的办法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A. 学会磨制石器 C. 懂得采集果实
B. 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D.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D. 半坡人

9.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
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下列生产工具按
A.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B. 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第 2 页,共 3 页
阅读下列材料,并请回答问题。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卷含答案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卷含答案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研究历史第一手史料是最可信的,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都是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史料,应该是A.神话传说B.历史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2.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制作陶器等:传说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命仓颉创造文字,让伶伦制作音律,让隶首发明算盘,这些传说()A.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B.证明炎黄二帝都是天上神仙C.都是瞎说胡说根本就不存在D.说明我国当时科技领先世界3.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是A.考古发现B.神话传说C.史料文献D.学者推断4.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5.“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6.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是①会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7.科学是我们对待事物应有的态度。

下列说法你认为属于科学的是A.女娲抟土造人B.上帝造人说C.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D.人类从古鱼类进化而来8.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他们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饮食上开始有吃熟食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这群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应该去()A.云南元谋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北京周口店9.下列图片中,反映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0.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一幅涿鹿大战的示意图(如下图),应该选择下图中的()A.A B.B C.C D.D1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工具的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题(附答案)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题(附答案)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史记•封禅书》载:“秦灵公作吴阳上崎潢帝,吴阳下畤祭啖帝。

”历代类似的祭祀活动从未中断,因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A.治水英雄B.人文始祖C.先蚕之祖D.造字圣人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所示文物的研究价值包( )①推测北京人是否会用火②复原其外貌特征③判断北京人的生活组织方式④推测其生活的年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世纪考古学家从某远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据进一步分析,这些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该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4.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

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

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A.天然火的运用B.打制石器的使用C.群居生活出现D.原始农业的兴起5.“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6.科学是我们对待事物应有的态度。

下列说法你认为属于科学的是A.女娲抟土造人B.上帝造人说C.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D.人类从古鱼类进化而来7.某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他们能够直立行走,能制造和使用粗糙石器,饮食上开始有吃熟食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这群原始人的生产和生活应该去()A.云南元谋B.陕西半坡C.山东大汶口D.北京周口店8.在北京人遗址中,能为“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这一结论提供直接证据支持的是A.头盖骨化石的发现B.直立人化石的出土C.发现大量灰烬烧骨D.发掘大量打制石器9.下面是中国某地出土的古人类遗址复原图。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选择题1.在以下各项内容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最明显的区别是()A. 会直立行走B. 手脚分工C. 过群居生活D. 懂得人工取火2.在周口店遗址文化节的活动现场,小明很想体验北京人的原始生活。

当主办者发给他一块兽肉让他切割时,他选择的工具应该为()A. 石制工具B. 铁制工具C. 棍棒D. 硬质土块3.从生活地域划分来看,元谋人生活在()A. 长江流域B. 黄河流域C. 辽河流域D. 珠江流域4.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 )A. 两颗门齿化石B. 大量碳屑C. 古鱼类化石D. 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在史前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 氏族社会的战争频繁D.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6.2016年2月25日,房山区人民政府网发了一则招聘信息:2016北京周口店某原始人遗址博物馆招聘11人公告。

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半坡人D. 河姆渡人7.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B.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D. 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8.我国是世界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A.神话B.史书C.传说D.化石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能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应当是()A. 北京人B. 蓝田人C. 山顶洞人D. 元谋人10.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面貌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B.已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作骨针C.集体居住在山洞里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11.《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A.会使用火B.依靠采集生活C.会人工取火D.会制造石器工具12.已经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蓝田人13.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远古传说完全不可信B. 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C. 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D. 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不少传说含有极高价值的内容14.“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一.选择题
1.(2018绥化1.)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2018沈阳1.)“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

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

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

上述考古发现能为“河姆渡文化”哪一表现提供直接佐证()
A. 种植作物
B. 磨制石器
C. 饲养家畜
D. 打猎捕鱼
3.(2018湖南常德1.)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A.黄帝 B.炎帝 C. 禹 D. 舜
4.(2018德州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5(2018无锡1.)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

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6.(2018岳阳29.)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传说中华文明的创始者、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舜帝
7.(2018聊城1.)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8.(2018广东中考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

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9.(2018山东烟台1.)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10.(2018福建1.)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 )
A. 种植水稻
B. 种植粟
C. 建造干栏式房屋
D. 使用青铜器
11.(2018黑龙江龙东1.)2017年10月15日,袁降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通过测产验收,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

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居民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元谋人
12.(2018北京1.)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13.(2018青岛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④
14.(2018东营1.)与“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相关的远古人类是()
2
2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二.材料题
15.(2018南京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

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

”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

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16.(2018无锡36.)走近遗迹,触摸历史,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1)中华民族同根同源。

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始祖”▲ 。

(2)红米饭,南瓜汤,重上▲ ,在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回望苍茫群山中的星星之火。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4
4
二.材料题
15.(2018南京26.)【答案】
末、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

制作简单的玉器或原始乐器。

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发展)。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

16.(2018无锡36.)【答案】
黄帝和炎帝。

井冈山。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