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价持续跳水广西蔗糖业“不甜”
当前广西糖业发展问题形势与对策

当前广西糖业发展问题形势与对策陆发安;陈锐【期刊名称】《市场论坛》【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4页(P5-8)【作者】陆发安;陈锐【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2;龙州镇政府广西龙州 532400【正文语种】中文近两年由于全球食糖产量增长快于食糖消费增长,食糖供给明显过剩,国内外糖价进入下跌周期。
今年7月国际原糖价格已由两年前的30 美分/磅(折合白糖人民币到岸价约7300 元/吨)以上下降到16 美分/磅(折合白糖人民币到岸价约4100 元/吨)以下,由于价差巨大国际低价进口糖对国内糖市形成巨大冲击,广西主产区食糖批发价已由2011年8000元/吨左右下降到目前5400 元/吨以下,跌穿了5700 元/吨的糖厂成本价,预计广西蔗糖产业将连续三个榨季全行业亏损。
从中长期看,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我国食糖关税保护期结束和零关税临近,广西糖业生存发展面临着日益的严峻形势,存在着步“东北大豆产业沦陷”后尘的危险。
为此,结合当前实际研究广西蔗糖产业发展问题、形势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糖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自1988年成为全国重点糖业基地以来,广西蔗糖产业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从1992年起连续20年糖产量居全国首位,成为全国最大糖业基地。
刚刚结束的2012/13年制糖期,广西蔗糖产量791.5万吨,占全国蔗糖产量的66.05%、食糖产量的61%,不仅稳居全国第一,而且是仅次于巴西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食糖主产区,在世界糖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蔗糖产业作为我区经济重要支柱和全国糖业基石,20年来为广西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全国食糖供应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蔗糖产业作为广西重要主导支柱产业,对拉动和促进全区农业、食品工业、有机化工、农业机械、农资生产及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带动农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

广西蔗糖产业竞争力分析广西蔗糖产业是广西的重要农业产业之一,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蔗糖产业的竞争力,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
一、产业概况广西是蔗糖产区,全区蔗糖种植面积近300万亩,年产蔗糖约2000万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广西蔗糖产业链条完整,包括蔗田种植、蔗糖加工、砂糖出口等环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广西北部湾港口的优势,也为广西蔗糖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二、资源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广西位于中国长江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甘蔗的生长,因此广西成为蔗糖生产的重要基地。
2. 土地资源优势:广西拥有大片的适宜耕种的土地,特别是在广西南部的一些地区,土地肥沃且适宜于蔗糖作物的种植,这为广西的蔗糖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土地资源基础。
3. 水资源优势:广西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水库,这为蔗糖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资源保证。
4. 劳动力资源优势:广西有大量的农民,这为蔗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5. 港口优势:广西北部湾港口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处粤桂铁海联运枢纽,是连接西南、东南亚的桥头堡。
港口优势为广西蔗糖产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
三、技术创新近年来,广西蔗糖产业加强了科技创新力度,在提高产量、改良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引进了高效农业机械,采用现代化的蔗糖生产技术,实现了蔗糖产业的现代化生产。
四、面临的挑战广西蔗糖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低端产品过剩:目前,国内市场上低端的砂糖产品供应过剩,价格低廉,导致利润空间较小。
2. 环保压力:蔗糖生产过程中会排放一定的废水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蔗糖生产企业需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3. 国际贸易壁垒:国际市场上,由于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广西蔗糖产品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广西蔗糖生产下滑的反思

法 , 5年 时 间 才 全 部 放 开 。许 多 学 者 和 专 家 都 认
为 蔗 糖 生产 是 农 业 生产 ,工 业 加 工 ,一 边 是 不 堪
一
好 甘 蔗 是 宿 根 性 作 物 ,种 1年 可 以连 续 收 获 3 ~ 4 年 ,凡 到 达 年 限 的甘 蔗 统 统 挖 掉 不 再 新 种 了 , 否 则 挖 掉 的还 更多 。
地 涨 价 ,种 蔗 已没 有 什 么利 益 可 图 了, 接 近 了 农 民 能承 受 的 临界 点 ,翻 掉 蔗 根 是 必 然 的结 果 , 幸
都 是 舆 论作 为先 导 的 ,也 就 是 说 舆 论是 影 响 制度 或 政 策 的确 定 。我 国 刚加 人 世 贸 时 , 国家 对蔗 糖
产 的势 头 ,这 时 正 遇 上 企 业 改 制 ,加 上 舆 论 导 向 偏 差 ,制 定 甘 蔗 收 购价 时 违 背 了价 值 规 律 ,甘 蔗
最 低 保 护 价 低 ,极 大 地 挫 伤 了农 民种 蔗 的生 产 积
极 性 ,许 多 农 户 挖 掉 蔗 根 改 种 其 它 作 物 。如 平 果
专业 户 、 富 裕 户 由于 中国人 尤 其 是 农 民非 常 诚
实、迷信 ,对学者 、专 家的话是深信 不疑的 ,听
到 了这 种 舆 论 后 广 大 蔗 农 对 甘蔗 生 产 产 生 了徘 徊
观 望 的思 想 ,甚 至 是 发 生 了 动摇 。 然 而大 大 地 出
万 t ,降 低 3. %。与 平 果 毗 邻 的 隆 安县 , 降幅 83 接 近 5 %。 全 区 除扶 绥 、 田东 等 几个 县蔗 区外 , 0 绝 大 多 数 县 份 蔗 区 都 是 有 不 同程 度 的减 少 。这 次 下 滑 与 以往不 同 的是 ,下 降 速 度 快 ,仅 2年 时 间 内急 速 下 滑 ,减 产 幅 度 在 3 % ~5 0 0%之 间 ; 原
贵港市蔗糖业发展与金融服务问题研究

险公司承担。 而由于农业 生产特别是甘蔗生产具有很大的弱质性 , 商业保险承办机构大
都处于亏损状态 。如贵港市的保险公司从 19- 19 年连续四个榨季 , 9 1 94 先后开办了甘 蔗含糖量 、 甘蔗火灾 、 甘蔗产量等三个险种 , 对促进 当时农民甘蔗生产 , 确保蔗农 旱涝保
在 同一 起跑 线上 。
3 金融支持蔗糖业资金链不衔接 , 、 对制糖企业信贷资金投入有余但对蔗农 扶持不 足。大型骨干制糖企业 , 是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的对象。2 0 0 5年底 , 各商业银行仅在 贵 港市某制糖集团的贷款余额就达 750万元。而作为制糖业的第一环节——原料蔗生 25
产却信贷资金供应严重不足 ,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缺陷在糖业 发展 中集中显现 。由于 商业银行特别是原作为支农主力军之一的农业银行 , 近年来大量上收信贷管理权 限和 压缩基层营业网点 , 支农作用不断弱化 。农业发展银行主要 围绕粮棉油收购提供信贷 服务, 使农村信用社成为甘蔗生产提供信贷资金 的唯一支持者 。而农村信用社 由于历
7 4
维普资讯
史包袱沉重 , 加之邮政储蓄 、 农行基层机构大量分流农村资金 , 存贷 比例偏高 , 制约了其 资金供应能力。20 05年末 , 贵港市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例高达 8 .3 , 79 % 超过规定 比例的
1.3 2 9 个百分点。与此 同时, 由于甘蔗生产具有周期相对较长 、 易受 自然灾害影响、 价
格波动大的特点, 种蔗贷款逾期率相应较高 。20 05年末 , 贵港市农信社甘蔗贷款不 良 率达 3 .9 , 3 1% 高于同期农业贷款不 良率 1 .8 2 1 个百分 点。甘蔗生产贷款逾期率 高, 影
响了农信社支持原料蔗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甜蜜行业不甜蜜

“ 9月 6 7两 日 , 南 现 货 、 云
易 市场 ,食 糖 价 格 每 吨 在 2 0 糖 业 到底 何 时 能 告 别 大 起 大 落 市场 糖 价持 稳 , 70 昆明现 货 市场 有
7
维普资讯
少 量 成 交 ,成 交 价格 每 吨 2 6 份 简报 显 示 :截 至 20 70 08年 7月 吨 的库 存 量 转 入 新 的制 糖 期 末 元 , 体成 交情 况较 淡 。 这是 近 末 , 0 7年 至 2 0 总 ” 20 0 8年 制 糖 期 全 销 售 。 由此可 见 , 市 中 的库存 糖 日云南 糖 网上 的价格 信息 。
“ 蜜 行 业 ” 时 找 回 “ 蜜 甜 何 甜
洪叔 南 分析 , 从甘 蔗种 植 面 感 觉 ”
明年 国 内食 糖 产量 还 将 增加 , 价 但 是数 量 不大 。 广西 由于 今年 初
面 对 国 内食 糖 可 能 仍 保 持
少 , 最终 结 果 是广 西甘 蔗 产 量 应该 没有 问题 。 中 国糖 业协 会 区的 收入 差距 , 严 重 影 响蔗 糖 但 据 将 不 降反 升 。
预 计 明年糖 价仍 低位 运行
统 计 , 至 7月 末 , 国累 计 销 产 业 的健康 发 展 , 危及 国家 食 截 全 也
维普资讯
甜蜜行业 不甜 蜜
“ 一 吨糖 我 们 要 亏 本 7 0 元 至 2 0 卖 0 8 0元 左右 ,低 于成 本价 的 圈子 , 让蔗 糖 企 业和 蔗 农真 正
多元 , 这样 的买卖谁 受得 了?’ ’ 近 六 七 百元左 右 。
找 回甜 蜜感 呢 ?
国内食 糖 比白菜还 便 宜
期 , 内糖 价 一 跌 再 跌 , 些 蔗 国 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蔗糖生产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桂政发[1990]11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蔗糖生产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桂政发[1990]117号](https://img.taocdn.com/s3/m/d5f0113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3.png)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蔗糖生产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蔗糖生产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1990年11月15日桂政发〔1990〕117号)为了妥善处理工农商财之间及上下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蔗糖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现根据糖价调整后的情况,本着从大局出发,从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出发,对我区有关蔗糖生产若干政策问题作如下通知:一、关于原料蔗收购价格。
我区今年春已向农民宣布原料蔗收购价格每吨提高十五元,从1990/1991年榨季起兑现给蔗农。
具体执行办法,按区物价局《关于提高原料蔗收购价格的通知》(桂价字〔1990〕211号)的规定执行。
二、关于甘蔗奖售粮食、化肥问题。
此次糖价调整后,给蔗农奖售粮、肥政策(指奖售标准与价格)仍按原规定不变,但财政补贴部份改由糖厂负担,列入生产成本。
关于甘蔗奖售粮食,原定“一半奖现粮,一半补差价款”。
奖售现粮部分仍由区粮食局负责下达兑现给蔗农。
以种蔗为主的国营农场,奖售甘蔗的补助粮,仍按原规定执行(即原核定交售原料蔗基数,超基数每吨原料蔗由区粮食局奖售玉米五十公斤作饲料粮)。
奖售粮补差价款部分,原定每五十公斤补五元七角七分五厘,改由糖厂负担,列入生产成本。
甘蔗奖售粮收取粮食保管费的办法,仍按桂政办〔1989〕129号文执行。
关于甘蔗奖售化肥。
甘蔗奖售所需的化肥,国家统配的甘蔗用肥和调糖补助肥,按国家调拨价加区物价局审定的经营费率作价,由区糖业公司会同区农资公司按进厂原料蔗数量分配到机糖厂,不足部份,由各糖厂作出计划,仍由供销社系统负责组织购进议价肥供应糖厂。
糖厂按平价奖售给蔗农。
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

蔗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蔗糖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加工业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蔗糖产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问题。
一、蔗糖产业面临的困难问题1. 良种推广速度慢,单产低,原料严重不足当前,我国蔗糖产业的良种推广速度较慢,蔗农种植的甘蔗品种较为单一,单产较低,导致原料严重不足。
据统计,我国全县3户制糖企业设计日处理甘蔗能力5000吨实际可处理甘蔗仅为5000吨,整个榨季可入榨甘蔗70至75万吨,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2. 生产成本高,糖价波动大近年来,我国蔗糖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其中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化肥农药成本等都呈现出上涨趋势。
同时,国际糖价波动较大,对我国蔗糖产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在糖价低迷时,企业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蔗糖产业链条不完整,附加值低我国蔗糖产业链条不完整,大部分蔗糖企业仅限于生产初级蔗糖产品,缺乏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开发,导致附加值较低。
这使得我国蔗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4. 环保压力加大,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蔗糖产业面临的环保压力也在加大。
传统的蔗糖生产方式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能耗和污染,不符合当前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
因此,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需要探索一种环保、可持续的蔗糖生产方式。
二、蔗糖产业发展对策1. 加快良种推广,提高单产,保障原料供应针对良种推广速度慢、单产低的问题,我国应加大良种培育和推广力度,引进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甘蔗品种,提高蔗农的种植效益。
同时,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蔗农的种植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甘蔗单产,保障原料供应。
2. 降低生产成本,稳定糖价为降低生产成本,我国应加大对蔗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可以通过多元化方式进口糖料,稳定国际糖价,降低国内糖价波动对产业的影响。
3. 完善蔗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我国应鼓励蔗糖企业向产业链下游拓展,发展深加工和高端产品,提高附加值。
食糖价格国内外倒挂,何时“苦尽甘来”?

食糖价格国内外倒挂,何时“苦尽甘来”?近几年食糖价格一直处于“跌跌不休”,国内外价格倒挂,进口食糖不断激增,国内库存居高不下的局面。
同时国内制糖企业和糖料种植户也是损失惨重,糖料生产出现明显滑坡,特别是刚刚结束的2014/2015榨季里,糖料种植和食糖生产严重滑坡。
眼下,我国广西、云南等糖料主产区陆续进入新的蔗糖榨季,对制糖企业、糖料种植户而言,连续“苦”了几年之后,这一季能否收获些许甜蜜?专家分析认为,近期国际糖价有所起色,但受连续多个榨季低价、高成本的双重“压榨”,国内食糖产业仍旧面临严峻形势,需要从国家层面调整产业政策,增强食糖产业基础竞争力。
去年以来国际白糖价格低迷,国内甘蔗种植俨然进入了“寒冬”。
近期市场虽有反弹,但此前的行情对甘蔗种植已造成影响,蔗农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种植面积略呈下降趋势。
加上生产成本逐年上升,制糖企业亏损,致使广西的蔗糖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据调查,广西2014年甘蔗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约67万亩,产量比上年减少164万吨;蔗农售蔗收入210.6亿元,比上榨季减少约100亿元。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蔗糖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颇具优势,而且成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
面对如此市场“寒冬”,广西实施创建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基地,推进甘蔗产业的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大力开展“双高”基地创建,以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单产和糖分含量,促进蔗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种蔗不赚钱,谁还愿意种”,如何摆脱蔗糖产业遇到的困境?早在2013年7月,广西出台《关于促进我区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超8吨、糖分超14%的“双高”基地,实现“吨糖田”目标。
据了解,广西各级政府、制糖企业、种植公司及农户参与建设“双高”基地的积极性比较高涨。
尤其2015年春节后,广西糖价从2014/2015年榨季开榨初期的市场有了稍微回升,也使蔗农看到了一丝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