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2

合集下载

眼睛调节能力训练方法

眼睛调节能力训练方法

眼睛调节能力训练方法
1. 眼球运动,进行眼球运动可以帮助增强眼睛的调节能力。


包括上下左右和环绕运动,可以通过远近墙壁上的物体或者手指来
进行锻炼。

这有助于加强眼球肌肉,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

2. 注视远处物体,定期注视远处的物体可以帮助眼睛放松,并
且促进眼睛调节能力的提高。

找一个远处的物体,比如窗外的树或
者建筑物,注视几分钟可以缓解长时间盯着近处物体造成的眼睛疲劳。

3. 眼保健操,眼保健操是一种通过眼部运动来锻炼眼睛的方法,包括眨眼、揉眼、按摩太阳穴等。

这些动作有助于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疲劳,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

4. 注意力训练,集中注意力可以帮助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

例如,通过解决一些需要专注力的问题或者玩一些需要注意力集中的
游戏来锻炼眼睛的调节能力。

5. 视力保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提高眼睛的
调节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充足的睡眠,远离电子产品的辐射,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对于眼睛的健康和调节能力有
着积极的影响。

总的来说,眼睛调节能力的训练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眼部
锻炼、注意力训练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通过长期坚持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眼睛的调节能力,减轻眼睛疲劳,保护视力健康。

希望这些方法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三课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2、技能目标:熟练的运用美术鉴赏的方法,学会打破思维定势和惯常的审美态度,以一种开放的眼光来欣赏美术作品。

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更加具体和综合。

3、情感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思路,培养多层面、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让同学们通过阅读和网络搜索的方式来搜集旷世名作《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大家都准备了吗?播放图片:当我们面对这幅油画时内心是否会有诸多的疑问?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仅仅靠观察外部和浅层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我们该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来欣赏美术作品呢?板书:我们该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单(音乐)一组:达芬奇的生平二组:文艺复兴与中世纪的差别三组:《蒙娜丽莎》的艺术成就四组:《蒙娜丽莎》对后世的影响(艺术素质测评成绩的依据是同学们的课堂表现。

)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小组讨论约5分钟,每组推荐同学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

贴在白板的知识树上,并讲解。

其他同学可作补充,老师点评。

一、达芬奇的生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

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

他还擅长雕塑、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

二、文艺复兴与中世纪差别: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主备人:邱福林课题名称:《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型:新授课。

教学年级:高一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

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

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学情分析:《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

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

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

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

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 教材,笔记本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

作为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培养美术鉴赏意识。

掌握美术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包括。

感悟式鉴赏、比较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二、学情分析在与高中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兴趣不大主要在于经典作品呢所产生的时代和它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

学生不知如何了解,也就无从谈起如何来鉴赏美术作品,更对作品的相关内容及其背景了解甚少。

三、学习目标分析学生通过鉴赏与学习,认识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的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特点、社会背景及内在所传递的文化内涵进行鉴赏分析。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四、学习内容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感悟式鉴赏、比较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五、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制定欣赏、品评、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

六、相关教学资源列表媒体类型:A.视频,B.音频,C.图片。

媒体内容要点:如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徐悲鸿《奔马图》蒋兆和《流民图》等。

教学作用:A.举例验证,建立概念;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本课注重贯彻德育为先,学生的主动体验参与为原则,在导入部分运用新媒体设置贴近现实的教学视频导入,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体验教学,并运用多种鉴赏方法对作品进行赏析,在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当中和学生一起分析画面并且介绍几种不同的鉴赏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直观性强,学生感触深,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明显。

科学用眼的方法

科学用眼的方法

科学用眼的方法
首先,保持适当的用眼距离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人经常长时间
盯着电子设备或书籍,这样容易导致眼睛疲劳。

因此,我们应该保
持一定的用眼距离,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在使用电子设备时,
最好保持20-30厘米的距离,这样可以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其次,注意眨眼和休息也是保护视力的重要方法。

长时间盯着
屏幕或书籍容易导致眼睛干涩和疲劳,因此我们应该注意眨眼,保
持眼睛表面的湿润。

此外,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让眼睛休息一下,
远眺远处的景物或闭目休息几分钟,可以有效缓解眼睛的疲劳感。

再者,保持良好的用光环境也是科学用眼的重要方法之一。


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最好调节
屏幕亮度和对比度,使其与周围环境保持一致。

此外,保持充足的
室内光线,避免长时间处于昏暗的环境中,也有利于保护视力。

最后,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保护视力的重要因素。

保持充足的
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都有利于眼睛的健康。

此外,我
们还应该定期进行眼睛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眼睛问题,保护视力。

总之,科学用眼的方法对于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注意保持适当的用眼距离,注意眨眼和休息,保持良好的用光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视力,让我们的眼睛更健康地陪伴我们度过每一天。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科学用眼的方法,保护好自己的视力。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届全国“教案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教案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案设计一、个人介绍省份江苏赣榆县第一中学姓名贾莲莲通讯地址: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二、教案背景面对学生:高中学科:美术课时:1课时学生课前准备:搜集与本科有关的图片和音像视频。

三、教学课题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入门途径,培养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为今后的课程奠定基础。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及理性思维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让学生体验美术作品在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方面的多样性以及针对这些内容和形式而产生的多种欣赏方法,而不是单单了解一两幅作品。

教学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要多结合作品,把枯燥的理论加以“软化”,让学生多体验并留下印象。

四、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

需要指出的是,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对立的。

五、教学方法:展示法、教学目的、讲授法、对话法、设问法六、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形式。

2.技能目的: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3.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修养与能力。

也为今后独立进行美术鉴赏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4.情感目标:热爱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认识和尊重外国的优秀文化。

在美术鉴赏活动中更热爱和珍惜现在的生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关于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学习情况

关于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学习情况

关于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学习情况合理使用眼睛是指在学习和工作中,正确使用眼睛并合理安排眼睛休息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有关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学习情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合理使用眼睛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研究人员对眼睛健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

首先,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主张正确的用眼姿势。

正确的用眼姿势可以有效地减轻眼睛的疲劳感。

正常情况下,应该保持坐姿笔直,不低头或仰头。

同时,眼睛应该保持与目标物平行的位置,避免视觉的扭曲和压力。

其次,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主张保护眼睛免受过度紧张和长时间劳累的伤害。

长时间用眼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和视觉衰退。

因此,理论强调应该合理安排时间,适时休息眼睛。

通常建议每隔一个小时对视距离目标进行调整,并在每隔一段时间内闭上眼睛休息一下。

此外,理论还强调了合理使用眼睛与环境的关系。

工作和学习环境的亮度、顺光和色彩都会对眼睛产生影响。

因此,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主张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太亮或太暗的光线,避免过亮或过暗的颜色。

另外,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还重视眼保健操的进行。

眼保健操是一种通过眼部运动来增强眼部肌肉力量的方法。

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指出,经常进行简单的眼保健操可以有效地缓解眼睛疲劳和眼部肌肉疲劳。

此外,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关注饮食对眼睛健康的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富含维生素A、C和E以及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保护眼睛。

因此,理论建议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添加更多这些营养物质。

同样重要的是,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还强调了对眼科医生进行定期检查的必要性。

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眼睛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合理使用眼睛的理论是对眼睛健康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的一种方法。

它主张正确的用眼姿势、适时休息眼睛、创造适宜的环境、进行眼保健操、注意饮食和定期检查。

这些理论在促进眼睛健康和预防眼病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理论的实施需要个人的自律和坚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合理使用眼睛的益处。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美术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笔记本、笔二、教学课题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2、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三、教材分析学习重难点1、如何从多种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2、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本科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小组讨论,表演等形式,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四种鉴赏方式。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百度视频/dianying/20110304/85d89eaca94de03e.html1.观看视频片段:《英雄》。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色彩和整个画面氛围。

一件美术作品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欣赏(感悟、观察、研究和比较)。

(点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二、自主学习百度图片/detail?q=%E8%92%99%E5%A8%9C%E4%B8%BD%E8%8E%8E& fm=360onebox&pos=2&did=8257382862067054365#did=8257382862067054365&p os=2出示图片《蒙娜丽莎》和达芬奇自画像。

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比较他俩之间有什么联系。

分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教师简要介绍这幅画的历史文化背景,并总结: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

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三、共同探究1.感悟式鉴赏百度图片/detail?q=%E8%9B%99%E5%A3%B0%E5%8D%81%E9%87 %8C%E5%87%BA%E5%B1%B1%E6%B3%89&fm=QH360&pos=21&did=701066 6820439823881#did=7010666820439823881&pos=21《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绘耶稣在遭到罗马兵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 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后,门徒们显得困惑、哀 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这时,唯有 坐在耶稣右侧(即画面正方左边第三位)的叛徒犹大惊慌地 将身体往后倾,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 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画史上历来都是“马夏”并称的,因为他们的画风的确十 分相近。所不同之处在于:马远矜贵些。夏圭率性些;夏 圭用墨更淋漓些。
夏圭略晚于马远,钱塘人,在宁宗、理宗朝为画院待诏。 他的年辈随晚声誉却不低,御前画院十人,夏圭居其一, 与前辈名家苏汉臣、林春、李迪、马远等享受同等待遇. 他早年的山水较多李唐痕迹,中年以后渐渐形成自己的风 格。在布局上,他爱将景物集中于一边,或下半边或左右 侧,表现迷茫飘渺的空间意趣,人称“夏半边”。晚年的 风格更加简练豪纵。正如董其昌指出的,夏圭还吸收了米 家山水的墨法,他爱用泼墨湿晕,再秃笔焦墨点染。笔法 灵活多变,点、短线、小斧劈、大斧相间使用,使浓淡隐 约,云气微茫。
罗中立从八十年代初期以来一直坚持 着油画艺术的乡土主义立场。他早期的巨 幅起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曾经代表了 一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和进程。《父亲》一 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其画面 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 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 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 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 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 近
时代性:是说某些题材、内容只有在这个时 代才有,而不可能出现在别的时代。
地域性:是说某些题材、内容可能在这个地 区不断出现而对另一个地域来说几乎是不可 能的。
因此,美术作品的产生无论题材、内容、形 式、风格都受到时代性和地域性条件的限制。
罗中立 1948年生于四川重庆,毕业于四 川美术学院附中,198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 学院油画系,1986年毕业于比利时安特卫 普皇家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任四川美 术学院院长、教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 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受到了 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 制约,也就有了各种判断的角度由此 产生了分歧.
大卫三个雕塑比较
大卫 米开朗基罗
大卫 多纳太罗
渔笛清幽 夏圭

夏圭,中国南宋画家。字禹玉,钱塘(今浙 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其艺术活动时间约与马远同时而
稍晚,主要在南宋宁宗(1195~ 1224)、理宗(1225~1264)年间。宁宗时任画院 待诏,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夏 圭长于山水画,亦能画人物。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 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用墨善于调节水分,因取得更为淋漓滋 润的效果。在山石的皴法上, 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皴,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拖泥带水皴。 夏圭更善于表现烟雨迷□的江滨湖岸景色,其点景人物亦简括生动,楼台等建筑物不用界尺,信手而成,取景剪裁 极为精练。亦喜用一角半边的构图,故有“夏半边”之说,往往用寥寥几笔,表现出一个异常广阔、旷远的空间。 夏圭尤擅长布置铺排长卷构图,他现存的好几件名作都是长卷形式。
期的作品仍旧深沉地关注中国农民。厚重 朴拙的笔触和浓烈的色彩,以及特殊的光 线效果,无不抒发着画家深层意志中的情 感和对本土文化的深切关怀。
他根据多年来四川山区劳动、生活的感受, 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美术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 用巨幅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 实、善良而又贫穷的农民形象。他那古铜色 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德纳条条车辙似 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 不包含着画家深沉的感情和对造成这一现实 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 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正因为如此, 这一作品公开展出后,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强 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美术 作品之一。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 的眼睛
之美术作品的时代性、 地域性和创新性
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马远(12世纪中叶-13世纪上叶),河中人。号钦山。与夏圭同为南宋画院后 期的著名画家。画学李唐,精于山水,用焦墨画树石,以大斧劈带水墨为皴。 画峭峰直上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不见其脚,风格独特,世称“马一角”。 是因为他绘画的构图往往将实景置于画面的一角。然而除了一角的特写,他 也有全景山水,而且还充分发挥他全才的优势,其作品时而花鸟、山水结合、 时而人物、山水结合,时而人物、花鸟、山水结合,极其丰富多变。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1452-1519)
基督在即将被捕前
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
最后的晚餐 (壁画,484厘米×880厘米,1495—1497年, 米兰圣玛利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藏)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是文艺复兴时期意 大利最杰出的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
达·芬奇改变了文艺复兴早期对这一题材的对 称分列两侧,形成了一个穿插变化又相互统一的整体。 达·芬奇成功地运用构图和用光等手段,塑造了一系列个性 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后的晚餐》创作年代:1592 ~ 1594 年,是他晚期的光 辉杰作之一是为圣乔吉欧·马乔雷教会所作。油彩,规格: 365 x 568 公分,圣乔治教堂,威尼斯.意大利。这幅画是威 尼斯圣乔治教堂装饰组画中的一部份。在这一幅画中,丁托 列多仍然匠心独具的将两种不同的光源结合在一起 。
丁托列多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左边展示的是神奇得事迹, 右边描绘的则是日常的写实状况─仆人们向进餐者端上盘子。 这种日常生活和神奇事迹的紧密关系,借着具体的形象展现 出来,并以双重光源的对比加以烘托。正式这种紧密得关系, 丁托列多将宗教构图和其象征意义现现出来。
最后的晚餐
丁托列托是他的昵称,意为“小染色师”;这是因为他的父 亲乔凡尼·巴提司塔·罗布斯蒂,是布料的染色师(意大利语音 为“丁托雷”),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人,扬言要把提香的 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象结合起来,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大师。 为了取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他在创作中总是选取别人很少采 用的角度和构图,追求宏伟的气魄、强烈的戏剧性和突出的 光感,忽视人物内在气质和性格的刻画,主要从画面效果出 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