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复习第1、2、3、5、6课
七年级历史1~5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5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人教版)第1 - 5课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 北京人。
1.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 元谋人:-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 距今时间:约170万年。
- 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 北京人的发现。
-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 距今时间:约70 - 20万年。
3. 北京人的特征。
- 体貌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 生产生活:- 制作工具: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如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
- 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
- 使用火: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 半坡居民的生活。
- 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年。
- 生活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 房屋类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这种房屋一半在地下,屋内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
- 生产生活:- 农业: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 手工业:制作彩陶,陶器上有许多刻画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会纺织、制衣。
2.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 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
- 生活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
- 房屋类型:干栏式建筑。
这种房屋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适合南方潮湿的气候,可通风防潮。
- 生产生活:- 农业:种植水稻,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 手工业:制作黑陶,如猪纹陶钵;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骨哨。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 炎黄联盟。
- 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联盟打败蚩尤部落。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七年级历史上每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上每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不仅可以让人了解到过去的发展和演变,还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启示和教训。
作为初中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快乐而又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会从七年级历史的每一课知识点来介绍历史的那些事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第一课:人类文明演变在本章节,我们了解到了人类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一步步走向现代文明的发展史。
我们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不断进步的历史进程,从而促进我们更好地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第二课:古代文明-埃及文明这一章介绍了埃及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并让我们了解了埃及的古建筑、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古埃及历史,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全球文明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增进中国文化的研究汲取线索。
第三课:古代文明-希腊罗马文明本章从希腊、罗马两个国家入手,讲述了希腊罗马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
通过学习,了解了一些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以及它们的哲学思想,这样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进我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智慧。
第四课:中华文明的辉煌在这一章中,学生们会了解到中国历史中许多杰出人物,如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
同时,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魅力。
第五课:中世纪文化思潮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发展和思潮,让我们了解到文艺复兴运动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宗教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第六课: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这一章主要讲述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和影响。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理解工业革命对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经济发展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第七课:中国近代史的背景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如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形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基础。
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历史的复杂性,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演变与进步。
七上历史1-5课背诵知识点(空白)

七年级历史(上册)1-5课必背知识点(空白)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1.生活在的,距今万年。
2.会制造,使用3.是我国境内。
北京人:1.约万年前~ 万年前生活在。
2.具备人的 ,保留一些的特点。
3.能使用过着生活。
山顶洞人:1.约万年前. 生活在。
2.和现代人。
掌握了 , 技术把兽皮用骨针制作衣服装饰品,产生了的要求。
3.已进入了。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远古的传说1.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
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2.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
3.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后人尊称黄帝为“”,海外华人称自己为“”。
4.尧,舜,禹相继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这一制度称为“”。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1.约年,建立了位置:夏朝的,在今天的。
性质: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影响:①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的产生。
②社会结束,社会开始。
2. 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位子影响:从此王位代替了,“”变成了“”。
3.夏亡于,前后存在了多年。
二、商汤灭夏1.约公元前年,的首领建立了朝。
汤是有作为的君主,善于用人(如:伊尹),善待百姓。
强调“有功于民”。
2.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几次迁都。
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
从此,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了,所以商朝也称。
3.武王伐,商朝亡于。
三、西周的兴亡1.周文王重视农业,善于用人(如:)国力逐步强大。
2.公元前年,武王伐,通过大战,建立了周朝,都城在,史上称为西周。
3.分封制目的:为了。
内容:①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意义:开发的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公元前年西周灭亡。
七上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一、夏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展状况1.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历史1-10课复习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P2-5](及部分第二课)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
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
3、北京人的体质特点: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5、火的使用: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6、我国远古人类分布特点: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7、山顶洞人的体质特点:和现代人基本一样。
8、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原始社会。
第三课华夏之祖[P12-15]1、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人文初祖"指黄帝。
2、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原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所以后人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禅让: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做禅让(尧、舜、禹);品德高尚,受到百姓爱戴的人才具备禅让的资格。
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P20-24]夏朝(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西周(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2、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了夏朝建立商朝,他任用有才能的伊尹;周文王、周武王任用姜尚辅助自己治国。
七年级历史1—5课复习提纲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主题):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元谋人:地点在云南省元谋县,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他们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2、北京人:地点在北京龙骨山周口店,距今70万至20万年。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他们过群居生活,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山顶洞人:发现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距今约3万年,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用火方面,懂得人工取火。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 7000年。
住房是干栏式房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用骨耜耕作;懂得挖掘水井,饲养家畜。
会制作陶器,简单乐器,雕刻象牙和使用天然漆。
2、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
住房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的农作物是粟,使用磨制石器,称为新石器时代。
半坡人的陶器是最具特色的彩陶(典型代表:人面鱼纹彩陶盆),他们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3、原始农业的发展:这是人们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
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农作物耕种上,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第3课:远古的传说1、炎黄联盟:在阪泉之战中,黄帝部落打败了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
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了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炎帝的发明:传说中炎帝(神农氏)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历史七上1~19课每课知识点归纳

历史七上1~19课每课知识点归纳1.第1课: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社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主要以打猎和采集为生。
The origin of human societ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cient Stone Age, when people mainly lived by hunting and gathering.2.第2课: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奴隶制度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The slave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slavery system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lave society.3.第3课: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封建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Feudal society has a long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 feudal system is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feudal society.4.第4课: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近现代社会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经济为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Capitalist society is the main form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capitalist economy has played a driving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5.第5课: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替代形式,其核心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Socialist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alternative to capitalist society, and its core is public ownership and planned economy.6.第6课:古代的城市古代的城市多数由墙围城,城内有市场、衙门和寺庙等建筑。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6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6课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6课知识点总结
1.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的起源:人类的进化历程、早期社会的组织形式
-农业革命的影响:人类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生产的转变,农业带来的人口增长和社会分工的产生
-文明的发展:定居生活的形成、文字的出现、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形成
2.第二课:古代中国文明
-三皇五帝时期:伏羲、神农、黄帝、炎帝、轩辕黄帝的传说,中华民族的起源
-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起、西周的崛起和东周的衰落,分封制度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3.第三课: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封建制度:分封制、诸侯国、封建领地的管理
-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治理、汉朝的建立、汉朝的政治、科举制度的出现
4.第四课:周代的科举制度
-周代的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周礼、文武之道
-周代的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试的内容和考试形式
5.第五课: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出现、郡县制的实施
-思想文化:法家思想、焚书坑儒、统一的书写文字汉字、修筑万里长城
6.第六课:秦汉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农业:屯田制度、引黄灌溉、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
-手工业:冶铁、造纸、丝织等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商业:货币的出现、道路的修建和运河的开凿、农民起义对商业的影响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历史1到6课的知识点总结。
这些知识点主要涉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科举制度以及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的运作以及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七年级上册历史各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各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让我们了解过去的故事,体验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很多知识点和概念。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概述:第一课:古代人类的生活这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恐龙和早期人类的出现,以及人类如何适应环境,进行文化和文明的创造。
关键概念:进化、早期人类、石器时代、氏族社会、原始宗教信仰。
第二课:中国古代文明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文明,如何在黄河流域发展,以及殷商和商朝的兴衰。
关键概念:中华文明、黄河文明、殷商、商朝、甲骨文。
第三课:中国古代社会这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不同等级,如何组织家庭和家族以及不同的经济方式和制度。
关键概念:家族、宗族、农业、奴隶制、封建制度。
第四课: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这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如何建立不同王朝的帝国和不同的文化遗产如诗歌和戏剧。
关键概念:秦始皇、汉朝、唐朝、宋朝、诗歌和戏曲。
第五课:印度古代文化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印度古代文化,在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社会中的发展,包括佛教和印度教等宗教。
关键概念:波斯、佛教、印度教、恒河文明、摩揭陀王朝。
第六课:希腊罗马文化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古希腊罗马文化,如民主政治、哲学、科技和文学。
关键概念:希腊城邦、共和制度、古典艺术、罗马帝国。
总结历史课程提供了一个了解过去和现在的框架。
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古代人类、中华文明、印度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丰富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和概念是我们理解和评估现在世界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秦汉时期,为推进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起关键作用的是哪两位封建帝王?为加 强思想控制,他们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他们各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为强化监察制度,他们各采 取了怎样的措施? • 2、为开通西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是谁? 他出使西域有什么意义? • 3、丝绸之路的路线以及丝绸• 第2课 • 第3课 • 第5课 • 第 6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夏商西周的更迭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什么?时间?地点? 2、北京人生活年代,生活地点,主要特征(体质特征、工 具、使用什么火、过什么生活) 3、火的使用对人的进化起了怎样的作用? 4、山顶洞人生活年代,生活地点,主要特征。 5、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年代,生活地点, 在生产工具和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特点? 6、黄帝、炎帝各自的贡献是什么?他们被尊称为什么? 7、“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有什么寓意? 8、什么是“禅让”?在这种制度下产生的几位首领?大禹 治水的方法? 9、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依据、目的、内容、受封者义务、作 用? 10、分封制下的西周社会共分几个等级,他们分别属于哪一 阶层,分别是干什么的? 11、分封制下统治人民的手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