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园林差异简析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以及南北园林的差异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以及南北园林的差异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杜鹃是理想的观赏矮生地被植物,它宜种在中性偏酸的土壤里,而在碱性土壤中则生长不好,甚至死亡,地被效用就发挥不了。
茶梅宜种在偏阴之地,而在常日照的立地环境中则生长不好。
又如连翘和红花木都是喜温暖湿润的观色地被植物,适种于中偏酸性土壤,在园林造景中常被相间异色成片状色块或带状色块配置。
而迎春又是一种开花早、喜光、耐旱、耐脊薄、耐盐碱的早春观花型地被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点植或片植于假山水池驳岸处,以丰富景观效果。
小叶栀子、六月雪、九里香、夜来香等均是木本矮生香花型地被植物,均喜肥沃中性偏酸的土壤和耐半阴的立地环境。
南天竹果实鲜红、经冬不落,是理想的观叶观果植物,适种于中偏酸性土壤,是造园布局中经常被采用的地被植物。
还有八角金盘是一种强阴性耐湿的观叶地被植物,在一些居住环境偏阴之地成片配置,以增加居住区的绿量。
竹子能与自然景色融成一体,在庭园布局、园林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清静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以竹配置的庭园具有典型的东方园林韵味。
依竹之特性及具体环境需求在园林配置中,大中型竹可以竹为主,以群植、片植形式创造较为独立的竹林景观。
如落叶树种中的桃、梅、李、杏、杨树、刺槐、悬铃木、落叶松、金钱松、池杉等;具针状叶的喜光常绿树种,有马尾松、雪松、五针松、花柏、侧柏、龙柏等。
常绿阔叶树种中的海枣、白玉兰、银杏、榆树、榉树、栾树、无患子、槭树、喜树、桂花、丁香等也属喜光性树种。
常绿阔叶树种中的南天竺、黄杨、山茶、珊瑚树、八角金盘、十大功劳、海桐、杜鹃、肉桂、樟竹、蒲葵、棕榈等,及多数具扁平、鳞状叶的针叶树种,如香榧、云杉、红豆杉、罗汉松、罗汉柏等,大多为耐阴树种,其枝叶一般较茂密,生长速度较慢。
南方园林的常用植物(二)华北地区:适合作上木的有:银杏、白蜡、臭椿、合欢、槐树、栾树、刺槐、悬铃木、元宝枫、柿树、流苏、旱柳、毛白杨、白榆、皂荚、桧柏、侧柏、白皮松、雪松、油松、华山松、玉兰、洋白蜡等。
南北方园林建筑的赏析

南北方园林建筑的赏析
南方园林建筑和北方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设计理念、布局风格、植物选择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各自展现了独特的美学价值。
以下是南北方园林建筑的赏析:
南方园林建筑:
水池和流水:南方园林通常以水景为主要特点,有大面积的水池和流水,如池塘、湖泊、水榭等,形成迷人的水景效果。
花卉和竹林:南方园林注重花卉和植物的种植,常见的有牡丹、兰花、桂花等,竹林也是常见的景观元素。
亭、轩和廊:南方园林常设有亭、轩、廊等休憩和观景的建筑,供游客欣赏风景和休息。
古朴典雅:南方园林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讲究自然、恬静的氛围,注重营造一种意境和情趣。
以园林为主:南方园林的设计侧重于打造整体的园林环境,强调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的融合。
北方园林建筑:
围墙和砖石:北方园林通常设有围墙,营造私密感。
园林中常用砖石铺地,营造朴实的风格。
山石和假山:北方园林常用山石和假山,通过石景的布置打造山水景观,增加园林的层次和趣味。
松柏和蓬莱:北方园林常见的植物有松柏、柳树等,通过树木的布局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重视布局:北方园林注重整体布局和对称美,强调建筑和植物之间的平衡和和谐。
以建筑为主:北方园林的设计通常以建筑为主,强调建筑和园林景观的相辅相成。
无论南北方园林建筑,都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思想,以及园林艺术家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追求。
南方园林以水景和植物为主要特色,强调自然和优雅;北方园林以山石和建筑为主要元素,强调雄伟和坚实。
两者的美学风格各有千秋,都值得欣赏和品味。
南北方建筑差异

南北方建筑差异南北方建筑差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各自的传统建筑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建筑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三个方面来探讨南北方建筑的差异。
一、建筑形态南方建筑以水的元素为核心,在自然环境中融入了更多的水景和湿润的景观。
其建筑形态多呈现庭院式布局,如江南的园林建筑、岭南的民居等。
这些建筑一般采用矮墙围合,追求空间的舒适和开放感。
而北方建筑则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多重层次,往往以庙宇、宫殿、城堡等宏伟的建筑形式展现。
二、材料选用南方建筑多使用砖木结构,由于湿气较重,木结构能够吸收潮气,保持室内干燥。
同时,砖墙也具有保温、防潮的作用。
而北方建筑则主要采用砖石结构,能更好地隔绝寒冷气候的侵袭。
此外,北方建筑还采用了大量的瓦片,用以起到保温降温的作用。
三、装饰风格南方建筑追求自然和谐,讲究雅致、高贵的装饰。
房屋外墙往往以白墙为主,偶尔出现的彩色装饰多是以窗户、门框等作为点缀。
室内则常见精美的木雕和花鸟画,突出了艺术气息。
而北方建筑则更加注重雕塑和壁画的运用,给人以雄浑、壮观的印象。
建筑外观以红墙黄瓦为主,给人以深沉和厚重的感觉。
有了以上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南北方建筑在形态、材料选用和装饰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仅是由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的,也与地域文化、民俗习惯等有关。
南方地区多雨潮湿,空气湿度较高,因此南方的建筑形态更注重开放性和通透感。
而北方则寒冷干燥,由此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建筑形态的设计。
南北方建筑的差异既源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又承载了地域文化的不同。
这种南北方建筑差异代表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也为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无论是南方的园林建筑,还是北方的城堡庙宇,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探寻和研究。
这些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相互映衬、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建筑的多元风貌。
通过对南北方建筑差异的理解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更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岭南园林的差异中国历史悠久,黄河流域几千年前的生态环境与现在大不一样,那时有大片厚实的植被,水土保持较好,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古代创造出灿烂的文明。
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北方园林系统发源很早,规模很大,与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南方园林系统互有影响。
历代都以黄河流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
北方园林的特点:1.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江南园林的特点: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 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岭南园林的特点: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显得阴凉清淡.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算是北方园林的佼佼者,也是皇家园林的代表作,突出特点就是线条比较粗放,装潢比较奢华,大气,简单说来就是“雄”苏州园林算是南方园林的代表,大部分都是些达官贵人退休以后隐居的地方,突出特点就是小巧玲珑,清秀淡雅,简单说来就是“秀”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北方园林的特色在皇家、寺观、私家园林中都有表现,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山、仿景缩景、障景漏景等方面,从内容的布局特点上看,主要表现为儒道佛三家对园林的渗透。
中国古典园林-南北差异

私 家 园 林
谢谢大家!
成员:滕满婷 侯观花 齐云英 刘密 邓亚京 朱敏 李磊
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山水的景观特点和有利条件吸取唐宋明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江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综合提高把园林艺术与技术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典范
主 讲 刘 密 园林四班
中国古典园林 南北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 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 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 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 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 化遗产。
苏州园林
• 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 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 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根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 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 (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 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 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 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宫殿区
• 避暑山庄可分为宫殿区 和苑景区两部分,避暑 山庄宫殿区建筑风格独 特,它没有紫金城宫殿 之华丽感,建筑基座与 民宅相似,青砖素瓦, 装修古朴淡雅,不施彩 绘,木显本色,显得格 外清爽、古朴、淡雅而 恬静。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 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 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 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 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 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 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 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 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 较少。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 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南北方园林

浅析中国南北方园林特点和差异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住房建筑的需求后,便有了对居住环境美的追求,而后便发展出了现在被称之为的园林,它在学科上的专业解释为: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古典园林建筑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有关典籍记载,中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发展到汉朝称之苑。
到了明、清,则迎来了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
皇家园林创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最为活跃。
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建造大规模写意自然园林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圆明园”、“避暑山庄”、“畅春园”等等。
私家园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为主要成就,如“沧浪亭”、“休园”、“拙政园”、“寄畅园”等等。
同时在明末还产生了著名的园林艺术创作理论书籍《园冶》。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中国古典园林还常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方式来表达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
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中国园林由于地域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文化的差异,形成了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的南北方园林,典型代表为中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浅析中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差异

浅析中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差异中国在南北方面划分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指由秦岭——淮河划分的,并大致是由西向东奔流态势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
南北区分先秦即已存在,魏晋南北朝时得以进一步加深。
园林是在固定的地点和空间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人文特征,为人们提供一个观赏、休闲、居住和游玩的地方。
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产生的一种结合艺术与生活的形体设计,是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条件下把中国民族精神与自然结合的综合环境设计。
纵观历史,园林由最早满足封建帝王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范围开始,至唐宋时达造园鼎盛高潮,明清时又产生造园理论及专业造园家。
在这一发展演进历程中,园林同时受到儒、道、佛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与其他门类艺术密切结合,构成独树一帜的园林艺术而闻名于世。
它所表达的是再现自然,超凡脱俗,寄情山水,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追求,强调的是内函深远的意境。
而一般来说,由于建筑风格与特点的不同,我国的园林根据地域,一般可以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有地理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历史的遗迹、以及气候的影响等等的原因。
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代表,一般以帝王宫苑为典型,也可被称作皇家园林,而南方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又称私家园林。
一、南北园林风格比较中国古典园林可分四大类,即帝王宫苑、第宅园林、寺庙园林和风景名胜地。
从分布的地理位置看,南宋后的园林主要集中于北方的北京、承德,长江下游的南京、杨州、苏杭一带及珠江三角洲一带。
因各自风格不同,习惯上又称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第宅园林即江南园林,可谓中国园林之精华,其造诣是运用中国绘画理论于造园艺术。
意即把两度空间的山水画立体化,把自然山水浓缩于较小的空间内,与建筑景观融为一体。
北方园林,大多是服务于封建统治阶段的皇家苑囿,其营建布局与宫殿规制密不可分,大体量、大规模格局充分体现皇权统治的象征。
尽管园林也有垣墙围护,因为园林范围太大,使得垣墙的空间限定感消失。
南北园林对比(个人作业)

色彩处理
一、意境:
南方园林(私家园 林)以文人士大夫 不满现状, 隐逸遁世 作为意境的核心。
北方园林 (皇家苑囿)归 根结底是藉以园林造景表 现天人感应、皇权至尊、 纲常经纶等的象征寓意, 从而达到巩固帝王统治的 目的。
二、风格
(南方私家园林)淡雅、跷曲、轻巧、活 泼、纤细、含蓄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之
南 北 园 林 对 比
主讲人:李江媛
—
概况
北方园林
多皇家园林,有皇城禁苑、近郊宫苑和远 郊离宫等类型。皇家园林富丽堂皇,气势恢弘。 建筑物大都有轴线贯通。
江南园林
多私家园林,小巧玲珑,清平淡雅,曲折幽 深,多文人情趣,书卷气息。主要建筑物大都有 临水或迎面开敞的厅堂。
对比要点
造成南北园林差异的原因:
地Hale Waihona Puke 位置的差异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历史的遗迹
气候的影响„ 但是归根到底气候资源显然是最 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了。
我的分析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北方皇家园林)凝重、富丽 崇高,较平缓、厚重、庄严、粗 壮、朴拙。
三、平面布局
南方自然:
北方对称:
四、空间尺度
北方:较封闭,内外 空间分界明确。
南方:空间开敞通 透.内外相互穿插渗 透。景中套景,层次 变化十分丰富,建筑 尺度非常小巧。 南北园林或是民居、宫殿庙宇建筑,往往与该地方人的 性格相应。 可用“挺秀”和“雄健“分别来概括南北园林建筑形象
五、空间性格
南方园林: 曲折幽深
北方园林:
开敞恢宏
六、建筑外观
相当严谨、 粗壮、朴 拙。
相较北方 而言轻巧、 玲珑、纤 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北园林差异简析
作者:郭皛
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01期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本文从新的角度对古典园林进行了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差异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差异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研究,我国的造园活动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园林的最初形式是囿,即在自然环境中圈定一块区域,作为王公贵族狩猎游乐的场所。
囿这种最原始的园林形式,对自然的改造最小,人为建设的痕迹亦最少。
秦汉时期,帝王们开始兴建豪华的苑,作为自己游乐的场所。
此时还出现了私人建造的花园。
魏晋南北朝时期,隐逸之风盛行。
一部分文人士大夫归隐山林,衣褐躬耕;另一部分则开始为自己养性修身而造园。
此时的园林已不同于圈定自然的原始园林,人工山水渐渐成为造园的主要元素。
唐宋时期是古典园林的勃兴阶段。
这个时期,文化飞速发展,文人们开始参与造园活动,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趣。
文人造园为园林注入了雅逸的新内涵。
诗词的兴盛为造园创设了深刻的主题,而文人画的出现则为造园提供了造景的蓝本。
此时的园林已由单纯求自然之形发展为兼得自然之意。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
相比唐宋园林,明清园林的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系统而完善的造园理论指导下,明清园林达到了一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顶峰。
2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方式有许多种。
如可分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两类,亦可分为皇家系统的园林、官僚地主富商的园林、寺院祠堂的园林和名胜游览地的园林四类,还可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三类。
3 南北园林的对比分析
南北园林在建造时虽有互相借鉴之处,但仍各具特色。
下面便就七个方面来分析南北园林之间的差异。
3.1 园林服务对象的差异
纵观历史,大多数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于北方,这就使得北方园林多为服务帝王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而南方园林则大多是商人文人士大夫的私园,如江苏扬州的个园、广东东莞的可园。
3.2 园林功用的差异
服务对象不同,使得南北园林的功用也有了分别。
北方园林因其多为皇家园林,则主要是供帝王游乐,而非帝王长期居留之处。
所以北方园林大多为行宫形式(如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或是宫殿的附属花园(如北京的故宫御花园)。
南方园林多为私园,故等同于私宅,或可称为宅园。
这些园林是主人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与住宅融为一体的,而非住宅建筑的附属物。
3.3 影响园林的地理因素的差异
北方的地形较为平坦,水资源不及南方丰富,湖山潭岭相对较少,气候比较干燥与寒冷,植被亦不及南方茂盛。
南方的地形多起伏,水秀山清,气候较为湿热。
相比来看,北方自然条件不及南方优越,限制较多,不宜造园。
“江南园林甲天下”也与其良好的自然环境有极大关系。
3.4 园林规模的差异
北方虽有小园,如山东潍坊的十笏园,但仍以大园居多。
毕竟以皇家园林为主的北方园林在兴建时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且在土地的征用上没有太多限制。
这些园林不仅面积广大,而且建筑物的数量、尺度亦是南方园林所不能及的。
秦汉时的上林苑,“跨渭水南北,广三百余里”,“有苑三十六,宫十二,观三十五”。
宋代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环溪》中所记载的王拱辰私园中,“‘凉榭’、‘锦厅’,其下可坐百人,宏大壮丽”。
北京的圆明园“广亘二、三百亩”,颐和园则有四千三百多亩。
3.5 造园元素的差异
3.5.1 建筑的差异
清代沈元禄曾谓:“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故园林是以建筑为主体的。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有厅、堂、馆、楼、阁、轩、亭、榭、舫、廊、桥等。
北方园林中的厅堂楼阁等相较南方的更为宽大,但在建筑的装饰上往往不及南方,一般较简单。
南方园林园小而水多,故常临池修建亭榭,且有许多厅堂亦建于临水的位置。
舫作为一种模仿船的建筑,通常建于水边。
但因南方园林多为小园,一般不兴建舫。
南方园林中的廊也存在差异。
北方园林多为较长的直廊,而南方则常见较短的曲廊。
南方园林水多故桥多,且曲桥、小桥多;而北方通常建较长的直桥。
南北园林建筑上的飞檐亦有差异。
北方园林中多为平缓的飞檐,近于唐代风格;而南方园林建筑的飞檐跷曲,大抵可比作“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样式,显得更为精巧。
在墙的设计上,北方园林的墙面厚重,形式比较单一,通常没有漏窗,洞门亦较方正;南方的墙面轻巧,富于变化,漏窗较多,洞门形状亦多样。
3.5.2 花木的差异
由于南北气候不同,南北园林中所植花木自然有所不同。
大型植物中,北方以松、槐、杨、柳、石榴居多,种类相对单调;南方则还有玉兰、桂花、芭蕉等,且多有使人不俗的竹子。
兰花、山茶多见于南方园林,而牡丹、月季则常用来点缀北方园林。
3.5.3 山石池沼的差异
园林规模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南北园林在叠山理水上的分别。
北方多大型皇家园林,通常不造设假山水池,而直接利用真山真水,如北京颐和园的万寿山与昆明湖。
在南方造园时考虑到面积的限制,则只能叠山造水,如江苏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江苏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
3.6 造园手法的差异
抑景是为了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南方园林为了在有限的小面积内造设无限的空间,则常用此法。
借景则是借园外之物生园内之色。
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中说:“园林巧于因借”,“构图无路,借景在因”。
无论南北,设计成功的园林无不运用了此法。
但北方园林多为实墙,常为远借;南方
园林多有漏窗,可邻借。
3.7 园林风格的差异
北方园林严整而肃穆,气势恢宏,以壮夺人;南方园林灵动而活泼,精妙小巧,以秀拔筹。
北方园林若七尺须眉,有吴带当风之逸气;南方园林乃小家碧玉,有曹衣出水之谨丽。
北方园林在色彩上多用暖色,如朱、金、赤,彰显富丽,若大小李将军之金碧山水;南方园林则多用冷色,如青、灰、白,求其淡雅,如李可染之《杏花春雨江南》之感。
北方园林相对封闭而南方园林通透。
北方园林外向,一进园门常可览全园风光,不够含蓄;南方园林因其面积限制则更内向,善用层次,妙在含蓄,曲曲折折使游人左右顾盼皆有美景,趣味加深,一进园常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