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合集下载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据统计,全球约有4.25亿人患有糖尿病,而中国更是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那么,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糖尿病的类型。

糖尿病可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一型糖尿病是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素产生细胞导致的,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甚至不能分泌胰岛素。

二型糖尿病则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

下面我们将分别探讨这两种类型糖尿病的原因。

一型糖尿病的形成主要与遗传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科学研究表明,一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与遗传密切相关,某些特定基因突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另外,免疫系统异常也是一型糖尿病形成的重要原因。

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胰岛素产生细胞时,胰岛素分泌功能将受到损害,导致血糖无法有效地被调控。

而二型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则更加复杂多样。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

过度的体重和肥胖是二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由于长期摄入高脂高糖的食物,人体脂肪堆积过多,特别是腹部脂肪,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

此外,缺乏体育锻炼和长时间久坐也会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遗传因素在二型糖尿病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家族病史是患上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那么他自己也有较高的患病风险。

此外,一些与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作用相关的基因突变,也会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除了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外,一些慢性疾病也与二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例如,高血压和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由于血管功能异常,造成组织器官的供血与代谢紊乱,易于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诱发糖尿病。

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是二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

该综合征会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增加患病风险。

总结起来,糖尿病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ppt课件

糖尿病的相关知识ppt课件
不良反应: ① 可引起低血糖 ② 引起体重增加
服药时间:诺和龙应在餐时服(服药后必须 吃饭,服了药不吃饭起不到降糖的作用)
B、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 1、双胍类
• 药物: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
(格华止)
• 特点:增强肌肉、脂肪等外围组织对葡萄
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肠道吸收葡萄糖, 抑制肝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增强机 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不引起低血糖反应。
• ③根据肝肾功能选药:肝功能不全者特别
禁忌噻唑烷二酮类(文迪雅)其他口服降 糖药也要慎用;肾功能不全者可选格列喹 酮(糖适平);肝肾功能均不全者用胰岛 素治疗。
④根据Ⅱ型患者有合并症时的选药
• Ⅱ型糖尿病合并肝脏疾病:此时不宜选用
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宜 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拜 糖平)、伏格列波糖(倍欣),因为此类 药主要在肠道被细菌或消化酶降解,主要 经粪便排泄,小部分从尿中排出,因此对 肝脏影响较小,中成药糖脉康、参芪降糖 颗粒也可使用,如血糖不能降,则改用胰 岛素注射。
阿卡波糖 拜糖平
100~300, 分3次用
抑制α葡萄糖苷 吃第 酶(如麦芽糖酶,一口 淀粉酶等),延 饭的
胃肠道反应、 与磺脲类或 胰岛素同用

缓葡萄糖吸收。 同时 时,发生低
酶 抑 制
伏格列波 糖
倍欣
200~900, 分3次用
可单独用或与双 胍类合用。
服本 品
血糖

七、糖尿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新进展
适用患者:Ⅱ型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明 显增高者,可单独用也可双胍合用。
不良反应: ① 胃肠道反应 ② 和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时, 可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
13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有哪些主要症状表现? 尿量增多 喝水增多还总是觉得口渴 饭量增加却又容易饿 身体在不知不觉中消瘦、 乏力
这是糖尿病 的典型表现, 但您一定要 提高警惕, 因为在很多 情况下,糖 尿病是在不 知不觉中侵 蚀您的身体, 您开始可能 并没有明显 的不适感。
14
判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血糖水平与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根据空腹 (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 入)、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
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比较稳定 (4.4-6.1mmol/L),饭后血糖 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有暂时的升 高,但饭后2小时血糖浓度不超 过7.8mmol/L。
定期并 及时了 解您的 血糖状 况,对 您的治 疗非常 重要!
被严重破坏,胰岛素生成明显 泌胰岛素
减少。
的细胞, 我们称之
1型糖尿病患者需用胰岛素来 为β细胞。
维持血糖控制。
6
糖尿病的分型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的90-95%:
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为肥胖或超重者, 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 上的缺陷。
2型糖尿病病人多数起病隐匿,约50%的 病人无任何症状,而容易延误诊断。多 数患者仅需口服降糖药治疗就能达到满 意的血糖控制。
缺乏运动
2.环境
正常:BMI在20-23 肥胖:BMI≥30
超重:BMI≥25
年龄
生产过重体重婴儿 (4公斤或以上)的母亲

11
2型糖尿病高血糖的产生机制
胰岛素分泌受损
高血 空腹高血糖 糖症 餐后高血糖
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
肝糖产生
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12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糖尿病形成的因素

糖尿病形成的因素

糖尿病形成的因素为什么现在的老年人一不小心就会患上糖尿病呢?您知道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吗?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1.遗传因素遗传缺陷是糖尿病的发病的基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也就是说,如果你父母患有糖尿病,那么和无此家族史的人相比,你患上糖尿病的几率就会增大。

2.免疫因素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糖尿病患者的血清中会发现多种免疫性抗体。

其机制主要在于,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使机体内部免疫功能紊乱,产生一系列的针对胰岛B细胞抗体物质。

这些抗体物质会直接造成胰岛B细胞的损害,导致胰岛素的分泌缺乏,从而引发糖尿病。

3.精神神经因素精神的紧张、心理的压力会引起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胰岛素的对抗激素。

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4.病毒感染I型糖尿病的发生常与某些感染有关或感染后随之发生。

病毒感染后,糖尿病发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可能由先天决定。

易感性可能意味B细胞对某一病毒特定剂量的敏感性;或对某一表达在B细胞病毒抗原或轻微B细胞损害过程中释放的自身抗原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的倾向性。

5.饮食成份结构不合理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

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

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一项调查证实,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

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

如何防治糖尿病?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锻炼身体,注意饮食搭配,避免服用高糖食物。

同时配合服用欧洲蜂胶BECHIPROPOL来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资料

糖尿病资料

糖尿病资料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和利用缺陷。

长期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会导致多系统损害,包括眼、肾、神经、心脏和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和衰竭。

在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能会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酣症酸中毒(DKA)和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流行病学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在不断攀升。

以2型糖尿病为例,根据2013年的全国调查数据,患病率为1.4%,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11.1%比9.6%)。

不同民族之间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满族、汉族、维吾尔族、壮族、回族和藏族的患病率分别为15.5%、14.7%、12.2%、12.0%、1.6%和4.3%。

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3%。

肥胖和超重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升高了2倍。

根据体质指数(BMI)分层显示,BMI<25kg/m^2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7.8%,25kg/m^2≤BMI<3kg/m^2的人群患病率为15.4%,BMI≥3kg/m^2的人群患病率为21.2%。

疾病分类目前我国采用XXX1999年的病因学分型体系,将糖尿病分为以下四类:1.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可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无自身免疫证据);2.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随着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随着胰岛素抵抗;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病因学相对明确,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的一些高血糖状态;4.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不包括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的病人。

就诊指南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就诊科室为内分泌科。

常用药品包括磺酰脲类、二甲双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

常用检查包括尿糖测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什么是自由基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

什么是自由基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

什么是自由基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自由基,因其能够引发许多疾病和加速衰老而“臭名远扬”。

那么何谓自由基?简单的说,就是在我们这个由原子组成的世界中,有一个特别的法则,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它的外围电子就一定要配对,如果不配对,它们就要去寻找另一个电子,使自己变成稳定的元素。

科学家们把这种有着不成对的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叫做自由基。

当一个稳定的原子的原有结构被外力打破,而导致这个原子缺少了一个电子时,自由基就产生了。

它非常活跃,强烈的渴望寻找到能够与自己结合的另一个电子,有时甚至去抢别人的电子,也就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当它与其他物质结合的过程中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时,就会恢复平衡,变成稳定结构。

这种电子得失的活动是自由基让细胞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根本原因。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的身体内都免不了会产生自由基,因为人体要新陈代谢,身体每时每刻都从里到外的运动,每一瞬间都在燃烧着能量,而负责传递能量的搬运工就是自由基。

当这些帮助能量转换的自由基被封闭在细胞里时,它们对生命是无害的。

而且人体内有一套抗氧化的免疫系统与物质可以消除自由基,借助充足的营养,这套系统可以维持正常运转。

但如果自由基的活动失去“控制”,超过一定的量,生命的正常秩序就会被破坏,疾病可能就会随之而来。

自由基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是其致病的基础,由于人体是由各种各样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因而自由基对不同细胞的损伤可导致表面看起来毫无关联的疾病。

如:当产生自由基大于清除自由基时候,就会攻击细胞:当自由基攻击细胞膜时,就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使不饱和脂肪酸变成饱和脂肪酸,使得细胞不能从外部吸收营养,也排泄不出细胞内的代谢废物,并丧失了对细菌和病毒的抵御能力;当自由基攻击细胞质时,就会产生多种炎症,导致细胞衰老;当自由基攻击细胞核时会攻击正在复制中的基因,甚至会破坏细胞内的DNA,加速人体的衰老,并导致癌症的产生。

自由基导致衰老的加速,衰老又使得人体在“控制”自由基方面的功能减弱,自由基和衰老使得人体的健康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自由基侵蚀眼睛晶状体组织会引起白内障。

《血糖控制一本就够》书评【精选】

《血糖控制一本就够》书评【精选】

《血糖控制一本就够》读后感1.书籍简介近年来,糖尿病在国内愈发流行。

我们应如何做才能预防糖尿病?如果患病了,我们又该如何控制?这些问题在这本书中,你都可以找到答案。

2.作者简介本书主编为北京协和医院营养师李宁、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李乃适,他们在糖尿病防治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和积累。

3.读后感管住嘴、迈开腿是防治高血糖的基础。

早监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只要采取得当的措施,糖尿病完全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天打开手机点上一份外卖、一杯奶茶,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

这种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也在无形中诱发着糖尿病。

有数据显示,每100个中国人中就有10个人患有糖尿病,从流行病学角度看,这个数据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因此,我们亟需对糖尿病形成系统的认知,了解糖尿病的形成机制及发展进程,从而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糖尿病形成的机制和原理。

首先,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叫做血糖。

作为一种单糖,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其余的碳水化合物则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可以说,血糖的转换过程非常复杂,受到一系列内分泌激素的调控。

任意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如葡萄糖的来源过多、去路减少,或调节糖代谢的激素发生了变化,都可能造成人体血糖升高。

那么血糖升高了就一定是糖尿病吗?作者告诉我们,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胰岛素的功能紧密相关。

简单来说,我们体内的胰腺组织内有一个个的细胞团,它们被称为“胰岛”。

胰岛上主要有两种细胞,分别为β细胞和α细胞。

胰岛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当胰岛β细胞感知到血糖升高时,便开始分泌胰岛素进入血循环。

反之,当身体感知到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胰岛α细胞则开始分泌胰高血糖素进入血循环。

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人体的血糖得以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可以说,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降糖激素,也是维持人体血糖水平稳定的重要调节激素。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
磺脲类
代表药:拜糖平服用方法: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副作用: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反应(需进食单糖类食物如蜂蜜葡萄糖方可缓解)、产气多
代表药:消渴丸服用方法:饭前用温开水送服副作用:低血药:达美康服用方法:餐前半小时副作用:低血糖反应、消化道反应
中成药
胰岛素
“五驾马车”之药物
血管系统病变
神经系统病变
糖尿病高危因素
糖尿病家族史 工作生活压力 肥胖 巨大婴儿分娩史 缺乏运动 年龄 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
“五驾马车”之饮食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不等于“饥饿疗法”
适当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同时还要保持营养平衡
饮食治疗的原则
已开封的胰岛素可室温保存,在 28 d 内使用是无菌的,但随存放时间延长,药物效价下降,因此应减少药液开启后的存放时间。具体每种胰岛素应遵循该产品说明书保存。
2、胰岛素注射前排气,注射完停留
注射前首先要排气,排气步骤:注射前,将剂量调节旋钮拨至2 U ,针尖向上直立,手指轻弹笔芯架数次,使空气聚集在上部后,按压注射键,直至一滴胰岛素从针头溢出,即表示活塞杆已与笔芯完全接触,且笔芯内的气泡已排尽。如果排气不充分,会导致注入药量不准,影响血糖达标。此外,从完全按下拇指按钮后至针头从皮肤拔出之间需要停留10 s,这可使注射药物有足够时间分散于组织中和 ( 或 ) 在组织内扩散。 注射药物剂量较大时,有必要超过10秒。
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
心跳加速严重饥饿冒冷汗发抖
全身无力头痛焦虑不安当血糖严重过低,病人会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低血糖出现时,病人应立即进食:两粒果汁糖或三分之一罐含糖汽水症状改善后应进食:两块饼干或一块面包或一小碗饭或一小碗面
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哪里治疗糖尿病更专业呢?
我国是2004年引进该手术,从2004年3月实施第一例胃旁路手术开始后5年时间里,中国已有多家医院开始用胃旁路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现在已成功开展手术10000多例,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率达到92.6%,同时有效预防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形成因素很多,所以在治疗糖尿病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治疗,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致使糖尿病的形成有哪些因素呢?
1、长期饮酒
也是常见冲的糖尿病的病因,在日常生活中少量地喝一些红葡萄酒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但长期中度(每天饮酒50毫升)以上的饮酒,肯定对血糖有不良影响。

男性持续饮酒者较之不饮酒者4年内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增加40%。

2、遗传
糖尿病病有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和遗传倾向,据估计人群中至少20%~40%的血糖变异是由遗传决定的,同样属于常见的糖尿病的病因。

双亲无糖尿病的子女发病概率为3%;父母一方有糖尿病的发病概率为28%;双亲均有糖尿病者,其子女糖尿病发生概率达46%。

3、超重肥胖
无论糖尿病人群还是血糖正常人群,也无论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动脉血糖与其相对体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也就是说,体重越高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越大。

这是糖尿病的病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关于胃转流是怎么做到治疗糖尿病的呢?
胃转流手术是当前国内治疗2型糖尿病非常有效的方法,国内大约有一万多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手术走向健康,尽管如此,还是有一部分对于手术还是存在一定疑虑,专家表示:存在疑虑是非常正常的,因为手术本身就是治疗糖尿病新方法,再加上引进国内不长时间,但不得不承认,胃转流手术针对2型糖尿病确实有很好效果。

胃转流手术是通过改变食物流向来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到目前为这,济南糖
尿病医院已有500余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济南糖尿病医院接受胃转流手术治疗,在对他们的长期随访中,无一人复发。

术后半个月内,大部分患者的血糖下降至正常水平,98.5%的患者,术前明显的2型糖尿病并发症明显消失或缓解。

(本文由济南糖尿病医院供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