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1 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 教案

合集下载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2《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2《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2《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是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3.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以及这些保护的来源和意义。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漫画、图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法律法规保护自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侵害自己权益的情况,但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以及这些保护的来源和意义。

2.使学生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

3.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以及如何在这些保护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教学难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典型案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资料。

2.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以便于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播放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吗?这些保护的来源和意义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些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

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课件《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课件《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我明白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未成年 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应该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 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遵纪守法的必要性
我深刻认识到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 尽的义务,尤其是对未成年人来说。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THANKS
感谢观看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 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学校应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 的网络素养;家长应加强对孩 子上网行为的监管和引导,培 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
03
自我保护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01
02
03
了解社会安全信息
关注新闻报道,了解社会 安全事件,提高对安全问 题的警觉性。
学习安全知识
通过学校、家庭等渠道学 习安全知识,了解如何应 对各种安全威胁。
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的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课程背景
社会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 和受侵害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 法》为未成年人提供了特殊的法 律保护,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不
受侵犯。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 未成年人保护法》展开,通过案 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 生深入了解法律知识,提高自我
培养安全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警 惕,不轻信陌生人,不随 意透露个人信息。
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学习防身术
学习一些基本的防身术, 如防身技巧、逃跑方法等 ,以应对可能的身体威胁 。
掌握自救技能
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自 救技能,如火灾逃生、溺 水急救等,以应对突发事 件。
学会寻求帮助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2《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说课稿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2《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说课稿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2《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是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13.2课的内容。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以及这些保护的内容和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但是对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相关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可能会对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以及这些保护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以及这些保护的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和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法律法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案例的介绍,引发学生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理解未成年人受到的特殊保护以及这些保护的意义。

3.知识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4.实践演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运用法律法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法规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版七年级下册2023第五单元珍惜特殊保护第13课法律护我成长(9)

初中道德与法治苏人版七年级下册2023第五单元珍惜特殊保护第13课法律护我成长(9)

第13.1课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一、选择题1.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权利予以明确规定并进行保护。

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来看,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①生理和心理上还不够成熟②家庭、学校教育存在失误③社会风气不好④辨别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弱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2.国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从未成年人角度看,是因为()①社会上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利益的现象②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不够成熟③未成年人是“中国梦”的实现者④未成年人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和侵害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①③3.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象是()A.有违法行为的未成年人B.随父母进城打工的农村儿童C.有残疾的儿童D.已满18周岁的在校高中生4.在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5.我国立法已经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

制定这一法律体系的原因是()①未成年人明辨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②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③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④社会上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6.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修改后的《守则》删除了旧版中的“见义勇为、敢于斗争”。

该举措表明()A.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与中小学生无关B.未成年人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应该受到无任何约束的保护C.国家加大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 D.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以达到最优化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

下列选项中涉及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是()①预防未成人犯罪法②选举法③义务教育法④继承法⑤刑法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A. ①②③④B. ①④⑤⑥C. ②③⑤⑥D. ①③④⑤8.对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迷信等有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进行全面清理的行动有利于()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②净化社会风气③促进精神文明建设④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9.(2023·湖北黄冈)2023年8月,全国禁毒办发布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23~2023)》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把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我们受特殊保护》教案

我们受特殊保护》教案

《我们受特殊保护》教案第一章:认识特殊保护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特殊保护的定义和意义。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能需要特殊保护。

1.2 教学内容:介绍特殊保护的概念和种类,如未成年人保护、妇女保护、老年人保护等。

讨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例如保护弱者、促进社会公平等。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有关特殊保护的短片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特殊保护的理解和经历。

第二章:未成年人保护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性。

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2.2 教学内容:介绍未成年人保护的背景和原因,如未成年人身心发展不成熟、易受伤害等。

讲解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如《儿童权利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案例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章:妇女保护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妇女保护的必要性。

让学生知道妇女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3.2 教学内容:介绍妇女保护的背景和原因,如性别歧视、家庭暴力等。

讲解妇女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有关妇女保护的案例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四章:老年人保护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年人保护的重要性。

让学生知道老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4.2 教学内容:介绍老年人保护的背景和原因,如老年人易受忽视、生活质量下降等。

讲解老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看有关老年人保护的案例视频,引起学生的关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五章:特殊需求人群保护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特殊需求人群保护的意义。

让学生知道特殊需求人群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

初一政治下册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案.

初一政治下册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案.

初一政治下册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案2018-12-02一、教学目标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名称,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

2、能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现象和行为。

3、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未成年人深深的、浓浓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末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课前,每位同学发一张小白纸做准备)同学们,请先阅读两则材料进行思考后回答问题:材料一:2002年9月29日,我国公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该《条例》于是2005年11月15日实施。

其第9条规定:中、小学校园周围环境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媒体显示)材料二:2004年1月,我国下发了2004年第2号文件:开展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施的专项治理。

该通知明确规定:网吧自设立以来,两次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责令停业整顿;对累计三次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情节严重或规定营业时间以外接纳未成年人的,一律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媒体显示)1、为什么不得在中、小学校园周围环境200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媒体显示)2、为什么要对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网吧进行处罚?(媒体显示)从刚反馈的情况可以看出:网上的不良影响太多。

例如:网络游戏、恐怖、暴力等有害信息,会影响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学校附近地方设立网吧会影响我们的学习。

国家之所以这样一规定,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维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而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里,国家为我们未成年人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防线。

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的四种保护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共同探讨的课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苏版《道德与法治》初一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案

苏版《道德与法治》初一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教学案
苏版《道德与法治》初一下册: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未成年人受国家专门爱护的缘故 。明白我国对未成年人给予专门爱护的相关法律及其规定,感受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专门关爱和爱护。
过程与方法:增强正确判定违反未成年人爱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法律爱护意识;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的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和四位一体,构筑起保证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形成全社会关怀、爱护未成年人的和。
(3)宪法和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受到专门爱护的权益,我们要自己的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同时要他人的权益,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经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2.增强正确判定违反未成年人爱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3.树立法律爱护意识;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的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学习重点:明确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爱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学习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种爱护,如何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3.爱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①法律: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
②专门法律:未成年人爱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4.爱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
①家庭爱护 (基础)②学校爱护 (重要作用)
③社会爱护 (必许多的组成部分)④司法爱护(重要保证)
5.青青年应如何样正确对待法律的关爱?
我们要珍爱自己的权益,依法行使自.未成年人的含义?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2.未成年人需要专门爱护的缘故?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爱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操纵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阻碍和不法侵害。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1《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1《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1《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3.1》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相关知识。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以及法律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规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3.提高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2.法律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3.学生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增强法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材料,便于进行情景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让学生结合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巩固(5分钟)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意义。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开展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名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护未成年人的相关条文
宪法
刑法
民法通则
婚姻法
收养法
……
目的是让学生感知相关法律
5、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得出结论: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明天!
启示:来自社会上的不和谐因素,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伤害。
从而得出结论: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社会上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伤害。
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体会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的必要性。
3、出示幸福观、友谊观、英雄观、法制观。
说明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比较弱,是弱势群体。
启示:来自学校方面的不和谐因素,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伤害。
案例三:2015年5月7日17时30分,被告人丁某的妻子在医院生下一名女婴。经检查发现女婴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等疾病。因救治女婴的费用高、风险大、成功率低,被告人丁某为逃避救治、抚养义务,于2015年5月10日凌晨2时许,将女婴遗弃在一农贸市场摊位后离开。当日早晨五点半,女婴被群众发现,后经抢救无效于2015年5月11日死亡。
2、出示一则案例,并思考
请问:(1)、此次事故你认为责任在谁?为什么?
(2)、这则案例给你什么启示?
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除了这两部专门法律之外,还有其他法律的规定。
3、说说保护未成年人的还有哪些其他相关法律?
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相关法律条文较多,国家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4、查阅资料,找出下列法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相关条文(如童工问题、入学问题、抚养问题等)
2、出示几组未成年受伤害图片,并分析三则案例:
案例一:10岁男孩小辉平时经常去小区门口的商店里玩耍、买零食。一个夏天的夜晚,小辉去店里买冷饮。当时店里因为开了空调,就把两扇玻璃门关上。小辉在奔跑中没有发现玻璃门,直接撞了上去,将玻璃门撞碎并因此受伤。后来,小辉父母将店主告上法庭,索赔医药费等损失。
法院认为小辉的监护人没有履行监护义务,存在过错,应承担70%的责任。而商店店主没有在关闭的玻璃门上设置任何安全警示标志,应承担30%的赔偿责任。
2017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备课教案
课题
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
主备人
备课地点
时间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的特殊关爱;培养学生热爱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和意识
能力目标
培养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特殊保护,了解两部法律。
启示:来自家庭方面的不和谐因素,使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伤害。
案例二:2016年2月14日,山东省东营市蓝海职业学校发生了一起校园围殴事件,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均系未成年人,7名犯罪嫌疑人殴打同学后还向其泼水、烧其手指。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方丽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被告人刘卉、王越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缓刑二年。
重点
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难点
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法
案例分析、讨论、对比
课前
准备
了解我国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阅读相关案例
教学过程
个案
导入新课:出示四则案列标题,请选择一则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新课讲解:
1、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1、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得出结论:需要国家给予特殊关注,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4、出示国家、政府给予未成年人保护的措施
谈谈这些措施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意义。
5、结合图表,说明人生不在长短,而在质量和高度。
二、特殊保护的法律
1、出示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并出示两则条文,让学生感知我国法律如何规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懂得了。
布置
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

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
一、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伤害
2、未成年人是弱势群体,需要特殊保护
3、国家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采取措施
二、特殊保护的法律
1、两部专门法律
2、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