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控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合集下载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夏建川 李雯
慢阻肺康复体系和策略的建立及其
15
2018YFC1313600
临床应用性研究
复旦大学
李善群
慢阻肺早期筛查、防治及呼吸健康
16
2018YFC1313700
管理的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推广
同济大学
李强
17
2018YFC1313800 肠道与下丘脑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的作用及干预新方案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序号
项目编号
2018 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项目名称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
项目 负责人
中央财政经费 (万元)
项目实施周期(年)
1
2018YFC1312200
脑出血损伤机制与干预评价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胡波
1668
2018.8-2020.12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干预
2 型糖尿病智能优化综合管理体系 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中山大学
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认知筛查和评估 系统的建立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精神分裂症早期个体化诊疗生物学 标记体系研究
天津医科大学
酒精、吗啡依赖关键诊疗技术的推 广应用研究
中山大学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调控及智能康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研究
2
2018YFC1312300
研究
四川大学
雷鹏
适合国人的有效安全可负担的降压
3
2018YFC1312400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李静
调脂药物及治疗模式研究
4
2018YFC1312500 心房颤动风险评估方案及干预策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

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疫情防控综合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摘要:为有效应对复杂的疫情的防控形势,使用信息化手段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加强疫情防控管理,协助政府相关部门,提升疫情防控能力.采集核酸检测、购药记录、交通乘坐记录等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使用DataV组件和EChart5实现大屏可视化交互,智能分析,对各类人员的精确统计,数据归集.主要使用Java和Vue2完成平台开发,使用Jenkins构建,K8容器化部署.实现数据大屏、驾驶舱、主题库、预警告警等.利用移动通信信号和视频体征采集功能,快熟掌握形成轨迹,阻力疫情流调,减少传播风险.做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早发现、早预警、早响应,阻击疫情扩展.关键词:政务网系统设计信息系统疫情防控1.系统功能分析截止到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新冠病毒仍在肆虐,社区疫情防控趋势化越来越明显,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疫情防控,毫无疑问能够对疫情防控取到很好的作用[2]。

社区疫情防控系统方便对社区疫情的信息管理,对居民健康信息、行程、以及疫情防控所需的活动进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

例如居民每日健康填报,核酸检测记录、发放防控物资等。

社区疫情防控管理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两种角色,用户和系统管理员。

社区疫情防控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1)用户信息:用户可以在本系统进行登录注册操作,第一次登录后需要完善个人信息才能使用本系统。

(2)疫情地图数据:居民用户登录后可以查看全国疫情数据分布图,关注全国疫情发展。

(3)物资申请:用户可以查看社区防疫物资信息,申请自己所需的防疫物资,管理员根据申请要求进行物资采购。

(4)健康数据管理:管理员可以通过每日健康填报,查看居民健康数据填写记录和居民核酸记录,遵守社区防控健康排查。

(5)防疫物资管理:对防疫物资进行管理,采购、发放防疫物资。

(6)物资申请记录管理:可以查看居民的物资申请记录,并进行物资调配等。

(7)系统公告管理:添加公告和删除公告,发布关于社区最新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我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管理办法》(卫办疾控发[2011]35号)进行了修订,制定《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6年10月20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全面做好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是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强化政府责任,创造和维护健康的社会环境,培育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模式,总结推广经验,引领带动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因慢性病造成的过早死亡,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增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第三条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提供全人群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务,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坚持突出特色创新,促进均衡发展,整体带动区域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提升。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县级和城市区级行政区划,包括行政独立、参照县级行政区划管理的区域。

第二章 具体目标第五条政策完善。

健全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在环境治理、烟草控制、健身场所设施建设等慢性病危险因素控制方面采取有效行动。

第六条环境支持。

示范区建设与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建设等紧密结合,建设健康生产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环境。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文化、科教、休闲、健身等功能,向家庭和个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服务,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2)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 (2)

XX6“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21年定向项目申报指南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XX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XX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2021年度定向择优部署12个XX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12项,国拨经费总概算约2.7亿园,实施周期为2021年至2021年。

1. 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1.1综合防控技术研究1.1。

1 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策略、组织管理模式研究研究内容:开展心脑肾代谢等重大慢病协同防治策略研究,针对重大慢病防控中存在的亟待改善的问题,研究便于基层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防控措施及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新模式和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针对多病种的防控技术的评价标准,筛选和集成XX适宜社区的联防联控技术服务包,并在前瞻队列中验证其效果效益,提高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的效果和效益,为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推X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建成兼顾不同地域与经济水平的重大慢病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机制;XX重大慢病综合防控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建成有利于评价综合防控干预效果的队列不少于3万例;XX适宜社区的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包,并获得评价其应用效果及效益的可靠证据.拟支持项目数:1 项.有关说明:由XX卫生计生委、科技委、食品药品监管XX 局或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建有XX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1.2区域应用示范推XX台1.2.1华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研究内容:在华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XX,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X提供科学依据。

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申报表

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申报表

国家慢性⾮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范区申报表附件1国家慢性⾮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范区申报表⽰范区名称:申报单位:省/⾃治区/直辖市卫⽣厅(局)申报⽇期:年⽉⽇国家慢性⾮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范区⼯作办公室制国家慢性⾮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范区申报表附件2国家慢性⾮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范区考核评价⽅案(试⾏)⼀、考评⽬的为促进全国慢性⾮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范区(以下简称⽰范区)⼯作的深⼊开展,全⾯落实《慢性⾮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范区⼯作指导⽅案》(卫办疾控发〔2010〕172 号,以下简称《指导⽅案》)的各项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推⼴⼯作中的经验,推动⽰范区⼯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考核评价⽅案。

⼆、考评内容根据《指导⽅案》提出的任务要求和创建的基本内容,⽰范区基本考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同时⿎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确定本地区的⼯作内容。

(⼀)保障措施。

当地政府与有关部门在落实⽰范区⼯作中所采取的组织、经费、政策和队伍等保障措施。

(⼆)社区诊断。

根据⽰范区社会⼈⼝经济等基本情况、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状况等,确定重点⽬标⼈群和优先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动措施。

(三)监测。

建⽴和完善覆盖⽰范区全⼈群的慢性病监测系统,包括慢性病死因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登记和⼼脑⾎管事件报告等。

(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开展媒体宣传,提供宣传资料技术⽀持,营造社区宣传和⽀持性环境,结合宣传⽇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五)全民健康⽣活⽅式⾏动。

开展⽰范创建、⼯作场所⼲预、群众社区健⾝活动,以及平衡膳⾷和烟草控制等活动。

(六)⾼危⼈群发现和⼲预。

利⽤多种途径进⾏慢性病⾼危⼈群早发现,采取分类实施、管理和⼲预等措施。

(七)患者管理。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服务规范,加强⾼⾎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患者⾃我管理能⼒的情况。

三、考评细则考评将采⽤基本分加附加分的⽅法,汇总总分将作为评选的主要依据。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考核》规定,特制定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方案。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统称慢性病)迅速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慢性病是导致死亡的首位病因,慢性病防控已被国家列为当前疾病控制与卫生工作的首要问题。

二、工作目标1.加强政策倡导,制订和完善慢性病防控相关公共卫生政策。

2.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控工作体系,加强慢性病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3.规范开展慢性病综合监测、干预和评估,完善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

4.提高全人群慢性病防控知识知晓率,逐步提升健康行为形成率。

5.加强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技术指导,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进一步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和技能。

三、组织领导中心慢性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荣国强副组长:田开录郝元媛苏积厚成员: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四、工作内容围绕“控烟”、“合理膳食”、“健身”三个重点,开展“人人知体重(腰围)、成人测血压行动”;“家庭、食堂和餐馆减盐限油行动”;“推广简便适宜技术、促进人群健康行动”;“慢性病主题日宣传活动”四项行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职责分工:1.利用广播和板报,广泛开展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

2.每年须为基层卫生院提供健康教育资料模板和核心信息,并且能够达到相关数量要求。

3.设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知识宣传栏,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和理念。

4.开设慢性病相关健康教育课。

利用幼儿园家长会等形式,举办合理膳食、口腔保健等知识讲座。

石河小学2017.3。

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框架

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考核框架
2.示范区有慢性病防控规划(20分)
3.出台必要的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至少1项(25分)
每年出台政策2项及以上可附加20分
查阅相关文件
队伍保障
(50分)
1.疾病预防控制设有专业科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专人负责慢性病防制工作,医疗机构有慢病预防控制任务。
2.建立定期逐级指导和培训制度。
1.区/县疾控中心有慢性病防控专业科室,人员不少于3人(20分)
现场走访,查阅相关记录
总分=基本分+附加分
总体评价
示范区判定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
好:总分大于等于850分
较好:总分小于850分而大于等于700分
一般:总分小于700分而大于等于600分
较差:总分小于600分
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要求应达到“好”水平。
(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东、中、西标准依次为:850分及以上;800分及以上;750分及以上。)
2.区/县疾控中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和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10分)
3.省、市疾控中心对下级疾控机构技术指导和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10分)
4.区/县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和培训每年不少于4次(10分)
区县疾控机构无慢病科室的不得分,不足3人的得10分
现场走访,查阅相关材料
社区诊断
(50分)
1.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区工作(20分)
2.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1次工作会议,落实各部门解决慢性病防控措施(15分)
3.各部门有明确职责及履行情况记录,设有联络员(20分)
4.示范区办公室每年至少召开4次联络员会议(15分)
5.有技术专家组指导计划及工作记录(10分)
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得20分,仅卫生行政部门领导负责得10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显增高.
(4)疾病负担不堪重负 WHO报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中国所有疾病负担
中所占比重约为69%.” 经济负担重,增长速度快。 1993年中国慢性病疾病
经济负担为1963.44亿元,到2003年已上涨至 8580.54亿元,10年间增长了3.4倍。
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 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饮酒、不健 康饮食、静坐生活方式等几种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关。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2
(二)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与措施
近期目标 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
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 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 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 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 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
?慢性病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已基本明确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慢性病危险因素慢性病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吸烟饮酒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常见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社会经济状况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中间危险因素生理指标疾病?冠心病状况?静坐生活方式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脑卒中?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
7.慢性病防控人员比例占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5%以上。
(二)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与措施
七项防治措施:
(1)关口前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 (2)拓展服务,发现和动态管理高危人群检出和
管理。 (3)规范防治,提高诊治效果。 (4)明确职责,加强慢性病防治有效协同。 (5)抓好示范,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 (6)共享资源,完善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 (7)加强科研,促进技术合作和国际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论著RESEARCH WORK引言目前,很多人面临着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的问题,导致我国慢性病形势越发严峻。

按照现在的形势发展下去,未来20年里,中国慢性病还会增长2~3倍,且呈年轻化趋势,因此慢性病防治工作慢不得。

针对日益庞大的慢性病人群,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一体化综合防治体系将成为慢性病防治发展的趋势[1-2]。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O2O+大数据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健康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是今后智慧医疗发展的重点趋势[3]。

目前,多项新兴IT技术的出现使得多年来传统医疗行业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即资源配置不平衡与信息获取不对称,有望通过医疗业务流程的重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新的技术的应用来得到改善甚至解决。

让基于IT技术的面向医疗与保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与全数据共享成为现实,并且可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闭环式管理系统[4]。

面向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控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陈平1,帅仁俊2,郭汉2,苏逸飞11. 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江苏南京 210003;2.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摘 要] 目的研究基于大数据和O2O的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控云平台,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慢病健康管理新模式,实现医患互动信息服务。

方法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医疗技术衔接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和居民,将分散在以“宁镇扬”区域一体化为核心的“南京都市圈”8城市中各个医疗卫生单位的诊疗信息整合在一起,记录贯穿居民一生的电子档案,并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可供咨询使用的慢病本体知识库,智能给出建议进行提醒干预,智能推荐互动学习。

结果达到了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态的远程监控及防护治疗的效果。

结论该平台完善了慢病防治管理长效管理体系,并为慢病学科发展及精准医疗的研究创造数据研究价值。

[关键词] 大数据;O2O;人工智能;慢性非传染病;防控云平台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loudPlatform for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sCHEN Ping1, SHUAI Renjun2, GUO Han2, SU Yifei11. Nanjing Health Information Center,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2.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loud platform for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based on big data and O2O, and to form a new patient-centered individualized chronic disease health management model, so as to realize the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service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Methods The medical and health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and residents were connected through “Internet + Internet of things” and mobile medical technology. The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formation of each medical and health unit in 8 cities of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with the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Ning Zhen Yang” as the core will be integrated together. The electronic files of residents were recorded throughout their life, and the ontological knowledge base of chronic disease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as constructed for consultation, so as to provide intelligent suggestions for reminder intervention and intelligent recommendation for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ults The effect of remot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ve treatment on the health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as achieved.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loud platform for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has improved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system for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nd created data research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disease disciplines and precision medical research.Key words: big data; O2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ronic non-infect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loud platform[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9.03.024 [文章编号] 1674-1633(2019)03-0087-04收稿日期:2018-08-06 修回日期:2018-10-11基金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示范项目(BE2018607)。

通讯作者:帅仁俊,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建筑、医学图像处理。

通讯作者邮箱:srjwhy@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第34卷 03期 V OL.34 No.0387研究论著RESEARCH WORK1 总体目标防控云平台将分散在“南京都市圈”的各个医疗卫生单位的诊疗与健康信息重组在一起,形成慢病防治数据中心;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文献资料、临床数据、基层医疗数据等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可供咨询使用的慢病本体知识库,智能给出建议进行提醒干预,智能推荐互动学习;并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完成对慢性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的远程监控与及时防治。

2 防控云架构防控云系统架构包括人机交互、云平台、知识平台和个人健康档案平台四个部分。

防控云平台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3 构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防控云平台的关键问题有四个,包括患者怎么使用云平台、云平台怎么将患者和各级医疗机构联系、云平台对输入数据的处理以及大数据知识库的构建。

3.1 患者怎么使用云平台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利用云平台,我们开发了面向患者及医生的APP产品。

利用手机 App 改变传统寻医模式。

3.1.1 患者端“健康南京”手机APP患者端“健康南京”APP包含网上医院、医院诊疗、健康运动、患者乐园、慢病工具五个板块。

网上医院板块包括:健康咨询、医患互动、上门服务等功能;医院诊疗板块包括:预约、挂号、缴费、报告、住院、评价等功能;健康运动板块包括: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实现远程监测个人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体重、血糖、胎心等功能;患者乐园板块包括:包含高血压、糖尿病等专有的慢病论坛,网上患者学校、健康宣教功能,为慢病提供一个交流,咨询,缓解患病期间压力,分享康复经验的交流平台,同时包含网上商城提供专有设备的自有购置服务;慢病工具板块包括:康复计划、饮食指导、药品配送等功能。

3.1.2 医生端“健康南京”手机APP医生端“健康南京”APP包含辅助诊断、慢病联盟、医医互动、行政办公四大板块。

辅助诊断板块包括:胎心判读、心电判读等功能;慢病联盟板块包括:咨询、预约、会诊、转诊、联合门诊、宣教、随访等功能;医医互动板块包括:包含医生之间互相交流的社交模块,视频培训、发布考试通知等功能;行政办公板块包括:新闻公告、审批。

APP医患互动流程如图2所示。

3.2 云平台怎么将患者和各级医疗机构联系医疗保健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技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连接慢病患者、医疗机构、保健机构、社区医院、社区康复中心全程,依托“南京都市圈”慢性非传染病综合防控云平台及大数据分析中心实现从线下的挂号、预约、缴费、排队、报告、咨询、体征测量到线上的转变,线下仅做医院诊疗、上门诊疗、现场干预等医疗业务。

3.2.1 建立O2O慢病管理体系在慢病管理领域创新引入O2O概念,将部分线下诊疗功能移植到线上[4],通过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筛选出慢病保健重点干预人群,进行线下一对一服务,扩大慢病保健管理范围,提高慢病保健针对性和准确性。

3.2.2 建立O2O移动医保支付体系依托互联网+物联网时代下的家庭医疗云服务模式,通过支付宝生活号及信用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将慢病医保的支付环节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5],实现慢病从寻医、呼叫、诊治、康复、保健费用支付及药物配送全过程手机联接,形成一个慢病与医生、治疗、药物紧密相连的医患诊治闭环。

3.3 云平台对输入数据的处理防控云平台中的数据处理步骤包括:首先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实现电子病历后结构化;对输入数据的语义进行语义识别;在数据库中智能搜索;根据搜索的结果给出智能应答。

输入数据的自然语言处理包括语料预处理,特征工程和模型训练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