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wo

合集下载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明清之际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批判的直接作用是()A.摧毁了君主专制统治B.加速了清朝的灭亡C.近代民主思想启蒙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答案:D2.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C.严以治吏,宽以养民D.工商皆本答案:D3.面对明王朝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困境,努力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主张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相结合,倡导“经世致用”思想的进步思想家主要有()①李贽②黄宗羲③顾炎武④王夫之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4.韩非子提倡加强君主专制,而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却反对君主专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双方的观点只是学术争论,不涉及社会实际B.韩非子的观点比较反动,落后C.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心怀不满D.商贩代表的阶级立场不一样,时代背景不同答案:D5.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对封建君主专制抨击最激烈的是()A.顾炎武B.黄宗羲C.李贽D.王夫之答案:B6.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是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A.君主批判思想B.自由平等思想C.经世致用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答案:C7.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A.批判农工商皆本B.批判君主专制C.批判重农抑商D.批判宋明理学答案:A8.《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A.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B.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C.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D.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答案:C9.下列那些说法符合“经世致用”的思想()①为学应关乎国计民生②主张社会改革③提倡工商皆本④主张拯救时弊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10.下列对韩非子与李贽的比较不正确的有()A.两人的观点都符合时代潮流B.两人的遭遇都很坎坷C.两人的观点都有利于加强君主中央集权D.两人都主张发展的观点答案:C11.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出现的根源是()A.知识分子的觉醒B.商品经济的发展C.”西学东渐”的影响D.君主专制的残暴答案:B12.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表述正确的是()①提倡男女平等②批判理性,发展个性③其观点动摇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④提倡“经世致用”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答案:B。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世界本原:理在气中(是物 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
(2)方法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
正确认识。 (3)天理与人欲的关系:私欲之 中,天理所寓。
2.黄宗羲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 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 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哪一观点? (1)君主专制是诸多弊端根源。 (2)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
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清初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 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深刻而新颖哲学观点、 政治见解和批判、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使我国传 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中国文化史 几位大师——梨洲、顾亭林、王船山„„他们许多 话,在过去二百多年间,大家熟视无睹,到这时忽然像 电气一般把许多青年的心弦震得在跳。 ——梁启超 请结合材料分析明清进步思想的积极作用。 批判发展儒家思想,冲击君主专制统治,启蒙后 世民众。
商品经济的发展。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的冲击, 具有解放思想 的历史进步性,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深刻影响着清末民初思想家的
民主主义思想。
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 倍,一味地要求他人倒不如更多地反思自 己。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李贽,明代杰出的进步思想 家、文学家、评论家,当时最火
爆的学术明星。其“异端”思想
充满革新意识和批判精神,在中 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影响深远。今天就让我们 走进那个时代,去认识李贽以及
继之涌现的顾炎武、王夫之、黄
“异端”思想家李贽 宗羲三位思想家,了解明清之际儒 学的新发展。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二、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
(过渡语,课后阅读)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 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 机日益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 慢发展,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在此形势下,继 李贽之后又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 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抨击传统道德,强调个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谓一与理也。
探讨世界本原,根本上否定天理存在。
从一而终 夫亡不嫁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一生孤苦 直到坟墓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 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 心相挑,雪夜私奔。
贞 节 牌 坊
宋明理学家认为寡妇“ 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
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 影响最早而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绪间我们 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
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 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 已矣。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
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三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 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思想。
哲学观: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朴素唯物主义) 认识论: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看到正确认识。 人性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肯定人的欲望私 利 的合理性。
批判宋明理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反对宦官专 权而死于诏狱。赴京讼冤途中,以铁 锤伤仇人。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后 隐居著述。
影响及评价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经世致用的思潮影响深远, 如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 者影响很大;王夫之用发展的观点 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 “ 趋时 更新 ” 等,都对社会 产生深刻影响。他们 王夫之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 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 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 泉。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武帝
孔子 创造
魏晋
孟、荀 继承
隋唐
遭到 打击
宋明
董仲舒新 儒学“独尊” 正统思想
明清
佛道 挑战
三教合一 体系更新
新体系 理学形成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 新体系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 开矿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思考:1)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 2)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思潮?

第5课明请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请之际的进步思潮

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 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 • 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 • 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
儒学 •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 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 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 想的历史进步性。
请归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具有哪些进步意义? (1)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第五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 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 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批判思潮的背景
政治方面:专制制度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的出现,使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 利。 思想方面:西学东渐过程中,近代科技开始 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以程朱理学为标准 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的习气。
评价:
1、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 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 前人的见解; 2、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 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归纳三人的进步思想主张 • 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
“人民为主”。 • 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强调工商皆本。
• 三、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铮铮傲骨,强烈的民族气节由此可略窥一斑了。
2、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 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 批判君主专制, 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 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呼吁君臣平等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 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 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 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 概括黄宗羲观点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明末清初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为代表引领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潮,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发展,培养自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应该激发自己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代表人物难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出现的原因【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式一:利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一句经典的名言: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和孙悟空的自封的“齐天大圣”的称号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后提示:《西游记》是明朝时写的,反映了作者借孙悟空之口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不满,对旧的儒学进行的批判。

方式二:位于成武县张楼乡徐老家村申氏节孝坊,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从一而终,夫亡不嫁,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生孤苦,直到坟墓【讲授新课】一、探究学习:中国自古以来说是一个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的社会,为何明清时期却出现了“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者”的叛逆之言?这是为什么呢?1、政治——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

3、思想——明清时期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因循守旧、走向僵化。

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追求个性发展,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和反思。

不少士人试图摆脱“四书五经”的束缚,蔑视礼法,追求个性解放。

小试牛刀:(一)、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展示材料,进行探究)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乎?”材料二:“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亦无定论”。

材料三:富贵利达,所以厚吾天生之五官,其势然也。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时目标】1.自主预习,掌握李贽的思想主张及影响、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及意义。

2.分析材料、合作探究把握明清进步思潮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比较明清进步思潮与启蒙思想的异同。

【课前预习案】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政治上,专制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风气云涌;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阶级上:工商业阶层扩大,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思想上,西学东渐的趋势渐显,近代科技开始传人中国,开阔了人们眼界,而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1.主张:(1)对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认为人人有权做出的判断,不应以“四书五经”作为统一的思考标准;(2)认为人皆有私,倡导发展;(3)主张男女平等;(4)提出“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两”,否定了的存在。

2.意义: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西方的启蒙思想几乎处于同一时期,从内容上看其与启蒙思想相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现象?不同:明清: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西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原因:(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思想界又一次十分活跃的时期,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反传统的批判思想,中国面临着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机遇。

一、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的历史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思想文化:纲常礼教腐朽、文化专制、西学东渐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家及其批判思想(一)李贽及其“异端”思想: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著作《焚书》《藏书》。

“异端”思想:否认孔孟学说(思想)的绝对权威、批判程朱理学,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异端”思想:“理”应该用于关注民生,人必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是人的自然权利。

男女应该平等。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动摇了传统理学的基础,茅头直指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也体现了鲜明的战斗精神(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畏强暴、正直勇敢)——孤胆英雄](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生平2、主要思想(1)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用”?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学术方面: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在政治方面: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在经济方面:工商皆本,发展工商业。

影响深远: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考证学术之风气。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 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顾炎武
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 何谓经世?致力于国家,致力于社会谓之经世; 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 何谓致用,以我之所学,化我之所用谓之致用。经世 致用者, 学得知识, 致用者,……学得知识,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改变 学得知识 以求改变我们的国家, 我们的社会。 我们的社会。 ——电视剧 恰同学少年》 电视剧 恰同学少年》 中湖南一师校长孔昭绶语 《
八股文是思想的毒药
明清开始,科举制度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恶制” 明清开始,科举制度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恶制”,这主要 就是因为八股文的存在。它不仅形式被规定死了,而且在思想内容上, 就是因为八股文的存在。它不仅形式被规定死了,而且在思想内容上, 只在《四书》 五经》的范围内出题, 只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出题,还必须是以朱熹等人对经书 的阐释为主,要求“代圣贤立言” 绝不允许有自己的发挥。 的阐释为主,要求“代圣贤立言”,绝不允许有自己的发挥。这自然 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使得儒家的学说完全成为求取利禄的敲门砖, 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使得儒家的学说完全成为求取利禄的敲门砖, 至于如何再使儒家的学说发展,根本无人关心。况且, 至于如何再使儒家的学说发展,根本无人关心。况且,朱熹等人的学 说核心“忠君” 科举完全成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说核心“忠君”,科举完全成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这在使读 书人思想僵化的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 书人思想僵化的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
1、 “异端”思想家李贽 、 异端” 李 贽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 顾炎武—亭林先生 黄宗羲—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王夫之是怎样批判 程朱理学的,完成下列表格。 程朱理学的,完成下列表格。 程朱理学 王夫之 世界观 方法论 道德观 理在气先 理在气中 格物致知 考察客观事物 唯心主义先验论 得到正确认识 存天理, 存天理, 私欲之中, 私欲之中, 灭人欲 天理所寓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材料一 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 (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 )、品味 -- 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 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 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 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
限制君权
④提出工商皆本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异端 思想家李贽 异端”思想家李贽 、 异端 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2、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具有唯物思想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4、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经世致用
材料五: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材料五: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 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 失身” 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提倡男女平等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耳。 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耳。…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之有也”。 ”“谓圣人不欲富贵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 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责他们“被服儒雅, 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李贽斥责他们“被服儒雅, 行若狗彘。 行若狗彘。”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武帝
孔子 创造
魏晋
孟、荀 继承
隋唐
遭到 打击
宋明
董仲舒新 儒学“独尊” 儒学“独尊” 正统思想
明清
佛道挑战 三教合一 新体系 体系更新 理学形成 儒学危机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 新体系
为什么要建贞节牌坊? 为什么要建贞节牌坊?
贞 节 牌 坊
从一而终, 从一而终,夫亡不嫁 饿死事小,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二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都是以孔子认为的对错为对错,所以从来没有什么对不对的。 ----《焚书 》都是以孔子认为的对错为对错,所以从来没有什么对不对的。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思考标准或挑战正统教
我们可以从李贽身上学到什么可贵的品质? 我们可以从李贽身上学到什么可贵的品质? 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畏强暴、正直勇敢等。 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畏强暴、正直勇敢等。
概括李贽思想
否定孔孟学说 批判程朱理学 倡导个性自由 追求物质享受 主张男女平等
第5课 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明代晚期
明末清初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 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想的历史背景
请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 请阅读下面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 三方面概括历史背景。
人人有权追求物质享受, 人人有权追求物质享受,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并非生于三纲 材料四: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 五常天理) 五常天理)……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存天理,灭人欲”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存天理,灭人欲”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的理论 基础
“理在气先” 高度论证封建政治伦理原则的绝对至上性,从而使道德理性成为不可怀疑的君临一切的价值准则 道
第5课 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异端”思想家李贽 、 异端” 2、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唯物思想 3、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君主专制 黄宗羲 ①批判君主专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 批判君主专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 倡导言论自由,提倡“法治”取代“人治” ②倡导言论自由,提倡“法治”取代“人治”。 学校。 ③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 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学校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处,并不是学来了孔子的教诲后才本事。如果(每个人要有本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处,并不是学来了孔子的教诲后才本事。如果(每个人要有本领)都必须从 孔子那里学习,那么在很古老的时代并没有孔子,那个时代的人难道不是人吗? 孔子那里学习,那么在很古老的时代并没有孔子,那个时代的人难道不是人吗?
顾炎武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①发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 致力于社会变革。 应求务实, ②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 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 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 八股取士陈腐不化;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 八股取士陈腐不化;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 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 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 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 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 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 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 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条,反对绝对权威。 反对绝对权威。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 理学, 理学,反对绝对权威
“人人皆可以为圣” 人人皆可以为圣” 圣人不曾高, “圣人不曾高,众人 不曾低! ——李贽 不曾低!”——李贽
“天不生仲尼,万古 天不生仲尼, 长如夜! ——朱 长如夜!”——朱 熹
明朝“第一思想犯” 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
李贽( ),号卓吾 李贽(1527–1602),号卓吾, ),号卓吾, 福建泉州人。明末进步思想家。 福建泉州人。明末进步思想家。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 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岁削发为僧 岁削发为僧。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61岁削发为僧。 75岁被明政府迫害致死 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 岁被明政府迫害致死( 75岁被明政府迫害致死(于监狱割喉自杀而死), 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 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 焚书》《藏书》 》《藏书 性格。著作被列为禁书 被列为禁书。 性格。著作被列为禁书。有《焚书》《藏书》等多 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