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技术基本知识培训
3染料基础知识

2、现代发色理论
染料产生颜色与染料分子轨道中电子的跃迁有关。
染料分子中的电子优先处在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上,此 时电子处在“基态”,当受到光照后,电子吸收光能, 电子跃迁到较高的分子轨道上,此时电子所处状态为 “激发态”。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能量差称为电子跃迁能 △E。
△E=E1—E0 = hc/λ 式中: E0 、E1 :分别为电子基态和激发态具有的能量 C:光速(3×1017nm/s) h:普朗克常数(6.62×10—34j.s) λ:光的波长
分的比例,即颜色中光谱色的含量,它可用来区分颜 色的鲜艳度。 3、亮度
亮度又称明度,是指有色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光的 强度,它可区分颜色的浓淡。
孟塞尔色立体由美国著名色彩学家、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孟塞尔于 1905年采用立体模型把色彩的三属性的变化关系全部表示出来色立体
色立体的中心轴为“无彩色”,之外的所有色标为“有彩色”。 色相:五个基本色:红、黄、绿、蓝、紫,加上五个中间色:红黄、 黄绿、绿蓝、蓝紫、紫红,以上共十个主色,构成孟塞尔色相环。 明度:孟氏色立体明度为11阶段,以0-10表示,0为黑,10为白,1-9 为不同级的灰。孟塞尔色立体各层水平面上的所有色标明度相同。越 接近白色,明度值越大;越接近黑色,明度值越小。 纯度:在同等明度的条件下,从灰 色到纯色的变化。含有色成分的比 例越大,色越鲜艳。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增大的效应,称为深色 效应;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的效应,称 为浅色效应。 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吸光度增加的效应,称为浓 色效应;凡是能使染料的最大摩尔吸光度减少的效应, 称为淡色效应。
注意:染料的深、浅、浓、淡概念不可混淆
3)求未知染料浓度
①以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染料稀溶液,通过分光光 度计测得吸光度值A,绘出吸收光谱曲线 ,求 出该染料的max。
染整技术培训教材(28页)

染 整 基 础 知 识第一章 漂染基础知识一、 织物及只要化学结构性能 1、纺织纤维的分类纺织纤维{2、常用纺织物及主要化学性能1) 棉织物 棉织物耐碱不耐酸,强酸(如H 2SO 4)会引起织物损伤强力下降,而使织物失去使用价值。
2) 涤纶织物涤纶织物耐酸不耐碱,当强碱(如NaOH )浓度浓度较大且在一定的温度·时间作用下,碱液会侵蚀涤纶,使涤纶溶解。
3) 涤棉织物(T/C ) 是棉的涤的混纺织物。
二、 染化剂及其性能 1、酸和碱1)酸是溶于水中会带有或轻或重的酸味,常见的酸有:硫酸、冰醋酸、草酸等。
2)碱是带有涩味及手感滑腻,常见的碱有:烧碱、纯碱、小苏打、磷酸二钠、硅酸钠等。
3)PH 值与酸碱强弱的关系 ①PH 值分1~14PH 值小—酸性强 PH 值大—碱性强 PH 值=7—中性②PH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PH=7 →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③酸遇碱会产生中和,生成非酸非碱的盐和水如2NaOH+H 2SO 4=Na 2SO 4+H 2O (烧碱) (元明粉)2、氧化剂和还原剂1) 常见的氧化剂:如双氧水、次氯酸钠 2) 常见的还原剂:如保险粉、亚硫酸钠3、常见助剂及其作用1) 渗透剂:减低溶液的表面张力,使纤维易被润湿渗透2) 洗涤剂:起洗涤作用,使织物上的污物易于去除,长做煮漂助剂3) 烧碱(NaOH ):强碱,作棉布煮练剂,亦可作剥色助剂,用后应用酸中和方可洗清 4) 纯碱(碳酸钠Na 2SiO 3):作软水剂,T/C 织物煮练助剂及活性染料固色剂 5) 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 3):可作活性染料固色剂 6) 磷酸三钠:Na 3PO 4起软水作用 7) 六编磷酸钠:起软水作用8) 硅酸钠(Na 2SO 4):作棉布煮练助剂,亦可作双氧水漂白的稳定剂 9) 双氧水(H 2O 2):漂白剂,对织物起漂白作用,也可作脱氧剂10)亚硫酸钠(Na 2S 2O 3):作棉织物煮练助剂,防止棉织物脆损,亦可作残氧中和剂及去氯剂 11)硫化钠(Na 2S ):硫化染料染色助剂,使硫化燃料充分还原溶解 12)次氯酸钠(NaClO ):作漂白剂,亦可剥色及洗缸天然纤维化学纤维{ {植物纤维 如棉麻等动物纤维 如羊毛、蚕丝等人造纤维 如粘胶合成纤维 如涤纶、锦纶、晴纶、维纶、丙纶等13)食盐(NaCl)或元明粉(Na2SO4):作直接活性染料硫化染料的促染剂,可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14)保险粉(NaS2O4):强还原剂,起剥色及还原清洗作用15)分散剂(或扩散剂):作分散燃料染色助剂,使分散染料均匀分散在染液中保证染液的稳定性16)冰醋酸(HAC):作分散染料染色助剂调节PH值,作碱的中和剂17)硫酸铵[(NH4)2SO4]:作分散染料的抗碱剂,亦可起跳级PH值作用18)匀染剂:能使染料均匀上染,达到匀染效果19)草酸:可洗除织物上的锈斑20)固色剂:(固色剂Y或M)使直接染料牢固着在纤维上,从而提高染色牢度21)柔软剂:与纤维结合或吸附在纤维表面,起润湿作用,改善织物的手感22)平平加O:作直接,活性染料匀染剂23)光油灵:清除纤维上的油污24)膨化剂:使纤维膨化,有利于料渗透到纤维的内部25)修补剂:使纤维吸色均匀,有利于匀染26)增白剂:提高漂白布的白度27)消泡剂:减少或去除溶液的泡沫28)大苏打:作接脱氧剂,除残氧29)太古油:作硫化染料染色渗透剂,渗透力强可使硫化黑,布马黑,手感柔软30)尿素:增溶剂,亦可作硫化染料防脆剂三、染色的基础知识1、什么称为染色?染色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1)染色:是指染料从染液面转移到纤维上,使纤维染上颜色的过程。
染整技术

染整技术染整技术是一种现代纺织工艺,主要用于对纺织品进行着色和整理。
它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染色方法到现代化染整技术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以染整技术为话题,探讨其发展历程、技术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染整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纺织活动。
在古代社会,染色主要依赖于天然染料和手工的方式。
通过将纺织品浸泡在染料中,然后晾晒干燥,便可完成染色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染色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出现了煮炖染色和蒸汽染色等方法,这些方法主要依靠热力将染料与纤维结合。
在现代化的染整技术出现之前,染色过程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浪费染料、劳动强度大、染色效果不稳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发现了许多新的染色技术,如机械染色、电化学染色和高压染色等,这些技术使染色过程更加高效、环保和稳定。
现代染整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化学和物理学的进步。
其中,化学染色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化学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化学反应,将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各种颜色的染色,还能够调节染色的深浅和均匀度。
与传统染色方法相比,化学染色技术具有染色效果好、染色时间短、染色成本低等优点。
另一种重要的染整技术是机械染色。
它是通过机械设备的运作来实现染色的过程。
例如,将纺织品放置在旋转滚筒中,通过旋转和喷洒染料的方式使染料均匀地覆盖在纺织品上。
机械染色技术具有高效、自动化和节约染料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除了染色之外,染整技术还包括整理过程。
整理是指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手感、外观质量和其他特性。
常见的整理方法包括热定型、压光和防缩等。
这些方法能够使纺织品具有更好的均匀性、光泽度和弹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染整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服装行业中,染整技术可以实现对纺织品的染色和整理,使服装具有更好的质感和色彩效果。
在家居行业中,染整技术可使窗帘、沙发套等纺织品具有美观的外观和舒适的触感。
染整技术第9章 防染和拔染印花

(2)印花色浆处方
涂料( 涂料(g) 尿素( 尿素(g) 乳化糊(g) 乳化糊( 黏合剂( 黏合剂(g) 硫酸铵( 硫酸铵(g) 50%二羟甲基乙烯脲( 50%二羟甲基乙烯脲(g) 二羟甲基乙烯脲 龙胶糊( 龙胶糊(g) 加水合成( 加水合成(g)
10 ~ 100 50
x
400 ~ 500 30 ~ 70 50
半防印花色浆处方
(Ⅰ) 海藻酸钠糊(g) 海藻酸钠糊( ) 钛白粉( ) 钛白粉(1:1)(g) ) 酒石酸( ) 酒石酸(1:1)(g) ) 三乙醇胺( ) 三乙醇胺(g) 加水合成( ) 加水合成(g) 处方Ⅰ半防效果差 处方Ⅰ 处方Ⅱ适用于 型活性染料 处方Ⅱ适用于KN型活性染料 处方Ⅲ半防效果最好。 处方Ⅲ半防效果最好。 500 — — — 1000
纯黄和鲜艳色泽的涂料不加交联剂,为提高黏合剂的成膜牢度,可加入 纯黄和鲜艳色泽的涂料不加交联剂,为提高黏合剂的成膜牢度, 50%的二羟甲基乙烯脲树脂6%。
y
1000
2.不溶性偶氮染料着色防染印花
(1)工艺流程 打底 → 印花 → 烘干 → ( 汽蒸 → ) 面轧活性染料地色 → 烘干 汽蒸( 5min) 轧酸(98%硫酸10 15mL/L 10~15mL/L) → 汽蒸(3~5min)→ 轧酸(98%硫酸10 15mL/L) → 水洗 → 皂 洗 → 水洗 → 碱洗 → 皂洗 → 水洗 → 烘干
防染印花和拔染印花的优缺点
优点 地色面积大的印花织物,地色丰满。 - 地色面积大的印花织物,地色丰满。 - 精致的白花或娇嫩浅色花纹,轮廓清晰。 精致的白花或娇嫩浅色花纹,轮廓清晰。 缺点 - 工艺复杂 - 生产成本高 - 占用设备多 - 染料的品种有限
防染剂
防染剂有物理机械性防染剂和化学性防染剂两种。 防染剂有物理机械性防染剂和化学性防染剂两种。 物理机械性防染剂在织物表面形成一物理性的阻挡层。 物理机械性防染剂在织物表面形成一物理性的阻挡层。防染效果不 理想,一般是配合化学防染剂应用。 理想,一般是配合化学防染剂应用。 化学性防染剂通过破坏地色染料上染(或显色、固色)的条件, 化学性防染剂通过破坏地色染料上染(或显色、固色)的条件,阻 通过破坏地色染料上染 止地色染料上染(或显色、固色), ),化学防染剂必须根据地色染料 止地色染料上染(或显色、固色),化学防染剂必须根据地色染料 的性质加以选择。 的性质加以选择。
《染整技术培训》课件

设计图案→制版→调色→ 印花(平网印花、圆网印 花、转移印花等)→后处 理(蒸化、水洗、干燥等 )。
选择合适的印花方法和染 料,控制印花压力、温度 和时间,以保证印花质量 和效果。
某丝绸围巾采用转移印花 工艺,通过精湛的印花技 术,实现了复杂的花纹和 色彩效果,并具有良好的 色牢度和质感。
毛织物的整理工艺案例
新染料与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活性染料的研发
活性染料是染整行业常用的染料,新型活性染料的研发将 进一步提高染色性能和环保性能,为染整行业带来新的发 展机遇。
纳米技术在染整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将其应用于染整中,可以提高 染色的均匀性和鲜艳度,同时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
数码印花技术的推广
数码印花技术具有快速、环保、个性化的特点,未来将在 纺织品印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纺织品印染行业带来革 命性的变革。
THANK YOU
总结词
整理原理
整理工艺流程
整理工艺要点
案例分析
毛织物整理工艺是提高 毛织物品质和附加值的 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整 理工艺的处理,可以赋 予毛织物柔软的手感、 华丽的外观和优良的服 用性能。
毛纤维具有天然的卷曲 和弹性,通过整理工艺 的处理,可以改善毛织 物的外观和性能。
预处理(除尘、除杂) →柔软整理(柔软剂处 理)→抗静电整理→防 缩整理→抗皱整理→涂 层整理等。
通过具体实例展示整理工艺在不同面料和 功能上的应用效果。
04
染整技术案例分析
棉织物的染色工艺案例
总结词
染色原理
染色工艺流程
染色工艺要点
案例分析
棉织物染色工艺是染整 技术中的基础工艺,通 过不同的染色工艺,可 以赋予棉织物丰富的色 彩和质感。
纺织印染基础知识培训

处方 工艺条件
NaOH
100% H2O2 双氧水稳定剂DM-1408 渗透剂OK枧油等 pH值调节为10.5~11
1~2g/L 10~15g/L 10~15g/L 2~4g/L
轧漂液(室温,轧余率平幅80%~90% ;绳状 100%~130% )→汽蒸(95~100℃ ;45~ 50min)→水洗。
棉机织物前处理
目的
– 去除杂质; – 改善织物外观和内在性质; – 为下一道工艺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工序
– 烧毛 – 退浆 – 煮练 – 漂白 – 丝光
烧毛
前处理—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目的 – 表面绒毛会影响织物的光洁度,且容易沾染灰尘,
在染整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疵病,故需进行烧毛。 方法及设备 – 气体烧毛 – GOLLER-DESIZA烧毛退浆联合机
优点:吸湿能力是常见合成纤维中 较好的,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 可 达 4.5% 左 右 , 耐 磨 性 是 常 见 纺 织纤维中最好的。
缺点:小负荷下容易变形,所以织 物保形性和硬挺性不及涤纶织物。 耐热、耐晒性较差,晒后发黄发脆 。遇火种会熔成小孔
氨纶
优点:具有高伸长,高弹性。其断 裂伸长率可达480%-700%,且 在断裂伸长以内的弹性恢复率 在95%-98%。
常压连续汽蒸煮练
前处理—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处方
NaOH
20~40g/L
耐碱渗透剂 5~8g/L
耐碱渗透剂使用DMA-1、OS-603系列、 OK系列、DM-1228、DM-1239等。
工艺条件
轧碱液(70~80℃,轧余率120%~130%) →汽蒸(100~102℃;60~90min)→水 洗。
纺织纤维的分类
染整技术第6章 其他染料直接印花

2.印花方法 印花方法
-两种。 两种。
即色基(或色盐)印花法和色酚印花法,前者使用最为普遍。 即色基(或色盐)印花法和色酚印花法,前者使用最为普遍。 -色基印花法工艺流程 色基印花法工艺流程 色酚打底 → 烘干 → 色基重氮盐印花 → 烘干 → 热水洗 → 碱洗 → 水洗 → 皂煮 → 水洗 → 烘干
(3) ) 400 10 ~ 50 0 ~ 30 5 15 ~ 20 30 ~ 40 10 1000
3.色浆调剂 3.色浆调剂 氨水 - 作碱剂,使色浆在碱性下稳定,由于此法色浆中电解质多,对染料 作碱剂,使色浆在碱性下稳定,由于此法色浆中电解质多, 的溶解不利,故采用氨水代替纯碱,且汽蒸时,氨水挥发失去碱性, 的溶解不利,故采用氨水代替纯碱,且汽蒸时,氨水挥发失去碱性, 符合此法的应用要求。 符合此法的应用要求。 氯酸钠 作氧化剂, 可溶性还原染料氧化的主要用剂。 - 作氧化剂,是可溶性还原染料氧化的主要用剂。
4.色浆中各助剂的作用 4.色浆中各助剂的作用
亚硝酸钠 - 氧化剂。在印花色浆中并不发生反应,而在硫酸显色时,亚硝酸钠 氧化剂。在印花色浆中并不发生反应,而在硫酸显色时, 与硫酸反应生成亚硝酸,使染料水解氧化而显色。 与硫酸反应生成亚硝酸,使染料水解氧化而显色。 其用量根据染料浓度和氧化难易程度而定,经验公式计算如下: 其用量根据染料浓度和氧化难易程度而定,经验公式计算如下: 易氧化的染料:亚硝酸钠用量(g)= +〔染料量(g) 1/10〕 (g)× 易氧化的染料:亚硝酸钠用量(g)= 2(g) +〔染料量(g)×1/10〕 中等氧化的染料:亚硝酸钠用量(g)= 5(g)+〔染料量(g) 1/5〕 (g)× 中等氧化的染料:亚硝酸钠用量(g)= 5(g)+〔染料量(g)×1/5〕 难氧化的染料:亚硝酸钠用量(g)= +〔染料量(g) 1/5〕 (g)× 难氧化的染料:亚硝酸钠用量(g)= 7(g) +〔染料量(g)×1/5〕
染整技术4外观整理(光泽整理)

4.影响光泽整理的工艺因素
织物含潮率 整理温度
压力 布速
5.光泽整理工艺实例
兹举65/35 涤/棉混纺布的整理工艺: 给湿→烘干→高温拉幅→浸轧树脂拒水 剂(轧余率60%—70%)→预烘→拉幅烘干 (落布控制含湿率为12%—16%)→摩擦轧 光→焙烘(150—155℃/4—5min)→摩擦 轧光→打卷。
第三节 光泽和轧纹整理
普通轧光轧光整理 摩擦轧光 层轧光光泽整理电光整理
轧纹整理
轧花 拷花
一、光泽整理
改变织物的表面光泽。 影响织物的表面光泽的因素:
纤维 纱线 织物组织结构 纤维排列整齐度 表面光洁度/平整度
1.轧光整理
定义
通过轧压方法来提高织物表面光泽度的加工过 程。
原理
在湿、热条件下,纤维具有可塑性或热塑性, 经过一定的压力作用,纱线被压扁,使织物表 面平滑,从而提高表面光泽。
二、轧纹整理工艺
• 耐久性轧花整理:
二浸二轧树脂整理液(60%~70%) →预烘 →拉幅烘干 →轧花(拷花)(150~200℃) →松式焙烘 →成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筒子纱染色
筒子纱染色是将纱线络于多孔筒管(染 色专用筒管)上,然后装筒染色的一种 加工工艺。
传统的绞纱染色工艺加工周转期长,劳 动强度大,并且染色时乱纱多,浪费大, 对后加工摇倒,织造等带来各种困 难.造成色织产品制成率低,经济效益 不高。
影响染色质量的因素
筒子纱染色过程的特点是染液往返穿透 筒子纱的紧密过滤层。如果工艺设计不 合理或工艺操作不慎,极易产生染色色 花、色圈、筒子纱变形或染物色牢度差 等不良现象,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工艺, 严格执行化料和操作规程。影响筒子纱 染色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1.0克/升 --清洗50℃×10分钟 --冷水洗
2.2 活性染料染色工艺
举例:60℃纯碱工艺
60℃
20分钟
40分钟
60分钟
80分钟
染料
硫酸钠或盐
纯碱
(计量添加) (计量添加)
操作注意事项
1.浸渍与湿丝 2.套丝 3.扎丝 4.化料 化料最好现配现用,一般不超
过4小时。 硫酸钠或纯碱要稀释后添加。
思考题:
2.人丝纱线染色常用哪些染色机?
3.人丝活性染料恒温染色的工艺过程?
三、人丝下游产品的染整质量 问题
粘胶纤维的染色性能:
1. 纤维无定形区较大,吸湿性强;截面有 锯齿形沟槽;在湿处理中自重增加,纱 线形态严重膨胀。
2. 由于原料、纺丝工艺的影响,不同批次、 粘胶丝的结晶度、取向度不同,易造成 色花、色差。
(3)染液含杂程度
筒子纱染色时,筒纱成了染液的过滤层, 要使染液往返通畅,除了筒子纱的卷绕 密度不可过紧要均匀外,染液的含杂多 少也是一个主要的因素。为此必须注童 加强筒纱的前处理去杂、使用软水,染 料应充分溶解,使用染液时应经过过滤、 染色用助剂溶解后应沉淀过滤使用。
(4)染液循环控制
采用国产高温高压筒染设备(立式)进行 棉纱线筒染,如果染液正循环时间过长, 易产生染色色花和筒子纱变形,而采用 正循环时间少,反循环时间长则就有利 于匀染,并且筒纱也不易变形。腈纶、 涤纶、锦纶丝染色时,染液全部打正循 环也能得到均匀染色的效果。
3. 在有光丝和无光丝的纺丝中添加多种表 面活性剂,起到平滑、柔软、消泡、抗
静电等作用。在纺丝中加入消光剂 (TiO2),由于二氧化钛的高折射率,产 生内部漫反射,使粘胶丝无光。染色前
处理时,应将表面活性剂去除以利于染 色。
绞纱主要染色质量问题:
1.色花疵病 活性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一般 比较弱,扩散能力比较强,因此较易得到匀染 的效果。在吸着浴中加盐时,宜采取逐步分次 加的方法,即在开始吸着时不加盐,待吸着进 行一段时间后,再加入一部分,又经过一段时 间的吸着后,再加入另一部分。
2、绞纱染色工艺
粘胶丝是以18、25、28、33、48等不同 数量单根纤维以微捻抱合而成。
粘胶丝纤维的结晶度低,故吸湿性强, 吸色率比棉纤维大,且染色后期吸色速 度快。
粘胶丝的原料不同,纺丝工艺不同,造 成纤维结晶度、取向度大小不同,其吸 色率均不同。
不同批次的粘胶丝染色时,均应打样, 调整配方。
2.1 前处理
粘胶丝一般上有油蜡或阳离子表面活性 剂,对染色不利,应进行前处理。
对于染色要求不高的产品可以用热水洗。
工艺处方及条件:
净洗剂 LS(克/升)
纯碱
(克/升)
保险粉 (克/升)
条件:
浴比
温度(℃)
时间(分)
3-5 2-6 3-5
1:12-15 95-98 60-90
水洗 --清洗50℃×10分钟 --以醋酸中和(2ml/L),50℃×20分钟 --80℃-95℃清洗10分钟,加入净洗剂
(1)筒管选择和卷绕密度 (2) 络筒 (3)染液含杂程度 (4) 染液循环控制
(1)筒管选择和卷绕密度
1.筒管的选择 筒管一般分不锈钢筒管、 丙纶筒管、硬塑料筒管等。
不锈钢简管有硬筒管和弹簧简管之分, 硬筒管又有宝塔筒管和直统筒管两种, 一般地说筒管的有效面积(即染液穿透筒 管孔眼的面积)和染色时的封闭效应对染 色效果很大,有效面积越大,封闭效应 越佳,则筒子染色较好。
棉纱线 涤棉纱线 涤纶低弹丝 正规腈纶纱 锦纶长丝
0.26-0.29克/厘米3 0.33-0.39克/厘米3 0.3克/厘米3 0.3克/厘米3 0.4克/厘米3
(2)络筒
筒子纱成筒的好坏是由筒纱络筒装置加 以控制的,络筒好坏不但影响筒纱的卷 绕密度,还影响筒纱内外层密度的均匀 分布,对染色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必 须严加控制。应控制好筒纱络筒的动程, 选用合理的槽筒,络筒采用防叠装置。
从筒管的有效面积看,以选用弹簧筒管 为好,而从封闭效应看,不锈钢直统管 比宝塔筒管好,从综合效果看,目前一 般染棉和混纺纱线多用宝塔筒管,而锦 纶和涤纶的筒染以选用直统筒管居多。
2.筒子纱卷绕密度
筒子纱卷绕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中 (每立 方厘米)所卷绕在筒管上的纱线重量(克 数),它与染色质量有密切关系.卷绕太 紧,染色时染液很难顺利通过纱层,易 造成色花、色圈染疵;卷绕太松,染色 时染液虽能顺利通过纱层,但筒纱易分 离脱落。不同纤维原料在实际使用中较 理想的卷绕密度大致如下:
绞丝喷射喷淋染色机
①喷射管 管上有6排直径3mm的梅花分 布的小眼,总数为324只,染液自小眼喷 出,用以将绞丝浮托,以绞丝能自动浮 动为准,而绞丝完全为循环染液所包没, 每管均有一翻丝杆。
②机体 底部染槽有两排蒸汽管沉没槽 内,为直接加热管,喷眼向下,槽底有 管连通染液循环泵。
每管容丝一包,重5kg,10管50 kg,浴比1: 14,则染槽容积为700L以上。
③循环方式 染液自染槽底经过过滤网连通 染液循环泵(7.5KW,1400转/秒,每小时120 吨流量),染液自循环泵顶,经三通阀直接进 入平衡管平均分配10只喷射管,自小眼喷出, 35℃喷水高度不低于600mm,98℃喷水高度不 低于150mm,染液落入染槽,反复循环。
④翻动 1.5KW,48转/分钟减速电动机 驱动蜗杆,使附于每个喷管上的翻杆, 每次翻丝框距200-250mm,每次翻10秒, 喷液40秒,顺时针方向三次,反时针方 向四次,翻动时不喷液,每次喷液时不 翻动。翻动时,三通阀通染槽,染液自 动循环,翻动停止,三通阀通向平衡管, 继续喷射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