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11

合集下载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毛概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思考:
你怎样看待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8日凌晨1时多,市公安局派人要求将尸体 运至殡仪馆,遭家属再度拒绝。 凌晨2点,武警开着消防车再次试图进入, 人群将轮胎砸穿,有七八名武警受伤。20 日下午,死者表弟王子豪把自己和冰棺关进 酒店大厅内间小屋,备上了两桶汽油,准备 随时同归于尽。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朱清时
朱清时是一位中国化学家,是中国科学院院 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校长。 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致报考南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
2010年12月15日,筹备三年的南方科技 大学官方网站刊登出校长朱清时“致报考南 方科大考生的家长的一封信” 。 “我们要想一步到位办成一所一流大学。我 们没有时间去做这么长的时间申请。我们只 好先行先试。就是自主招生,自授学位和文 凭。”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09年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 2009年6月17日晚8时许,石首市公安局 接到群众报警,该市永隆大酒店门前发现一 具坠楼男尸。警方现场初步认定是自杀,并 要求将尸体带走解剖,遭到死者家属的拒绝 。经查,死者涂远高,男,24岁,本地人 ,该酒店厨师。家属对死因及遗书的真实性 表示怀疑,将尸体停放在酒店大厅,引来众 多群众围观。
南方科技大学的招生
筹办三年多后,仍未获得“招生许可证”, 南方科技大学去年年底作出决定:拟自主招 生并推出其首期实验班,如果学生最终不能 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方科大将 自发文凭与学位。

毛概第11-12章复习资料2015,重点考点

毛概第11-12章复习资料2015,重点考点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1.党的十八大指出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2.坚持一切为了人民1)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2)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3)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邓小平认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4.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1)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2)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3)经济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

4)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有?答: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首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其次,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2)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作用。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新特点是?答: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4、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毛概第十一章

毛概第十一章

毛概第十一章【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

增加的是( )·A、文化建设·B、生态文明建设·C、低碳经济建设·D、社会建设正确答案:B2【单选题】抓住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就是要( )·A、坚持创新发展·B、坚持协调发展·C、坚持共享发展·D、坚持绿色发展正确答案:A3【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

协调是( )·A、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B、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C、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正确答案:C4【单选题】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是( )·A、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C、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D、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确答案:B5【单选题】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部署第一位的是( )·A、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B、实施乡村振兴战略·C、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D、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答案:D6【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 )·A、推动高速度发展·B、推动高质量发展·C、大力发展实体经济·D、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正确答案:B7【单选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B、建设信息化经济体系·C、建设工业化经济体系·D、建设城乡一体化经济体系正确答案:A【单选题】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 )·A、大力发展实体经济·B、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D、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正确答案:B9【多选题】高质量发展是()·A、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B、贯彻全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C、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必然要求·D、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正确答案:ABCD10【多选题】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毛概·第11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概·第11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毛概·第11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存 在不完善。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很长的 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 论断;
• 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 基本依据;
毛概·第11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跑马乡的故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若干 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讲述了 1958 年 10 月 中旬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党 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 11 月 7 日是社会主义结束 之日, 11 月 8 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开完 ,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 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队种的 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 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乡党委书记 说:不过这一条还得请示上级。这件事足可见当时急 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后果。
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 1992年党的十四大,再次指出:我国处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 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 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 实际,超越阶段”。
• 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深刻认识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 断的重要性。
毛概·第11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 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地区经济发展)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 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体制建设)

《毛概》 思考题与参考答案(第十一章)

《毛概》 思考题与参考答案(第十一章)

《毛概》思考题与参考答案(第十一章)第十一章思考习题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

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于: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毛概第十一章

毛概第十一章
•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
•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大团结大联合的主 题,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的方针
中特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 积极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 系的和谐,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服务 • 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 • 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事业的根本力量
中特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中特
一、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民族人民内部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
加以解决。
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1、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 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 主体和基础。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2、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
理论 第十 四讲 建设
中国
特色 社会 主义 的根 本目 的和 依靠 力量
其次,是由工人阶级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再次,是由工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历史地位决定的。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十二章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毛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十二章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一: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2: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3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四: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1: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五: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当前如何改善党的领导?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毛概精品——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题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单项选择1.文明是文化现代化。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直接得出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是:(C)A.战略实现过程具有不平衡性B.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C.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D.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D)A.以人为本B.以民为本C.社会公平D.公平和正义3.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基本目标是(A )A.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B. 促进社会经济增长C. 实现充分就业D. 使更多的劳动者拥有财产性收入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B)A.企业应拥有资产所有权B.企业应拥有法人财产权C.企业应拥有宏观调控权D.企业应拥有行业管理权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A)A.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B.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D.实现共同富裕6.“十一五”规划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C)A.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B.不断推进共同富裕C.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D.不断创造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多项选择1.所谓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社会的一切发展 (ABCD)A.既依赖人的发展,又为了人的发展B.人的全面发展是根本出发点和归宿C.把促进入的发展作为社会和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D.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2.全面的发展观主要是指 (ABCD)A.人的全面发展B.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C.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D.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3.协调发展主要是指 (ABCD)A.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B.人与入的全面协调发展C.人与社会及社会各阶层的协调发展D.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4.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单选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

”物质生产发展需要建立相对生产关系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的迅猛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6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7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8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无能运动规律9社会革命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0人民群众即是历史的“剧中人”。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1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劳动发展史12阶级实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1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15制约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的决定性条件经济条件多选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 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绩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4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5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者消灭某种生产关系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6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绝对作用,主要表现在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和发展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9“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

”A抹煞社会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10“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第四章单选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价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创造使用价值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

简单劳动尺度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势,它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7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9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10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凭借具体劳动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13酱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14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多选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有不同所有权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之间的社会关系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4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的,货币有多种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5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6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交换价值和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7一切商品者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10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各种商品价格的法,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11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A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12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13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4劳动力的价值包括A维持劳动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C养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费用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P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得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P7>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20>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P25>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三个代表思想的关键,核心,本质是什么?<P30>(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实事求是) <P43>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P47>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0.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P65>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11.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P70>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P71>13.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P73>1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P74>(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重要思想?<P79>(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16.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P81>(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17.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得灵魂?<P83>(1.实事求是2.群众路线3.独立自主)18.改造总路线的主体?<P93>(“一化三改”,“一化”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19.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及其性质?<P98>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20.什么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P105>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21.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创造性是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P113>22.社会主义的本质?<P117>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3.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P118>(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2.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P121>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5.发展是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原因?<P124>一,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二,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原因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未来的前进方向26.我国最大的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32>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137>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一定科学涵义新概念?<P1137>(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P143>(人民日益曾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P147>(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1.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P162>一、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是第二次二、改革和革命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都是发展的动力三、改革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并不亚于革命32.如何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P165(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3.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8(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3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P172>3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P178>(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36.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目标<P182>37.什么是市场经济?<P184>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P18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P19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0.按劳分配的原因?<P193>(是有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41.私有制社会之所以实行按生产资料的私有权进行分配的原因?<P194>(在于生产资料为奴隶主、封建地主、资产阶级所占有)42.新型工业化道路?<P208>(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4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P1221> (人民当家作主)44.我国的国体?<P222> (人民民主专政)45.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的政治制度?<P2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46.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P228>(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7.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P237>(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8.人权高于主权对吗?<P244>不对,一、人权泛指人身自由和其它民主权利,在我国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权利,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二、主权是指国家的主权,是一个国家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物权利,关系国家独立和尊严问题三、人权的实现需要国家主权来保障,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4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P250>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P251>(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P253>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5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P255>(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5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P256>(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54.民族精神指?<P260>(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55.和谐社会的特征?<P276>①民主法治②公平正义③诚信友爱④充满活力⑤安定有序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5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P278>一,提出构建设社会主和谐社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5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P280>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58.社会建设的重点?<P284>(改善民生)59.“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P305>60.当今时代的主题?<P316>(和平与发展)61.经济全球化?<P322>(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