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粪便不同酸糖化预处理及其酶解条件研究
《不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预处理条件及酶解糖化研究》范文

《不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预处理条件及酶解糖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作为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结构和组成,木质纤维素的利用效率受到限制。
因此,对不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进行预处理和酶解糖化研究,对于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不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预处理条件1. 农业残余物农业残余物如秸秆、稻草等,通常采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联合的方法进行预处理。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磨碎、蒸汽爆破等,可以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提高酶解效率。
化学方法则常用稀酸、稀碱等处理,可以溶解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提高纤维素的暴露程度。
2. 林业残余物林业残余物如木屑、树枝等,其预处理方法与农业残余物类似。
但由于其纤维素含量较高,通常更倾向于采用化学法进行预处理。
同时,为了充分利用木质素资源,一些研究也采用了生物法进行预处理。
3. 能源作物能源作物如芒草、柳枝稷等,其纤维素含量高且结构相对简单。
因此,预处理方法可以更加灵活,既可以采用物理法,也可以采用化学法或生物法。
三、酶解糖化研究酶解糖化是利用酶将预处理后的木质纤维素水解为单糖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酶的选择、酶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都会影响糖化的效率和效果。
1. 酶的选择酶的选择是酶解糖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常用的酶主要包括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等。
不同种类的酶在糖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因此需要根据预处理后的生物质特性选择合适的酶。
2. 酶的用量和反应条件酶的用量和反应条件对糖化效果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酶的用量越大,糖化效果越好。
然而,过高的酶用量会增加成本,不利于实际生产。
因此,需要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酶用量。
此外,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也会影响糖化效果,需要通过实验进行优化。
四、结论不同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预处理条件和酶解糖化研究对于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CFS_预处理对不同秸秆原料酶解和理化结构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23,51(12):1426-1434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CFS 预处理对不同秸秆原料酶解和理化结构的影响田鑫,王雨萌,徐师苗,汪强杰,胡轲,张海波,程红艳(山西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摘要:高铁酸钾复合液(CFS )是制备高铁酸钾的剩余滤液,其含有大量碱(OH -)和氧化剂(ClO -和Fe 6+),具有破坏木质纤维素顽固结构、提升酶解效率的潜力。
为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与高铁酸钾制备废液的再利用,以山西储量丰富的玉米秸秆(CS )、高粱秸秆(SS )和谷子秸秆(MS )为原料,采用CFS 进行预处理,对比3种秸秆的酶解糖化率,分析秸秆的理化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CFS 预处理中碱和氧化剂共同参与了3种秸秆的降解,促进了酶解糖化率;在最佳预处理时间24 h 下,CS 、SS 和MS 的还原糖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52.77%、236.39%、216.66%,其中CS 的酶解效率最高;组分分析表明,CFS 处理能有效去除3种秸秆中木质素成分,增加纤维素相对含量,进而有利于纤维素酶的可及性;结构分析显示,CFS 处理后,3种秸秆的理化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粗糙度增加,官能团发生断裂,纤维结晶度升高,热稳定性变差。
在3种秸秆中,CS 结构变化最明显,更有利于被生物转化。
综上,CFS 预处理可改变作物秸秆的理化结构,破坏其致密结构,促进后续酶解效率,是一种理想的预处理技术。
关键词:高铁酸钾复合液(CFS );预处理;作物秸秆;还原糖产量;理化结构中图分类号:S1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23)12‒1426‒09Effects of CFS Pretreatment on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PhysicochemicalStructure of Different Straw MaterialsTIAN Xin ,WANG Yumeng ,XU Shimiao ,WANG Qiangjie ,HU Ke ,ZHANG Haibo ,CHENG Hongyan(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China )Abstract : Composite ferrate solution(CFS) is the residual filtrate for preparing potassium ferrate. It contains a lot of alkali (OH -) and oxidant(ClO - and Fe 6+),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destroy the recalcitrant structure of lignocellulos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 and reuse of preparation waste liquid of potassium ferrate, in this paper, corn straw(CS), sorghum straw(SS), and millet straw(MS), which are abundant in Shanxi province, were pretreated with CFS, the enzymolysis and saccharification rat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straw were compared, and the change of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straw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kali and oxidant in the pretreatment of CFS were involv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three kinds of straw, which promoted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rate and saccharification rate. Under the optimal pretreatment time of 24 h, the reducing sugar yield of CS, SS, and MS was increased by 252.77%, 236.39%, and 216.66%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and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efficiency of CS was the highest.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CFS treatment could effectively remove lignin in three kinds of straw and increase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cellulose,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the accessibility of cellulase.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ed that after CFS treatment, the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three kinds of straw changed in different degrees, roughness increased, functional group fractured, fiber crystallinity increased, and thermal stability decreased.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straw, CS had the most obvious structural change and was more conducive to biotransformation. In conclusion, CFS pretreatment could change the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 of crop straws, destroy the dense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subsequent enzymatic hydrolysis, so it was an ideal pretreatment technology.Key words :composite ferrate solution(CFS); pretreatment; crop straw; reducing sugar yield;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doidoi:10.3969/j.issn.1002-2481.2023.12.11收稿日期:2023-01-04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0L0137);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2018YJ39);山西省优秀博士来晋工作奖励基金(SXYBKY201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0149);山西省水利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2022GM034)作者简介:田 鑫(1997-),女,山西汾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环境保护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黎小亮
5
对于大气降尘的研究和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 续发展,还关系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本研究 王毛毛(2012501160) 项目主要是通过降尘收集法和物理法,对石河子大气降 王小会(2012501156) 尘量、降尘中的重金属以及可溶性盐成分进行检测,对 唐湘玲 副教授 石河子大气中降尘、产生的污染以及其危害水平进行定 董振洲(2012501135) 性定量的分析。通过检测和分析得出数据,给石河子城 黎诗馨(2012501137) 市环境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数据支 持。
项目简介(200字以内)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那些亲历者 所经历的历史岁月,一方面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尚留存 在起义官兵记忆中的历史,还原部分被掩埋的历史真 相,丰富相关文献档案资料,拓宽该事件的研究领域; 另一方面通过研究,挖掘起义官兵复杂的人生经历和心 路历程,整理这些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对于维护新疆 稳定,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丰富“兵团精神”、“新 疆精神”。
通过对新媒体传播内容的研究,发现其在新疆形象塑造
毛颖辉 副教授 上的影响,肯定其优点,针对其缺点提出改善策略,给
塑造新疆形象提供方法。
高山
副教授
尝试探讨维吾尔族形象跨文化传播的改进方向,期望给 予媒体在传播少数民族民族形象时一些借鉴参考。
编号
项目名称
参与 项目类 项目负责 学生 型 人 人数
指导教师 项目其他成员信息 姓名 职称
葛一纬
4
周高峰 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对兵团 发展历史脉络的梳理,旨在完成兵团重大历史事件的英 (2011501258),姚长 欧光安 副教授 语翻译研究和实践,再现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扎根 胜2011501264,殷褚 边疆的屯垦戍边史和爱国爱疆史。 2011501270 葛一纬2011505009;谢 冯春波 副教授 象,希望借助于研究能提出相关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 江兰2011505004 案,从而使得高校英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和使用英语。 王志军(2011506047) 、杨晓兵 (2011506059)、赵田 宁(2011506070)
使用仔猪粪便接种液对猪乳寡糖和低聚半乳糖进行体外发酵

使用仔猪粪便接种液对猪乳寡糖和低聚半乳糖进行体外发酵Difilippo E(著);朱丽媛(译);卢庆萍(校)
【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6(043)007
【摘要】本研究使用仔猪粪便接种液对低聚半乳糖(GOS)和猪乳寡糖(PMOs)进行体外发酵,旨在确定仔猪微生物区系对寡糖不同单体结构的发酵性能差异。
结果表明,酸性的、聚合度为4~7的 PMOs 和 GOS 经12 h 发酵后完全消失,但部分岩藻糖化和磷酸化的 P MO s 很难被发酵。
含β-1,3和β-1,2键的 GOS 比含β-1,4和β-1,6键的 GOS更易发酵。
体外发酵产生的主要有机酸为乙酸和丁酸。
使用仔猪粪便接种液发酵 GOS显示出其独特的发酵模式,主要表现在对 GOS结构大小的选择和有机酸的产生。
【总页数】1页(P1928-1928)
【作者】Difilippo E(著);朱丽媛(译);卢庆萍(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复合益生菌和纤维寡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粪便微生物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J], 王杰;艾萍萍;刁其玉;张乃锋
2.用患黄白痢仔猪粪便接种妊娠母猪预防仔猪黄白痢 [J], 陈光明
3.用患黄、白痢仔猪粪便接种母猪预防仔猪黄、白痢 [J], 陈光明
4.甘露寡糖和果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血液参数和粪便评分的
影响 [J],
5.壳寡糖复合物肠道营养保健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与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J], 魏亚浩; 杜鹏飞; 张清海; 李灵平; 黄艳群; 陈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血红蛋白酶解条件优化及酶解物抗氧化研究

猪血红蛋白酶解条件优化及酶解物抗氧化研究
章斌;侯小桢;杨胜远;蔡思冰;朱燕娜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17(038)015
【摘要】以猪血为原料,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酶法制备抗氧化肽并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酶解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冰浴+超声波粉碎的血红细胞破碎率高达97.1%,试验条件下水解猪血红蛋白制备抗氧肽的最适用酶为碱性蛋白酶,在温度58℃、pH7.7、加酶量6.5%条件下的酶解产物对DPPH自由基的实际清除率达96.94%,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总页数】5页(P99-103)
【作者】章斌;侯小桢;杨胜远;蔡思冰;朱燕娜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广东潮州521041;韩山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广东潮州521041;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东湛江524048;韩山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广东潮州521041;韩山师范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科技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酶解条件对猪血红蛋白酶解物品质及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J], 宋思佳;冯超;孙茜胜;徐铃;罗永康
2.带鱼蛋白酶解条件优化及酶解物抗氧化性能 [J], 厉望;靳挺;武玉学
3.羊肝蛋白酶解条件优化及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J], 文飞;母应春;李静雯;赵
旭;唐素婷;杨旭卉;苏伟
4.扇贝酶解条件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的研究 [J], 梁晓芳;牟建楼;严超;王颉
5.响应面优化庸鲽鱼骨酶解条件及其酶解物氨基酸组成分析 [J], 衣美艳; 侯虎; 毛毛; 郭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肠道中产蛋白酶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

猪肠道中产蛋白酶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宁豫昌;张晓静;乔宏兴【摘要】试验从健康猪肠道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MY-6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糖醇发酵试验、16S rDNA序列扩增与比对、Biolog鉴定等方法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并研究了蛋白酶活力与细菌生活周期的动态关系,pH、温度、金属离子和蛋白酶抑制剂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及蛋白酶对不同底物的水解性能.结果显示,MY-6菌株蛋白酶的合成与其芽孢形成同步,均开始于对数生长期的前期,该菌株所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条件为:40 ℃、pH7.0,Ca2+和Mn2+对蛋白酶活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MSF能够完全抑制该蛋白酶的活力,说明该蛋白酶属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对鱼粉蛋白、大豆蛋白、玉米蛋白、酪蛋白的酶解物TCA可溶性肽含量分别为0.83、0.67、0.58和0.38 μmol/g.结果提示,解淀粉芽孢杆菌MY-6菌株可作为改善蛋白质消化的益生性芽孢杆菌的初步选择.%A Bacillus strains,MY-6 strain which secreted high amount of protease was isolated from healthy pig's intestines,and it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y the methods of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biochemical tests,16S rDNA sequence amplification and comparison,biolog identification.In order to get an init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enzymatic properties of its protease,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ase activity and bacterial life cycle,effects of pH,temperature,metal ions and inhibitors on protease activity,and the protease hydrolysi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protease synthesis of MY-6 strain was synchronized with its spore formation whichbegan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protease was 40 ℃ and pH 7.0,Ca2+ and Mn2+ had a intensive effects on the protease activity,PMSF could completely inhibit the activity of protease,indicating that the protease was a serine protease.The content of TCA soluble peptides for protein hydrolyzate fishprotein,soybean protein,corn protein and casein was 0.83,0.67,0.58 and 0.38 μmol/g,respectively.In conclusion,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MY-6 strain could be used as an initial selection of probiotic Bacillus to improve protein digestion.【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7(044)008【总页数】10页(P2398-2407)【关键词】猪;解淀粉芽孢杆菌;蛋白酶;酶学性质【作者】宁豫昌;张晓静;乔宏兴【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 450046;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 450046;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 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猪属于杂食性单胃动物,营养物质消化主要依靠胃内的化学消化,其消化道中微生物消化作用比反刍动物弱,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较低[1]。
仔猪不同生长阶段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仔猪不同生长阶段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刘亚丹,左 周,秦军军,杨 阳,蔡春波,赵 燕,郭晓红,曹果清,李步高,高鹏飞(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仔猪的饲养管理对生猪生产至关重要,其健康状况是影响生猪行业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
在生长发育阶段,仔猪容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生长速度缓慢和饲料转化率差,并会引发腹泻等疾病。
肠道微生物组成是决定仔猪是否会出现上述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猪的肠道微生物主要由细菌、真菌、古细菌和病毒等组成,其中细菌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且大多数细菌为厌氧菌[1]。
猪的肠道微生态物对机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机体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信息传递、宿主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均衡、免疫以及促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6]。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用于微生物的研究,其中16S rRNA 基因测序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动物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等,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Chen 等采用16S rRNA 测序技术分析了仔猪肠道内容物组成的变化,发现仔猪断奶后其肠道分泌物中的菌群组成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随时间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并在断奶后10 d 左右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7]。
Alain 等研究了哺乳仔猪粪便中微生物组成的变化,发现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细菌是其肠道内的主要细菌;在哺中图分类号:S828.8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6-0022-08摘 要: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晋汾白猪和马身猪生长早期粪便微生物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可能的成因。
本研究以马身猪和晋汾白猪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仔猪初生(1日龄)、断奶(28日龄)和保育后期(70日龄)三个关键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粪便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本次测序所得的操作分类单元分属25个门、43个纲、91个目、163个科和470个属的微生物。
不同酶消化法提取猪原代肝细胞的效果比较

532024.4·试验研究0 引言猪圆环病毒(PCV )是Circoviridae 科Circovirus 属的一种无囊膜的单链环状DNA 病毒。
在已知的4个血清型中,PCV2为猪易感的致病性病毒[1]。
PCV2感染会诱导宿主免疫抑制引起猪圆环病毒病(PCVD ),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新生仔猪先天性脑震颤、皮炎与肾病综合征、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等,给全世界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是世界各国的兽医与养猪业者公认的造成重大影响的猪传染病[2]。
PCV2的感染在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组织嗜性。
但无论是胎儿阶段还是出生后,肝细胞都是PCV2感染和复制的靶细胞。
因此,PCV2也被视为一种能够诱导猪肝炎的病毒[3]。
且PCV2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在PCV2引发的相关病变和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关键性作用[4]。
因此,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有活性的猪肝细胞对于研究PCVD 的致病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获取肝细胞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分离细胞法、非酶分离细胞法、离体酶消化法和酶灌流法等[5]。
因此,本试验采用简便、经济、无需特殊设备、仅需部分肝组织的离体酶消化法,比较不同酶消化分离猪原代肝细胞的效果,为一般实验室提取分离大量有活性的猪肝细胞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主要试剂新鲜猪肝组织,Hank's 平衡盐溶液(HBSS ),磷酸盐缓冲液(无菌PBS ),4%多聚甲醛(PFA ),收稿日期:2024-01-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器官与组织在脾脏内的功能性再生(32230056)作者简介:周徐倩(1999-),女,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
*通信作者简介:董磊(1978-),男,汉族,安徽阜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生物材料。
周徐倩,董磊.不同酶消化法提取猪原代肝细胞的效果比较[J].现代畜牧科技,2024,107(4):53-55. doi :10.19369/ki.2095-9737.2024.04.014. ZHOU Xuqian ,DONG Lei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nzyme Digestion Methods on Extraction of Porcine Primary Hepatocytes[J].Modern Animal Husbandry Science & Technology ,2024,107(4):53-55.不同酶消化法提取猪原代肝细胞的效果比较周徐倩,董磊*(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摘要:猪肝细胞是猪圆环病毒的靶细胞,简单快速地提取猪原代肝细胞对于研究猪圆环病毒病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稿网址 ht tp: / / xbgjx t sw u cn
第 34 卷
从总体上来说 , 由于草酸和醋酸属于弱酸, 酸性更 弱, 导致草酸和醋酸对畜禽粪便的预处理效果弱于上面 3 种强酸和中强酸并和强酸的处理效果具有较大的差异 . 由此可以看出, 对猪粪便进行酸预处理时, 强酸优于中 强酸和弱酸, 其中, 又以 5% 盐酸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效果 最好, 同时该处理优于李静等 [ 5] 报道的超声波联合碱预 处理猪粪便的还原糖得率( 21 47% ) . 因而 , 后续猪粪便 酶解就采用 5% 的盐酸预处理猪粪便后的残渣进行酶解 试验研究 . 2 3 图 2 不同弱酸对猪粪便预处理的影响
猪粪便盐酸预处理后酶解条件研究 对 5% 的盐酸、110 下预处 理猪粪便 4h 后的残渣进行酶解试 验时, 酶解还原糖得率在 6 62% ~
11 26% 之间, 平均为 8 39% . 根据猪粪便酸预处理酶解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可以看出 ( 表 3) , 影响最 显著的因素是酶用量 , 其次是底物浓度和酶解温度, 而 pH 值对酶解试验的影响最小, 最佳试验水平组合为 A1 B3 C 3 D2 , 也就是酶解温度 45 、 酶用量 300 mg/ g 、 底物浓度 15 g/ L 和 pH 4 8 为最佳酶解条件. 方差分析表明 ( 表 4) , 酶用量和底物浓度两个因子对盐酸预处理后的猪粪便酶解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而酶解温度和 pH 对猪粪便酶解的影响不显著. 因而酶用量和底物浓度是影响猪粪便酶解的主要因素 . 表3
第 34 卷 Vol 34
第4期 No 4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学版 )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 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年 8 月 A ug 2009
文章编号 : 1000 5471( 2009) 04 0102 04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T1 T2 T3 x1 x2 x3 R 酶解温度 / A 1 1 1 2 2 2 3 3 3 26 29 23 61 25 62 8 76 7 87 8 54 0 89
酶解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
L- 1 ) 底物浓度 / ( g C 1 2 3 2 3 1 3 1 2 22 61 23 72 29 19 7 54 7 91 9 73 2 19 L- 1) pH D 1 2 3 3 1 2 2 3 1 24 33 26 37 24 82 8 11 8 79 8 27 0 68 B 1 2 3 1 2 3 1 2 3 24 19 22 33 29 00 8 06 7 44 9 67 2 22 还原糖得率 / % 7 30 7 73 11 26 6 94 7 98 8 69 9 95 6 62 9 0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朱娟玉 , 李正山 , 邓良伟 . 猪粪水特性的研究 [ J] .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36( 4) : 1578- 1579, 1588. 赵本领 , 赵才光 , 薛 凌 李 娟, 李 静, 凌 峰 . 如何综合利用规模化猪场猪粪尿 [ J] . 农村养殖技术 , 2007, 16: 4- 5. 静 , 刘茂昌 , 等 .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的新思维 [ J] . 四川林业科技 , 2008, 29( 4) : 99- 102. 娟 , 刘茂昌 , 等 . 超声波和碱联合预处理对 畜禽粪便乙 醇化的比 较研究 [ J] . 重庆师范 大学学报 ( 自然 科
第4期
桑
宇 , 等: 猪粪便不同酸糖化预处理及其酶解条件研究 表1 禽畜粪便的主要成分
半纤维素 22 88 木质素 21 57 灰分 16 21
103
组成 含量 / %
纤维素 32 08
1 2
试验方法 称取一定量的鲜禽畜粪便到 200 m L 的试管中 ( 称准至 0 001 g) , 加入一定量的强酸 ( 硫酸、盐酸和磷
测定方法 纤维素、半纤维素、 木质素、灰分的测定 见文献 [ 8] , 预处理滤液中还原糖采 用 3, 5 二硝基水杨酸 0 9/ ( 预处理干物重 畜禽粪便
( DNS) 比色法测定 , 其反应式如下. 粪便还原糖得率( % ) = [ 还原糖浓度 纤维质含量) ] 100%
[ 9]
.
2
结果与讨论
2 1 强酸和中强酸对猪粪便预处理还原糖得率的影响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 在不同浓度的硫酸、盐酸和磷酸预处理下 , 猪粪便还原糖含量随着酸浓度的增加 而逐渐增大 , 在酸浓度达到 5% 时 , 还原糖含量增长 趋势出现峰值, 然后趋于平缓或有所下降. 从经济角 度考虑, 5% 酸浓度为较为理想的预处理浓度, 在此 条件下, 硫酸、 盐酸和磷酸预处理后猪粪便还原糖含 量分别达到 44 62% , 46 41% 和 8 61% . 这说明 , 处 理效果最好的是盐酸 , 硫酸次之 , 而采用磷酸对猪粪 便进行预处理效果不太理想, 这主要与几种酸的酸 性强弱有关, 盐酸和硫酸为强酸 , 预处理效果差异较 小, 而磷酸为中强酸, 酸性较弱 , 处理效果也较差 . 2 2 弱酸对猪粪便预处理还原糖得率的影响 草酸和醋酸对畜禽粪便的预处理结果如图 2 所 图1 不同强酸对猪粪便预处理的影响
1 2 1 猪粪便不同酸预处理 酸) , 浓度系列分别为 0% , 1% , 2% , 3% , 5% , 7% 和弱酸: 草酸 ( 浓度分别为 0% , 1% , 2% , 5% , 10% , 15% ) 和醋酸( 浓度分别为 0% , 5% , 10% , 15% , 20% , 30% ) , 用去离子水稀释到 25 m L, 摇匀 , 在试管上放置一小 漏斗 , 置于控温式远红外消煮炉中, 在 110 1 2 2 猪粪便的酶解条件研究 采用正交设计, 选用酶解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pH 值作为影响酶解处理的主要因素, 采用 L 9 ( 3 ) 正交设计表, 共进行 9 个处理, 进行酶解正交试验, 探究影响猪粪便酶解的因素. 称取一定量的最佳酸预 处理后的畜禽粪便, 加入装有柠檬酸与柠檬酸钠缓冲液的 250 mL 三角瓶, 加入一定量的纤维素酶, 然后将 三角瓶放入振荡器中 , 在设定的温度下, 水解糖化 24 h. 然后加热至 100 约 3 m in 使酶变性 , 冷却至室 温, 离心取上清液进行还原糖测定. 表2
猪粪便不同酸糖化预处理及其酶解条件研究
桑 宇, 徐静静2 ,
1
李 静 , 何 咏2 ,
2, 3
凌 娟, 刘兴礼2 ,
2
晏飞来 , 张莲姬2
2
1 重庆医科大学 药学院 , 重庆 400016; 2 西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 重庆 400716; 3 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 验室 , 重 庆 400716 摘要 : 探讨了几种酸对猪粪便糖化预处理和预处理后的猪粪便 酶解条件的 影响 . 结果表 明 : 强酸预处 理猪粪便 优 于中强酸和弱酸 , 而 5% 盐 酸在 110 预处理猪粪便 4 h 可 以使还原 糖含量达 到 46 41% . 盐酸预 处理猪粪 便后 , 、酶用量 300 mg / L 、底物 浓 影响其酶解的主要因素是酶用量和底物浓度 , 酶解试验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 45 度 15 g/ L 和 pH 4 8. 酶解还原糖含量达到 11 26% . 关 键 词 : 酸预处理 ; 猪粪便 ; 糖化 ; 酶解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Q814 9
示, 温度 110 下预处理 4 h 时 , 猪粪便还原糖得率随着酸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大 , 草酸在浓度为 2% 时达到 峰值 , 然后随着酸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 而醋酸在酸浓度达到 20% 时开始趋于平缓, 还原糖得率分别为 9 83% 和 7 38% .
104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水平 1 2 3 酶解温度 / A 45 50 55
4
下预处理 4 h. 预处理后的溶液过滤 , 测定滤液还原糖含量 .
猪粪便酶解正交设计
酶用量 / ( mg B 100 200 300 L- 1 ) 底物浓度 / ( g C 5 10 15 L- 1 ) pH 值 D 4 4 4 8 5 2
1 3
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 规模化、 集约化已成为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与传统的农户分散饲养、户 营为主相比, 规模化、集约化的饲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猪的饲养技术、防疫能力、管理水平、生产效率, 同 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 提高经济效益[ 1] . 但是, 这种封闭式的集中饲养方式造成了猪粪尿过度集中和冲洗 用水大量增加, 而且为了运输方便, 规模化养猪场大多建在城市郊区 , 没有足够的农田来消纳大量的养殖 粪尿污水[ 2] , 加之畜禽粪便的长期均衡产出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用肥不相一致等[ 3] , 或因人为因素不加以 利用 , 粪污任意堆放和排放 , 猪粪尿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 . 中国是养 猪大国, 每年来自猪养殖过程中的粪尿也很多, 2001 年就达到了 48 245 1 10 t , 约为当年全国畜禽粪尿 总量的 1/ 4[ 4] , 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无害化处理, 势必对周围的大气、水体、土壤及农作物等造成严重的污 染, 造成养分的大量损失, 也制约了养猪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 , 探索猪粪无害化处理方法和综合利用途 径势在必行 . 其实 , 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质资源 , 可以作为制取乙醇的原料 . 畜禽粪便乙醇化研 [ 6, 7] [ 5] 究在国外已开始有初步报道 ; 在国内 , 李静等 也初步探索了超声波和碱联合预处理猪粪便乙醇化研 究, 为治理猪粪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 , 也是解决未来能源和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对猪粪便糖化预处理和酶解阶段进行详细的基础研究 , 确定最优的猪粪便不同酸糖化预处理和酶解工 艺条件, 以期为解决规模化养猪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