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有趣的肥皂(重点资料).doc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肥皂》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肥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肥皂》。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肥皂的特性,探究肥皂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肥皂的成分、特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节约使用肥皂的良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肥皂的成分和特性,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节约使用肥皂的良好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肥皂、水、毛巾、盆、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水杯、肥皂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块肥皂,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特征,让幼儿猜测肥皂的用途。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介绍肥皂的成分、制作过程和特性。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肥皂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幼儿探讨肥皂的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正确使用肥皂的例题,如洗手、洗澡等,引导幼儿分析肥皂在这些场景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肥皂实验,观察肥皂的溶解过程。
(2)让幼儿动手操作,用肥皂洗手,感受肥皂的去污能力。
(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使用肥皂,培养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肥皂的特性2. 肥皂的用途3. 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4. 节约使用肥皂,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使用肥皂的场景,并标注肥皂的用途。
答案:幼儿作品,根据实际操作场景进行评价。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节约使用肥皂,并将方法记录下来。
答案: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肥皂的特性、用途和使用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引导幼儿节约使用肥皂,提高环保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肥皂真有趣

中班科学教案:肥皂真有趣
教学目标
1.了解肥皂的原理和作用;
2.通过肥皂泡沫的实验,观察、探究肥皂的物理特性,如能起泡、能浮
在水面等;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肥皂水;
2.实验杯;
3.稀释盐水;
4.吸管;
5.叉子。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引入话题:老师手里拿着肥皂问孩子们:这是什么?你们都会用它来洗手,但知道它的原理和作用吗?有没有尝试过把它吹成泡沫呢?
问答互动:引导孩子们回答并讨论肥皂是什么、有什么用处,以及是否知道肥皂是怎么洗手的来启发幼儿思考。
2. 实验环节
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老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小朋友们介绍今天要用到的实验材料。
实验一:泡沫肥皂的制作:
1.在实验杯中加入一些肥皂水;
2.用吸管吹一口气,形成泡沫;
3.试着将泡沫放在叉子上,观察泡沫的特性。
思考与讨论:老师与幼儿一起观察泡沫的特性,如能起泡、能浮在水面等,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实验二:肥皂在水中的漂浮性:
1.在实验杯中倒入一些肥皂水;
2.加入少量稀释盐水,搅拌均匀;
3.用水杯沿着实验杯边缘缓缓倾斜,将被水覆盖的肥皂水加入到水杯中;
4.观察实验杯中残留的肥皂水。
思考与探究:观察肥皂水在水中的漂浮性,让幼儿思考原因并自由探究。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对肥皂的原理和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实验环节的设置,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还让孩子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奇妙与趣味。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肥皂》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肥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肥皂”。
通过本章内容,让幼儿了解肥皂的来源、特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肥皂的制作过程,知道肥皂的主要成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教育幼儿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肥皂的制作过程及成分。
2. 教学重点:肥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肥皂、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彩笔、画纸、洗手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肥皂,让幼儿讲述肥皂的用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讲述肥皂的来源、制作过程及主要成分。
(2)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肥皂,引导幼儿发现肥皂的特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例题,让幼儿了解肥皂的清洁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肥皂洗手,感受肥皂的清洁作用。
(2)让幼儿画出肥皂的形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肥皂的来源、制作过程及主要成分。
2. 肥皂的清洁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
3. 肥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肥皂,并说明为什么喜欢它。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肥皂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观察幼儿是否养成了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肥皂在其他方面的用途,如制作肥皂泡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肥皂的制作过程及成分。
2. 教学重点:肥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3.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幼儿的观察和讲述。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肥皂》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肥皂》背景介绍本次课程将在小班幼儿园进行,着重介绍肥皂的奇妙性质和用途,引导幼儿对环境和科学的敏锐观察和好奇探索,以激发他们对探索自然与科学的兴趣,开发其思维和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课程,我们期待幼儿能够:1.理解肥皂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和作用。
2.探究肥皂的奇妙性质,了解肥皂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3.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究的兴趣。
学习内容1. 肥皂的定义及原理•肥皂是什么?•肥皂是如何制造的?2. 洗手实验•洗手前观察手部油脂•用肥皂洗手•洗手后观察手部变化3. 肥皂泡沫实验•将肥皂放入微波炉加热•观察肥皂泡沫的变化学习过程1. 肥皂的定义及原理为了让幼儿对肥皂的概念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首先将肥皂的定义和原理教给他们。
通过和孩子们简单的讨论,引导孩子们理解肥皂是一种能够溶解油脂和污垢的物质,并介绍肥皂的制造原理。
2. 洗手实验家长们都知道,教育小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而洗手是卫生行为中最为基本的环节之一。
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肥皂在洗手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将为孩子们带来一个有趣的实验:洗手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叫孩子们观察他们的手部油脂,然后用肥皂好好洗手,最后再观察一下手部的变化。
3. 肥皂泡沫实验肥皂有个奇妙的性质——它可以制造出大量的泡沫。
那么,如果我们把肥皂加热,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将与幼儿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并通过实验来证实我们的想法。
知识总结在这个科学教案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肥皂的基本概念、肥皂在洗手过程中的作用及肥皂泡沫的奇妙性质。
这些知识点都是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对生活中的肥皂有更深入的了解。
总结本次小班幼儿园科学教案的核心内容是肥皂。
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和知识分享,我们向幼儿们介绍了肥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奇妙性质,希望培养他们探究自然和科学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肥皂》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肥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有趣的肥皂》。
具体章节为第五章第二节,主要介绍肥皂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中,将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肥皂的产生原理,以及在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肥皂的基本性质和用途,提高他们的科学认知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肥皂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难点:让幼儿理解肥皂的产生原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肥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肥皂、水、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每个幼儿拿一块肥皂,观察并描述肥皂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特征。
2. 讲解肥皂的产生原理:向幼儿介绍肥皂是如何由油脂和碱水反应制成的,讲解这个过程的基本原理。
3. 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肥皂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与分享:让幼儿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他们理解肥皂的清洁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画出他们理解的肥皂使用过程。
6. 教育指导:向幼儿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包括洗手、洗澡等。
7.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肥皂的基本形状,标注肥皂的名称和性质。
8. 作业设计: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关于肥皂的知识,并试着正确使用肥皂。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关于肥皂的知识,并试着正确使用肥皂。
2. 作业答案:幼儿应能向家长描述肥皂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特征,并能讲解肥皂的清洁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幼儿了解了肥皂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鼓励。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肥皂》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肥皂设计意图生活中幼儿经常玩肥皂、搓肥皂泡,却对肥皂的种类、用途等还不太了解。
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肥皂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肥皂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
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知道肥皂有去污的作用。
2.通过操作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3.在看、摸、闻、搓、吹的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1.定位于感知肥皂的特征,了解肥皂的用途。
2.是通过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活动准备教具:不同颜色和形状肥皂数块,纸盒1个,小盆6个及数根吸管。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分钟)嗨!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猴姐姐,今天我想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你们看,小猴姐姐这里有一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一样东西,猜猜看会是什么呢?1.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模,闻一闻。
2.原来是肥皂宝宝,请1幼儿把肥皂宝宝请出来二、初步探究,感知肥皂。
(3分钟)1.小猴姐姐这里还有许多的肥皂宝宝,我们也赶快把它们请出来吧。
幼儿来桌子边围着一起喊:肥皂宝宝,请出来!(老师打开盖布)(1)哇,这么多的肥皂宝宝呀,请你们每人挑一块你自己喜欢的肥皂宝宝,拿在手中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说你的肥皂宝宝是什么样子的?(2)先与旁边小朋友互相讲一讲,再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3)老师小结:这么多肥皂宝宝是不是一样的?什么不一样?(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闻起来有的香味,有的药味。
)老师小结: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2.肥皂的用途。
那你们在什么地方也见过肥皂宝宝?肥皂宝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有什么用?什么时候要洗手(在饭前便后、手脏)、洗澡(保护皮肤)、洗衣服(干净、香)等教师小结:肥皂的用处。
三、分享探究结果,感受肥皂遇水后的变化。
(5分钟)小猴姐姐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肥皂宝宝有一个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知道它是谁吗?(水)你们也想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来玩玩?(先把袖口卷起来)1.老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肥皂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有趣的肥皂》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详案《有趣的肥皂》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肥皂,了解肥皂的用途和性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肥皂,了解肥皂的用途和性质。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肥皂、水、毛巾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出示各种肥皂,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肥皂的名称。
2. 基本部分:(1)教师讲解肥皂的用途和性质,让幼儿了解肥皂可以清洁手和脸等。
(2)教师演示如何用肥皂洗手,并讲解洗手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肥皂实验,让幼儿观察肥皂在不同水质中的泡沫情况,引导幼儿发现肥皂的性质。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让幼儿用肥皂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结束部分:五、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肥皂实验,观察肥皂在不同水质中的泡沫情况,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质量,评估幼儿对肥皂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如是否遵守规则、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等,以评价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教学氛围是否活跃等。
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为了扩展幼儿对科学领域的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肥皂生产厂,让幼儿亲眼目睹肥皂的制作过程,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园进行科普讲座,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肥皂的科学知识。
九、教学大纲:1. 认识肥皂:了解肥皂的名称、用途和性质。
3. 观察肥皂泡沫:通过实验,观察肥皂在不同水质中的泡沫情况。
好玩的肥皂中班科学教案

好玩的肥皂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肥皂的基本性质;2. 探索肥皂的特点及其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肥皂:各种不同品牌、形状和颜色的肥皂;2. 盐水:一小碗盐和一小碗水;3. 摩擦面:可以使用毛巾、布料或其他材料;4. 水:准备一些水;5. 盖子:盖子,可以盖住杯子;6. 干净的容器:用于盛放水和肥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不同品牌、形状和颜色的肥皂,并让学生观察它们。
问学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会提到“滑滑的”、“有香味”等。
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肥皂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引导学生思考,肥皂是由油和碱反应生成的。
2. 实验一:肥皂的浮力(15分钟)将一块肥皂放入盛有水的容器中,观察发生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肥皂浮在水的表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肥皂能够浮在水上。
解释给学生听,这是因为肥皂中含有一种叫做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它能够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肥皂能够浮在水上。
3. 实验二:肥皂与盐水的反应(15分钟)a. 把一碗水倒入容器中,并加入一块肥皂。
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b. 取一小碗盐,将盐均匀撒在肥皂上。
观察盐水与肥皂的反应。
c. 观察并记录学生的发现。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加入盐水后肥皂会有泡沫产生。
解释给学生听,加入盐水可以破坏肥皂的表面张力,从而产生更多和更坚强的泡沫。
4. 实验三:肥皂的摩擦力(15分钟)让学生使用不同的摩擦面,如布料、毛巾等,用力搓揉一块肥皂。
观察学生的动作和结果。
学生会发现搓揉后,肥皂变得更容易起泡沫。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搓揉可以使肥皂产生更多的泡沫。
解释给学生听,搓揉可以增加肥皂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产生更多的泡沫。
5. 实验四:肥皂的密封作用(15分钟)将一块肥皂放在一个杯子里,并用盖子密封杯子。
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发现。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杯子里的肥皂不会掉出来。
解释给学生听,盖子密封了杯子,使得肥皂无法掉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肥皂
本文整理了关于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肥皂,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肥皂,有香皂、药皂、增白皂等。
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肥皂,却对肥皂的种类、用途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发现幼儿玩肥皂、搓肥皂泡的现象。
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肥皂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肥皂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
为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正如《纲要》中所说:“既帖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因此,此次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目标预设: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知道肥皂有去污的作用。
2、通过操作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3、在看、摸、闻、搓、吹的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定位于感知肥皂的特征,了解肥皂的用途。
2、是通过分类活动,了解肥皂的种类。
设计理论: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活动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本次活动中,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幼儿以外,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学有:操作、游戏、尝试、体验等方法,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搓一搓、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获得感知;教师还鼓励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肥皂的种类;让幼儿在洗一洗、搓一搓、吹一吹的游戏活动中加深对肥皂的认识,并体验了肥皂的用途。
最后,最后,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与小猴姐姐一起到小猴王国去旅行,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让幼儿在游戏的愉快气氛中感受到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设计思路:
我采用环环相扣的方法组织此次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肥皂的主要特征,了解肥皂的基本用途。
2、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
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嗨!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小猴姐姐,今天我想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你们看,小猴姐姐这里有一只神秘的盒子,盒子里有一样东西,猜猜看会是什么呢?
1、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模,闻一闻。
2、原来是肥皂宝宝,请一幼儿把肥皂宝宝请出来
二、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肥皂,说说自己的发现和肥皂的作用。
1、小猴姐姐这里还有许多的肥皂宝宝,我们也赶快把它们请出来吧。
幼儿来桌子边围着一起喊:肥皂宝宝,请出来!(老师打开盖布)
(1)哇,这么多的肥皂宝宝呀,请你们每人挑一块你自己喜欢的肥皂宝宝,拿在手中仔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说说你的肥皂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2)先与旁边小朋友互相讲一讲,再请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3)老师小结:这么多肥皂宝宝是不是一样的?什么不一样?(有各种形状、各种颜色、闻起来有的香味,有的药味。
)
2、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老师小结: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3、说说肥皂的用途。
那你们在什么地方也见过肥皂宝宝?
肥皂宝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有什么用?
什么时候要洗手(在饭前便后、手脏)、洗澡(保护皮肤)、洗衣服(干净、香)等
教师小结:肥皂的用处。
三、感知肥皂遇水后的变化。
小猴姐姐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肥皂宝宝有一个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游戏知道它是谁吗?(水)你们也想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来玩玩?(先把袖口卷起来)
1、老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肥皂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了什
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2、幼儿尝试跟肥皂宝宝和水一起玩
(1)现在小猴姐姐想知道你们是怎么玩的呢?
(2)幼儿试一试
(3)你们是不是让形状相同肥皂宝宝们在一起玩、或者味道相同的肥皂宝宝们在一起玩呢?
(4)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
(5)幼儿再尝试操作
3、幼儿合作: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发现很滑。
用手搓一搓开始能产生白白泡沫,渐渐白白泡沫变成黑黑泡沫,能溶在水里。
白白的水变成黑黑的水。
4、把肥皂放在筐中,到一边去把小手洗一下,然后用毛巾把小手擦干。
再过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1)肥皂在水中摸起来有什么感觉?(滑滑的)
(2)小手搓一搓会发现什么?(白泡泡变成黑泡泡)
(3)刚开始的水是没有颜色的,然后呢?现在呢?(溶在水中,水变白了,就叫肥皂水,肥皂水变成脏水。
)
四、“吹泡泡”游戏(在活动室一边放四盆肥皂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音乐声中玩“吹泡泡”游戏。
)
1、小猴姐姐跟你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吹泡泡”,看谁吹的泡泡又高又大又多。
2、最后、小猴姐姐带你们去小猴王国旅行。
五、延伸活动
到太阳下玩吹泡泡的游戏,会有什么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