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做教书匠》有感范文1600字

合集下载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推荐8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推荐8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推荐8篇)这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但原对你有参考作用。

这些日子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感悟颇深,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保证,衣食足而知荣辱,对大多数人来说,精神是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去追求的。

今天,教师在物质上的生活已经超越衣食足,大多数教师的收入在本地区已进入中上水平,发达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筹划购买私家车。

但,我还是必须告诉年轻的你,教师这个工作是以精神追求为主的。

我们的物质由国家保证供给,有了它,不是图安逸,而是能使我们更好发沉下心来,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

而且,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动。

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

知识都像人的衣服一样,会旧,会过时,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瞬息万变,知识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爆炸过。

作为教师,如果你不睁大眼睛,不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和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你就会被淘汰。

给你一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你应该知道,种在泥土里的花,一些在春天绽放,一些在夏天绽放,还有一些在秋天绽放,这个时候你或许担心了,冬天马上到了,我的花怎么还没开呢?你知道吗,你种的是梅,只有到了冬天,才会绽放她傲雪的丰姿。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篇一」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

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

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

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

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

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及时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

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

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习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要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

请和我一起相信这句哲人的话:“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他这个人。

教师《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篇)

教师《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篇)

教师《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篇)当我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师在谈教师的方向、约束、责任、上进、奋斗、专业、亲和与智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中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恰如其分的小典故,娓娓道来,令我耳目一新,深感管校长所言极是;七年从教,漫漫求索,既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困惑与感慨,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快感与写意;第三遍读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的时候,感觉自己有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就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急于奔赴沙场,去领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豪情。

所以,借用今天的机会把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

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

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

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渐舒展。

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

短暂的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

"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

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我总感觉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而不从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基础应该去找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方法,守着一成不便的老方法当然行不通。

学生基础好,老师在教学上比较累,就要想方设法在教学上另劈途径,这也是教学能力的提高,由此想到这样一句话,懒妈妈的孩子勤劳,勤劳的妈妈孩子懒惰。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5篇1这次师徒结对,让我有幸拜读了管建刚校长写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

粗粗一读,已经让我感慨颇多,受益非浅。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观点,让人感受很深,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古人曾经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因此,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的点名、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

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

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颗镙丝钉,只有每一颗镙丝钉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学校的宏伟建筑才会褶褶生辉。

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

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

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

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平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

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不做教书匠》范文〔通用6篇〕《不做教书匠》范文〔通用6篇〕《不做教书匠》1走上老师这个工作岗位至今已有十六个年头了,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触特别多。

也许“红烛”“春蚕”“园丁”等对老师的美誉已经不假设早年那么让人动容,但十六年与学生共度的光阴让我深入地认识到:老师仍然称得上是这个社会上最光芒又伟大的职业,这是一份“走心”的良心活,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偶尔读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很有共鸣,推荐给大家。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

作者管建刚老师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老师,他用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

读后心得与诸位分享:一、教育:需要努力,回绝借口。

“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

”翻开《不做教书匠》,这几行字印入了我的眼帘。

这是朱永新先生对教育的呼唤,更是多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得出的人生真谛。

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

而我为什么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彷徨?苦苦反思、追寻这几年来我走过的路,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太多的“借口”,而教育,需要的是努力,教育,回绝任何借口!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科罗拉多州朗峰的山坡上躺着大树的残躯,它有400多年的历史。

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14次;400多年来,无数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战胜了它们。

但是最后,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了这棵树,使它倒在了地上。

那些甲虫从里往外咬,就只靠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渐渐伤了它的元气,使它终于倒了下来。

而借口,正像是这些小甲虫的咬噬——即使你曾经是一棵身经百战的大树。

二、握紧你手中的麦穗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

实用文_《不做教书匠》学习心得范文11篇

实用文_《不做教书匠》学习心得范文11篇

《不做教书匠》学习心得范文11篇《不做教书匠》学习心得范文1我发现了一件珍品,即管建刚先生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它使我原来凌乱的教育思想更加清晰,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教育目的更加实用高中毕业后我上了师范大学,20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

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天真无邪的乐趣,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过去的事……如今,在教育本质严重异化的时代,我从一个偏远的山村调到了一个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

然而,我目前的教学生活已经远离了我的理想,有时沉重的负担甚至使我难以正常呼吸。

我想过逃避和处理工作的方法。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我从小就被我的母亲教导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总是告诉自己,不管怎样,永远不要对不起同学们,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家庭,而这朵花能够在未来结出什么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希望,责任就在自己的肩上!因为我母亲的教育,无论我是做人还是做教育工作,都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深体会到:面对同学,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在学生面前,我的道理更有说服力…因为母亲的教育,十多年来我无悔地走着。

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得顺利,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清楚地看到: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刚开始懵懂的孩子变成了现在勤奋学习的少年;有的学生从害怕拘谨的学生变成了能够充满自信地与老师交谈的学生;有的刚从固执无理走进现在才知道是非的荣辱……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从他们的父母一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对孩子变化的惊讶和我衷心的感谢……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我感动呢?这真的值得我快乐,这才是真正的老师应该追求的高尚的快乐!正如于丹在《论语》中所说:“当你给予他人幸福时,你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生活会以你所看到的来对待你!《不做教书匠》学习心得范文2一个假期读完了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书中亲切生动的语言,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一)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一)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一)
《不做教书匠》是叶圣陶的一篇散文,通过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教
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深深感受到了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与人
生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工作者应该怀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叶圣陶在文章中谈到了教师应当有的素质和态度,他认为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
的工具,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培养品格和人格的导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己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努力成为学
生心中的榜样和指引。

通过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也被
激励要以叶圣陶为榜样,不断追求教育事业的卓越,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2023年《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3篇

2023年《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3篇

2023年《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3篇《不做教书匠》读后感篇1在读完《不做教书匠》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

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

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诱惑,也没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小学语文阅读从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这本书有奴性化的倾向,也一度让我放下书本,为管先生不值。

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谓”败笔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因素,也慢慢体会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

细细研读,换一种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间莫不透出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对从事这项光辉事业的骄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对年轻的同行的谆谆教导,其关爱之心跃然纸上。

慢慢评来,这不过是浅层次的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

碰撞之余如果读者不仅能领悟到管先生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毅、那份执著、那份胸怀、那份以身相许、至死不悔真情,还能在这份真情的感召下,重组和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层次交流后的收获。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

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平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边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

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人。

(《不做教书匠》第14页)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满足与畅快。

但是,拥有众多的物并不意味着能拥有众多真心爱戴你、尊敬你的人。

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有时也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时候,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工资、成绩等,忙于应付,苦于无趣,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其实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让我受人尊敬的东西了。

“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范文1600字
近一段利用闲暇时间,读了苏州市学术带头人——管建刚所着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结合自己从教十多年的工作经历,颇有一番感触。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其实想想教师自己,也应该对应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丰富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没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个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

我到山桂中学任教才三个月,就已经被身边一些教师的工作精神所感染、折服、感动。

比如高一级组的z等一大批教师。

这些教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加班加点的工作。

观察他们,虽然整天忙碌、但笑容整天挂在脸上。

我认为:这些教师的一言一行已经和山桂中学的教育融为一体。

山桂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山桂教育的事。

正因为山桂中学有一大批像他们的教师群体,山桂中学的教学质量才能从弱变强,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拼搏,山桂中学所取得的成绩也逐渐被全社会认可,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

这批教师就是山桂最可爱的人。

从这些可敬可爱的教师身上,我要学习他们对工作高度
负责的精神,在教育中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把教育做出灵气;不做不动脑子的事,把教育做出思想;不做人云亦云的事,把教育做出个性;不做应付检查的事,把教育做出实效。

这四点作为我以后工作的座右铭,时刻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工作,努力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不是有知识就能做好一名好教师。

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对教育本身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把握教育规律,合理运用教育手段,对教育中的某些现象给予关注和思考,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并且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在教育中勇于实践与创新。

我想:要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的认可,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今年的11月18日上午第二节课间,z同学告诉我,昨天晚修回到宿舍后发现棉被不见了。

我听了他的讲述后,分析到:第一种可能是同学与他开玩笑,把他的被子藏起来了;第二种可能是是否因为棉被叠的不够整齐,被舍监拿走了。

为什么分析这两种原因呢?跟他本人的性格与生活习惯有关。

他本人性格开朗,平时喜欢开别的同学玩笑;但个人生活习惯不太好,床铺不整、被子凌乱,经常被舍监登名警告与扣分。

听了我的分析,他也非常认可我的判断。

我告
诉他:中午放学后去找舍监,看是否在舍监那里。

如果不在舍监那里,很大的可能是同学把他的被子藏起来了,那就去熟悉的宿舍找一找。

事情转眼又过了两天,他又找到我说被子依然没有找到。

这时我意识到这确实不是一个开玩笑的闹剧,问题严重起来。

但在宿舍丢失被子也确实是很稀奇的事情。

我问他晚上是如何睡觉的?他说:借了同学的被单,再加上自己的被单,晚上睡觉将就一下也能过得去,并且马上到星期六了,准备从家里拿一床新被子。

舍监那边早就行动起来,在年级、学校共同努力下,最终查明了原因,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反思整个事情的过程,虽然我没有什么过错。

但还是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教育无小事,要事事重视,事事放在心上,及早处理,化被动为主动;及早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防止引起家长不必要的误会。

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就很难教好学生。

只有爱学生,我们才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刚接手高一班时,有一个叫z的女同学。

经常犯一些小错误,诸如警告、扣分。

面对这样的学生,从内心谁都不会喜欢。

我想:她作为一个山桂中学的正取生,在初中时是所谓的优生,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缺点。

于是,我先找她宿舍的学生了解情况,得到的信息更让人吃惊:她经常不在学校饭堂就餐,有时饿着肚子上课,身体有病了也不愿去医院看
病。

对这种情况,我感觉比较棘手,认真思考后,做了以下的工作。

1、及时家访。

农历八月十六日晚上,我驱车到了z同学的家中,见到了她的妈妈。

了解到这是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现有三个小孩读书。

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爸爸打零工维持,家庭收入非常不稳定。

加上重男轻女的观念,父母本来都不支持梁灶喜同学读高中,高中的学费还是靠自己打暑假工支付的。

2、返校后,找z同学谈心:教育她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但不能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就以不吃饭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代价。

如果生活中有困难,可以随时告诉老师。

老师将想方设法帮助她解决困难。

3、带她到三乡医院检查治病。

一系列的教育与帮助,使她切身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帮助她。

从此以后,她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宿舍中能注意自己的行为,学习上也变得主动。

通过这个学生的教育,让我深深感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真心帮助学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展望未来:不只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学生的基础,更关注其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