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概述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阶段,思政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高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有必要对当前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单一当前高中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针对学生实际生活和成长需求的素质教育内容。

很多学校的思政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品德、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2. 教学方法滞后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以灌输式、讲解式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启发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的情感认知和价值取向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厌恶情绪。

3. 师资力量不足思政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欠缺,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

一些思政教师的教学经验比较匮乏,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理解和掌握经验不足,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4. 学生缺乏兴趣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方法滞后,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缺乏兴趣。

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更多的是应付考试。

而学生的消极态度又会进一步影响教学效果。

三、对策分析高中思政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和成长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可以涉及到人生道路规划、健康成长、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思政教育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创新,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讨论、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思政课程更加感兴趣。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

有必要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和提高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单一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即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这种单一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厌倦和焦虑,影响了他们对思想政治的认知和理解。

2. 教学手段陈旧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但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段,例如以坐而论道、死记硬背为主的教学方式。

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方法死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学方法死板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教师往往只关注于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

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考能力的提升,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来丰富教学方式。

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针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手段陈旧的问题,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手段,如数字化教学、社交化学习、游戏化学习等。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应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死板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演绎等教学方法,协助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对策来加以解决。

问题一:教材陈旧化、难易度不匹配目前的思想政治教材多以材料、案例为主,注重情境化与探究性,但一些教材内容已经陈旧化或者难易度不匹配,无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深度。

解决方案:完善教材内容,不断更新更新适度。

针对现有思想政治教材的问题,教育机构应引进新鲜事例并适当修订教材,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保持教材的新鲜感。

在灵活运用科技手段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二:教学过度重视语文功夫,忽视学科的本位思想政治教学是一门深入人心的学科,需要注重理解和思考,但现在课堂教学过度强调语文功夫,较少突出学科的本位。

解决方案:合理规划语文与思想政治的比重,注重学科核心。

学科的核心是思维和理解。

学校应该针对思想政治这一学科独特的教学特点,强化语文与思想政治的内在联系,重视学科核心的体现与实际应用,做到二者相得益彰。

问题三:教学过程简单单调,缺乏互动性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重点在于知识的传递与灌输,教学过程简单重复、单调乏味,少有课堂互动性,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感性认识得不到充分体现,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会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快速失去增长或兴趣。

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复合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互动性。

复合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灵活运用教学技巧的同时,学校应当尽可能地借鉴复合教学的优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增加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体验感。

问题四:教学质量缺乏有效管理和评价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但在教育管理方面,相关机构还没有有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导致许多教学实践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解决方案: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管理工作。

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引言:高中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法制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问题一:理论脱离实际、内容单一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很多教师过于侧重于知识点的掌握,而往往忽视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此外,政治科目内容单一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策一: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政治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去。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辨和研究,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策二:拓宽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在教材内容上增加更多与时事热点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与分析。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不同政治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问题二:知识过于抽象、缺乏趣味性政治科目普遍被认为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对策一:情境化教学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真实的政治现象并进行观察和总结。

例如,组织实地考察或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园分享就业形势、社会发展等话题,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亲近感。

对策二:多媒体教育工具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教育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如播放视频案例、配图解释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这样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问题三:缺乏实践操作环节政治科目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往往缺少相应的实践操作环节。

这容易造成学生对政治科目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

对策一:模拟活动与实践操作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赛、模拟选举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政治活动,并从中感受到政治决策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的技能培养。

这有助于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策二:社会参与与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到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中去,让他们亲身经历并应用所学知识。

“学案导学”在高中政治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案导学”在高中政治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法教法研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以教学案作为载体,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那么,“学案导学”在高中政治课运用中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如何使导学案设计更为优质高效?无疑成为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学案导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在“导学”方面的表现参差不齐导学案是各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用于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的现实依据,然而在教师依托导学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群体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有些教师们看到了教学案的教学方便之处,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不再认真单独备课,而是满足于现成的导学案,把导学案当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工具,无视各个班级、教育对象、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加任何思考的以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抓手,无法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由于受自身教育方法、教师素质的局限,不会利用现成的条件引导学生,更妄论创设条件启发学生,这样对学生积极思维的培养事倍功半,不能认真客观的完成“导学”任务。

此外有一些教师认为“导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究、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放弃了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引导。

其实“导学案”最大的优势就是相信学生的潜力,不光要让学生相信他们自己能行,更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从被动的观众席推向积极主动表演的舞台,给学生们展翅飞翔的机会。

2.关注短期效应在分数决定成败的大前提下,更多的师生关注的依然是短期教学成效,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各种能力的培养则逐步让道于分数,这是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导学案推进中最大的困惑。

正是由于分数这一“指挥棒”的存在,加上原先满堂灌的模式根深蒂固,导致教育改革初期两种模式必将长期并存,很多教师不愿改变或害怕承担风险,加上教师自身精力、素质水平有限,无法全身心投入导学案的研究,常常是借导学案之名,行满堂灌之实。

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改革,高中政治教学也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及时加以解决。

本文将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对于政治教学内容的传授不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很多学校往往只关注政治的基础知识,忽略了政治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难以真正理解政治知识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2. 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不高由于政治学科的学习方式普遍以死记硬背为主,导致学生对政治学科缺乏浓厚的兴趣,经常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

这就使得政治学科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3.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4. 学生的思辨能力不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常常存在较大的不足,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接受和记忆政治知识,而缺乏对政治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二、解决对策1. 优化政治课程设置针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政治内容传授不足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当对政治课程进行优化,增加相应的政治内容,丰富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使政治课程更贴近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应该结合社会热点和时政新闻设置相应的政治课程内容,使政治课程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是能够将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 提高政治课程的趣味性为了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政治教学应该注重提高政治课程的趣味性。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真实的政治片段等丰富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使政治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增加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动力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该多渠道寻找政治教学资料,多种方式进行授课。

比如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政治学科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政治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政治辩论、进行政治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中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思政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养,更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

在目前的高中思政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高中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实际性和针对性目前很多高中思政教育课程的内容过于抽象、理论化,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存在一定距离。

学生很难将课堂上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和意识,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2. 教学手段单一高中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往往比较单一,过多依赖课堂讲授和书本知识的传授。

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参与度,难以形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3. 缺乏专业化和个性化当前的高中思政教育教学往往缺乏专家教育者的指导,以及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关注。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二、对策分析1. 突出实践教学针对高中思政教育课程内容过于抽象的问题,可以在教学内容上加入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应用场景,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2. 多元化教学手段为了解决高中思政教育的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3. 强化教师专业化高中思政教育教学需要专业学者的指导与支持,因此需要加强对思政教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建设。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认识,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 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应该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校企合作或社会实践项目,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社会生活和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伦理道德水平得到提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社会发展需要、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的教育培育目标上,仍是从建设社会主义中心价值系统的角度看,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整个学生的成长中都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课此刻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就要分清问题产生的原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时更新观点、转变思想,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充足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优势,为实现“中国梦”培育合格人材。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课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学习动机大多是为了应付高考。

此刻社会条件下,各样利益矛盾日趋加深,重功利、重适用、轻理想和信念,进行思想教育就会让学生感觉讲大道理、就会感觉空洞。

政治课的现真相况就是理科生感觉没用,文科生为了高考,为追求真谛探究知识而学习的学生很少。

2.教师的教育教课理念僵化陈腐,教课方法简单落伍。

多年来倡导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高中教师中并无获得真切地理解认同和落实,僵化、古板的教课模式,空洞的说教,离开实质的侃侃而谈,窒息了政治课教学应有的活力和活力,不可以吸引富裕激情、充满想象的现代中学生。

3.教材内容相对落伍,缺乏时代性。

政治课是最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经常更新的课程。

实质状况倒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在发生强烈变化,而应当对此变化进行分析以剖析原由、表现、结果并形成正确认识的政治课,此时却存在显然的滞后性。

这样的政治课对学生很难形成吸引力。

4.政治课只限制在讲堂,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时机。

政治课的讲堂应当是广阔的社会,但因为各种原由,高中政治课只限制在学校讲堂。

无论是教师仍是学生都缺乏对社会真切进行认识的渠道,缺乏社会实践的时机和渠道,不利于提升政治课教课成效。

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就是思想工作者,是为党的路线、目标、政策、国家的发展服务的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崇敬而伟大,这是政治学科独有的价值,是其余课程不行代替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也已经悄然而至,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文化教育竞争也开始凸显。

因而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使之更加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

在此种国际氛围下,我国也在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案导学法也就应运而生。

为此,本文选择学案导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从理论研究的层面,通过对学生及应用学案导学的一线教师调查及当前相关学案导学文献资料数据的整合梳理分析,肯定明确学案导学的内在价值在于在老师的合理的导学案的设计及正确的课堂策略引导下、在学生的自主、合作完成下,使学生掌握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同时也发现当前学案导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学案设计和教学策略方面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学案导学应用理论为指导,将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设计及课堂运用策略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导学案原则、教学设计、教学设施策略的探讨,为后续学案导学法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案导学法;导学案Abstr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nd trade,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has been quietly,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especially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ompetition is also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o many countries have carried out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o make it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olitics and economy.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China is also the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n many aspects and levels, learning guide also came into be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choose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study approach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ers survey of students and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plan guidance and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data analysis case study, certainly the intrinsic value of the learning plan guidance is clear in the teacher's reasonable design the guiding case and the correct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autonomy, collaboration,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learning methods and learning ability, but also found the current learning plan design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guided learning plan,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guided learning plan existing guidance will, in view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of high school learning plan teaching design and classroom strategy problems on high To explore the learning principle,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facilities strategy guid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ollow-up plan guidance method.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ase目录摘要 (I)Abstrct (II)1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1.1素质教育背景 (1)1.1.2新课改背景 (1)1.1.3现实的需要 (2)1.2研究的意义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1国内研究现状 (3)1.3.2国外研究现状 (4)1.4本文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6)1.4.1研究思路 (6)1.4.2研究方法 (6)2学案导学法的含义、特征及运用的重要性 (7)2.1学案导学法的涵义 (7)2.2导学法教学的特征 (8)2.3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法应用的重要性 (9)2.3.1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 (9)2.3.2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10)2.3.3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因材施教 (10)2.3.4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1)3、导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2)3.1教师方面 (12)3.1.1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较为深厚 (12)3.2.2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较为陈旧 (12)3.3.3缺乏对学生兴趣的深刻挖掘和培养 (13)3.2学生方面 (14)3.2.1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 (14)3.2.2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明显 (15)4完善高中思想政治导学法运用的措施 (17)4.1提高教师教学理念,创设多样化的情景导入 (17)4.2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8)4.3加强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素质 (20)4.4转化学生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1)4.5提高学校重视程度,积极投入现代化的设施 (22)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1.1研究背景1.1.1素质教育背景教育部在1985年5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

在2010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教育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2]国家层面上出台了各类政策、方针,强调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也陆续出台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文件,加快推进民众的素质教育。

其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素质教育前每班每周要上5-6节课;而实施素质教育后,要求老师晚上和周末两天不能讲课,只是让学生自习或老师在班级值班。

课时也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后目前是每班每周2-3课时,可是在教学内容和任务没有调整情况下,授课时间只有原先的一半,在这种时间短任务重的形势下,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且抓好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而使用导学法进行教学,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难题。

导学案与学案和教案有所区别,它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高低和学习的方法等具体情况差异,由老师针对学生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而使用的方案。

导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被充分调动,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1.2新课改背景21世纪以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中小学相继开始实施,新课改要求学校老师把“要学生学”逐步转变到“学生要学”,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入探究问题,做到勤动脑、多动手、频合作。

而导学法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在新课改氛围之下,目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选择使用“导学法”进行教育教学,这样既完成了教改的布置的任务,又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其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1.3现实的需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学法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重“讲解”,轻“探究”。

有些思想政治老师重教轻学,使用“导学法”进行教学时换汤不换药,以自己亲身教导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二是重学生的“学”,轻教师的“导”。

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但却不在一旁引导,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消化,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会出现很多知识盲点和理解偏差,造成学生没有理解和消化的知识点仍是不懂,既浪费了课时学生同时也未学到知识。

导学法虽然是让学生自主学习,但不等于放任其自由,老师不管任何事情。

所以,如何把导学法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

1.2研究的意义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丰富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在教学中老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导学法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能够弥补以往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加丰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