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资料--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课件-物理实验课件

中考物理实验复习课件-物理实验课件

工 具
使用规则
1、用前观察 (1)零刻线 ; 量程; (2)量程; (3)最小刻度值 2、使用中 放置) (1)刻度尺应 (放置) 放置) (2)厚刻度尺应 (放置) 读数时视线应_____ _____? (3)读数时视线应_____? (4)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 度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组成;
“+”进,“-”出 进 出 大量程试触 量程许可时可 以
例1.(06盐城32题)如图a,用刻度尺测量一透明胶 06盐城32题 如图a 盐城32 带的宽度, 带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胶带的宽度 cm; 是 cm ; 图 b 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 , 该温 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图c中弹簧测力计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 读数是 N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 , 要使弹簧 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伸长的方向与 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积的 大小有关
正方体 木块
长砝码
毛巾
二、关于实验原理的复习
在复习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 在复习中,对于一些重要的实验,我 们还要掌握它的原理。 们还要掌握它的原理。 如:①测量速度 ②测量密度 ③测量电阻 ④测量电功率 测量机械效率等。 ⑤测量机械效率等。
例 7 、 ( 南宁市2006 年 ) 在 “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 南宁市 2006年 2006 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2 12甲所示的光具 律”时,镜、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12甲所示的光具 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ƒ已知 已知) 座上进行(凸透镜的焦距 已知): 位置上放置光屏, ( 1 ) 若在图中 C 位置上放置光屏 , 则 B 位置上应 放置 ; ( 2 ) 实验过程中,应测量物距u和像距υ, 并记 实验过程中, 应测量物距u 和像距υ 的性质特点; 录 的性质特点; 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12 乙所示, 12乙所示 ( 3 ) 若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如图 12 乙所示 , 为使像能清晰地呈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 移动(选填“上”或“下”); ( 4 ) 实验发现: 当物距在 实验发现 : 范围时, 像 范围时 , 都能在光屏上承接; 范围时, 都能在光屏上承接;当物距在 范围时,凸透镜 成缩小的像。 成缩小的像。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评课稿 3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评课稿 3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评课稿**老师的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讲能掌握基础的实验规律,又能进行深度学习,激活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些复习方法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实验复习上,下面就我的理解和感受来说一下这节课。

1、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动机。

**老师巧妙地利用手机自制一个投影仪,还设置疑问同学们还需要什么器材?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思考设计方案,手机怎么变投影仪,一方面使同学们思维迁移,这节课的复习主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主题。

还给学生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积极思考,只有认真进行下面的学习才能知道答案。

2、步步为营,促使学生由浅入深进行探究首先,巩固知识基础,通过再现实验,归纳实验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了四种方法来理解记忆规律,然后通过一道中考题来检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第二步提出一个问题,凸透镜成像规律还可以怎么出,又出了一道中考真题,显然,仅仅掌握规律是解决不了这道题的,因此提出复习建议二,在掌握了基本规律后还应该进一步理解实验设计原理,实验设计思路,知其所以然,知道实验所体现的核心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对知识的忍着更加深入。

通然后过典型题的探究和解决,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第三步,对这个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然后与原实验方案进行对比有哪些改进之处。

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对原实验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并总结出了复习建议三进一步掌握实验方法,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应用,目的就是知其所往然。

最后总结了学习物理知识的三重境界。

整个过程,层层深入,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应用。

也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发,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来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深度思维,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解析版)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一、实验探究题1.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小华将系于纸质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_;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你对小明的实验装置提出的改进建议是______.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当物体处于______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说该物体处于______,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装置______(选填“甲”或“乙”)更科学,你的理由是______。

(3)在装置乙中,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又恢复原状。

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______(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4)在装置乙中,如果只在右边的盘子里再加一个砝码,小车将会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加速运动,此时所受的力______(选填“是”、“不是”)平衡力。

3.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小华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相等。

培优: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浮力实验设计

培优: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浮力实验设计

培优: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浮力实验设计1.小南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探头进行了液体压强和浮力的综合探究。

(1)探头下端的橡皮膜形变程度越大,说明它所受的液体压强越______。

(2)图乙是实验的情形,比较A、B两图,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有关;比较______两图,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小南用弹簧测力计挂着此探头继续探究,如图丙所示,先在溢水杯内装满水,然后将探头浸没溢水杯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N,探头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4)粗心的小明在做丙图实验时,溢水杯里的水未装满,则他所测探头受的浮力与小南相比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由于弹簧测力计量程太小,小佳想借助电子秤来测量一矿石(不吸水)的密度,操作步骤如下:(1) 如图甲所示,取一底面积为1002cm的烧杯,装适量水,置于已调零的电子秤上,电子秤的示数m1=_________kg;(2) 如图乙所示,将矿石用细线系住(细线的体积、质量忽略不计),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_______N,电子秤的示数为m2;(3) 如图丙所示,取下弹簧测力计,将矿石缓慢沉入杯底,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3,则矿石的质量m石=________kg。

小明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了矿石的密度;(4)同组的小毛同学仔细观察了小佳的实验过程,发现在乙图所示的操作中,矿石接触到了烧杯底部,其余操作完全正确。

并指出与真实值相比,小佳所测矿石密度值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5) 如图丁所示,小毛再次重复乙图所示操作,但矿石与烧杯底部未接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1.8 N,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3m;m,矿石的密度为____kg/3(6) 经过分析他们还知道,乙图中矿石对烧杯底部的压力为_________N,与甲相比,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增大__________Pa。

2020年北京中考物理复习题型大全035-13.3实验解答题-综合-实验设计-热学-7道题3页

2020年北京中考物理复习题型大全035-13.3实验解答题-综合-实验设计-热学-7道题3页

)写出你选用的实验器材。

)简述实验过程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表3.(1)温度计,秒表,热水;
(2)实验步骤:
①在保温杯中装满相同温度的热水,并把两个保温杯放在同一个室内;
②经过相同时间后,同时用两支温度计测量两个保温杯中水的温度;
③所装水的温度较高的保温瓶保温效果较好。

根据:向相同容积的保温杯中加满相同温度的水,水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根据Q=cm⊿t可知:在质量、初温和比热容都相同的情况下,经过相同的时间,末温越高的保温杯向外散失的热量越少,所以末温越高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越好。

中考模拟2017:
1.实验设计:选加器材:水,铁架子。

将纸折成方盒状或纸杯状,倒入适量的水,
放在铁架子上,用点燃的酒精灯在纸杯子下加热。

设计原理:由于水的沸点是100℃,而且水在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达不到纸的着火点183℃,可以达到要求。

2.用酒精灯(或打火机)加热壶嘴处,发现白气不见了,撤去酒精灯,白气又出现了,
所以说白气不是水蒸气,小辉的观点不正确;
3.操作过程:开窗通风;打开电风扇等;
理由:增大室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人体汗液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1.某同学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中,写出了如下实验步骤:①整理实验器材;②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并读取示数;③将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盛液体的容器底部充分接触几分钟;④记下液体的温度;⑤用手掌触摸容器外侧,估测一下液体的温度,并选择适当的温度计。

(1)指出该同学实验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将①~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2.雅琦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固体熔化的规律,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2)根据做出的图像,可以判断此固体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水浴法”加热的方式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3.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________.(2)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a、b、c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3)图丙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 min海波处于__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4)图丁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像,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4.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2017年中考物理电磁学专题复习精品作图题40道及其答案

2017年中考物理电磁学专题复习精品作图题40道及其答案

2017年中考物理电磁学专题复习精品作图题40道1.已知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标出小磁针的N 极.2.图中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旁,请你在图上标明:(1)电源的正负极;(2)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3)磁感线的方向.3.在图丙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和磁感线方向.4.根据图2中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请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S 极和电源的正极.5.如图所示,小磁针在条形磁体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1)请标出小磁针的N 极;(2)用箭头标出条形磁体磁感线的方向。

6.一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周围,静止时N极指向如图,请用箭头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并用“+”、“-”符号在括号内标出电源正、负极.7.根据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在图乙中的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极或“-”极。

8.在图中虚线框内标出通电螺线管的磁极,并画出螺线管的绕线。

9.如图所示,请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用箭头画出磁感线的方向.10.如右图所示,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标出螺线管左端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11.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请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北极和电源的正极。

N S( -N S乙(N S乙12.请标出下图中螺线管的北极和电源的正极及电流的方向.13.如图所示,把螺线管沿东西方向水平悬挂起来,然后给导线通电,要使螺线管转动后静止时A端指向北,B端指向南,请你在图中标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

14.根据图中通电螺线管的南北极,标出如图中小磁针的N极和电源的“+”极.15.如图,闭合开关后,标出螺线管的N极和S极。

16.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绕法。

NNN17.如图所示,请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标出小磁针N 极、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以及电源的正、负极.18.通电螺线管下方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后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螺线管的N 、S 极和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19.以下描述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分布图中,正确的是(多选)答案:ABC20.根据图中小磁针N 极指向,标出磁体的N 极和S 极,并画出磁感线的方向。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练习题带解析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专题1:实验台上有组装好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

另外还有质量均为 100g 的钩码六个(图中未画出)。

要求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和钩码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变,则有用功跟总功成正比。

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专题2:小阳在户外滑雪时发现,不同的人从滑道的顶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时间不同。

对此他猜想:“物体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向下滑动时,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请你利用刻度尺、停表、质量已知的钩码以及如图所示的斜面和质量已知且带有凹槽的滑块,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3:如图所示,实验桌上备有:已调好的微小压强计1个,侧壁标有刻度的圆柱形容器1个、适量的水。

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同种液体,深度越大,液体内部产生的压强就越大”。

实验中用U形管左右液面的高度差Δh表示液体的压强的大小。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4: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量程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符合实验要求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一个、体积相同的钩码六个。

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和画出数据记录表。

专题5:有人猜想:“浸没在液体中的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可能跟固体的形状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专题6:小芳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之前,想利用手边的器材验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这一关系。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作为已知)、电阻箱一个、电压表一只、电流表两只、开关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和导线若干。

请根据上述要求帮助小芳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写出实验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设计方法指导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初中学段需要掌握的设计实验方法主要是“控制变量法”。

1.什么是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的类型,按能否控制变量可分为: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不能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

可以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是:控制变量,观察因变量怎样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呢?自变量(原因变量):实验中有目的地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结果变量、函数):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的变量。

控制变量:除自变量外还有其他变量影响因变量,为了研究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改变而变化,自变量改变时需要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或不影响因变量,这些需要控制的变量叫控制变量。

2.如何操作各种变量,重点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A.自变量是怎样改变的;B.自变量是怎样测量的;C.因变量是怎样测量的;D.控制变量是怎样控制的。

结构图如下3.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数据记录表关于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由表头和空格组成。

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自变量或因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表头中的物理量还要包括为求自变量或因变量而需要测量的中间变量。

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国际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

表格中物理量排列的先后顺序为:自变量的中间变量,自变量,因变量的中间变量,因变量。

空格的个数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个数。

4.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实验的次数一般来说,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有关”,需要至少两次实验;要探究自变量变化,因变量是否也随之变化,在语言描述上是“……越……,……越……”的关系,需要至少三次实验;若要探究因变量与自变量具体的定量关系,需要至少六次实验。

从统计的观点来看,实验的次数越多,实验结论越具有说服力。

典例点拨【例1】(2016·石景山二模)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水的温度;②水的表面积;③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利用装有水的烧杯、滴管、两块小玻璃片,请选用一个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的快慢与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思路分析】本题是一道基础的实验设计题,利用身边物品做实验。

本题中,三个变量非常直观,“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是自变量,“水蒸发的快慢”是因变量,“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是控制变量,改变空气流速,观察哪部分水先蒸发完。

【自主解答】实验步骤:用滴管在两个玻璃片上分别滴上等量的水,并使每块玻璃片上的水摊开的面积一样,用扇子对一个玻璃片上的水滴扇风。

结论:发现被扇风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得快,得出结论。

【例2】(2015·丰台二模)有两个容积相同的保温杯,设计实验比较哪个杯的保温效果好。

(1)需要的实验器材:________。

(2)写出实验步骤和判断哪个杯保温效果好的根据。

【思路分析】本题的开放程度较大,首先要将“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转化为一个可观测的物理量:即保温杯里水的末温,应该控制的变量是“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相同的环境条件、放置相同的时间”,需要测量的是保温杯里水的末温。

【自主解答】(1)温度计,秒表,热水(2)实验步骤:①在保温杯中装满相同温度的热水,并把两个保温杯放在同一个室内;②经过相同时间后,同时用两支温度计测量两个保温杯中水的温度;③所装水的温度较高的保温杯保温效果较好。

根据:向相同容积的保温杯中加满相同温度的水,水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根据Q=cmΔt可知:在质量、初温和比热容都相同的情况下,经过相同的时间,末温越高的保温杯向外散失的热量越少,所以末温越高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越好。

【例3】(2014·东城一模)当前我国的标准化考试中,计算机只能识读2B铅笔笔迹,笔迹过浓或过淡都会造成计算机识读的失败或错误。

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不同类型的铅笔的笔芯软硬程度不同,其中6H的铅笔芯最硬,6B的铅笔芯最软,HB的铅笔芯软硬居中。

实验室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铅笔芯、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导线和开关。

请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设计一个“铅笔芯的电阻与其软硬度是否有关?”的实验。

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思路分析】“铅笔芯的软硬程度”是自变量,“铅笔芯的电阻”是因变量,“电源电压”是控制变量,虽然电压不影响电阻,但影响电流表的示数,本题是通过电流表的示数来判断电阻大小的。

所以,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铅笔芯的软硬程度,通过观察电流表判断铅笔芯的电阻。

【自主解答】(1)实验电路图如图专2.3-1所示。

图专2.3-1(2)选取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类型的铅笔芯(例如:2B和2H)各一个。

(3)先将2B铅笔芯接入电路中,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根据试触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选取合适的量程,闭合开关S,在表格中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4)断开开关S,取下2B铅笔芯,换上2H铅笔芯,仿照步骤(3)重复实验。

(5)根据两次实验中电流表的大小判断铅笔芯电阻大小,并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所示:铅笔芯软硬度2B 2H电流表示数I/A铅笔芯电阻【例4】(2014·北京中考)实验桌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和阻值相等且不变的电阻丝R,如图专2.3-2所示。

另外,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电流表和停表各一块,导线若干。

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保持电阻阻值不变,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设计中可用煤油升高的温度Δt的大小表示电流通过电阻丝R产生热量的多少。

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图专2.3-2【思路分析】本题中“电阻阻值”“通电时间”是控制变量,“电流”是自变量,“电热”是因变量。

需要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将电热转化为“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来描述。

【自主解答】实验电路图如图专2.3-3所示。

图专2.3-3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将装置甲、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等串联接入电路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甲中温度计的示数。

(2)闭合开关S的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通电3 min,停止计时的同时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断开开关S。

(3)用装置乙替换电路中的装置甲,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乙中温度计的示数。

仿照步骤(2),做一次实验。

(4)用装置丙替换电路中的装置乙,再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丙中温度计的示数。

仿照步骤(2),再做一次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表:1 2 3实验序号I/A/℃t/℃Δt/℃【例5】(2016·石景山二模)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需要的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体积不同的铝块若干、细线、大烧杯、量筒、水。

小英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请你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步骤:(1)用细线将一个铝块系挂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下端,测出________并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2)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________,将系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铝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用表示,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将、、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3)用细线将另一铝块系挂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重力为,并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将铝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用表示,并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将、的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4)仿照步骤(3)再做4次实验,依次读出~ ,~ ,~ ,并将数据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5)根据=________,=________分别计算出6次的和的数据,并分别记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6)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思路分析】本题是比较简单的定量实验探究题,三个变量容易识别,“液体密度”是控制变量,“排开液体的体积”是自变量,“浮力”是因变量,选择体积不同的铝块浸没水中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用测力计法测量浮力,需要至少测量六组,题目形式采取填空的方式,引导规范表达。

【答案】实验步骤:(1)其重力(2)此时水的体积,-F(6)实验数据记录表1实验序号G/NF/N/N【例6】(2016·北京中考)在串联电路中,流入第一个灯泡的电流用表示,流出第二个灯泡的电流用表示。

请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在串联电路中,等于。

(1)画出实验电路图;(2)写出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思路分析】本题电路连接方式已知,要注意电流表的位置,一个测流入第一个灯泡的电流,一个测流出第二个灯泡的电流。

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可以通过串联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电压、更换灯泡等方式改变,至少六组。

【自主解答】(1)电路图如图专2.3-4所示图专2.3-4(2)实验步骤: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适当位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分别用和表示,并将和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和,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仿照步骤③,再改变四次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并将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和记在表格中。

(3)实验数据记录表:1 2 3 4 5 6实验序号/A/A【例7】(2015·朝阳一模)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支架且有刻度的杠杆如图专2.3-5所示,一个量程为0~5 N的弹簧测力计、十个质量均为100 g的钩码和两段细绳。

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

图专2.3-5(1)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不变量是________;(2)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改变自变量的方法是________;(3)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自主解答】(1)阻力和阻力臂(2)动力臂改变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1 2 3 4 5 6实验序号L/mF/N到浮力,放入木块后容器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力也增大了,他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容器底部增加的液体压力的关系。

为此他选择了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一个、底面积已知的大烧杯一个(盛有适量的水)、完全相同的钩码6个、刻度尺一个、记号笔一支、铁架台一个。

(1)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并记录在表格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钩码,将钩码没入大烧杯里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记录在表格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弹簧测力计下挂不同数量的钩码,仿照步骤③、④再测五组数据,并记录在表格中;⑥根据公式________分别计算出六次实验钩码所受到的浮力和容器底部所增加的液体压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