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枣核

合集下载

语文课文枣核

语文课文枣核

语文课文枣核
枣核,寄托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种珍贵的物质。

让我们一起走进枣核的世界,探寻其中的奥秘。

枣核,原本是指枣果中的种子,多呈椭圆形,颜色深红,表面光滑。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枣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寓意着生活的丰富和美好。

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以枣核为题材创作了许多儿歌、诗词和童谣,使枣核的地位更加彰显。

枣核的外表虽然平凡,但内涵丰富无穷。

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艺术品。

在中国传统的雕刻艺术中,枣核是常用的创作材料之一。

雕刻师傅们通过精巧的技艺,将枣核雕刻成各种动植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已。

这些枣核雕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人们对自然景物、生活场景的一种赞美和祝福。

枣核的内在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丰富的铁、钙、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常食枣核能够提高免疫力,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对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都有积极作用。

此外,枣核还有一种独特的功用——一种民间的迷信。

有人相信将枣核埋在土地中会带来好运,旺盛生命的力量。

因此,很多人在春节期间会将枣核放在花盆里,以祈求一年的丰收和幸运。

这种迷信虽然缺乏科学依据,但却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敬。

综上所述,枣核作为一种物质,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的价值。

它通过艺术创作、营养健康和民间传统,串联起了人们的情感和
信仰。

生活中,我们都可以从枣核这个小小的种子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让我们懂得欣赏每一个细小的东西,发现其中的美妙,将其融入到我
们的生活中,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枣核阅读题及答案

枣核阅读题及答案

枣核阅读题及答案【篇一:《枣核》课堂练习含答案】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蹊跷()殷()切嫣()红土坳().....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故弄悬虚风烛残年迫不急待如火如荼姹紫焉红感慨良深不约而同再接再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2)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3)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4)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4、写出两句表现思乡爱国之情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几年,许多在海外学有所成的“游子”纷纷归国,或从事科研工作,或投资办厂,请针对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据报道,某动物园的有些动物,因长期吞食游客扔给的包装食品及杂物,腹中长了结石。

这严重影响了动物的健康,管理人员不得不给它们施行手术。

针对这一现象,请你为动物园管理处拟一条标语,奉劝游客爱护动物。

语言要简明、得体,20字以内。

7、本文除叙事朴实外,结构也非常精巧,请你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文章精巧的结构。

二、阅读理解。

《枣核》教案6篇

《枣核》教案6篇

《枣核》教案6篇《枣核》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学习__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难点:品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三、文本引读作者简介: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1939年赴美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的真实记录。

它犹如大西洋彼岸吹来的一缕春风,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四、整体感知1、给下列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蹊跷()() qiā( ) 指一算故弄xuán( )虚mǎ nǎo( )( ) 姹紫yān( )红殷切()匀称()镶嵌() lí ba( )( )2、__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枣核写了哪几件事?3、读完全文,你认为能表达__中心的一句话是文中的哪一句?五、研读探究1、__的前六段有没有交待同窗要枣核的用途?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在同窗的后花园里,具体的思乡行动表现在哪里?3、这篇__,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六、品读鉴赏结合课文思考下列句中的“就”字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1、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3、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七、应用拓展: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崔涤《望韩公堆》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

--班彪《北征赋》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枣核》教案篇2[教学目标]1、掌握朴实的叙述表现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1、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枣核习题苏教版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枣核习题苏教版

枣核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看着不顾性命,莽撞行事的年轻人,摇了摇头,叹道:“我对你抱有殷.切的希望,你却让我失望,你难道没有看出其中的蹊跷.?这些乃是他们的故弄.玄虚! 生命,是一场漫长的棋局。

这盘棋没有猎猎西风,,只有在取舍和进退中抉择。

只有像棋中的小卒那样,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地沿着沟沟坎坎的人生之路,艰难而执着地求索,前进,就能谱写人生最壮丽的强者之歌。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风烛.残年(zhú)殷.切(yīn)蹊跷.(qiāo)故弄.玄虚(nòng)(3)请在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示例:没有熊熊烽烟(没有四起狼烟、没有刀枪火箭)(4)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只有像棋中的小卒那样,勇往直前,毫不退缩地沿着沟沟坎坎的人生之路,艰难而执着地求索、前进,才能谱写人生最壮丽的强者之歌。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国藉嫣红圣诞机械精致匀称(2)蹊跷小径山坳草苹感慨良深(1)“藉”改为“籍”(2)“苹”改为“坪”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枣核》通过写一位旧时同窗托“我”带几棵枣核,想在后花园试种的故事,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赞颂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

全文洋溢着浓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2)《枣核》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巧设悬念,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其次在于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它既是一条叙事线索,又是一条凝聚着浓浓乡情的感情线索。

4.阅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美籍华人对枣核的珍惜程度和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的激动心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枣核》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枣核》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枣核》课文原文及赏析《枣核》课文原文:从前,有一个村子,村子里有一棵大枣树。

这棵枣树年年结出又大又甜的枣子,大家都很喜欢。

有一天,一个老人来到村子,他看到枣树后说:“这棵枣树虽然结出的枣子很大很甜,但是它的寿命不会太长了。

”大家听了都很惊讶,问他为什么。

老人回答说:“因为这棵枣树的根部有一个枣核,它阻碍了枣树的生长。

如果不把枣核取出来,枣树就会越来越虚弱,最终枯萎。

”于是,大家决定找人来挖出枣核。

但是,无论怎么挖,都找不到那个枣核。

最后,一个小男孩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爬上枣树,用一根细长的棍子在树干上敲打,终于,枣核从树干里掉了出来。

枣树从此恢复了生机,每年结出的枣子更大更甜了。

大家都称赞小男孩的聪明和勇气。

《枣核》课文赏析:《枣核》这篇课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寓含了深刻的道理。

首先,故事中的枣核象征着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扰,而老人的角色则代表了智慧和经验。

他的警告提醒我们,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要及时发现并解决。

其次,小男孩的形象展示了勇气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解决方法,而是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这启示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尝试新的方法,敢于创新。

最后,枣树的复苏象征着问题解决后的新生和希望。

这个结局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于面对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来更好的未来。

总的来说,《枣核》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教育我们要有洞察问题的敏锐性,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枣核》练习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枣核》练习 苏教版

六枣核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殷.切(yīn)潜.艇(qián) 匀称.(chèng) 掐.指(qiā)B.泛.舟(fàn) 玄.虚(xuán) 国籍.(jí)嫣.红(yān)C.圣诞.(dàn) 机械.(jiè) 厂甸.(diàn) 玛瑙.(lǎo)D.蹊.跷(qī) 萧乾.(qián) 小径.(jìn) 山坳.(ào)2.请根据下列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 )(2)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 )(3)指组成家庭,从事某种事业并有所成就。

( )(4)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相同。

( )3.(滨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滨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D.在诗歌中,常借松、竹来表达诗人复杂的情感,成为古典文学中传统意象。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枣核》通过一位旧时同窗托我带几棵枣核,想在后花园试种的故事,表现了广大海外华人________________,赞颂中华民族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民族。

全文洋溢着浓烈的________之情。

(2)《枣核》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________”巧设悬念,始终紧紧吸引着读者;其次在于用“________”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它既是一条________线索,又是一条凝聚着浓浓乡情的________线索。

5.阅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殷切”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2)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明了什么?)(3)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劈头”换成“突然”,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6.我国古代描写游子思乡之情的诗词很多,请你默写三句。

苏教版语文八上《枣核》

苏教版语文八上《枣核》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萧乾
作家 萧乾:
1910年生, 现代作家, 翻译家,记者。
写作背景: 1979 年 8 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 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 《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中的 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 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 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 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 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字词提示:
①蹊跷(qī qiāo) ③倘若(tǎng) ⑤掀启(xiān) ⑦风烛残年 ⑨精致匀称 ②嫣红(yān) ④山坳(à o) ⑥镶嵌(qià n) ⑧故弄玄虚 ⑩感慨良深
朗读课文,并思考:
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是什么? 找出课文中写到“枣核”的地方或和“枣核”有关的事?
课文一直没说“枣核”的用处,这是为什么?
和同学讨论一下,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 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我的中国心。
作业:欣赏
出塞曲
席慕容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子歌的调子都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电子书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电子书

八年级语文教材全解电子书下载:枣核课文精讲【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同窗:在一起读书的人;同学。

掐(qiā)指一算:用拇指掐着别的指头来算。

殷切:深厚而急切。

玛瑙(mǎnǎo):矿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种颜色,多呈层状或环状,质地坚硬耐磨,可用做磨具、仪表轴等,也可做贵重的装饰品。

山坳(o):山间的平地。

喏(nu):叹词,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的事物。

安顿:安排妥当。

劈头:开头。

小子(xiǎozi):男孩子。

心境:心情(指苦乐)。

论:按照某种单位或类别说。

径(jng):狭窄的道路;小路。

尊:量词。

常用于神佛塑像和炮。

佳色:美丽的景色。

2.作家作品萧乾(***-*****),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

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

1910年1月27日出生在北京。

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

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一旅行通讯课程,1935年6月毕业。

1939年赴英讲学,开始了7年的欧美生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的反法西斯战场上。

1945年,他从莱茵河前线返回伦敦,经加拿大东岸转旧金山,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

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

他的《美国之行》,是20世纪40年代对美国认识的真实记录。

1949年任英文《人民中国》副总编辑,后调任《译文》编委及编辑部副主任、《文艺报》副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等职。

1957年,萧乾被错划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1979年2月,中国作家协会正式为萧乾平反。

1979年8月,已近古稀之年的萧乾,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创作计划主持人聂华苓夫妇的邀请,踏上赴美旅途,参加30年来大陆与台湾及中美作家之间的首次文学交流活动,并应邀到一些大学作巡回讲学,历时4个月。

1980年《美国点滴》。

1999年2月11日卒于北京医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的思考;反映 生活,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加以表现,有时不妨 就用一个小小的物件,以小见大。)
爱国主义是个大主题,有些作家通过气 势磅礴的重大事件来表现。本文作者却另辟 蹊径,通过几颗小小的枣核来表现。对几颗 枣核的盼望与爱惜,表现出海外游子的拳拳 爱国之情。所以本文不是小题大作,而是以 小见大的写法。
评 点 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 法 未出现“思”“恋”一
课文,找出体现友人思
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
类的词语,请你们跳读
乡之切的的词句,试作
思乡的心理活动:
1、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2、体会出游子的心境 3、想厂甸,想隆福寺 4、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 历年 5、近来老是想总布胡同院 里那棵枣树。

天眼怎么下载小说/ 歬痋爿
蹊跷(qī qiāo) 掐指一算(qiā) 故弄玄虚(xuán) 殷切(yīn) 嫣红(yān) 玛瑙 (mǎ nǎo) 山坳(ào) 厂甸 (diàn) 核潜艇(qián) 匀称(chèn) 镶嵌 qiàn 国jí 籍
理解词义
• 风烛残年: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 随时会死去。 • 故弄玄虚: 故意玩弄花招,使人高深莫测。 • 感慨良深 • 精致匀称 精巧细致,比例和谐。 感慨很深。良----很。
第一部分: (1) 索 枣核 见 枣核 议 枣核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10) 话 枣核
第四部分: (11)
1、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 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他想做什么呢,他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 么作用呢? 这位友人想在自家园中种下一颗 枣树——因为他思念家乡。 设置悬念
自由朗读课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友人托我带几颗生枣核,用以在花园里试种一下的事。
2、请找出文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 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枣核”
2、围绕枣核,文章写了哪些事?文章可以 划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思乡的行动:
1、栽杨柳树,种睡莲。 2、亲手建造“北海”。 3、追忆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4、试种家乡的枣树。( 暂未做) 选材特点:以小见大。
探 究 文中美籍华人“家庭事业 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 了”,还感到“心中总像是 缺点什么”,为什么?
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 缺的是踩在祖国大地上 的踏实感及主人翁之感, 缺的是与故友欢聚的温 馨,缺的是故乡亲人的 亲情……
结尾的内涵:
点明老华侨思乡之情是 根深蒂固的民族感情。体 现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 力。
这篇文章,表现的是海外友人的思乡之情,为什么却 以“枣核”命题?而且就这么几颗枣核,作者这样反复渲 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作了? 1、从内容上看,枣核形象生动地寄托了思乡之情。 2、从结构上看,枣核又是本文叙事线索。 3、从写法上看,以小(枣核)写大(思乡之情)。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诗 人 表 达 了 怎 样 的 情 感 ?
一个在天上。
——《月之故乡》
在 一 个 月 光 如 水 的 夜 晚 ,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 秉乾,蒙古族,现代 著名作家,记者,文 学翻译家。主要作品 有《矛盾交响乐》 《红色的九月》, 《伦敦的一周》, 《美国点滴》等
• 枣核\月故乡-320x240.Flv • 月之故乡-320x240.Flv。。。;;;;;核 \[]张明敏-我的中国 心.MV.X264.MP2.52HALFCD.wxl8129320x240.Flv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积累游子思乡的千古名句: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曹操《却东西门行》 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 --欧阳修《送惠勒归余杭》 孤客一身千里外,未知归日是何年。 --崔涤《望韩公堆》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恨以伤怀。 -- 班彪《北征赋》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
北海公园
唐人街
老人的花园里既有垂柳、睡莲,还有“北 海”,还即将种下枣树,老人何以这样不辞辛苦, 不嫌麻烦?而且她已到了风烛残年,到哪年才能 看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有必要,老人是把思乡的感情寄托 在这些事物上,寄托在这几颗看来普通 平常的枣核上,真是满园景色,满园乡 情——这就是老人表达思乡之情的独特 的方式。
1. 他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2.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3. 他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 家乡味道?”
见枣核 设置悬念 索枣核
以“枣核” 贯穿全文, 设置悬念
加深 悬念
议枣核
深化主旨
点主题
解开 悬念
你不在主流文化里面,你的生活 中必定缺乏营养。 我常常这样觉得:任何离开从小 长大的环境到另外一个文化圈子里面 去的人,都不太可能在新文化圈子里 融入主流文化,哪怕这个人外语讲得 再好。 ——张朝阳《我为什么回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