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2.22•【字号】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六号•【施行日期】2021.04.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六号《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已由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2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2021年2月22日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2021年2月22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与管控第三章环境污染治理第四章防洪与排涝第五章生态修复与保护第六章保障与监督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修复好、保护好白洋淀,发挥白洋淀的生态功能、防洪功能,保障河北雄安新区防洪排涝和生态安全,促进河北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等规划,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等活动。
本省行政区域内白洋淀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利用、环境污染防治、防洪排涝、生态修复保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白洋淀流域,是指白洋淀淀区及其上下游涉及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白洋淀淀区是指保持合理水位时的面积区域,上下游包括入淀出淀的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白沟引河(含南拒马河与白沟河)、赵王新河等干支流流经的区域。
第三条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应当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遵循规律、保障安全,属地负责、协同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应当统筹山水林田草淀城系统治理,加强补水、治污、防洪一体化建设,科学治水节水用水,实现白洋淀水面保持、水质达标、生态修复的治理目标,确保雄安新区以及白洋淀水安全。
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

. Al现l在R白i洋g淀h水ts位已R无es法e测r量v"e基d本. 处于干涸状态$ 白洋淀上游
浅析白洋淀生态意义及环境保护与治理

白洋 淀位置 不是 固定 的 , 面积 范 围也 有变 化 , 是 一个
1 白洋 淀 概 况 与 成 因
白洋淀 位 于河 北省 中部 、 雄 安新 区中心地 带 、 大 清 河水 系 中下 游 , 直接 汇入 白洋 淀 的河 流 有 大 清 河
淀 区 面积 3 6 6 k m 。
‘ 华北之肾’ 之称 , 不仅 是 我 国重 要 的淡 水 水 产 品 生
产 基地 之一 , 也 是 海河 流 域 大 清 河 水 系 中重 要 的 蓄 水 枢纽 , 承 担着 缓 洪 、 滞 涝 和 蓄 水 灌 溉 的 重要 任 务 , 同时对 调节 气候 、 补 充 地下水 、 维 护河 北平 原 的生 态 平 衡有 着不 可 忽 视 的作 用 。但 近 年来 , 受 全 球 气候
关 于 白洋淀 的成 因有 多 种 , 有 人认 为是 断 裂构 造 湖盆 ( 郭敬 辉 , 1 9 3 5 ; 邵 时雄 , 1 9 8 5 ) , 有 的认 为是 凹 陷湖盆 ( 易 明初 , 1 9 9 1 ) , 赵 英 时等 ( 1 9 9 8 ) 认 为 是古滨 海 洼地 , 朱 宣清 等 ( 1 9 9 4 ) 认 为是 人 为湖泊 , 王 洪道等 ( 1 9 8 4 ) 、 王会 昌( 1 9 8 3 ) 、 邹 逸麟 ( 1 9 9 3 ) 、 王 苏 民等 ( 1 9 9 8 ) 、 吴忱 等 ( 1 9 9 8 a ) 均认 为是 河流差 别 堆积 形成 的湖盆 , 此 种成 因是 多数 学者认 可 的成 因 。 白洋淀 是 在 中全 新世 华北 平原 中、 东 部湖 泊 、 沼 泽、 洼 地 的基 础 上 , 由晚全 新 世 永 定 河 、 滹 沱 河河 流 冲洪积 扇 的挟持 和古 河道 高地 的分 割而形 成 的扇 间
论白洋淀在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论白洋淀在雄安新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摘要: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白洋淀,位于新设立的河北雄安新区境内。
白洋淀在新区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显著:美丽的白洋淀有利于新区生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也可成为新区的教育和科研基地;可改善新区城市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为城市提供水资源,补充新区地下水;净化污水,降解污染物,提升新区水质;为城市提供新鲜的水产品;调节流量,控制洪水,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雄安新区;白洋淀;城市建设;发展新设立的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中部,范围包括保定市管辖的雄县、安新和容城全部及周边部分区域。
新区距北京、天津各约10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雄安新区所在地属于华北平原,海拔多在7~19米之间,地势低平,开阔平坦,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新区耕地多,土层深厚,但植被覆盖率很低,开发程度较低,因此这里发展空间充裕。
雄安新区能选址在雄县、容城、安新三县一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湿地――白洋淀。
湿地生态环境良好,被誉为“华北之肾”。
因华北大多数地区干旱缺水,所以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的白洋淀湿地,成为华北极其稀缺的生态资源。
雄安新区的范围囊括白洋淀整个水域,可以说,新区是因白洋淀而诞生的。
一、白洋淀概况白洋淀(“淀”即浅湖)大部分水域在安新县境内,小部分在雄县和容城县等地,由白洋淀、烧车淀、泛鱼淀、池鱼淀等143个大小不等的淀泊组成,其中百亩以上大淀有99个,总称白洋淀。
白洋淀总面积为366平方公里(水面高程为10.5米时),蓄水量可达13亿立方米。
白洋淀虽然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湖泊,但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淡水湖,而是湖面与芦苇湿地纵横交错,3700多条大小沟壕错落分布,是一片天然湿地。
现在的白洋淀是在由海而湖、由湖而陆的反复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人们看到淀内水“汪洋浩渺,势连天际”,故称为白洋淀。
白洋淀湿地内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保护白洋淀建议书

保护白洋淀建议书白洋淀,位于河北省境内,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和环境污染,白洋淀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为了保护白洋淀这一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望能够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白洋淀的生态环境,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白洋淀的保护力度。
通过加强立法和监管,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惩环境污染行为,确保白洋淀的水质得到改善。
同时,政府应该增加对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投入,加强对白洋淀的监测和治理,积极推动白洋淀的生态修复工作。
其次,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参与白洋淀的保护工作。
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白洋淀的污染。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生产,减少工业废水排放,保护白洋淀的水质。
另外,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白洋淀的生态修复。
通过开展生态环境调查和监测,深入了解白洋淀的生态状况,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推动生态工程建设,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植被覆盖,改善白洋淀的生态环境。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白洋淀的保护。
通过加强与国际环保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的环保经验和技术,推动白洋淀的保护工作。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项目,争取国际环保资金支持,推动白洋淀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
最后,加强公众监督,推动白洋淀的保护工作。
通过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加强对白洋淀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促使相关部门和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确保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总之,保护白洋淀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大对白洋淀的保护力度,确保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
希望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白洋淀的保护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白洋淀,共建美丽中国。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治理保护 ppt课件

白洋淀由堤防围护,淀内壕 沟纵横,河淀相通,田园交错, 水村掩映。淀上波光荡漾,水鸟 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 成了一幅生态美景。素有华北明 珠之称、亦有“北国江南、北地 西湖”之誉。
白洋淀现状
1、白洋淀严重缺水现状
白洋淀像一个又大又浅的“盘子”,淀底海拔7—9米, 库容量小,且渗透和蒸发量大。它的水位观测点设在淀内 的十方院,当此地水位低于6.5米时,白洋淀大部分地方 已干涸见底,因此白洋淀的干淀水位是6.5米。汛限水位 是8.0—8.3米,高于这个水位时,防汛部门将视水情雨情 有计划地开闸放水。
2、白洋淀污染严重现状
白洋淀水质长期处于Ⅳ类以下,鱼类品种由1958年的54 种下降到了30种,据保定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去年6月白 洋淀8个常规国控监测点中,有4个是Ⅲ类水质、3个是Ⅳ类 水质、1个是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是COD、高锰酸盐、总磷、 氨氮。主要污染源:一是上游河流污染太重。二是淀区生产 生活功能太强。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 现状与治理保护
汇报人:李文星
目录
CONTENTS
1 白洋淀简介 2 白洋淀现状 3 白洋淀水环境恶化的原因 4 白洋淀的治理和保护
白洋淀简介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 平原,地处海河流域大清 河水系的九河下梢,接纳 从南、西、北三面流来的 潴龙河、唐河、府河等八 条河流的水汇集而成,是 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 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 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 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 淀。
4.产业低端
淀内以水产养殖、水稻种植、小作坊生产和旅游 也为主,生产模式都比较粗放。为了提高渔业产量, 不惜以污染水体为代价,投入大量饵料。
淀外产业以羽绒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耗水 多、耗能大,对水和空气有污染,处于产业链底端。
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研究目标基于白洋淀生态功能定位,支撑新区生态空间构建,从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的角度,研究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水量配置及水资源保障机制,集成研发白洋淀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区域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创新水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雄安新区健康循环的新型城市水系统,推动白洋淀区域(雄安新区)率先实现向新型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转变;依托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划,贯彻山水林田湖理念,建设白洋淀生态需水与水资源保障、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入淀典型重污染支流水质达标、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环淀与淀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构建、淀区核心区污染消除与水生态修复、底栖生态系统修复、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等示范工程,最终使淀内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
二、考核指标1、科技考核指标集成研发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水资源保障、河口湿地恢复、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清淤和唐河污水库改造及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等关键技术10项;建立白洋淀生态水位和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模型方法,研发城市污水深度治理和城市面源污染负荷消减技术,形成唐河水库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开发白洋淀底栖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生植物资源化技术;建成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国家环保技术交易平台,具备环保技术成果实证评估、二次开发(后续开发)和交易孵化综合功能;提出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与安全保障技术模式,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2、治理考核指标提交白洋淀-大清河生态需水保障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后,实现白洋淀流域外与流域内调水和城市再生水年补水量总量2.5-4亿m3;提交入淀支流府河和孝义河的水污染防治达标方案,工程实施后,府河安州断面、孝义河浦口断面水质实现省和国家考核要求;提出唐河污水库生态修复全过程管理方案,方案实施后,恢复唐河污水库健康生态系统,底泥重金属浸出物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要求;提出生态清淤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建设面积不小于5 km2示范工程,为生态清淤科技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提交白洋淀入淀河口湿地建设和淀区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后,淀区生态修复工程达到60 km2以上,淀内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Ⅲ类标准。
白洋淀环境分析调研报告

白洋淀环境分析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白洋淀地处中国北方平原,是一个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的大型湖泊湿地。
它被誉为“华北明珠”和“北方明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白洋淀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白洋淀的环境状况,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白洋淀的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状况分析1. 水质污染:白洋淀地区农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水排放,导致了水质污染的加剧。
各种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影响。
2. 生态破坏:过度的采砂、过度的渔业捕捞和过度的沿湖农业耕种破坏了白洋淀的生态平衡。
湿地湖泊的退化和湿地生物的减少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3. 水资源利用不当:白洋淀水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导致了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一些地区存在着水源过度开发、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4. 空气质量下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白洋淀周边的工业污染和交通排放也增加了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三、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1. 水质污染问题:加强废水治理,推广农田和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加强监督管理。
2. 生态破坏问题: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限制采砂、渔业和农业扩张的规模,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
3. 水资源利用不当问题: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案,加强水资源保护与调配。
4. 空气质量下降问题:加强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的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
四、合作与建议为了解决白洋淀面临的环境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投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并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企业应加强环保意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公众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建议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公众对白洋淀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01:10.19392/ki.1671-7341.201904095
雄安新区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
林娜
河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安新县分局河北安新071600
摘要:近年来白洋淀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水量水质对白洋淀水环境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形式已十分严峻。
雄安新区设立 以来,为加快治理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制定白洋淀生态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本文全面分析导致白洋淀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并提 出有关生态修复治理的对策和意义,希望全面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关键词:雄安新区;白洋淀治理;生态修复
环境科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技风2〇19年2月
_、白洋淀概况
白洋淀属于平原半封闭式浅水型湖泊,为华北平原最大的 淡水湖,在维系华北地区生态系统平衡、补充地下水源、调蓄洪 水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 缺的作用,淀区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大小淀泊143个,因独特 的湿地生态、宜人的荷乡风光闻名遐迩,享有“华北明珠”之 称。
[1]然而近年来,白洋淀流域水资源短缺、泥沙淤积、环境污 染、湿地功能下降,拯救和恢复白洋淀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
二、白洋淀污染现状
(一) 存在的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脆弱。
白洋淀地处九河下梢,地势低洼,水土 流失情况严重,水体生物多样性遭到迫害。
生态环境承载力较 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且有逐年恶化的趋势,影响了白洋淀生 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2]人为因素的破坏以及大强度的开发利 用,致使自然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加剧了 生态环境的退化。
%2)水资源严重短缺。
由于工农业用水,持续干旱等原因,现在白洋淀水位已无法测量,基本处于干涸状态。
白洋淀上游 大修蓄水工程,加之调蓄不当的原因,加快了上游水环境的蜕 化速度,并人为截断=条人淀河流的汇人,导致了流人白洋淀 的水量大大降低。
近几年来,白洋淀水位持续降低,虽经几次 调水,水位仍在干淀水位徘徊。
%3)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白洋淀上游工业企业以及淀区旅 游业的发展,加重了白洋淀水体污染,水质总体介于GB3838- 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类之间,多为劣V类,水 体污染严重,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含量较高。
纯水区村村民将 曰常生活垃圾随意丟弃在淀边,生活污水直接倾倒排人淀内,导致白洋淀水质进一步恶化。
(二) 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导致的污染。
白洋淀沿岸周边以羽绒、制鞋、有色金属加工等资源消耗型产业为主,经济增长方式依靠资源 高消耗、污染高排放实现。
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低,水资源浪 费现象严重;工业污水处理效率低,甚至未经处理直接排人白 洋淀内,造成人淀污染物总量大幅增加,污染物浓度升高,水体 富营养化严重,水质不断恶化。
%2)当地居民造成的污染。
白洋淀淀边有39个纯水区村,约10万余人口在此生活,主要从事水上经济活动,由于对淀内 水资源的开发不合理,导致水体污染物种类和数量增多。
生活 中排放的污水及排泄物,以及雨水冲刷村落、街道、家禽畜牧业 产生的废弃物,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直接或间接排人淀内,都 成为了白洋淀的一大污染源。
[3]
%3)旅游开发产生的污染。
白洋淀注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用,尤其雄安新区成立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游活 动和旅游设施的大规模发展,也会因管理的不健全造成污染严 重和景观破坏,如水面充斥着各种旅游者遗弃的物品及各种动 力船只的油污斑迹等,这些都对白洋淀的水体造成污染,给生 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
%4)上游水源带来的污染。
白洋淀上游有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清水河、萍河和白沟引河9条河流注 人。
各条河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府河的污染最为严 重,府河是保定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处理后的排放渠道,污水处理厂的超负荷,造成一部分污水直接进人府河流进白洋淀,对白洋淀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三、生态修复工程和措施
(一) 科学划定白洋淀生态保护红线
科学划定白洋淀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红线区域保护力度。
雄安新区严格环境准人,实施分区域差别化环境准人政策,在
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区,全面禁止、限制有损生态系统功能的
产业落地;同时,严禁新增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项目建设,严禁高
耗水、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落地。
[4]
(二) 建设生态湿地净化系统
雄安新区正筹划建设白洋淀人淀口功能湿地和生态湿地,
在府河和孝义河两个主要河流人淀口建设生态湿地净化系统。
主要工程是在河道末端设置闸坝控制,将人淀河水导人湿地系
统,扩大水流面积,降低水位,通过生态湿地的净化作用使水质
改善,有效削减C0D、氨氮、磷等污染物,人淀水质达到地表水
2类要求。
(三) 大力实施河道清洁专项行动
科学识别河道污水形成机理与变化特征,从内源控制到生
态修复,结合底泥处理与水体污染治理,基本消除河道内水体黑
臭、富营养化现象;多渠道修复河道水生物系统,提升水体自然
净化能力,实现河道水环境持续改善,强化全过程监管,监理水
体水质监测、预警应对机制,健全河道水体日常维护管理机制。
(四) 建立生态补水机制
目前,白洋淀缺水情况严重,每年人淀天然径流很小,多年
来通过生态补水“解渴”,生态补水又倒逼河道排污口改造,生态
补水对维护白洋淀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仅仅靠外来补水
并不是长久之计,统筹“引黄人淀”南水北调、上游水库及本地水
资源,建立多水源长效补水机制,才能解决白洋淀干淀问题。
(五) 进一步强化水污染系统防控整治工作
白洋淀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还将固本清源,进一步强化白
洋淀流域水污染防控整治工作。
%1)着力实施外源污染管控,
深人推进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流域纳污坑塘、农村环境综合整
治、工业企业污水、黑臭水体专项整治。
%2)开展上游河道支流
截污、非法排污口封堵、垃圾处置、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
工作。
实施内源治理,加强淀区村、淀边村污水以及新区内河
流污染治理。
%3)强化淀区综合治理,清除围堤围埝、围网及沟
壕水产养殖。
%4)坚持流域“控源一截污一治河”系统治理理
念,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同步加大上游地区环境
综合整治力度,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完善白洋淀及上游生态环
境管理机制。
为实现雄安新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态城
市目标,彻底解决白洋淀污染问题,全面提升白洋淀生态环境
保护水平,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在白洋淀综合治理上创新突破,
一定能还“华北明珠”以碧水蓝天,还雄安新区以清新明亮。
参考文献:
[1] 安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新县志[M].新华出版 社,2000.
[2] 梁宝成.白洋淀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环境保护,2014,6.
[3] 颜炳池.浅析白洋淀污染的成因及对策[J].工程科技,2010,8.
[4] 吴新玲.白洋淀水环境保护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