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母猪子宫炎型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1]

合集下载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案设计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案设计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案设计一、猪链球菌病的诊断1.临床症状观察:包括猪群中出现的发热、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以及皮肤出现的红肿、溃烂和浆液性或化脓性分泌物等局部症状。

2.病理学改变:包括肺脏、淋巴结、皮肤等组织病变的观察。

3.实验室检测:病原学检测是猪链球菌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可通过分离病原菌、鉴定菌株、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确诊。

1.预防措施(1)健康管理:加强猪场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猪的应激因素,提高猪的抵抗力。

(2)疫苗接种:根据猪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选择适宜的疫苗接种,建立健全的免疫计划。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猪链球菌病疫苗,可选择单价疫苗或联合疫苗进行接种。

(3)交接检疫:引进新猪或购入猪源时,进行交接检疫,及时鉴别和隔离潜在的病原体,防止传染扩散。

2.控制措施(1)应对疫情:一旦发现链球菌病疫情,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如隔离患病猪只,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处理,加强猪舍的消毒工作。

(2)使用抗生素:在兽医指导下,可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控制链球菌菌群的感染。

但应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不规范使用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3)营养调整:合理调整猪只的饲喂方式和饲料配方,增加猪只的营养摄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4)疫苗接种策略:有条件的猪场可根据病情和疫苗效力,选择定期或应急性接种疫苗,以预防或减轻链球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5)加强兽医监管:加强兽医监管,定期对猪场进行健康检查和环境卫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纠正。

综上所述,针对猪链球菌病的诊断方案,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改变和实验室检测等进行综合判断。

在防治措施方面,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疫苗接种和交接检疫等;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应对疫情、使用抗生素、营养调整、疫苗接种策略和加强兽医监管等。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防治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猪业的正常运营。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急性的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的以关节炎、心内膜炎为特点,临床上以淋巴结脓肿为常见。

一、流行病学当猪群暴发和流行时,大小猪均可发病,以架子猪和母猪发病率高,而淋巴结脓肿一般多发于架子猪,6-8周的仔猪也发生,但传染一般较缓慢。

与病猪接触的牛、犬和禽类不见发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份发生较多。

本病常为地方性流行,多呈败血型,如不进行防治,则发病率、病死率很高,慢性型为地方散发性传染。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二、临床症状急性败血型:常为暴发流行。

成年猪较多见,突然死亡,缓者体温41-43℃,震颤、废食、便秘、发绀,常有浆液性鼻漏,眼结膜潮红,流泪。

在耳、颈、腹下出现紫斑。

个别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

有的病猪出现运动共济失调,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

脑膜炎型:病初体温40.5-42.5℃,不食,便秘,有浆性或粘性鼻漏,随之表现共济失调、转圈、空嚼,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或昏睡不醒等。

个别病猪发生关节炎,关节肿大。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由败血型和脑膜炎型转化而来,主要表现关节炎、心内膜炎、化脓性淋巴结炎、脓肿、子宫炎、乳房炎及皮炎等。

关节炎及心内膜炎时,一肢或多肢关节肿大,跛行或不能站立。

三、病理变化急性败血型:血凝不良,皮肤有紫斑,粘膜、浆膜皮下出血。

喉头、气管充血,常见大量泡沫,肺充血肿胀。

心包积液,心内膜有出血点。

胃和小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出血。

肾脏、脑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脑膜炎型:多见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病初体温升高,不食、便秘、有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液。

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四肢呈划水状,甚至昏迷不醒。

部分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脑膜充血、出血,严重者溢血,脑切面可见白质和灰质有明显的出血小点,其它与败血型变化相似。

关节炎型:病猪一肢或四肢关节肿胀、疼痛,有跛行,严重者不能起立。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 猪病防冶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 猪病防冶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猪病防冶在相当多的地区会爆发地方流行性的链球菌病,给养猪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在每年的5;;10月里极为严重。

本文就猪链球菌病从诊断、防治两大角度进行探讨。

一、简介该病及发病状态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时间较为广泛,通常一年内都会发生,不论猪的年龄大小都会感染此病,但一般主要发生在奶仔猪及育肥猪身上。

另外,如果是急性病的,无任何征兆第二日早晨便会死亡。

如果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差等,各种诱因下就会使得动物的抵抗力下降,从而猪链球菌病就开使发作。

所以,猪链球菌的流行性不仅损害了当地的经济损失,另外对人身健康也产生影响。

该病主要存在于仔猪、架子猪身上,发病猪身上会体温升高,精神沉郁。

另外,在四肢等处会出现大量血斑。

眼睛周围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眼睑肿胀,眼结膜处出现潮红,在眼角部位会有一些浓性分泌物。

之后会出现发抖的情况,经过数小时的发抖后就会身体软弱,两后肢将会交叉支撑,无法站立,行走只能依靠前肢进行爬行。

会出现人为驱赶、触诊尖叫等,有的甚至会抽搐、空嚼等神经症状。

在病症后期的话便开始出现呼吸困难的状况,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便在短短几日内死亡。

二、检查送诊的猪的体温普遍偏高,一般在41度以上,会出现粘液鼻塞,而在眼结膜的内部还会出现潮红、充血等。

另外,大部分患该病的猪会出现共济运动失调的现象,即行走时它会前肢高踏;他的皮肤也会出现异状,如耳廓、鼻镜、四肢、臀部、腹下,均会出现颜色为暗紫红色的出血斑。

逐渐后肢无法站立,行动只能依靠前肢爬行。

三、微生物检查取血液、肝、脾制作涂片或触印片。

通常情况下,要求涂片、触印片要干燥。

涂片、触印片要用甲醇来固定,并以姬姆萨氏染色,在显微镜下都能观察到链状菌体。

病料处理后在血液平板上进行其他测试,如药敏测试。

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里进行培养。

四、诊断1.对于一些突然发病,且体温持续在41度上,少食或绝食,另外精神不振的病猪,要进行治疗,否则会很快死亡。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母猪子宫炎是母猪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子宫黏膜炎症,严重时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同时也会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发病因素母猪子宫炎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繁殖环境因素如猪房卫生条件不佳,饲养密度过大,水池水质污染等,都会增加病症的发生率。

2、营养水平因素如饲料不良、营养不均衡、饲喂不当等都会降低母猪的抵抗力,从而使病原菌更易侵入子宫内。

3、疫病因素如霍乱、猪流感、口蹄疫等病毒感染,以及红水病、布鲁氏菌病等细菌感染,都会导致母猪子宫炎的发生。

4、损伤因素如分娩时的手术损伤、娩前娩后不恰当的处理等,都会对子宫黏膜造成损伤,从而导致感染。

临床表现1、产后子宫炎在产后2-4天时,母猪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活动迟缓、腹泻等症状,此时应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

2、慢性子宫炎长期患病的母猪会出现发情不正常、受孕率低、流产和死胎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母猪的繁殖效益。

急性子宫炎病情严重,母猪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腹痛、尿血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母猪死亡。

防治措施为了预防和治疗母猪子宫炎,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房环境清洁卫生,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定期清理猪粪,做好消毒工作等。

2、合理饲喂管理加强饲料营养水平及饲喂管理,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同时避免过度饲喂和饲喂不良的情况。

3、预防疫病感染定期进行免疫接种,确保母猪身体健康,降低疾病感染的概率。

4、合理处理分娩娩前娩后做好卫生处理,并避免手术损伤,以降低子宫黏膜损伤和感染的可能。

总之,母猪子宫炎是一种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会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养殖场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合理饲喂管理,预防疫病感染,并合理处理分娩,从而降低病情的发生率。

同时,对于已经患病的母猪,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保障母猪的健康和繁殖效益。

母猪子宫型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母猪子宫型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7 猪 场 兽 医 0.
LV s OC N c I RY| UST 2 5 |E T KA DP? T U ND RY NO 6
_
35 公 猪 因 素 .
子 宫 内 的污 液 排 洗 干 净 .每 日可 冲洗
4 33 益 母 草 4 、 柏 3 、 前 .. 0g 黄 Og 车 草 3 、 苓 3 、 0g 茯 0 g 白芷 3 、 术 0g 白 3 、 蛎 4 ( 包 )黄 芪 5 、 0g牡 Og 另 , O g 当 归3 、 银 花 3 、 翘 3 、 酱 草 5g 金 0g 连 0g 败 2 、 黄 2 、 仁 2 , 文 火 煎 取 5g 蒲 0g 桃 0g用 2 药 汁 l6 0 m .每 天 分 两 次 拌 料 次 0 L
病 性 链 球 菌 引 起 的 一 种传 染病 .表 现
的 临床 类 型 主 要 有 急 性败 血 型 、脑 炎 型 、 发 性关 节型 和局 部 脓 肿 型 。 于 多 至 子 宫 内膜 却 极 少 发 生 和报 道 现将 桂 林 市 某 猪 场 本 病 发 生 与诊 治情 况 报 告
公 猪 l 头 . 备 猪 4 头 . 余 大 中 小 2 后 0 其
猪 1 0 头 . 2 0 年 5 开始 . 现 少 0 于 07 月 0 发
数 母 猪 患 子 宫 炎 . 阴 门 排 出 脓 性 分 从
做 好 母 猪 围产 期 保 健 工 作 产 前 1 在 周 和 分 娩 后 3 d 头 母 猪 每 天 喂 服 轻 泻 每
引 起 感染 、
36 其 它 疾 病 .
1 2 . 洗 3 5d ~次 连 ~ 冲 洗 后 注人 适 量 青
霉 素溶 液 4 32 也 可 取 青 霉 素 4 万 ~ 0 I .. 0 8 万 U. 链 霉 素 1 0 U 次 肌 肉 注 射 ,每 日2 0 万I 一 次 : 用 金 霉 素 或 土 霉 素 盐 酸 盐 。 母 或 按 猪 每 公斤 体 重 4 g 每 日肌 肉 注射 2 0m . 次 : 磺 胺 嘧 啶钠 按 每 公 斤 体 重 00 ~ 或 . 5 0 1 . E 肌 注或 静 脉 注 射 2 。 . 每 t 9 次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引起的一种畜禽共患病,严重影响了猪类的养殖业发展。

猪链球菌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等途径感染,可导致猪只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全身多种症状。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烧、肌肉关节疼痛、厌食、咳嗽、呼吸急促、鼻出血、皮下出血、溃疡等。

受到感染的猪只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等症状。

病情如不及时干预,将会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等。

1. 临床诊断:根据猪只的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全身不适等,结合养猪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初步怀疑是猪链球菌病。

2. 实验室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测可以明确猪链球菌病的诊断。

主要检验项目包括细菌培养、PCR检测、抗原检测等。

(1)细菌培养:从病猪的呼吸道、脑脊液、血液等样本中分离出病原菌,经过培养和鉴定,可以明确猪链球菌的存在。

(2)PCR检测:采用PCR技术对病原菌的DNA进行特异性扩增,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链球菌的存在。

(3)抗原检测:通过检测猪链球菌的抗原物质,如溶血素、多糖等,可以确定猪链球菌的感染情况。

猪链球菌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对临床症状进行支持性治疗,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轻病情,加速康复。

1. 抗菌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等。

需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药物滥用导致细菌耐药。

2. 支持性治疗:对病情较重的猪只,需要进行营养支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等,帮助猪只尽快康复。

3. 免疫增强:可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的饲料营养和疫苗预防等方式,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猪链球菌感染的发生。

养猪经验母猪子宫炎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养猪经验母猪子宫炎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养猪经验母猪子宫炎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病因
1.由于我国现在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更为多,另外不断引进外来
新品种,滥用抗生素,接种疫苗和多种不恰当的管理措施应激刺激等,并使现在的母猪抵抗力下降,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发生子宫内膜炎。

2.母猪在分娩、产后、人工授精过程中由于消毒不严或处理不当
使子宫损伤,都会导致子宫感染,出现母猪子宫内膜炎。

3公猪生殖器有痉挛,交配时病菌或炎性分泌物分泌物侵入子宫,导致子宫内膜炎。

4.母猪子宫内膜炎最最在高热的夏季发生最多。

母猪子宫炎的治疗
清洗子宫疗法:首先要选择消毒杀菌的溶液充分子宫,使炎性分
泌物全部排出(解出的冲洗液完全透明),冲洗液也不要存留。

再灌
注向子宫注入较好的适量抗生素类药物。

全身疗法:肌肉注射较好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或进行治疗。

母猪子宫炎的预防
1.母猪抵抗力弱是发生母猪子宫内膜炎最主要的原因,所以要从
日常的饲养管理管控和保健方面来提高猪的抵抗力。

2.给母猪助产或人工授精时,要严格消毒,小心操作以免造成尿
道阴道或子宫损伤,分娩后用消毒液擦拭产道,并注入抗菌药物,以
防感染。

3.要保持猪圈干净脱水,经常消毒,减少细菌滋生。

大家可以帮忙随手转发分享一些,让当更多朋友们看到,谢谢了!。

母猪子宫炎怎么治疗

母猪子宫炎怎么治疗

在屡配不孕的母猪中,有50%母猪由于患子宫炎而被淘汰,该病在纯种母猪中的发生尤为突出。

那么,该怎么治疗呢?首先,查找发生的原因:1、母猪分娩时,阴道受到了损伤,免疫力降低,病菌容易经过阴道侵入母猪体内,产生毒素,从而感染母猪子宫内膜炎。

2、疾病原因。

细小病毒、蓝耳、猪瘟、乙脑、猪伪狂犬等疾病感染继发母猪子宫内膜炎。

3、人工授精时消毒不彻底,技术也不够熟练;配种时,生殖道容易受到机械性的损害;在交配的时候,公猪带有炎性的分泌物。

4、饲养管理不当,给母猪饲喂发霉的饲料,造成霉菌中毒感染,造成母猪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感染。

猪舍的卫生打扫不及时,消毒不彻底,以及母猪死胎的胎衣和流产时处理不当。

5、母猪难产时因胎衣不下造成子宫弛缓,恶露滞留;阴道和子宫脱落等造成母猪产道受到损伤感染此病。

其次,发病症状有哪些呢?1、急性子宫内膜炎:主要在母猪产后或者流产后发生,主要症状是母猪的阴道会流出有腥臭味的灰白色的脓性分泌物,或者是污秽不洁的红褐色脓性分泌物。

同时伴随猪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甚至废绝。

2、慢性子宫内膜炎:经常是由对急性子宫内膜炎不及时治疗或者是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来的。

主要表现为从阴道会排出少量的脓性分泌物。

母猪常常表现为发情不正常,严重的出现屡配不孕的症状。

母猪子宫炎的预防1) 母猪分娩前必须清洗消毒后躯,特别是阴户、肛门和尾巴,消毒液选用0.1%高锰酸钾溶液、新洁尔灭或者季胺盐类新型消毒剂。

2) 在母猪产仔并排出胎盘后向母猪子宫内灌入适量清宫消炎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防止子宫炎的发生,把母猪产后子宫炎消灭在发病前。

最后,该怎么治疗呢?1、冲洗子宫病猪使用适量的0.1%~0.2%雷佛奴尔溶液冲洗子宫,可每天或者间隔一天进行1次冲洗,直到排出透明液体为止。

为促使病猪子宫收缩,抑制和阻止吸收渗出物,可对子宫使用200~500mL5%~10%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每天或间隔一天进行1次冲洗,随着子宫收缩力的提高以及渗出物的减少,可改用10%的氯化钠溶液,且用量也逐渐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经产母猪子宫炎型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赵光瀛王占儒(青海省循化县畜牧站 811100)
猪链球菌病在我国已成为普遍流行的常见传染病,表现的临床类型主要有急性败血型、脑炎型、多发性关节炎型和局部脓肿型。

子宫内膜炎型链球菌病却极少发生和报道。

1 发病情况
循化县积石镇某猪场13头经产母猪,于2004年7月开始,两头母猪患子宫炎,从阴门排出脓性分泌物,以后病例逐渐增多。

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母猪达9头,发病率达70%。

2005年1~12月因为本病引起怀孕母猪死胎流产共达7胎,其中怀孕早期流产2胎、中期4胎、后期1胎。

该场母猪曾接种过猪瘟弱毒苗、链球菌弱毒苗。

2 临床表现
病母猪体温一般正常,精神、食欲和体况无明显变化,个别严重病猪,食欲稍减,略见消瘦。

阴门常排出分泌物,尤其是在发情期、分娩后和流产后分泌物更多。

病初排出的分泌物为灰白浑浊的半透明黏性物,后为淡黄色不透明的脓性分泌物,而且有腥臭气味。

正常分娩的母猪2~3 d后就见阴道排出不正常分泌物,逐渐严重,病期长,受胎率低。

有的流产前阴道已排脓性分泌物,流产后分泌物更多。

流产的死胎充血、出血或有水肿,个别木乃伊化,胎衣浑浊,常有腐败臭味。

3 剖检变化
剖检见子宫黏膜肿胀、充血、出血和多量黏液脓性分泌物,子宫颈口充血。

其他内脏无明显变化。

皮肤见2~3个脓肿,切开脓肿内充满淡黄色浓稠的脓液。

4 实验室检查
4.1 病料抹片镜检多次取病猪子宫分泌物和死胎抹片,革兰氏染色、镜检,都见有革兰氏阳性链球菌,多单个、成双少数短链状,有荚膜。

4.2 分离培养多次取病猪子宫分泌物、死胎、公猪精液和母猪皮肤上脓肿的脓液,接种鲜血琼脂平皿和血清肉汤培养基,共分离到链球菌13株。

这些菌株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为灰白色、半透明、露滴状的小菌落,菌落周围有明显的β溶血环。

在血清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培养物涂片可见菌体多成双,也有短链和长链状。

4.3 生化试验选取从子宫分泌物、皮肤脓肿、死胎和公猪精液分离的菌株6株进行生化试验。

结果发现:6株均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山梨醇(产酸不产气),不发酵木糖、棉石糖、鼠李糖、海藻糖和阿拉伯胶糖。

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水解淀粉,不水解尿素,M.R试验阴性。

4.4 动物试验取上述各株的血清肉汤24 h培养物,皮下接种小白鼠,每只0.2 ml,2~5 d内死亡。

5 防治
畜主曾多次使用过多种药物对病猪进行治疗,但疗效不稳定,后来采取了下列方法效果较好。

上午用0.2%~0.4%宫炎清500 ml冲洗子宫、阴道,下午子宫内注射大剂量的新霉素5~10 g,连用4~5 d。

子宫内给药最好于母猪发情时或注射雌激素后,因子宫口张开,此时药物易注入子宫内,效果较好。

对猪场公、母猪用链球菌弱毒苗(ΣT17)免疫预防,20~30 d后再加强免疫1次。

配种最好采用人工受精。

每2~3 d用消毒剂对猪舍、母猪体表、阴门周围喷雾消毒。

6 小结
根据该场发病情况、症状和试验室检查,确诊该场母猪患的是子宫炎型链球菌病,是C型兽疫链球菌引起。

该场母猪配种一直采用公、母自然交配的办法,因此,公猪在传播本病上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一重要途径,是链球菌通过阴门传入子宫内而引发感染。

发生本病应多方面采取措施。

链球菌弱毒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力是关键。

猪舍猪体表消毒、子宫冲洗和子宫内给药相结合,还得采用人工受精等措施才能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另外链球菌容易产生耐药性,所以定期分离本菌株做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治疗,也是提高疗效的另一种方法。

(收稿日期:2006―05―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