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本主义文明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大国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

大国崛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史

热点角度
中考预测 评价和认识历史人物是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 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也一直是中考命题常考热点。华盛顿、林肯、罗斯福、 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斯大林等他们都深深影响了历史 的进程和社会的发展。在2017年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可 重点关注点: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亚历山大二世、 列宁、斯大林等人在历史上的突出贡献;感悟和学习他 们的优秀品质,总结归纳一个国家或民族崛起的条件;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等。
阶级革命和改革、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主要活动及影响;两
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国家的主导作用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走向联合的过程及作用等。
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及其表现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之一 。所谓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凭借实力,按照本国意志,对 他国内政进行干涉、控制,侵犯他国领土,统治他国的一种政 策。强权政治就是以强凌弱,它以追求控制、统治、支配他国 为目的,以侵略、干涉、威胁、制裁为主要手段,奉行“强权即 美国的 霸权主义 公理”的哲学,处处插手他国内政。哪里有战争,哪里就能直接 或间接找到美国的身影,美国的触角可谓触及世界各地,为了 本国的利益,强行干涉他国内政,制造他国动乱,从中美国获
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第10集介绍了17—19世纪的美国,片中重点讲述 了以上的三幅图有关的、能让美国快速崛起三个重要历史事件,请问: (1)这三个重要历史事件分别是指什么?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
(2)这些事件在美国崛起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结束了英国的殖
大革命
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799年,“雾月政变”上台。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时代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江苏【高频考点】一、资本主义的兴起1.西欧城市的兴起。

10世纪开始,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城市的市民,以法国琅城为代表,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使城市的发展摆脱了教会和封建势力的束缚。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文艺复兴。

14世纪前后,意大利的很多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

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他们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黄金需求的增加,同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也促使他们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实现财富的梦想。

《马可·波罗行纪》的诱惑、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等也是重要原因。

葡萄牙王室资助的迪亚士、达·伽马,西班牙王室资助的哥伦布、麦哲伦,在新航路开辟中成就巨大。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

“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法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

西方殖民者在非洲虏获黑人后,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金银和工业原料等。

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的经营者。

“三角贸易”使非洲喪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此时,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兴起,东西方的交流逐步加强,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逐渐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由于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使人们思想和行为上走向开放,世界发展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

第二阶段,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国、美国、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欧洲封建势力仍比较强大,资本主义制度在建立和复辟中反复。

第三阶段,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蒸汽时代)。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力量极大增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世界潮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英法美俄日等国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开始了对外扩张。

第四阶段,19世纪七十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电气时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不平衡,该阶段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不断地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第五阶段,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更为迅速,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化时代到来。

在此期间先是建立了美苏两级格局,东西阵营不断冷战,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向左转|向右转扩展资料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政府干预很少。

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如从18世纪开始发展的西欧及美国,另一方是生产力低下,社会贫穷的国家,例如拉美诸国,鼓励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少。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2010·吉林省长春市)16.列举17—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领导人。

(5例即可,5分)英国:克伦威尔;法国:罗伯斯庇尔;美国:华盛顿或林肯;俄国:亚历山大二世;●(2010·山东省莱芜市)2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革命的进行对东西方国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材料一 1306年—130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

(1)材料一中佛罗伦萨手工工场的兴旺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什么现象?中国何时最早出现了这一现象?(2分)材料二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

”(2)根据材料二,说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与工业革命后的主要生产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4分)(3)为了开辟市场和掠夺原料,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由此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23.(1)资本主义萌芽。

(1分)明朝中期以后。

(1分)(2)瓦特改良蒸汽机;大机器生产。

(2分)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2分)(3)鸦片战争(或两次鸦片战争);(1分)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分)●(2010·江苏省无锡市)39.历史学习包括史实的解读、确认、规律的提示等基本环节,根据要求和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性学习任务。

(1)史实的解读某同学看到以下两段材料,请你帮他解读下面的问题材料一: 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巴黎市民摧毁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序幕。

之后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颁布了重要文件,它宣称“人们生来是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日本改革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和俄国、日本改革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美、法、俄、日】对内——为加强统治,制定《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提示:它最能体现拿破仑是资产阶级利益。

也是拿破仑的最大贡献和最自豪的]。

对外――对外战争[提示: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战争损害了许多国家人民利益](2).评价拿破仑:①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是英雄:他从本民族利益出发,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进攻,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对内制定《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采取各种措施,便利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他又是军事独裁者、侵略者,是“魔鬼”:他竭力扩张法国势力,把对外战争演变为侵略扩张战争,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征服国的同时,也侵犯了别国人民利益,遭到各国联合抵抗;同时造成本国经济困难,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拿破仑帝国灭亡。

③因此评价拿破仑,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看到他的过错,要全面客观地看待。

(3).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质,既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性进步性的一面——打击封建势力,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征服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欧洲向近代过渡。

又有侵略掠夺的非正义一面——威胁别国主权,侵犯别国人民利益,给别国人民带来灾难P111 三、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1861年-1865年)1.根本原因/南北矛盾的实质: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的加剧(即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之间矛盾的加剧),国家面临分裂2.南北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导火线/直接原因:1860年,同情黑人反对并希望逐渐废除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总统4.北方胜利原因:①战争的正义性在北方,北方得到人民支持:北方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黑奴制,维护国家统一,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北方实力胜过南方[提示:胜利原因不是北方准备充分]5.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废除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黑奴制)6.作用意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使南北方在政治体制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使美国资本主义更迅速地发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专题七 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

(2)1689年《权利法案》 ①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 ②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③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 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18世纪初责任内阁制确立 ①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②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 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由新 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③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创议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2.(2020·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第一次模拟)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 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凡尔赛 当局的用意是( ) 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 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 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 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 答案 D
考向一 制度传承与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 [能力认知]
2.英国代议制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1)三个转移 ①立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权利法案》颁布)。 ②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责任内阁制形成)。 ③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1832年议会改革),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2)四个趋势 ①延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早期内阁的形成到责任内阁制的 完善。 ②渐进性:1689年确立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原则;1721年形成责任内阁制;1832年工 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19世纪中期以后选举权逐步扩大到普选。 ③创新性:如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都具有开创性。 ④法制化:英国政治制度的不断变化与法制化进程密切相关。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 (2014· 天津市· 27)在意大利中部的阿诺河畔,有一座风景优美、 气候宜人的“鲜花之城”佛罗伦萨。14世纪,这里发展成为欧洲 最发达的毛纺织业和银行业中心。当时,这里的豪商巨贾,竞相 招引吸纳来自各地的诗人、学者和艺术家。经过长期发展,这个 城市哺育了众多的文艺复兴巨匠,涌现出一大批文学艺术的杰作, 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最先打开中国大门的国家 ◆参与一战及一战后的分赃会议
◆二战中与美苏中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二战后加入北约和欧盟
某校初三(5)班开展了一次主题活动课,分组探寻 英国、美国的近代崛起历程。 A组同学探寻的英国崛起历程是:英国在世界近 代历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 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时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当时的英国曾经号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17-19世纪的时候,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 试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原因。(2分) 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 级统治)(1分)、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分)
科技革命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英国—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头羊 美国— 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法国— 世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
日本— 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国家
俄国— 世界近代资本主义链条最薄弱的国家
德国— 世界历史上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
意大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望风使舵的国家
学习主题一
英国——世界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头羊
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分)不怕牺 牲、英勇抗击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1分)。

资本主义的兴起——14世纪-18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的兴起——14世纪-18世纪中期

第10讲资本主义的兴起——14世纪-18世纪中期通史体系建构从15世纪末至18世纪60年代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

政治上,在英美等国,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到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蕴含人文精神的文学艺术逐渐兴起。

真题典例深挖考情晰方向1.(2019·全国卷Ⅰ)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并结合所学可知,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

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C项。

2.(2019·全国卷Ⅱ)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A.文化趋于活跃B.政治变革加速C.市民阶级出现D.新教传播广泛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图片和文字介绍可知,15世纪欧洲许多城市出现了印书坊,这说明当时欧洲文化趋于活跃,A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国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过程
【摘要】英国是一个位于欧洲一隅的岛国,从人口,面积来说,它是一个小国。

它改变了人类传统的文明方式,使人们摆脱了对于土地的依赖,打破了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把整个世界纳入一个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模式中。

英国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独特性。

【关键词】农业革命商业革命工业革命
英国是偏安于欧洲大陆西北角的一个岛国,远离欧洲大陆,被海洋环抱。

在这个国家的文明发展史上,它曾经远远落后于欧洲的主要国家。

然而,伴随着15世纪专职王权和民族国家的出现,这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法治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在蛰伏了近千年之后,这个曾经的岛国开始领跑世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简略的阐述这种文明发生的原因和经过。

1、封建农业的解体和人口的极大增加:
14-15世纪,席卷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黑死病,使英国的人口骤减将近一半。

大量的土地荒芜,粮食价格下跌,劳动力工资提高。

到了1500年,货币地租盛行,维兰制,农奴制和庄园制都不复存在,采用传统经营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于是一些贵族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来自营和出租自己的土地。

都铎王朝时期,人口开始重新增长。

1600年,英格兰人口约有410万,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有190万人。

17世纪中叶,英格兰人口将近530万,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增加到240万。

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催生了
对粮食的需求,使粮食生产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始于16世纪的农业革命是从对散地和公地的圈占开始的。

通过圈地,农场主和新贵族可以减少对可耕地的浪费,并消除了小农耕作对新技术应用的阻碍。

作物轮作和土地轮换制的推广,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沼泽地排水与造田,新饲料的引进,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

农业革命不但养活了大量的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同时也从劳动力,资本,原料和市场等方面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2、封建王权的衰危:
从爱德华一世开始,关税逐渐成为国王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

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国王不得不邀请各个郡县的代表参加议会。

在英国,未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擅自征税。

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面对严重的通胀和巨大的军事花费,女王出售了大量的王室土地。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也未能进行有效的税收改革,使得王室的权利更加捉襟见肘,王权进一步衰落。

“光荣革命”使议会的权力最终凌驾于国王之上,英国成为了立宪君主制国家,以后,代表大地主,金融资本家和航运资本家利益新贵族逐渐成为权力的中心。

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必然会制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诸多政策。

3、商业的发展
英国的羊毛和纺织品作为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一直深受意大利和弗兰德尔商人的喜爱。

为了养活日益庞大的人口数量,国王积极的鼓励海外贸易和海外拓展,并向从事商业活动的公司颁发特许证。

随着海外探险的发展,英国先后开设了莫斯科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岛和北美建立殖民地并从事奴隶贸易。

到1733年,英国已在北美东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七年战争的胜利,英国不仅夺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领土,还夺得格林纳达、圣文森特、多米尼加、多巴哥和非洲的塞内加尔和佛罗里达。

通过殖民地的垄断贸易,英国的商业财富迅速增加。

1697-1704年,平均每年进出口总额约为850万英镑。

1775-1784年,平均每年的进出口数则达到2000多万英镑。

海上运输也增长了一倍多。

商业的发展,扩大了对物品的需求,也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财富基础。

4、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1215年的《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法律至上的原则,对后世的影响远远大于当时。

随着新贵族,乡绅,商人和骑士力量的不断壮大,他们开始通过议会制定法律,并要求国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治国。

为了保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性,早在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中即提到:不经一会的批准不得开征新税,未经法庭审判不得逮捕臣民,不得剥夺未经法庭判决为有罪者的财产。

《权利法案》更是明确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通过法律的创设,有产者的权益得到了保证,为鼓励他们扩大生产和经营提供了条件。

5、清教的影响:
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15世纪传入了英国。

文艺复兴使
人们对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产生了怀疑,同其他国家相比,亨利的宗教改革,促成了清教思想的发展。

清教鼓励勤俭,并宣扬通过现世的努力,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清教的发展,为商人的逐利思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而修道院土地的拍卖,使贵族和乡绅有机会购买更多的土地,客观上加强了他们的力量。

6、民族国家的产生
百年战争后,英国丧失了在大路上的全部领地,退回到海峡的一角;红白玫瑰战争以后,地方割据的贵族势力被极大的削弱甚至铲除,中央集权的国家体系建立了。

法语被英语取代,英国产生了如乔叟,莎士比亚一般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英国国教诞生了。

英国从文化,语言,建筑和宗教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于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应运而生。

它是现代化的有形载体。

统一国家使英国以一种强大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在外交,战争和商业活动中扮演了强大的角色。

7、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提高
18世纪末,仅英格兰的人口总量就超过800万,人口的增长,海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对食品,衣物和日常消费品的需求。

国内公路,铁路和航运路线的修筑,使得这种交换更加便捷。

在资本和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如何提高效率迫在眉睫。

国内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激发了很多人的创造力。

在毛纺业,棉纺业,麻纺业,冶炼和采矿等部门不断出现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提高。

1689年,汤姆斯·萨韦利获得了蒸汽机抽水的专利权。

1709年,焦炭炼钢已经出现。

1781年,瓦特的蒸汽机问世。

到1785年,珍妮纺织机的应用已经得到推广。

1780年,英国的面部出口总之为36万英镑,而1802年则超过了780万英镑。

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封闭不流动的社会。

在工业革命发生的100年中,英国经济的年增长率达到3%。

工商业的结合,极大的巩固和加强了资本主义文明。

工业革命是英国对世界的贡献。

纵观历史,英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顺境中包含着困难矛盾,逆境中也同样孕育着希望。

英国和平渐进的发展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是英国模式成功的关键。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抓住机遇,适当妥协,不断做出积极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页
[2]arthur redford: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england (1760-1860), 1934, p66-77
[3]沈汉,晚近英国农业史研究综述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2)
[4]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5]asa briggs: a social history of england, 1987
[6]kenneth o. morgan: oxford history of britain, 1984,p375-377
[7]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06页
[8]clayton roberts, david roberts: a history of england,1980
[9]刘景华:《英国崛起:世纪性的跨越》,人民出版社,2007,第49节
[10]arthur redford: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england (1760-1860), 1934, p39-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