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计数与活性污泥相1观察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

2显微镜观察
①低倍镜观察
观察生物相的全貌,要注意污泥絮粒的 大小,污泥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 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状况,并加以记 录和作出必要的描述。观察微型动物的 种类、活动状况,对主要种类进行计数。
②高倍镜观察
用高倍镜观察,可进一步看清微型动物的结构 特征,观察时注意微型动物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例如钟虫体内是否存在食物胞,纤毛环的摆 动情况等)。
将镜检和计数结果填入下表
动胶菌属
球衣菌属
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活性污泥菌胶团和原生动
物,学会辨认活性污泥中的菌胶团及生物相。 2.根据菌胶团的形态、结构,判别污泥的性状。
二、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是生物法处理废水的主体, 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活动以及微 生物之间的演替情况往往直接反映了处理状况。 因此,可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状况来判 断废水处理的运行状况。
三、方法步骤
1.压片标本的制备
取活性污泥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 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 后,取沉淀的活性污泥一小滴加到载玻片上, 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
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在加 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然 后轻轻加下,否则易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观察菌胶团时,应注意胶质的厚薄和色泽,新 生菌胶团出现的比例。
观察丝状菌时,注意菌体内是否有类脂物质和 硫粒积累,以及丝状菌生长,丝体内细胞的排 列,形态和运动特征,以便判断丝状菌的种类, 并进行记录。
变形虫生命力强,在条件不好时,可以形成一 个包囊(休眠体)度过难关.
变形虫动态中的食物泡.
太阳虫目
两个太阳虫在分享一顿美食

活性污泥镜检操作规程

活性污泥镜检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
光学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胶头吸管、烧杯 250ml 等
采样位置
采集曝气池最末端的污泥混合液,此阶段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无论从稳定性、絮凝性、种 群数量,还是原生动物代表性来讲都是最佳的。
样品贮存
采样存储于烧杯或聚乙烯瓶中,样品尽量短时间内分析,样品存储时间最长不宜超过 2 小时。
操作步骤
1、清洗玻片:
(4)计算:
假定 1 滴混合液中观察到原生动物(或后生动物)为 n 只,则每 ml 混合液中含原生动物 (或后生动物)数应为:n 只 × 20 = 20n 只/ml
设在一滴水中测得钟虫 50 只,样品按 1:1 稀释,则每 ml 混合液中,含钟虫数应为:
50 只 × 20 × 2 = 2000 个/ml
结果与分析
表格
检验日期
年月日
仪器型号XSP-2CA方法依据GB/T4789.-2008
池 号
絮体状态
丝状菌数量
生物相及性能分析
备注
0级 □
黄褐□;棕褐□;黑□ 1 级 □
大□;中□;小□
2级 □
1# 圆形□;不规则形□ 3 级 □
开放□;密闭□
4级 □
紧密□;疏松□
5级 □
6级 □
原生动物: 个; 后生动物: 个; 轮 虫 所
污泥培养后期可见少量线虫; 低溶解氧时可见; 大量线虫出现预示工况要变差; 水力负荷突然增大,往往也会出现大量线虫; 增加曝气量,减小水力负荷,配合剩余污泥排放,可抑制线虫生长。
参考文献 [1] juwuba 在路上,污2] buyaozhou1979,活性污泥镜检操作规程.[DB/OL],建筑/环境,豆丁,2017,18(09).
通过了解微型动物种类或数量变化来反应废水处理情况 (1)活性污泥良好时:絮体较大、沉降性好。镜检观察出现的生物以固着型或匍匐型种属居 多。有钟虫、累枝虫、独缩虫、聚缩虫、各类吸管虫、轮虫等; (2)活性污泥恶化时:絮体较小,出现快速游泳型生物; (3)活性污泥严重恶化时:微型生物大面积死亡或几乎不出现,污泥沉降性下降,处理水质 能力差; (4)从恶化恢复到正常的过渡期:出现慢速游泳型或匍匐型生物; (5)溶解氧过高:出现大量轮虫、肉足类生物; (6)曝气不足:硫丝细菌、游泳细菌较多。原因可能是曝气量不足、曝气时间不足、水流量 过大等; 钟虫:

污水处理知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污水处理知识--活性污泥的生物相

污水处理学问——活性污泥的生物相活性污泥的生物相察看在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起着极其紧要的作用。

它不仅反映了微生物培育和污泥驯化的程度,而且直接反映了废水的处理情况。

活性污泥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构成的混合体。

细菌具有高增殖率和强有机物分解功能,真菌也具有分解有机物的本领。

原生动物重要以游离细菌为食,进一步净化水。

后生动物重要是原生动物。

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察看丝状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生物相。

通过对丝状真菌种类和数量的察看和鉴定,可以判定污泥的质量和处理后的水质。

因此,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被称为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生物。

除了活性污泥的宏观指标外,污泥的微生物指标,即污泥的生物相,可以用一般光学显微镜察看。

生物量观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察看指示性生物(如原生动物和元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活性污泥中存在不同质量的指示生物。

通过对指示性生物的察看,可以间接评估活性污泥的质量。

另一部分是察看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

不同质量的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数量是不同的,通过测量丝状菌的数量,也可以间接反映活性污泥的质量。

(1)指示性生物察看:对于特定的污水处理系统,当活性污泥系统正常运行时,生物相基本稳定。

假如有变化,表明活性污泥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应实行进一步的察看和治疗措施。

微生物种类繁多,命名方法也非常多而杂。

从实际启程,操作人员应娴熟把握活性污泥中最常见的微生物指示菌:阿米巴、鞭毛虫、草履虫、钟虫、线虫等。

这些微生物中是否有一个或多个是占主导地位的,其比例将取决于该过程的运行状态。

在活性污泥培育的早期阶段,活性污泥很少或没有。

这时,在显微镜检查中会显现大量的变形虫。

当变形虫占优势时,对污水基本上没有处理效果。

超高负荷活性污泥系统中以鞭毛虫为主,出水水质较差。

然而,在活性污泥培育过程中,鞭毛虫的显现和优势表明活性污泥已经形成并向良性方向进展。

中负荷活性污泥中以草履虫为主。

此时活性污泥处理效果良好。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境保护工艺。

其中,活性污泥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

在活性污泥法中,微生物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群体,它们能够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因此,了解微生物的计数和污泥中的生物相对于评估和改进废水处理系统的效果至关重要。

微生物的计数可以通过直接计数法和间接计数法来实现。

直接计数法是指直接观察并计数微生物的数量,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来实现。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并对显微镜视野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

直接计数法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微生物数量统计结果,但需要时间和专业知识。

间接计数法是通过测定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可见生长斑点或反应物质量来进行微生物计数。

常用的间接计数方法有衰减计数法、胶体微粒计数法、细胞色素计数法等。

这些方法相对于直接计数法而言,操作相对简便,但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污泥中的生物相观察是指对污泥样品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分布的观察。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培养基分离、生物标记物(如脱氢酶、氨氧化酶等)测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测序等)。

显微镜观察可以直接观察到污泥中的微生物形态特征,通过对形态特征进行判断,可以初步推测微生物的分类和数量。

培养基分离法可以将微生物分离培养并鉴定,从而进一步了解污泥中的微生物组成。

生物标记物测定则是通过检测微生物在代谢活性过程中产生的特殊酶活性来判断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对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分析,提供更为准确的微生物组成信息。

在计数和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以减少误差和干扰因素。

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数和观察。

此外,微生物计数和生物相观察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其他环境因素和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微生物的计数和生物相观察,可以评估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态,指导污水处理工艺的调整和优化。

活性污泥质量好坏的判断标准

活性污泥质量好坏的判断标准

活性污泥质量好坏的判断标准!污水中呈胶体状态的有机物首先被吸附到活性污泥絮提上,并进一步被吸附到细菌表面附近才能被分解代谢;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是指污泥絮体内的微生物分解代谢有机污染物质的能力;只有沉降性能较好的活性污泥才能在二陈池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

只有活性污泥具有良好的浓缩性能,才能在二沉池得到较高的排泥浓度和回流污泥浓度。

高质量的活性污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良好的吸附性、沉降性、浓缩性和较高的生物活性。

具体标准如下七个(颜色、气味、SOUR、SV30 、SVI、沉降速度、生物相)1、颜色和气味正常的活性污泥外观为黄褐色,可闻到土腥味。

微生物分解能力越强,土腥味越浓。

具备以上特点的不一定正常,但不具备的也不一定是不正常的。

进水颜色与气味和水质关系很大,尤其是工业废水或者参有工业与生活污水混合的废水中,进水颜色和气味主要是进水工业废水来决定的!2、SOUR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SOUR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是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消耗的溶解氧量,一般用SOUR表示,单位常采用mgO2/(gMLVSS•h)。

SOUR也称为活性污泥的呼吸速率或消化速率,它是衡量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F/M较高,或SRT较小,则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也较高,其SOUR值也较大。

反之,F/M较低,SRT 太大,其SOUR值也较低。

SOUR在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于指示入流污水是否有太多难降解物质,以及活性污泥是否中毒。

一般说,污水中难降解物质增多,或者活性污泥由于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而中毒时,SOUR值会急剧降低,应立即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否则出水会超标。

活性污泥工艺的SOUR一般为8~20 mgO2/(gMLVSS•h)之间。

SOUR测定时注意事项:应注意保持测定时活性污泥的温度。

温度对SOUR值影响很大,不同温度下测得的SOUR是没有可比性的,也就不能利用SOUR值的变化有效地指示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

活性污泥性能与生物相=实验指导书

活性污泥性能与生物相=实验指导书

实验活性污泥性能与生物相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好氧和兼性厌氧微生物与污水中的颗粒物交织凝聚在一起形成的絮状绒粒,是由细菌为主体包含多种微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

对活性污泥生物性能的了解,可以迅速对污泥的活性及其沉淀性能做出判断。

活性污泥生物相包括微生物的种类、菌胶团形态与质地、微生物的活动情况,是反映污泥生物性能的重要特征。

通对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污泥沉降性能的简单测定,了解污泥生物相与污泥性能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实验,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掌握污泥中常见的微生物的种类和辨别方法、微生物数量的测算和污泥性能的测定方法。

二、仪器与材料
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滤纸、100ml量筒
三、实验内容
1.显微镜的使用;
2.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的活体观察;
3.污泥沉降体积比测定。

四、实验步骤
1.用滴管将污泥混合液从血球计数板的盖玻片边缘注入计数区,1-2分钟后在
显微镜下观察与计数;或者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活性污泥混合液,盖上盖玻片(压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

2.污泥生物相描绘。

通过与微生物图谱比较,辨识观察到的各种微生物种类,
并对生物相进行详细的手工描绘。

3.测定污泥沉降体积比。

将摇匀的污泥混合液100ml倒入量筒,静置30min,
观测污泥所占体积。

比较不同污泥的生物相与它们的污泥沉降体积比。

五、实验结果
1.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特点
2.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详细的手工描绘
六、思考题
1.原生动物中各纲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如何起指示作用?
2.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与微生物的种类及活动情况有没有相关性?。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观察一、实验原理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方法。

此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

此法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故又称为总菌计数法。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0.1mm3),当含有细菌的溶液滴在槽里时,通过水的表面张力扩散到计数室里,细菌也被分散到不同的格里,通过计算不同的格里的细菌数,最后就可以计算出,溶液里所含的细菌数量。

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比较好照样,以细菌和原生动物为主,还有真菌、后生动物等。

在正常的成熟污泥中,细菌大多集中于菌胶团絮绒体中,游离细菌较少,此时,污泥絮绒体可具有一定状、稠密、扩光率强、沉强性能好。

原生动物常作为污水净化指标;当固着型纤毛虫占优势时,一般认为污水处理池运转失常;当后生动物轮虫等大量出现时,意味着污泥极度衰老。

所以可以通过观察原生动物,来评价活性污泥的状况,而且原生动物也较微生物要大,容易观察。

二、实验器材活性污泥样品、菌种:浓缩酵母菌液仪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三、实验步骤1.检查与清洗血球计数板:在正式计数之前,如果沾有杂质或菌体要用95%乙醇轻轻擦洗计数板的计数室,然后蒸馏水彻底清洗血球计数板,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调整好显微镜找到计数板刻度,检查有没有损坏。

2.加样: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滴一滴已稀释好的菌液于盖玻片边缘即是旁边的板槽里,让菌液自行渗入,多余的菌液用滤纸吸去;稍等片刻,待酵母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进行计数。

3.计数: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板的大格位置,然后将其移到视野中间,然后转到高倍镜,适当调节光亮度,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然后将计数室要计数的格子移到视野中进行计数。

可以先用手机拍下,在手机里进行点数,另一个人就可以继续移动计数板到另一计数区域,这样就可以更快、更轻松地完成计数。

4. 计数:本实验用的是25*16型的计数板,所以应该要选择左上,右上,左下,右下,中间五个中格计数,如果有菌体落在双线上时,只计算一边,对应的另一边不算,对每个样品重复计数3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算每毫升菌液中所含酵母菌的细胞数。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中主要微生物类群得特征及作用活性污泥中得微生物,主要有细菌、原生动物与藻类三种,此外还有真菌、病菌等。

微生物中细菌就是分解有机物得主角,其次原生动物也有一定得作用.活性污泥中主要以菌胶团与丝状菌存在,游离得细菌较少。

活性污泥中原生动物较多,经常出现得原生动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漫游虫、吸管虫、变形虫等.此外还有一些后生动物,如轮虫与线虫。

因此,活性污泥就是一个复杂得微生物世界。

对工艺管理者来说,应会识别微生物,并了解它对污水处理过程得指示作用.下面就是几钟生物相对活性污泥得指示情况:1、活性污泥良好时出现得微生物主要有:钟虫类、盾纤虫、盖纤虫、累枝虫、聚缩虫、内管虫、独缩虫等吸附性原生动物。

如果此类微生物占总数得80%以上,个体在1000个/mL 以上得话,应该判断为具有高净化效率得活性污泥.2、活性污泥处于恶劣状况时出现得微生物主要:波豆虫、豆型虫、草履虫、弹跳虫、屋滴虫(大多数为游泳型),可以判断为絮凝体细碎.严重恶化时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消失。

3、在活性污泥分散解体时出现微生物:辐射变形虫、多核变形虫、扇形变形虫等肉足类.可判断为絮体变小出水混浊,SS升高,而这类微生物急增时必须调整工艺状态,减少回流污泥量与通气量,则可以印制污泥解体.4、在活性污泥出现恢复时出现得微生物主要有:漫游虫、徐叶虫、徐管虫、尖毛等(全毛类)5、在活性污泥膨胀时出现得微生物主要有:浮游球衣藻与霉菌.丝壮菌就是造成污泥膨胀得诱导生物,丝壮菌大量增殖就是,则吸附型得原生动物急剧减少,污泥性能恶化,形成所谓得漂泥现象。

一旦出现丝壮菌增殖得趋势,4-7天后SVI急剧上升甚至会超过200。

6、进水负荷低时出现得微生物主要有:游仆虫、狭甲虫等生物。

判断为有机物较少,应增大曝气量。

溶解氧不足时出现得微生物主要有;扭头虫、丝壮菌等,此时污泥发黑并放出腐臭味,应增大曝气量。

曝气过量时出现得微生物主要有:肉足类及轮虫类,包括阿米巴虫,高负荷与毒物流入时出现得微生物主要有;盾纤虫与钟虫得锐减就是负荷过高与毒物流入得征兆,大多数微生物灭绝时活性污泥已被破坏,必须进行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和分光光度法计数法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芽殖酵母进行计算。

3、学习观察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方法,初步分析生物处理系统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二、实验原理1、平板菌落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的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

统计菌落数,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

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容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个菌落也有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个或者更多细胞。

因此平板菌落结果往往偏低。

为了清楚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而不以绝对的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2、分光光度法当光线通过细菌悬液时,由于菌体的散射及吸收作用使光线的透过量降低。

在一定的范围内,菌细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而光密度或透光度可以由光电池精确测出。

因此,可用一系列己知菌数的菌悬液测定光密度,作出光密度--菌数标准曲线。

然后,以样品液所测得的光密度,从标准曲线中查出对应的菌数。

制作标准曲线时,菌体计数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或细胞干重测定等方法。

3、血球计数板法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法。

此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

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悬液(或孢子悬液)放在血球计数板和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计数室中,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

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0.1mm3),所以可以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数目换算成单位体积内的微生物总数目。

由于此法计得的是或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故又称为总菌计数法。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四个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刻有一小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中央的一大方格作为计数用,称为计数区。

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中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中方格(中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

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

其构造如下图所示。

在计数时,通常数五个中方格的总菌数,然后求得每个中方格的平均值,再乘以16或者25,就得出一个大方格中的总菌数,再换算成1mL菌液中的总菌数。

4、活性污泥相观察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相比较复杂,以细菌和原生动物为主,还有真菌、后生动物等。

某些细菌能分泌胶粘物质形成菌胶团,进而组成污泥絮绒体(绒粒)。

在正常的成熟污泥中,细菌大多集中于菌胶团絮绒体中,游离细菌较少,此时,污泥絮绒体可具有一定形状、结构稠密、扩光率强、沉降性能好。

原生动物常作为污水净化指标;当固着型纤毛虫占优势时,一般认为污水处理池运行失常;当后生动物轮虫等大量出现时,意味着污泥极度衰老。

活性污泥的污泥絮粒大、边缘清淅、结构紧密,呈封闭状、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沉降性能。

絮粒以菌胶团细菌为骨架,穿插生长一些丝状菌,但丝状菌数量远少于菌胶团细菌,未见游离细菌、微型动物以固着类纤毛虫为主,如钟虫、盖纤虫、累枝虫等;还可见到木盾纤虫在絮粒上爬动,偶尔还可看到少量的游动纤毛虫等,轮虫生长活跃。

这是运行正常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活性污泥生物相,表明污泥沉降及凝聚性能较好,它在二沉池能很快和彻底地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出水效果好。

在形成这种生物相结构时,应加强运行管理,以继续保持这种运行条件。

5、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的意义。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是生物法处理废水的主体,污泥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活动以及微生物之间的演替情况往往直接反映了处理状况。

因此,我们在操作管理中除了利用物理、化学的手段来测定活性污泥的性质,还可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状况来判断废水处理的运行状况,以便及早发现异常状况,及时采取适当的对策,保证稳定运行,提高处理效果。

为了监测微型动物演替变化状况还需要定时进行计数。

三、实验方案(本实验只做血球计数板法和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1、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和盖玻片,酒精灯,无菌吸管,无菌试管,血球计数板,镊子及常用实验用品。

2、实验材料活性污泥溶液,芽殖酵母培养液。

3、实验步骤(1)细菌计数(本实验用血球计数板法)①检查血球计数板:先用自来水冲洗血球计数板,然后擦干,在酒精灯上灼烧盖玻片灭菌除去脂质。

盖上盖玻片夹在载物台上,先在低倍镜找到计数格,然后换40倍,调节光圈,载物台等,直到清晰观察到计数格子。

看其是否沾有杂质或菌体,若有污物则需用脱脂棉蘸取95%乙醇轻轻檫洗计数板的计数室,再用蒸馏水冲洗,吸干其上的水分。

②加样。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芽殖酵母菌悬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悬液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

静置片刻,使细胞沉降到计数板上,不再随液体漂移。

③计数。

将血球计数板放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

由于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

25个大方格组成的计数区,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和中央的5个大方格(即80小格)血球计数板菌数。

为了保证计数的准确性,避免重复计数和漏记,在计数时,对沉降在格线上的细胞的统计应有统一的规定。

如菌体位于大方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即位于本格上线和左线上的细胞计入本格,本格的下线和右线上的细胞按规定计入相应的格中。

对于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

每个样品重复计数2--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取平均值,按公式计算出每mL 菌悬液所含细胞数量。

稀释倍数10001040080数80小格内酵母菌细胞=酵母菌细胞数⨯⨯⨯⨯由于芽殖酵母浓度比较高,所以先稀释3倍,发现浓度还是太高,再稀释了10倍。

所以总的稀释倍数为30。

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水将血球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

洗净后自行晾干,放入盒内保存。

(2) 平板菌落计数法①编号。

取无菌平皿9套,分别用记号笔标下10-4、10-5、10-6各三套,另取6支盛有9mL 无菌水的试管,依次标明10-1、10-2、10-3、10-4、10-5、10-6。

②稀释。

用1mL无菌吸管,吸取已充分混匀的大肠杆菌菌悬液,放至标注10-1的试管中,吹吸三次,此即为10倍稀释,吹吸时不要太猛太快。

然后换一支无菌吸管从10-1稀释液试管中吸取lmL菌液放进标注10-2的试管中,吹吸3次,让菌液混合均匀,即成10-2稀释液;以此类推,连续稀释,制成10-3、10-4、10-5、10-6等一系列稀释菌液。

③涂布。

先将培养基熔化后趁热倒入无菌平板中,待凝固后编号,然后用3支无菌吸管分别吸取10-4、10-5、10-6的稀释菌液各0.2mL对号接种在不同稀释度编号的琼脂平板上(每个编号设三个重复)。

用无菌涂棒或玻璃珠将稀释液均匀抹在平板表面。

同一稀释液可用同一涂抹棒。

反之,必须更换涂抹棒或灭菌后再用。

将涂布好的平板平放于桌上几小时,待稀释液中的水分干后再将平板倒转,置于37℃恒温箱培养。

④计数。

培养48h后取出培养平板,计算同一稀释度3个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并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cfu=M5×N式中,cfu—每毫升中菌落形成单位;M—同一稀释度3次重复的平均菌落数;N—稀释倍数。

(3)分光光度法①标准曲线制作编号:取无菌试管7支,分别用记号笔将试管编号为l、2、3、4、5、6、7。

调整菌液浓度: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24h的菌悬液,并用无菌生理盐水分别稀释调整为每毫升1×106、2×106、4×106、6×106、8×106、10×106、12×106个菌数的细胞悬液。

再分别装入己编好号的1至7号无菌试管中。

测OD值:将1至7号不同浓度的菌悬液摇均匀后于560nm波长、1cm比色皿中测定OD值。

比色测定时,用无菌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并记录OD值。

绘制标准曲线:以光密度(OD)值为纵坐标,以每毫升细胞数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②样品测定将待测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适当稀释,摇匀后,用560nm波长、1cm比色皿测定光密度。

测定时用无菌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

各种操作条件必须与制作标准曲线时的条件相同,否则,测得的值所换算出的含菌数不准确。

③根据所测得的光密度值,从标准曲线查得每毫升的含菌数。

(4)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直接观察。

取曝气池的混合液置于100mL量筒内,直观活性污泥在量筒中呈现的絮绒体外观及沉降性能(30min沉降后的污泥体积)。

显微观察。

取活性污泥曝气池混合液一小滴,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即制成活性污泥压片标本。

在加盖玻片时,要先使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加下,否则易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低倍镜观察。

观察生物相的全貌,要注意污泥絮粒的大小,污泥结构的松紧程度,菌胶团和丝状菌的比例及其生长状况,并加以记录和作出必要的描述。

观察微型动物的种类、活动状况。

四、实验结果(1)微生物显微计数实验结果记录表活性污泥生物相观察(观察到的几种微生物)名称名称名称名称名称 名称名称 名称五、 结论1、代入公式可以算出微生物的数量81062.13010000400802124251919稀释倍数1000040080数80小格内酵母菌细胞=酵母菌细胞数⨯=⨯⨯⨯++++=⨯⨯⨯根据观察到的活性污泥性状和其中观察到的微生物相可以得出结论:活性污泥的污泥絮粒大、边缘清淅、结构紧密,呈封闭状、具有良好的吸附和沉降性能。

絮粒以菌胶团细菌为骨架,穿插生长一些丝状菌,但丝状菌数量远少于菌胶团细菌,未见游离细菌、微型动物以固着类纤毛虫为主,如钟虫、聚缩虫、水熊虫、单缩虫等;偶尔还可看到少量的游动纤毛虫等,轮虫生长活跃。

这是运行正常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活性污泥生物相,表明污泥沉降及凝聚性能较好,它在二沉池能很快和彻底地进行泥水分离,处理出水效果好。

在形成这种生物相结构时,应加强运行管理,以继续保持这种运行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