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四顶黑山层状岩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潜力分析

合集下载

《天山--北山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项目专题研究报告之一:新疆东天山、西天山、西南介绍

《天山--北山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项目专题研究报告之一:新疆东天山、西天山、西南介绍

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新疆东天山、西天山、西南天山地质和矿产成矿特征对比研究专题研究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二○○三年七月新疆东天山、西天山、西南天山地质和矿产成矿特征对比研究专题研究报告专题负责人:刘德权专题主编:刘德权专题编写人:刘德权唐延龄周汝洪王庆明赵树铭单位负责:董连慧总工程师:胡建卫提交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提交时间:2003年7月项目名称:天山--北山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项目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目录1 绪论 (1)1.1工作任务和任务完成情况 (1)1.1.1 工作任务 (1)1.1.2 研究范围 (1)1.1.3 学术思路和研究内容、方法 (2)1.1.4 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3)1.2新疆天山地区地质工作和对比研究现状 (4)1.2.1 天山地质矿产工作研究程度和现状 (4)1.2.2 天山对比研究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10)2 新疆天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 (15)2.1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15)2.1.1 地构造单元划分 (15)2.1.2 构造单元特征 (16)2.2东天山、西天山、西南天山成矿地质背景特征及对比 (29)2.2.1 地层 (29)2.2.2 侵入岩 (35)2.2.3 构造 (39)2.2.4 地貌特征 (40)2.3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场基本特征及对比 (40)2.3.1 新疆天山地区地球物理基本特征 (40)2.3.2 地球化学场的基本特征 (42)3 东天山、西天山、西南天山矿产基本特征及对比 (46)3.1东天山矿产基本特征 (46)3.1.1 主要矿床类型及分布特征 (46)3.1.2 矿产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47)3.1.3 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规律 (47)3.1.4 主要控矿因素 (48)3.2西天山矿产基本特征 (49)3.2.1 主要矿床类型 (49)13.2.2 区域成矿规律 (50)3.3西南天山矿产基本特征 (53)3.3.1 主要矿床类型 (54)3.3.2 区域成矿规律 (55)3.4东天山、西天山、西南天山矿产基本特征对比 (56)3.4.1 矿种和矿床类型方面 (56)3.4.2 时空分布 (58)3.4.3 控矿因素 (59)4 天山主要成矿带基本特征及对比 (61)4.1觉罗塔格成矿带 (61)4.1.1 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 (61)4.1.2 成矿特征 (67)4.2哈尔里克成矿带 (69)4.2.1 地质结构 (69)4.2.2 成矿作用 (75)4.3博罗科努成矿带 (75)4.3.1 地质结构 (75)4.3.2 成矿特征 (77)4.4伊犁成矿带 (78)4.4.1 地质结构 (78)4.4.2 成矿特征 (82)4.5阔克萨勒成矿带 (84)4.5.1 地质结构 (84)4.5.2 成矿特征 (85)4.6主要成矿带地质-成矿作用对比 (87)4.6.1 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对比 (87)4.6.2 矿产特点及成矿作用对比 (88)5 铜矿主要类型及其成矿特征和地区成矿对比 (89)5.1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其成矿特征 (89)5.1.1 概述 (89)25.1.2 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 (89)5.2斑岩型铜矿床成矿特征及其对比研究 (91)5.2.1 概述 (91)5.2.2 天山斑岩型矿床成矿特征 (92)5.2.3 天山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对比 (93)5.3天山镁铁—超镁铁岩型铜镍矿床成矿特征 (98)5.3.1 概述 (98)5.3.2 天山镁铁—超镁铁岩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 (99)5.3.3 天山镁铁—超镁铁岩型铜镍矿床成矿对比 (102)5.4天山海相火山浸染状硫化物型铜矿床成矿特征 (103)5.4.1 概述 (103)5.4.2 天山海相火山岩浸染状硫化物型铜矿床成矿特征 (103)5.4.3 天山海相火山岩浸染状硫化物型矿床成矿对比 (105)5.5天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特征 (106)5.5.1 概述 (106)5.5.2 天山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特征 (106)5.5.3 矽卡岩型铜矿床在天山成矿对比 (107)5.6天山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床成矿特征 (107)5.6.1 概述 (107)5.6.2 陆相火山岩型的铜矿床成矿特征 (108)5.6.3 陆相火山岩型铜矿床在天山成矿对比 (109)5.7其它类型铜矿床的成矿特征 (109)5.7.1 天山地区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亚类铜矿床成矿特征 (109)5.7.2 天山海相砂页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 (112)5.7.3 天山含铜砂岩型矿床成矿特征 (114)5.7.4 天山花岗岩类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成矿特征 (115)5.7.5 天山变质岩型铜矿床成矿特征 (116)5.8天山三大成矿区铜矿的成矿特征及其对比 (117)5.8.1 天山三大成矿区铜矿资源的分布特征 (117)5.8.2 铜矿床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对比分析 (119)35.8.3 天山铜矿床成矿时代的分布特征与对比 (120)5.8.4 天山三大成矿区铜矿化特征的对比研究 (123)5.9天山的铜矿资源的远景预测 (130)5.9.1 铜矿资源现状 (130)5.9.2 天山铜矿资源潜力预测 (130)6 天山地区找矿方向和布局建议 (132)6.1超大型矿床的主攻类型和主攻地区 (132)6.1.1 超大型矿床概述 (132)6.1.2 天山地区超大型矿床的主攻类型和主攻地区 (133)6.2战略布局建议 (143)6.2.1 指导思想 (143)6.2.2 战略目标的选择 (144)6.2.3 战略步骤 (147)6.2.4 战略布局 (147)6.2.5 战略部署 (149)7 结语 (152)主要参考文献 (160)41 绪论1.1 工作任务和任务完成情况1.1.1 工作任务此专题是《天山-北山成矿带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综合研究》项目专题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新疆天山三个地区以铜矿为重点的主要矿带的研究,为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新疆天山地区地层

新疆天山地区地层

关键字:新疆天山地区基础地质地层新疆天山地层发育齐全,从太古宇至第四系都有出露,其中古生界分布最广,构成天山的主体。

晚石炭世之前,整个天山经历了大陆形成、裂解、板块活动等阶段,沉积类型基本为海相沉积;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为陆内裂谷阶段,沉积类型比较复杂,有边缘海盆及残余海槽环境形成的海相沉积,也有部分陆相沉积;中生代之后,天山主要为板内陆相沉积,仅在天山西南部见有部分海相及泻湖相沉积。

1.太古宇新疆天山已知的太古宇,主要分布于东天山星星峡地区、库鲁克塔格的辛格尔及其以南地区,库鲁克塔格的太古宇称为托格拉克布拉克杂岩,以钠长片麻岩、变质碎屑岩、花岗质岩和混合岩类组成。

研究表明,它实际上为太古宙表壳岩系的残留体,时代可能属晚太古宙。

2.元古宇元古宇构成天山陆壳基底的主体,在整个天山地区都有分布。

⑴古元古界出露于博尔塔拉河南岸、那拉提山、南木扎尔特河以及库鲁克塔格等地,分别称为温泉群、那拉提群、木札尔特群和兴地塔格群,主要为一套由绿片岩相-角闪岩相斜长角闪岩、片岩和千枚岩、混合岩、片麻岩组成的变质地层。

⑵中元古界长城系:主要为一套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碳酸盐岩、夹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和少量硅质岩组成,分布于特克斯河以南、阿克苏西南地区、星星峡-小布鲁斯台、库鲁克塔格等地,分别称为特克斯群、阿克苏群、星星峡群、杨吉布拉克群,其中阿克苏群为一套蓝闪绿片岩相变质岩,是世界上保存较好的前寒武纪蓝片岩。

蓟县系:分布于西天山博罗科努山和科克苏河东岸、东天山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库鲁克塔格等地区,分别称为库松木切克群、科克苏群、卡瓦布拉克群和爱尔基干群,由一套岩性相对单一的浅变质碳酸盐岩-碎屑岩组成。

⑶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出露在西天山博罗科努山和特克斯河以南、东天山尾亚以南、北山、库鲁克塔格等地,分别称为开尔塔斯群、库什太群、天湖群、白玉山群、帕尔岗塔格群,为一套浅变质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

震旦系:主要出露于西天山和西南天山科古琴山-果子沟、特克斯、阿克苏-乌什,库鲁克塔格等地,主要为滨海-浅海相及陆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冰碛岩及火山岩,构成前寒武纪基底的第一套盖层,主要以角度不整合覆于长城系、青白口系之上。

浅谈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浅谈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

浅谈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标志新疆东部成矿区带已经发现康古尔、金窝子、马庄山等大中型金矿床数座,金矿点百余处。

本文分析了新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然后说明了新疆东天山地区各类金矿的成矿条件,最后详细阐述了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标志。

a标签:新疆东天山地区金矿成矿条件找矿标志1新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东天山区域地层以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为界,北部属北疆-兴安地层区,南部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区,研究区属南部塔里木地层分区南天山一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组(Chxb),志留系乌勇布拉克群(Swn),泥盆系阿尔彼什麦布拉克组(Dla)和阿拉塔格组(D2a)。

区内金矿主要产于泥盆系阿拉塔格组。

区域大地构造划分上本区以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为界,分别处于准噶尔与塔里木板块碰撞对接带之中天山结晶地块和塔里木板块北缘活动带萨阿尔明一库米什古生代沟弧带(南天山地向斜)两个三级构造单元中。

北西-北西西向卡瓦布拉克深大断裂西起东经89°30’的孔雀沟附近,东到东经96°的北山一带,长达500km 以上,总体显向南突出的弧形,依规模和变形程度可分为三段,具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的特点,斜切本区部分地层和侵入体,并控制着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和矿产的分布。

2新疆东天山地区各类金矿的成矿条件2.1韧性剪切带型金矿该类金矿主要沿秋格明塔什一黄山韧性剪切带及次一级韧性剪切带分布,该断裂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带,其变形标志明显,由一组产状陡立的透人性片理组成。

韧变时代为300一250Ma,高峰期285~265Ma。

总体呈EW向延伸,长逾600km,宽5一20km,金矿体多赋存在蚀变糜棱岩及石英脉中。

代表性矿床有康古尔及马头滩金矿,矿体产于金背景较高的石炭系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

区域韧性剪切带为成矿物质活化、成矿流体迁移提供了条件,而次级脆韧性剪切带为容矿构造,其有脆韧性缓冲转换作用、脆性破裂作用,前者有利于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后者有利于形成石英脉型金矿。

浅谈东天山镜儿泉铜镍矿的成因及成矿规律

浅谈东天山镜儿泉铜镍矿的成因及成矿规律

1 区域 地 质
镜儿 泉地 区 的大地 构 造 属 于 中亚 造 山带 的 一 部 分 , 部边 界为 塔里木 板块 , 南 北边 界 为西伯 利亚 板块 ,
角 闪橄榄 岩相 下部 , 石较贫 。矿 体厚度 变化不 太 稳 矿
定, 品位 变化 不大 , 于就地熔 离矿 体 。 属
3 3 Ⅲ 号 矿 体 .
基性 一超基 性 岩 体 有 关 的熔 离 型 铜 镍 硫 化 物 矿 床 ,
具体 形 成过 程 见 图 4 。
避镁 镁
肯矿残余岩浆 h ’ ・ . ・ i{ 镁铁质矿物结晶.- ・ _ 二 巳 冷凝带 + ●■_ _
镁铁质矿 物结
冷 凝
J —


基 超
搿 必 -’ ’ 含矿残 余岩浆
() 床 成 因模 式 3矿
在 岩 体 地 质 、 床 地 质 和 成 矿 规 律研 究 的基 础 矿
较 大 的金属 硫 化 物 结 晶下 沉 的规 律 , 岩 体底 部 形 上 , 在 结合 深部 地 球 物理 研究 结 果 , 葫 芦 C —Ni 将 u 硫 成铜 镍 熔 离 型 矿 化 , 此 , 区 矿 床 成 因 类 型 是 与 化 物矿 床成 因模式 总结 , 图 5 因 本 见 。
9, 为上 悬 矿 体 , 以 形 属 于 低 山 丘 陵 区 , 势 平 缓 , 拔 12 O 15 0m, 角 3 。矿体产 于 角 闪橄 榄 岩相 下部 , 地 海 O ~ 0

局 般为 I3 0m, 陆 性 气候 。 区 内人 烟 稀 少 , 活 表 外 矿 为 主 , 部 为 贫 矿 。 厚 度 和 品 位 变 化 基 本 稳 5 大 生
矿 区 内共 圈 出 6矿体 , 为 I、 Ⅲ 、 和 1 2 断裂构 造 ( I 较 上盘 断裂 构 造发育 , 裂 活动 使 已 编 Ⅱ、 Ⅳ 、 图 ) 断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初步预测显示,我国重要矿产都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矿产资源探明程度在总体上仅为三分之一。

其中,金矿资源查明程度为26%至59%,平均程度为35%,仍有三分之二的金矿资源尚待查明。

西南三江、冈底斯、天山、南岭、大兴安岭等地已被列为16个重点勘查成矿带。

一、西南三江成矿带1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

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

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

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

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

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2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

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

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

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新疆东天山地区黑山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新疆东天山地区黑山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新疆东天山地区黑山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发布时间:2022-10-14T02:14:30.641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6月第11期作者:陈甜1,杨有生2[导读] 矿区位于东天山康古尔断裂以南,黄山-秋格明塔什韧性剪切带中,属康古尔-黄山Cu-Ni-Au-Mo-Pb-Zn-RM矿带。

陈甜1,杨有生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昌吉 831100;2.新疆地矿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矿区位于东天山康古尔断裂以南,黄山-秋格明塔什韧性剪切带中,属康古尔-黄山Cu-Ni-Au-Mo-Pb-Zn-RM矿带。

矿体产于早二叠世基性侵入岩中,赋矿岩石以辉长岩、角闪辉长岩为主,矿区构造较发育,主要为北东-南西向韧性剪切带,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受剪切带和基性岩体控制,矿化蚀变有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矿石类型主要有稠密浸染状硫化镍矿石、稀疏浸染状硫化镍矿石,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与二叠纪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岩浆熔离型铜镍矿。

关键词黑山铜镍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1 前言东天山地区康古尔断裂带发育大量的二叠纪基性超基性侵入岩,近年来在黄山-图拉尔根一带二叠纪基性岩体中发现多处铜镍矿床,并受到广泛关注。

本论文结合近年对该地区开展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获取的基础资料,针对工作中新发现的黑山铜镍矿点,从矿区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成因类型,以期为该地区类似矿产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2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康古尔断裂以南,黄山-秋格明塔什韧性剪切带中,属康古尔-黄山(褶皱带)Cu-Ni-Au-Mo-Pb-Zn-RM矿带,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有:中泥盆统头苏泉组、下石炭统干墩岩组、雅满苏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等。

该区发育不同时代多种类型的侵入岩,以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且规模较大,基性和超基性侵岩规模较小,呈独立小岩株和脉岩分布,主要出露于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中或两侧,黑山铜镍矿与二叠纪基性侵入岩关系密切。

东天山大天生圈沟铁异常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东天山大天生圈沟铁异常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质英 安斑 岩 、 杏仁状 安 山玢 岩 、 凝 灰岩 等 , 厚 度不 详 。 与上 下伏 地层 均 为断层 接触 。
中石 炭统 居 里得 能组 ( C d ) : 中石 炭统 居 里得 能
1 成 矿 地 质 背 景
工 作 区处 于 准 格 尔 古 板 块 北 天 山 弧 盆 带 博 格 达一 哈尔雷 克 晚 古 生 代 岛 弧 东 段 , 地 层 属 南 准 噶 尔一 北 天 山地 层 分 区博格 达 地 层 小 区 , 以古 生界 沉 积岩 及浅 变质 岩 为 主 , 本 区构造 运 动强 烈 , 岩浆 活动
频繁。
0 引 言
近 年来 随着 钢 铁工 业 的迅 猛 发展 , 国 内铁 精 粉
1 . 1 区域 地层 特征
区域 内出露 地层 除第 四系 ( Q) 外 主要 为 中泥盆 统 大南 湖组 ( D : d ) , 下 石 炭统 雅 满苏 组 ( C Y ) , 中石
炭 统居 里得 能组 ( C ) 及 少 量 中石 炭 统 梧 桐 窝 子组
第 5期


东天 山大天生 圈沟铁异 常特 征及其成因探讨
4 1
东 天 山大 天 生 圈 沟铁 异 常 特 征 及 其 成 因探 讨
李 瑞
( 陕西省煤 田地质局一九 四队, 陕 西 铜川 7 2 7 0 0 0 )
摘 要 : 基 性岩 体 中的磁铁 矿 辉 长岩 , 由于矿体 规模 大、 易开 采 、 易选 , 国 内已有 多年 的开采 历 史 , 东
东 天 山大天 生 圈沟 、 牛 毛泉 矿 区 中基 性 岩 中磁 铁矿 辉 长岩 、 磁铁 矿 闪 长 岩 , T F e品位 1 0~2 2 . 4 6×1 0

东天山古生代斑岩铜矿床成矿规律和构造背景

东天山古生代斑岩铜矿床成矿规律和构造背景

东天山古生代斑岩铜矿床成矿规律和构造背景何西恒;张静;邓小华;龙灵利;陈磊;阴元军;张志超【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23(39)2【摘要】东天山铜成矿带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土屋、延东大型铜矿,三岔口、玉海中型铜矿,赤湖、福兴、灵龙、玉带和四顶黑山等小型铜矿床。

其中的斑岩铜矿带主要沿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近东西向展布,其成岩作用集中于志留纪和石炭纪,而成矿峰期为石炭纪。

东天山斑岩铜矿带赋矿围岩包括火山岩、花岗岩和沉积岩,围岩蚀变主要有黑云母-磁铁矿化、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钾化相对较弱。

成矿岩体主要为中酸性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高Sr/Y比值,显示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和埃达克质特征。

成矿流体早阶段发育大量含子晶的高盐度包裹体,为H2O-NaCl±CO_(2)体系,氢氧硫同位素显示明显的岩浆热液特征。

锶钕铪同位素表明成矿岩体具有新生地壳和亏损地幔混合来源。

东天山斑岩铜矿带形成于古天山洋的多期次俯冲造山,因而具有多期叠加成矿的特征。

石炭纪钙碱性岩浆岩是下一步找矿的主要目标,后期构造叠加可能导致富矿体的形成。

【总页数】24页(P293-316)【作者】何西恒;张静;邓小华;龙灵利;陈磊;阴元军;张志超【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8.41【相关文献】1.东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多金属矿产成矿规律2.东天山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3.东天山晚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类型和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演化规律4.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岩浆作用与成矿:以改则县东窝东铜多金属矿床为例5.东天山晚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天 山 四顶黑 山层状岩体 地质 特征 及成矿潜 力分析
孙 涛 ,钱壮 志 ,,汤 中立 ,,刘 民武 ,高 萍 ,张 江江 ¨ , , , 张 瑞 ¨ ,姜 超
1西 部矿产 资源 与地 质工程 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陕 西西安 7 0 5 ; ) 1 0 4 2长 安大学 地球 科学 与资源 学 院,陕西 西安 7 0 5 ; ) 10 4 3西北 有色 地质勘 查局 物化探 总 队,陕西 西安 7 0 6 ) 108 摘 要 :东天 山黄 山岩带 因发育众 多镁 铁质 一 超镁 铁质岩 体和 岩浆铜 镍硫 化物矿 床而 备受 地质学 者关 注 。四 顶黑 山岩体 位于该 岩带 最东端 ,具有 层状 岩体特 征 ;岩石类 型有单 辉橄榄 岩 、 橄榄辉 石岩 、 橄榄 苏长辉 长岩 、 橄榄 辉长岩 、辉石 角 闪岩 、辉 长岩 、角 闪辉长 岩 、闪长岩 ,主要造 岩矿 物为贵橄 榄石 、古铜 辉石 、透辉 石 、 普通 角 闪石和斜 长石 ,岩体分 异较 好,蚀 变较 发育 。通过矿 物显 微结构 特征 观察 以及 计算 得 出:四顶黑 山岩
Ge lgc l a a trsisa dOr —o migP tnil f ii g es a oo ia r ce it n efr n oe t dn h ih n Ch c ao S
S r tfe a e.lr m a cI t u i n i s a s n M o n a n ta i dM r . ta i i u i f n r so Ea tTi n ha u t i s n
g o o it d e t h d v l p n f ma y m a c u ta fc n r so s a d n c e ・ o p r ma ma i s l d e l g s s u o t e e e o me t o n i ・ r f - l ma i i tu i n n i k lc p e g ・ t c uf e i
体 中橄榄 石最 先结 晶, 开始结 晶温 度大 约在 1 1*左右 ; 铜辉 石 和透辉 石在 橄榄 石 之后开 始结 晶, 其 49C 古 结 晶温 度分别 在 10 "左 右和 90 10 ℃之 间, 10 C 0 ~ 10 两矿 物相在 岩石 中可 以共 存 。岩体 中橄榄岩 相 、苏长岩 相发
1 K yL b r t r o etr hn Miea eo re n e lgc l n i e ig Mii r E u ain X ’ , ) e a o aoy fW s nC i e a n r l s u c s dG oo i gn r ; nsy o d c t , i n R a aE e n t f o a
Nof ro s tl, ’n S a n i 1 0 8 ne r u asXia , h a x 0 6 Me 7
Ab t a t h a g h n m a i — l a a cr c e t n Ea t i n h n M o n a a a o n u h i t r s mo g s r c :T e Hu n s a fc u t m f o k b l i s a s a u ti sh sa u d m c n e e t r i T r a n
S UN o ,1 Ta 2

Q AN Z u n .h T NG h n — L U M i. , I h a gz i, A , Z o gl ’ I nwu , GAO Pn i , ig ,
Z ANG J n - a g , HA H i gj n ¨ Z NG u¨ J a i R i, I ANG C a ho
21 0 2年 1 月地源自球学报 J n.2 2 a 01
第 3 卷 第 1 :84 3 期 3 —8
W Wc g b lt . m W . s ul i c W W 地球 学报 . m a en o W . c o
AeaGe siniaSnc t o ce t iia c
Vo1 Ne. :3 48 . 33 1 8—
d p st .Lo a e n t e e s e n p r o h s bet h i i g e s a fc u ta fc i tu i n i a sr t i d e o is c t d i h a t r a t f t i l ,t e S d n h i h n ma i — l ma n r so s tai e r i f i tu i n o n r so c mp s d f l o y o e e e i o ie o i i e y o e ie o i i e o i — a b o o i i e a b o o e o c i p r x n p rd t , l n p r x n t , l n n rt g b r , l n g b r , n t v v e v p r x n mp i o i ,g b r ,h r b e d a b o a d d o i ,is m an r c — o m i g mi e a s a e c r s lt , y o e e a h b l e a b o o n l n e g b r n i rt t e t i o k f r n n r l r h y o i e b o z t ,d o sd ,h r b e d a d p a i c a e t if r n i t n i ary p r e t n t le a i n s we l r n ie i p i e o n l n e n l g o l s ,is d fe e tai s f il e f c ,a d is a t r to i l o d v lp d e eo e .A t d ft e m i e a c o tu t r h r c e itc n h a c l t n s o t a n S d n h i h n su y o h n r lmi r sr c u e c a a t rsi s a d t e c l u ai h w h ti i i g e s a o i tu i n lv n s t e fr t c y t l z d mi e a ,f lo d b r n ie a d d o sd ,wh s r sa l a i n n r so ,o i i e wa h is r sa l e n r l o l we y b o z t n i p i e i o e c y t l z to i
育 ,以及 贵橄 榄石 + 古铜 辉石 的矿物 组合特 征,表 明岩 体具有 形成 铜镍 ( 矿 床 的有 利条 件 。 铂)
关键词 :成矿潜 力 ; 镁铁 质. 铁质 层状 岩体 ; 超镁 铜镍 矿床 ;四顶黑 山; 天 山 东
中图 分类号 : 5 815 P 1 .1 P 1 .3 P 8 .2 ; 6 84 ; 6 86 文 献标 志码 : A d i1 .9 5c gb2 1 .10 o: 03 7 /a s.0 20 . 5
Sh n 00 aa xi 71 54;
2 C l g E r cec n a d eo re, h n ’nU i ri, i n S a ni 10 4 ) ol eo a t S i e dL n c ussC a ga nv syX ’ , h a x 7 0 5 ; e f h n a R e t a 3 G o h s a n o h mi l x lrt nC r o aino N r w s G oo ia E po aina dMiigB ra r 1 e p y i l dGe c e c p o ai op rt o t et e lgc l x lr t n nn u e u o c a aE o o f h o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