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合集下载

岩土体工程地质划分

岩土体工程地质划分

一、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依据岩石成因,研究区岩体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二大工程地质类型。

1.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仅发育有侵入岩,包括变质侵入岩。

变质侵入岩也可划为变质岩类副变质岩,由于研究区内变质岩类型单一,面积小,只在侵入岩类中加以叙述其特征。

依据侵入岩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岩性组合、岩石强度,分为坚硬块状闪长玢岩、正长斑岩、花岗岩、闪长岩岩性综合体和坚硬—较坚硬片状闪长岩类岩性综合体。

(1)坚硬块状闪长玢岩、正长斑岩、花岗岩、闪长岩岩性综合体:岩性组合为元古代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黑云花岗闪长岩及中生代燕山期石英正长斑岩、角闪闪长玢岩岩脉。

岩石坚硬性脆,工程地质结构类型为块状结构。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抗风化能力强。

在裸露区风化残积土厚0—1m,隐伏区残积土厚1—3m,标贯击数14—30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240—280kpa;全风化带厚0—2m,标贯击数40.9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50—500kpa;强风化带厚0—4m,标贯击数60.2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500—2000kpa。

该岩性综合体具低压缩性,是良好的天然地基。

(2)坚硬—较坚硬片状闪长岩类岩性综合体:为晚太古代阜平期片麻状中粒黑云角闪英云闪长岩。

是经过区域变质作用的片状、片麻状变质侵入岩。

片理产状45°—65°。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0—60Mpa,属坚硬—较坚硬;工程地质结构类型为片状结构。

岩体全风化带厚0—5m,标贯击数35击。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400kpa;强风化带厚5—10m,标贯击数54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400—1500kpa。

岩体塑性变形较大,具中低压缩性,边坡稳定性差,易引起风化、流失、边坡失稳等工程地质问题。

2.沉积岩沉积岩可划分为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碎屑岩、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四种工程地质岩组。

(1)碳酸盐岩岩组依据岩组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岩性组合,岩石强度分为坚硬中厚层状碳酸盐岩岩性综合体;坚硬—较坚硬中厚层状碳酸盐岩岩性综合体;坚硬中薄层状碳酸盐岩岩性综合体;坚硬—较坚硬薄层状碳酸盐岩岩性综合体。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第五节 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一、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指标
物理性质 密度,孔隙率,吸水性 力学性质 强度,变形 水理性质 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
(一)物理性质
1.密度 岩石单位体积的质量。
2.相对密度 固体岩石的质量与同体积4℃水的质量的比值。
3.岩石的孔隙率 岩石中孔隙、裂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2.变形模量 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3.泊松比 轴向压力作用下的模向应变和纵向应变的比值。
(三)水理性质
1.透水性 2.溶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软化性 4. 抗冻性
二、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
1. 矿物成分 2. 结构
岩石按结构分类:结晶联结、胶结物联结 强度上的一般规律:
结构:结晶联结>胶结物联结 胶结物:
硅质胶结>铁质胶结>钙质胶结>泥质胶结 胶结方式(图1-4):
接触胶结>孔隙胶结>基底胶结
二、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因素
3. 构造 一些强度底、易风化的矿物,多沿一定的
方向富集,或成条带状风布,或成局部的聚集体, 从而使岩石的强度在这些部位出现弱化。
4. 水的作用
5. 风化
4.吸水率 指在常压条件下岩石所吸水分质量与干燥岩石质量 的比值。
(二)力学性质
强度指标
1.抗压强度 岩石在单向压力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
2.抗拉强度 岩石单向拉伸时,抵抗拉断破坏的能力。
3.抗剪强度 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可分为抗剪断强度、抗 剪强度和抗切强度。
(二)力学性质
变形指标
1.弹性模量 应力与弹性应变的比值。

第2章 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2章 岩石的工程地质特征

2.0 概述
一、岩石与土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别: 其次,岩石虽然比起土来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以及整体性 和抗水性好的优点,但作为地下工程体(如井筒、巷道、硐室、 隧道等)、建筑物地基或建筑物环境的岩体,也具有缺陷,这 就是岩体中存在着断层、节理等结构面,使岩体受到不同程度 的切割,完整性遭到破坏,导致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差和严 重不均匀。当断裂破坏严重时,岩体甚至破碎分散犹如碎屑土。 这种被称为构造岩的破碎岩石,有的属于半坚硬岩石,有的已 经成为松软土。岩体中的这种结构面分割情况,在土中是见不 到的,只有在某些裂隙黏土或老黄土中才有微弱的裂隙分布。 因此岩体的结构比土体复杂。即使是坚硬完整的岩块,在其内 部也存在有微裂隙和缺陷,如节理面、微破裂面等,这就程度 不同地削弱了岩块的强度,同时也导致了岩块力学性质的各向 异性。
2.1 岩石的基本特征
三、岩石的分类
工程中的岩石分类方式较多,现就常见的几种分类方式介绍 如下。 2、按照其坚固性划分 按照岩石的坚固性划分可分为两类:硬质岩石和软质岩石。 (1)硬质岩石是指其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30MPa 的岩石。 常见的硬质岩石有花岗岩、石灰岩、石英岩、闪长岩、玄武岩、 石英砂岩、硅质砾岩和花岗片麻岩等。 (2)软质岩石是指其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30MPa的岩石。 常见的软质岩石有页岩、泥岩、绿泥石片岩和云母片岩等。 除此之外,岩石按照其风化程度可分为五类,即未风化、微 风化、弱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也有资料分三类/四类, 即微风化 /弱风化、中等风化和强风化。)
2.1 岩石的基本特征
二、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1、岩石的结构 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形状以 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 这主要决定于地质作用进行的环境,在同一大类岩石中,由 于他们生成的环境不同,就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结构。 2、岩石的构造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岩石 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方式以及充填方式。这反映着地质 作用的性质。 由岩浆作用生成的岩浆岩大多具有块状构造;由变质作用生 成的变质岩,多数情况下他们的组成矿物一般都依一定方向平 行排列,具有片理状构造;由外力地质作用生成的沉积岩,是 逐层沉积的,多具有层状构造。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岩体分类-1-结构面特征与结构面类型

工程地质学-第三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与岩体分类-1-结构面特征与结构面类型

1)产状:结构面的产状常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要素 表示。 2)连续性:结构面的连续性反映结构面的贯通程度, 常用线连续性系数、迹长和面连续性系数等表示。 3)密度:结构面的密度反映结构面发育的密集程度, 常用线密度、面密度和间距等指标表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张开度与填充胶结特征:结构面的张开度e是结构 面两壁面间的垂直距离(mm) 5)形态:结构面的形态对岩体的力学性质及水力学性 质存在明显的影响。 6)结构面的组合关系:控制着可能滑岩的岩体的几何 边界条件、形态、规模、滑动方向及滑移破坏类型, 它是工程岩体稳定性预测与评价的基础。
1)原生结构面:是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其特征与 岩体成因密切相关。因此,又可将其分为沉积结构面、岩浆结 构面和变质结构面三类。原生结构面除部分经风化卸荷作用裂 开外,多具有不同程度的连接力和较高的强度。 (1)沉积结构面
沉积岩的层理、层面、沉积间断面及沉积软弱夹层等都属 于沉积结构面。 (2)火成结构面
在岩体的强度性质中,最重要的是抗剪强度。
它是影响工程安全和造价的重要因素,在岩基抗滑稳 定、边坡岩体稳定和地下硐室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近似 中,岩体的抗剪强度参数是必不可少的。
二、岩体的流变特征
蠕变:指在应力一定的条件下,变形随时间的持续而逐 渐增长的现象; 松弛:变形保持一定时,应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减 小的现象。 长期强度:出现蠕变破坏的最低应力值
2.结构面的规格和等级 按结构面延伸长度、切割深度、破碎带宽度及其
力学效应,可将结构面划分为如下五级: Ⅰ级:指大断层或区域性断层。 Ⅱ级:指延伸长而宽度不大的区域性地质界面,如较 大的断层、层间错动、不整合面及原生软弱夹层等。 Ⅲ级:指长度为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断层、区域性节理、 延伸较好的层面及层间错动等。 Ⅳ级:指延伸较差的节理、层面、次生裂隙、小断层 及较发育的片理、剪理面等。其长度一般为数十米至 二三十米,宽度近于零至数厘米不等,是构成岩块的 边界面。 Ⅴ级:又称微结构面,指隐节理、微层面、微裂隙及 不发育的片理、劈理等,其规模小,连续性差,常包 括在岩块内,主要影响沿块的物理力学性质。

1.5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1.5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kd:等于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
在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用小数表示。其值越小, 表明岩石在水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越差。
岩石的软化性决定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软化系数大都接近于1.0;粘土矿物含量 高、孔隙度大、吸水率高的岩石,软化系数越小,如泥灰 岩和页岩。
降低岩石的强度。在工程中应当重视岩石中这些低强度 矿物含量的增长对岩石强度的降低作用。
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含有高强度矿物的岩石,其强度一定就 高。因为岩石受力作用后,内部应力是通过矿物颗粒的直接接 触来传递的,如果强度较高的矿物在岩石中互不接触,则应力 的传递必然会受中间低强度矿物的影响,岩石不一定就能显示 出高的强度。
180~300
岩石名称 辉绿岩
抗压强度 (MPa)
200~350
岩石名称 页岩
抗压强度 (MPa)
10~100
100~250
玄武岩
150~300
砂岩
20~200
180~300
石英岩
150~350
砾岩
10~150
100~250 100~250 80~250
大理岩 片麻岩 灰岩
100~250 50~200 20~200
岩体 = 结构面 + 结构体
岩块的强度高,岩体的强度不一定高。
结构面的发育程度、性质、充填情况以 及连通程度等,对岩体的工程性质有很 大的影响。
29/35
1. 结构面
结构面: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地质界面。
(1)结构面类型: 原生结构面:成岩时形成
沉积结构面:层面、层理、夹层等 火成结构面:原生节理、流纹面、接触面等等 变质结构面:片麻理、片理等等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综上所述,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包括岩土类型、岩土层位、岩土物理性质、岩土工程性质 、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条件,以及地质构造和断裂带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这些特征对于岩土 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风险评估具有工程地质特征是指在岩土工程中,对于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的描述和分析。以下是 一些常见的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 岩土类型: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首先包括对地质体的分类和描述,例如土壤、岩石、砂 、粘土等。不同的岩土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影响。
2. 岩土层位:地质特征还包括对地下岩土层位的描述,包括不同层位的厚度、分布、性质 等。岩土层位的差异会导致地下水位、土壤质地、岩石强度等方面的变化,对工程设计和地 基处理起着重要作用。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3. 岩土物理性质: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还包括对岩土物理性质的描述,如颗粒大小、密度 、含水量、孔隙度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土体的强度、渗透性、可压缩性等工程性质。
4. 岩土工程性质:地质特征还包括对岩土工程性质的描述,如土壤的可塑性、岩石的强度 、土体的稳定性等。这些性质对于工程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5. 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条件:地质特征还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条件对工程的影响。地 下水位的高低、渗透性和水位变化等因素会对土体稳定性、地下水排泄和基坑降水等工程问 题产生影响。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6. 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地质特征还包括对地质构造和断裂带的描述。地质构造和断裂带对 岩土体的稳定性和变形特性有重要影响,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予以考虑。

岩体地质与结构特征

岩体地质与结构特征

分布上往往呈不连 续状,透镜状,延 展性差,且主要在 地表风化带内发育
一般为泥质物充填,水理性质 很差
在天然及人工边坡上造成危害,有 时对坝基、坝肩及浅埋隧洞等工程 亦有影响,但一般在施工中予以地 基处理
第一章 岩体的地质与结构特征
(一)地质成因类型
1.原生构造面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旳构造面。 沉积构造面是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旳,有层理
3.次生构造面 是岩体形成后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旳构造面, 涉及卸荷裂隙、风化裂隙、次生夹泥层和泥化夹层等。
第一章 岩体的地质与结构特征
(二)力学成因类型
1、张性构造面是由拉应力形成旳,如羽毛状张裂面、纵张 及横张破裂面、岩浆岩中旳冷凝节理等
特点:张开度大、连续性差、形态不规则、面粗糙,起伏 度大及破碎带较宽,易被充填,常含水丰富,导水性强
衡量岩块旳风化程度旳指标: 定性指标主要有:颜色、矿物蚀变程度、破碎程
度及开挖锤击技术特征等。 定量指标主要有风化空隙率指标和波速指标等。
第一章 岩体的地质与结构特征
风化空隙率指标(Iw):迅速浸水后风 化岩块吸入水旳质量与干燥岩块质量 之比。
波速指标
•纵波波速(cp)
•波速比(kv)
kv
vcp vrp
Ⅳ级构造面主要控制着岩体旳构造、完整性和物理 力学性质,数量多且具随机性,其分布规律具统计 规律,需用统计措施进行研究。
Ⅴ级 又称微构造面。常包括在岩块内,主要影响岩 块旳物理力学性质,控制岩块旳力学性质。
第一章 岩体的地质与结构特征
三、 产状
走向、倾向、倾角 构造面与最大主应
力间旳关系控制着 岩体旳破坏机理与 强度。
第一章 岩体的地质与结构特征
构造面旳粗糙度用粗糙度 系JRC(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表达。

岩体工程地质性质

岩体工程地质性质

散介质的岩体结构,一般是工程清
挖的对象。
三、岩体的工程地质质量分类
作为工程建筑的地基、围岩或是材料的岩体,因为
其岩石质量不同,岩体结构类型不同,岩体结构面类型也
有差异,再加上水的参与,风化作用的影响等等,使岩体
质量的评定因素十分复杂。但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
要必须对岩体的工程地质质量进行分类。
1.岩石质量指标(R、Q、D—Rock, quality designation)分类
一、岩体结构面类型
指切割岩石的所有地质界面,如岩层面、断层面、节理面等。 依据结构面成因将其分为三种类型。 1.原生结构面:与岩石同时形成,如层面、片理,收缩裂隙。
2.次生结构面:岩石形成后叠加形成的,节理面,断层面等。
3.软弱结构面:是一类特殊的结构面,特指岩体中具有一定
厚度的结构面。它可以是原生的,也可以是次生的,工程地质 勘察中应予以特别重视。如砂岩中的泥岩夹层,花岗岩中的裂 隙风化带等。
弹塑性变形 --褶皱
弹脆性变形 --断层
(1)微裂隙压密阶段:岩石中微裂隙 在荷重下压密,此阶段δ 变化小而ε 变 化大 (2)弹性变形阶段:裂隙进一步密合, 不产生新裂隙,δ 、ε 近乎同步增加(曲 线外切线近45°),最高点称弹性极限抗
δ
屈服点
ε
压强度,亦称屈服点。
(3)裂隙发展和破坏阶段:新裂隙产生并发展,δ 增加不 多,而ε 快速增加,直至最高点,岩石发生整体破坏,此点的 δ 值称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4)峰值后阶段:岩石大变形,δ 下降至稳定。
(1)整体结构:即完整岩体,强度高、力学性质稳定。 (2)块状结构:整体强度高、
块度均匀,与完整岩体相近。 (3)镶嵌结构:块度具有显著两分性,但整体强度仍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与岩体特征对比(P.26)
因素
物质组成
岩石特征
由结晶矿物,非晶质基质,胶结物质组合构成
岩体特征
由一种或几种岩块组合而成,是岩块的集合体,即 由结构面和结构体共同组成
结构
根据成分及矿物颗粒性质不同可分为结晶结构,碎 屑结构及生物化学和交替化学沉积的致密结构
根据结构面和结构体性质不同,大体分为整体结构, 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屑结构及散体结构
2.当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时,可不进行坚硬程度分类:
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按坚硬程度定性分类(P.203)
坚硬程度等 级
硬 质 岩 坚硬岩
定性鉴定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 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代表性岩石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 石、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砾 岩、硅质石灰岩等
结构面类型与工程地质评级(P.28)
节理,断层, 结 层间错动, 构 羽状裂隙, 结 劈理 构 造 张节理较短 小,剪节理 延展较远, 压性断裂规 模巨大 张节理不平整, 呈据齿状:剪 节理较平直线, 具羽状裂隙: 压断层成带状 分布,往往含 断层泥,糜棱 岩 构造结构面是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所产生 的破裂面,如霹理,节理,断层及层间错 动面等。此类结构面对边坡,地下工程、 公路隧道、港口水工建筑物安全和工程建 设产生严重威胁,甚至迫使工程重新选址
岩体结 构类型
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巨块状岩浆岩,变质岩, 巨厚层沉积岩 巨块状
岩体地 质类型
结构体 形状
结构面发育情况
岩土工程特征
整体性强度高,岩体稳定,在变 形特征上可视为均质弹性各向性 体
可能发生的岩土 工程问题
整体状结构
岩体按结构类型分类(P.206)
只具有少量贯穿性较好节理裂隙, 结构面间距0.7-1.5m,一般为2-3 组,有少量分离体
风化程度 未风化 鉴别特征
结构部分破坏, 沿节理面有次生 矿物,风化裂隙 发育,岩体被切 割成岩块,用镐 难挖,岩芯钻方 向可钻进 结构大部分破 坏,矿物成份 结构基本破坏, 显著变化,风 但尚可辩认, 化裂隙很发育, 有残余结构强 岩体破碎,用 度,可用镐挖, 干钻可钻进 镐可挖,干钻 不容易钻进
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完整程 度 完整
结构面发育程度
组数 1-2 1-2 2-3 2-3
岩体完整程度定性分类(P.204)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 程度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结合差 结合好结合一般 结合好 结合好 结合一般 结合差 各种类型 结构面 主要结构 面的类型 裂隙,层 面 裂隙,层 面 相应结构 类型 整体状或巨大厚 度状结构 块状或厚层状结 构 块状结构 裂隙块状或中厚 层面状结构 镶嵌破裂结构 中、薄层状结构 裂隙块状结构
软 质 岩
极软岩
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按软化程度分类(P.205)
软化系数 Kr≤0.75 Kr>0.75
岩石软化类别
软化岩石
不软化岩石
注:当岩石具有特色成分、特色结构或特殊性质时,应定为特殊性岩石, 如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渍化岩石等。
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
层状结构
多韵律的薄层及厚层状 沉积岩,副变质岩
层状板状
层理,片理,节理裂隙,但以风 化裂隙为主,常有层间错动面
岩体接近均一的各向异性体,其 变形及强度特征受层面控制,可 视为弹塑性体,稳定性较差
可沿结构面滑塌,可产生塑 性变形
岩体结构类 型
岩体地质类型
结构体形状
结构面发育情况
岩土工程特征
可能发送的岩土工程问题
卸荷裂隙, 次 风化裂隙, 生 风化夹层, 结 泥化夹层 构 面
主要在地表 风化带内, 呈现不连续 分布,透镜 体状,延展 性差
一般为泥质物 卸荷裂隙因岩体表面部分被分被侵蚀卸载 质充填,水理 而形成,产状与临空面近于平行,具有张 性质差 性特征,发育深度一般在基岩面下10m范 围内,受断层影响的部位可更深,对边坡 及水土工建筑物危害很大:风化裂隙一般 限于地表风化带内,常沿原生结构面发育, 或新生风化裂隙,延伸短,连续性差,降 低岩体的强度与变形规模量:泥化夹层是 原生软弱夹层在构造及地下水的作用下形 成,它们的工程性质都比较差,均属软弱 结构面
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岩石按坚硬程度定量分类(P.203)
坚硬程度 坚硬岩 较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单轴饱和 抗压强度
fr >60
60≥fr >30
30≥fr >15
15≥fr >5
fr≤5
注:1.当无法取得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数据时,可按式Rc=22.82I0.75s(50) 换 算,式中Rc为用点荷载试验换算的单轴饱和抗压强,Is(50)表示直径为 50mm标准试件的点荷载强度指数:
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岩体完整程度定量分类(P.204)
完整性指数 完整程度 Kv≤0.15 极破碎
0.15<Kv≤0. 35
破碎
0.35<Kv≤0. 55
较破碎
0.55<Kv≤0. 75
较完整
Kv>0.75 完整
注:岩土完整性指数(Kv)按式Kv=(Upm/Upr)2计算,式中Upm、Upr分 别为岩体和岩块的压缩波速度(m/s)
RQD/% 岩体分类
RQD≤25 极差
25<RQD≤50 差
50<RQD≤75 差较
75<RQD≤90 较好
RQD>90 好
注:岩石质量指标(RQD)指用直径为75mm的金刚石钻头和双层岩芯管在岩 石在钻进,连续取芯,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10m的岩芯段长度和 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破碎状结构
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岩 层 断层破裂带,强风化及 全风化带
破块状
层理及层间结构面较发育,结构 面间距0.25-0.50m,一般在3组以 上,有许多分离体 构造及风化裂隙密集,结构面错综 复杂,并多充填黏性土,形成无序 小块和破屑
完整性破坏较大,整体强度很低, 并受软弱结构面控制,多呈弹塑 性体,稳定性很差 完整性遭到极大破坏,稳定性极 差,岩土属性接近松散体介质
微风化
中等风化
强风华
全风化
残积土
野外鉴别
岩质新鲜, 偶见风化痕 迹
结构基本未变, 仅节理面有宣染 或略有变色,有 少量风化裂隙
组织结构全部 破坏,已风化 成土状,镐易 挖掘,干钻易 钻进,具可塑 性
风化程度 参数指标
波速 比Kv 风化 系数Kf
0.9-1.0 0.9-1.0
0.8-0.9 0.8-0.9
原 生 结 构 面
岩浆 结构面
侵入体与围 岩接触面、 冷凝节理面
接触面延伸 远,比较稳 定
变质 结构面
片理、片岩 软弱夹层
片理短小、 分布密:片 岩软弱夹层 延展较远
层面、软弱夹层 等结构面较为平 整;不整合面及 沉积间断面多由 碎屑泥质物构成, 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受沉积物来源的影响形成层 面,受构造运动的制约形成不整合面:岩浆岩受 且不平整 岩浆活动,冷凝结晶的影响以及对围岩的冲击和 变形过程中由于变质作用形成节理和纹理面:变 与围岩接触面可 质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变质作用而形成在变质岩 具熔合及破坏两 内部的片理,片麻理面。不管是哪种结构面,在 种不同的特征, 形成后均成为后期遭受构造运动好风化作用的基 原生节理一般为 础界面。一般不造成大规模的岩体破坏,但有时 张裂面,较粗糙 与构造断裂结合,也可造成岩体的滑动:变质较 不平 浅沉积岩,如千枚岩等路埑边坡常见塌方:片岩 夹层有时对工程及地下洞室稳定也有影响。需要 注意的是,各种界面均将成为地下水运动的主要 通道,对边坡及水工建筑物,地基,地下工程产 结构面光滑平直, 生较大程度的影响 片理在岩层深部 闭合成隐蔽结构 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结构面特征的描述(P.200)
结构面的特征包括: 1、结构吗的产状 2、结构面的连续性 3、结构面的密度 4、结构面的形态 5、结构面的张力度与结构面的填充胶结特征 6、结构面组数及其组合关系
岩石(体)工程地质特征
结构体及软弱夹层特征(P.29)
1、被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岩石岩体,称为结构体。不同的结构面,切割从结构体 的规模不同。而且,结构体的形状极其复杂,其基本形状有柱状、板状、楔状、 锥形菱形等。此外,在强烈破碎的部位,还有片状,鳞片状,碎块状及破屑状 等。结构体形状岩体稳定性质评价中关系很大,形状不同,稳定程度不同。一 般来说,板状结构体比柱状和块状的差,而楔状的菱形及锥形的差,但还是需 要结合其产状及与工程作用力的关系作具体分析,详见4.2.3节“斜坡重力作用”中 崩塌与滑坡相关内容。 2、软弱夹层是岩体中具有一定厚度的软弱结构面或柔软带。软弱夹层由原生沉 积、火山碎屑、沉积变质、层间错动和断裂破碎、次生充填及水泥化形成。与 周围岩体相比,软弱夹层具有高压缩性和低强度的特征,在水工建筑及边坡中 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工程岩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决定意义。
1.微风化的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 较硬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 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 较软岩 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 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 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软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 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 手可捏成团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 砂岩等 1、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2、各种半成岩
以层面和原生构造节理为主,多 呈闭合型,结构面间距大于1.5m, 一般为1-2组,无危险结构面组成 的落石,掉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