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新导学必修五:第三课 边城 第1课时 针对性训练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 边城 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3课 边城 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边城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分析小说所描写的“边城”的风土人情,体会沈从文的小说风格。

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主要人物重点是翠翠的形象。

3.结合人物分析,领会小说的主旨。

【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边城》一书是沈从文先生极著名的一本小说,他自己曾说,他创作《边城》的目的,不是为了描绘一幅与现实隔绝的世外桃源图,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并在这个人生形式里,注入了自己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哀乐。

沈先生想表现的意涵,是一种健康、优美、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在《边城》一书中,借重桃源上行七百哩酉水流域一个小地方的几个单纯的凡夫俗子,被一些普通的人事因缘际会的牵连在一起时,个人应有的一份体认和思绪,为人类的“爱”字做了恰如其份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二、文学常识沈从文(1902-1988),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人。

苗族。

“京派作家”。

先后在青岛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任教。

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馆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

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

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

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

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一单元 3边城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一单元 3边城 课时同步练习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 3边城课时同步练习习题(附答案)3 边城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老鹳.河(guàn)黑黝.黝(yǒu)彩.票(cǎi)B.竹篁.(huáng)削砍劈拨.(bá)傩.送(nuó)C.碾.坊(zhǎn)鞶.鼓(pán)干瘪.(biě)D.糍粑.(bā)拱.手(gǒng)客栈.(zhàn)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蚩尤嗤笑妍媸嗤之以鼻B.艾蒿篙子缟素稿木死灰C.庭院游艇挺拔铤而走险D.温柔杂糅蹂躏矫揉造作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小山村风景秀美,依山傍水....,空气清新。

B.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

C.傅雷先生苦心孤诣....,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D.这部作品本来是老舍的,他非说成是郭沫若的,真是张冠李戴....。

4.下面一段文字的五个空格处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翠翠抱膝坐___ _____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_____ ___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

间或吁一口气……_____ ___吁着这种气,___ _____却____ ____把那种东西挪开。

A.于关于将不过无从B.B.在关于才可是无从C.于至于才不过无以D.在至于将可是无以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忽然远方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水,_________地气中船队似的那一片是一些低矮的建筑。

①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浮在水面上②水面上是一排紧挨一排的小红船③随着吉普车的前进,再仔细看④在前进着的吉普车里,再仔细看⑤那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⑥这不是水,而是缥缈的地气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

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第三课 边城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第三课 边城

伤春的本意。
【艺术鉴赏】
1.生动传神,历历如画。 颔联和颈联,是“物候新”的具体化,展示了题中“游望”的详细内容。 颔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说清晨太阳从东海海面升起,曙光乍 现,云气被朝阳折射,变成绚烂的彩霞,布满东方天际,从江北来到江南,忽
见早春的江南梅树已经开花,杨柳也遍抽新绿,仿佛梅柳一过长江就染上了迷
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他在两难之间也驾船远行,抛下翠翠出走 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忧伤去世。翠翠孤独地守着渡 船,在惆怅和期待中生活,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 了,也许明天回来!”作者娓娓叙述这一健康优美却又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交织着悲喜忧愁,饱含着作者对淳朴善良、诚笃无欺的古风民众的回味与向
往,充满着对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赞美,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追求和审美意 趣。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
1.读准字音 峒( dò ng ) 泅( qiú ) 踹( chuà i) 傩( nuó ) 岨( jū ) 筸( gān )
n ) 鞶( pá i ) 悖( bè u ) 镂( lò ng ) 怏( yà
子,没给人好脸色看。过后得知,此人就是众人口里神一样的傩送,“却使翠
翠沉默了一个夜晚”。此后两个热闹的新年,她觉得“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 的事情甜而美”。
作家汪曾祺有这样的评论:小说是写翠翠的爱情的。这种爱情是那样纯 净,那样超过一切世俗利害关系,那样的非物质。翠翠的爱情有个成长过程, 总体上,是可感的,坚定的,但是开头是朦朦胧胧的,飘飘忽忽的。翠翠的爱 是一串梦。
进入课堂
第一课时(研读课文第三、四节)
(一)精读文本,自主研讨
第三节主要写了边城端午节的盛况,人民安居乐业,一派其乐融融的景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新导学必修五:第三课 边城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语文新导学必修五:第三课 边城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一、课内双基1、两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和祖父再次去城里河街看龙船和军士的演出,但为什么“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A、这是因为翠翠对龙船和演出已经不再感到新鲜,她已经从天真烂漫的少年渐渐长成一个“大人”。

B、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关心的不再是节日的游戏。

C、从下文祖父和别人的对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祖父已经开始考虑翠翠的“大事”了。

虽然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写得比较含蓄,但是从二老的询问和祖父无意的问话中不难看出这一点。

D、因为后来的龙船表演已经不如原来的艺术水平高了,让人看了兴味索然。

2、下面对沈从文小说的语言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如水一般的抒情笔致,语言柔和清丽,明净澄澈,自然流畅,平缓深远,充溢荡漾着水的气息。

《边城》的环境、风情、人物的对话,以及由语言所创造的翠翠、老船夫无不显示着这一特色。

B、人物描写充满激情。

如对老船夫的描写,既写出了他的古道热肠的侠义风情,又写出了他的淳朴厚道。

C、《边城》中小溪、白塔、老船夫工作的渡口环境、祖孙的心态和话语交流,都富有诗情画意的纯真之美。

D、描写人的内心活动和人际交流的语言,质朴真诚,内蕴丰富,意味深长,人物的心灵和人与人交际的诚信、细腻、深邃、诚朴而又优美,景和情都令人难忘。

【解析】“人物描写充满激情”不对。

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祺沈从文先生逝世后,傅汉思、张充和夫妇从美国电传来一副挽辞,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把沈先生的一生概括得很全面。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而且积累了那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

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

他的“耐烦”,意思就是锲而不舍,不怕费劲。

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不是很快的,从来不是一挥而就。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三课 边城 第1课时 针对性训练 Word版含答案

2019春语文新导学人教必修五精练:第三课 边城 第1课时 针对性训练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6502029( A )A.轻薄(对人不礼貌) 欺侮(欺负)放肆(放纵自己)B.俨然(形容很像) 角隅(角落)检点(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C.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歇憩(歇息) 睨着(斜着眼睛看)D.搁在(放置在) 喧阗(喧闹)解嘲(用言语或行动来掩饰被别人嘲笑的事情)【解析】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6502404( C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滴水成冰,人们在室内火炕上坐了半天,仍然感觉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②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③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已过去许多天,事故原因也已查明,广大网友无不对某乘客不顾全车人的生命安全任性妄为的行为感到痛心疾首....。

④在十九大期间,天安门广场修整一新,用鲜花摆放成各种图案、文字,美轮美奂....,令人赏心悦目。

⑤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⑥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①席不暇暖:形容奔波忙碌,没有坐下的工夫。

该句望文生义。

②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③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

④美轮美奂:多形容房屋高大众多,宏伟壮丽。

该句误用对象。

⑤下里巴人: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该句望文生义,对象不当。

⑥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6502031( B )A.江东:因长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江东就是指这段长江以东地区。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边城》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背景设定。

(2)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分析。

(3)学会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说中所表现的真挚的感情和人性的美好。

(2)认识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民族风情。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边城》情节的把握。

(2)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

(3)小说主题思想的解读。

2. 教学难点:(1)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

(3)对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小说《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文学地位。

(2)概述小说的背景设定和故事梗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结合课文注释,掌握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小说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解读小说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5. 练习巩固:(2)课堂练习:针对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2. 参考资料:有关《边城》的研究论文、评论和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小说情节、人物关系等信息。

4. 网络资源:有关沈从文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和访谈。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边城》教案及练习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边城》的背景和主题,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1.2 教学内容1. 介绍《边城》的作者沈从文及其作品背景。

2. 阅读《边城》第一至第四章,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3. 分析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人物形象,如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刻画等。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性格特征。

2.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变化。

2.2 教学内容1. 阅读《边城》第五至第八章,深入了解翠翠、傩送、大老等人物的形象特点。

2. 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纠葛。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1. 分析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理解其对主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1. 阅读《边城》第九至第十二章,关注情节的发展和重要事件。

2. 分析情节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影响,探讨作品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性考验。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边城》的主题思想,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困境。

2.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2 教学内容1. 阅读《边城》第十三至第十六章,关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的挣扎。

2. 分析作品中的道德观念、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主题元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教学练习与拓展5.1 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题巩固对《边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推荐相关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1. 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问答题和作文题,帮助学生巩固对《边城》的理解。

2. 推荐与《边城》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等,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3课 边城 .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第3课 边城 .docx

第3课 边城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基础梳理】 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老鹳.河(ɡuàn) ②蘸.酒(zhàn) ③茶峒.(dòn ɡ) ④睨.(nì) ⑤傩.送(nuó) ⑥歇憩.(qì) ⑦蚱蜢..(zhà měnɡ) ⑧氽.(tǔn) ⑨岨(jū) ⑩悖.时(bèi) ⑪棕榈.(lǘ) ⑫喧阗.(tián) (2)给多音字注音①溜⎩⎪⎨⎪⎧溜.边(liū)水溜.(liù) ②帖⎩⎪⎨⎪⎧服帖.(tiē)请帖.(tiě)碑帖.(tiè)③翘⎩⎪⎨⎪⎧ 翘.首以待(qiáo )翘.尾巴(qiào ) ④委⎩⎪⎨⎪⎧委.曲(wěi )委.蛇(wēi )⑤扛⎩⎪⎨⎪⎧扛.枪(kán ɡ)力能扛.鼎(ɡān ɡ) ⑥解⎩⎪⎨⎪⎧解.决(jiě)姓解.(Xiè)押解.(jiè)2.辨形组词 (1)⎩⎪⎨⎪⎧ 缆(缆绳)揽(揽活) (2)⎩⎪⎨⎪⎧ 壤(接壤)攘(攘臂) (3)⎩⎪⎨⎪⎧ 绊(绊倒)拌(拌嘴) (4)⎩⎪⎨⎪⎧泻(倾泻)泄(泄气) (5)⎩⎪⎨⎪⎧掂(掂量)惦(惦记) (6)⎩⎪⎨⎪⎧涎(涎皮赖脸)蜒(蜿蜒曲折) 3.词语释义(1)俨然:①形容庄严,②形容齐整,③形容很像。

(2)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

(3)解嘲:用言语或行动来掩饰被别人嘲笑的事情。

(4)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5)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6)礼轻仁义重:礼物虽然轻微,但其中的情义却很沉重。

4.近义词辨析 (1)剧烈·激烈剧烈:猛烈,着重指急剧变动或刺激厉害,还常形容药性、疼痛等。

激烈:剧烈、猛烈,着重指运动紧张或双方斗争尖锐达到很高的程度。

例句:①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种种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课时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轻薄(对人不礼貌) 欺侮(欺负)
放肆(放纵自己)
B、俨然(形容很像) 角隅(角落)
检点(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
C、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歇憩(歇息) 睨着(斜着眼睛看)
D、搁在(放置在) 喧阗(喧闹)
解嘲(用言语或行动来掩饰被别人嘲笑的事情)
【解析】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C )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滴水成冰,人们
在室内火炕上坐了半天,仍然感觉席不暇暖
....,冰凉透骨。

②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
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

③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已过去许多天,事故原因也已查明,广大
网友无不对某乘客不顾全车人的生命安全任性妄为的行为感到痛心
..
疾首
..。

④在十九大期间,天安门广场修整一新,用鲜花摆放成各种图案、
文字,美轮美奂
....,令人赏心悦目。

⑤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
....创造的玩意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⑥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
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
....,缺一不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①席不暇暖:形容奔波忙碌,没有坐下的工夫。

该句望文生义。

②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③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

④美轮美奂:多形容房屋高大众多,宏伟壮丽。

该句误用对象。

⑤下里巴人:指通俗的文艺作品。

该句望文生义,对象不当。

⑥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江东:因长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为南北走向,江东就是指这段长江以东地区。

B、京畿指国都。

阙是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

阙又常借指宫殿、京城、朝廷等。

C、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D、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解析】京畿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4、第四节中写“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翠翠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念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这是翠翠的一种害怕孤独的心理。

B、这反映了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而产生的对爷爷的依赖心理。

C、这是一种有悖常理的想法,反映了翠翠从小缺少父爱母爱而
导致的心理障碍。

D、这种似乎悖理的想法,也预示了翠翠以后命运的孤苦、凄惨。

5、对“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一句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这是翠翠的赌气话,她因祖父没来接自己而生气,这句话里有撒娇的成分。

B、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薄怒心理,刻画了一个淳朴少女的形象。

C、翠翠之所以生气,是因为祖父不能给自己提供好的物质生活,所以才发出埋怨。

D、翠翠虽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姑娘,但同时也有少女的那份娇憨,这是祖孙二人亲情的一种自然流露。

6、对“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这是对祖父的指责,指责他贪图富贵,以为他要把自己嫁给天保。

B、这是翠翠对祖父不了解自己心里真正想法的一种埋怨,埋怨祖父在自己的面前提大老来做媒的事。

C、这是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表现出少女的淳朴和对爱情的憧憬。

D、面对祖父的试探,翠翠将自己的心事隐藏,假意指责祖父“疯了”,借假装生气来掩饰内心的慌张。

【解析】祖父并非是贪图富贵,只不过他虽然也关心翠翠的婚事,但并不了解她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

7、对本文中几处描写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此处写出了边城的人爱看热闹的心理,纯粹是闲来无事,无所事事。

B、祖父把手攀引着横缆,注目溪面升起的薄雾,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种什么东西,轻轻地吁了一口气。

这一处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祖父的内心活动。

祖父已隐隐约约察觉到了翠翠的变化,意识到翠翠对爱情有了朦胧的意识。

C、“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祖孙的这番对话表明翠翠的心里想的是傩送,鸭子是大老提来送给祖父的,翠翠自然“不稀罕”。

D、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

大老也很好。

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祖父夸顺顺一家,但是漏说了二老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所以问了这句话,言外之意即祖父你没说全。

【解析】“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不仅表现了边城保持着古老淳朴的民风,而且相应地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习惯,透露的是边城祥和安定的气氛。

8、下列有关沈从文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

B、1957年,由于种种原因,沈从文放弃了文学生涯。

1978年后,
他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

C、沈从文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上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代表作《边城》以兼具议论文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成为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

D、沈从文的家乡在湖南省的凤凰县,那里风景优美、人情淳朴,沈从文试图从湘西苗族文化的本质中挖掘出普遍性,以此建立他的“人性的小庙”。

【解析】“湘西上层人民生活”不对
9、将下面一段文字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

(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

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

她可以冲散劳累与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欢乐与甜蜜。

我爱边城溪水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答案】参考示例:边城真美啊!美得像一幅五彩的画,又像一首抒情的诗,还像一曲婉转的歌。

置身其中,她的美澄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我们日常的烦恼;冲散了我们的劳累,带走了我们的忧愁;滋润了心灵,留下了快乐,留下了甜蜜。

我爱边城:我爱她美的溪水,爱她的奉献,爱她的辛勤;我爱她的有滋有味,爱她的不倦拼搏。

10、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四句话从两个角度改写成两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

②沈从文是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

③小说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

④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被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1)以《边城》为主语。

(2)以沈从文为主语。

【答案】参考示例:(1)《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它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写了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

(或: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它叙还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写了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

)
(2)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在小说中他讲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写了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