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固体物理学教案6-2
《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固体物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物理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56 学时 3.5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固体物理学是应用物理和物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继四大力学之后的一门基础且关键的课程。
主要内容是固体的结构及组成粒子(原子、离子、电子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阐明固体的性能、用途以及其与微观图像的联系,以晶格振动、固态电子论和固体的能带理论为主要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为: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固体物理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晶体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的联系。
课程教学目标2:熟悉固体无论晶格结构,基本键和作用,晶格振动的物理图像,固体电子论和能带理论等基本概念和物理图像。
课程教学目标3:了解固体物理领域的一些新进展,为以后的专业课和研究生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的矩阵关系注: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可根据该课程对相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要求:本课程以晶体结构、晶体结合、晶格振动、能带理论、金属和半导体电子理论、外场中晶体电子的运动规律为基本结构,内容有晶格周期性、晶格的对称性、晶体四种结合方式、简谐振动、声子、晶格振动的热容理论、晶格振动模式密度、布洛赫定理、弱周期场近似、紧束缚近似、能态密度、准经典运动、回旋共振、德哈斯-范阿尔芬效应、电子热容等。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本课程与量子力学和热统的紧密联系,尤其是注意量子力学课程进度;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3.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部位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
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4.注重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和研究精神。
固体物理(中科大PPT)6-2

N va V k N 3 3 b 8 8
V Nva 晶体体积
在简约区中,波矢k的取值总数为
k b N 晶体的原胞数
2. Bloch函数的性质
Bloch函数
ik r
k r eikr uk r
周期性边界条件:
r r N a
而 得 所以
r N a TN r N r r
N 1 ei 2 h
2 h exp i N
h=整数, =1, 2, 3
{ T r r + a r
=1, 2, 3
其中是平移算符T 的本征值。为了确定平移算符 的本征值,引入周期性边界条件。
设晶体为一平行六面体,其棱边沿三个基矢方向, N1,N2和N3分别是沿a1,a2和a3方向的原胞数,,即 晶体的总原胞数为N=N1N2N3 。
零级近似方程:
能量本征值: Ek(0)
H 0 k(0) Ek(0) k(0)
2k 2 2k 2 U0 2m 2m
令U0 0
2 d 2 H0 U0 2 2m dx 2 nx H U n exp i a n 0
零级近似 微扰项
分别对电子能量E(k)和波函数(k)展开
E k Ek(0) Ek(1) Ek(2)
k k(0) k(1) k(2)
r + R eikR r ik r 定义一个新函数: uk r e k r
uk r R e
ik r R
《固体物理学教案》课件

《固体物理学教案》PPT课件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固体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其宏观表现,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晶体结构、电子分布、能带结构等基本内容。
3. 理解固体物理学的宏观性质及其微观解释。
4. 熟悉固体物理学在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固体物理学概述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固体物理学的研究方法2. 晶体结构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的分类与空间群晶体的生长与制备3. 电子分布与能带结构电子分布的基本理论能带结构的类型及特点能带的调控与应用4. 固体物理学的宏观性质导电性、热导性、光学性质磁性、超导性、半导体性质力学性质与缺陷化学5. 固体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材料科学与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与固体物理学纳米技术、量子计算等领域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物图片、动画等直观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3. 布置适量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固体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表达能力等。
3. PPT课件制作与讲解:评价学生对固体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固体物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案设计6. 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粒子的排列与周期性晶体的对称性晶体的力学性质晶体的热性质7. 电子态与能带理论电子在晶体中的分布能带理论的基本概念能带的类型与特性能带结构与材料性质的关系8. 固体能谱学X射线衍射与晶体学电子显微学光学光谱学核磁共振谱学9. 磁性材料磁性的基本类型磁畴与磁化过程磁性材料的性质磁性材料的应用10. 结论与展望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当前固体物理学的研究热点固体物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固体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七、教学策略6. 通过实物模型和显微镜观察晶体结构,增强学生对晶体对称性和排列规律的理解。
固体物理优秀教案

固体物理优秀教案标题:固体物理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建议在数节课中完成。
教案目标:1. 理解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固体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固体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实验设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引入(约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固体物体,引起学生对固体物理的兴趣。
例如,展示一块冰、一根铁棒、一块木头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第二步:知识导入(约15分钟)介绍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固体的分子结构、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固体的热胀冷缩等。
通过图示和简单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第三步:实验探究(约30分钟)安排一系列与固体物理相关的实验,例如:1. 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不同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长度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探究固体的导热性质:学生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热传导的基本原理。
3. 探究固体的电导性质:学生可以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测试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并探讨导电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数据并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得出结论并总结实验结果。
第四步:讨论与总结(约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为什么不同材料的热胀冷缩程度不同?为什么金属是良好的导热体?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
第五步:拓展延伸(约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固体物理的相关知识。
例如,推荐一些相关的实验视频、科普文章或网站,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记录、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等。
固体物理 教学安排(本科生)

第一节 离子性结合 第二节 共价结合(2学时/2.1,2.2) 第三节金属结合 第四节 范德瓦尔斯结合 第五节 元素与化合物晶体的结合的规律性(2学时/2.3)
第三章 晶格振动与晶体的热学性质(14学时,其中2课时习题课)
第一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八节 第八节 第十节 简谐近似与简正坐标 第二节 一维单原子链(2学时/3.1) 一维双原子链 声学波与光学波 (2学时/ 3.2 ) 三维晶格的振动(2学时/ 3.3 ) 离子晶体的长光学波 (2学时/ 3.5 ) 确定晶格振动谱的实验方法 第七节 局域振动 晶格热容的量子理论(1) (2学时/ 3.6,) 晶格热容的量子理论(2) 第九节 晶格振动模式密度 晶格的状态方程和热膨胀 第十一节 晶格的热传导
教材名称:固体物理学 作者:黄昆 韩汝琦 出版日期:1988年10月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获奖情况: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 使用情况:国内许多院校使用 主要参考书: 固体物理学 方俊鑫 陆栋主编 上册 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C Kittle Solid State Physics, N W Aschroft 固体物理学基础 阎守胜 教学反馈信箱:NCXMXCN@
教学时数分配 第一章 晶体结构(12学时,其中2课时习题课)
第一节 典型晶格实例(含绪论) 第二节 晶体的周期性 (2学时/1.1,1.2) 第三节 晶向、晶面、密勒指数 (2学时/1.6) 第四节 倒格子(2学时/1.3,1.4,1.5) 第五节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 第六节 点群(2学时/1.11) 第七节 晶格的对称性 第八节 晶体表面的几何结构 第九节 非晶态材料的结构 第十节 准晶态(2学时/1.9,1.12)
有关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

有关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高二物理课《固体》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同学通过试验熟悉固体热传导的特点;热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的力量不同,学会区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3、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和想象力量。
一、课前预备酒精灯、不同材料的细金属棒、凡士林、火柴、木夹、热水、烧杯、玻璃棒、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演示:同学们,你们上课前的预备工作做的很好,老师为了表扬你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嬉戏,今日老师带了一个带把的不锈钢杯〔或铝杯〕中,如今我在里面装一点热水,请同学摸一摸杯壁、杯把。
有什么感觉?回答精彩的同学将会受到老师为他预备的一份小礼物。
2、引入课题。
〔1〕提问:为什么盛有热水的不锈钢杯的杯壁、杯把也是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杯把上的?〔引导同学作出假想〕同学回答:是热水传到杯子上的。
〔2〕谈话:这些想法对不对?哪些物体也有这样传递热的本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出示课题:热传导〔课件〕〕〔二〕学习新课1、指导同学熟悉热传导。
〔1〕谈话:首先我们来做第一个试验,如今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两个三角架、一根铜丝、一盏酒精灯,还有凡士林,凡士林是一种什么物质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的。
对,凡士林是一种润滑济,它的的特性是: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具有黏稠性,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会熔化,变成液体。
先把细铜丝放在支架上,留出加热部位,然后用火柴棒蘸取凡士林粘到铁棒上。
蘸的凡士林要一样多,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留意观看试验现象。
在大家动手做试验之前,我们用酒精加热试验的时候有哪些留意点呢?请同学回答:1、酒精灯里的酒精不能超过三分之二。
2、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3、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要用酒精灯帽盖。
〔2〕同学分组试验。
〔3〕提问:在试验中看到什么现象?〔4〕小结:物体沿着2、深化对热传导的熟悉。
〔1〕提出问题,指导试验。
谈话:我们再将铜丝弯成其他样子,对它进行加热〔老师出示按课文试验2、3粘连好的两种装置〕,将会消失什么样的情形?同学们还可以将铁棒弯成不同样子,折成不同角度,粘上火柴杆,加热再试一试。
固体物理教学教案

能够掌握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能够运用固体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理解和分析固体物理实验数据 能够进行固体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培养学生对固体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自然界规律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PART THREE
内容:包括晶体结构、能带理 论、电子传导、光学性质等。
和表达能力
自我评价:引导 学生进行自我评 价,反思自己的 学习过程和成果, 提高学生的自我 认知和自我管理
能力
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交流与沟通
作业与测验:对学生掌握知识 程度的评估
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 满意度和意见
个别谈话:针对学生的个性差 异进行指导与建议
针对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实验目的:帮助学生理解物 理概念和原理
演示方法:教师演示和学生 分组实验相结合
实验与演示的作用: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ART FIVE
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固体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固体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
固体物理的基本 概念和原理
晶体结构和物理 性质的关系
固体物理中的能 带理论和电子态
固体物理实验方 法和数据处理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 探究式、案例分析等多 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 实验、模型等手段辅助 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 原理。
《固体物理教案》课件

《固体物理教案》PPT课件一、引言1. 介绍固体物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 固体的分类和特点3. 固体物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二、晶体结构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2. 晶体的基本结构类型3. 晶体的空间群和点群4. 晶体的对称性分析三、晶体的物理性质1. 晶体的光学性质2. 晶体的电性质3. 晶体的磁性质4. 晶体的热性质四、晶体的力学性质1. 晶体的弹性性质2. 晶体的塑性变形3. 晶体的断裂和强度4. 晶体的超导性质五、非晶体和准晶体1. 非晶体的定义和特点2. 非晶体的形成和结构3. 准晶体的定义和特点4. 准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六、电子态和能带理论1. 电子态的定义和分类2. 自由电子气和费米液体3. 能带理论的基本概念4. 能带的计算和分析方法七、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电子结构类型2.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4.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八、半导体物理1. 半导体的定义和特点2. 半导体的能带结构3. 半导体的导电性质4. 半导体器件的应用九、超导物理1. 超导现象的发现和特性2. 超导体的微观机制3. 超导体的临界参数4. 超导技术的应用十、纳米材料和固体interfaces1. 纳米材料的定义和特性2.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3. 固体interfaces 的定义和类型4. 固体interfaces 的性质和调控十一、磁性和顺磁性材料1. 磁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顺磁性材料的微观机制3. 顺磁性材料的宏观特性4. 顺磁性材料的应用十二、金属物理1. 金属的电子性质2. 金属的晶体结构3. 金属的塑性变形机制4. 金属的疲劳和腐蚀十三、光学性质和声子1. 固体的光学吸收和散射2. 声子的定义和特性3. 声子的晶体和性质4. 声子材料的应用十四、拓扑缺陷和量子材料1. 拓扑缺陷的定义和分类2. 量子材料的定义和特性3. 量子材料的研究方法和应用4. 拓扑缺陷和量子材料的前沿进展十五、固体物理实验技术1. 固体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2. 固体物理实验的仪器和设备3. 固体物理实验的数据分析和处理4. 固体物理实验的实际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言重点: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函数的变化率:
df f f f dt t d t c t
漂移项
稳定时:
碰撞项 及
瞬变项
f 0 t
df 0 dt
f f 0 t d t c
m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me k BT V0 EF jx exp 2 3 2 k BT
2
W j AT exp k BT
2
—— Richardson定律
其中
2 mek B A 2 3 2
W V0 EF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2mE 1 k 2 2 2m E 1 1 1 1 dk 2m 2 E 2 dE 2
2
1 2 2E 1 2 v v E 3 3m 3 m
2 x
2 k E v m
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中由于碰撞进入k态的电子数
k
d 3k 2 3 f k 1 f k k , k d k 3 3 8 8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在单位体积中由于碰撞k-k+dk中电子数的增加率:
2me F e A1 EF 2 3 3 1 1 1 2 0 m 2 0 2 EF mvF EF 2 vF 2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1 N 2m 0 0 n EF 2 EF 2 3 V 3 2 2m v F 0 EF 2 3 3
i
dT T i dx
温度梯度场 电流密度: 热流密度: Boltzmann方程
dk f f0 v r f k f dt
2e j 3 vx fd 3k 8 2 j 3 vx E EF fd 3k 8
f = f(E),E = E(k)
有外场(如电场、磁场或温度梯度场)时,电子
的能量E = E(r, k, t),分布函数:f(r, k, t)
f(r, k, t)的物理意义:在t时刻,电子位置处在r-r+dr体 积元内,状态处在k-k+dk范围内的电子数为
d 3r 3 dN 2 f r ,k , 3 d k t 8
mv 2 y exp 2kBT
2 mv z dv y exp 2k BT
dv z
2 k BT m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2 mvx vx exp 2kBT 2V0 m
V0 k BT exp dvx m k BT
2. 碰撞项 单位体积中,状态处在k-k+dk中的电子数
dn
2 8
3
f k d 3k
单位时间内,在单位体积中由于碰撞离开k态的电子数
k
d 3k 2 3 f k 1 f k k , k d k 3 3 8 8
2 x 2
1 2
1 2
8 m v k 4 k dk E dE 3 3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2me d EF j 2 3 e T 0 3 dT T
令
f 0 dT E dT T dx E E dE dx
t f r r , k k , t t f r , k , t t
dr dk f k f r f dt dt t d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t
dk e dt
用fo代左边的f :
f f 0 E E
f 0 E f f 0 d EF T T dT T T T E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f 0 E f 0 f f0 d EF dT T T dT T v x dx e E v x k E
d 3k dk x dk y dk z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稳定时,分布函数的时间变化率来自两方面: 漂移变化:电子在外场作用下的漂移运动,
引起分布函数的变化,
是破坏平衡的因素 碰撞变化:电子碰撞而引起分布函数的变化, 是建立或恢复平衡的因素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E EF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d EF j e e T dT T
对于电导,无温度梯度:
1 dT dT A1 T dx A2 dx
j e A1
2
2 2
dT 0 dx
dk v r f k f b a dt
f ba t c
—— Boltzmann方程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二、弛豫时间近似
f f0 ba k
—— 弛豫时间近似
f0:平衡Fermi-Dirac分布函数,(k):弛豫时间 在t = 0时撤去外场 t = 0时, f = f0+f(t=0), 弛豫时间近似的假设认为,碰撞促使分布函数偏 离平衡分布的部分以指数的形式消失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1. 求分布函数f
r f
k f
f T
f T T 2 f f k E k v k E v m E E f f f0 v T e v E k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f f0 f t
积分:
f t f f 0 t
t f t 0 exp
弛豫时间基本上是系统恢复平衡所用的时间 Boltzmann方程可简化为
dk f f0 v r f k f dt
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功函数,由于热膨胀,W是温
度的函数
几种金属功函数的平均值(eV)
Li
2.48
Na
2.28
K
2.22
Mg
3.67
Al
4.20
Cu
Ag
Au
Pt
4.45 4.46 4.89 5.36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二、接触电势 W1
(EF)1 (EF)2 eV12
W2
W1
EF
W2
金属1 金属2 金属1
热电子发射电流密度
k dk xdk ydk z jx ev x dn ev x 2 f k V 3 m 2e 3 v x f v dv xdv ydv z k mv 8
m 3e 3 3 dv y dv z 4
金属2
金属1:带正电,V1 > 0,静电势能-eV1 < 0 金属2:带负电,V2 < 0,静电势能-eV2 > 0 接触电势差:
1 V12 V1 V2 W2 W1 e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6.4 自由电子的输运问题
一、Boltzmann方程 平衡时,电子的分布遵从Fermi-Dirac统计,
3 2
3 2 3 0 EF EF n 2 2m v F
2me2F ne2F EF 2 3 3 mvF
导电率
F
F
vF
ne2 F m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3. 求热导率K
j
2 8
vx E EF fd 3k 3
f 0 d EF dT E f f0 v x k e T E dT T dx T
2. 求电导
2e j 3 vx fd 3k 8
f 0 2 d EF E 3 v x k e T 4 E dT T T e dT 4 k 2 dk dx
§6.3 功函数和接触电势
一、热电子发射和功函数 热电子发射的电流密度为 V
W j AT exp k BT
2
—— Richardson定律 A:常数
W EF
V0 真空
W:功函数(或脱出功)
W V0 EF
W:几个eV
金属
0
x
V0:真空能级(即势阱的深度)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n f 2 3 2 3 3 d k b a 3 d k t c t c 8 8
a
k
b
碰撞项
k
d 3k f k 1 f k k , f k k , k 3 8
贵州大学新型光电子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1. 漂移项
r, k
t r , k t t
r r , k k
f lim t 0 t d
lim
漂移项
t 0
f r, k, t f r, k, 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