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磨杵作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之欧阳育创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之欧阳育创编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窃读记作者:林海音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

放学后急忽忽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我可以安心了。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

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

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

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

我合上书,嗯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骆驼赋》课件 鄂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骆驼赋》课件 鄂教版
古诗赏析
咏 针
〔清〕文映江
百炼千锤一根针, 一颠一倒布上行, 眼晴长在屁股上, 只认衣冠不认人。
什么写法? 借物喻人(托物喻意) 这种写法的思路是什么?
“由物及人”——在对某种事物进行描 叙之后,引起对某一类人的的评赞。 其写法往往是先情感丰富地描写 “物”,再通过联想颂“人、人的品 质、精神等”;对“物”写得多而细, 对“人”则点出、点到为止。
讨论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文章深沉质朴的语言。
要求: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 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动词、形容词的运用;
如第十自然段对骆驼的描写: “支撑”“站立”“迈着”“追赶”和“顽 强”“毅然”“蹒跚”写出了奄奄一息的骆驼 对生命的执著追求,让人潸然泪下。
再如第14自然段对葛队长的描写: “甩”一词体现了葛队长选择的痛苦与无奈。
再读课文,探求主旨。
质 疑 1、作者标题为“骆驼赋”,“赋”的意思是歌颂、赞美,作者想歌颂赞
美什么?你能从文章中找到依据吗?
①字面上,可以理解为歌颂赞美骆驼对生命的 渴望与执著的追求。如:文章第11、12、17段。 ②借物喻人,歌颂赞美了像范介民一样如骆驼 般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 也赞美了人珍视生命的美好情感。如:文章中的 第20、21段对范介民的描写,第25段对油田描写 的作用。)
(2)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4、根据例句仿写。 例句:茫茫戈壁,戈壁茫茫,只有黄沙,只有黄沙。 仿句: , , , 。 5、根据本文内容,请你为范介民写一份个人简介。(150字以内)
自我总结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者通过对顽强坚韧的骆驼和英勇献身 的驼工的刻画,热情歌颂了珍爱生命、为 抢救国家公共财产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以 及“为勘探和开发油沙山而献身的”烈士 们,表达了对自然界中生命物质的热爱之 情和对人类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

第一课--磨杵作针

第一课--磨杵作针

是nm+任重道远的(+noun.) /
是任重道远的
C.(引申义)途径、方法、措施。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成
• A:完成、成功 一事无成 ——没有一 坐享其成
——自己不花力气,直接享受别人成果。
道逢老嫗磨杵,
• • 道——路 A. 名词作状语
道听途说——在路上听说的消息。常常是不可靠的消息。
道听途说的+noun./ 是道听途说的 B.名词 • • 任重道远:任务比较难完成,可是还有很远的路得走。形容做一件比较重要的事 情,得费很多力气和时间。
磨杵作鍼
磨杵作鍼
李白少讀书,未成棄去。
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作鍼。”
白感其言,遂卒业。
李白少讀书
• 少——四声,adj.年轻的 vs. 三声,数量不多
1、少男少女 ——年轻男孩子和女孩子
2、男女老少 ——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
3、少不更事 ——一个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 4、少年老成 ——跟少不更事相反的。(少年,15、6岁的男孩子) 一个人很年轻,可是做事情像很有经验的人。(褒义,好的)
如果一个人从小不努力学习,到老了发现自己浪费了时间,只能伤心难过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李白少讀书,未成棄去。
• • •
未:否定副词,adv 1)未用在动词前面(未 + V)这时候“未”的意思是:没有,没。(动作行 为尚未实现)
未雨绸缪: 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就关好门窗,常常是提前比较长的时间做准备。 禽流感(qí nliúgǎn ,Bird Flu)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乡村子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说明_________①[耘田 ]在田间锄草。

②[ 绩麻 ]把麻搓成线。

③[ 解] 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凑近。

⑥[阴]树荫。

[译文 ] 白日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少儿子固然不会种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放学着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说明_________①[ 稚子 ]幼小的孩子。

②[金盐脱晓冰 ] 清晨从金属盆里把冰拿出来。

③[ 钮]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④[ 磐}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⑤[ 玻璃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其实不是此刻的玻璃。

[译文 ] 清早,满脸稚气的少儿,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成一种打击乐器。

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赏识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突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裂的声音。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夕阳浸寒漪。

牧童回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说明_________①[陂]池岸。

②[满] 水中的涟漪。

③[腔]曲调。

④[信口 ]随口。

[译文 ] 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衔着夕阳似的倒映在波光涟漪的水面上。

牧童回村,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安闲地随口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1 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我会写:昼:日夜日间极昼日夜不息耘:耘田耕作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凌晨凌晨报晓了解揭晓多音字:解: ji ě解说 ji è押送 xi è全身解数供: gòng 供品 gōng供给形近字:昼(日夜)尽(终点)耘(耕作)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概括: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奋、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少儿洋洋自得、无牵无挂。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課文原文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宋]範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_________①[耘田]在田間鋤草。

②[績麻]把麻搓成線。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從事。

⑤[傍]靠近。

⑥[陰]樹蔭。

稚子弄冰[宋]楊萬裏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注釋_________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鹽脫曉冰]早晨從金屬盆裏把冰取出來。

③[鈕]一種金屬打擊樂器。

④[磐}一種用玉或石製成的打擊樂器。

⑤[玻璃]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村晚[宋]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注釋_________①[陂]池岸。

②[滿]水中的波紋。

③[腔]曲調。

④[信口]隨口。

【篇二】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知識點我會寫:晝:晝夜白晝極晝晝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樹蠶桑桑葉滄桑滄海桑田曉:拂曉破曉報曉知曉揭曉破音字:解:jiě解釋jiè押解xiè渾身解數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晝(晝夜)盡(盡頭)耘(耕耘)耕(耕地)曉(報曉)澆(澆水)問題歸納:1、三首詩中的孩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第一首詩中的孩子勤勞、天真;第二首詩中的孩子天真可愛,自得其樂;第三首詩中的兒童悠閒自在、無憂無慮。

2、這三首詩有什麼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相同之處:都寫兒童自在快樂的生活狀態,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充滿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處:《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描寫的是繁忙的勞動場面引出兒童學種瓜的可愛場景。

《稚子弄冰》從稚子的心理出發,重點描寫“脫冰作戲”。

《村晚》先寫鄉村晚景,再寫牧童,構成了鄉村晚景圖。

課外積累:描寫兒童天真可愛的詩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诸葛亮给儿子上的十堂课

诸葛亮给儿子上的十堂课

诸葛亮给儿子上的十堂课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

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

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第六课: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

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第七课: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

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第八课: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文及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文及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我会写: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耘:耘田耕耘春耕夏耘桑:桑树蚕桑桑叶沧桑沧海桑田晓:拂晓破晓报晓知晓揭晓多音字:解:jiě解释jiè押解xiè浑身解数供:gòng供品gōng提供形近字:昼(昼夜)尽(尽头)耘(耕耘)耕(耕地)晓(报晓)浇(浇水)问题归纳:1、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不同之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课外积累: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练习题一、用“√”画出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1.昼出耘田夜绩麻。

(zhòu zòu)2.彩丝穿取当银钲。

(zēng zhēng)3.草满池塘水满陂。

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剑锋刃从今行——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课

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剑锋刃从今行——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课

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剑锋刃从今行——高三语文复习第一课讲课人:张友彬教学目标:树立自觉学习的意识,强调学习重点。

教学流程:高一、二学段的语文学习就像一个“铸剑”过程,同学们经过刻苦努力地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铸就了一把厚重的宝剑。

高三阶段,就是在高一、二的学习基础上,将“铸好的宝剑”经过一年的有效磨砺,变得锋利无比,让它杀气十足。

在高考考试中“用这把锋利的宝剑”过关斩将,直捣黄龙。

那么,在高三,我们如何磨砺这把“宝剑”呢?一、树立自觉的学习语文的意识“语文复习不复习一个样”“语文临场发挥的可能性较大”“作文评分主观性较大”“语文提分慢”等观念左右着很多学生的思想。

很多学生便忽视了语文备考的重要性,高三一年这很好的“磨剑提分”阶段就错过了。

其实,语文复习恰恰相反,不但要用时间精复习,还应该自觉主动的复习。

想想看:1、高考语文共150分,占四分之一江山。

分值比重大。

2、我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现在,就是在原有的层面上提高一个层次。

难度系数小。

3、语文来源于生活。

语文考试希望学生能将自己的生活认知和体悟表达到试卷中。

解答过程易。

高三语文复习客观特点显而易见,如果在自觉的意识下展开,再加上科学的复习引导,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重视阅读与写作。

高一二阶段,听说读写的功夫已经训练到位,那么,高三我们的侧重点应该在哪个方面呢?考场150分钟,你想一下,我们主要运用的是那种能力?是阅读理解和表达写作的能力。

整个语文试卷无论素材还是题干都是文字,所以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必定是这一年的重点。

另外,除27分的客观题外,剩下的题目都是主观题,所以表达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重点。

特别是作文,大量的素材积累和平时训练,都要靠我们的笔头写出来。

如果在高三语文复习中,能做到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读和写的话,那么成绩一定会不错。

三、培养科学的解题思路数理化是自然科学,政治历史是社会科学,然而语文不是科学,所以语文答案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
• 1 、如果你是老妪,你会去磨杵作针吗?为什么? • 2、课文中“白感其言”是说李白被老奶奶的话感 动了。你觉得李白看到磨杵以后心里是怎想的? 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怎么想? • 3、这个故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你认同这种精 神吗?为什么? • 4、很多国家和企业都在强调坚持的精神,这是为 什么? • 5、在你们国家,有没有跟磨杵作针相似的故事? 是什么样的故事?
白感其言,遂卒業。
• 感:感触,感动
(有)同感——同样的感觉 深有同感——非常有同感
• 卒:完成
卒业 ——完成学业、事业 卒其事 ——完成了他的事情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韩非子· 解老》
翻译课文 李白少讀书,未成棄去。 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 曰:“作鍼。” 白感其言,遂卒业。
小考
• 听写句子
第一课
磨杵作鍼
磨杵作鍼
李白少讀书,未成棄去。 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 “作鍼。” 白感其言,遂卒业。
李白少讀书
• 少——四声,adj.年轻的
1、少男少女 ——年轻男孩子和女孩子 2、男女老少 ——有男的、也有女的、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 3、少不更事 ——一个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 4、少年老成 ——跟少不更事相反的。(少年,15、6岁的男孩子) 一个人很年轻,可是做事情像很有经验的人。(褒义,好的)
禽流感(qí nliúgǎn ,Bird Flu)
• 2)用在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前面(对动作行为的否定)
未免:客气地否定,有点批评的意思 未免+太……了,未免有点儿+adj.
未必——不一定,未必比不一定更加书面。
•成
• A:完成、成功 一事无成 ——没有一件事做得成功,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B:成果 fruit 坐享其成 ——自己不花力气,直接享受别人成果。
其貌不扬——长得不好看。
故——原因;缘故
无故/无缘无故:没有任何原因/什么原因都没有 因故:由于一定的原因,改变了原来计划或者情况(不用说 明具体的原因,说不出来)——一般用在书面语
• 曰:“作鍼。”
• 曰:A.[动](本义)说。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B.(引申义)叫作、称为 南方有鸟,名曰蒙鸠 (荀子《劝学》)
• 弃——放弃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吃起来不好吃,放弃又很可惜。常常说一个东西或者一件事情没 有意思,可是放弃了又舍不得。
去——离开
去世
道逢老嫗磨杵,
• 道——路 • A. 名词作状语 道听途说——在路上听说的消息。常常是不可靠的消息。 道听途说的+noun./ 是道听途说的 B.名词 • 任重道远:任务比较难完成,可是还有很远的路得走。形容 做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得费很多力气和时间。 是nm+任重道远的(+noun.) / 是任重道远的 C.(引申义)途径、方法、措施。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D.名词,想法。 志同道合——理想或者想法一样。(志不同道不合。) • E.[动]:说,讲。 • 能说会道:形容人很会讲话,口才很好。 • 道喜、道贺、道谢、道歉、道别
vs. 三声,数量不多
如果一个人从小不努力学习,到老了发现自己浪费了时间,只能伤心难过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李白少讀书,未成棄去。 • 未:否定副词,adv
• 1)未用在动词前面(未 + V)这时候“未”的意思是:
没有,没。(动作行为尚未实现)
未雨绸缪: 还没有下雨的时候就关好门窗,常常是提前比较长的时间做准备。
道——遇到过年或过节的时候。(过年 或者其他的节日都可以叫逢年过节。)
思念,想念。) ——每次遇到美好的节日(人们)会更加思念亲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好的;倍,更加;思,
白問其故,曰:“作鍼。”
• 其:
代词,他、她、它(们)的
顺其自然(顺,按照;自然:本来的样子。) ——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发展,不要人为的改变。 自圆其说——能说明自己的看法是对的,或者能使 自己的观点或者谎话没有漏洞,让人相信。 Sb. (能/ 不能) + 自圆其说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朗读课文
李白少讀书,未成棄去。 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 曰:“作鍼。” 白感其言,遂卒业。
用本课中的词语讲故事
• • • • • • • • • • 少男少女、男女老少 、少不更事、少年老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未免 未必 未雨绸缪 一事无成 坐享其成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任重道远 、志同道合 、道听途说 每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年过节 无故/无缘无故 、因故 同感/深有同感 顺其自然 、各得其所 、自圆其说 、其貌不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