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美化家园》教学设计
品德与生活人教二年级下册《美化家园》教案2

《美化家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懂得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美化家园,保护环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实践、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现探究和创新能力,共同探讨怎样做才能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二、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懂得垃圾分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美化家园,保护环境。
三、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给家里倒垃圾;课前调查、了解家中垃圾的产生及去向;教师课前准备一些图文资料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版块:创设情境,激趣引入欣赏家乡的美景。
1、欣赏南湖、人民公园的美景和我们美丽的校园。
请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课件播放视频资料)2、播放“布满垃圾,令人发呕的小河;遍地果皮纸屑的街道”的录像。
请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课件播放视频资料)第二版块:图文并茂,垃圾分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首先,我出示课件为学生介绍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三大类。
可回收垃圾是指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能被人们可再生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是指果皮、饭菜余渣等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有毒有害垃圾是指电池、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药品等含有化学成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品。
其次,我出示形象直观的的图文资料以及让学生对以下垃圾进行分类(出示课件)最后,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再创造活动。
第三版块: 发挥想象,变废为宝在导行这一环节,我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具体分三个步骤来进:1.展示一些利用废旧物品所做的小制作(用一次性纸杯和硬纸片;易拉罐和硬纸片组合所做的小手工),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2.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利用准备好的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再创造活动。
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美化家园》教学设计(最终五篇)

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美化家园》教学设计(最终五篇)第一篇: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美化家园》教学设计美化家园年级:二年级下册活动目标:1、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通过实践,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能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3、开展变废为宝的环保活动,试用自己的双手来美化自己的家园。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生活中的垃圾等做成文字卡片。
3、三个贴有字的纸篓(可回收、不可回收、有毒有害)。
4、学生在家收集可以变废为宝的废旧物品制作各种物品。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很高兴来到这儿给你们上课。
一进校门,干净的操场、茂盛的树木映入我的眼帘,感觉非常舒服,心情也变好了。
老师真羡慕你们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你们的心情一定很舒畅吧!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呢,瞧!(欣赏图片)2、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儿怎么样?如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们的心情怎么样?3、可是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出示脏乱环境画面)看到这样的环境,你们感觉怎么样?你愿意住在这样的地方吗?4、师小结:看来同学们也和老师一样,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不喜欢遍地垃圾,那就让我们共同来美化我们的家园吧!(板书课题:美化家园)二、活动一垃圾从何来1、师: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
那脏乱的环境是由于什么的存在?问:在你们身边都有些什么垃圾?生答,师随机贴卡片:2、这么多垃圾都是谁制造出来的?3、那你们知道我们每天要制造多少垃圾吗?(课件:数据统计)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看到这组数据,我们可能还想象不出到底有多少垃圾,我们来看一张图片吧。
(师述:这是北京中国科技馆中垃圾柱的图片,这是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产生的垃圾呀,里面装满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垃圾,为了把它装到这个两层楼高、两米多粗的大柱子里,工人叔叔不得不把它们进行了压缩!追问:你们为什么这么惊奇呀?是啊,一个三口之家一年产生这么多垃圾,我们学校1600多个学生,那就是1600多个家庭,一年得产生多少垃圾呢?如果是整个南昌市、整个江西省呢?那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整理)人教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美化家园》教学设计.

《美化家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垃圾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懂得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愿意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懂得合理妥善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知道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三、活动准备1、师课前准备好废电池、塑料袋、铁钉、过期药品、易拉灌等废旧物品的实物和三个分类垃圾桶。
2、多媒体课件。
3、课前分好小组。
表现好的小组给加分奖励,临下课时评选优秀小组。
四、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1、课件播放美丽的校园图片请同学们夸夸我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学校。
2、小结点题:这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是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把家园变美了!(二)观察脏乱环境的画面1、看到这里,你们又想说什么呢?2、学生谈感受,说一说:你喜欢在哪个环境中生活?为什么?3、小结:是啊,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我们谁也不喜欢遍地垃圾、脏乱的环境,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美化家园》。
(板书课题)活动一:垃圾的危害真不小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对我们的影响1、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脏乱了呢?你知道这些垃圾是从何而来的?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垃圾来源:动物的粪便、尸体及植物的落叶、枯枝,但大量的垃圾还是人类产生和制造的。
2、我们人类到底产生和制造了多少垃圾呢?引导学生计算:一天时间你们家产生了几袋垃圾?全校1000多名学生家中一天将产生多少袋垃圾?一个月呢?一年呢?3、播放白色垃圾污染环境的视频,讨论这么多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造成水污染、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4、小结:乱丢、乱倒垃圾让我们的家园变得不美了,而且垃圾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四课 美化家园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四美化家园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四美化家园教案教学目标:.体验美好家园的好处,知道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愿意做好身边的整洁工作。
2.知道丢垃圾时应注意的问题,学会分类扔垃圾。
3.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扩展其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前观察周围每天所做的整洁工作,搜集一些能变废为宝的废品,准备上做手工。
教学过程:活动一:干干净净每一天。
.教师开场白: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调查了周围的生存环境,然后和动物交了朋友,也和很多花草树木交了朋友,我们还能为大地妈妈作些什么?对了,我们还要美化我们的家园,要干干净净每一天。
(出示)2.你周围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每天都会做那些整洁工作?学生间交流观察所得,全班交流,自由发言。
3.你在家里和学校里,都做了那些整洁工作?做的怎样?学生依据生活实际自由发言。
在整洁工作中,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垃圾问题。
为了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来个垃圾大处理。
活动二:垃圾回家.垃圾也有自己的家,垃圾的家在哪?是垃圾箱。
怎么能让垃圾安全到家呢?大家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将结果整理,鼓励学生不仅要想到,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不乱扔垃圾。
(出示)2.丢垃圾还有很多讲究,你知道吗?把你知道的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
3.大家都说的非常好!垃圾不仅有家,而且,不同的垃圾还有不同的家。
日常的垃圾大致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出示)这儿有些垃圾,他们找不着家了,现在咱们来给这些垃圾找一下家,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做活动)刚才咱们研究的是垃圾的回家问题,是不是没用的废品都要扔掉,都要送他们回家呢?当然不是,有些废品是没必要急着送他们回家的,比如一些塑料袋,能再次使用,就不要急于扔掉;还有咱们能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既减少垃圾,又能节约资源;还有……咱们还能来个废品回收再利用,让他们变废为宝。
人教版二年级下品德与生活第5课美化家园教案

第5课美化家园第一课时给垃圾找家青林小学:程平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危害。
知道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愿意做好身边的整洁工作。
2、懂得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了解垃圾的产生,并能妥善的处理垃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愿意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有美化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
教学难点:由垃圾的分类和处理达到美化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图片观赏,感受怎样的环境让人爱1.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
2.请生说说喜欢哪幅图,不喜欢哪幅图,并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怎样的生活环境让人喜欢—-----干净整洁的还是垃圾遍地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愉快)4.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脏乱的环境让人感到不愉快,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干净的环境让人心情愉快!而这样洁净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共同美化,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怎样美化家园。
(板书课题:5.美化家园)二、谁在制造垃圾及垃圾的危害1、教师调查询问:一天的时间里,你们家里产生了几袋垃圾?(一袋或两袋)都是哪些垃圾?(剩菜、果皮、废纸)照这样计算,一个月得产生多少垃圾?一年呢?(约360袋)(课件出示:一个小家庭一年就产生这么多垃圾)那一个班得产生多少垃圾呢?一个学校呢?2.师提问: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垃圾? (山上、地里、马路边、河里、草地上…)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谁在制造这些垃圾? (人…)4.教师小结。
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见到垃圾,这些垃圾有的是由动物制造的,如动物的粪便或尸体;有的是由植物制造的,如凋零的落叶、腐烂的枯枝等;但大量的垃圾还是由我们人类产生和制造的。
人们每天生活、学习、工作都会产生和丢弃许多垃圾,这么多垃圾使我们原本干净整洁的环境变得脏乱不堪,垃圾不仅让我们感到不愉快,如果处理不当,它还会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那么垃圾都有哪些危害呢?[(给生时间交流,并鼓励生大胆说说)(课件演示垃圾的危害)](1)侵占地表,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2)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水污染,影响环境卫生(3)传播疾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品德与生活人教二年级下册《美化家园》教案3

《美化家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愿意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懂得合理妥善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知道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三、教学准备1、师课前准备好废电池、塑料袋、铁钉、过期药品、易拉灌等废旧物和三个分类垃圾桶。
2、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垃圾的危害真不小(一)欣赏美景1、课件播放美丽的乌鲁木齐视频。
请同学们夸夸我们一起学习、生活的地方——乌鲁木齐。
2、小结点题:这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是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把家园变美了!(二)观察脏乱环境的画面1、看到这里,你们又想说什么呢?2、学生谈感受,说一说:你喜欢在哪个环境中生活?为什么?3、小结:是啊,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我们谁也不喜欢遍地垃圾、脏乱的环境,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美化家园》。
(板书课题)(三)了解垃圾的来源及对我们的影响1、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脏乱了呢?你知道这些垃圾是从何而来的?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垃圾来源:动物的粪便、尸体及植物的落叶、枯枝,但大量的垃圾还是人类产生和制造的。
2、我们人类到底产生和制造了多少垃圾呢?引导学生计算:一天时间你们家产生了几袋垃圾?全校1044名学生家中一天将产生多少袋垃圾?一个月呢?一年呢?3、这么多的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造成水污染、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4、小结:乱丢、乱到垃圾让我们的家园变得不美了,而且垃圾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保护环境,我们就要做到——不乱丢、不乱倒垃圾!活动二:垃圾的学问真不少(一)认识垃圾的三个家——分类垃圾箱1、探究:垃圾的家在哪里?师提问:其实,垃圾也有自己的家,谁知道垃圾的家在哪里?你家每天的垃圾都扔在哪里?你知道垃圾箱满了以后,人们又是怎么处理的吗?2、师小结:垃圾在被人们扔到垃圾箱送往环卫站之后,主要啊通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或者进行特殊的综合处理。
二年级品德及生活下册美化家园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道德让家园更美好第五课与生活下册教课设计第二单元美化家园一、设计理念:《美化家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道德与生活》第四册中《让家园更美好》的第二主题。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合理妥当地办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知道怎样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言传身教”。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世界中感觉、体验、意会并获得各方面的发展;让课程变得对小孩存心义,建立真切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质量。
”就一定把讲堂和生活有效联合。
因此,我从知识、感情、过程、行为几个方面来设计了一下活动目标,本着“由浅如深,由易到难,分步实现”的原则,着重讲堂活动的实效性,力主在讲堂活动中获得落实,可以当堂表现出来。
二、教课准备:幻灯片印有垃圾名称的纸片塑料桶3个三、教课流程:活动一、创建情形、初步体验观看幻灯一:蚊蝇乱飞、不堪入目的垃圾堆。
师:看到这样的情形,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想说什么?学生讲话谈自己的认识:垃圾太多了,在生活中随地可见恶心,太令人难以接受了,怎么这么脏呢?、哪里来的垃圾?怎么没人管?活动二、褴褛王寻宝师:可就在你们以为肮脏、恶心、令人作呕的环境下,却有这样一群人把它当作了自己的工作,乐此不疲。
观看幻灯片二:褴褛王在捡垃圾。
1)师:在你的生活四周,你看到过这样的情形吗?2)你知道他们在捡什么好宝贝吗?学生甲回答:废纸空瓶金属学生乙回答:旧衣服鞋袜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师:那褴褛王为何不去捡人们洗菜剩下的黄花黄叶、鱼肚肠;洁净工人收来的枯枝败叶等呢?学生同桌议论后回答:因为这些垃圾他们拿去不可以卖钱,自己也用不着。
因为这些垃圾没有价值.因为这些垃圾不可以回收后进行重生产4)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因此环捍卫士将垃圾分红了“可回收垃圾”与“不行回收垃圾”,并用醒目的绿色、橘红色加以划分。
(板书)5)那你还知道哪些垃圾是“不行回收垃圾”?学生同桌议论全班共同沟通学生丙:果皮、烂菜叶、饭菜余渣教师板书让我们看看透烂王将他们捡到的“宝贝”卖给废品回收站后,废品回收站经过集中将他们发往不一样的地方,状况怎么样?观看幻灯片三:垃圾回收的价值(6)师:那不行回收垃圾又该怎样做到科学环保办理呢?学生举手讲话,其余学生共同纠正.(7)师:我讨教了环保专家,他告诉我:办理垃圾有三种方法。
最新-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美化家园教案 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第五课美化家园一、设计理念:《美化家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第四册中《让家园更美好》的第二主题。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就必须把课堂和生活有效结合。
所以,我从知识、情感、过程、行为几个方面来设计了一下活动目标,本着“由浅如深,由易到难,分步实现”的原则,注重课堂活动的实效性,力主在课堂活动中得到落实,能够当堂体现出来。
二、教学准备:幻灯片印有垃圾名称的纸片塑料桶3个三、教学流程:活动一、创设情景、初步体验观看幻灯一:蚊蝇乱飞、不堪入目的垃圾堆。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想说什么?学生发言谈自己的认识:1.垃圾太多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2.恶心,太令人难以接受了,怎么这么脏呢?3、哪里来的垃圾?怎么没人管?活动二、破烂王寻宝师:可就在你们认为肮脏、恶心、令人作呕的环境下,却有这样一群人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工作,乐此不疲。
观看幻灯片二:破烂王在捡垃圾。
(1)师:在你的生活周围,你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2)你知道他们在捡什么好宝贝吗?学生甲回答:废纸空瓶金属学生乙回答: 旧衣服鞋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师:那破烂王为什么不去捡人们洗菜剩下的黄花黄叶、鱼肚肠;清洁工人收来的枯枝败叶等呢?学生同桌讨论后回答:因为这些垃圾他们拿去不能卖钱,自己也用不着。
因为这些垃圾没有价值.因为这些垃圾不能回收后进行再生产(4)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所以环保卫士将垃圾分成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并用醒目的绿色、橘红色加以区分。
(板书)(5)那你还知道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垃圾”?学生同桌讨论全班共同交流学生丙:果皮、烂菜叶、饭菜余渣教师板书让我们看看破烂王将他们捡到的“宝贝”卖给废品回收站后,废品回收站通过集中将他们发往不同的地方,情况怎么样?观看幻灯片三:垃圾回收的价值(6)师:那不可回收垃圾又该如何做到科学环保处理呢?学生举手发言,其他学生共同纠正.(7)师:我请教了环保专家,他告诉我:处理垃圾有三种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美化家园》教学设
计
情感与态度:乐于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活动,在生活中愿意尝试做分类处理垃圾。
行为与习惯: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能有创意地利用废旧物品,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知识与技能: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交流,初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二年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喜欢小制作,乐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废旧物品小制作。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在平时的班级生活中已经知道捡纸、清运垃圾,保持良好的班级卫生,但是对分类处理和投放垃圾等方面的知识与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学习与养成。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垃圾的分类处理的重要性缺乏认知,生活中还不能很好地做到美化家园,保护环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身体力行,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可从教室里的垃圾说起,采取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互动,使学生开始关注一系列的环境保护问题:怎样的环境人人爱?是谁制造的垃圾,垃圾又到哪里去了?……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关注、研究身边的垃圾问题,并通过视频和教师的介绍,明白如果垃圾不妥善处理好,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妥善处理垃圾,学会垃圾分类,从身边小事做起,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变废为宝大行动”无疑是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在进行废旧物品的制作过程中,要多教给学生一些制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制作有特色的作品。
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
教学重点
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身体力行,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垃圾分类资料,垃圾对人们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图文、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周围环境问题,收集可以变废为宝的废旧物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给垃圾找家”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怎样的环境让人爱
1.[出示图片:怎样的环境让人爱]
2.提问:你喜欢怎样的环境呢?为什么?
3.提问:在我们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哪些环境让人感到愉快、舒适,哪些环境让你感到脏和乱呢?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可引导学生比较教室在大扫除前后的变化、抽屉清干净后的感觉,还有吃过饭的餐桌在收拾前后给人留下的不同印象与感受。
分析:脏乱的环境之所以让人不愉快,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没有人打扫、整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垃圾的存在。
4.小结:干净的环境让人感到舒服、心情愉快,不干净的环境让人感到心烦,心情不愉快。
我们都喜欢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干净整洁的环境人人爱。
脏乱的原因主要是垃圾的存在。
】
活动二谁在制造垃圾
1.提问:那么生活中的垃圾从哪里来的呢?
2.提问:在课前的调查中,同学们看到自家里产生了哪些垃圾呢?
3.[播放动画:谁在制造垃圾]
(1)讨论:生活中,在哪里可以见到垃圾?是谁在制造这些垃圾?
(2)讨论:看看你生活的周围,有没有乱扔垃圾的现象。
4.小结:生活中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垃圾,这些垃圾有的是由动物制造的,如动物的粪便或尸体;有的是由植物制造的,如凋
零的落叶、腐烂的枯枝等;但大量的垃圾还是由我们人类产生和制造的。
【设计意图:调查交流日常生活中常见垃圾的来源。
】
活动三垃圾到哪里去了
1.提问:那么,每天人们产生这么多的垃圾,一般我们怎样处理呢?
2.[播放动画:给垃圾找家]
(1)讨论:该怎样给垃圾分类?为什么垃圾要进行分类?
(2)讨论:假如我们这里实行了垃圾分类,你会怎么做?
(板书:给垃圾找家)
3.小结:在我们丢弃的垃圾中,有些是经过加工还可以利用的可回收垃圾,有些是有毒有害的垃圾。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垃圾分类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处理不同的垃圾。
(板书: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4.[播放动画:垃圾的归宿]
讨论: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什么?
【设计意图:学会给垃圾分类,了解一些垃圾的处理方法。
】
活动四垃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播放课件:垃圾的危害——电池污染]
2.讨论:我们每天都在制造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除了让我们产生视觉上的不愉快外,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小结:垃圾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还会造成水污染,影响环境卫生,并且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如果处理不当,垃圾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废电池的危害。
知道了垃圾的危害这样多,我们更要妥善地处理垃圾。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和学生观察到的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深切感受到垃圾给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
】
板书设计
给垃圾找家
(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它垃圾)
第2课时
活动一保护环境、慎待垃圾,从我做起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每天产生着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都到哪里去了?
2.[播放动画:慎待垃圾]
(1)讨论:找一找,生活中有没有不该成为垃圾的物品?怎样才能为保护环境尽一点力?
(2)提问: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够少产生一些垃圾,那么对我们的大地妈妈有什么好处呢?
(板书:减少垃圾产生保护身边环境)
(3)小结: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我们首先应该做到尽可能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如尽量减少对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能再次使用的物品,不要急于扔掉。
此外,还要做到不乱扔、乱倒垃圾。
在有垃圾分类箱的地方,要按垃圾的类别进行分类丢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可以从减少垃圾做起。
】
活动二变废为宝大行动
1.创设情境,展示变废为宝的作品:如塑料袋做的简易风筝、塑料瓶做的风车和花瓶等。
2.讨论:我们身边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你准备用它们做什么?
3.学生动手制作。
4.学生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废旧物品再利用、减少垃圾产生的方法。
】
板书设计
美化家园
减少垃圾产生
保护身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