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作业课件新人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A.黄金时代
B.萌芽起步
C.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D.国民党发动内战;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博物馆的还缺少一张中国近代民 族工业发展轨迹图,让我们一起 绘制出来吧!
1860
1911
1914
1918
1937
时间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间
国家 英国 时间 1760年左右
美国、法国 德国
材料一:内战,使国统区的民族工商业破产。从1946年下半年至1947
年,仅上海、天津、广州等20多个城市,倒闭工厂、商店等达到两万 七千多家………
—杭国芳《国民党发动内战使国统区的经济走向崩溃》
材料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孔经纬《三重压迫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
-----江苏文史资料第三十一辑
一战(1914-1918)期间欧洲 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国别
欧洲列强 英国 法国 德国
减少比例
约1/5 1/2 1/3 完全停止出 口
黄金时代
1914~1930年帝国主义国家在 中国各类资产统计表
1800年左右 1830年左右
1860
1911
1914
1918
1937
读图知史
华商企业
外商企业
民国时期华商企业和外商企业的规模比较
注:企业规模基本代表着企业的总体水平
地区Hale Waihona Puke 布:读 图 知 史天津
武汉
上海
杭州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代表人物:
荣氏两兄弟以创办茂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享有。面 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他俩办在兴实业驰誉中外以外,同时在我国的农 业、教育、市政、旅游、卫生 等事业的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1952年2月8日),原名卢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近 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生公司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被誉 为"中国船王"、"北碚之父"。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 大领域,并在几方面都各有成就。 民生公司是1925 年卢作孚创建于重庆的公司,次年开始营业。1949 年以前为长江航线 最大的私营轮船公司,独占川江航运 。90年代以后民办民生公司恢复业务。经营长江航 线。
张謇创办中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 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 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 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 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西式糕点
中式酒
中式婚礼
西式婚礼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 的趋向。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文 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公园、咖啡馆 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 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辛亥革命以后军 警为行人剪辫
(2)易服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年份 工厂数
年份 工厂数
1912年 17
1916年 33
1913年 37
1917年 34
1914年 37
1918年 29
1915年 50
1919年 23
材料三 1915年,荣氏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建立申新纺织 第一厂,荣氏兄弟占股60%,由荣宗敬任总经理。后来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 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濒临瘫痪。新中国成 立后,该厂曾成立过股份公司,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在经济上有什么积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指出洋务运动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的主要原因。
(1)图一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这一事件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2)图二反映出这场政治变革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图三反映的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有哪些? 答案:(1)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思想启蒙。(其他与题意相符的答案也 可) (2)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 成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
(4)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8.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的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大量增加,给中
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这期间发展最快的是( D) A.军事工业 B.钢铁业和采矿业
C.农业和旅游业
D.纺织业和面粉业
9.下表反映了1911-1919年我国面粉业生产的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 )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某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 符合史实的是( D ) A.人们见面行握手礼 B.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 D.人们见面口中称呼“老爷”“大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
城市。 (2)落后原因:民族工业除了受 主义的摧残。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自学课本,说出近代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及其意义,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及 其原因,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表现等。 1.新式交通通信工具的出现:19世纪 70 年代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 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近 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19世纪六七十年 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 原因 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开展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 族工业的发展
产生
发展
出现 “短 暂 的春 天”
(1)内因:辛亥革命后 实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 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 系列奖励发展 热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 (2)外因: 期间,西方列强忙于 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 工业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至新中国成立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2)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再度 受挫
2.著名实业家:状元企业家 张謇 ,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了 “ 实业救国 ”的道路。此外,还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
家。
落后 3.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1)特点:总的来说比较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 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 轻工业 部门,重工
2.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
剪辫 、易服、劝禁缠足等法令;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设计2024 秋季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 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通过了解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时空观念:能够将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置于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
3.史料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能够对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近代中国民族企业家的奋斗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2.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2.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资源1.教材、教参。
2.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
3.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近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加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近代中国的老照片,如上海外滩的洋楼、老式的火车、穿着旗袍的女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照片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方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新课教学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介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等。
2.讲述张謇等民族企业家的创业故事,展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创业精神。
3.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包括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的黄金时代和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曲折发展。
4.引导学生讨论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如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产煤
中兴公司获得发展
——梁志旺《 “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 ——枣庄“百年中兴”》 以上数据根据梁志旺《 “一个活着的民族工兴公司在这一时期能够获得发展? : 通过图表中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中兴公司 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发展状况怎样?
一个状元的救国梦 ——张謇与大生纱厂
材料1:1894年张謇高中状元,被 授于翰林院修撰之职,步入官场。 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 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 问题1: 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 张謇他有着怎样 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在落后挨 的特殊身份? 打的现实面前,他认为只有发展 他又为什么放弃 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 高官厚禄而去从 略,并且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 事风险较大的民 任。 ——江苏南通张謇研究中心 族工业呢?
社会生活的变化
1.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 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 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轮船
火车
汽车
电车
飞机
早期电报机
古代最快的信息传递 方式——烽烟及炮声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①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中兴公司的发展
材料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中兴公司迎来发展机遇走向辉煌, 创建了中兴轮船公司、鼎中盐业公 司和开兴成煤业公司3个大公司, 发电厂、水泥厂、和兴钢铁厂、永 兴炼焦厂和洛口木材厂5个厂,29 个分销厂。
——梁志旺《“一个活着的民族工业发展史”——枣庄“百年中兴”》
问题5:一战期间中兴公司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的 ?
张謇兴办实业
口号: 提出“实业救国” 目的: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新人教版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历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5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3)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处于夹缝中的民
族工12/1业3/2在021 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一
二
6.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 、 封建主义 、 官僚资本主义
。
7.民族资本家的代表:
张謇、
荣氏兄弟 、 卢作孚 、 侯德榜 等。
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虽有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 比较落后 规模 小 ,技术 差 。
12/13/2021一二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1)原因:
①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② 辛亥革命
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
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2)表现:
①男人 剪掉辫子 ,劝禁女子 缠足 。
②废除有损人格的 跪拜礼 ,代之以简单的 鞠躬 、 握手 礼。
③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12/13/2021
12/13/2021
【问题思考】(第121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荣氏企业借 此发展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尤 其在抗日战争期间,荣氏企业遭受重创。抗战胜利后,由于内战爆 发,荣氏企业再次陷入危机。由此可见,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受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很难长久地发展 下去。
。资金 少 ,
(2)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轻工业 部门, 重工业 基
础极为薄弱。
(3)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沿海沿江
的大城市。
12/13/2021
一
二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