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
变革八步法(麦肯特经典)

形成愿景和战略
行得通的方式:
• • • • • 描述可能的未来图景。 用简单明了的话表达出明确的愿景。 不断发展完善的愿景,就像委员会为人们提供服务。 用大胆的战略指导人们实现大胆的愿景。 注意变革的速度。
29
形成愿景和战略
行不通的方式:
• • • • 认为逻辑的计划或预算就足够指导人们实现未来的愿景。 在制定愿景时过分强调财务分析。 过分降低运营成本,这会导致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和压抑。 用过多逻辑道理说服人们制定他们从未尝试过的大胆战 略。
1 2
快
3 3
4
5
贵企业反应的速度 企业反应的速度
无效
1
有效
4 5
2
贵企业反应的有效性 贵企业反应的有效性
12
为什么文化变革很艰难
•共享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相互依存的 •权力结构通常反对有可能威胁其特权 的变革 •组织中的表扬系统,奖励系统,晋升 系统必须配合变革 •文化触及价值观,变革文化会引发强 烈的情绪
战略 一套实现远景的合理推出 计划 执行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表
管理创造
预算 依计划提出财务预估和目标
27
有效愿景的特质
可以想像:一幅未来模样的图像 期望中的:诉诸员工、客户、股东等与公司 利害相关者的长期利益 可行的:包含切合实际,可能达成的目标 有重点:重点清楚,足以作为决策指导原则 有弹性:足以作为大原则,允许个别自主行动,以及 因应环境变动作不同的回应 可沟通的:沟通容易,在五分钟内就能解释清楚 28
16
建立紧迫感
行不通的方式:
• • • • 仅仅注重建立一个“理性”的商业案例,只追求 得到最高管理层的批准,只顾向前冲,却丝毫不 考虑企业内部存在可能会阻碍变革的情绪。 对紧迫感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直接跳到为组织变 革确立愿景和战略的环节。 认为一定要有燃眉之急,组织变革才能成功。 总是抱有这样想法:“我不是组织的最高领导者, 我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
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整理重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1、管理定义先河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原始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主要依赖于传统习俗来实现、3、部落联盟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即联盟议事会4、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5、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简答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制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6、现代管理分公共的、私人的公共管理主体必须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公共需求的实际满足为绩效衡量标准,切实履行公共责任、7、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简答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1、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经历了个体生产协作阶段、作坊手工业协作阶段、大工业人一机协作阶段和现代化大生产协作阶段2、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故也称生产力属性(填空)3、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故也称生产关系属性(填空)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1、思想家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以人为本、集富于国”2、荀子提出“上下俱富”的经济管理思想3、汉穆拉比法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4、《政事论》成为印度公共行政管理的奠基之作5、《国富论》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6、罗伯特.欧文被誉为:人际关第之父7、尤尔的管理思想主要强调三项原则1)机械原则2)道德原则3)商业原则8、亨利.普尔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信息原则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集中体现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并提出以“经济人”为假设。
2、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3、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亨利4、经营是指引导或指导一个组织趋向目标,由六项活动组成,即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管理大师与名著

管理大师与名著一、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罗与《科学管理原理》泰罗的思想是继联邦宪法之后,美国对西方思想所做出的最持久的一项贡献。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我们应立即引进计件工资制并试行实施,我们应试行泰罗制的每一项科学的和进步的建议。
——列宁(一)作者简介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美国工程师、发明家、科学管理奠基人。
泰罗生长在费城,家境富裕,青少年时期曾承办经典欧洲之旅。
18岁重返家乡后在一家蒸汽泵制造商——水利工程公司当学徒。
1878~1897年泰罗到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工作,由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泰罗由技工提拔为工长、机修车间主任、总机械师,并在业余时间学习,于1883年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1898~1901年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实验”和“铁锹实验”。
1915年3月,泰罗在费城逝世,在他的墓碑上铭刻着“科学管理之父”的称号,这个称号被全世界的管理学界所认定。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泰罗的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主要研究如何使工作更加多产和高效,即提高劳动生产率。
泰罗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要求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认为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工人”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督促和鼓励工人完成或超过定额;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共同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出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与例外原则。
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罗列举了改善工作表现的步骤:——找出10~15个不同的人(最好来自不同的公司和地区),这些人对要分析的特定工作十分精通;——研究这些人在工作中使用的基本操作或动作的精确系列以及每个人所使用的工具;——用秒表记录每一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找出做每一步工作的最快方法;——消除所有错误动作、缓慢动作和无效动作;——将最快最好的动作和最佳工具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系列。
我心中的管理学大师

科特教授于1947年出生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他曾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 院和哈佛大学,1972年开始任职于哈佛商学院。1980年,时年仅33岁的科 特即被哈佛商学院授予“终身教授”之荣职,由此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获此 殊荣的最年轻的两位教授之一。 科特是以研究管理者的行为出道的,在转向 对领导艺术的研究之前,科特写了大量有关综合管理学的文章。他认为,管 理者能否进行有效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能否与他人建立某种联系。
管理学的艺术性。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充分体现一个管理 者的决策组织领导能力。这种能力将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 担任管理者。这就意味着两个管理者在拥有相同的资源的 同时,在达到或实现组织的目标上的程度不同。管理方法 正确与否,还跟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人格魅力及人与与人 之间的亲和力等一些管理者的内在因素有关。另外,我想 劳动者与经理要经常沟通,因为人本原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要实现现代组织有效和负则的方式运转
a.避免让这些组织变得过于复杂和难以管理。 b..组织中的人要愿意并能够处理复杂的社会环境。
全球首屈一指的领导学和变革权威约 翰·科特(John Kotter)在其著作《变革 之心》中认为,“目睹——感受—— 变革”的机制才是改变行为的最佳方 式,强调直观印象所激起的情感比理 论分析更能引导变革的发生,而不是 常见的“分析——思考——改变”, 更不是“命令——接受——改变”的 过程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里的核心 就在于:改变行为更多的依赖于变革之 心,而不是变革之脑。
2019年4月00107现代管理学 密押题

2019年4月自学考试00107现代管理学考试密押题()(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首开管理定义先河的是(B )A.西蒙B.H.法约尔C.小詹姆斯·H.唐纳德D.孔茨2.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是(A )A.行政管理思想B.生产管理思想C.军事管理思想D.教会管理思想3.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的是(B )A.亚当·斯密B.罗伯特·欧文C.乔治·埃尔顿·梅奥D.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4.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A)A.提高劳动生产效率B.制定标准定额C.挑选第一流的工人D.开展心理革命5.亨利·法约尔认为,在管理的五项职能中,最重要的管理职能是(C )A.组织B.指挥C.计划D.协调6.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D )A.“社会人”假设B.“复杂人”假设C.“自我实现人”假设D.“经济人”假设7.企业再造的驱动力是(B )A.组织管理的需要B.市场或顾客需求C.技术革新的需要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8.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市场的供给方转向需求方的新型战略是(D )A.竞争战略B.企业再造C.红海战略D.蓝海战略9.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根据是(A )A.决策目标所涉及的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B.决策内容的具体情况不同C.决策所处的时期不同D.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不同10.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决策模式是(B )A.理性决策模式B.渐进决策模式C.集团决策模式D.精英决策模式11.在组织的构成要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是(D )A.目标B.信息C.程序D.人员12.以对法律确立的职位权力的服从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称为(C )A.传统权威B.超凡权威C.合理-合法权威D.法律权威13.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的全新概念是(B )A.学习型社会B.学习型组织C.学习型企业D.学习型国家14.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 A )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事业部制15.在职位的分类中,把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称为(C )A.职系B.职级C.职等D.职位描述16.不属于强制性领导影响力的产生因素的是(A )A.才能因素B.传统因素C.职位因素D.资历因素17.不成熟-成熟理论的提出者是(B )A.道格拉斯·麦格雷戈B.克里斯·阿吉里斯C.埃德加·沙因D.弗雷德·菲德勒18.在领导方式的类型中,领导者运用启发、诱导、商讨、教育的方法,使下属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贯彻领导意图的领导方式是(C)A.强制命令方式B.物质激励方式C.疏导教育方式D.榜样示范方式19.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D )A.安全需要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20.变量的取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外,还有等级次序上的区别,这指的是(B )A.定类变量B.定序变量C.定距变量D.定比变量21.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管理活动的主体是( B )A.管理制度B.人C.管理技术D.组织22.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是()A.行政管理思想B.生产管理思想C.教会管理思想D.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23.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工作行为、关系行为和下属的成熟程度的理论是(A )A.领导生命周期理论B.管理方格理论C.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D.途径-目标理论24.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D )A.领导B.控制C.计划D.决策25.容易形成一致,采取迅速行动的决策规则是(B )A.全体一致规则B.简单多数规则C.绝对多数规则D.比例多数规则26.在管理思想史上,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C )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梅奥27.产生最早、也最为简单的组织结构模式是()A.直线制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D.矩阵制28.职位分类的第一步是()A.制定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B.职位调查C.职位纵向分类D.职位横向分类29.近代人事品位分类制度始于(D )A.美国B.法国C.德国D.英国30.在人事考评中,因考评对象的某一特征、品质或行为表现异常鲜明、突出,从而淡化以至掩盖了其他方面的表现,造成考评结果不客观。
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对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做出贡献的有马克斯·韦伯

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对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做出贡献的有马克斯·韦伯篇一:管理学经典韦伯的组织理论管理学经典韦伯的组织理论(1911)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与泰勒、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生于德国,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
韦伯的主要著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般经济史》、《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等,其中官僚组织模式(Bureaucratic Model)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有人甚至将他与杜克海姆、马克思奉为社会学的三位“现世神明”。
韦伯行政组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了解韦伯的思想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类社会存在三种为社会所接受的权力:*传统权力(Traditional Authority):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Charisma Authority):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Legal Authority):理性——法律规定的权力。
对于传统权力,韦伯认为:人们对其服从是因为领袖人物占据着传统所支持的权力地位,同时,领袖人物也受着传统的制约。
但是,人们对传统权力的服从并不是以与个人无关的秩序为依据,而是在习惯义务领域内的个人忠诚。
领导人的作用似乎只为了维护传统,因而效率较低,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而超凡权力的合法性,完全依靠对于领袖人物的信仰,他必须以不断的奇迹和英雄之举赢得追随者,超凡权力过于带有感情色彩并且是非理性的,不是依据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神秘的启示。
所以,超凡的权力形式也不宜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
韦伯认为,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它提供了慎重的公正。
假书清单

2004年曾连续好几个月占据我国图书销售排名前列,并以上市8个月售出200多万册“惊人”业绩的《没有任何借口》(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竟然是一部伪造作者、伪造宣传信息的“假书”!而这样的“假书”、“伪书”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还有很多。
所谓“假书”、“伪书”,与以往人们痛恨的“盗版”不同,它们都出自正规出版单位,有的还是知名的出版社,销售也都是通过正规的新华书店等渠道。
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调查,这类图书目前以经管类和励志类出版物为最多,主要做法有3类:一是伪造作者和虚假评论,有的书介绍作者说是哈佛等著名学府教授,书前书后还附有《纽约时报》、《商业周刊》、《财富》等知名媒体的评介等,其实内容、作者加上评论全是自己编造;二是盗用国外已有影响的畅销书书名及相关信息,而书中内容与原著风马牛不相及;三是假冒中国著名作家作者之名,其实根本不是原作者的作品。
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开展专项检查。
通知指出,出版含有虚假信息的“假书”、“伪书”,违反了出版管理条例、广告法、消费者权益法等法律法规,要依法予以查处,对有关图书必须销毁。
通知要求各图书出版单位立即进行自查,对存在上述问题的图书停止出版、发行,已经发出的图书要立即收回。
95本“伪书”清单序号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书号出版时间1 可口可乐不规则营销理查德.洛威尔龙文元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275-8 2004年10月2 超级分析力训练爱德华.罗夫丁徐世明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186-7 2004年9月3 超级思考力训练艾伯特.L.戴维徐世明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187-7 2004年9月4 超级想像力训练乔治.麦考莱徐世明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185-92004年9月5 惠普之道斯蒂芬.狄福康毅仁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223-52004年7月6 管理就这么简单迈克尔.B.波特陈桂玲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161-1 2004年5月7 戴尔直销乔.吉拉德汪洋哈尔滨出版社ISBN 7-80699-218-9 2004年5月8 大管理亨利.福特龙婧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132-8 2004年5月9 怎样给猎狗分骨头彼得.F.德鲁克杨水秀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149-2 2004年4月10 信条安德鲁.布洛克文枫瑜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094-12004年2月11 管理的钢盔麦克阿瑟.茂赫马迁利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093-32004年2月12 管理高效的60条绝对定律卡尔.文森党宁哈尔滨出版社ISBN 7-80699-019-4 2004年2月13 合适的才是好的米勒.斯诺余志红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091-7 2004年2月14 世界最杰出的十位CEO托马斯.冯党宁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066-6 2004年1月15 IBM变革管理杰克.沃特曼康毅仁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072-0 2004年1月16 沃尔玛连锁经营杰罗姆.贾尔斯康贻祥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074-7 2004年1月17 解决:完美处理企业管理问题的学问迈克.戴维森郑平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39-916-X 2003年10月18 宝洁品牌攻略克莱夫.巴德徐世明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042-9 2003年10月19 卓越卡尔森.托玛斯汪洋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99-013-52003年9月20 赚钱的绝招大卫.弗曼多游玫琦哈尔滨出版社ISBN7-80639-938-02003年7月21 林肯传戴尔.卡耐基叶维明哈尔滨出版社ISBN 7-80639-834-1 2002年11月22 执行力II(完全行动手册)保罗.托马斯源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ISBN 7-80173-297-9 2004年6月23 执行力III(人员流程)保罗.托马斯何莉芳国际文化出版公司ISBN 7-80173-309-6 2004年11月24 执行力III(战略流程)保罗.托马斯源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ISBN 7-80173-309-6 2004年11月25 执行力III(运营流程)保罗.托马斯源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ISBN 7-80173-309-6 2004年11月26 成长力保罗.托马斯源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ISBN7-80173-327-4 2004年11月27 执行力保罗.托马斯,大卫.伯恩白山中国长安出版社ISBN7-80175-060-8 2003年6月28 别找借口阿尔伯特.哈伯德白山中国长安出版社ISBN7-80175-138-82004年4月29 美国金牌推销员的成功秘诀乔.库尔曼孙奇中国长安出版社ISBN7-80175-053-52003年4月30 做人做事箴言乔.库尔曼孙奇中国长安出版社ISBN7-80175-069-12003年10月31 强者怎样诞生W.詹姆斯张爱珠,树君中国长安出版社ISBN7-80175-136-1 2004年4月32 蚂蚁军团菲利浦.霍斯古雷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 7-80197-116-7 2004年10月33 管理圣经约翰.拉尔森胡邓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 7-80197-014-42004年2月34 规划H.明茨伯格陈正侠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7-80197-117-5 2004年10月35 没有借口理查德.泰勒杨涓子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7-80147-972-62004年1月36 成长力约翰.拉塞尔陈宇峰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7-80197-147-72004年11月37 世界最佳公司面试题大卫.贝克,罗伯特.李鲁儒珏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 7-80197-083-72004年8月38 比知识还多爱德华.德.波诺汪凯,王以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7-80197-079-9 2004年6月39 首要能力爱德华.德.波诺汪凯,王以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7-80197-077-2 2004年6月40 思考帽爱德华.德.波诺汪凯,吴亚滨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7-80197-078-0 2004年6月41 突破爱德华.德.波诺李迪,吴亚滨企业管理出版社ISBN7-80197-076-4 2004年6月42 四种执著:要用心去干每一件事塞缪尔.斯迈尔斯王润芳九州出版社ISBN 7-80195-181-6 2004年12月43 策划艾尔顿.夏恩二世钟玉珏九州出版社ISBN7-80195-071-2 2004年5月44 成交安东尼.吉尔伯特黄哲九州出版社ISBN7-80195-032-12004年3月45 自信:人生不能不有的一种精神阿.哈伯德/等罗林/等九州出版社ISBN7-80114-994-72004年3月46 轻松:人生不能不有的一种状态阿.哈伯德/等罗林/等九州出版社ISBN7-80114-995-52004年3月47 豁达:人生不能不有的一种态度阿.哈伯德/等罗林/等九州出版社ISBN7-80114-993-92004年3月48 乐观:人生不能不有的一种情绪阿.哈伯德/等罗林/等九州出版社ISBN7-80114-996-32004年3月49 勇气:人生不能不有的一种胆量阿.哈伯德/等罗林/等九州出版社ISBN7-80114-997-12004年3月50 自励.自助:修炼最完美的自己塞缪尔.斯迈尔斯李玲九州出版社ISBN7-80195-180-82004年12月51 气度佛洛伦斯.鲁宾黄哲九州出版社ISBN 7-80195-031-32004年3月52 把信送给加西亚续篇阿尔伯特.哈伯德梁峰九州出版社ISBN7-80114-875-42003年4月53犹太人的经商课:犹太人的经营智慧、做人秘诀与管理心经阿尔伯特.塔丘斯胡雅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ISBN7-207-06275-32004年7月54 顶级经理人的5维管理彼得.F.德鲁克刘志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ISBN7-207-06215-X2004年5月55 优秀员工必修的7堂课约翰.克拉克博士白山金城出版社ISBN7-80084-601-6 2004年5月56 没有任何借口费拉尔.凯普金雨(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7-111-13218-1 2004年3月57 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埃克.拉塞尔金雨机械工业出版社ISBN7-111-14188-1 2004年5月58 超级阅读力训练斯蒂芬.B.科特徐世明中国工人出版社ISBN7-5008-3170-6 2004年1月59 超级学习力训练诺埃尔.兰迪徐世明中国工人出版社ISBN7-5008-3171-4 2004年1月60 亨利.福特财富笔记亨利.福特刘洋中国工人出版社ISBN7-5008-3215-X 2004年1月61 应验:人生需要逾越的108个预言奥里森.马登谢冠中国工人出版社ISBN7-5008-3394-6 2004年10月62 自驱力凯普蓓蕾中国工人出版社ISBN7-5008-3352-02004年8月63 没有任何借口II 凯普大象中国工人出版社ISBN7-5008-3361-X2004年8月64 周一早晨的领导课彼得.舒伯茨乔木京华出版社ISBN7-80600-936-12004年7月65 沃尔玛王朝——从优秀到卓越的经营之道理查.哈默尔沈葳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7-5308-3760-52004年8月66 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方法约翰.凯斯勒朱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7-5308-3808-32004年9月67 世界上最伟大的创业方法约瑟夫.拉尔森牧之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7-5308-3809-12004年9月68 永续基业波拉斯,J.C. 沈文钦中国纺织出版社ISBN7-5064-2973-X/F.04592004年6月69 周一清晨的推销课韦尔斯中国纺织出版社ISBN 7-5064-3152-1 2005年1月70 微笑管理麦迪.克劳德戴君明中国纺织出版社ISBN7-5064-2682-X/F.0374 2003年8月71 “CEO”的7宗罪迈克尔.D.波顿文岗中国纺织出版社ISBN7-5064-2581-5/F.0344 2003年5月72 要金钱,还是要生活?约翰.克拉克费云枫,何宁中国纺织出版社ISBN 7-5064-2582-3 2003年4月73 大话管理100年迈克尔.D.波顿文岗中国纺织出版社ISBN7-5064-2531-9/F.0312 2003年2月74 最伟大的管理思想乔治.戴维森文岗中国纺织出版社ISBN7-5064-2529-7/F.0311 2003年2月75 管理史上的奠基之作彼得.德鲁克,迈克尔.哈默,亨利.明茨博格,迈克尔.波特/等孙国强中国纺织出版社ISBN7-5064-2972-12004年6月76 大区经理完全手册罗伯特.哈里乔杰,巩凡明东方出版社ISBN7-5060-1761-X 2004年1月77 动物法则——管理的金科玉律杰弗里.泰勒邹维娜东方出版社ISBN7-5060-1961-2 2004年8月78 脱胎换骨罗素.富者君强当代世界出版社ISBN7-80115-823-7/F.90 2005年1月79 韦尔奇经商的22条教训(美)约翰.贝思中国商业出版社ISBN7-5044-5039-1 2005年1月80 改变千万人生的一堂课奥里森.马登夏芒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ISBN7-80596-662-1 2004年4月81 超级记忆力训练布拉德.乔伊斯王笑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ISBN7-80112-483-9 2002年6月82 我眼中的中国第一首席执行官:挖掘张瑞敏的管理圣经迈克尔.D.波顿文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ISBN 7-80112-496-0 2002年7月83 西门子自传(德)恩斯特.韦尔纳.冯.西门子博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ISBN 7-80112-602-5 2004年1月84 通用筹码与海尔策略:从杰克.韦尔奇到张瑞敏的管理思想传递(美)迈克尔.D.波顿民主与建设出版社ISBN 7-80112-346-82002年5月85 富人凭什么(美)迈克尔.伯利斯坦民主与建设出版社ISBN7-80112-506-1 2003年4月86 不要任何借口奥里森.马登,查尔斯.斯通王隆海峡文艺出版社ISBN 7-80640-995-5 2004年9月87 态度决定一切罗曼.V.皮尔随易海峡文艺出版社ISBN7-80640-801-0 2004年1月88 有效执行拉博.斯兰迪红君延边人民出版社ISBN7-80648-944-42003年8月89 一分钟的你自己Ⅱ斯宾赛.约翰逊延边人民出版社ISBN7-80648-881-2 2002年11月90一分钟领导课约翰.阿代尔大象延边人民出版社ISBN7-80648-936-32004年11月91 干得好,格兰特罗德.布雷登大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ISBN7-80193-005-3 2003年9月92最优结构戴维.穆尔张秀坤,戴迪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ISBN 7-80193-047-9 2004年5月93成功人士的12个黄金法则布莱恩.摩根沈葳现代出版社ISBN 7-80188-446-9 2005年2月94造就自己——人生成功的七大准则汤姆.莫里斯周旭华内蒙古文化出版社ISBN 7-80506-557-8 2004年5月95没有任何借口II 费拉尔.凯普秋朋(编译)朝华出版社ISBN7-5054-1047-4 2004年8月(数据来源:北京锡恩管理顾问公司)。
约翰·科特:领导者的思想大师

寻 找新 视角 ,以不 懈 的变 革来 开 拓新
■文/ 向坤 熟 悉 西方 管理 学知 识 的人 ,都 知 道 约 翰 ・ 特 这个 名字 ,他 的著 作被 科 无 数 人奉 为 圭臬 。约 翰 ・ 特 的 理论 科
的生存 空间 。
约 翰 ・ 特 还 是 蜚 声全 球 的 演 讲 科
网络 ) ,领 导 者 通 过 传 达 远 景 使 大 家
约 翰 ・ 特 的 管 理 思想 对 东 方 文 科
化背 景 下 的组 织 管 理 ,特 别是 中国企
就 是 他们 合 作 的 结 晶 。他认 为 ,企业 文 化 ( 括 内在 的共 享 价值 观 及外 显 包 的行 为规 范 )对 长 期 经 营绩 效 有 巨大 的相 关性 ,企业 长 期经 营 绩 效 的好 坏
为哈佛商学院的终身教授,他和 “ 竞
争战 略 之父 ”迈 克尔 ・ 特 是 哈佛 历 波 史上此项殊 荣最年轻 的得主 。
的必备 条件 。科特 通过 一一 列举领 导
和管 理 的不 同职 能 ,得 出了精辟 的结
约 翰・ 科特 的写作 生涯始于2 世纪 O 7年代 ,代 表作有 《 革之 心》 《 O 变 领 导者 应 该 做 什 么 》 《 下 领 导 学 》 松 《 导变 革 》 《 领 新规 则 》 《 业文化 企 和 经 营 业 绩 》 及 《 革 的力 量 》 等 变
与 企业 文 化 的 强弱 无关 ,而 与 企业 文
业有 很 强 的借 鉴 意 义 。在传 播 科特 的
M0D∈ RN E NTERPRI E S CUL TURE
约翰 ・ 科特 概括 的领 导与 管理 的 四
位 教授 詹姆 斯 ・ 赫斯 克特合 作 了长达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普拉哈拉德很多公司仍在苦苦寻找在全球竞争中克敌制胜的最有效方式。
20世纪80年代,人们评价某个高管有没有才能,主要看这个人能否重组公司、拨乱反正和精简层级。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评价高管时,将看他们有没有能力识别、培育和利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也称核心能力),为公司的成长找到新的途径。
看来,高管们该重新思考一下公司这个概念本身了。
让我们首先以美国的GTE*和日本的NEC**两家公司为例,探讨十年来它们各自的发展轨迹。
20世纪8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已初显欣欣向荣的景象,GTE凭借自己的地位,极有希望成为该行业的主力军。
这家公司在电信业非常活跃,其业务横跨多个领域,包括电话、交换与传输系统、数字化专用自动小交换机(PABX)、半导体、分组交换、卫星、国防系统以及照明产品等等。
此外,GTE旗下的娱乐产品集团(EntertainmentProductsGroup),也就是喜万年(Sylvania)彩电的制造者,在相关的显示器技术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1980年,GTE 的销售额为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
与之相比,NEC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字辈,销售收入仅为38亿美元。
尽管拥有与GTE不相上下的技术基础和计算机业务,但NEC在电信领域尚无任何经验。
然而,到了1988年,NEC却后来者居上,销售额达到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GTE公司的164.6亿美元。
这时,GTE实际上已经沦为一家以经营电话业务为主的公司,尽管它在国防和照明产品方面仍占有一席之地。
这家公司的其他业务从全球的角度看已经变得很小。
在过去的几年中,GTE公司已经把喜万年电视机和Telenet业务剥离了出去,把交换机、传输设备和数字PABX等产品转交给合资公司生产,而半导体业务则已关张大吉。
在这个过程中,GTE公司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
1980到1988年间GTE在美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收入从过去占总收入的20%降到了15%。
相比之下,NEC却一跃成为世界半导体工业的领导者,并且在电信产品和计算机领域也跻身一流企业。
它巩固了自己在大型计算机方面的领先地位,还跨出了公用交换和传输领域,把触角伸到了手机、传真机和手提电脑等所谓的生活时尚产品(1ifestyleproducts)领域,在电信和办公自动化之间架起了桥梁。
NEC成为惟一一家在电信、半导体、大型计算机三个领域的全球销售收入均名列前五位的公司。
为什么这两家在起步时业务组合基本相近的公司,在几年后的表现却如此悬殊?主要是因为NEC能够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企业问题,而GTEZ却没有。
对公司的重新思考经营多元化公司曾经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作,总部只需指示其业务单位把注意力放到某个特定的最终产品市场,并督促它们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先者即可。
然而,随着市场边界的变化越来越快,目标开始变得飘忽不定,对目标市场的占领顶多只是暂时性的。
但也有几家公司属于长袖善舞的一类,它们善于创造新市场,能够快速打入新兴市场并且在业已成熟的市场中大力改变客户的选择模式。
这些公司自然成为大家效仿和学习的对象。
对于公司的管理层来说,关键任务就是使自己的组织能够在产品中加入令人无法抗拒的功能,或者更高明一些,创造出消费者需要但是还未曾想到过的产品。
这项任务的艰巨性超乎我们的想像。
最终,只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型公司的管理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首先,西方企业的高层领导需要为竞争力的下降承担责任。
人们或许会把竞争力下降归咎于高利率、日本的保护主义、过时的反托位斯法、爱闹事的工会以及缺乏耐性的投资者。
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却较难意识到或者羞于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政治上或者宏观经济上的“救济”并不会给公司提供多少动力。
其实是西方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拖我们的后腿,真正需要改革的是我们在管理中遵循的原则。
像许多其他的对比案例一样,NEC与GTE之间的比较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
我们旨在通过这些对比分析来了解争夺全球领先地位所依靠的基础发生了什么变化。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NEC公司的管理层就清楚地阐明了把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融合的战略意图(strategicintent),即所谓的“C&C”(Computer&Communication,计算机与通信)。
NEC公司的领导认为,这一战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获得必要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该公司的管理层采纳了一个合适的战略架构(strategicarchitecture),将其简称为C&C,然后在70年代中期将其意图传达给了整个组织以及外界人士。
NEC公司成立了一个由高层经理组成的“计算机与通信委员会”,以指导核心产品与核心竞争力的开发。
此外,NEC还打破了各项业务的利益界限,建立了一些协调小组和协调委员会。
按照其战略架构,NEC把大量的资源调配到元件和中央处理器项目上,以加强公司在该领域的地位。
它通过相互协作方式使得公司的内部资源成倍增长,借此积累起了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NEC仔细地辨明了三种相互关联的技术和市场发展潮流。
管理层认为,计算技术将从大型主机架构向分布式处理转变,元件将从简单的集成电路(1C)发展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l),通信方面则从机械式纵横交换机演化为复杂的数字传输系统,即我们所说的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
随着形势进一步发展,NEC认为,计算、通信和元件业务将逐渐重叠和交织在一起,以至于最后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
如果一家公司具备了服务于这三个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到那时,必然会获得巨大的商机。
NEC的高层领导决定把半导体列为公司最重要的“核心产品”(coreproduct)。
它随后与很多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到1987年联盟数量已达到100多个,其目的就是为了以低成本快速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大型主机领域,NEC最著名的合作伙伴是美国的霍尼韦尔公司(Honeywell)与法国的Bull公司。
在半导体元件领域,几乎所有的合作项目都是以获取技术为目的。
在结盟时,NEC的运营经理对合作动机和目的非常明确:吸收和消化合作伙伴的技能。
NEC的研发总监曾这样总结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获取技能的经历:“从投资角度分析,这种方式使我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迅速掌握国外技术。
我们没有必要自己开发新的创意。
”而GTE似乎并没有如此明确的战略意图和战略架构。
尽管高层决策者也曾讨论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但对于在信息技术行业竞争将需要什么样的能力(competencies),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更谈不上将其在公司中广泛传播了。
虽然公司做了大量工作来确认关键技术,但高层业务经理依然我行我素,仿佛他们经营的业务单元与别的单元毫不相干。
权力分散导致公司无法集中发展核心竞争力。
相反,各业务单元越来越依靠外面的公司来获得关键技能,而对外合作则成了一种分阶段退出的途径。
今天,在新的管理层上台后,GTE已重新定位,要把自己的能力应用于电信服务领域的新兴市场。
竞争优势的根源NEC和GTE两家公司的差别在于,前者把自己看成是一些能力的组合,而后者则把自己视为一些业务的组合。
这类情形在很多行业屡见不鲜。
从1980年到1988年,日本的佳能公司(Canon)增长了264%,本田公司(Honda)增长了200%。
相比之下,美国的施乐(xerox)与克莱斯勒(Chrysler)则落了下风,如果说西方的经理们以前是为日本进口货的价廉质高而忧心忡忡,那么他们现在恐怕要为对手在创造新市场、发明新产品和改进提高方面的惊人速度而慨叹了。
佳能公司推出了个人复印机,本田把业务从摩托车扩展到了四轮越野车,索尼(Sony)开发出了8毫米的摄像机,雅玛哈(Yamaha)推出了数字钢琴,小松公司(Komatsu)研制了水下遥控推土机,而卡西欧(Casio)的最新产品则是一种小屏幕彩色液晶电视机。
谁曾预料得到会演化出这样一些前卫产品市场?在较为成熟的市场上,日本公司的挑战也同样令人不安。
它们掀起了一场改进产品特点和功能的风暴,把尖端的技术引入到了人们的日用品中。
比如,日本汽车制造商率先尝试了四轮驱动、每缸四汽阀发动机,车内导航系统以及尖端的电子引擎管理系统。
佳能凭借其产品的性能,在传真机、台式激光打印机甚至半导体生产设备等市场都谋得了一席之地。
在短期内,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源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特性。
但是在第一轮全球竞争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无论是西方公司还是日本公司,现在都已趋向于采用相似的严格的产品成本和质量标准。
达到这些标准实际上已经成为继续留在竞争队伍中的最低要求,它们对于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小。
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
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技能整合成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机遇,这才是优势的真正所在。
有些高层经理宣称他们无法打造核心竞争力,因为业务单元的自主性是不可侵犯的,或者因为他们被紧张的季度预算束缚住了手脚。
这些人应该反省。
在很多西方企业中,问题并不是领导层在能力上逊于日本同行,或者企业的技术能力比日本公司差一大截,而是这些企业的管理层死抱着一个陈旧的公司概念。
这个陈旧的概念,限制了业务部门的能力,使它们无法充分利用很多欧美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能力宝藏。
多元化公司就好比一棵大树,树干和几个主要枝杈是核心产品,较纤细的树枝则是业务单元,叶、花与果实则属于最终产品。
为大树提供养分和起支撑固定作用的根系就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你只通过看最终产品来评价竞争对手的实力,你就会看走眼,好比你只看树叶来判断树的强壮程度一样。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索尼的微型化能力和飞利浦(Philips)的光介质专长就是两种核心竞争力。
虽然在理论上可以把收音机组装在一个芯片上,但这种理论知识并不能确保公司有能力生产出如名片般大小的微型收音机。
为了把设想变为现实,卡西欧必须把公司在微型化、微处理器设计、材料科学和超薄精密封装等方面的技术专长融为一体,这些也正是它在微型名片式计算器、袖珍电视机以及数字手表中所采用的技术。
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整合各种技术,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
索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微型化。
为了使产品实现微型化,索尼必须保证技术专家、工程师和市场营销人员对客户需求达成共识,并了解技术上的可能性。
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不仅在制造业中表现明显,在服务业中也是。
花旗集团(Citicorp)率先投资了一套运营系统,这套系统使它能够全天24小时介入全世界的市场,由此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使花旗脱颖而出,把很多金融服务公司甩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