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名方-槐花散
槐花散_精品文档

槐花散一般而言槐花会在什么季节什么月份开花,它的花期会持续多长时间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槐花开花时间,以供参阅。
槐花开花时间槐树常植于屋边、路边,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主要在北方,以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为多,一般在每年4~5月开花,花期一般为10~15天左右。
国槐产地分布国槐原产中国,现我国南北各省区广泛栽培,华北和黄土高原地区尤为多见,日本、越南也有分布,朝鲜并见有野生,欧洲、美洲各国均有引种。
槐花形态特征槐花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
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
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
雌蕊圆柱形,弯曲。
体轻。
气微,味微苦。
槐花(洋槐)为多生花,总状花序,蝶形花冠,盛开时成簇状,重叠悬垂。
小花多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散落,完整者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花瓣5,以黄色或黄白色多见,也有其他颜色如紫红色(参见图片),通常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联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
本词条主要介绍的是豆科植物槐的花,有关植物槐的介绍请参见词条槐,有关槐的花蕾的介绍请参见词条槐米,与槐相关的其他中药可参见槐实。
槐为落叶乔木,高8-20m。
树皮灰棕色,具不规则纵裂,内皮鲜黄色,具臭味;嫩枝暗绿褐色,近光滑或有短细毛,皮孔明显。
奇数现状复叶,互生,长15-25cm,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7-15,柄长约2mm,密生白色短柔毛;托叶镰刀状,早落;小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7.5cm,宽1.5-3cm,先端渐尖具细突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微亮,背面优生白色短毛。
圆锥花序顶生,长15-30cm;萼钟状,5浅裂;花冠蝶形,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脉微紫,翼瓣和龙骨瓣均为长方形;雄蕊10,分离,不等长;于房筒状,有细长毛,花柱弯曲。
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cm,黄绿色,无毛,不开裂,种子间极细缩。
槐花散的功效与作用

槐花散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枚瑰宝,它主要依赖于君、臣、佐、使药这几大部分。
虽然见效慢,但是因为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备受养生人群的青睐。
槐花散就是一种中药方剂,你对它了解吗?【处方】槐花(炒)柏叶(烂杵,焙)荆芥穗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制法】上药经炮制后,各称等分,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治肠风,脏毒,痔疮便血,血色鲜红或紫暗,证属湿热内蕴者。
【用法用量】用清米饮调下6克,空腹时服。
【注意】便血日久,见有气虚或阴虚者,非本方所宜。
【备注】方中槐花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侧柏叶助槐花凉血止血,炒荆芥祛风理血为臣;枳壳宽肠利气为佐、使。
合用共奏清肠疏风,凉血止血之功。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五【处方】苍术厚朴陈皮当归枳壳各30克槐花60克甘草15克乌梅15克【功能主治】燥湿理气,凉血止血,治湿浊内阻,肠胃不调,脘腹胀满,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上以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处方】槐花30克(15克炒,15克生)山栀子30克(去皮,炒)【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
治脏毒,酒病便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新汲水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八引《经验良方》【处方】陈槐花30克百草霜15克【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治血崩。
【用法用量】每服9~12克,温酒调下,若昏愦不省人事,则烧红秤锤淬酒下。
【摘录】《良朋汇集》卷六【处方】槐花15克(炒),柏叶15克(烂杵,焙),荆芥穗15克,枳壳15克(去瓤,细切,麸炒黄)。
【功能主治】疏风下气,清肠止血。
主潮热内蕴。
【用法用量】研为细末,每次6克,空腹服。
【摘录】《普济本事方》【处方】炒槐花、炒侧柏叶、醋炒枳壳、川黄连、炒荆芥穗。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肠风、脏毒便血。
热伤阴络,热与风合为肠风,下血多清;热与湿合为脏毒,下血多浊。
【用法用量】乌梅汤调服。
【摘录】《金鉴》卷四十【处方】槐花、槐角各等分(炒香黄)。
槐花散_洁古家珍_方剂树

槐花散_洁古家珍_方剂树槐花散_洁古家珍_方剂树 (1)1.原方 (2)1.1.组成:青皮、槐花、荆芥穗各等分。
(2)1.2.功效:血痢久不止,腹中不痛,不里急后重。
(2)1.3.来源:《洁古家珍》。
(2)2.当归活血汤(《奇效良方》卷十三。
) (2)2.1.加:当归身、升麻、熟地黄、白术、川芎 (2)2.2.组成:当归身1钱,升麻1钱,槐花6钱,青皮6钱,荆芥穗6钱,熟地黄6钱,白术6钱,川芎4钱。
(2)2.3.功效:肠癖下血,湿毒下血。
(3)2.4.来源:《奇效良方》卷十三 (3)3.当归和血散(《脾胃论》卷下。
) (3)3.1.加:川芎、熟地黄、白术、当归身、升麻 (3)3.2.组成:川芎4分,青皮6分,槐花6分,荆芥穗6分,熟地黄6分,白术6分,当归身1钱,升麻1钱。
(3)3.3.功效:肠澼下血,湿毒下血。
(3)3.4.来源:《脾胃论》卷下 (3)4.加味槐花散 (3)4.1.加:熟地黄、白术、川芎、当归身、升麻、枳壳 (3)4.2.组成:槐花2钱,熟地黄2钱,白术2钱,青皮2钱,荆芥穗2钱,川芎2钱,当归身4分,升麻4分,枳壳(麸炒)5分。
(3)4.3.功效:肠风下血,痔疮肿痛,发热便秘。
(3)4.4.来源:《保婴撮要》卷十四 (3)1.原方1.1.组成:青皮、槐花、荆芥穗各等分。
1.2.功效:血痢久不止,腹中不痛,不里急后重。
1.3.来源:《洁古家珍》。
2.当归活血汤(《奇效良方》卷十三。
)2.1.加:当归身、升麻、熟地黄、白术、川芎2.2.组成:当归身1钱,升麻1钱,槐花6钱,青皮6钱,荆芥穗6钱,熟地黄6钱,白术6钱,川芎4钱。
2.3.功效:肠癖下血,湿毒下血。
2.4.来源:《奇效良方》卷十三3.当归和血散(《脾胃论》卷下。
)3.1.加:川芎、熟地黄、白术、当归身、升麻3.2.组成:川芎4分,青皮6分,槐花6分,荆芥穗6分,熟地黄6分,白术6分,当归身1钱,升麻1钱。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槐花散(《本事方》)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槐花散(《本事方》)一、组成槐花炒(12克)、柏叶杵,焙(12克)、荆芥穗(6克)、枳壳麸炒(6克)各等分。
二、用法上修事了,方称等分,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空心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槐花散槐花散治肠风血,芥穗枳壳侧柏叶;等分为末米汤下,凉血疏风又清热。
2.槐角丸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血热得凉自可止,檀治肠风又脱肛。
四、功用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五、主治肠风脏毒下血。
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
六、方解本方原书主治“肠风脏毒”。
张秉成说:“肠风者,下血新鲜,直出四射,皆由便前而来……脏毒者,下血瘀晦,无论便前便后皆然。
此皆由于湿热蕴结,或阴毒之气,久而酿成。
”可知肠风、脏毒皆因风邪热毒或湿毒遏于肠胃血分,血渗肠道所致。
治宜清肠凉血止血为主。
方中用槐花专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药。
侧柏叶助槐花凉血止血;荆芥炒用,疏风并入血分而止血,共为臣药。
枳壳下气宽肠,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肠疏风,风热湿毒既清,便血自止。
本方药性寒凉,不宜久服。
如便血日久,见有气虚或阴虚者,又当别求治法,非本方所宜。
七、附方及方论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槐角去枝梗,炒一斤(500克)、防风去芦、地榆、当归酒浸一宿,焙、黄芩、枳壳去瓤,麸炒,各半斤(各250克)、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大。
每服三十丸,米饮下,不拘时候(现代用法:研末为丸,每服9克,开水送下;或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利气。
主治:肠风下血痔疮,脱肛属风邪热毒或湿热者。
九味槐花散的功效与作用

九味槐花散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九味槐花散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伙儿想健康养生得话何不根据一些中医药方来调整,那样既能够保持心身的身心健康,另外,又不容易对人体造成欠佳的影响。
那麼今日就看来一看九味槐花散究竟有什么作用吧。
特异药方生产
海棠花、柴胡、黄芩、枳壳、绿皮、茯苓、乌药、鸡脚草。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经行疫疠,心脾阳毒,遍体发丹痒。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加谷芽、灯心,水煎服。
先服九龙汤。
特异摘抄生产
《证治宝鉴》卷八
根据上应对九味槐花散各个领域的详解,坚信大伙儿针对九味槐花散的主要用途拥有一定的掌握,也基本知道九味槐花散针对一些病症的作用。
槐花散医方

槐花散医方功能:便血,中夹血块或血很黑。
出典:本事方组成:槐花、侧柏叶、荆芥、枳壳。
(检核-83-1) (4)主治:治肠风、脏毒下血[1]。
制服法:米饮下方义:此手足阳明药。
(1)侧柏叶:养阴燥湿,最清血分。
(2)槐花:疏肝泻热能凉大肠。
(3)荆芥:散瘀搜风[2]。
(4)枳壳:宽肠利气[3]。
加减方:(1)槐角丸:除柏叶、荆芥,加当归、黄芩、防风、地榆,酒糊丸。
(坏客当擒皇帝)治同[4]。
(局方)(2)加减四物汤(特考-84):加当归、生地、川芎、入乌梅,生姜煎(检核-85-2)。
治同[5]。
(济生方)(3)槐花散(又名当归和血散):除柏叶、枳壳,加当归、川芎、熟地、青皮、白朮、升麻(青(梅)竹马)。
治肠澼下血,湿毒下血。
(东垣方)(4)槐花散:除柏叶、枳壳、加青皮,亦名。
治血痢腹不痛,不里急后重。
(洁古方)(5)单用瑰花、荆芥炒黑为末,酒服,亦治下血。
(经验方)口诀:(1)^槐^花散-治^肠风^脏毒^下血-侧槐芥枳(2)坏话-藏帐下-扯坏戒指注:(1)血之在身,有阴有阳。
阳者顺气而行,循流脉中,和五脏,洒陈六腑,谓之营血。
阴者居于络脉,专守脏腑,滋养神气,濡润筋骨,若感内外之邪而受伤,则或循经之阳血,至其伤处为邪气之所沮,漏泄经外,或居络之阴血,因留着之邪溃裂而出,则皆渗入肠胃而泄矣。
世俗率以肠风名之,不知风乃六淫之一耳。
若肠胃受火热二淫,与寒燥湿怫郁其气,及饮食劳力伤其阴络之血者,亦可谓之肠风乎?针经曰:「阳络伤则血外溢而吐,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溺。
」戴氏以随感而见色鲜者为肠风,积久而发色瘀者为脏毒。
又云:「色鲜为热,自大肠气分来。
色瘀为寒,自小肠血分来。
」或曰:「肠风者风邪淫胃,脏毒者湿邪淫胃。
脏毒肠风之血,出于肠脏之间,五痔之血,出于肛门蚀孔,处治各不同。
」(2)为风病血病要药。
(3)此病多由湿热风燥之邪,如久不愈者,不宜纯用寒凉,须兼温补及升举药。
大法凉血用槐角、地榆、扁柏、条芩、炒连、栀子、生地。
槐花散_医级卷八_减法方剂树

槐花散_医级卷八_减法方剂树槐花散_医级卷八_减法方剂树 (1)1.原方 (3)1.1.组成:当归、防风、枳壳(麸炒)、槐花、黄芩、地榆。
(3)1.2.功效:五种肠风,血泄或痔漏脱肛。
(3)1.3.来源:《医级》卷八。
(3)2.枳壳汤 (3)2.1.减:当归、防风、槐花、地榆 (3)2.2.组成:枳壳3两(炒),黄芩1两。
(3)2.3.功效:妇人怀胎腹胀。
(3)2.4.来源:《保命集》卷下 (3)3.净固丸 (3)3.1.减:当归、防风、黄芩、地榆 (3)3.2.组成:槐花(炒)1两,枳壳(去瓤)1两。
(3)3.3.功效:痔漏,下血痒痛。
(3)3.4.来源:《儒门事亲》卷十五 (3)4.槐榆散 (3)4.1.减:当归、防风、枳壳、黄芩 (3)4.2.组成:槐花、地榆各等分(俱炒焦)。
(3)4.3.功效:血崩及肠风下血。
(3)4.4.来源:《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4)5.槐壳丸 (4)5.1.减:当归、防风、黄芩、地榆 (4)5.2.组成:槐花(拣净,微炒)8两,枳壳(去瓤)3两。
(4)5.3.功效:痔疮。
(4)5.4.来源:《鲁府禁方》卷二 (4)6.槐花散 (4)6.1.减:当归、防风、枳壳、地榆 (4)6.2.组成:槐花4两,黄芩4两。
(4)6.3.功效:伤大肠,粪后去红急涩,面赤气滞。
(4)6.4.来源:《接骨入骱》 (4)7.槐花散 (4)7.1.减:当归、防风、枳壳、黄芩 (4)7.2.组成:槐花(拣净,炒)、地榆(炒)各等分。
(4)7.3.功效:血痢不愈。
(4)7.4.来源:《卫生总微》卷十一 (4)8.防风如神散 (4)8.1.减:当归、槐花、黄芩、地榆 (4)8.2.组成:防风、枳壳各等分。
(4)8.3.功效:风热气滞,粪后下血。
(5)8.4.来源:《妇人良方》卷八 (5)9.防风黄芩二物汤 (5)9.1.减:当归、枳壳、槐花、地榆 (5)9.2.组成:防风1两,黄芩3两。
槐花散【主治】肠风下血,或便后出血,或便前下血,或粪中夹血,血色鲜红者

槐花散【主治】肠风下血,或便后出血,或便前下血,或粪中夹血,血色鲜红者槐花散【组成】炒槐花15克,侧柏叶15克,荆芥穗6克,枳壳6克。
【功用】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主治】肠风下血,或便后出血,或便前下血,或粪中夹血,血色鲜红者。
【古籍论】本方是凉大肠、止便血之主剂。
便血多属血热,热者寒之,故用槐花凉大肠而止血为主。
侧柏叶凉血止血作为为辅药。
风性动,动则血出,荆芥穗疏风理血作为兼制药。
气机阻滞,动则血溢,枳壳行气宽肠作为引和药。
【点评】1、本方是治疗热证便血的常用方剂.粪后下血、五倍子末、艾汤调服一钱肠风饮方出《孙氏医案》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方剂名称肠风饮药物组成槐角子5钱,黄连3钱,枳壳3钱,地榆3钱,贯众3钱。
处方来源方出《孙氏医案》卷一,名见《仙拈集》卷二。
方剂主治肠风便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经验丹方汇编》 > 经验丹方汇编肠风下血(方药虽效,责在节欲戒酒,方可除根。
附脏毒下血,大便脱肛)肠风便血(壮实者宜用)槐角子五钱黄连枳壳地榆贯众各三钱水煎服。
昔潘大司马患此,孙文垣用此方治之,一服即止。
因书其方于壁间,遇有便血者治之,无不立愈。
大肠泻血(虚盛兼宜)发灰五钱鸡冠花柏叶各一两为末。
卧时酒服二钱,来早以温酒投之,一服见效。
(《普济方》)下血随四时方向,采侧柏叶烧灰,研末,每日米饮下二钱。
(《百一选方》)肠风下血豆腐末入袋滤出浆者,带渣取来,锅内炒燥,研末。
每三钱,如下紫血块者,白糖汤下;红血块者,砂糖汤下。
虽远年便血乖危者服之神效。
每日用三次。
(《秘方集验》)肠风熟黄芩(炒黑四两)黑枣头半斤(煮烂去皮核)捣烂和芩末为丸,梧子大。
早晚共服四钱,终剂即愈。
(怀德堂自验方)脏毒下血大黄(酒浸,九蒸九晒)二两槐花三两木耳三两郁李仁皂角子象牙屑条芩血共为末,炼蜜为丸,赤豆大,外以四物汤加蒲黄各一两为衣。
米汤送下,空心及下午各二钱,服完立愈。
(《三吴医案》)昔有一人患脏毒,下血数年,自分必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经典名方-槐花散
槐花散出自宋代许叔微著的《普济本事方》。
槐花散所治为肠风、脏毒。
肠风者,下血新鲜,直出四射,皆由便前而来;脏毒者,下血瘀晦,无论便前便后皆然。
方中槐花苦微寒,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药。
侧柏叶味苦微寒,清热止血,可增强君药凉血止血之力,为臣药。
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盖大肠气机被风热湿毒所遏,故用枳壳行气宽肠,以达“气调则血调”之目地,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肠疏风,俟风热、湿热邪毒得清,则便血自止。
槐花散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疏风于清肠之内。
主治: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辨证要点: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舌红苔黄脉数。
药理研究表明,槐花能缩短出血时间,具有抗炎作用,炒炭作用加强。
槐花中主要含黄酮类化合物,含有芦丁、槲皮素等。
芦丁能显著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并能阻止结膜炎等炎症及肺水肿的发展。
现代临床上,槐花散用于治疗痔疮、结肠炎等便血疾病。
槐花散药性寒凉,只可暂用,不宜久服。
便血日久属气虚或阴虚者,以及脾胃素虚者均不宜使用。
槐花散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5 年版二部,用于马、牛、羊、猪的肠风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