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麦27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驻马店小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驻马店小麦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河南农业2017年第5期(上)LIANG ZHONG LIANG FA良种良法三、科学施肥(一)施肥原则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合理分配氮肥的基追比例(高肥力麦田6:4、中高肥力麦田7:3),推广“前氮后移”技术。

(二)施肥指标每667 m 2产量600 kg 以上的麦田,每667 m 2底施纯氮8~9 kg、五氧化二磷7.5~8.0 kg、氧化钾7.0~7.5 kg、硫酸锌1.5~2 kg,拔节期追施纯氮5~6 kg; 每667 m 2产量550~600 kg 的麦田,每667 m 2纯氮稳定在8~9 kg、五氧化二磷7~8 kg、氧化钾7~8 kg、硫酸锌1~1.5在犁地前根腐病、10万~12.5万株。

(三)足墒匀播适播期内,要足墒下种,墒情不足的地块,及时造墒播种;播种时做到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种机械行进速度5 km/h,播种深度为3~5 cm。

(四)优化种植模式推广宽窄行种植和小麦宽幅匀播等先进播种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小麦机械整地、施肥与播种一体化轻减栽培技术。

六、加强田间管理(一) 播种期至出苗期1.及时浇水。

播种后土壤口墒较差的麦田,要及时浇好蒙头水,保证出苗整齐、苗全、苗匀。

2. 查苗补种。

播种后5~7 d 查看田间出苗情况,对缺苗断垄的地块要及时补种同样的品种。

(二)出苗期至越冬期1.浅耕划锄。

麦苗分蘖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麦田中耕划锄,破除土壤板结,提墒增温,消灭杂草,促进根系和大分蘖的形成。

2.化学除草。

杂草发生量大的麦田,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针对杂草类别选用除草剂进行化除。

防除猪秧秧、繁缕等阔叶性杂草可选用苄嘧磺隆、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等除草剂;防除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精恶唑禾草灵(严禁用于大麦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用精恶唑禾草灵+苯磺隆进行防除。

每667 m 2用水量为 40~50 kg,按照除草剂用量说明配制适宜浓度,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

优质高产早熟小麦徐麦2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早熟小麦徐麦2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高产早熟小麦徐麦2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阐述早熟小麦徐麦27的特征特性及种植表现,并从适期早播、精量播种、合理肥水、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早熟小麦;徐麦27;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徐麦27系徐州市农科院用早丰一号作母本,优质品种烟1934作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连续多年单株选择和品质筛选培育而成,产量高,籽粒品质优良;株型好,分蘖力强,籽粒灌浆快,早熟,熟相好,成穗数多;抗旱、抗寒、耐瘠;一般较对照陕229增产6%~12%,栽培上应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化学调控,加强后期管理。

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半冬性偏春多穗型早熟强筋小麦品种。

幼苗半匍匐,苗壮。

越冬抗寒性较好,起身拔节较早,抗倒春寒性一般。

分蘖力较强,成穗数多,成穗675~750万穗/hm2左右。

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株高85cm上下,茎秆弹性较好。

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每穗结实30粒左右。

籽粒角质,千粒重40~43g。

籽粒灌浆速度快,成熟时植株落黄好。

2种植表现2000~2001年参加徐州市品比试验,每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 826.8kg/hm2和7 819.5kg/hm2,分别比陕229增产9.5%、12.5%。

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6 876.45kg/hm2,比对照陕229增产6.8%;2002年江苏省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8 622kg/hm2,比陕229增产6.1%。

2003年江苏省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7 980kg/hm2,比淮麦18增产8.1%。

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302)。

2004年开始在我县推广种植,2004~2006年3年大田平均产量分别为6 751.8kg/hm2、7 533.3kg/hm2、7 478.1kg/hm2;产量性状表现较好。

经江苏省品审会审核,该品种适宜淮北及沿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小麦超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简要(1)

小麦超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简要(1)

小麦超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简要永城市大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永城市是农业大市,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多达140万亩以上,也就是说,小麦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广大群众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不断总结小麦生产经验,推广先进技术。

全市小麦已经由低产变中产,在由中产变高产,基本达到全面亩产千斤水平。

但是,近些年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大部分属老弱残幼,小麦生产劳力不足,种植管理粗放,先进技术难以推广普及。

多少年来,小麦产量一直徘徊千斤水平左右。

根据小麦生长习性和当前小麦生产技术,小麦超高产栽培,要解决以下问题,就能顺利实现。

一、选用优良品种1、以半冬性品种为宜,适播期前,不易年前拔节或受冻害。

当前我市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如周麦16、周麦18、周麦22、矮抗58、众麦1号等。

切不可盲目引进新品种,或使用混杂的老品种。

2、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要晒种,精选做好发芽试验,保证发芽率90%以上;提前进行药剂拌种。

杀虫剂一般用辛硫磷或甲拌磷,杀菌剂用立克秀、种净、全蚀净等。

切不可临时拌种随时播种,一是用水少,药剂处理不均匀,二是用水多,种子过湿,影响播种质量。

提前播种,晾干最好。

二、整地、施肥、土壤处理1、整地:近些年整地大部分旋耕,特别是前茬作物根茬多,或秸秆还田,地块旋耕整地达不到深、细、透、平、实的要求。

要想小麦超高产,必须进行机械深耕,打破多年旋地较浅形态的犁底层,使土壤上下通水通气,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状。

创建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优质的土壤结构。

2、施肥:一是重施有机肥;二是配方施肥;三是分层施肥;四是保证氮肥,稳施磷肥,增施钾肥,重视微量元素;五是分期使用氮肥;保证小麦拔节孕穗肥。

3、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特别是全蚀病,纹枯病等,仅靠药剂拌种,达不到齐苗壮苗。

小麦超高产必须一播全苗,壮苗越冬。

三、适时播种控制播量1、适时播种,半冬性品种一般在10月10日至15日播种,不过,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是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

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

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

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摘要: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小麦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提高小麦的产量、抗性和适应性,科学家们不断地进行品种改良和育种研究。

本文介绍了一种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分析了其主要特征、育种策略及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小麦;育种;品种改良;周麦27号一、引言小麦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小麦的产量、品质和抗性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科学家们需要持续进行品种改良和育种研究,开发出更适应当今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小麦新品种。

二、周麦27号的主要特征周麦27号是一种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

其主要特征包括:1. 超高产。

周麦27号的单产平均可达到800公斤/亩,比普通小麦品种的单产高出40%以上。

2. 多抗。

周麦27号对多种常见小麦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包括条锈病、赤霉病、条斑病等。

同时,该品种还表现出良好的耐旱性和耐盐碱性。

3. 广适。

周麦27号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类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的小麦种植。

4. 国审通过。

周麦27号已通过国家审定,具有高度的商业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周麦27号的育种策略周麦27号是经过长时间的品种改良和筛选而得到的新品种。

其育种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育优良材料。

育种过程首先需要选育出适合当地环境、生长条件良好的品种作为优良育种材料,并通过杂交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状。

2. 筛选高产种。

通过对育种材料进行大面积的田间试验和综合评估,筛选出高产优质的种。

3. 筛选抗性强种。

在高产种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回交和自交育种,筛选出对多种重要病害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

4. 广泛试验与推广。

经过系列试验和推广示范,最终选出周麦27号这一具有超高产、多抗、广适性的优良品种。

四、周麦27号的广泛应用前景周麦27号作为一种超高产多抗广适国审小麦新品种,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作者:贺道贵付洪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1期在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对于小麦的种植过程意义重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绿色种植为基本理念,让栽培过程随着技术改进而变得更加人性化。

想要完成小麦的高产栽培,必须从小麦选种、精心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真正实现小麦的高产高收。

1.科学选种为了提升小麦的整体产量,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科学选种,一般情况对于先进示范基地栽种的优良品种进行优先考虑。

目前在市场中小麦品种多种多样,因此在进行种子的选择时应该考虑到本地的环境特点、土壤情况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选种工作做到因地制宜。

为了保证幼苗能有最好的生长状态,在种植过程中能够实现健康的生长,在播种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选种的时候,应该剔除掉有破损并且干瘪的劣质种子,留下完整饱满的种子,保证幼苗能够均匀生长。

此外,在播种之前还应该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者农药拌种,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防治病虫害,还能提升种子的发芽率,从而让种子的生长质量得以提高。

2.精细整地土壤条件作为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前提。

如果所选择的地块前茬种的是玉米,首先应该选用玉米收割机把秸秆粉碎成大约3厘米的碎块,再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拖拉机深翻,这样主要是为了避免用旋耕机整地后出现的土壤质量较低的情况,比如出现跑风、地塇等导致小麦种植过程中出现缺苗芽干的情况,同时也容易引发草害以及病虫害。

对土地进行深翻的过程中,深度不能少于30厘米,白地不能露出来,并且反复进行耙地,以达到土壤均匀、地面平整的效果,提高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让土壤上面松软下面坚实,这样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

在进行深耕时应该不断破除犁底层,充分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成分。

3.精心播种在目前,小麦的播种方式由人工逐渐转向了机械,这样既可以对播种的密度进行合理控制,还对缺苗断垄等情况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小麦在出苗期对土壤的含水量要求很高,所以在播种时一旦发现墒情不足,应该先进行造墒。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作者:卜勇来源:《农家科技》2019年第06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小麦品质已成为小麦生产的主题。

小麦品质受品种、环境、生态和栽培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改善小麦品质有多种途径,为切实提高今年秋种播种质量,打好小麦丰产基础,确保明年小麦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沈丘县在分析总结小麦生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栽培措施也可显著改善小麦品质,其关键技术如下。

一、精细耕地耕地前尽量把雨季降水保蓄起来,同时对地面不平的于耕翻前削高填洼、增加平整度。

耕地后整地主要是进一步对土壤结块破碎,增加表层土壤紧密度和地面平整状态,在打畦之前、之后都可以根據需要整地。

机耕要和机耙结合,整地要满足如下农艺要求:及时,以利于防旱保墒;表土层松软细碎,表土层下有一定的紧密度;工作深度要达到规定要求并保持深浅一致;地面平整,无漏耙、漏压现象。

常用的整地机械是圆盘耙、钉齿耙、旋耕机等。

在整好地的基础上,一定要造好墒,保证足墒播种。

旱地麦田,遇雨要抢时播种,以确保苗全、苗齐。

二、合理地选用良种选用净度高、含杂草种子少的麦种。

每个良种都有其固有的特性,都要求一定的栽培条件和生产水平,合理地选用对路的良种,搞好品种布局。

但所选的品种不宜过多或过少。

品种过多易造成种子混杂,过少则会降低整体抗灾能力。

在品种选用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可能选用中早熟品种,以避免干热风等自然灾害,便于及时收割和下茬作物的生长。

二是选用适播期较长、播期弹性大的品种。

三是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并配套推广精播半精播技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减少病虫危害,降低后期倒伏危险。

三、返青拔节期管理1.浇好返青水和拔节水浇返青水的时间一般在土壤冻结层化透以后,或在5cm平均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为宜,浇水过早引起地温下降,不仅推迟返青,甚至导致冻害。

此时期要求60cm以上土层水分要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

一般情况下,拔节水应适当早浇,当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的70%以下时应立即浇水,尤其是总茎蘖数在1 050万个/hm2以下的弱苗,应在拔节前几天结合追肥浇好返青水,以促使麦苗由弱变旺。

小麦高产的配套种植技术

小麦高产的配套种植技术

小麦高产的配套种植技术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如何提高小麦的产量是农民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以下是一些小麦高产的配套种植技术。

选择合适的品种。

小麦品种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目前,我国培育了多个优良小麦品种,如鲁麦8号、普麦优15号等,这些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虫害的特点。

优化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对小麦的产量有着直接影响。

过密的种植密度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适宜的种植密度应根据具体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状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夏季浅松肥沃的土壤适宜种植250-300株/平方米,冬季水旱地适宜种植150-200株/平方米。

合理施肥。

小麦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播种后进行追施肥,可以满足小麦的营养需求。

适量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也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小麦的产量。

第四,合理管理病虫害。

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及时清除秧苗丛生物,定期喷洒农药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证小麦的产量。

第五,合理掌握播种期。

播种期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适宜的播种期是在秋季收割后的15天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壤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小麦的萌发和生长。

不同地区的播种期会有所不同,农民需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小麦品种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播种期。

小麦高产的配套种植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品种、优化种植密度、合理施肥、合理管理病虫害和合理掌握播种期等。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和采用这些技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宽窄行种植对周麦2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宽窄行种植对周麦2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宽窄行种植对周麦2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黄 峰 吕永军 韩玉林 邹少奎 王丽娜 唐建卫 李楠楠 张 倩 李顺成 杨光宇(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周口466000)摘要:以周麦27为材料,探讨了宽窄行种植对周麦2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年试验结果表明:宽窄行,即13cm×20cm种植对周麦27生育期和千粒重的影响不大,但能增加周麦27的群体,显著增加亩穗数和产量;基本苗为21万/667m2时,亩穗数最大,2年平均产量比对照增加8.9%。

关键词:小麦;周麦27;宽窄行;产量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人民的口粮,小麦的丰产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行距配置是小麦栽培的重要内容,关于行距配置对小麦的影响研究较多[1-7],但都局限于等行距对小麦产量及三要素的影响,而宽窄行对小麦产量及生长的研究较少。

周麦27是由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国审小麦新品种,它是一个大穗型、高产品种,近几年在河南及黄淮南片生产上推广迅速。

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宽窄行种植对周麦27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周麦27的高产栽培和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 试验以当地主推小麦品种周麦27为研究材料,试验于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在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地土质为壤土。

以当地等行距(20cm)、常规基本苗处理(21万/667m2)为对照(CK),在宽窄行(窄行行距为13cm,宽行行距为20cm)的基础上,设B1:16万/667m2,B2:21万/667m2,B3:26万/667m2,3个基本苗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区面积66.78m2(4.2m×15.9m),其他管理措施按小麦高产栽培生产规程进行。

1.2 性状调查与测定 生育期调查,群体调查,收获后进行室内测定千粒重、穗粒数和产量。

1.3 统计分析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显著性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麦27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马丽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5期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沈丘分校马丽
笔者经过几年来大面积试验示范与研究,系统总结出周麦27高产栽培技术,现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品种特性
周麦27,审定编号:国审麦2011003。

周麦16和矮抗58为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
226d,成熟期平均比对照周麦18早熟1d左右。

幼苗半匍匐,叶窄长,分蘖力一般,成穗率中等。

冬季抗寒性较好。

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

株高74cm,株形偏
松散,旗叶长卷上冲。

茎秆弹性中等,抗倒性中等。

耐旱性一般,灌浆快,熟相一般。

穗层整齐,穗较大,小穗排列较稀,结实性好。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
较好。

亩穗数40.2万穗、穗粒数37.3粒、千粒重42.6g。

2010年、2011年品质测定结果分别为:籽粒容重794g/L、790g/L,硬度指数68.6(2011年),蛋白质含量13.21%、12.71%;面
粉湿面筋含量28.9%、27.3%,沉降值30.0mL、27.2mL,吸水率60.1%、58.2%,稳定时间
4.1min、
5.2min,最大抗延阻力256E.U、240E.U,延伸性130mm、123mm,拉伸面积47cm2、
43cm2。

以其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高产优质等特点在沈丘县广泛种植。

二、适期精量足墒播种
按照玉米晚收和小麦晚播的“两晚技术”及精量播种的要求,一般在10月15-25日播种,播量为8~12kg/667m2。

播种前应浇足水,严禁趁墒或借墒播种,以保全苗。

三、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
(一)适时化学除草
小麦越冬前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杂草,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选用
对路除草剂进行防治。

针对单子叶杂草:野燕麦、看麦娘等可选用“骠马”、“异丙隆”等药剂,针对双子叶杂草可选用“巨星”、“笨璜隆”等。

冬前没化学除草的地块,开春要及时进行,但拔节后的田块要谨慎进行,以免产生后茬药害。

(二)促弱控旺,确保壮苗越冬
对于墒差、出苗差的地块,要尽早浇水,对底肥不足的麦田,应在冬前分蘖期结合浇水
追施尿素8~10kg/667m2。

对秸秆还田等土壤悬空不实、土壤缺墒的田块必须冬灌,对播期过早、冬前达到7叶、过旺的麦田,每667m2用多效唑20~25g对水30kg喷施,并严禁牲畜啃青。

四、抓好春季管理,促进小麦分化
(一)根据苗情、分类管理
对地力一般、群体小、苗弱的麦田,于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及时浇水施肥;对地力较高、群体偏大、根系弱的旺苗要控,对播种早、播量大、冬害严重的麦田应提早追肥浇水、中
耕增温。

春季追肥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15~20kg或碳铵45~50kg。

(二)结合防治纹枯病、全蚀病
合理化控防倒伏。

对发生纹枯病、全蚀病的地块,在2月下旬小麦返青后每667m2用
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50~100g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g对水50~100kg,对准小麦
茎基部喷施防治,也可在防病时加入磷酸二氢钾、天丰素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逆性。

对群体过大且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3月上旬每667m2用多效唑20~25g对水30kg叶面喷施,
可有效缩短小麦基部节间,加速穗的两极分化,预防后期倒伏,注意做到不重喷、漏喷。

(三)预防晚霜冻害
晚霜冻害一般发生在4月上中旬,对小麦生长危害极大,拔节后一般气温降到0℃以下、持续4h以上小麦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轻则叶片受冻后脱水枯干,重则幼穗被大量冻死,严重影响分蘖成穗率。

受冻小麦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50%以上,预防和减轻冻害的最好方法是冻前浇水。

五、加强科学管理,实施“一喷三防”防治病虫害
(一)浇好孕穗水、酌施孕穗肥
小麦孕穗期对水分敏感,是需水临界期,各类麦田均应浇好孕穗水。

一般在4月中旬浇
孕穗水,结合浇水每667m2施尿素3~5kg,也可在扬花后用1%~2%尿素溶液加入磷酸二氢钾、天丰素30~40g叶面喷施,对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增加粒重具有一定效果。

(二)小麦生长中后期实施好“一喷三防”
“一喷三防”是一次用药混合喷洒,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目的,具有省时省力
的特点。

小麦进入拔节期以后,要重点做好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吸浆虫、穗蚜等
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三)病虫害的防治
1、小麦病害。

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每667m2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
粉剂35~50g、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80g、三唑酮等杀菌剂对水50~60kg喷雾防治。

防治小
麦赤霉病,可在扬花期每667m2用40%多菌灵150mL或70%甲基托布津75~100g对水50~60kg,
施药时重点对准穗部进行均匀喷雾防治。

2、小麦虫害。

对小麦蚜虫等害虫,可用50%抗蚜威4 000倍液、10%吡虫啉1 000倍液、50%辛硫磷2 000倍液或菊酯类的农药进行喷雾防治;防治吸浆虫,可每667m2用20%速灭杀丁
乳油20mL或50%辛硫磷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在综合防治中,进行复配农药,可在当地植保部门
指导下进行,以免降低药效及对作物产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六、适时收获,颗粒归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